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杂志介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是由海南师范大学主管,海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674-5310

  • 国内刊号:46-1076/C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190.00

  • 发现“摩登”之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自序

    关键词: 自序  编选原则  方法论  启迪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的编选原则,是从方法论的角度人手,选择自认为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心得的篇什,分为12个专题,平行罗列,又互相应和,以便读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启迪,不但是从中读出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思考和阐述,也能够窥得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需要的一些入门路径和基本方法。

  • 《啼笑因缘》的接受研究

    关键词: 张恨水  接受研究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21世纪初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产生的三次热门效应,说明文学作品是一个不断被读者理解、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其主要原因在于: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作品本身具有不断被发掘的“潜藏意义”,以及文学史观念和传播方式等社会接受的因素的变化。

  • 从必然走向自由:论莫言小说暴力叙事心理图式

    关键词: 莫言小说  暴力叙事  本质存在  必然  自由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莫言的创作是民间立场下的知识分子写作,彰显的是知识分子的独特创作个性。从《丰乳肥臀》开始,他才步入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写作,民间内化为莫言小说创作的血液,方法论意义上的历史暴力想象还原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存在现实,与苦难一起成为民间生活的本质存在,悲悯甚至忏悔的人文意识超越了人性层面的关注...

  • 莫言获诺奖引起的现象述评

    关键词: 莫言获诺奖  现象述评  社会问题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起很多社会现象,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论文主要从“诺奖焦虑症”的消失、莫言热、支持还是质疑莫言、莫言获奖原因探究、莫言获奖与中国当代文学五个方面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评述。

  • 神思:寂寞而自在地行走——论许辉的中短篇小说

    关键词: 行走  人称修辞  直观叙述  神思  

    许辉的创作经历了整个新时期小说的发展历程。“行走”是其小说的基本叙述模式。特殊的人称修辞昭示了其文化身份的双重性,以及创作主体自我的倾向性选择。直观化的呈现方式,则造就了其简单微涩的风格,也传达了他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学。寂寞而超脱的“我”化感受,传达的是一种神思和空灵。许辉的小说与新时期众多的小说思潮中的创作具有相似性...

  • 乌托邦寓言中的知识分子精神史书写与现代性勘探——论格非“乌托邦三部曲”

    关键词: 格非  乌托邦  反乌托邦  知识分子  精神史书写  现代性  

    格非“乌托邦三部曲”的相继出版,引发文坛热议,“乌托邦”与“知识分子写作”成为格非小说评论的两个关键词。格非对中国百年来的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当前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和精神难题“失实求似”式的书写和寓言化的反思也成为批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于格非“乌托邦三部曲”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 闲情里的格局与深味——知人论世说刘荒田

    关键词: 刘荒田  杂感  泥土  草根  闲  知人论世  

    刘荒田“闲话”式杂感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置身其中”的草根性,二是浓浓的闲适意趣。写“俗”、入“俗”、品“俗”的“世俗书写”,植根现实土壤深处而深刻剖示人情世态,处处见大雅,在人腥气、土腥气与烟火气之中,氤氲着书卷气。

  • 以诗为文:读《刘荒田美国小品》

    关键词: 小品文  诗意  灵感  意象  写作即人生  

    论文从韵、眼、节、象四方面,论述刘荒田小品文“以诗为文,以文心寓诗意”的特征,指出:文体之分不过相对而言,只要文字成了心灵自由运作的结果,就会达致这样的境界:如歌的行板是情韵的绵延,醒目的灵感是心眼的观照,伸缩的结构是节律的调控,奔放的思绪是想象的起伏。其文思非但可以小中见大,且能高扬远举。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评“旅中作家”刘荒田《两山笔记》

    关键词: 叙事思想家  乡土情缘  文化重负  

    美籍华人作家刘荒田先生的新著《两山笔记》,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为主线,以旧金山叙事思想家的视角,出于故土情缘与文化重负,饱含深情且客观理性地表现他所轮流居住的两个国家、两个城市(旧金山和佛山)的两种人生,并对两种文化进行观照和比较,体现出久久浸泡于西方文明的中国人的思想魅力和资深海外华文文学写作者所达到的散文...

