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甘肃社会科学杂志

杂志介绍

甘肃社会科学杂志是由甘肃社会科学院主管,甘肃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 当前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访张法教授

    关键词: 美学研究  20世纪90年代后期  中国美学史  国家基金项目  西方美学史  全球化时代  佛教艺术  美学原理  

    张军:请简要谈谈您近年来的美学入思方式和历程。 张法:自1999年以来,因各种因缘,如教学需要,出版社约稿,申请项目需要,等等,我对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西方当代美学、比较美学、中国现代文艺、佛教艺术等,都进行了思考,出了专著,而且在不断地进行修定。从现象上呈现为一种跨学科游走,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写某一个领域,往往会被局...

  • 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观念与实践

    关键词: 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实践  新闻法规  道德研究  设问  主编  

    一、新闻职业道德的产生 张:黄老师,您是新闻法规、新闻职业道德研究方面的专家,这次我受《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董汉河先生委托,就有关新闻职业道德的建设问题跟您作一访谈。请问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问题是不是近年来才引起广泛的重视一个问题?

  •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法律机制(三篇)——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法律思考

    关键词: 环境  发展  综合决策  

    随着人类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环境与发展之间需要进行综合决策的这一观点得以成长在法律的视野中,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具有复杂、多变的内涵。它的功能在于协调利益、平衡关系;它的需求来自于并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毛乏一种以和谐的方式缓解或消除冲突的方法,同时它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法律机制不仅与环境法密切相关...

  • 环境问题的民法应对:民法的“绿化”

    关键词: 民法  绿化  环境  物权  侵权  

    民法所固有的弹性为民法的“绿化”提供了路径,同时其不变的秉性使得民法的“绿化”不可能走得太远,只能在民法的已有框架内进行。重新解读诚实信用原则,发展公序良俗原则,重构所有权的内容,改造旧有的环境侵权责任理论,扩张合同的附随义务,建立环境合同制度、环境物权制度和生态型环境侵权制度,这已成为民法“绿化”的必由之路。

  • 我国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运行障碍与立法选择

    关键词: 环境管理  综合决策  制度选择  

    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大环境管理机制。我国目前综合决策的主要障碍体现在内部协调机制不畅、外部适应性不足以及评价反馈渠道不通等方面。应当以决策主体及其权力定位为核心解决环境管理综合决策的内部协调性;以激励为导向增强环境管理综合决策的外部适应性问题;以改革现有的经济核算体系为突破口建立...

  • 西北农村回族已婚妇女继承权问题探析

    关键词: 西北农村  回族已婚妇女  继承权  

    我国继承法和回族穆斯林信守的宗教教规都对回族妇女的继承权做了明确规定,但西北农村回族已婚妇女的继承权在实现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探讨了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主要应从完善继承法律制度、妇女自身和宣传健全的继承法律思想三个方面着手,保障西北农村回族已婚妇女继承权的实现。

  • 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理性平衡

    关键词: 公民权利  国家权力  理性平衡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宪政制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使之达到理性平衡,是关涉国家权力规范运行和公民权利切实保障的重大现实问题。尤其是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民主和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人权视野中的犯罪控制和打击

    关键词: 犯罪  合理打击犯罪  法理  伦理和情理  保护人权  

    面对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客观现象,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存在天生的犯罪人,犯罪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犯罪率上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又要明确地肯定,犯罪率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在强调严厉打击犯罪仍然是最有威慑力的手段的同时,必须改变传统的犯罪对策观念和犯罪对策体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待打击犯罪的积极意义。为了达到...

  • 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违法犯罪及其治理

    关键词: 工程建设  违法犯罪  治理措施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发展,工程建设中的商业贿赂也大量发生,商业贿赂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众和国家利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打击和治理。为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建设领域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和制度性缺陷,从法制层面上提出和论述了必须严格规范有形建筑市场,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完善工程监理,建设市场信用和惩戒体系,健全监督体...

