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

杂志介绍

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创刊于199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政治类。

  • 推进律师学研究正当其时

    关键词: 律师工作  中央政治局委员  律师制度  政法委书记  律师事业  社会公众  党中央  孟建柱  

    8月召开的全国律师工作会议,是首次经党中央批准,并由“两高两部”联合召开的,规格之高、影响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中国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律师制度明确定位,为律师事业发展指明方向。律师界倍感振奋,反响强烈,社会公众广泛热议,纷纷点赞。对于法学界而言。也预示着律师制...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的法治实践动力系统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法治建设和法治发展的新理论。进一步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与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的关系。用中国法治建设实践去推动法治理论发展,用法治理论去引领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意义尤为重大。中国正在全面开展的法治建设实践则是法治理论发...

  • 法治与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主线

    关键词: 党的执政方式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经历了一个由排斥法治、轻视法治到依法执政的深刻转变。党与法、政治与法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互关系的不断梳理与磨合.始终是贯穿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一条主线。党的执政方式的调适与改革直接推动了法治建设的恢复与发展.依法治国的目标与任务又在不断塑造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十八大以...

  • 坚定不移推进当代中国法治改革

    关键词: 法治改革  当代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进程  依法治国  法治发展  三中全会  历史阶段  

    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进程与法治改革进程是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为标志,当代中国法治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同志明确指出:“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因此,推进法治领域改革,有效破解法治实践中存在的法治难题,进而推动...

  • 法治与改革的关系——谈谈法治的受制约性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依法治国  经济发展不平衡  社会保障系统  制度建设  可持续发展  贫富差距  城乡差距  

    我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已经有三十多年,依法治国的实践也有三十多年了。现在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其中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被看做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回顾改革的历程.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无论是改革还是法治,都存在着不全面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改革,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已经跃...

  • “四个全面”背景下法治建设应特别关注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 法治建设  中国  发展现状  司法工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的法治建设绘就了新的宏伟蓝图。在此背景下,我认为有三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六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司法改革  依法治国  立法完善  法治建设  司法公正  立法目标  司法功能  机制改革  

    第一,如何处理好立法完善和司法改革的协调推进关系?我国是法典化国家.依法治国的口号提了多年,立法领域的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需要反思目前法治建设推进的模式,改变侧重立法而忽视司法的状况。法律的完备性是相对的.相反。局限性和漏洞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对立法目标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对司法功能在理论上...

  • 党的领导权与法治原则相互兼容的可能性及其制度条件

    关键词: 法治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条件  可能性  领导权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共产党领导  兼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概念,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人认为,如何在理论上回答清楚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法治原则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最...

  • 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 法治政府建设  依法治国  中国  发展现状  

    在这里,我准备讨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两个问题:一是法治政府建设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四中全会确定的法治政府建设目标。

  •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宪法意义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意义  宪法  改革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历史进程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交织并行、相辅相成。共同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深刻认识宪法的角色与功能、理性辨析宪法与改革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必须高度重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决策民主化  科学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  政治系统  政治体制改革  体制问题  副委员长  中国社会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的去世,引发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由衷地追思和关注。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伟大工程师”,万里将复杂的政治体制问题巧妙地化约为政治系统中的技术问题,从而既回避令人困扰的政治正确争论,又能直达政治体制问题的核心。他在1986年发表《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讲话。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 略谈司法公信力问题

    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司法权威  法院审判  社会公众  心理状态  道德范畴  司法权力  当事人  

    一、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大意义 司法通常指诉讼,司法公信力则主要指法院审判的公信力。也就是说,司法公信力是指社会公众及当事人对法院审判的信服和认同的程度,司法公信力是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内心深处对司法的感触和体验,属于道德范畴和心理状态,不能用强制手段来构建,这与具有一定公权力强制因素的司法权威性有所区别。当然,司法权威本...

  • 依法治国与司法规律

    关键词: 司法规律  依法治国  人类社会  法治国家  司法制度  事物发展  社会矛盾  司法原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完成建设法治国家这个伟大目标,就必须遵循司法规律,构建合理的司法制度。规律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司法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发明,是人类解决社会矛盾的手段。司法规律是司法发展过程中所运行的轨迹,它从无到有,经过从野蛮到文明,从专制到法治的发展过程。司法...

  • 理解传统中国的司法文化:以调解为例

    关键词: 民间调解  传统中国  司法文化  中国历史  法院调解  司法改革  审判机构  民事纠纷  

    对当下中国的司法改革,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结合明清司法文化来理解。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具有“案结事了”功能的调解,作为东方(中国)经验的典范。撇开民间调解不说,在帝制中国历史上,州县衙门的调解有其特殊的语境。换句话说,现在的法院是专门的审判机构,据以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也基本完备。在这种情况下,为凸显这种东方经验而强调法院...

  • 诉调衔接的政法实践与法治意义

    关键词: 有机衔接  法实践  法治意义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社会矛盾纠纷  经验积累  依法治国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健全”和“完善”这样的表述,意味着这一机制已经“建立”和“发展”起来,有着相当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制度经验。在《决定》所列的各类纠纷解...

  •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民事诉讼制度

    关键词: 民事诉讼制度  国际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  国际民事诉讼  司法改革  民事诉讼程序  制度发展  中国  

    在中国,晚近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尤其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常常忽略其中重要的一块——国际民事诉讼的改革,致使中国的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发展迟缓。在立法方面,目前有关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依旧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 全民守法的法理阐释

    关键词: 守法  阐释  法理  依法治国  制度安排  法治国家  社会建设  法治政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民守法做了定性,即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那么,如何在学理上解释全民守法的含义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是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点,也是我们学术界需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 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与定位

    关键词: 法学人才培养  标的  法律人才培养  反思  机遇和挑战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当下我国法学人才培养存在哪些问题?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对这些问题的解析需要回到大学本身的目标。在回溯大学目标的源流的基础上,追问如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确认和超越。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法》要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核心要点何在?在全球化的时代,法律人的价值与实现当有一个最终的落脚点。于此,应当反对把法律人...

