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翻译 中英外交 19世纪 英国汉学 鸦片战争
摘要: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去看,在大学殿堂内成立一个新学科,一般是为了回应两种需要:一是出自崇高的理念:为创新知识、追求知识、发展新学问,让新知识在一个完整及周全的行政规划内成长及发展;另一实际原因则是为了回应社会需要,在自己社会内培育该科的专家及专业人士,当社会有需要的时候,不假外求,能找到最关切本地社会的学者及专业人才,为社会及国家解决问题。固然,理想及现实往往互相交错,这两者孰先孰后,很多时候难以区分,只要相辅相成,就能让该学问落地生根,长足发展。有趣的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汉学的成立,似乎并不是追求崇高理念,而是为了大英帝国海外殖民计划、服膺帝国扩张主义。自18世纪以来,大英帝国与西欧各新兴民族国家竞逐海外霸主地位,通过海上航运的发展、传教及商贸,不断对外扩张。印度、新加坡、马六甲海峡一带,相继成为其殖民地。19世纪之初,大英帝国的势力开始延伸至广东、香港及澳门一带。然而,海上霸权每到一个新地方,遇到的首要难题却是找不到足够的译者替他们服务,使他们在搜集资料、本地情报,甚至在日常生活上都遇到不少的难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征求译者的呼声便此起彼落,不断出现于英国人的书信、日记、报告及公文内。而为了培养具备良好汉语水准的英国人,英国终于洞悉建立汉学的需要。
国际汉学杂志要求:
{1}审稿:本刊实行以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委会终审)。如作者与某位审稿人存在学术上的不同见解,可申请审稿回避。
{2}文题:要求简洁、明了,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3}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单位、职称、学位学历、研究方向等。
{4}来稿请采用尾注,请不要采用脚注或夹注。参考文献应按照《GB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范要求列出。
{5}正文:正文应层次清楚,方便阅读,行文符合规范。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