化工行业供应链研究

时间:2023-05-15 10:36: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化工行业供应链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工行业供应链研究

化工行业中,相同的原料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可生产出不同的产品,原料和产品的关系错综复杂[1]。化工行业具有产业链长、产品关联度高、产销分离、运输时空距离较远等特点,所以需构建化工行业供应链,连接生产各个环节,发挥各单位最大优势。目前化工行业缺少相应的国家标准,与之直接对应的仅有行业标准HG/T5905—2021《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2]。该文件主要规定了化工行业供应链目的、范围、总体要求,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的策划、实施与控制要求,但是缺乏具体操作中的细化规定。

1化工行业供应链现状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产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在化工行业供应链蓬勃发展的同时,其痛点也随之展露。

1)销售模式单一化。如今线上直播创利颇丰,许多品牌依靠电商模式实现新的飞跃。化工产业因其产品特殊性,货源生产单位审查严格,上游厂家和下游客户相对固定,行业准入门槛较高,与电商磨合之路困难重重,所以许多化工企业只能继续倚重传统线下销售。同时,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客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对特定化工产品的需求。这类精细化学品网上销售的难度更大。

2)事故频发,运输受限。化工产品中涵盖多种危化品。国家出于安全生产的需要,近年来增加了对危化品公路运输的限制,采取限时、限段、限路等措施,给化工产品运输带来一定难度。此外,取得危险品运输从业资格证的人数较少,仅占全国运输从业人员中的5%。

3)产销分离,增加路程。化工企业占地面积大、污染严重,同时需要靠近原料产地的特点促使化工企业选址往往较为偏僻,与消费者所在地距离较远,因此增加了运输成本。化工产品生产商和客户渠道被拉长,促使中间环节代理商、经销商的数量增多。产品经历多轮中间商的转手,造成产品终端价格上涨,进而削弱了化工企业的竞争力。

4)信息化水平较低。当前化工行业供应链整体的数字化水平较为薄弱,上中下游部门存在信息差,协同水平较低;业务流程管理未能实现全程监控,监管力度仍需加强,应提升化工产业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能力,形成统一适用的操作指南;客户作为最终消费环节,信息化、透明化程度较低,精细化学品的需求使得客户对产品信息要求越来越高。

2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构建

2.1标准体系构建目标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主要由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三大子体系组成,其中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核心。标准体系构建内容涉及化工行业供应链的各个方面。各子体系互相制约、互为补充、协调配合。据此,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建设在总结其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运行模式完善相应的子体系,构建一套完善的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以期发挥标准在供应链中的支撑作用,推动化工行业供应链水平的提高。

2.2标准体系构建分析

2.2.1对象特点分析笔者主要基于化工行业供应链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对标准体系构建进行探讨,聚焦化工行业供应链痛点,即销售模式问题、运输问题和信息化水平问题,针对供应链最本质的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出供应链全过程服务标准体系。通过整理、分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化工行业供应链整体流程的标准现状,把握标准体系构建基本方向;与化工企业和标准化专家展开的交流探讨,为标准体系的后续构建提供技术支持,使标准的细节更加明确;进一步梳理国内化工行业相关信息,更加透彻明晰供应链建设重点和关键,在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最终提出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方案。

2.2.2标准体系框架设计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根据服务内容分为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三大子体系。三大子体系是对下级体系的概括与总结,简洁明了地展现了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标,指导下级体系的实施。

1)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标准化工作导则、术语与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测量标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通过对化工行业供应链中的通用词汇进行规定,为标准体系的实施提供共同遵守的规则指南。

2)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包括环境标准、能源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职业健康标准、信息标准、财务管理标准、实施设备及用品标准、人力资源标准、合同管理标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是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前置环节,为后续服务的提供打好基础。

3)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规范、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服务保障标准与服务提供标准相互配合,对化工产品供应链实际服务过程中的各方面进行规范,规范服务提供的标准化与品质化,保障客户满意度。各子体系互相制约、互为补充、协调配合。上述三个子体系的下级体系对应相应的标准,进一步细化其具体要求及作用,对化工行业供应链作了细致的要求。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要严格按标准的内在联系,组成具有共性和个性特征的层次分明的统一体,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在化工行业大系统中有效运行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框架的设计根据各子体系呈现目标分类编制,同时注意子体系之间相互关系,把握联系,构成共同的标准体系。在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运行过程中,持续改进形成监督检查记录,并开展标准实施情况自查与分析,继续优化标准体系。

