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9-29 21:46: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工程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

篇1

1.1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质量相对较差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暴露出许多设计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补充、变更和修改设计,进而出现停工待图的现象。甚至在部分工程施工完毕后,才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必须拆除重做,从而对工程施工工期产生重大影响。

1.2设计单位对造价和工期不关心

对于设计单位来说,安全问题是其关注的重点,对工程质量在产生影响或影响不严重的前提下,对增加投资、资金损失和浪费的项目,根本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1.3设计人员设计思路过于保守

在工程项目的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由于担心承担采用正常的设计所带来的风险,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经常过分谨慎,一味地强调和增加安全系数,甚至不假思索地采用那些并不能增强结构而投资却很大的做法,同时将大而全的设计使用到建筑工程及配套工程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投资成本。

2设计质量控制依据与任务分析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对其进行设计,通常情况下,就是对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同时编制相应的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其目的在于,在不同的阶段,通过对设计进行深度的控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设计质量。在设计阶段,通过对质量加强控制,一方面需要建立和完善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另一方面大力推行设计监理。从设计阶段开始,建设单位就应当委托监理单位对设计质量进行监督和质量管理。

2.1设计阶段质量控制依据

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项目质量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城市规划、国家规定的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深度要求,同时需要遵守工程项目建设技术标准,例如,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参数、定额指标等,以及项目批准文件等。

2.2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

在编制设计任务书的过程中,有关质量控制的内容,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组织设计招标,审查设计单位的资质,选择优质的设计单位,合同的签订及执行;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优化,核实设计方案是否满足业主的要求等。

2.3事前控制与成果优化质量管理

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通过事前控制、设计阶段,随设计成果进行优化来实现。在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相关要求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工程项目进展到各个阶段之前,需要编制一份设计要求文件,并且分阶段地将该文件提交给设计单位,同时对各个阶段的设计要求、内容等进行明确,这是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编制设计要求文件,从本质上说就是研究、分析和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内容、功能、规模和标准的过程。因此,编制设计任务书是设计阶段的重点工作,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对设计任务书来说,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组成及结构、项目的规模和功能、设计标准和要求等。其中,设计的要求是设计任务书的重点和核心。

3工程项目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3.1对工程设计加强标准化管理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所谓标准就是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和依据,通过对设计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等进行统一规定,同时以科学技术和先进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进行协商处理后,由主管机构批准制定,并和实施。在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设计质量等方面,设计标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凡是列入《强制性条文》的所有条文,在设计的过程中,都要必须严格执行,否则会给工程项目带来安全隐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是重大损失。

3.2严把设计方案

选择、审核关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这是确保设计质量的基础。对专业设计方案进行选择与审核,通常情况下,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设计参数、设计标准、设备和结构选型、功能和使用价值等方面,在使用、经济、美观、安全、可靠性等方面是否满足相应的要求。设计评审就是检查核实设计文件的综合性、系统性、文件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评价设计是否满足质量要求,同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设计评审过程中,主要依据其质量特性的功能性、可信性、安全性、可实施性、适应性、经济性、时间性和美学等,对设计文件的质量进行衡量,检查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3控制好设计关键接口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使设计部门及设计各专业之间做到协调与统一,一般需要设计相应的接口,对于设计部门与采购部门、设计内部各专业之间,需要对设计接口进行明确的规定。在设计组织接口、技术接口的过程中,需要制订设置相应的设计接口管理程序,对接口进行管理。3.4建立和完善设计成果校审制度设计文件校审是逐级检查、验证检查所作的设计文件,通过检查,进一步确保设计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应该按照设计过程中的规定,每一个阶段进行设计校审,对于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校审,检查内容具体包括:计算依据的可靠性、数据资料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论证证据和结论的科学性、合理性,现行标准规范的执行、各阶段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对成果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等内容进行校审。

