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国际汉学杂志

杂志介绍

国际汉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国际汉学杂志创刊于1995,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历史类。

国际汉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2095-9257

  • 国内刊号:10-1272/K

  • 发行周期:季刊

  • “追思与回忆:纪念李学勤先生专栏”小序

    关键词: 李学勤  中国学术界  专栏  纪念  回忆  古文字学  古史研究  学术成就  

    李学勤先生(1933.3.28—2019.2.24)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他在古文字学、简帛学、考古学、思想史及古史研究诸领域做出的成绩,当代学者鲜有与之比肩者。学勤先生仙逝后,学界同仁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李先生的思念缅怀,对其学术成就进行追思与评价,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这位学术前辈。

  • 作为专门学科的国际汉学研究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汉学研究  学科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01年  著名大学  中国学界  汉语教学  

    (2001年)9月6日至9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其60年校庆之际,举办“世界著名大学汉学系主任(汉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国际汉学界的盛会,会议的主旨,如其邀请函上说的,是要“推动海外汉学界与中国学界的互动,加强汉学研究与汉语教学的联系,并从整体上推动中国文化的研究”。我提交会议的论文题目,原拟作《作为专门学科的汉学史研究》,后来仔...

  • 国际汉学研究的意义——纪念李学勤先生

    关键词: 汉学研究  国际汉学  李学勤  20世纪80年代  纪念  意义  中华书局  

    1994年,我在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小书《德国的汉学研究》,当时在德国教书之余,着实爬梳了一些汉学家的资料,从传教士时代的汉学,写到了20世纪80年代,当时这类书还不算多。大概由于这个缘故,李学勤先生在主持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的时候,请他的学生兼助手刘国忠给我写E-mail,要我为李先生主编的《国际汉学漫步》(上下册,内容为汉学家传记)写一篇...

  • 李学勤先生与国际汉学研究的学科建设

    关键词: 学科建设  李学勤  汉学研究  国际  文史研究馆  历史文化研究  考古学家  古文字学家  

    李学勤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生前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他一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资料相结合,在上古史、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学术史等众多研究领域...

  •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一意大利卷》,张西平、马西尼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

    关键词: 教育出版社  文学交流史  中国文化  意大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主编  山东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一意大利卷》一书2015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钱林森、周宁教授主编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外文学交流史”的一种,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张西平教授、意大利罗马大学马西尼(Federico Masini)教授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学学院文铮...

  • 关于新征程下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思考

    关键词: 中国学研究  海外  学术界  

    2017年12月10日,以“新时代的中国”为主题的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在这个各国学者云集、深入探讨中国事务的盛会上,我简要回顾了我国学术界有组织、有规划地开展海外中国学(汉学)研究的情况,并对新时代如何开展海外中国学(汉学)研究陈述了自己的思考。张西平教授听到我的发言后,希望我将发言整理一下,提供给《国际汉学》使用,这也是...

  • 《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与圣贤》(Food,Sacrifice,and Sagehood in Early China),胡司德(Roel Sterckx)著,剑桥大学出版社,2015年

    关键词: 剑桥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  食物  早期  圣贤  祭祀  古代中国  伦理道德  

    《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与圣贤》一书于201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剑桥大学中国历史、科学与文明李约瑟讲席教授胡司德。在古代中国,烹调及食物作为宗教祭品,与圣贤模范、自我修养及伦理道德密切相关。该著参考了大量中国经典及最近出土的文字材料,探讨了这一活跃的文化现象如何影响了早期中国人对人类感官运行机制的认识,以及感觉经验...

  • 欧洲与中国--米尼尼教授2018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演讲

    关键词: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  欧洲  斯宾诺莎  历史著作  近代哲学  莱布尼茨  哲学史  

    菲利普·米尼尼(Filippo Mignini),1987年至2017年担任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University of Macerata)哲学史系常任教授,2017年从哲学史系荣休。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哲学,研究对象包括库萨诺(Nikolaus von Kues,1401-1464)、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1646-1716)、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等,已发表百余篇关于斯宾诺莎...

