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杂志介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是由海南师范大学主管,海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674-5310

  • 国内刊号:46-1076/C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190.00

  • 八十年代文学的思想和学术问题——重评的发生与新时期文学的规划

    关键词: 重评  新时期文学  文化场域  文化建构  

    文学重评是新时期初期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反思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学表征的同时,完成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建构。重评中的文学构想,文本重评中的历史依据的把握,以及在文代会中对作家队伍的重组,都成为新时期文化场域的特殊症候,标志着这一过渡语境的微妙复杂。

  • 80年代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译介与接受

    关键词: 西方现代派文学  译介  接受  思想文化语境  非理性主义  

    论文是有关西方现代派文学在80年代的译介和接受的研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是与当时的思想文化状况、文艺政策、本土创作现状密切相关。论文以翔实的资料,通过梳理西方现代派文学从“”后艰难地冲破禁区,到80年代大量地引进,总结了80年代西方现代派文学译介的特征,并深入分析了8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语境与现代派文学的接受之间占匀内在关...

  • 辛亥革命前夕激进文人诗文中的新型婚恋意识书写

    关键词: 辛亥革命前夕  激进文人  英雄英雌  婚恋意识  

    “英雄英雌”是联袂彰显于辛亥革命前夕有关婚恋的新知识谱系的。“志士”唤“女杰”,“英雄”配“英雌”自是荸命需要,亦是情爱妙事,所以激进文人在诗文中勾画出了富有时代特色而又切实可行的爱情理想:“娶妻当娶苏菲亚,嫁夫当嫁玛志尼。”并且,“英雄英雌”的婚恋意识为其后的中国现代革命所承续与发扬。

  • 论后期创造社的实践观及其实践之维的沦陷

    关键词: 后期创造社  马克思主义  实践  感性  决定论  

    后期创造社是中国最早系统性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重要社团,但其主力成员大都修习哲学和社会学专业出身,而并非专门的文学家。学界对后期创造社革命文学理论的认识,仍基本来源于他们的文学理论文章,而对他们同期所创作的数量不少的哲学论文缺少关注。事实上,对后期创造社的文学思想以及他们深度介人的“革命文学”论争,如果不能辅之以考...

  • 工具革命:“活”与“死”的实用辩证法——论胡适白话文理论的命意基点及内在理路

    关键词: 工具革命  实用主义  历史的观念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文学革命派认为,文学革命的实质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文学革命的历史就是文学工具革命的历史。从实用主义理论出发,他们认为死文字不能产生活文学,要想有活的文学,必须有活的工具。他们还用“历史的文学观念”和进化的文学理论,对文学工具的“死”与“活”进行了辩证分析,从具体的比较之中,得出白话文一定会战胜文...

  • 日本的现代批判与鲁迅

    关键词: 现代文化  鲁迅  批判  日本  鲜明对比  政治立场  个人性  现代化  

    一鲁迅和胡适 对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文化的形成来说,鲁迅和胡适无疑是两座巨峰。这两个人在某些方面,有着奇妙的相似之处,但同时又形成了鲜明对比。我这样认为,并不是说他们的政治立场,而是说在恋爱和结婚这一个人性的经历方面。

  • 紫发女孩·暮年老翁·壮年过客——试析鲁迅《过客》中的三位“过客”

    关键词: 鲁迅  过客  紫发女孩  暮年老翁  壮年过客  虚无  

    鲁迅的《过客》中有三位“过客”,即紫发女孩、暮年老翁、壮年过客。这些人物极具象征意义,紫发女孩象征人之初的美好与单纯,暮年老翁体现了黄昏时的畏缩与逃避,壮年过客则象征着永远的游走者。他们体现了鲁迅直面生存虚无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困境。

  • 鲁迅与苏童

    关键词: 鲁迅  苏童  乡源意识  历史题材  女性形象  细节  诗性氛围  象征手法  

    鲁迅与苏童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这两位优秀的作家不论从精神上还是艺术上都有着命运般的交汇。从精神层面上看,他们在乡源意识、历史题材、女性形象上都颇为关注;从艺术层面上看,他们在细节处理、诗性氛围,以及象征手法的使用上亦有共通。

  • “当代文学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评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关键词: 实践  陈晓明  文学史写作  主潮  中国高等教育  

    就历史的角度而言,自80年代中期以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和“重写文学史”口号提出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便在逐渐繁荣的过程中走向成熟。结合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等代表90年代当代文学史写作实绩的个案来看,当代文学史观念的创新与实践、学术与个性,都因历史的沉积、容纳的限度以及当代中国高...