3.5建立设计文件的会签制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各专业设计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同时正确衔接设计文件会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设计质量。通过会签,对于设计条件或相互联系中存在的误解、错误或遗漏等,可以帮助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消除,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设计质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和完善设计文件会签制度,通过文件会签制度对工程设计质量进行管理。

3.6鼓励设计人员设计创新

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组织开展优秀设计竞赛评比活动,进一步激发设计人员巩固和强化基本业务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水平,同时帮助设计人员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对设计过程及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3.7严格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设计进行交底,其目的主要是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贯彻设计意图,帮助其加深理解设计文件的特点、难度、疑点等,进一步掌握关键工程部位的质量要求,确保工程质量。通常情况下,对图纸进行会审,其目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使施工单位、参建单位进一步熟悉了解设计图纸,同时熟悉工程的特点和设计意图,进而解决技术难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二,将图纸中存在的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中,进一步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图中出现差错。

篇2

(1)监督制度不完善。

缺乏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没有明确工程质量监督目标,对工作人员的职责要求不明确,没有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影响质量监督工作效率的提高。

(2)人员配置不合理。

一些施工建设单位和监督机构没有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忽视工作队伍建设,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使他们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难以严格按照流程和要求开展质量监督,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影响工作效率的提升。(3)监督过程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忽视施工现场的巡查工作,监督检测记录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不足也没有及时采取预防对策,影响质量监督工作水平提高,对整个工程施工建设也带来负面影响。

2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

为了弥补质量监督存在的缺陷,促进建筑经济效益提高,结合建筑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完善策略。

(1)完善质量监督制度。

为了促进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例如,建立质量监督告示制度,提高监督工作透明度,从工程施工建设开始,各方都应该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的内容、手段和方式,提高质量监督单位工作积极性,预防质量事故发生,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建立集体监督模式,配备专业监督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质量监督落实到位。建立事前监督模式,提高监督工作预见性,及时发现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预防质量事故发生,促进整个工程建设效益的提高。另外还要明确质量监督人员职责,落实监督责任制,确保质量监督工作有效进行。

(2)合理配备监督人员。

重视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监督工作人员,为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准备人才队伍。加强对监督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使他们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工作流程,认识做好监督记录,促进质量监督工作水平提高。

(3)加大监督资金投入。

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促进质量监督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还要用于提高工作人员待遇方面,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为整个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4)重视事前监督控制。

在工程建设之前,要明确质量监督目标,任务,要求,合理配置工作人员,明确各方职责和权限,做好事前监督控制,为提高监督工作水平奠定基础。要针对不同的工程类型,制定有效的监督方案,确保质量监督有效到位。例如,对深基坑工程,应该加强基础维护和开挖工程的监督,对装饰装修工程应该加强装饰材料、室内环境检测,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5)加强施工巡视监督。

工程监督人员要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巡视,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施工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确保质量合格。积极倡导并开展工程创优工作,消除质量隐患和缺陷,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建设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6)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重视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做好工程每部分的检查。同时,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对出现的质量问题需要及时做好处理工作,消除质量事故可能带来的损失,促进整个工程建设效益的提高。

篇3

2建筑工程组织设计的改进策略

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只有提高和改善自身的施工管理机制,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创新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手段和工艺,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法,提高企业建筑施工的质量。

2.1提高对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的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提高对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工程质量技术,提高管理建筑水平和施工的组织设计,要根据本企业工程项目的特点,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编制适合本企业的建筑工程组织计划。

2.2提高建筑工程组织设计的创新工作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组织计划是建筑企业在投招标时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建筑管理项目的规划参考,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注意编制工程组织计划的时效性,创新性。要将创新理念充分融入到建筑工程组织设计的编制中来,具体要做到:

1)要创新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的内容。编制组织设计的技术方案时,不仅要注意建筑施工的技术创新,还要考虑到建筑合同内容的创新性,要增加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注意应用创新手段和创新技术,注意计算网络计划技术中的必要费用,合理计划工期,有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对编制好的计划,在执行时,根据执行计划的条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调整,以期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目标。

