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杂志介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是由福建师范大学主管,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创刊于1956,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创新的政策分析——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经营组织创新  政策选择  

    中央政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图通过市场化导向逐渐缓解供给约束。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创新方兴未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相对于农户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上的创新意义重大,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提升则更多依赖市场主体行为的有效修正。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创新,必须适时调整产业政...

  • “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税负的影响——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物流企业  税负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最早纳入'营改增'试点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其税负均呈现出增加的态势。本文选取物流行业A股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5年的年报数据,对'营改增'改革前后物流业上市公司税负的变化进行测算,实证研究了'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收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营改增'对道路运输业、...

  • 价值链视域下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路径及其实践探索——以福建省为例

    关键词: 体育用品制造业  服务化  价值链  转型路径  

    价值链理论揭示了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与营销环节所创造的附加价值高于中间的加工制造环节。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是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由提供体育用品为核心的传统型制造模式向提供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的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过程。本文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价值链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特步、安踏、361°、一品...

  • 中国古代修辞思想的两种传统——基于《论语》《鬼谷子》的比较

    关键词: 修辞思想  

    文章基于对《鬼谷子》和《论语》的初步比较,提出了中国古代修辞思想的两种主要传统及相关特征,并讨论了这两种传统的客观存在对于今天的修辞实践和修辞学研究的意义。

  • 本期话题:修辞问题研究之研究

  • 基于语料库的元语言评述术语“混合隐喻”研究

    关键词: 语料库  元语言  

    基于有20亿词汇规模的'牛津英语语料库',对元语言评述术语'混合隐喻'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从该语料库中含'混合隐喻'这一术语的141个例子的上下文语境入手,探讨'混合隐喻'使用者明确关注的'混合隐喻'种类和使用情况。试图揭示:大众理解的'混合隐喻'与学术文献中作为专业术语的'混合隐喻'存在不相一致的现象。基于此,阐述本研究对隐喻理论的启示...

  • 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综论(2003—2017)——以CSSCI来源期刊发表成果为考察对象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研究路径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本文在简要讨论多模态话语的定义、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源起、发展以及研究路径的基础上,以国内2003年10月至2017年2月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相关论文为观察对象,对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归纳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多模态话语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其发展趋势。希望本文能为今后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 学术文本可持续智造:问题和思路系列化——以翻译、修辞、话语等研究领域为例

    关键词: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  学术发表  学科交叉  问题导向  

    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学术发表持续性进行反思性分析。用于分析的数据以笔者自2006到2016年之间发表的十二篇论文为主体,但也包括语言相关学科的部分知名学者的学术经验。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研究者发现系列化学术发表具备三个共同特征以及四个对研究者自身至关重要的个性化特点。了解这些特征对促进学术发表有所帮助。

  • 东晋玄言诗的第三种价值——从“孙许优劣”论谈起

    关键词: 门阀士族  玄言诗  兰亭诗  诗歌史  

    《晋书》《世说新语》等典籍皆载有孙绰关于自己与许询优劣的言论,通过对此类材料的辨析可知,重视吟咏已成为东晋名士群体的审美新风尚,以《兰亭诗》为代表的东晋玄言诗风行一世,正是此风尚的集中体现。东晋玄言诗是中古诗歌史上的重要环节,在中古诗歌创作主体由魏晋寒素阶层向南朝文化士族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关注创作主体阶层...

  • 徐兴公“编集”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 明代文学  编辑  诗文集  徐火勃  徐兴公  

    徐火勃(1570-1642),字惟起,一字兴公,闽县(今福州)人,著有《鳌峰集》等。其诗自成一家,后进学其诗者称'兴公诗派'。又以藏书家著称于世,一生热衷购书、藏书、写书,同时整理旧籍,为亲友编定诗文集,具有丰富的编集实践经验。在编集过程中,徐火勃体现出鲜明的编辑思想:作家之诗文集应少存或尽量不存少作;取舍要严,拣择要精,应勇于删汰应酬、无聊或...

  • 从“碎微空间”到“分形空间”:后现代空间的形态重构及美学谱系新变

    关键词: 碎微空间  分形  微叙事  美学意识形态  

    在后现代语境中,空间的碎微化特质成为空间形态的主导表征形式,影响到主体的生存方式与审美体验,成为当代美学和文化研究领域新的理论生长点。碎微空间的生成来自于新媒体的信息革命和社会化'微媒介'传播手段的提升,呈现出'微叙事'的艺术文本审美特质,并以'仿像''瞬间失意'等方式促使后现代主体审美体验和存在观念的变革。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后现...

