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研究杂志是由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管,贵州省民族研究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贵州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杂志介绍
贵州民族研究杂志是由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管,贵州省民族研究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贵州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主管单位: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2-6959
国内刊号:52-1001/C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220.00
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关键词: 自治机关构成 自治州地方性法规制定权
修改后的《立法法》授予自治州人大及常委会地方性法规制定权。但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是否属于自治机关的问题尚存争议,其焦点是《宪法》第112条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否可泛指"人大及常委会"的问题。《宪法》中的"人民代表大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在《关于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的语境下却只能采狭义理解。因此,自治州人大制定地方性...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习惯法 环境法
关于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的时代价值,现代视野多集中于法学价值挖掘。就民族环境习惯法本身而言,其在民族场景下的角色并不仅仅是生态环境规则,因此,对环境习惯法价值的深层次全方位挖掘必须基于其在民族场景中的真实面貌和角色来进行。根据环境习惯法在民族社会中的功能、表现和影响,认为民族场景中的环境习惯法客观上充当了民族社会秩序规范、...
关键词: 城镇化 民族乡 体制改革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民族乡行政体制改革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民族乡希望加快城镇化步伐,进行改乡建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因制度设计和法理依据缺失,客观上难以到位;另一方面,出于对改乡建镇后既往享受的民族优惠政策可能弱化或者丧失的担心,符合条件的地方也不愿撤乡建镇,这使得城镇化进程停滞不前。基于这一事实,讨论民族乡行政体...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公共文化服务 创新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民族地区民族民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基本内容。民族地区在文化需求、资金投入、人口分布、人口素质等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诸多情况意味着为民族地区提供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必须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充分考虑区域实际,明确目标,更好地优化配置资源,才能使机制发挥出最大的效应。同样,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创新也必...
关键词: 苗族 农民工 城市化 民族特质
随着越来越多的苗族兄弟姐妹进城务工,其独特的传统特质文化逐渐受到冲击,苗族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取向亦悄然发生变化。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苗族农民工民族特质正渐渐消融于城市,在思想"乡土"与生活"都市"的两维空间中,有些农民工选择留在城市生活,成为城市移民,在城市化的潮流中苗族农民工如何坚守民族习俗成为当前面临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散杂居民族 民族关系 调控
市场经济发展中,散杂居民族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体现在社会公共资源争夺、误解和担忧、区分意识、日常生活问题复杂化等方面。市场经济背景下民族意识缺乏有效引导、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缺失等因素是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实施区域性发展政策、加大民族意识引导和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来进行调控。
关键词: 侗族 鼓楼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将哲学观和方法论应用到教育中的一种实践和应用;教育哲学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教育思辨与实践,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与特色。侗族以鼓楼为文化核心进行的教育实践,始终尊崇"天地—人—神—场所"的对应关联与和谐共生。通过活动,侗族鼓楼所拥有的"场所精神"与"建筑意"得到张扬,成为教育活动的行为准则,这同时也是...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地域文化 民族建筑
艺术设计包括两个基本要素:艺术和设计。艺术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艺术的生命,设计的进行不仅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设计的创意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和艺术设计的关系由此可见。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灵感源泉,也是艺术设计民族特质的保证。民族地域文化贯穿于艺术设计的形式、意象、意义三个层面,因此基于以上三个层面对...