篇4

强调的是一旦工程条件相同,技术人员便可以沿用过往审计项目预算进行对比解析,对于不同工程采用统一施工管理方案,就算是基础单元和现场施工条件出现大面积变更,但是仍旧可以在过往指导方案基础上,对不同部分采取相应计量、审计方式。如若两类工程设计相同但是实际构筑面积存在差异,并且实体建筑面积之比与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比较贴近,这时候就可利用分项工程量比例进行工程单位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评估。

(二)筛选审计模式

其作为统筹法的一种,主要是针对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建筑面积工程量、价格数值挖掘,实现不同单方基本值表归纳指标,一旦说实际审查预算建筑标准和预设要求冲突,还可进行适当调整。虽然说建筑工程在建筑面积和高度上存在广泛差异效果,但是不同分部分项工程造价、用工量在单位面积指标变化上不是很大,利用过去审计积累的数据进行汇总、优质化筛选,并尝试提炼单位建筑面积用工基本指标,相对地能够推动审计结果确定效率。如果说某类分项经济指标超出基本数值范围,就需要针对这部分工程进行详细审计和适当调整。此类方式对于住宅工程或是不具备全面审计条件的工程项目非常适用,但是存在数据差错期间仍需进一步审查。

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模式解析

是指司法鉴定机构经过委托过后,联合国家规范法律文件和直辖市等地方政府颁布工程造价依据,进行特定建设项目合同文件以及竣工资料参考分析,使得工程既有价值得到适当稳固。这类工作保留一定程度的技术性、政策性和经济性特征,有关鉴定事项内容十分复杂,异质化建设项目则应该联合不同鉴定手段加以有机调试。

(一)概预算法

主要是依照司法鉴定程序和工程造价审理内部概预算原理,进行建设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此类手段需要时刻关注建筑工程造价纠纷滋生原因,能够联合相关鉴定材料与计价规则,进行工程造价、套用定额科学设置。其对于项目资料完整,遗留当事人双方争议问题的建筑项目、工程量和材料价格控制比较适用。

(二)市场比较法

篇5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1、给水工程设计

1.1 给水供应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设计时根据用户的要求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或采用综合评判法确定合理最优的供水方式。

1.2 高层建筑内为解决上部供水不足一般需要增设加压设备,目前一般采用无负压供水和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加压设备一般采用自动化系统智能控制以减少管理费用。

1.3建筑内部生活用热水多采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及锅炉集中供热等方式供给,电热水器及太阳能供应系统在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所以在设计时应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接口,预留热水管道。

1.4 生活热水管道热力膨胀引起管道伸长及断裂,生活热水管道安装施工时的温度与正常运行时的温度相差较大,往往是施工时为常温,运行时输送热水,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管道伸长、缩短,产生热膨胀与冷收缩。为此,常采用管道上分段设置固定支座或留一定量的缓冲拉应力变形空间,常见的是在两个固定支座之间设置补偿器或采用自然补偿的办法解决。

1.5 适当增设单体建筑室外及室内控制阀门,使管道检修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因局部管道破裂造成更大损失。

1.6 给水管道压力超过0.3-0.4Mpa, 且管径≤20mm及管路较长时,管道会由于水流高速运动与管道系统产生共振引发管道啸叫及振动。综合防治措施为适当加大管径、采用曲绕橡胶接头、支架与管道接触处加橡胶垫以及加装减压阀等。设计中为避免噪音问题应合理选择管径,控制管道内液体流速。

2、消防系统的设计

2.1 消防水池设计问题

应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防水量的设计计算。在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上应明确的一点是建筑内部最大可能同时动作的消防灭火系统并不一定是建筑内所有的消防灭火系统全部动作,在计算消防用水量时,应结合概率进行科学的测算评估;以便经济、合理、科学的利用建筑消防水量。