  • 论旧体诗词的文学史书写问题——从李遇春《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说开去

    关键词: 旧体诗词  文学史  

    学界对旧体诗词能不能人史一直论辩不止,迄今没有达成共识,而实际上,一部分文学史家早已将其编写入史。需要讨论的不是旧体诗词能不能人史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入史的问题。这意味着文学史如何书写旧体诗词才是更具有挑战性的难题。而李遇春的《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在这个问题上予以了新的思考和回答。《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以新文学名...

  • 八十年代北京诗歌发展概况

    关键词: 80年代  北京诗歌  北京诗人  概况  

    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诗歌,作为中国当代诗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80年代的时间范围内扮演着极为活跃的诗歌潮流引领者的角色。论文从诗歌史实出发,对20世纪80年代北京诗歌的发展轨迹、重要北京诗人的创作情况与艺术特色予以客观的描述和评价,力图全方位地勾勒出80年代北京诗歌的整体风貌。

  • 永世为农的文学表达——重读李锐《厚土》系列小说

    关键词: 李锐  永世为农  人的处境  文学表达  

    李锐的《厚土》系列小说艺术性颇高。80年代批评在评价李锐的《厚土》系列小说时,将对艺术性的发现组织到“民族文化心理”的揭示上,因而忽略了对其艺术性的有效阐释。论文从审美批评的角度重读《厚土》,认为《厚土》以非现代亦非田园的时空建构与“滴——滴”式叙事结构,达到了对在乡土中国永世为农的人的处境的文学表达。

  • 论《芙蓉镇》的传统

    关键词: 古华  民族传统  现代文学传统  写作传统  

    古华1980年完成的《芙蓉镇》是一部借鉴并发扬民族传统与文学传统的优秀长篇小说。民族习惯、民俗生活、民族人物性格的书写与突破成为作品的一个显要特色;对现代文学传统的借鉴,集中外叙事文学的写作传统于内,完成了“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的变迁”的写作初衷。

  • 由“殊途”走向“同归”——柳青《创业史》中“民间话语”和“政治话语”的融合

    关键词: 柳青  民间话语  政治话语  

    文章对《创业史》的思想立场、人物塑造和小说语言进行了逐一分析,从而反映了柳青思想中民间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冲突,以及面对这种冲突时的复杂心境和试图借作品予以调和的努力。

  • 道德理想主义的困境与小说的折断性叙述——评许春樵长篇小说《酒楼》

    关键词: 许春樵  道德理想主义  折断性叙述  批判性  

    许春樵长篇小说《酒楼》的前半部延续了他惯常的道德理想主义叙述,将中心主人公塑造成为一个受难的道德楷模;但是,当他的叙述进入下半部,在情节历史的中段,则一反常态地腰斩了他过去所坚持的道德理想主义,让道德楷模的形象滑向了其反面。许春樵小说对于道德理想主义的折断性叙述,既昭示着作家创作的变化,也可能预示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

  • 论阿来小说中的反讽精神

    关键词: 阿来  小说  西方反讽精神  影响关系  

    论文认为阿来的小说,更多地带有一种现代主义色彩,总是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绕之不去的的反讽意味,这可以说是阿来小说的一个美学基调,一种存在的主旋律。论文从“傻子”原型背后的反讽叙述机制、边走边想的独行者、神的解体与招魂三方面来探讨阿来的小说与西方反讽精神之间的复杂丰富关系,以此凸显阿来小说在当代文坛的独特艺术性和审美性。

  • 文学的另一种“现代启蒙”:毕淑敏写作意义略论

    关键词: 毕淑敏  医学型叙事  现代启蒙  

    毕淑敏二十多年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有关疾病/治疗书写的医学型小说。她的医学型叙事没有因袭前人,停留于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写作传统,而是回归到生命层面的疾病本体、治疗本体,以生存智慧和生命美学的意义,为文学的疾病/治疗书写提供了新的经验。毕淑敏的写作根植于对疾病隐喻文化的去蔽,她寄希望于现代人对生老病死的...