  • 重审六朝文学的“经典”和“周边”——美国汉学家田菱访谈录

    关键词: 美国学生  六朝文学  汉学家  访谈录  中国文学史  大学出版社  出版公司  

    田菱(Wendy Swartz),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中国文学教授、"中国研究项目"主持人,主要研究早期中古中国(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与诗学。她的两部专著《阅读陶渊明:历史接受范式的变迁(427-1900)》(Reading Tao Yuanming:Shifting Paradigms of Historical Reception (427-1900),2008)和《阅读哲学与创作诗歌:早期中古中国的意义构建互...

  • 黄伯禄与英国汉学家庄延龄中国宗教研究著作关系考析

    关键词: 黄伯禄  庄延龄  汉学家  中国宗教研究  

    英国汉学家庄延龄(Edward Harper Parker,1849-1926)的中国宗教研究,深受晚清中国天主教学者黄伯禄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他们与中国宗教相关的研究著作及书信文献,揭示了二者之间鲜为人知的学术交往。具体而言,黄伯禄的《集说诠真》为庄延龄研究中国宗教提供了可靠的中文材料,他与庄延龄的通信则解决了西方汉学界的研究争论。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

  • 试论杜赫德对宋代历史的诠释方式

    关键词: 杜赫德  宋代史  历史编纂  

    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是截至18世纪中期欧洲中国史研究的集大成作品,尽管他声称在书中只扮演一位"历史学家"的角色,但人们仍可发现他对中国历史的解读是在宗教因素的主导下完成的。杜赫德先验性地设置了体系完善的结构框架和观点明确的主题,继而在中国历史中寻找合适的素材,将其改编为饱含训诫色彩的宗教、道德故事,分门别类地归入各个主题...

  • 美国汉学家贺萧的中国妇女史研究

    关键词: 贺萧  美国中国妇女史研究  社会性別史  

    美国学者贺萧(Gail Hershatter)经历了美国中国妇女史研究从草创到成熟的过程,她既是这股潮流的跟随者,亦是引领该潮流的学术先锋。贺氏的研究遵循欧美史学、美国妇女史和性别史的发展路径,在中国史领域最先采纳后现代视角和"社会性别"理论,突出女性的能动性。她思路开阔,时常受到跨文化研究的启发,在研究中寻找女性的各种边缘声音,并关注个体的...

  • 《青石存史:“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的四百年沧桑》,北京行政学院著,北京出版社,2011年

    关键词: 北京出版社  外国传教士  行政学院  利玛窦  墓地  存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桑  

    2011年,北京行政学院在《历史遗痕:利玛窦及明清西方传教士墓地》(林华、余三乐、钟志勇、高智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和《“栅栏”一虽逝犹存: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墓地》(高智瑜、马爱德主编,美国旧金山利玛窦研究所,2001年)两部资料集的基础上,整理编订了《青石存史:“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的四百年沧桑》一书,增加了前两部著作...

  •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化乡愁

    关键词: 日本汉学  青木正儿  中国文化乡愁  归人心理  

    本文以青木正儿对中国文化的"乡愁"为切入点,追溯了青木正儿中国文化乡愁产生的背景,分析了这种文化乡愁的表述方式,阐释了青木正儿建立在感性与理性基础之上的文化乡愁的独特性。本文认为,青木正儿对中国的文化乡愁源自于其对中国文化的无限接近,也是他对中国文学思想、自然观念、审美心理进行深入阐释的根本原因。同时,他对现实中国文化所表现...

  • 耶稣会士地图中的晚明社会与风俗

    关键词: 卫匡国  地图  制图学  晚明图像  风俗场景  

    晚明时期,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创造了制图的经典案例,而在欧洲出版的中国地图也在图示中增加了前所未有的内容,尤其是欧洲人眼中的明朝社会文化、风俗场景、人物形象以及地理风景,它们与地图集的文本描述、观察和描绘方式之间建立起一种有趣的图像关联。荷兰出版的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是典型的佛兰芒地图学派风格,地图生动地呈现出具有...