2.2 高层建筑中室内消火栓的减压问题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当大于1.00MPa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建筑设计中一般在系统静压大于0.3-0.4Mpa的位置设置减压稳压消火栓,在静水压力小于此值的场所设置普通室内消火栓。尽量减少减压孔板的使用,以保证系统的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行。

2.3 消防水泵的问题

设计中参考NFPA20的规定可以解决消防系统中超压和泄压问题。NFPA20对消防水泵的性能规定如下:水泵出流量为选定工作点的流量的150%时,其扬程不小于选定的工作点的扬程的65%,关闭水泵时的扬程不大于选定工作点扬程的140%。其实际是规定了水泵的性能曲线为一条平滑的曲线。

2.4 室内消火栓布置的原则

①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的任何部位。

②消火栓的间距不能太小。

③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不能计入室内消火栓总数内。

④应根据防火分区布置消火栓。

3、排水系统的设计

3.1 对于多层住宅,目前设计多采用底层污水单独出户,避免因堵塞造成的一层泛水的难堪局面,减少邻里矛盾。二层以上采用排水伸顶通气立管。

3.2 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屋面雨水及空调冷凝水的排放,设置空调搁板及冷凝水排水管,这样不仅可以使建筑物外墙美观,而且避免了空调冷凝水随意流放,影响楼下行人。排水管应设专用管道并散流至附近雨水口,不宜直接接入雨水井。

3.3 地漏是排水管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附件,功能是排除地面积水,设置在经常有水溅落的卫生器具附近地面、地面有水需要排除的场所或地面需要清洗的场所。住宅可以用作洗衣机排水口,设计选用高水封防臭型地漏(水封高度≥50mm)。

3.4 室内排水管最小管径:一般讲,污水池、小便器(槽)等器具的最小排出管径为DN32~50,而含有粪便污水的最小管径为DN100。经过观察研究后发现这些规定只适用于楼面排水不适于地面排水。原因如下:DN32~50的管径太小,容易堵塞,不宜疏通,设计中地面排水最小管径一般控制为DN75以上。

3.5 立管排水:对于建筑底层设置架空层、商场或商铺的情况,上部排水管必须在底层进行转换,以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

3.6 排水管道噪音问题:排水管道的水流呈不充盈和重力流状态,噪音难免,且受管道材质影响。建筑排水立管应选用螺旋消音型UPVC管材或芯层发泡型UPVC管。

3.7 室内排水管没有设置伸缩节及废水有续排放室内排水管道在夏季管外环境与管内温差过大而结露,应进行保温。

3.8 聚氯乙烯排水管受环境温度和污水温度变化的伸缩长度是相同条件下钢管伸缩长度的5-7倍,管道应按长度比例设置伸缩节。

3.9 在设计中应要求甲方确定洁具型号及设施安装的具体结构位置,以便在设计中确定排水口的位置。设计中座便器排水口距装修后墙面300mm左右比较适宜。

4、节水节能技术

4.1 合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主要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无负压供水。

4.2 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长流水的小便槽。

4.3 具备条件的,应当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用于建筑物的热水供应。

4.4 排水和雨水

①排水应尽量采用重力排水的方式。

②污废水管道的敷设应就近排放,并应避免压力提升。

③中水的利用。

④利用空调凝结水排水。

⑤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利用。

⑥雨水的收集和综合利用。

4.5 冷却水,冷却水宜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4.6 建筑中水的回用,主要包括厕所冲洗、园林灌溉和道路喷洒等。推荐的中水处理工艺为:原水-机械格栅-毛发过滤器-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中水池-中水泵-中水供水管道系统-用水点。

5、结束语

住宅建筑的给排水管道系统看似简单,但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正确的选择系统的形式、节水节能且噪音低的设备、合适的管材及附件,以满足人们对居室内环境的要求。

