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广西民族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广西民族研究杂志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管,广西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广西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 民族学视野下的“新加坡经验”及其启示——以组屋“族群比例”政策为中心

    关键词: 新加坡  族群比例  经验启示  

    新加坡独立建国后,围绕构建国家认同的政治主题,甩掉百年被殖民的历史遗产与独立建国的现实困境,立足国情,从政治角度促进族际整合,以组屋为平台,以"族群比例"为手段,利用转换空间位置弱化族群集体差异,强化个体差异,培育公民意识,智慧地将多民族国家治理中棘手的种族矛盾、族际冲突化解,成功地打造了国家认同,柔性地实现了民族国家建构的宏大...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多民族国情认识的深化及其意义

    关键词: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国情  意义  

    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面系统地深化了对多民族基本国情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贡献,在党的民族工作思想和理论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刻认识、全面把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深化对多民族基本国情认识的丰富成果,不仅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而且对于正确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

  • 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的认同困境及其应对思考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少数民族  认同困境  应对策略  

    目前,"多元文化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政治思想,在如何看待文化、政治和民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少数民族遭遇多元文化主义,将在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民族自治与国家治理、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的关系等问题上产生认同困境。何以应对?核心理念是坚持"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原则。本文以中国为例尝试了深入的剖析。具体而言,党和国家需注重中...

  • 社会分化、政策调节与族际整合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国家整合  族际整合  社会政策  

    族际整合是多民族国家整合的重要议题,关乎国家认同和合法性的缔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以"三大差距"为表征的社会利益结构失衡,影响到多民族国家的有效整合。协调族际利益关系,是族际整合中最为根本的问题。消解多民族社会结构紧张,应在公正协调的发展逻辑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发展优先。特别是要发挥社会政策的调控作用,着力推进以改善...

  • “少数民族” “弱势群体”的范畴辨析及对象帮扶——兼与马平先生商榷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社会弱势群体  辨析  

    在近期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较之汉族,在一定意义上,我国少数民族确属社会弱势群体。我们知道,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对比存在是社会矛盾冲突产生的重要诱因,而在多民族国家中,真实的或者被认知建构的强势民族群体与弱势民族群体则是引起民族对立、民族冲突,甚至民族仇杀的根本原因之一。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本着科学客观、求真务实的态度,...

  • 国际人权公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权利保障

    关键词: 国际人权公约  少数民族  权利保障  

    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是国际社会少数人权利保障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由此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表明了对少数人权利保护的鲜明立场。这种保护既有一般性的平等保护,也有关于对少数人在政治参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特殊保护,因此成为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重要国际法依据。中国遵守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则,坚定地履行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 象征交换与人际互动:侗族传统民居上梁庆典中的互惠行为研究

    关键词: 象征交换  人际互动  侗族传统民居  上梁庆典  互惠  

    互惠交换是人类学研究传统中诠释文化规则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侗族传统民居上梁庆典中的互惠交换提供了理解侗族文化特质的新路径,其表征方式就是劳务互惠和礼物互惠。劳务互惠表现出与一般交换不完全相同的三个特征——即时性、延时性和多义性;礼物互惠是一套糅合了"父系法则"与"个人亲疏"的社会关系网络体系,在强化侗族文化传统的...

  • 象征人类学视野下黎族丧葬仪式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市梅村为例

    关键词: 黎族  丧葬礼仪  结构转换  象征意义  

    丧葬习俗不仅是民俗现象,而且是集多种社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文化仪式。文章在较详细民族志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深描"手法对黎族独特丧葬仪式进行阐述,试图借助"过渡仪式"理论分析仪式主体人的行为和心理结构,旨在探索黎族丧葬活动的结构转换及其象征意义。

  • “过程意义分析法”:一种新的图腾研究方法

    关键词: 图腾  图腾研究方法  过程意义分析法  

    中外学界在图腾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和缺陷,致使对图腾现象的研究始终处于众说纷纭、停滞不前的局面和境地。研究图腾现象,一方面要关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也要探究其蕴涵的实质意义,此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鉴于此,笔者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图腾研究方法——"过程意义分析法"。

  • 民族村寨的衰落:组织排斥、经济边缘化与文化断裂

    关键词: 民族村寨衰落  组织排斥  经济边缘化  文化断裂  

    本文以西南地区某一民族村寨为个案,分析了民族村寨衰落的逻辑,即在地区开发的大背景下,市场跟行政力量结合起来侵入民族村寨共同体,村委会等基层组织通过把持组织进入许可形成对青年人的组织排斥,进而迫使青年人进入边缘经济或外出务工。外出打工过程中学到某种流行文化并将其带回家乡应用到边缘经济中,造成本土文化传承的实际断裂。由此,民族...

  • 研究族群源流史的方法——《岭南民族源流史》与《越文化发展论》的启示

    关键词: 族群  源流史  方法  分子人类学  

    族群源流史研究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对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文献材料,出土文献、考古发现、人类学材料、语言学材料等均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自然科学的介入则揭示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分子人类学在体质人类学的基础上将研究触角深入到基因层面,从而为解码族群源流提供了新钥匙。《岭南民族源流史》一书是分子...