  • 罗马契约法上的过错责任原则及其意义——兼评我国《合同法》归责原则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关键词: 故意  过失  过错责任  

    罗马契约法关于过错责任原则的精深理论和科学规定,是罗马契约法理论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但为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所继受,而且对英美法系国家的契约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研究罗马契约法上的过错责任原则及其体系构造,对评价和完善我国合同法的归责原则,无疑有重大的意义。

  • 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研究——基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法理形成与展开

    关键词: 道路交通  安全注意义务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过失相抵  

    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是侵权法上一般安全注意义务在道路交通领域的特殊表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驾驶者、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注意义务作了规定。在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中,应根据交通参与者安全注意义务之违反确定其过失程度,并运用过失相抵规则合理分配受害人的损害,以体现法律的公平理念。

  • 学校体育中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及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学生  人身伤害事故  法律责任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专门机构,学校有依法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义务和职责。由于学校体育课程性质与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学校体育活动是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较多的教育活动领域。根据民法原理和相关法律以及教育部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有关规定,从法律角度分析探讨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处理及其依据等基本问题,旨在提高学校体育教育工作...

  •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问题研究(三篇)——人力资源的主观性与资本化——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主观性  理性化  资本化  

    人力资源开发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摆脱经济社会发展困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不应把人力资源作为客观资源去对待,而应针对人力资源的主观性特点和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观性障碍,提升基层群众对自身人力资源的主体意识,促进感性人力资源理性化、市场化和资本化,进而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 去单位化、社区记忆的缺失与重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社区建设的社会学分析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去单位化  社区记忆  社会资本  

    资源枯竭型城市①的振兴是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基础重建并行的过程,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基础重建的重要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也将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但“单位记忆”根深蒂固而“社区记忆,,缺失使得资源枯竭型城市社区建设因社区意识淡薄、社区社会资本微弱而步履维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有机...

  •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改进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社会保障制度  救济贫困  劳动力转移  

    资源枯竭型经济造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保障问题突出,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无益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的和谐运行。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在保障目标上转向救济贫困、转移劳动力,在保障范围上侧重城镇保障。同时,国家必须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给以外在的政策支持,并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和监督。

  • 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关联效应及其改革路径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关联效应  城乡衔接  制度创新  

    “三农”问题错综复杂,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逻辑联系。而农村社会保障缺失则是各种“三农”问题的源头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着重讨论农村社会保障与各种“三农”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构建城乡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并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社会统筹资金的来源问题。

  • 青少年网络沉溺群体的行为特征及其社会控制

    关键词: 网络沉溺  网络行为  社会控制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网络沉溺群体与非沉溺群体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通过对青少年网络沉溺群体的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与非网络沉溺群体相比,沉溺群体在上网地点、上网频率和时间、网络行为等方面,都有其较为明显的行为特征。因此,适当控制上网地点、上网频率和时间,是对青少年网络沉溺行为进行社会控制的有效方法...

  • 论动态的社会治安模式

    关键词: 治安模式  静态的社会治安模式  动态的社会治安模式  

    静态的社会治安模式是建立在户口制度和大经济政治组织,对社会进行封闭性控制的条件下,工商企业与农村经济实体担负着政治、经济、社会甚至司法功能的基础上,公安机关只是在案件重大、疑难时才予以管辖的治安方式。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公安机关必须酶变对人员和组织的封闭性控制方式,同时静态治安模式无力遏止违法犯罪,因此要采取动态的社会治...

  • 成本分担与我国研究生教育财政政策改革

    关键词: 成本分担  财政政策  研究生教育  

    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教育财政危机,通过成本分担的方式多渠道筹措经费,成为研究生教育财政警策的制度性选择。实行成本分担制研究生教育财政政策,必将有效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紧张局面,明确国家、用人单位、高校和学生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责、权、利关系,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 依托高校体育资源构建新型社区体育体系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是贯彻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纲要的重要阵地。社区体育的发展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集体育人才、场馆优势为一体。分析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的因素及高校体育资源,提出社区体育体系构建与高校体育资源结合的双赢理念,对于挖掘高校体育的潜力,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开...

  • 关于21世纪中国文学价值重建的思考

    关键词: 21世纪中国文学  困惑与迷失  迫切性  价值重建  

    21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重建,既是文学自我救赎、寻求价值意义和重新确立在社会大系统中位置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重建文化精神价值系统的需要。其直接动因是,一方面,中国乃至于人类共同面临前所未有的精神文化问题,需要文学更充分地发挥其不同于科学、哲学、宗教、法律等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文学自身同样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面临...