  • 华语电影的海外竞争力问题

    关键词: 华语电影  竞争力  海外  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内地  内地市场  市场挑战  中山大学  

    题记:新世纪的13年,以中国内地为主体的华语电影可谓内外两重天,内地市场单片和年度票房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屡屡设置引起广泛讨论的社会议题;海外的情况却是,在经历了短暂的兴起后市场与评价都趋于萎缩。华语电影在海外面临怎样的市场挑战,应当如何打造自身的竞争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有鉴于此,陈林侠、宋素凤、柯婧婷、王敦和...

  • 文学是心灵的寄思——由《文学如何立心》谈谢有顺先生的文学批评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心灵  谢有顺  西方文论  内心世界  物质层面  表现说  肥皂剧  

    尽管中西方文论之间存在着“再现说”和“表现说”的差异,但二者对文学仍然存在着基本的共识,那就是,文学要展示人的内心世界,文学是来自心灵的寄托和思索。与以往的手工时代不同,在机器复制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层面存在普遍雷同,人们穿着同样的服装,乘坐同样的车辆,享用同样的饭菜,观看同样的肥皂剧,言说同样的流行语。

  • 跨文化诗学建构的努力——评庄伟杰《流动的边缘——海外华文文学的跨文化图景与阐释》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庄伟杰  跨文化  诗学建构  阐释  批评家  精心策划  批评队伍  

    新年伊始,昆仑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十卷本,在批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谭五昌博士精心策划,陈旭光、谢有顺、张光芒、刘复生、敬文东、路文彬、何言宏、夏可君、庄伟杰等国内有影响力的新锐批评家加盟,昭示着这套文丛出版的意义非同凡响。能被冠上“新锐”二字,本身也表明这十位批评家的不同寻常,“他们思维敏锐、见解独到...

  • “大时代”的文学批评和大视野的历史图绘——评周海波《文学的秩序世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新论》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周海波  大视野  现代文学理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世界  秩序  

    文学批评,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构成内容,其研究和撰著并未出现“重写文学史”那般红火的场景。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众所周知,文学经典的遴选和确立,来自文学批评的关注和阐释,没有后者的介入和投入,所谓文学经典便难以确立。因此,从根本上看,文学批评的学术积累构成了文学史研究和叙述的根底。从某种意义上讲,“重写文学史”...

  • 新世纪区域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刘川鄂主编《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研究丛书》

    关键词: 湖北大学  文学研究  转型期  丛书  主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  文学理论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  

    湖北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新世纪以来的湖北文学已跻身全国前列,其成就值得总结。在2000年“湖北作家研究丛书”的基础上,④承接湖北大学注重湖北文学研究的学术传统,刘川鄂教授主编、湖北大学文学院4位中青年教师撰写的《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研究》丛书(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推出了包括阳燕著《世纪转型期的湖北...

  • 钟惺品评《左传》

    关键词: 钟惺  品评  

    钟惺好史,他运用历史、文学的双重角度对《左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品评。通过品评,钟惺强调了传统的儒家经世致用之说,提倡了治史之风,总结了作文之法,这对于扭转晚明浮躁学风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钟惺的史评过于随意,且深度不够,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 《山海经》中人猪组合的神人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关键词: 神人形象  人猪组合  文化内涵  后世影响  

    《山海经》中神人形象分为三类:人兽组合类、以“虫”为助手类和五官奇特类。人兽组合类神人形象取人和兽的器官组合而成,动物扮演各种角色;在以“虫”为助手的神人形象中,人与动物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相互利用、友好相处。动物是人们游戏的伙伴和工作的助手,帮助人们沟通天地。五官奇特类神人形象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的比例变化、器官数量...

  • 汉魏六朝画赞、像赞考论

    关键词: 画赞  像赞  功能  演变  

    画赞、像赞是绘画与文学结合的产物,主要用于称颂人物的功绩。《文心雕龙》以郭璞的《尔雅图赞》作为画赞、像赞系列的代表。画赞、像赞源于图赞或颂。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画赞、像赞的早期形态,东汉初年形成风气和规范。画赞与像赞具有传播、教化、纪实的功能。汉代早期画赞的作者是由官方指定的;东汉末年创作渐趋个人化;魏晋时期,人们既可...

