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工会博览杂志

杂志介绍

工会博览杂志是由北京市总工会主管,北京市总工会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工会博览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工会博览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市总工会

  • 主办单位:北京市总工会

  • 国际刊号:1009-9166

  • 国内刊号:11-4605/C

  • 发行周期:旬刊

  • 全年订价:¥352.00

  • 致敬.国之脊梁

    关键词: 国家荣誉称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共和国  党和国家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首度颁授。其中,8位'共和国勋章'和28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彰显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赫赫功勋和高山仰止的人格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功勋荣誉表彰工作,推动建立了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

  • 致敬“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关键词: 国家荣誉称号  共和国  

    9月17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当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8人获'共和国勋章';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顾方舟等28人获国家荣誉称号。

  • 于敏:创造世界纪录的“两弹元勋”

    关键词: 氢弹试验  原子核理论  钱三强  世界纪录  

    28载隐姓埋名,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实现了氢弹突破和武器化。他就是于敏,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父亲是一位小职员,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进入北大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

  • 申纪兰:65年守护一个初心

    关键词: 申纪兰  同工同酬  

    一身深蓝色粗布衣服、一头刚盖住耳朵的短发,在1975年剪掉长辫子之后,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在农村最常见的打扮。她一生不曾离开劳动,即便89岁高龄,每天还是力所能及地参加劳动。'要和乡亲们在一起,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上。'她说,这是她的初心。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是全国唯一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人。从25岁第一次当...

  • 孙家栋:国之重器背后的“牧星人”

    关键词: 孙家栋  人造卫星  卫星发射  

    在2018年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已近九旬高龄、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的孙家栋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从1958年留学归国,孙家栋先后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导弹的研制工作,领导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工作。60多年来,所有中国航天发展的关键事件,他都是参与者、亲历者。

  • 李延年:从解放军到志愿军的战斗英雄

    关键词: 志愿军  李延年  战斗英雄  

    李延年生于1928年,河北人。他出身贫苦农家,9岁开始参加劳动,到17岁干过猪倌、厨师、学徒工等多种活计。1945年10月,日寇投降后,李延年在长春参加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洮东军区独立支队,从此步入军旅。加入革命队伍后,李延年踏实努力,作战勇敢。

  • 张富清:深藏功名64年 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关键词: 来凤县  突击组  

    有这样一位老英雄,称赞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他就是湖北省来凤县离休干部,今年95岁的张富清老人。革命年代,他曾立下赫赫战功,退役后他又主动选择到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

  •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关键词: 杂交水稻之父  洞庭湖  

    一如既往,去年冬天,袁隆平又去了海南,和自己的团队在南繁基地一呆就是3个多月。他已经89岁,身体大不如前。数十年如一日候鸟般奔忙的背后,是这位老科学家对梦想的执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袁隆平出生在动乱年代,从小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 黄旭华:龙宫神探的传奇人生

    关键词: 核潜艇  传奇人生  

    '步入核潜艇的一刹那,就与世隔绝了。'如穿梭进玄幻故事里的'结界',黄旭华的心格外地静。他以总设计师的身份亲自登艇,将下潜至极限深度,身后是上百双焦灼的眼睛。直下深海八千尺,勇探龙宫宝藏。可谁又知道,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头顶着'三无'头衔出道——无经验、无技术、无条件。研制核潜艇的'09'工程就此上路,黄旭华论证与设计工作的大幕由此...

  • 屠呦呦:青蒿素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关键词: 青蒿素  屠呦呦  

    '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的最佳疗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 白手起家研读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卫兴华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卫兴华一次次为坚持、维护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声。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华北大学基础上组建成立,就读于华北大学的卫兴华前往人民大学学习经济学。当年8月,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成立,他被选拔到政治经济教研室成为研究生。按照组织分配,卫兴华从此时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但在此前,卫兴华连'政治经济学'这个词都...