  • 壮族非遗“武鸣师公舞”的活态传承调研

    关键词: 活态传承  武鸣师公舞  壮族非遗  

    本调研拟从武鸣师公舞传承现状入手,调研师公舞的生存文化空间及传承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政府、民众、传承艺人及其他参与者的立场及在传承中发挥的作用,提出政府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重视市场经济下师公舞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创设武鸣师公舞活态传承的环境氛围,完善师公舞当前传承机制等活态传承的策略。

  • 社会转型中的瑶族生育意愿研究——基于一个瑶族村落的个案研究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瑶族  生育意愿  

    本文是一篇关于一个广西瑶族村落生育意愿转变的质性研究。首先,笔者通过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对老、中、青三代之间生育意愿进行对比,发现了这个地区代际之间生育意愿存在的明显差异,表明当地生育意愿正经历着一场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此外,通过深入访谈的资料分析,笔者探讨了该地区生育意愿转变的缘由,及其这个转变给当地社会...

  • 口传模式下民族古籍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布努瑶创世史诗《密洛陀》为例

    关键词: 口传古籍  布努瑶  创世史诗  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上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大多依靠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歌谣、族谱等口传古籍的形式世代传承下来。创世史诗《密洛陀》是布努瑶民间文学的核心部分,是布努瑶口传古籍的集大成者。其内容涉及人类起源、瑶族历史、迁徙路线、生产生活、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家居服饰、节日庆典、婚恋生育、丧...

  • 过山瑶文明进程中的生存智慧

    关键词: 过山瑶  盘瓠神话  犬图腾  过山榜  盘王精神  

    过山瑶是对瑶族的又一称谓(或为别称),它浓缩了瑶族先民千百年来漂洋渡海、翻山越岭、过山吃山的历史进程,形象反映了瑶族历史生活画面的社会学意义。瑶族人民在过山吃山的历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生存智慧,主要包括:以盘瓠神话为发端,创造盘王文化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借用封建王朝名义,创作《过山榜》以维护本民族利益;从北往南迁徙,过山吃山...

  •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铜鼓  文化圈  演变过程  

    铜鼓文化圈是南中国与东南亚特有的文化现象,但不等同于铜鼓的分布区域,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空概念,中心与边缘的分布区域随时代变迁而变化,各时期铜鼓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变化,经历了形成、发展、兴盛、散播与传承的演变过程。

  • 基于CSSCI(2003-2013)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图谱分析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图谱  共引分析  研究前沿  研究热点  

    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深入,研究文献大量涌现出来,为了更好地揭示其研究趋势,通过知识图谱Citespace软件,以2003-2013年间CSSCI数据库收录的"非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期刊数据为数据来源,绘制并分析了十一年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共被引图谱、期刊共被引图谱、作者共被引图谱和关键词&主题词共现图谱,图谱直观展现我国非物质...

  •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广西壮汉民族文化融合与认同探析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探析  壮汉文化  融合与认同  

    广西壮汉民族长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奠定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现状,并从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方面阐述了广西壮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共生。同时,还分析了壮汉民族文化融合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思想文化影响。

  • 探索与实践:对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的回顾、评价和思考

    关键词: 广西  生态博物馆  民族文化  保护与传承  

    "1+10工程"是广西所独创的生态博物馆实践模式,即将广西民族博物馆与10个生态博物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共同建设、同步发展,其先后经历了酝酿准备、试点建设、全面实施和巩固提升四个阶段,在政府、专家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完成,形成了文化保护的规模效应,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并带动了当地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回顾...

  •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体诠释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诠释  

    通过探讨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共同体"内涵的阐释,总结出"共同体"公共性的固有之意及其表现形式。深化对"共同体"逻辑构成的认知,揭示"命运共同体"国家间具有依存性的应有之意,阐明"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四个基本层次。在"命运共同体"共性基础上提炼"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特有之义——交融性,赋予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新...

  • “一带一路”与边疆经济发展:基于满洲里市的税收分析

    关键词: 边疆经济  满洲里市  税收  

    "一带一路"战略助推边疆经济的繁荣发展。随着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推进,中国边疆经济势必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而税收是边疆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税收与经济关系密切,税收对边疆经济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文章在分析满洲里边疆城市的税收与边疆经济的关系基础上思考了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发展边疆经济,维护中国的边疆稳定...

  • “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会议观点综述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国际经济合作  台湾经济  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  道路选择  研究中心  人文社会科学  交易效率  学术会议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战略和文化"走出去"战略,也是中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成效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在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道路选择的重要节点,如何促进两岸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考验两岸智慧的重要课题。2015年11月19日至21日,广西师范大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两岸关系和平发...

  • 《广西民族研究》编委咨询座谈会在南宁召开

    关键词: 编委会  座谈会  南宁市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咨询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5年12月22日上午,《广西民族研究》编委咨询座谈会在南宁市桃源饭店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卢献匾,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原院长金炳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原主任王希恩,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纳日碧力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 《广西民族研究》召开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

    关键词: 三十周年  座谈会  创刊  中央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12月22日下午,《广西民族研究》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在南宁召开。自治区民委副主任周健,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社长贾仲益,广西民族大学资深教授范宏贵,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原主任、《广西民族研究》原主编、研究员覃彩銮,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忠斌,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廖扬,《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执行主编秦红增,《广...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南宁市云景路1号,邮编:53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