关键词: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 生产性保护 文化资本 文化能力
运用文化资本概念,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资本特性和三种形式。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在提供生产技术、营造市场环境以及生产创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化能力的不足却成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中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加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的建设,共同发挥政府、家庭、社会及市场的作用,以促进相关文化能力的传承、...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图案传承和应用 符号学意义
少数民族图案是视觉符号,它集实用、装饰和记录于一体,凝结了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的集体情感与智慧。西南少数民族刺绣纹样和民居建筑的装饰图案是这些图案的典型代表。以符号学为研究视角,以符号的传达和指示两方面的作用为切入点,对这些典型图案内容和形式的创作逻辑进行了相关的解读。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清真寺 藻井彩绘 艺术特征
新疆藻井彩绘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维吾尔族清真寺建筑顶部,其艺术形态受地域环境、宗教意识环境等因素影响,藻井彩绘在纹样、色彩、造型构成、文化寓意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根据本人对新疆南疆、北疆、东疆地区维吾尔清真寺藻井彩绘调研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分析和总结了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清真寺藻井彩绘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贵州 苗绣纹样 民族特色 现代设计 借鉴与应用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人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设计在引领时尚,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生态文化,只有从传统本源文化中吸取滋养,演变创新,才能促进现代设计的更深层次发展。贵州苗绣纹样是贵州苗族文化的形象载体,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具有母体文化的意义,是现代设计...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地域生态差异 类型学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同地域生态差异密切相关,地域生态差异不仅影响着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具体内容、行为规范类型、伦理特点,也影响着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思维特征、表达方式。以类型学分析为依据,剖析青藏高原、西南山区、北方游牧和东南沿海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分析不同区域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一致性及其差异性,进而研究地域生态差异对...
关键词: 恢复力 文化变迁 适应性协作 系统转型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是指社会-生态系统承受一系列打击和干扰之后,在新的环境之下通过恢复或自组织形式,继续维持和发展其基本功能、结构、身份和各种反馈的一种能力,它关注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将社会与生态视为一个整体。该理论对关注人与环境关系的生态民族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以西双版纳傣族为例,运用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对曼远村...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年 景观 复兴 流变
传统节日景观是历时性民俗事项的精华,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羌年是羌族传统节日景观的代表,汶川大地震后,羌年在政府主导之下,通过社会各界及广大羌族同胞的共同参与支持得以复兴,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流变性,具体表现在城镇官方羌年庆典兴盛,村寨自发羌年式微;文化展演色调浓厚,神圣意味弱化;节日内容趋于碎片化、符号化;节日与...
关键词: 蚩尤文化 文化记忆 文化记忆景观 文化载体
文化记忆理论,是将记忆看成为一个与历史文化密切联系的概念,将记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说明了一种文化传统被一个群体代代延续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有各种文化载体的存在,这些文化载体被文化记忆理论的提出者称之为是文化的"固定附着物"和"媒介"。"蚩尤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传承了几千年,同样也是有其文化载体的,这些文化载体分...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 喜洲民居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非遗技艺的传承在教育人类学视野中是一种广义上的教育。以云南大理喜洲镇的传统民居建筑及其彩绘技艺为例,总结其中蕴涵的族源认同、审美教育和德行教化等文化符号,指出目前旅游经济是支撑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的重要手段,有必要警惕开发实践中已出现的文化"僵化"和"转世"等不和谐现象,...
关键词: 凉山 彝族 民歌 艺术特征 分析
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地区独有的地理特点、民风民俗孕育了富有"川腔蜀韵"的民歌,实现了音乐和文学的有机结合,在题材内容、节奏旋律、乐曲结构及伴奏乐曲等多个方面展现了独有的艺术魅力。凉山彝族原生态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日常生活中广大彝族群众彼此间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口头文学与文艺活动的有效构成形式。凉山地区的彝族百姓对民...
关键词: 民族文化传承 民族符号传承 民族精神传承 民族审美内化
文化是艺术设计的内在支撑,艺术设计的发展一方面依靠设计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则依靠文化的渗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艺术设计可依托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民族文化更可依托艺术设计有效传承。在此,以湖南苗族文化为例,从艺术设计教育视角探讨文化符号传承、民族符号传承、民族精神传承、民族审美内化等民族文化隐性传承思路...
