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国际汉学杂志创刊于1995,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历史类。
杂志介绍
国际汉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国际汉学杂志创刊于1995,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历史类。
关键词: 海外汉学 中国学 20世纪80年代 汉学研究 民国时期 翻译出版
一、海外汉学研究的三种模式海外汉学的研究从清末、民国时期就开始了,20世纪80年代,这个学科又重新受到重视,大量海外汉学的著作翻译出版。为何海外汉学这样“热”起来呢?究其原因有三.
关键词: 人文研究 访谈录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文化交流史 中国宗教 圣彼得堡
白若思(Rostislav Berezkin),1982年生,俄罗斯圣彼得堡人。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时期中国宗教与社会史、中国讲唱文学、中俄交往与文化交流史等。著有两部俄文专著,另著有一部英文专著《多面...
关键词: 刻本 图书馆藏 国家 法国 儒家伦理道德 明清时期 天主教 传教士
《七克》七卷,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Diegode Pantoja,1571—1618)著。此书旨在从天主教的角度,论人有七罪,克罪有七德,而归本于敬事天主。因其内容与儒家伦理道德有相通之处,故在明清时期颇受士大夫欢迎,刻本众多,较常见者为明刻《天学初函》本与嘉庆三年(1798)始胎大堂刻本。
关键词: 孙康宜 女性主义 欧美文论 中国古典文学
孙康宜(Kang-i Sun Chang)是国际汉学界有代表性的学者和知名华语散文家,其所接受的国内外教育和学术训练决定了其学术研究既具备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亦擅以欧美文论的现代研究方法解读中国古典文学,这是孙康宜学术思想体系的基础,并且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本文拟结合孙康宜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实践,试图对二者进行综合系统的...
关键词: 青铜器铭文 祖先祭祀 西周时期 演变 普林斯顿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从青铜器铭文、〈诗经〉及〈尚书〉看西周祖先祭祀的演变》(“Bronze Inscriptions, the Shijing and the Shangshu:The Evolution of the Ancestral Sacrifice during the Western Zhou”)原载于Early Chinese Religion, Part One:Shang through Han (1250 BC to 220 AD), pp. 143-200(《早期中国宗教,第一卷:从商朝到汉朝(公元前1250年-公元...
关键词: 人文学术研究 外文 20世纪70年代 academic 素养 文学学科 外语能力 1975年
传统上,跨文化的人文学术研究对于外文,尤其是外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20世纪70年代末出版的《作为学术学科的比校文学》(Comparalive Liferafure as Academic Discipline、中就要求,“研究生入学时须具备至少两种外语能力。经过一至两年的学习,须达到三种,其中一种为古典语言”。这是当时美国对于这个学科博士候选人的基本外语要求,难怪...
关键词: 欧阳修 欧美汉学家 文学研究 文本中心论
鉴于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学、经学等多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欧美汉学界在译介其各类作品的同时,也展开了一系列或全面或细部的研究,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成果丰硕的知名学者。本文尝试以文学研究为中心,从研究内容和研究特色两个层面来梳理和评析欧美汉学界的欧阳修研究的成果。概括而言,欧美学者对于欧阳修的整体研究主要关注其政治、思想和文学...
关键词: 日本学界 中国近代政治史 研究动态
近年来,日本史学界的中国史研究与过往略有不同,学术政治化的倾向日益显著,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右倾化趋势。2010-2015年的五年间,日本史学界对中国近代政治史(1840-1919年)的研究虽然整体呈现出“后继无人”的乏力状态,但围绕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重新诠释,譬如孙中山再点评、鸦片战争新视角等的相关讨论仍为数不少,是该阶段不多的热点之一。此外,...
关键词: 20世纪 英国人 民族志 中国西南地区 between 游记 davis 少数民族
20世纪初,至少有三部英国人撰写的中国西南地区旅行记相继出版,系统讨论川西、滇西北与滇东北等地的少数民族。这三部旅行记分别是担任威海卫殖民地官员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 1874-1938)的《从北京到曼德勒》(From Peking to Mandalay, 1908)、英国军人兼情报官戴维斯少校(Major H. R. Davis,1865-1950)的《连接印度与长江》(The L...