  • 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关键词: 陈景润  

    '既然我选择了做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要为祖国培养有用之才,教师自己就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通体透亮的人。'尽管已经90岁高龄,于漪的话语依然充满力量。于漪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语文教师,她以'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极大热情投入工作,在其后'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里,她曾饱经风霜。1977年,她重返讲台。

  • 青春不老则文学常青

    关键词: 文学  青春  常青  

    仅2019年上半年,王蒙就先后在《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北京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中、短篇小说《生死恋》《地中海幻想曲》《邮事》等,并推出新书《争鸣传统》和《睡不着觉?》。如此旺盛的创作力,让不少青年作家都自愧不如。'文学本身并不产生文学,只有生活能产生文学。'经过八十五载的沉浮打磨,王蒙不忘自己的来时路。1953年,19岁的王蒙开始...

  • 让国羽冲上世界舞台

    关键词: 王文教  羽毛球队  世界舞台  

    1953年,在天津举办了全国四项球类运动会。赛后,印尼羽毛球队和中国队打了一场友谊赛,印尼队20岁的华人球星王文教发现,中国羽毛球的水平很低,这个发现也改变了王文教的人生轨迹。当时,祖籍福建的王文教是闻名印尼的球星。那场中国和印尼球员之间的友谊赛,深深地触动了王文教,他决定要帮助祖国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1954年5月,他和同胞陈福寿等踏...

  • 做新时代的“智慧铁人”

    关键词: 大庆油田  王启民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么开发好大庆油田。'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油田'新铁人'、 82岁的王启民说。1961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王启民主动进入大庆油田工作。他既不照搬国外经验,也不照抄书本知识,自主研发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10年试验,王启民带领团队绘制出第一张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

  • 生命不息 治沙不止

    关键词: 王有德  防沙治沙  毛乌素沙漠  

    '虽然已经退休了,我还要继续坚持防沙治沙,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王有德说。王有德的家乡在灵武市马家滩,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幼年时,他眼睁睁看着风沙一次又一次灌满了窑洞,十几年里,20多个村子、 3万多人被迫迁移……'从那时起我心里就跟沙漠较上劲了,一定要把被沙漠侵吞的土地夺回来。'王有德的语气和眼神同样坚定。

  • 用生命守护国旗

    关键词: 国旗  国家表征  王继  

    2018年7月27日,是王继才登上开山岛之后的第32年零13天。那天,他准备了一面新国旗,准备在即将到来的八一建军节,献给这座小岛、献给祖国.可一阵剧烈的心痛突然袭来,他的生命,永远停在了这一天,停在了那条走了无数遍的环岛台阶上。1986年7月14日,王继才受命登上开山岛。当时,留给守岛民兵的任务,只是每天花半个小时在两个足球场大的小岛上走一圈,...

  • 用热血守护群众平安

    关键词: 皮山县  

    '我们好战友艾热提牺牲了。我们不会让他的鲜血白流,我们有信心战胜邪恶,保证平山县的繁荣稳定.' 2016年的一天,新疆和田皮山县公安局副局长艾热提·马木提获得消息:在皮山县的一个地方可能发生危险事件,他迅速组织警力出发。然而2016年的这次出警,艾热提像往常一样迅速出发,却没能像往常一样凯旋而归。

  • “嫦娥之父”步履不停

    关键词: 步履不停  小行星  空间科学技术  

    2004年,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2013年12月2日成功发射嫦娥三号;2018年5月,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升空……以嫦娥工程为代表的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实现了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而这一切离不开被称之为'嫦娥之父'的叶培建.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当时,叶培建正...

  • 骑着马儿为祖国守边

    关键词: 青石  毛勒  

    在祖国西部边陲帕米尔高原的冬古拉玛山口,有一条长达50多公里的巡逻路。路的尽头,矗立着一块庄严的界碑;路的两侧,数不清的青石静谧地躺在泥土中,宛若一个个守护祖国疆土的卫士。青石上,或用柯尔克孜文,或用汉字,镌刻着'中国'字样。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冬古拉玛山口护边员、柯尔克孜族妇女布茹玛汗·毛勒朵,用50余载岁月构筑的巡逻路标。

  • 用生命最后37秒换回战友平安

    关键词: 杨秋  班长  

    申亮亮1987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2005年12月入伍,200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上士军衔。原本有生还的可能,可是在危难面前,他作出了另一种选择。西非马里,当地时间5月31日,一辆载有500多公斤炸药的汽车,驶入申亮亮所在维和部队的营区。当时,正负责营区2号岗哨警戒执勤任务的申亮亮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引导后方部队...