  • 走进新时代——从刘震云写作风格的变化看新世纪城市生活转变

    关键词: 刘震云  写作风格  新世纪  城市生活  

    进入21世纪以来,刘震云的创作开始极度关注“说话”。其中成书于2003年的《手机》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60年代、21世纪三个时段不同的通讯方式引发的生活事件为线索,串起了语言河流中的种种故事,折射了新世纪城市生活的转变。

  • 文学与性别研究领域的新收获——读毕新伟《暗夜行路:晚清至民国的女性解放与文学精神》

    关键词: 文学精神  女性解放  清至民国  性别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年  

    毕新伟的《暗夜行路:晚清至民国的女性解放与文学精神》一书2010年6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可称为是文学号陛别研究领域的新收获,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都体现出独到的特点。

  • 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路径——评张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

    关键词: 女性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  女性写作  历史语境  张莉  路径  女性主义理论  西方理论  

    自上个世纪80年代系统的中国女性批评与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时间,其间,以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和阐释中国女性作家作品成为一种主流。虽然西方理论曾经打开了女性研究的视野,并且多有洞见,但是,基于整体西方女性生存经验和历史语境的女性话语并不可能穷尽中国女性生存和写作的真相,遮蔽和盲...

  • 精神家园的风景——论曹文轩和迟子建作品的异同

    关键词: 曹文轩  迟子建  故乡情怀  儿童视角  苦难叙写  

    在众多地域文学作品中,曹文轩和迟子建笔下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纯净美。他们都擅用朴素温情的笔调,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呈现出一种纯净的精神之光。但两者也有相应的差异性,如在故乡情怀上分别体现为回忆的永恒和现实的观照;在儿童视角上分别采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在对苦难的叙写上,前者落脚点在孩子,后者落脚点在成人身上。

  • 研究视阈的拓展与价值维度的建构——评周志雄《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

    关键词: 网络空间  文学领域  价值维度  周志雄  网络文学  风景  视阈  90年代  

    从90年代初开始在网络上萌发以来,网络文学已经逐渐成为文学领域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然而与网络文学的一派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我们认为造成网络文学被有意无意轻视或忽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网络文学的艺术价值缺乏有效认知,对其抱有成见,简单地斥之为浅薄、低俗、文学性不高,应该是造成这种...

  • 彼岸的叙写——论《小团圆》的海外华文特征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自传性  女性书写  隔岸时空  

    论文从张爱玲的《小团圆》的自传性叙述方式、女性视角、写作距离和时点的呈现,探讨其呈现出的海外华文文学共性与独特性,并由此解读它在张爱玲总体创作中的呈现和演变,进而研究与评价她在海外华文文学的位置及特殊意义。

  • 《扶桑》——文化夹缝中的身份与Fantasy

    关键词: 严歌苓  新移民文学  身份认同  fantasy  

    《扶桑》体现了移民身份带给严歌苓的文化身份认同焦虑,及由此引起的对Fantasy的关注和书写。面对身份的焦虑和困惑,身处边缘的严歌苓放弃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一个绝对的归属,进而选择寄居于文学这个超越文化藩篱的归属,并以她独具风格的写作,将个体、民族特质融合在文化属性和文化身份的寻找中。边缘的身份会引起对异质文化各种经不起现实...

  • 谍战剧的“弱势”英雄形象及其叙事张力——以《暗算》、《潜伏》为例

    关键词: 谍战  张力  

    以《暗算》、《潜伏》为代表的谍战、特情题材剧持续走热荧屏,其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复杂鲜活的人物性格及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成为赢取收视率的关键所在。作品对角色性格复杂成因的揭示,极大地丰富了电视剧的故事内涵,在叙事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引而不发的内在张力:一方面为电视剧的多元叙事提供种种丰富、新鲜的可能;另一方面,从题材和体裁的...

  • 情感与理智的人性命题——李安电影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 李安  电影  理性  感性  人性  

    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是李安电影的理性内核,也是他把家庭伦理置换为更为普遍意义的文化命题的关键。论文以李安的具体作品解读为依据,分析其人物内心世界的文化表达,以期对李安电影的研究做一次完善和补充。

  • 启蒙的文学文学的启蒙——评姜异新《互为方法的启蒙与文学》

    关键词: 文学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  中国历史  20世纪  学术专著  关键词  

    回望20世纪的中国历史,“文学”和“启蒙”是两个无论如何也无法忽视的关键词。百年以来,启蒙领域和文学领域的研究各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难发现的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将“文学”与“启蒙”分开进行考察,而很少涉足它们二者相连所形成的迷人场域。姜异新的学术专著《互为方法的启蒙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以全新的...