  • 《中国现代性的思想基础:中华民国时期的文化与政治思想》(The Intellectual Foundations of Chinese Modernity.Cultur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Republican Era),冯兆基(Edmund S.K.Fung)著,剑桥大学出版社,2016年

    关键词: 剑桥大学出版社  中华民国时期  中国现代性  政治思想  文化  the  of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性的思想基础:中华民国时期的文化与政治思想》一书于2016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冯兆基,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亚洲研究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20世纪早期,中国处于变革的边缘,当时的政治与思想界热烈讨论着各种意识形态流派,诸如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以及社会民主思想,等等。

  • 从“天”到“天主”的儒耶会通诠释——梵蒂冈所藏《论儒家之天、太极与天主》析论

    关键词: 会通  诠释  

    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清抄本《论儒家之天、太极与天主》迄今未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重视,它应当是方济各会士康和子(Carlo Orazi,1673-1755)带到罗马教廷用以批评耶稣会中国传教策略的证据性文件。抄本作者从儒家的"天"通达基督教的"天主"或"上帝",从对理学"太极"的批判引向一神论,进一步论述"天主",并与儒家思想进行更多的会通诠释,其中的教义取向和策...

  • 《现代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The Intellectual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蒂莫西·奇克(Timothy Cheek)著,剑桥大学出版社,2016年

    关键词: 剑桥大学出版社  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历史  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中日甲午战争  20世纪  长时段  

    《现代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一书于2016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蒂莫西.奇克,加拿大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讲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史,尤其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作者在本书中展示了理解20世纪长时段中国知识分子所需的图景与方法,其时段起止分别为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迎来“繁荣中国”

  • 从《中国近事报道》看法国耶稣会士李明对儒家思想与文化的认识与评介

    关键词: 耶稣会士  法国传教团  李明  孔子  儒家思想  

    1685年,出于扩展法国在东亚影响的需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专门派出由五名"国王数学家"耶稣会士组成的传教团,1687年他们抵达中国。传教团中的张诚(Jean-Francois Gerbillon,1654-1707)、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到中国后供职于康熙宫廷,而团长洪若翰(Jean de Fontaney,1643-1710)及其他两位成员李明(Louis-Daniel Le...

  • 西学在海南岛传播的开端(16-17世纪)

    关键词: 海南岛  传播  西学  传教活动  学术论文  民族名称  

    该文发表于《华裔学志》(Monvmenta Serica)第5期,J.Dehergne",Les Origines du Christianisme dans l’Ile de Hainan (XVI^ème-XVII^ème siècle)," Monvmenta Serica,Vol.V,Fasc,1&2 (1940):329-348,原文为法文。作者是耶稣会士、法国汉学家荣振华(Joseph Dehergne,1903-1990),他当时在上海天主教震旦大学(Universitél’Aurore)教授历史与法文...

  • 法国“国王数学家”科学分工与中国考察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 法国国王数学家  耶稣会士  传教士汉学  中法文化交流  

    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派往中国的五位"国王数学家"与之前所有赴华传教士不同,他们是首次由世俗君主直接派出并提供年金支持,肩负传教与科学考察双重使命的一个团队。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该传教团非常松散,他们的研究活动也毫无关联性。针对此种观点,本文通过对比每位成员的科学分工与中国考察,从而揭示出他们的研究成果不...

  • 《中国与伊斯兰:先知、党与法律》(China and Islam.The Prophet,the Party,and Law),马修·埃里(Matthew S.Erie)著,剑桥大学出版社,2017年

    关键词: 剑桥大学出版社  伊斯兰复兴  中国研究  国家法律  party  先知  马修  the  

    《中国与伊斯兰:先知、党与法律》于201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曾获当年的亚洲法律与社会协会图书奖提名。作者是马修.埃里,剑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副教授、人类学家、律师。本书考察了当今世界两大重要问题的结合点:伊斯兰复兴与逐渐崛起的中国,并质疑了伊斯兰法与国家法律互不兼容的假设。

  • 《大明省图》:一幅极其重要却鲜为人知的17世纪手绘中国地图

    关键词: 中国地图  17世纪  中国历史文化  journal  手绘  little  科学研究中心  自然地理  

    古地图对于研究一个国家历史上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以及疆域变迁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18世纪俄国驻北京传教士罗索欣(И.К.Россохин,1717-1761)和澳大利亚当代汉学家文思·恩格瑞(Vince Ungvary)为代表,国外汉学界对中国古地图的搜集和研究一直较为关注,他们的资料信息、研究成果应该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而国外对中国历...

