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研究杂志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管,广西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广西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杂志介绍
广西民族研究杂志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管,广西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广西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广西民族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4-454X
国内刊号:45-1041/C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172.00
关键词: 民族命运共同体 中华文化共同体 经济发展共同体 政治生活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指中国各民族经过文化上的融合、经济上的互惠和政治上的协商,汇集为"中华民族"整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中国各民族的民族命运共同体,又是中华文化共同体,还是经济发展共同体,更是政治生活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中国人民的命运共同体,表达了中国各民族大团结大繁荣、中国人民共发展共进步的愿望。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大家庭 国民整合 民族国家 家国一体 政治符号
国家决策文件、学术研究和社会舆论的频繁使用,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凸显为一个颇具热度的词汇。"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的流行,同其自身具有的使用价值直接有关。从历史长时段来看,将国家共同体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冠以"大家庭"之名,体现出浓重的"家国"文化底色。近代以后,在王朝共同体解构之际、国家危亡时刻,以及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大家庭"的泛血...
关键词: 国家观念 民族国家建构 现代转型 少数民族
现代国家建构是十九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一个浪潮,中国也被迫卷入这一浪潮中,逐步接受西方现代国家观念并构建起自己的各种国家学说。辛亥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国现代国家观念转型的过程,随之而来的政局动荡和边疆危局,却使这个转型重新陷入阻滞。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的现代国家观念才真正催化成熟并得到较大范围普及。在中国现代国...
关键词: 内在关系 新世界秩序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自成系统的科学理念,两者都有各自指涉的对象、内容与目标。尽管如此,作为共同体理念,两者仍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挖掘两者的内在关系,将其放置于影响世界秩序构建的三大张力之中进行审视,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两者所指涉的现实。
关键词: 国家统一 地方治理 民族区域自治 港澳高度自治
自古以来,"大一统""和为贵"等价值理念渗透贯穿于中国人对国家文化的认知与践行之中,成为中国区域治理的文化传统。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地方治理实践不断完善,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可见之于区域自治的原则选择、制度安排与方式使用等方面。维护国家统一与实施区域自治相辅相成、有机融合。维护国家统一是实施区域自治的价值遵循;实施...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新中国70年"直过民族"实现了由"原始民族"到现代公民的属性身份转变,这是人类民族史上的奇迹。通过实施"直过"措施,新中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实践,丰富和创新了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内涵。"直过"理论和实践推动"直过民族""直过区"跨越"卡夫丁峡谷",实现社会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剧变,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性、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
关键词: 泰国 民族划分 民族政策 分析探讨
泰国是以泰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散布于泰国各个区域。根据泰国官方的报告,除泰族外全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而民族学界则认为泰国有超过60个少数民族。目前泰国各民族主要根据语系来划分。从民族政策来看,泰国以中部泰族语言及文化为主导,主张少数民族融入泰族主体文化。泰国曼谷王朝君主专制时期和君主立宪制时期,是泰国民族政策形成及...
关键词: 胡汉交融 文化价值 当代启示
中华文明以其海纳百川的文化气质绵延五千年,铸就了大唐盛世的世界文化身份。唐代社会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格局将西域文化及其汇流的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融入自己的血肉,为中原文化引入了强健气息、补充了极端之美、拓展了生活空间,从而获得了中国文化的最高荣誉,创造了世界文化的最高坐标。作为盛唐气象典型文化代...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生态移民 记忆 文化适应 认同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问题影响移民从"搬得出"到"稳得住"的顺利衔接,关乎民族关系的走向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榕江县丰乐社区移民在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对比调研表明:从村落到城镇的记忆参照空间变化导致移民的生计困境;刻意的熟人社会记忆延续则引发移民的社交困境。寻求移民文化适应调适的合适路径,需要着力发挥民族资源的经济优势,...
关键词: 民族地域文化 中华文化 河湟文化 传承与发展
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指涉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调适和转化创新。在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所注解的民族社会转型进程中,作为中华文化的空间标识,次生多元一体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较高程度上推动着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和谐稳定,而且较大意义上关切着民族国家文化自信的时代形塑。作为民族地域文化的典型演绎,河湟文化延...
关键词: 中缅边境 跨国婚姻 贫困 破解
受历史、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云南边境地区一直存在着跨国婚姻,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云南边境地区跨国婚姻在近几年有激增的情况,尤其是在跨境民族聚居的地区。德宏州毗邻缅甸,大量缅甸新娘的涌入,在为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元素的同时也在边境地区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已影响到了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以及边境的和谐,如何破解...
