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杂志介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是由海南师范大学主管,海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674-5310

  • 国内刊号:46-1076/C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190.00

  • “”叙事中的道义问题——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的评价与刘再复等先生商榷

    关键词: 道义问题  

    作为实质上的"除霸复仇"故事,《暴风骤雨》第一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写农民报复性的情感与行为不应受到指责,因为他们报复的对象韩老六或钱文贵主要是被作为"恶霸"而非普通地主形象来塑造的。而且《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非"恶霸"的地主还有隐约的同情,对农民干部内部的霸道行为也有所批判。真正涉及道义问题的是《暴风骤雨》第二部...

  • 从《观察》、《现代》看储安平与施蛰存编辑出版的商业运作

    关键词: 储安平  施蛰存  编辑  商业运作  

    储安平和施蛰存都是编辑,储安平的理想是想通过言论来影响政府的决策;施蛰存的理想是"要《现代》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大集合。"他们都不是为了赚钱办刊物,而是希望通过办杂志成就一份事业,但是他们所办的刊物又必须赚钱。储安平的《观察》是民间集股而成,没有津贴来源,所以只有刊物赚钱才能继续办下去;施蛰存是现代书局聘用的,现代书局的目的也...

  • 大众化文学道路上的艰难跋涉——评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关键词: 赵树理  大众化  特征  影响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赵树理之所以具有独特、重要的位置,就在于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文学潮流。赵树理的大众化文学思想和创作的特征有:首先是立足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勇于提出一些敏锐、重要的社会问题,构成他所谓的"问题小说";其次是扎根于农民中间,与他们同甘共苦,在创作中真实地表达他们的生存状态、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农村的时代...

  • 董之林的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综论

    关键词: 历史相关性  治史观念  叙史方式  叙史主体  

    在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领域,董之林提供了一种回返本原的研究与批评范式,即在文化网络中对文学史和文学现象进行历史的研究、审美的批评。为此,董之林在治史观念上,试图以双向反思的方式探勘历史相关性的"缝隙";在叙史方式上,试图以多种方法宽而微地体悟历史细节并审美叙述;在叙史主体的建构上,试图以守护方寸、反抗虚无的自我矛盾体确立一位...

  • 欲说还休的两难:“红色经典”情欲书写策略

    关键词: 情欲书写  策略  两难境地  

    情欲描写是小说的重要叙事元素之一,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情欲描写呈现出重"情"轻"欲"的倾向。在"红色经典"小说中,情欲描写一向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雷区,但这并不是说"红色经典"中就没有情欲描写,只是这种书写采取了某种特殊的方式和策略,即正面人物远离情欲,小人物尤其是反面人物情欲泛滥。总地说来,"红色经典"的情欲书写处于欲说还休...

  • “她世纪”与中国女性写作的走向

    关键词: 中国女性写作  走向  多元化写作  

    从政治化、情绪化向学术化、理性化的转变,是前女性主义向后女性主义转变的主要标志,"她世纪"的中国女性主义也经历了这样的转变。在女性文学创作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从性别对峙走向多元化书写。在女性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大都从喧嚣和骚动中走出,从解构转向建构,进入到一个相对平静的建设性时期。"喷发式"...

  • 思辨、反抗、创新:孙绍振1980年代以来的诗学研究

    关键词: 孙绍振  1980年代  诗学  研究  

    孙绍振在朦胧诗论争中名声大振。三十年过去,他对诗歌产生忧惧,但并没有完全绝缘。置于历史语境中,论文从"传统"的多重意义出发,重新审视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对中国当代诗歌发展起到的正负面作用,肯定他在特殊时期,把人的解放与文学批评的自由结合起来,突显人性,推进新的美学原则确立;在诗歌标准混乱的时候,不迷信理论,对诗歌进行...