  • 如何寻求政治理想与法治理想的统一:一个规划的法理论视角

    关键词: 法治理想  政治理想  法律制度  法理  规划  法律实证主义  政治共同体  政治生活  

    法治的观念来自于这样的政治理想: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法律制度是充分自主并且至高无上的,政治生活的根本权威标准是(且仅仅是)法律。然而这里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法律是充分自主并且高高在上的,它的规范性来源又是什么?法律是人为创造的,法律本身无法独立于那个创造法律的意志,并且进一步,它也不应该高于这个意志。众所周知,关于...

  • 法治中国之路:既是借鉴,更是创新

    关键词: 法治中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借鉴  创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发达国家  法治体系  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这既是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法治文明成果的正确选择,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的创新方略,是我们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理念和技术的升...

  •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与基础性国家能力建设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能力建设  能力提升  当代中国  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2013年11月12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强调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 改善法治建设的微观环境

    关键词: 法治建设  微观环境  第三世界国家  20世纪末期  资本全球化  华盛顿共识  以法治国  中国法治  

    无论最初是为了“以法治国”还是“以法强国”,在近代列强铁蹄的践踏与富强的诱惑下,中国法治转型与法治建设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经过二战后西方的价值与制度输出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国家建设的客观需要,“法律发展”愈益成为中国学界所关注的问题。20世纪末期,在华盛顿共识的激励和经济/资本全球化裹挟下,“法治复兴”运动如火如荼。

  • 改革与法治的理论审思——“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学术研讨会  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综述  从严治党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它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而在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

  • 论我国民法典编纂活动中的四个关系

    关键词: 民法典  民法典编纂  关系  民法典编纂独立委员会  

    我国民法典起草工作的重新开启,不仅是我国法治强国梦想之舟的重新扬帆启航,更是我国法治进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性质的大工程。民法典的编纂需要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支撑。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具有二十一世纪特质的共识之下.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民法典的编纂质量上。我国民法典的编纂需要首先从理论上解决如下几个重要关系.即...

  • 社会事实如何产生规范性?——论法律实证主义对“休谟法则”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社会命题  休谟法则  习惯  

    社会事实如何产生规范性是法律实证主义在社会命题框架下的重要设问.对它的回答需要克服“休谟法则”的挑战。为此,研究者分别用习惯理论、规则的实践理论、协同惯习、分担的合作行为等多种递进方案,对从事实到规范性的生成过程予以论证。这些论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奥斯丁的习惯理论,另一类是哈特之后的各种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后一类论...

  • 分析法学传统中的法律效力概念——法律约束力抑或法律资格?

    关键词: 法律效力  法律约束力  法律资格  

    在分析法学的传统中,法律效力的概念问题主要涉及规范所具有的法律效力本身,而非法律效力的依据。针对这个问题。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法律资格说和法律约束力说,这两种说法的外延相同,但两者内涵不同,它们分别强调了“被法律承认”这一法律效力概念内在规定性的不同部分,即地位与功能。依据这一概念,规范的法律效力并不能与“真”相提...

  • “法律、理性与情感”的哲学观照——第27届IVR世界大会综述

    关键词: 法律  世界  哲学观照  美国国会图书馆  ivr  华盛顿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华盛顿特区  

    2015年7月26日至8月i日,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IVR)第27届大会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美利坚大学华盛顿法学院、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巴尔的摩大学法学院、美国国会图书馆共同举办。作为两年一度的世界法哲学盛会,来自世界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500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包括国...

  • 再论类似案件的判断与指导性案例的使用——以当代中国法官对指导性案例的使用经验为契口

    关键词: 指导性案例  类似案件  类比推理  指导性  指导性案例的使用  

    使用指导性案例的核心是确定是否为类似案件。中国法官在实践中判断待判案件与指导性案例是否相似的主要支点是案件争议点和关键事实。使用指导性案例要妥当进行类比推理。指导性案例的不同部分在案例裁判中具有不同作用,其指导性也具有多重形式,可普遍化是案例使用的基本要求。不能因指导性案例可能的偏差否定案例指导制度。为了实现公正与法...

  • 法治中国需要一个包容性法治框架——多元现代性与法治中国

    关键词: 法治中国  多元现代性  分析框架  包容性  

    “法治中国”概念之深层问题的合理澄清和理论的内在展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思想平台和分析框架之上。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多元现代性不仅能包容和超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价值纷争.而且能为不同文明背景下现代性的多种文化方案和制度模式的社会变迁过程及其内在诸多因素的持续互动提供...

  • 当代中国法律激励的实践样态

    关键词: 法律激励  赏罚一体  期望模式  本土化  

    随着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深入,法律的激励功能日益为学界所关注。但是,仅仅将法律激励理解为一种有关于“赏”的法律策略,则并不符合激励理论的完整表述,也容易使人们对法律激励理论产生片面的解释趋向。事实上,当代中国法律激励理论植根于中国的法治实践中,在理论的实践应用层面上表现为“赏”与“罚”两个维度,在具体制度设计策略方面表...

  • 学术信息

    关键词: 学术信息  中国法学会  党组书记  总结讲话  法学家  论坛  王乐泉  开幕式  

    第十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在京举行。2015年7月3日,第十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主持开幕式并作总结讲话。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邮编:130012。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