关键词: 侬智高起事 政治生态学
北宋时期的侬智高其人其事是个常说常新的千年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可谓丰富全面,不过仍有从新的视角继续深入探究的必要。本文基于政治生态理论的视角,提出侬智高起事的缘由在于交趾政治体系和北宋政治体系的南北合力挤压。侬智高不能容于南北两大政治体系,被逼开启了打破北宋政治体系,构建新的政治体系的大胆尝试。侬智高起事...
关键词: 大石铲文化 骆越 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陶瓷之路
广西处在东西南北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地理环境和气候独特,族群构成复杂,形成了自己一系列的文化特征,对于古代对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史前稻作农业在广西二次创新,形成了发达的大石铲文化。瓯骆民族创造了以铜鼓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开创了南海丝绸之路,秦汉之后进一步发展。宋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内容发生转变,贸易货物由丝绸为主逐渐转变为以陶...
关键词: 夷夏之辨 人文精神 儒道佛 文化格局
先秦夷夏之辨的展开奠定了夷夏之辨的人文精神传统,这塑造了中华文化面对外来文化时强调礼乐人文而非民族主义的主流传统。这种人文精神在孔孟荀中继承下来,并在汉代公羊学对夷夏之辨的补充中发展,再次强调了夷夏分别在人文而非民族,并提出了完全破除夷夏之别的理想社会愿景。到南北朝面对外来佛教文化传入的夷夏之辨的再次展开,则以外来佛教文...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地名文化 演变 人文地理 语言
在前三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中,广西的古村主要分布于水路或旱路驿道沿线,绝大多数始建于明清时期,始建者多来自湘、粤、鲁、赣地区。漫长的人口迁徙过程带来湘赣、广府、客家民系文化,并在此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主导了广西古村建设,使其具有包容并茂的特征。广西传统古村地名文化蕴含着人们强烈而又丰富的情感表达,它们的命名形式丰富多样、趣味...
关键词: 城镇化 耦合协调 民族边境地区 新发展理念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系统协调性分析框架,运用2000-2016年中国南部陆地民族边境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民族边境地区人口、产业与土地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演变特征。人口资源集聚能力提升是边境地区县域城镇化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南部陆地民族边境地区应积极创造人口资源集聚能力提升的长效...
关键词: 文化社会资本 民族文化 社会凝聚机制 反贫困效应
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效应是否受到其文化社会资本的影响?如果有,背后的影响机制是什么?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社会资本"为逻辑起点,以梳理及评述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文化社会资本"概念。通过探讨文化社会资本的典型特征、影响贫困的机理与反贫困路径,发现民族文化社会资本反贫困机制是社会凝聚机制。同时将文化社会资本分为结构型文化...
关键词: 边地 社会整合 仪式 蚂节 花山岩画
蚂节和花山岩画中的核心角色"土司""大人"都是壮民族社会依生关系的体现,在这两种仪式活动中凝聚了壮族人民共同的信仰、文化象征和社会治理目的,包蕴了多重文化符号、凝聚了族群多重力量。壮族人民在这样的全民聚会狂欢活动中获得精神的归属、心理的安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实现情感的抒发和宣泄,社会治理者借助仪式象征获得了族群的认同与统治...
关键词: 壮族铜鼓文化 功能创新
壮族铜鼓文化的功能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铜鼓已成为广西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代表,成为广西多民族共享的特色文化符号;二是铜鼓文化已成为重要的产业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铜鼓文化的结构"移植"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在地理空间意义上,嵌入铜鼓文化空间;二是在抽象符号意义上,将铜鼓造型、铜鼓纹饰或与铜鼓文化相关的意蕴嵌...
关键词: 全域旅游 瑶族 密洛陀文化 利用展示
我国瑶族支系较多,一般分为盘瑶、布努瑶、茶山瑶三大支系。布努瑶支系主要居住在广西河池市的都安、巴马、大化三个瑶族自治县。布努瑶民间崇拜密洛陀为创世始母和最高神,瑶族密洛陀文化是布努瑶文化体系的核心部分。在布努瑶聚居区各县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如何充分挖掘、利用与展示瑶族密洛陀文化的特色与魅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文化资本 瑶族语言 瑶族文字 传承发展
瑶族语言文字是瑶族文化资本的核心表现。瑶族语言和瑶族文字的发展分别呈现分化与式微、传承与新创的特点,以身体化、物质化和制度化三种形式存在,并与使用者保有的惯习和所处的场域发生联动。本文在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分析瑶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境况、存在样态,并进一步提出瑶族语言文字传承与发展的三条路径:双语教育的发展、民族语言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云南民族大学 论文索引 人类学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 实践逻辑 实体建设 乡村治理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到中华民族实体建设: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观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要求/李贽,王冬丽//广西民族研究.-2019,(2).1-91949年后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王浩宇,汤庆园〃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4).5~12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逻辑看西部乡村治理与协调发展/罗洪,刘纯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4).13-20.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南宁市云景路1号,邮编:53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