  • 唯美主义并不颓废——为唯美主义正名

    关键词: 唯美主义  颓废  公正  价值  

    唯美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反映时代的棱镜。它不仅不能说是颓废的,而且还以其超前的眼界,促进了文学、审美、艺术等众多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厘清对唯关主义“颓废”的种种指斥,才能公正地评价唯关主义思潮,全面衡量它的价值。

  • 爱的呼唤与咏叹——论张洁以爱为主题小说的深刻性及其嬗变

    关键词: 爱的主题  深刻性  嬗变  

    张洁以爱为主题的小说给新时期文坛带来振聋发聩的声响,她是第一个用笔深入到知识女性的内心世界,去表现女性的情感和心态的小说家;她把过去最受蔑视的心灵隐私化为催心裂肝的呼唤,证实了作家的思想触角正向着社会生活的更为纵深的隐秘的部分延伸;她严峻地展示了女性全面解放的艰苦磨难历程,创造了一个既洋溢着灿烂的理想主义,又贯穿着激...

  • 20世纪国内严羽研究述评(下篇)

    关键词: 时段  高潮  马克思主义  

    20世纪国内后50年的严羽研究可分为两个时段。前一时段的整体特征有二:一是直面严羽诗论本身;二是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来分析严羽诗论。后一时段在方法论和对象上有六个新的侧重点:一是对前一时段的严羽研究进行反思和颠覆;二是注重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审视;三是对严羽的家世及生平事迹进行深层探讨;四是对旧...

  • 女性“个人化写作”的解读与反思

    关键词: 女性主义  个人化写作  解读与反思  

    将1990年代以来的女性“个人化写作”现象进行解读和反思,多方面阐述了“个人化写作”产生的渊源,分析了“个人化写作”所具有的开拓意义与价值,以及其局限性,同时指出了“个人化写作”的提升方向,即一种高扬女性主义的历史感的、清晰的写作。

  • “五四”后新文学作家古诗词创作探因

    关键词: 新文学作家  古诗词  创作主体  新诗  

    新文学作家在“五四”后大量创作古诗词,这个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古诗词这种文体自身具有生存下来的生命力,这是古诗词能够在现代时期生存下来的前提条件;二是新文学作家自身的原因,这是古诗词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存在的关键;三是新诗本体存在的缺陷和新诗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多重困惑,这是古诗词存在的外部条件。

  • “似非而是”还是“似是而非”——《天主实义》与《畸人十篇》的一个比较

    关键词: paradox  理性  非理性  

    从《天主实义》到《畸人十篇》标志着利玛窦传教重心的改变。前者力图调和基督教义与儒家思想的矛盾,重在“以理服人”;后者突出非理性的信仰,重在宣讲来世的存在。利玛窦自称《畸人十篇》为“似非而是”之论,实质上却是“似是而非”之言。

  • 夸父逐日的原始蕴涵及后世的演变

    关键词: 夸父逐日  旱灾  桃杖  祷雨  人牺  

    把夸父逐日解释为“追日”,掩盖了神话所反映的远古民俗。“逐”应是驱逐的意思,夸父逐日应是驱逐造成旱灾的太阳:“饮于河渭,河渭不足”是对严重旱灾的曲折反映,夸父之杖也是具有驱凶辟邪魔力的桃杖,夸父之死正透露了远古曝巫祷雨的陋俗。后世神怪传说中的朴父、夸娥氏、巨灵神都是以夸父为原型演变而来的。

  • 文学史:历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卢卡契文学史思想综论

    关键词: 卢卡契  德国文学  精神史范畴  文学史观  

    卢卡契在他的关于德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提出,文学的起源、存在和发展由社会生产的全部历史过程所决定。文学史作为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所继承的当是优秀传统文学中的人民性、人道主义思想等具体的历史性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高度艺术形式的具体性。衡量文学史上作品优劣的标准是看其是否达到了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这...