在21世纪,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篇6

1高职院新校区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高职院原有规模和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各高职院积极进行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对这笔巨额基本建设资金如何加强管理和有效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各级领导、高职学院教职员工和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高职院内部审计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多年来,高职学院新校区基础建设工程的审计多是对工程进行事后决算审计,对建设工程中造成的损失浪费,往往只能“秋后算账”;对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各种损失浪费,难以从根本上遏制,远远不能发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作用。惟有对基建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将审计监督贯穿于从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产的全过程,才有利于及时发现、纠正建设环节中常见的或苗头性问题,彻底摆脱事后审计的被动局面。

目前,各高职学院新校区的建设主管部门与跟踪审计的同志配合总体上讲是比较积极的,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得到了比较充分地发挥。具体表现在:一是跟踪审计在各高职学院工程项目建设有关决策讨论时,几乎都参与其中,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起到了较好的知情及监督作用;二是通过跟踪审计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促使各高职学院新校区建设的主管部门不断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如有些高职院在实施工程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在工程变更签证时,有一些人情签证、虚假签证,工程跟踪审计人员为解决这些现场变更签证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主管部门专门建立变更签证会审制度,使变更签证这一环节既透明、阳光,又统一了松紧尺度,杜绝了人情签证的情况发生。三是通过实施工程跟踪审计以后,大多数高职学院新校区建设的主管部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理问题比以往更加透明、公开,更加注重集体研究以及按规范、程序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四是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人员都积极支持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努力维护他们在工程管理中的权威性,双方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各个方面的配合都比较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是新开展的一项工作,起步较晚,在实践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涌现出来,有的还会比较突出。因此,必须不断总结、不断思考,准确把握搞好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关键。

2高职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新校区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人员少、任务重,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第一,随着高职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工程投资大,建设工期紧,开工项目多,加上还有日常的一些维修改造及装饰工程项目需要决算审计,各高职院工程审计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工程审计人员捉襟见肘、疲于应付,有时一个人要承担好几个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难以深入。第二,工程跟踪审计面对变化不定的施工现场,审计建议质量的高与低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及进度会产生重大影响,工作的专业性、及时性、责任性等要求非常高。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管理、工程、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交往协调能力。第三,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十分注重工作方法。要坚持到位而不越位、监督而不代替的工作方针,该自己履行的职责一定要认真做好,该是建设主管部门做的工作,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不要过多干预,更不能代替。

第四,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而目前各高职学院跟踪审计队伍的现状距离以上要求还相距甚远,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2.2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的意识不强。

不可否认,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在各高职学院并不是一帆风顺,人们的工程跟踪审计的意识不强。首先,建设主管部门少数人错误地认为工程跟踪审计削弱了他们的权利,妨碍了他们日常的工程管理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敷衍甚至排斥跟踪审计人员;其次,基建处少数人认为学校及审计部门不信任他们,工程跟踪审计是来监视他们。第三,还有部分人认为,在工程施工阶段既然已有工程跟踪审计来为工程签证把关,那监理及项目负责人就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去重复确认签证的工程量是否属实,一切按照跟踪审计的“指示”办就行了。结果,他们应该做的工作不做,应该履行的职责也不去认真履行,而是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2.3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的程序不规范。

由于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缺少一套可操作的管理办法来指导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工程跟踪审计在工作中容易产生一些问题,特别在工程施工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关于工程签证的时效问题。不少项目的施工单位迟迟不办理签证手续,由于部分项目的签证时间拖得太长,一些问题难以记清楚,影响了工程签证确认的公正性,结果容易产生争执。

(2)关于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工程签证问题。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在确认其必要性时经常产生意见分歧。这里所说的签证是指由甲方提出的因施工组织与管理问题变更而产生的,既然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变更,就存在方案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牵涉到工程费用的问题,而跟踪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要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因此,确认工程变更的必要性是跟踪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建设主管部门一方侧重工程施工的组织与管理,而跟踪审计一方侧重工程造价的控制,这样双方就可能会产生矛盾,这些问题最终由谁定夺,必须要有一些明确的规定。