  • 犹有花枝俏——论当前“底层文学”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 审美追求  朴素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本土化  

    近几年来,关于"底层文学"的质疑否定之声远大于褒奖肯定。论文从作家作品的实际文本出发,探讨优秀"底层文学"所表现出的审美经验的拓展与面向未来文学的建构意义。文章分别从朴素现实主义的追求、现代主义方法的渗融、本土化民族风格的美学转型三个方面,有理有据地阐述"底层文学"艺术性的探索与进步,从而肯定"底层文学"艺术价值的存在。

  • “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述评

    关键词: 重返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文学  文学史研究  

    论文描述了"重返八十年代"研究现象的发生过程,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源起,并梳理了研究界就"为何"与"如何"进行"重返"问题所达成的共识与形成的分歧。文章认为,"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范式要真正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发展,而不是讽刺性地陷入自己所要揭示并批判的意识形态陷阱,其关键在于坚持"批判"文学研究介入姿态。

  • 阿毛诗歌意象之变奏

    关键词: 阿毛  诗歌意象  变奏  

    石头、星星、水、风、镜子、玫瑰、火车这几个意象贯穿了阿毛整个创作过程。这些意象不仅表现出原型意义,还被诗人赋予了现代性,它们一起指向生命的源头及对自我的认识,与此同时,意象的变奏也揭示出阿毛前后期诗风的变与不变。

  • 生命变奏的音符——阿毛诗歌阅读印象

    关键词: 阿毛  诗歌观  文化经验  

    在诗是人生、人生即诗的诗歌观的指引下,诗人阿毛把自己的生命激情、经验认知、生活感悟、人生幸福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诗歌成为传递诗人情感理想的精神寄托。诗集《变奏》无疑成为诗人阿毛个人记忆、文化经验和现实困境的表达体,呈现出社会嬗变过程中个体阵痛的心灵变奏。

  • “坚持”与“变奏”的不断再出发——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诗歌创作  研讨会综述  诗人  变奏  创作研讨会  2010年  诗歌研究  

    2010年7月3日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敬主持。

  • 荒漠夜莺之歌——向天笑爱情诗简论

    关键词: 向天笑  爱情诗  宗教精神  哲理意蕴  美学追求  

    鄂东诗人向天笑以爱情诗创作闻名于中国当代诗坛,数十年间以罕见而持久的热情投注于爱情诗的创作。向天笑爱情诗的独创性有三:其一,潜隐的宗教精神;其二,朴素的哲理意蕴;其三,纯净的美学追求。这三点决定了向天笑爱情诗的抒情品格,即诗歌情感的雅洁、内涵的深厚和建构的精美。

  • 诗的唤起——读陈仲义《百年新诗百种解读》

    关键词: 新诗  认知过程  解读  感知  意义  

    一任何解释,都是选择认知的结果。符号载体,作为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能指以"被感知"为第一要求。然而感知(perceived)却不是认知(recognzed),而被解释(interpreted)的则更少。艺术不同于科学之处,即在于其对从感知中寻找认知过程的减缓:让人乐在其中的是过程本身,而不是认知的结果,意义在此成为第二位的。

  • 开启中国女性文学史的“当代”之窗——评任一鸣《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简史》

    关键词: 女性文学  现代性  衍进  阐释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简史》融合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体例设置上横向解读女性文学文本与女性文学现象,纵向勾勒当代女性文学思潮发展轨迹,综合考察当代女性文学现代性特质的渗透衍进,为全书的恰切定位与有效阐释提供了可能。作为大陆第一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史的"当代"之窗。

  • 作品也可以这样解读——评廖四平教授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解析》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获奖作品  解析  教授  四平  解读  文学研究  

    日前,笔者参加了主办的一个推广统编教材《文学理论》的培训会,会上大家探讨了"文学理论"是否没有用——这样一个本不该探讨的问题。其实,不仅"文学理论"涉及这个问题,整个文学学科都涉及一个与市场接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语境中,由于短期经济利益的"误导",文学研究越来越被看作一门没有用的学问,另一方面,也是文学研究者自身的原因,文学...