  • 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的思考与写作——评房伟《文化悖论与文学创新》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代性悖论  文学创新  文化悖论  学者型作家  写作  语境  90年代以来  

    1990年代以来的文坛,王小波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存在。作为学者型作家,王小波体现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见的智慧游戏和思辨理性。他的小说、杂文,充满着对科学、智慧和理性的热爱,这使他能够凭良好的逻辑学修养,切入历史和现实。作为出身“阶级异己分子”家庭并有“知青经历”的作家,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压抑,使王小波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沉...

  • 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系统阐释——评王学振《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文学  民族主义  中国文学  清至民国  现代转型  王学  嬗变  话语  

    作为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民族主义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中国近现代文学,这是谁也不会否认的。可是,民族主义究竟怎样影响和制约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却又是谁也难以给出一个具体而全面的回答的。换言之,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极具理论意义同时又极具难度的一个重要课题。王学振以极大的学术...

  • 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崽崽小说中的海南土著

    关键词: 崽崽  反抗  海南土著  多元性  

    作为当代中国最执著于海南书写的作家,崽崽笔下的海南人具有文学标本的意义。他写出了底层海南土著弱者的反抗;在内地移民与原住民相对照的视野中,描绘原住民的形象。崽崽笔下的海南土著,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文化的多元性。

  • 史诗性与儿童性的结合——张品成小说论

    关键词: 海南作家  张品成  史诗性  儿童性  三角关系  叙事节奏  

    在革命历史题材儿童文学创作中,海南作家张品成体现出独特的意义。他通过革命叙述的微言大义、历史的考证与补阙等手法体现了史诗的另一种写法。他一方面打造了多彩的少年儿童形象长廊,同时也尽量增添作品的浪漫化表达,从而较好地体现出创作的儿童性。在人物三角关系设置以及叙事节奏等方面,作者也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性。

  • 古典的法则与明晰诗意的生成——读李少君《草根集》

    关键词: 李少君  诗教  古典法则  诗意  

    李少君的诗歌写作在处理与传统的关系上,自觉地遵从属于“诗教”传统的古典法则,这种古典法则是对三重时间结构的想象与依托来构建的,同时这一法则也建构了一种明晰的诗意。

  • 请君暂上凌烟阁——军旅文学视野中的《第39天》

    关键词: 军旅文学  和平年代  悲剧  现实主义  

    军旅是文学的重要题材。和平时代的军旅文学常常表现和平时代的军人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表现出令人惋叹的悲剧性。战争与和平的相对性,使得和平时期的忧患意识和战争预备显得尤为重要,也使得一些身怀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职业军人总是处于了无战事与随时戒备的矛盾状态中。和平的政治环境往往将这种状态简单化,使得和平时代身...

  • 新诗对话式教学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探索

    关键词: 新诗教学  对话式  创新思维  价值观  审美意识  

    高校新诗对话式教学,就是改变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观念,学生与老师以平等姿态研讨诗歌,教师更多的时候只是介绍知识背景,引出话题,参与对话,虽发出声音但不硬性要求学生接受,相互尊重,砥砺思想。“对话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发掘新诗的现代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价值判断力和审美力。

  • 新的乡村“文化网络”下的文学环境——以山东省X镇的初中生为调查对象

    关键词: 文学环境  

    论文以山东省X镇的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围绕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考察了他们所置身的文学环境的现状,发现它所表现出来的变化是在新的乡村“文化网络”下发生的,后者通过大幅缩小该镇青少年社会交往范围而促使前者不断恶化。X镇在中国农村乡镇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类似它这样的文学环境中长大的青年人,当成为文学的读者或作者后,将会...

  • 革命历史书写的回顾与前瞻——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7届年会暨“革命历史书写与文学经典”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辛亥革命  学术研讨会  历史书写  文学经典  研讨会综述  回顾与前瞻  学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了回顾百年来中国革命历史的风雨历程,总结革命历史文学的创作成就,探讨革命历史文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新途径,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7届年会暨“革命历史书写与文学经典”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20—23日在山西省万荣县召开,会议由中国新文学学会和中共万荣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文化部、中国作...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邮编:57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