  • 中国明朝与朝鲜李朝殿策中所引先秦史料比较研究

    关键词: 中国明朝  朝鲜李朝  殿策  先秦史料  比较  

    先秦史料是明朝与朝鲜李朝殿策中常引述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两国殿策中所引述先秦史料的数量、频率、内容和性质的统计分析和比较,考察两国对先秦历史资料引述存在的异同,深入分析在相同文化背景下,因地域政治和各自国情的差异而产生的对先秦历史的不同评价,考察殿策这一传统文化载体的传播与发展状况。

  • 明清之际西洋葡萄酒传入山西述略

    关键词: 葡萄酒  传教士  山西  

    葡萄是"舶来品",约汉代经丝绸之路入华,唐初用以酿酒,酒品以山西为佳。及至明末,天主教入华,中土葡萄种植、酿酒技术已逊于西洋,产酒品质更劣,不能满足宗教礼仪的需求,若从欧洲大量运输不切实际,是而传教士开始寻求西洋葡萄酒本地化。太原葡萄以其出众的质与量,受到马可·波罗夸赞,这成为耶稣会士入晋成功酿酒的缘起。优质葡萄酒不仅解决了传教难...

  • 活水的泉源:《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活水  名誉教授  东亚研究  斯洛伐克  19世纪  

    本文系以色列著名汉学家、希伯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名誉教授伊爱莲(Irene Eber)为斯洛伐克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Marián Gálik)的专著《影响、翻译与平行:〈圣经〉在中国评论集》(Influence,Translation and Parallels:Selected Essays on the Bible in China.Sankt Augustin,2004)撰写的序言。文章回顾了19世纪以来《圣经》中译本及其接受史与影...

  • 当代西方中国文学史中的古代小说叙述——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与《剑桥中国文学史》的研究

    关键词: 西方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小说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与《剑桥中国文学史》是当今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其中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叙述反映了西方汉学界的新成果与新视野。本文梳理了中国古代小说知识体系在两部文学史中的呈现状态,分析了两书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不同叙述方式,进而探讨其背后所体现的西方学术视野与方法,并分析其得失。

  •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东欧的传播与接受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东欧  汉学  译介  传播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东欧的译介和传播有过两次热潮,一次是与新中国建交伊始的20世纪50年代,另一次则是进入21世纪以来至今。其间也经历过两次低谷,一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东欧与中国关系的疏远,二是1989年东欧剧变后的数年间。总体而言,中国与东欧国家之间的文学关系与国际政治形势、国家外交关系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同时也受源语国...

  • 陈荣捷《传习录》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

    关键词: 陈荣捷  翻译  转喻  

    玛丽亚·提莫泽克(Maria Tymoczko)提出翻译即转喻,认为转喻式的翻译活动是再创造的过程,译者应依据客观环境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翻译手法,服务于相应的翻译目的。本文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探讨陈荣捷《传习录》英译本在语言、文化上的转喻特点。论文指出,陈荣捷英译《传习录》时直视中西文化差异,通过转喻式术语置换,在文本中呈现中西哲学话语体...

  • 经学·史学·汉学:麦都思《书经》英译研究

    关键词: 经学  史学  汉学  麦都思  英译  

    麦都思(W.H.Medhurst,1796-1857)《书经》译本是英语世界第一本《书经》英文全译本,为后来的《书经》英译做出了重要的铺垫。麦氏译本以蔡沈《书集传》为底本,力图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考证杂糅进译文注释之中,呈现出厚重翻译的学术取向。麦氏在译文中采用增、减等翻译策略,把汉语话语系统中之儒家经学典籍《书经》,建构成一部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