  • 从《左传》的词语结构看其修辞特色以“有如/有若+名词结构”句为例

    关键词: 有如  有若  誓词  比喻  

    《左传》中“有如+名词结构”共出现了10例,另外还有一处用法相同的“有若+名词结构”,其中“有如/有若”的词汇意义是“犹如,好像”,这类句子就修辞方式而言,属于省略本体的比喻手法的运用。而且本文所探讨的该类句式,均有用于誓词的上下文语境,形成《左传》修辞艺术方面的一大特色。

  • 伏羲文化源头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 伏羲文化  源头  问题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名号的同音异写,说明其人其事在文字产生之前早就在人们口头流传;而同音异释,是后世学者根据异写文字的考释。伏羲的出生地,相关文献最支持的说法是甘肃天水及其周边较大的地理区域。伏羲所处的时代,应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渔猎时代向畜牧时代过渡的历史时期。

  • “科举制度废除百年”专题研究(三篇)——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文献价值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 明代进士登科录  文献价值  局限性  

    明代进士登科录作为记载明代科举考试的原始文献,在订补明代进士出身的人物及《明史》、《明实录》等史料方面具有其他文献所无法替代的价值。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利用过程中应当扬长避短,并注意利用其他文献进行综合考证。

  • 科举八股文考试功能述论

    关键词: 科举  八股文  考试功能  

    八股文从明代产生到晚清终结,历时几百年,此间批评亘续不断,如说八股文亡了国家,扼杀思想,戕害了文学。但八股文毕竟首先是以一种考试文体形式而存在,在大规模的选拔性科举考试中,在规范竞争、检测知识、检测智力、防范舞弊、方便阅卷、文有定评等方面,八股文已经很好地履行了其考试功能。对八股文只有多一些宽容,我们才可能理解其产生...

  • 科举制废除及绅士阶层在新式教育领域中的贡献

    关键词: 晚清  绅士  新式教育  

    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给中国传统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绅士阶层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绅士阶层一向以登科入仕为他们的最高人生选择,但当他们面对这种冲击时并没有被击垮,他们中一大批人反而积极投身于新形势教育中去,为中国的新式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河西地区汉代文物资料中有关“竹”的信息

    关键词: 汉代  河西  竹  生态环境  

    河西地区发现的汉代竹简、竹简削衣以及种类颇多的竹制用器,说明竹在当时当地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汉简文字中也多有体现这一现象的内容。许多迹象表明,取用这些竹材的竹类生长地,不会距离发现地点很远。竹类是对温湿条件要求较高的植物。相关历史事实,有助于我们理解汉代河西及相邻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

  • 评《由汉简“方”与“幡”看汉代边卒的文化学习》一文——兼与陈晓呜先生商榷

    关键词: 汉简  秦汉史  兵器  

    在《由汉简“方”与“幡”看汉代边卒的文化学习》一文中,作者将兵器“有方”释为书写工具“方”、将兵器“幡”释为拭觚之“幡”、将“画方矢”释为刻书刀、将书写工具“方”与“觚”释为同一之物、认为“札”仅为书写用的木片的名称。上述说法均值得商榷。此外,上文中所引用的部分材料和一些语言组织也有商榷之必要。

  • 《开发研究》2006年第6期要目(12月出刊)

  • 论西汉社会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政府  调控能力  

    通过分析西汉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严重分化,农、工、商行业贫富差距严重分化,区域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有关情况,论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放弃黄老之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手段,从而大大加强了国家对政治和经济的控制。

  • 依靠初次分配和公有经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公有经济  私营企业  收入差距  

    当前收入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分层失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的稳定。中国政府日益认识到全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尤其社会稳定的日益严重的不利影响,并且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力图遏制这种趋势。解决中国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只能依靠初次分配和公有经济。

  •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雇主垄断”研究

    关键词: 准弱势群体  雇主垄断  要素分配失灵  政府规制  

    以农民工、普通技术人员和普通服务人员为主体的准弱势群体,面对的雇主垄断使其工资收入与其劳动的社会贡献相背离,这虽然是市场机制下要素分配失灵的必然结果,却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平”截然相违,应当考虑通过政府规制的直接干预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宁东路277号,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