  • “近代公共媒体与澳港台文学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学经验  公共媒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港台  近代  澳门大学  综述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澳门基金会与澳门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现代公共媒体与澳港台文学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27日至28日在澳门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澳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等六十余位著名学者、作家、诗人参加,与会者以高水平的学术研讨近代公共媒体与澳港台三地的文学研究经验。

  • “首届新红颜诗歌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诗歌  综述  个人博客  互联网  张德明  评论家  写作  

    新世纪开始以来的这十年,互联网和个人博客迅速发展,网络上出现的女诗人和作品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针对这一现象,诗人、评论家李少君和张德明首先将其称之为"新红颜写作",从而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报道和诗歌界的关注与热议。

  • 小说中的“失控”:创痛与真相

    关键词: 小说叙事  审美特性  

    小说叙事中出现了大量"失控"的场面。通过对各种类型"失控"场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失控"是某种精神创痛的泄露。"失控"场面将多方面地揭示各色人等灵魂的真相。在不同小说家的笔下,"失控"的层次性和"失控"的连锁性呈现出奇异的叙事审美特性。

  • 后现代语境与文学理论课程

    关键词: 后现代思潮  文学理论课程  理论思维方式  学科前沿  

    文学理论作为学科,涉及到的是一个历经两千多年积累、且不断批判和否定的知识生产过程。面对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的青年学生,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理论课程,其难度和复杂性远非往日可比。经实践证明,重视如下要点,正面效果比较明显:讲授文学理论的重要性与激发新生的专业兴趣相结合;阐释艰深的文学理论思维方式与使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实例相结合;...

  • 镜中的百合花——《欢乐之家》“镜子”意象挖掘

    关键词: 镜像理论  自我追寻  

    在伊迪丝.华顿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自我追寻的主题总是以不同形式呈现,并且具有深刻含义。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挖掘潜藏在《欢乐之家》中典型的"镜子"意象,可以揭示在"他者"映照下女主角丽莉.巴特曲折的自我追寻之路。在老纽约上流社会,有早期自我觉醒意识的丽莉在经历了自我迷失、痛苦分裂、挣扎与反抗后,以死亡为代价,改变了女...

  • 人类的永恒:和谐——析《静静的顿河》的思想潜流

    关键词: 肖洛霍夫  永恒  和谐  思想潜流  

    肖洛霍夫是一个善于描写社会历史与个人命运悲剧性冲突的苏联著名作家,他在《静静的顿河》中真实地反映顿河哥萨克人1912年至1922年动荡变革的历史,谱写了人类生命永恒的音符。论文所探究的是小说中流淌的但还未被学界充分揭示的思想潜流:和谐,是人类的永恒。

  • 不应遗忘的意大利汉学家——朱塞普·罗斯

    关键词: 意大利外交官  机制币  汉学家  海南岛史料  

    民国时期的意大利驻华外交官罗斯是最早研究中国机制币的外籍人士,他精通中国图书,在华三十多年,收藏了为数众多的、珍贵的中文书籍和舆图,其中的海南岛史料内容宏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罗斯在动荡年代客死中国,其藏书在动荡年代散落各处,研究海南岛的愿望亦未能实现,这是他不被中外学界所熟知的原因,但他对汉学研究的独特贡献是不应被遗忘的...

  • 宋代民间神灵的“转正”之路

    关键词: 宋代  神灵  国家祀典  

    两宋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民间神灵,其中一些神灵影响深远,如妈祖、城隍等。对于那些未对统治秩序构成威胁的神灵,宋朝政府尊重民俗,采取比较宽容开明的态度,通过申请、资格审查、登记等一系列的措施,将这些民间神灵纳入国家祭祀体系之中。

  • 中国,如何登上世界舞台?——读《世界大舞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中国的民族主义》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文化认同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亚非地区的反殖民运动与民族革命运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力量不均衡的"世界舞台"。这一"舞台"既是中国知识分子想象性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前提,同时也为他们理解和建构"民族"、"国家"等一系列概念提供了现实和理论支持。《世纪大舞台》将中国的民族主义形成过程放置到与亚非民族运动互动的"全球史"论述中,揭示...