  • 朝鲜李朝对《登楼赋》的接受与辞赋创作

    关键词: 朝鲜李朝  经典接受  文献  

    王粲《登楼赋》东传朝鲜半岛后,在朝鲜李朝时期尤受重视,被文人当作学习范本而传诵,并化用于作品中,涌现出多篇拟作。"王粲""仲宣""王粲赋""仲宣楼""登楼赋"等成为李朝文人作品中的常见意象,在李朝统一的特定历史时期,上升为一种抒发情感的深层次接受。《登楼赋》的广泛接受,促进了李朝抒情赋的发展,使抒情赋的内容和形式皆有拓展。

  • 明末清初欧洲人著译汉籍目录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汉籍  欧洲人  高等师范学校  目录  葡萄牙人  意大利人  西方传教士  

    中村久四郎(1874-1961),后改姓中山,文学博士,东洋史学者,历任日本广岛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京文理科大学教授。本文刊载于1911年6月出版的《东洋学报》第1卷第2号第83-89页。(1)该文共列举明末清初时21位西方传教士的西学汉籍121部,(2)其中汤若望(Adam Schall,1592-1666)27部,罗雅谷(Giacomo Rho或Jacques Rho,1593-1638...

  • 俞第德《玉书》前言

    关键词: 前言  中国古诗  dragon  chant  著名作家  中文名字  古斯塔夫  

    俞第德(Judith Gautier,1845-1917)是法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龚古尔学院(Académie Goncourt)女院士。她是法国巴那斯派(Parnassien)诗人戴奥菲尔·戈蒂耶(Théophile Gautier,1811-1872)的长女,曾拜寄居巴黎的中国文人丁敦龄为师,研习汉语,并进行创作。其中文名字为俞第德,署于寄送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的初版《玉书》上。她发表了...

  • 薛爱华《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读后

    关键词: 唐代文学  神女  edward  文学研究  汉学家  the  汉学界  the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1913-1991)在欧美汉学界享有盛名,代表作《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The Golden PeachesofSamarkand:AStudyofT’angExotics,1963)、《步虚:唐代奔赴星辰之路》(Pacing the Void:T’ang Approaches to the Stars,1977)等对欧美汉学及唐文学研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 读李治华《里昂译事》札记

    关键词: 李治  中西文化交流  札记  译事  里昂  中法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  文化交流史  

    中西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而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中,不乏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如用法文编写第一部汉语语法书和汉语字典、将中文小说《玉娇梨》译成法文、对法国早期汉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黄嘉略(Arcade Hoangh,1679—1716),晚清第一批留欧学生及早期驻外使节、用娴熟的法文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

  • 编后记:新时期国际汉学研究的开拓者:追思李学勤先生

    关键词: 汉学研究  李学勤  国际  开拓者  编后记  中国学术界  古文字学  古史研究  

    拿到这一期的稿件,首先读到的就是“追思与回忆:纪念李学勤先生专栏”。大援先生说得很对,先生逝世“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他在古文字学、简帛学、考古学、思想史及古史研究诸领域做出的成绩,当代学者鲜有与之比肩者”。李先生的逝世也是国际汉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损失。

  • 关于征集海外汉学名著翻译与研究书稿的通知

    关键词: 海外汉学  翻译与研究  书稿  名著  征集  大象出版社  北京外国语大学  研究著作  

    为推动国内海外汉学的研究,大象出版社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合作,向学术界征集汉学名著的翻译和研究书稿。大象出版社是国内最早出版海外汉学研究著作的出版社,所出版的“国际汉学研究书系”尤其是西方早期汉学著作已经成为学界必读书籍,《马礼逊全集》《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成为汉学文献整理的...

  • 马西尼

    关键词: 伯克利大学  中国大使馆  北京语言大学  学习汉语  东方学  2001年  意大利  美国加州  

    马西尼(Federico Masini),1960年生于意大利罗马。本科毕业于罗马大学哲学系,1980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汉语,1983年至1985年先后在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大学公费进修汉语。1987年至1990年任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新闻专员。1993年获得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学院东方学博士学位,1994年开始在罗马大学东方学院任教,1997年起任罗马大学东方学院中国语...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邮编: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