2.2.3拟制定标准建议

1)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涉及标准较多,逐一进行规范性文件引用过于繁杂且阅读难度较大,以涵盖面较广的国家标准为基础,进行补充修订,减少工作量的同时便于标准使用者实际操作。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在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中起着基础作用,在标准进行编制时应细致全面,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

2)服务保障作为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的重点内容,具体要求应进行具体阐明。在环境要求中可根据化工行业发展状况进行编制,提出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升行业竞争力;安全与应急标准和职业健康标准关系化工行业产业链的安全情况和职工健康情况,所以应加以重视,切实保障人员安全;信息标准对化工行业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有重要影响,在产业链中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上下游完全互信、库存信息共享,提高上下游关联度。

3)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在化工行业供应链标准体系中起着核心作用,相应标准中的技术要求也应更加细致。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下的服务提供规范可进一步细化成化工产品包装规范、化工产品存储规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范、化工产品交付规范、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3推进化工行业标准体系构建的对策

3.1构建化工行业电商平台

搭建化工行业数字化销售平台,形成连接化工行业生产商和终端客户的交流渠道。首先我们采集市场信息及供应链各环节需求计划,进行智能化资源配置平衡,统一向分销商发布供应计划、物流计划。然后分销商根据计划制定区域销售与配送计划,以订单形式明确业务内容。这样可以破除因信息差造成的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匹配度低的问题,拓展客户选择空间,助推精良化工企业发展。在此基础上,积累客户交易习惯特点,分析客户需求,构建数据处理平台,形成标准化销售模式。积极构建化工行业跨境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外贸流程(报关、报检、保险、货代、订舱、订船相关单据的自动传输)的信息化功能,便捷进出口业务操作,成为化工企业统一的外贸管理与出口业务支持和风险管控系统。

3.2优化危化品单路安全运输路径

风险综合模型是事故频率与事故后果的乘积,主要以影响人员风险(Rpop)为主。从运输车辆、设备、容器、包装以及人员素质、安全管理等方面预防和控制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并减缓风险[3]。依托集装箱海铁联运、铁路多式联运、商品车多式联运等形式,减少分段运输手续的复杂性,降低事故发生率,节约运输时间和成本。以危化品绿色物流为特色,建成化工行业供应链物流配载交易平台,通过数据接口与ERP(SAP)实时互联,达成制造与物流信息集成联动,实现原料供应、产品销售的货源车源有效匹配、承运商(车辆)资质合规、送达全程监管。培养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打造运输团队,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与安全意识,为危化品运输提供保障。

3.3建立化工行业参股分销渠道

化工行业可以采取参股分销的方式,更好地与核心分销商建立互信、合作、共赢的关系,提升化工行业供应链运行质量;在多地分散建立参股分销渠道,使分销商更好地完成线下展示、仓储加工、物流分拨、配送售后等服务;采取分地点分销渠道的方式解决“产销分离”带来的距离增加问题,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客户购买成本;通过化工行业供应链数字平台,实时更新客户订单情况,精准把握化工产品运输需求,协调商品物流,减少货物库存,降低运输成本;资产纽带的形成,确保了分销商按计划足额获得产品资源,明确了职责、降低了交易成本、缓解了资金压力、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

3.4加强化工行业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建设

打造化工行业供应链营运数字化管控体系,打造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协同管理平台。一是要加强运营机制创新,特别要在激励与约束机制上取得突破,建立自愿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权责对等的机制,在提高风险防范内生力的基础上,有效调动供应链上下游积极性;二是鼓励管理流程创新,以降本增效为前提,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详细计划的基础上发掘流程变革点,并通过科学决策加以实施;三是鼓励化工行业业务模式创新,充分借鉴大数据、智能化电商平台以及全球化经营的有益经验,构建新型供应链业务模式。

【参考文献】

[1]邓玉琴.化工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2]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HG/T5905—2021[S].

[3]任常兴,吴宗之.危险品道路安全运输路径优化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6):129-134+146.

作者:林哲文 单位: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