  • 论丘浚的政治思想

    关键词: 丘浚  体制  制衡  人才  铨选  考核  

    丘浚认为,明朝的政治体制有着"彼此相维,内外相制"的制衡,在制度设计上超过以往。他主张在用人上要做到"取人之善,用人之能"。在考核上要严格遵守制度,以从宽为宜,三考之后再做处置。

  • 唐李德裕《祭韦相执谊文》及相关问题探略——兼谈唐代贬官对海南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唐代  李德裕  韦执谊  李德裕后裔  

    唐代李德裕,出身名门显贵之家,历经唐代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朝皇帝。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李德裕的为官历程,始终是与以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牛党集团和强大的宦官势力斗争相伴相随。在平定边患、整顿内忧方面,立下了显赫功绩。宣宗即位后,李德裕罢相,牛党之徒白敏中、令狐陶、崔铉等掌握朝中大权,将李德裕贬往海南...

  • 明代海南先贤廖纪的仕宦意识

    关键词: 廖纪  仕宦意识  忧患意识  人才观  

    明代海南先贤廖纪,少小即有强烈的仕宦意识。入仕后,其仕宦意识的内涵相当丰富。为官当清正廉洁勤于政事的操守、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为政惜才的人才观等,是其中重要的三个层面。这种仕宦意识对明正德、嘉靖初年的政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在开放中进行新闻教育

    关键词: 新闻教育  课程设置  课堂教学  新闻实践  

    我国的新闻教育具有相对封闭、自我运作的特征,这使得新闻人才的培养与媒体的需要出现脱节现象。为此,需要在明确新闻教育目的的前提下,用开放思维对新闻教育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以及新闻实践进行变革,满足媒体市场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要。

  • 现代作家和编辑职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关键词: 现代作家  编辑职业  互动关系  

    现代报刊文化事业的兴盛为现代作家从事编辑职业提供了可能,编辑职业既是现代作家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呈现他们自身文学主张、文化品格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渠道。作家兼任编辑,对文学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而且对自身创作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这样一种互动关系,使得现代文学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 当前邪教活动的新动向与我国高校反邪教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 邪教  宗教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高校  

    当前,邪教组织在我国活动新的特点和新的动向是向在校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渗透,呈现出诡秘化和低龄化的倾向。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教育和反邪教立场教育,辩析宗教与邪教的关系,揭露邪教的本质和危害,开展高校防范与处理邪教问题的对策教育,这是我国高校反邪教育任务的重点。从形势和任务来看,我国高校防范和处理邪教的工作也具有紧迫...

  • 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趋同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文化软实力  趋同性  

    国家和社会日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容表现和实践载体之一,它的重要性和地位也将日益凸显。文章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研究为出发点,力求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趋同性,从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也将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重大的作用。其次,旨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角度。

  • 当代大学生道德需要调查与启示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道德需要  道德教育  

    调查发现,大学生道德需要与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偏离,道德期望与高校道德教育要求背离,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作者认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的深层根源是长期忽视大学生道德需要,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需要严重脱节。确立大学生道德需要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基础地位,重构以大学生道德需要为核心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创新大学生...

  •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未来视野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取向  政治认同  公民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改革创新、多元文化不断冲突融合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更加复杂而多元的文化价值选择和新的挑战。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主要内容是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而个体价值的主要内容则是在大学生中开展公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和题中之义。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关键词: 师范生  积极心理学  主观幸福感  

    师范生群体是未来教师的主体,他们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精神面貌和幸福感指数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范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生承受的学习压力、专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师范生的身心健康。...

  • 阿毛的风花雪月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诗歌写作  现代病  现代人  客观性  戏剧性  现代性  

    阿毛的诗集《变奏》里的作品,前后的确有变化。从抒发女性的生存之痛到审视现代人患上的现代病,经验视域变宽了,写作的客观性大大加强,表现上的戏剧性取代了象征抒情:在超越女性视角后,阿毛的诗歌写作更富有现代性了。

  • “近代公共媒体与澳港台文学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邮编:57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