关键词: 湘西南花鼓舞蹈 审美特征 文化特征
湘西南花鼓舞蹈作为湘西南民族聚集地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自古受到巫傩文化的影响。本文重在分析湘西南花鼓舞蹈风格形成的各种原因,总结出湘西南花鼓舞蹈表现上的审美特征:"现实生活的反应","拙朴的艺术神韵","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及湘西南花鼓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为推动湘西南花鼓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羌族舞蹈 文化特征 社会功能
羌族作为一个有着漫长发展历史的民族,在歌舞方面极为擅长。羌族舞蹈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内涵,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能够实现一定的社会功能以及多样化的内容,具有非常古朴的舞风,而且能够展现豪放的风格,是我国民族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在国内外都已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进一步深入挖掘,推动该项民族文化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对于当地经济财富的...
关键词: 藏缅语族 社会功能 审美功能 文化流变
藏缅语族一共覆盖了17个不同的民族,这些民族相互有着悠久而紧密的内在族源关联。这些民族无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在宗教领域,以及民族审美观念都有非常相近的特点。其中,以篝火为中心,相互牵连踏歌而行的圈舞活动,是这一语族中各民族流行民间舞蹈共有的一种形式。这种舞蹈形式最初出现于古氏羌族由游牧朝着农牧阶段演进的历史时期,是对这一阶段...
关键词: 中国鼓 民俗事象 民族文化内涵 社会功能
中国鼓是较早出现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乐器。古代鼓用于宗教信仰、祭祀、乐舞、生产劳动、驱除猛兽、打击敌人、还作为报时、报警的工具等。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们击鼓敬天,场面激烈撼动四面八方,激动人心,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等都使用中国鼓,随着社会发展,民族乐队、各种曲艺、戏剧、歌舞、舞狮赛船、喜庆集会、体育竞技助威等也使用中国鼓,使现代...
关键词: 民族 文化遗迹 巫山岩画群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迹数量众多,但是由于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的外向发展和对外交流增多,部分民族文化遗迹破坏严重,因此有关民族文化遗迹的保护机制构建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课题。结合民族文化遗迹的特殊性,下文针对民族文化遗迹保护机制构建中的价值导向、群众基础、制度保障、社会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时代主题 少数民族 影视作品 价值取向 构建
随着影视作品的商业化运作大多数少数民族影视作品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在"中国梦,民族梦"主题的烘托下纵观当前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其价值或模糊不清或相对保守狭义或功利主义色彩明显,一般而言影视作品价值在于弘扬时代主题、反映特定生活、服务特定领域,但是目前少数民族影视作品所反映的价值观与当前主流价值观稍有越轨。在浅析当前少数民族...
关键词: 话语权 话语霸权 少数民族文学
当前,以汉族话语、西方话语以及精英话语为代表的话语霸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我们首先应该以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一现象,进而对少数民族文学展开深入研究。只有对话语霸权展开批判,多民族文化互相影响、融合,才能最终实现多元化文学共同发展,而中国民族文学的独特优势也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民族文学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
关键词: 佛教 少数民族文化 交融
佛教传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以后,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融而不合"。一方面,多种文化的这种交融,丰富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多种宗教信仰元素的混杂共存,可能导致信仰的模糊性。
关键词: 吉祥 凶险 比较
藏英文化都有奇数崇拜现象,但数字"十三"在两种文化中的寓意截然不同。文章从宗教信仰、经典文学著作和人们日常生活三个纬度来比较数字"十三"在藏英文化中的内涵、象征意义,并进一步透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期为深层次解读藏英文化提供一种视角。
关键词: 区域旅游 竞合机制 祁连山区域
在深入了解青海祁连山地区旅游资源竞争态势的基础上,从区域旅游竞合角度出发,分析了制约当前祁连山区域旅游竞合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区域旅游竞合发展中存在的资本投入、管理合作、统一规划和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以资本为纽带、拓宽合作领域、加深竞合关系、促进部门协调管理、打破区域人才壁垒、共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俗旅游 价值 设计 规划
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的逐步兴起成为我国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有效传播途径,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式,但多数民俗景区旅游项目经营普遍不景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旅游项目本身设计与规划难以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消费心理需求。通过硬性文化载体规划、软性文化栽体规划与软硬结合文化栽体规划三个层次来阐释在新的市场背景下如何进一...