关键词: 纪年法 格致 世界 西方传教士 莱顿大学 博士学位 出版计划
本文译自杜鼎克(Ad Dudink)博士所撰的一篇文章“Biblical Chronology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Theory of Six ‘World Ages’ to China:Gezhi Aolüe格致奥略”,刊载于《东亚科学、技术和医学》(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杂志,2012年第35期,第89-138页。杜鼎克博士,1947年出生于荷兰,退休前为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Kat...
关键词: 明清之际 传教士 圣人传 天主教文学 中国基督教文学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译写了《天主圣教圣人行实》《圣若撒法始末》《德行谱》《济美篇》等多部圣人传。《沙漠圣父传》(Vitae Patrum)和《圣人华萃》(Flos Sanctorum)这类欧洲广为流传的圣人传借传教士之手而“东渐”,成为天主教文学东传的篇章之一。圣人传既是西方天主教文学东传的内容,也是中国基督教文学发展的历史内容,具有比较文学与中国...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化 大象出版社 域外传播 中国文化 文化经典 20世纪 编年 美国
由顾钧、陶欣尤编著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美国的传播编年》于2017年12月在大象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成果之一,也是大象出版社“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域外传播研究系列”书系之一。该重大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张西平教授,同时张教授也是此书系的总主编。这套书系...
关键词: 华南 南洋地区 汉文小说
1807年基督新教传入中国,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前,华南和南洋地区成为基督新教传教士的传道根据地,并在这些地区出版了一批为布道所用的汉文小说。据统计,期间广东、南洋所刊的西人汉文小说有17种,根据编撰方式,这些小说可分成三类:创作小说、翻译小说以及改编自《圣经》的释经体小说。本文在介绍早期西人汉文小说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其编撰方...
关键词: 座谈会 编委 中国文化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 院图书馆 研究机构 编辑部
2018年11月1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国际汉学》编辑部召开编委座谈会。来自全国十几所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二十余位编委齐聚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图书馆,畅所欲言,为《国际汉学》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个别学者因工作原因未能到场,但在会后所建的编委群中表达了对刊物未来发展的关切。
关键词: 聊斋 郭实猎 卫三畏 梅辉立 王渔洋
19世纪来华西士建构了聊斋西传最初的评论与迻译谱系,但在聊斋西传、“王渔洋千金市书”等聊斋研究争议性问题上,国内学界对此的探讨尚存争议或阐发不足。依据西人英文研究文献,本文试细加以推说,得出如下结论:聊斋西传第一人当属德国传教士郭实猎(Charles Gützlaff,1803-1851),王渔洋并未“千金市聊斋一书”,而是重金求得加以评骘而还之。
关键词: 翟理斯 阿理克 形象建构
文学译本,尤其是古典文学译本的注释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比较互鉴的活跃场。与文学作品的注释相比,译本注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重塑功能,译者在进行文化解读的同时,也在以“自我”的视角构建文化他者形象。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英俄译本注释的对比分析,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原理,考察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和阿理克(ВасилийМ...
关键词: 学苑出版社 传教士 文化史 研究史 汉学 交错 早期 中国近代史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所著的《交错的文化史一一早期传教士汉学研究史稿》于2017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阎纯德、吴志良主编的“列国汉学史书系”又一专著,也是张西平教授多年潜心研究传教士汉学的一本力作。之所以将此书定名为“交错的文化史”,张教授在本书“自序”中指出:“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中国基督宗教史或者中国近代史角度研...
关键词: 翻译过程
本文以霍克思(David Hawkes, 1923-2009)《〈红楼梦〉英译笔记》为基础,通过对《〈红楼梦〉英译笔记》中原始资料的转录、梳理和研读,结合霍译本《红楼梦》,尝试从作者研究、文本研究、翻译过程、翻译手段四个方面,揭示霍克思在《红楼梦》英译过程中所付出的不为人知的努力与艰辛,并指出《〈红楼梦〉英译笔记》是霍译《红楼梦》批评研究的新依据...