  • 残缺之躯献故土

    关键词: 大口井  

    朱彦夫今年86岁。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左眼球被打掉,肠子流出,双腿双手冻坏,昏迷93天,大小手术47次,四肢被截掉……作为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没有享受国家政策待遇,没有住进荣军院,而是选择了回乡务农。从1957年到1982年,朱彦夫一直担任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他拖着8.5公斤重的假肢入门进户,爬山头、钻沟壑,了解张家泉村基本情况。当时的村子有'四缺...

  • “太行山愚公”

    关键词: 太行山  前南峪  平山县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幅大型油画《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吸引很多人驻足——画中人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俯下身子为群众脱贫觅出路,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他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余天,生前吃着馍就白开水当饭,用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渐成现实。李保国,1958年出生,2016年去世。身为河北农业大学教...

  • 永不褪色的钢铁战士

    关键词: 人民大会堂  

    18岁那年,麦贤得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战士。1965年'八六'海战中,时任南海舰队某水警区611艇机电兵的麦贤得,在头部中弹、脑浆外溢、神志半昏迷的情况下,坚持战斗长达3个小时,与全体参战官兵一起,击沉来犯国民党军舰'章江'号,被誉为钢铁战士,成为全国学习的模范。1966年2月23日,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共青团中央授予他'模...

  • “吴学派”的奠基人

    关键词: 吴学派  奠基人  吴文俊  

    '数学是笨人学的,我是很笨的,脑筋‘不灵’。'这是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生前常说的话。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吴文俊陆续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作出重大贡献。'吴示性类''吴示嵌类''吴公式'等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至今仍被同行广泛引用。由此,他在37岁时便与华罗庚、钱学森等共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8岁当选中国科...

  • 为国家利益代言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李道豫  

    李道豫,原中国驻美国大使,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他长期从事多边和双边外交领域工作,深度参与我国在多个重大外交问题上的决策和处理。任常驻联合国代表期间,稳妥处理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等重大复杂敏感问题,提升了我国国际话语权。任驻美国大使期间,积极宣传我国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巧做工作,善于斗争,妥善处置中美关系,坚定捍卫国家利益。19...

  • 为“中国天眼”而生

    关键词: 南仁东  射电望远镜  

    '探索宇宙起源、天地起源和生命起源,它实际提供了一个极端物理条件的太空实验室。'南仁东生前心心念念的'它',正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当时罹患癌症的他,惦记的仍是望远镜早出成果,以'回馈国家,回馈公众'。

  • “飞鲨”勇士永翱祖国的蓝天

    关键词: 张超  机头  头部  海军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跨马定乾坤。'这是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张超贴在宿舍门上的一句话。航母舰载机飞行作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重要一步,其未知性、风险性,会令一些人望而却步;而其开拓性、挑战性,也会让另一些人怦然心动。张超当然属于后者。作为海军破例选拔、超常规培养的两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之一,从他入列第一天起,就打上了完...