  • 从《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看王国维的治学方法

    关键词: 二重证据法  制度文化  逻辑论证  多闻阙疑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是王国维运用“二重证据法”取地下之宝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研究古史的经典论著,运用新材料和新方法,由考证文字到阐释制度文化,将传统考据与逻辑论证相结合,多闻而阙疑,在治学方法上给予后学众多启示。

  • 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影响与对策

    关键词: 科学共同体  马太效应  影响  对策  

    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指的是获得科学荣誉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马太效应”在科学共同体中有着诸多的表现,会对科学发展产生诸多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应当采取多种手段,利用“马太效应”的积极影响,减少其消极影响,使得科学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 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自由概念的几个维度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由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  特征  

    自由是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自由概念,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维度:其一,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即自由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其二,自由是人的能力、素质的提高,这是马克思自由概念的现实性维度;其三,马克思主要是从“社会关系”的维度看待自由,每个人的自由与一切...

  • 建国以来我国消费与生产关系演变的历史考察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消费抑制  消费释放  消费激励  发展趋向  

    新中国成立至今,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经历了三个时期: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为消费抑制时期,表现为生产控制消费,消费受到政策与供给的双重抑制;改革开放以来至上世纪末为消费释放时期,表现为生产引导消费,消费得到恢复性增长;新世纪以来至今为消费激励时期,表现为消费制约生产,消费不足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 论政府规制的道德性维度

    关键词: 政府规制  道德性  科学维度  

    文章提出政府规制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需要多种规制方式共同发挥作用,其中道德作为一种软规制方式的规范调整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强调政府的道德性规制必须具有一个科学的维度,忽视这个维度就很难实现规制的目标。文章将政府规制应当具有的道德性维度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政府规制的道德基础、政府规制的道德尺度、政府规制的道德目标、政府规制的道...

  • 危机事件中微博舆论的新特征及引导策略——以海南“三亚游客袭警”事件为例

    关键词: 危机事件  微博  舆论引导  

    论文以海南三亚游客袭警为个案,并采用了实证的研究方法,观察微博在传播信息中所形成的新的特征:微博舆论存在“三天效应”;网络纠错效果有延缓期,但效果明显;意见从非理性走向理性。同时,微博舆论对地方形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论文提出了针对微博舆论引导的具体策略:及时真相,抵消谣言的破坏;完整的权威信息,或引入第三方调查的结...

  • 时代美术中的鲁迅图像

    关键词: 鲁迅图像  视觉文化  再现  匹配  仿像  

    鲁迅图像是时代文化理想与大众认知相匹配的产物,也是艺术家进行身份构建的道具,其实质为文化偶像的视觉呈现。鲁迅形象在不断地被概念化的同时,这种概念化本身成了一个再想象的基础,从而衍生出诸多新的“鲁迅形象”。这些“鲁迅形象”不是历史的真实再现,而是真实鲁迅的仿像,由此导致的形象错觉阻隔了观者探求原形鲁迅的视线。鲁迅图像以...

  • 论二战中英国关于西藏政治地位的讨论

    关键词: 英国  西藏  宗主权  

    二战中英国老牌殖民思维依然如故,其政府内部借中国对西藏的军事施压之机,不适时却又不失时地展开了西藏政治地位的讨论,结论是:英国必须有条件地承认中国对西藏所拥有的英方语境中的“宗主权”。英国对西藏地位的重新审视,彰显了英国藏务的顾虑与投机,但也体现了英国殖民外交的娴熟与老道。

  • 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探析

    关键词: 日本  美国  出兵  西伯利亚  

    苏俄成立之初,遭到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日本即是干涉方之一。从1918年8月2日晚日本发表出兵西伯利亚宣言,到1922年10月25日撤兵(除北库页岛上兵力外),日本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历时四年零两个月。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带有明显的主动性,表面上是日苏之间的一场角斗,实际上牵涉到多方的利益,尤其是与美国的利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加之受...

  • 绩效管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体系在多个组织和领域得以应用,对于提升绩效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以培养具有实用交际能力人才为目标的大学英语课堂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进步空间。文章尝试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和管理,通过具体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解决当前大学英语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 小学生越轨行为心理诱因及其教育策略

    关键词: 小学生越轨行为  新媒体  心理诱因  教育对策  

    越轨是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学校教育而言,越轨行为指违纪行为和悖德行为。当下新媒体传播迅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小学生的行为选择。小学生越轨行为有其心理诱因,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特点,并自觉利用越轨行为蕴含的积极因素,创新德育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品德生长。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邮编:57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