关键词: 中国形象 演变史 研究成果 西方观念 中国文明 误导作用 论文集
据笔者调查,最早关于西方中国形象的演变史的综述性著述是英国学者雷蒙.道生(RaymondDawson)的概述性文章《关于中国文明的西方观念》(“Western Conceptio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刊在其选编的汉学论文集《中国遗产》(The Legacy of China,1964)第一个章节中。该文概述了从中世纪到“二战”期间西方中国形象的各种“神话(myth)”,即虚假...
关键词: 英华书院 女子教育 理雅各 简阿莎
晚清女子教育基本发端于海外,初期与基督教会关系极为密切。英华书院迁入香港后,理雅各的妻子玛丽·莱格(Mary Legge,1816-1852)创办了英华女学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具有时代意义的英华女学校所留下的文献记载和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中杰出中国学生的名字都有记录,但曾经接受教育的女孩们,包括曾陪同理雅各夫妇...
关键词: 鸟铳 火绳枪 葡萄牙 西班牙 明代
“鸟铳”是明朝正德以后对传入中国的欧式火绳枪的通称,其自境外传入中国的整个过程持续百年以上。在此过程中,东来欧洲人,尤其是深入远东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通过东来欧洲人掌握火绳枪制造和使用技术的日本人、东南亚人、朝鲜人是向中国传播鸟铳的重要中介力量。除此之外,来华定居的土耳其人也曾向中国传播其所掌握...
关键词: 李之藻 中华书局 著名学者 明清之际 文集 陈子龙 李氏
《李之藻集》,(明)李之藻撰,郑诚辑校,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李之藻(约1565-1630)为明末崇尚西学之著名学者,著译编刻西书甚多,但今未见文集传世。明陈子龙编《皇明经世文编》,引《李我存集》,收奏疏六篇。明清之际,与李氏同为浙江仁和人的孙治,曾撰有《李我存先生文集序》。可见在明代末年,曾经出现过李氏文集,然未能流传下来。
关键词: 蒲安臣 翻译中间人
本文结合翻译研究中的“中间人”概念,通过文献梳理考证出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1820-1870)作为翻译活动的中间人,促成或参与了《人生颂》和《万国公法》在中国的译介,同时又通过摘译文将中国学者徐继畬所撰的《瀛环志略》一书介绍给美国,促进了中美之间的友好交流。作为翻译活动的中间人,蒲安臣无疑还对推动中国融入新的世界体系起了相当积...
关键词: 华物 中国形象 文化符号 文化身份
本文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这一跨文化研究的有效方法,研究晚清域外游记中的“华物”。形象是一种跨文化语境中的表述。晚清域外游记中,出现在西方世界的“华物”是一种重要的中国形象,是“他塑形象”和“自塑形象”的复合体。本文认为,通过形形色色脱离了历史进程的物品,中国形象化约为一种文化符号。华物与新时空的冲突,促使游记作者在西方文明主...
关键词: 耶稣会 江南 科学研究
本文尝试运用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的视角,以耶稣会士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在江南地区的科学实践为对象,通过爬梳、解读散见于各类档案、方志、报刊和日记等的中、法文文献,分析文化资本、经济支持和政治权力对科学场运作的重要影响,揭示在修会传统、科学话语和社会情境等共同参与的科学知识建构过程中,科学...
关键词: 陆心源 手稿 方志立三书
通过对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吴兴文献志》进行考证,可判定其为陆心源手稿,且是陆心源在纂修《归安县志》时的一部未就著作。根据书末题跋,可考证其流传到日本的始末缘由,并能初探该手稿的著述性质。《吴兴文献志》辑录历代有关吴兴地区的各体文章并从《东华续录》摘考假印冒征、侵用钱粮之案,显系在章学诚《方志立三书议》的理论指导下,编纂...
关键词: 马若瑟 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抄本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的《汉语札记》是西方汉学史、西人汉语语法研究史以及世界汉语教育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一部作品。此前面世的有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的两部原始手稿和一个抄本。本文立足于文本史的研究,从德国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所藏的《汉语札记》新抄本入手,对该抄本与马若瑟原始手稿、其他抄本、刊本之间的关系和彼此间的传...