  • 用一生诠释“母爱”

    关键词: 二十世纪  

    她是杜尔伯特草原上的英雄母亲,是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和电影《草原额吉都贵玛》的原型人物。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用爱心与真情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她,就是'草原母亲'——都贵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物资匮乏、食品奇缺,3000多名上海孤儿在总理和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的安排下,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

  • 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关键词: 德艺双馨  电影表演艺术  

    戏里,她用真情实感塑造每一个角色,她的表演打动并激励了无数观众;戏外,她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感,97岁依然积极为公益和艺术事业忙碌着。她就是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这位中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演员生涯中,一直以德艺双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 从农奴到共和国领导人

    关键词: 农奴制度  共和国  领导人  

    1938年8月,热地出生于西藏那曲比如县一个贫苦牧民家庭,出生之后就没见过父亲,从小跟随母亲,居无定所,乞讨为生。他给部落头人、牧主、活佛当过佣人,在寺庙里当过'小扎巴'……农奴命如草芥。热地记得,给头人家的孩子当'马',嘴里塞上绳子,抓着头发,打鞭子,让他爬,嘴巴经常被勒得鲜血淋漓。

  • 让中国儿童远离“脊灰”

    关键词: 疫苗研制  顾方舟  

    顾方舟与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结缘,始于1955年,当时全国多地暴发'脊髓灰质炎'疫情。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在国内俗称'小儿麻痹症'。1957年,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后,疫苗研制出来,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拿自己的身体进行试验。但是,脊髓灰质炎多发病于七岁以下的儿童,必须要在儿童身上进行试验。顾方舟的大儿子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个...

  • 让中国刑法学走向世界

    关键词: 中国刑法学  高铭暄  

    2015年4月15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第十三届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大会期间,87岁高龄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高铭暄荣获国际社会防卫协会授予的'切萨雷·贝卡里亚奖',这是首位中国学者获此国际大奖。

  • 倾心为民 永葆本色

    关键词: 独龙族  高德荣  独龙江  

    皮肤黝黑,手指粗糙,一位土生土长的独龙族干部,一辈子本色不改。风风火火,苦干实干,几十年倾心尽力干着一件天大的事,那就是让4300名独龙族同胞尽快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执着坚守,不计得失,从独龙江来,回独龙江去。他就是高德荣,一个红色的'路标',一面闪亮的'镜子'。

  • “一国两制”的首位实践者

    关键词: 香港特别行政区  实践者  

    无论如何,董建华都是一个亲身见证并经历了中国历史性时刻的重要人物。大多数中国人不会忘记22年前的一幕。1997年7月1日零时,董建华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下,宣誓:'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 兰为众花香 我为人民唱

    关键词: 郭兰英  为人民  新歌剧  

    '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小芹我洗衣到河边……' 67年前,郭兰英主演的民族原创新歌剧《小二黑结婚》唱响大江南北。67年过去了,当年20多岁的'小芹'如今已是满头华发的耄耋老人。郭兰英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开拓者之一。

  • 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关键词: 程开甲  核武器  

    2018年11月17日,101岁的程开甲走完最后的人生路。1个月后,这位一度隐名埋姓多年的'两弹一星'元勋,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作出了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1960年,正在南京大学任教的程开甲接到命令去北京报到,加入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中。

  • 朝思暮想恋敦煌

    关键词: 樊锦诗  

    穿上高帮翻毛靴,踩过厚厚沙地,樊锦诗走进危崖上凿出的莫高窟。初见敦煌已有半个多世纪,她守住敦煌白了头。'我白天想敦煌,晚上梦敦煌。80岁了,还能为敦煌做事,无怨无悔.'樊锦诗祖籍杭州,上海长大。她爱逛博物馆,高考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1963年,樊锦诗大学毕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志向,樊锦诗也如此。'敦煌石窟需要我,...

  • 劳模70年 引领奋斗新时代

    关键词: 王进喜  包起帆  劳动模范  劳模精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发展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劳模先进,各个时期的劳模先进也不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职工群众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拼搏。70年来积淀的诸多劳模的成长和成才故事,成为一笔激励职工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深厚文化资源。

  • 辽宁 沈飞一劳模工作室“会员制”引来真人才

    关键词: 创新工作室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行'会员制',需报名申请、填表、专家组讨论批准后方可加入。王刚告诉记者,钻研技术,搞技术革新,都是费心费力的'苦差事'。如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成员,更不能成为优秀工匠。今年40岁的全国劳模王刚,曾两次夺得全国职工技能大赛铣工冠军。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邮编:10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