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多巴胺 腋下静脉 外渗损伤 预防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腋下静脉留置输入法在降低多巴胺对新生儿血管皮肤损害的临床效果,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选择新生儿科需应用多巴胺治疗的新生儿100例,按人院单双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的新生儿采用腋下静脉输入法,对照组的新生儿采用肢端静脉输入法,观察比较两种输入法治疗过程(3~5 d)中穿刺部位刺激性损害发生率、穿刺1次完成治疗过程例数和穿刺2次以上完成例数及穿刺成功后留置保留次均时间长短.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穿刺部位周围血管皮肤刺激性损害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2.00%),治疗过程中穿刺1次完成例数(39例)明显多于对照组(26例),穿刺2次以上完成例数(1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4例);留置保留次均时间[(73.22±30.461)h]明显长于对照组[(59.01±25.972)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应用多巴胺治疗时采用腋下静脉留置输入法,能降低多巴胺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引起皮肤损伤的效果明显,有效保留时间延长,确保抢救治疗用药的持续性、及时性、安全性,在临床上有其实用意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要求:
{1}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用处标明序号。
{2}正文。论文应论点明确、逻辑严密、数据可靠、内容翔实,提供详细的分析数据与图表。
{3}中、英文关键词3~8个,中文关键词间空1个字距,不用任何标点符号,英文关键词用分号(;)隔开。
{4}本刊对所有稿件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投稿时注明;切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5}作者署名:多位作者之间以逗号分隔;作者来自不同单位的,在作者名右上角注l,2…,单位分别标注,以分号隔开。并在作者单位名称前标注1.2--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名、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