关键词: 道格拉斯 中国社会 大英博物馆 汉学家 英格兰 领事馆 孙中山
道格拉斯(Robert Kennaway Douglas,1838—-1913),英国汉学家,1838年8月23日生于英格兰德文郡(Devonshire).他于1858年来华,先后在广州、北京、天津、大沽领事馆供职。1864年返英后任职于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并成为1892年成立的东方写本与印本部的首任主任,在任期间与孙中山有过交往,1907年退休。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哥伦比亚 元杂剧 欧洲各国 外译 选集 科技领先
从历史来看,中国文化,向外传播并非始自中国人的主动向外输送,而是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科技领先之时,友邦人士因需求发起的自觉传译行为,这一行为可追溯至唐宋时期的“供不应求”阶段,甚至更早,但多为亚洲的中国文化圈内各国。至于中国文化传至欧洲的史料,截至目前最全面的记录,可能只有意大利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于元朝时来华逗...
关键词: 欧洲研究 西传 中学 儒学 中西文化交流 导论 西学东渐
“明清之际的文化交流一开始就呈现出了双向性的特点,’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同时进行”,°因此,对明清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不能仅偏于“西学东渐”一个方面,“中学西传”也是研究的重点。为研究者熟知的是,16、17世纪欧洲耶稣会士入华,一开始剃发、以僧服示众,而当他们意识到僧人并非中国社会的主流人群,儒家学者才是为社会所尊重的知识阶层...
关键词: 海外汉学 汉学研究 博士论坛 中国比较文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青年学者 综述
经过老一辈学者的辛勤开拓与努力推动,新世纪以来,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海外汉学研究在国内渐渐由冷门变为显学,越来越多的高校青年学者加入到海外汉学研究队伍,海外汉学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为了给从事海外汉学研究的青年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2018年9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举办的“全国海...
关键词: 学苑出版社 宋史研究 宋代 美学 典籍 学术 文献 流传
《文献与学术:宋代典籍海外流传与欧美学界宋史研究》于2018年3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书系”之一种。本书以“文献与学术”为主题,旨在探求宋代典籍在西方的译介与欧美学界宋代历史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海外汉学 研究者 编后记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素养 稿件质量 核心期刊
编完这期稿件,已经过了元旦,2019年如期而至。掩卷而思,《国际汉学》期刊的稿件质量,从2018年以来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优秀的作者增多了,有理论思考深度的好文章也多了。2018年的来稿量比2017年增加了38.4%。2018年12月份,《国际汉学》也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新刊核心期刊”。这些表现算是我们的一些进步,但不足以过分乐观...
关键词: 罗马尼亚语 学苑出版社 渊源关系 拉丁语 考论 北京外国语大学 青年学者 中国文化
《沿承与新变:拉丁语与罗马尼亚语渊源考论》于2018年10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著者张明明。此书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青年学者丛书”之一种,我国首部探讨拉丁语与罗曼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渊源关系的专著。全书以罗马尼亚语为中心,兼及多种罗曼语,结合古希腊语、德语、英语等非拉丁系语言,从语音...
关键词: 征稿启事 中国史 书评 剑桥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cssci
《国际汉学》(主编张西平)是由教育部主管的国家正式期刊,创办于1995年,2014年获得国家正式刊号,2017年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8年被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新刊核心期刊”。为了促进汉学家和本土中国文史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提升本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国际汉学》将开设“《剑桥中国史...
关键词: 张岂之 中华人文精神 中国思想文化 题词 西北大学 学术顾问
张岂之,1927年生,江苏南通人,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现任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华夏文化》主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汉学》学术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等。著有《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中华人文...
关键词: 伯克利加州大学 编委 文学院 经学史 中西
韩大伟(David B. Honey ),男,1955年生,伯克利加州大学(Universityof California, Berkeley )文学博士,现任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文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经学史、中西比较经学等。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邮编: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