  • 告别“大理论”,转向“小叙事”

    关键词: 大理论  大叙事  合法化  小叙事  转向  

    理论与叙事的关系是当前西方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曾经风靡一时的大理论在当代文化中遭到了抵制和质疑,而另一方面叙事却重新回归到人文学科的话语中心地位,人文科学正在经历着一场'叙事转向'。本文在分析了大理论的弊病和大叙事的危机之后,指出普遍化和统一化的研究范式已失效,取而代之是具体化、情境化、多元化的小叙事。小叙事不仅可以...

  • 试论20世纪以来语言批评的文化转向问题

    关键词: 语言批评  文化转向  话语  语言本体论  

    20世纪以来,语言批评逐渐从原来的形式批评转向语言的文化研究。其文化转向基本表现为:由内部研究转向外部研究、由语言静态研究转向语言动态研究、由语言工具论转向'语言本体论'。当语言进入文化转向后,语言批评的功能被扩大化的同时,语言的话语批评局限性随之凸显,具体呈现为语言表征难度加大,对语言的过度释放和自由拼贴引发文学批评的反思,...

  • 印顺禅史研究法解析

    关键词: 印顺  以佛法研究佛法  地域文化分析法  

    《中国禅宗史》是印顺的代表作之一,一向被视为禅史研究的典范。在《中国禅宗史》中,印顺主要运用了'以佛法研究佛法'和'地域文化分析法'两大基本的研究方法。其中,'以佛法研究佛法'更具特色、最为根本。印顺的禅史研究方法,对当前的禅史研究及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姚广孝对程朱排佛论的回应

    关键词: 姚广孝  性理  程朱  儒佛之辨  

    姚广孝的一生颇为传奇,他既是佛教学者,又是一代名臣,还是江湖术士。作为佛教学者,姚广孝对以程朱为代表的宋儒排佛之论展开了回应,他批评宋儒因私废公,排斥佛教却并未真正明了佛教义理,而是出于私心,是邪诐之辞。其《道余录》针对《二程遗书》和《朱子语类》中的排佛论逐一展开回应,以佛教立场对宋儒排佛论进行集中回应反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戴凤仪与《郭山庙志》——兼论理学对民间信仰的态度与改造

    关键词: 戴凤仪  理学  民间信仰  广泽尊王  

    《郭山庙志》是清末福建南安著名理学家戴凤仪为家乡广泽尊王祖殿撰写的一本庙志。透过对《郭山庙志》的文本解读,可以发现戴凤仪撰写该志并不是为了宣扬神迹,而是为了改造民间信仰,使改造后的广泽尊王信仰符合理学规范,使之教化百姓和传播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敬鬼神辅政教'的教化理念对民间信仰的形式与内容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我国大学教授治学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建构

    关键词: 教授治学  学术自由  历史演变  困境  治理现代化  

    教授治学源于教授治校,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大学教授治校诞生于清末民初,通过追溯、梳理教授治校向教授治学的历史演变,认为教授治校(学)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沉寂期、再生期四个阶段,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和规律。以问题为导向,从我国文化传统、政府宏观管理、大学中观管理、教授微观治学等四个层面,剖析了当前我国大学教授...

  • “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近代中国政府关注大专院校学生就业之创举

    关键词: 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  大专院校  学生就业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是近代中国政府关注大专院校学生就业的创举。'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借助调查、登记、介绍、指导等方式,旨在实现人才'统制'的举动,以及通过一定措施整合社会力量、联络国际机关,意在消弥'人人找事、事事找人'矛盾的作为,折射着政府与有识之士的良好愿望,也给当今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留下思考空间。

  •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福建小学教育立法及其实施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福建小学教育立法  实施效果  

    1927年至1936年是民国时期福建教育发展相对较好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为了推动本省教育事业的发展,福建行政当局积极进行立法,创制和颁行了大量的地方教育法规,其中小学教育占了很大部分,从而形成了地方小学教育法制体系。总体看来,这些法规的实施卓有成效,推动了本省小学教育的发展,当然由于时代和制度的局限,有些立法在实施效果也存在差强人意...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福州市闽侯福建师大旗山校区,邮编:3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