关键词: 乌蒙山 政区 设治 变迁
古代乌蒙山地区是早期历代王朝经营西南边疆的桥头堡地区和重要通道,这一区域在生态自然环境、民族生活习俗与区域分布、历史文化变迁等,都表现出较强的类似性。元代前历代王朝为能整合西南边疆,不断对这一区域的设治加以调整,长时段的边疆治策与实践为元明清三朝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 宋朝 少数民族 走私 法律规制
宋朝国力有所衰落,但与少数民族的走私一度盛行。反走私法律在宋朝又有新的发展,宋朝法律明确了粮食、弓矢兵器、锦绮绫帛、青盐、弓矢等为违禁品,禁止走私。法律严厉打击宋朝与少数民族走私,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对官员走私处罚严格,宋朝后期处罚有所减轻。由于地方官吏不严格执行、百姓盲目追逐利益等原因,宋朝与少数民族走私的法律实施效果欠佳...
关键词: 华夷秩序 番俗图 清代台湾
清代台湾番俗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台湾少数民族的形象、风俗、生计,其视觉表现形式与传统帝国华夷观、清代台湾边疆的社会历史状况相互呼应。作为对台湾边疆"他者"想象与再现的艺术形式,番俗图不只隐含着中央朝廷控制和管理台湾边疆的政策信息,也隐约揭示了汉番融合发展的历史痕迹。
关键词: 黔南 战争 胜利原因 评价
黔南之战中国军民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作了非常坚决的抵抗;贵州独特的地形与气候、军民同仇敌忾的奋勇杀敌令侵略者寸步难行;由于抗日战争格局的演变与黔南军民的坚决抗击,撤退已成当时日军的唯一出路。黔南之战既是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场辉煌胜利,体现了大敌当前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更是抗日战争后期的一个...
关键词: 民国 凉山彝区 彝族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民国时期,凉山彝族教育以传统的彝族文化教育为主导,通过融入在生活中的毕摩教育、家支教育和家庭教育完成对后代的培养,同时,国家主流文化的教育也共存于彝区:初步形成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在民国初期发展缓慢,抗战时期在时局的推动下加速成长,然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因招生、经费、教材、师资等困难,多数学校停办;社会教育也有一定的开展,...
关键词: 诶话 汉语 壮语 语法
从词类、词组和常见句式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诶话与汉语、壮语在语法上的异同。结果表明:诶话的语法系统受汉语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的是汉语特征,壮语特征和汉壮语混合特征很少。按照语言类型学的分析,诶话属于汉语侗台语深度接触类型,它既不是侗台语言,也不是汉语,而是一种融合了汉语、壮傣、侗水多种语源色彩的独特语言。
关键词: 黔中布依族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语言认同
贵州省黔中地区有两个著名的旅游村寨:者斗村和石头寨。两个村寨尽管仍以布依语为交际的主流,但随着旅游的开发,加之年轻一代对新事物的认可及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母语的认同感逐渐呈下降趋势。把握两个村寨对本民族语言的认同机制与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黔中布依语的语言态度,有助于展开黔中布依语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三语习得 三语教学
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是近年来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迄今为止,众多学者投入大量精力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三语习得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初步成果。在此梳理和归纳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研究的现状,在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同时,着重指出其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地方,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民族教育政策 现代化
从多元文化主义这一理论切入,以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定位这一现实问题为探讨对象。结合当下多元文化共存这一基本的社会生态和社情状况,分析困扰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在构思设计、制定实施等一系列过程遇到的现实困境,并从多元文化这一概念框架下探究其困境的原因,追溯历史进行对比分析,以试图提出在多元文化共存这一背景下使民族教育政策定位得以...
关键词: 民族 思想政治教育学 理论基础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随着民族的出现而逐渐产生的一种社会客观存在,并深深地融入到中国多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当前,"金水桥"和昆明火车站"3.1"暴力恐怖事件的相继发生,使民族关系呈现出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民族团结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民族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我国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迫在眉睫。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中国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北路扁井巷27号,邮编:5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