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际关系学 方法论自觉 中国 方法论意识 写作规范
摘要:在发表于《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9期的《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一种审视:对学科分支领域的快速扫描(上)》一文中,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王逸舟教授指出:中国国际关系学者的方法论自觉,是非常晚近的事情,只是在最近的十年间,有关研究方法和写作规范、不同学科工具箱的区别与使用、学派流派的分野与竞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分流与融会等等,才出现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讨论日程上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教师和研究人员意识到“理论的理论”之重要,尝试用尽可能与“国际接轨”的方式立言和写作。然而,这些讨论的分歧相当严重,缺少沟通的平台,甚至于出现“各说各话、互不往来”的局面。最严重的问题可能在于,方法论问题至今为止还没有引起多数人的重视,还没有形成追问“何为理论”、“怎样检验”、“假说与真理的异同”、“形式逻辑与实证过程”等方法论问题的习惯(更不用说形成知识论意义上的共识与默契)。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国际关系学界这方面的进步,又切忌不可把这方面的进展估计过高。总体上,中国国际关系学的水平比发达国家同行落后不少,而方法论的研究又属于这一新奏起的交响曲内始终慢半拍的一个副调。为此,王逸舟教授认为,首先须强化这方面的大讨论,增进学术界的方法论意识,其次要在一些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学术期刊上开辟方法论研究的专栏,倡导和鼓励这方面的求索,批评和努力杜绝违反学术规律、践踏科学方法的行为。
国际安全研究杂志要求:
<一>计量单位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均按国家标准执行。
<二>来稿要求有100字左右的中文论文摘要和3个以上的关键词。
<三>本刊可以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
<四>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不使用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相一致。
<五>基金项目:格式如:“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获多个项目资助的,项目之间用“;”分隔,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2个基金项目。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