(3)关于某些材料价格签证确认的问题。甲方强调,这些问题他们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定,而且这些签证大多也通过了内部有关程序来操作,无须经跟踪审计同意,否则多一道程序会影响工作效率;而跟踪审计认为,材料价格的签证,在跟踪审计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必须要先经跟踪审计认可后才可办理签证手续,否则不予认可。

(4)关于零星工作量及点工的签证问题。甲方认为对这样一些问题,因涉及的工作量较少,费用也不会太多,因此各项目负责人有权进行处理并有权确认工程量的多少而无须取得跟踪审计的同意;而跟踪审计认为,各项目负责人虽然有权处理这样一些问题,但仍然要及时与跟踪审计沟通,因为这些签证最后是跟踪审计确认,情况不清楚,就难以确认。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有一套规范的程序,否则将产生矛盾。

3对加强高职学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建议。

3.1加强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跟踪审计的意识。

审计、基建、财务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是搞好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的前提。跟踪审计是一项多部门参与,多单位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必须打破部门意识,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中心,作好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跟踪审计才有可能实施。

因此,统一思想认识至关重要。

3.2关口前移,从项目的准备阶段抓起。

现行的跟踪审计一般是从施工阶段开始实施的,即从施工开始到竣工结束。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如果跟踪审计从准备阶段开始介入,则跟踪审计的效果会更好。高职学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应从“设计阶段”开始。因为它能更好地为学校把好关。一是工程结构的合理性。如果一个工程结构不合理,那造成的代价和牺牲是巨大的,既有经济的,更有社会的。二是工程材料的合理性。因为有些材料的用途和效果是近似的,但价格的差别特别大。所以工程的选材就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大问题。尤其可怕的是,对于一些材料供应商与工程设计人员的联手“合作”,若不能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并对其有效监控,建设方的损失就会更大。

3.3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使跟踪审计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总结跟踪审计经验,制定学校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跟踪审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制度上相互衔接,保证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有效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审计实施办法是跟踪审计顺利进行的保证,做到跟踪内容明确,管理规范,有章可循,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3.4明确职责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明确基建、审计和财务等相关部门在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上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才能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做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跟踪审计才能到位而不越位。对咨询公司和跟踪审计项目部严格要求,提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按跟踪审计实施办法操作,人员到位,设备到位,每天要主动到施工现场跟踪收集各种信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3.5不断提高审计技能和审计人员素质。

实施跟踪审计后,审计的内容大大超出了传统结算审计的范围,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在审计手段方面要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审计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同时要大力提升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搞好在职培训,使审计人员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使他们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如:抽样审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风险分析和评价、经济活动分析与数学模型分析等现代审计方法,以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引进急需人才,完善和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超级秘书网

4对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以后工作的思考。

工程跟踪审计要想在高职院基建工程领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要有更大的作为,必须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取得更大的审计成效。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既要起到有效的监督保障、控制工程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又要注重维护好、发挥好工程建设各方的工作热情,努力确保工程建设始终能够规范、有序、高效地完成,这是跟踪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判断高职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有为、无为的一个重要标准。工程跟踪审计面对变化不定的施工现场,审计建议质量的高与低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及进度会产生重大影响,工作的及时性、责任性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我们所有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不断提工程高跟踪审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工程跟踪审计质量。

总之,基建工程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能拓展以往审计部门侧重于事后审计的做法,做到“关口”前移,这种创新的审计方法必能有效提高审计监督效果,强化审计监督力度。我们从事工程跟踪审计的人员,一切要以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既坚持原则,又注重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程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及时有效地发现、解决各学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有效控制工程投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建设项目按规范、程序进行。

参考文献:

篇7

二﹑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原则及要素

1、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原则

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原则细分为环境学﹑功能性﹑人性化和生态化四个方面。所谓环境学就是人们要关注﹑保护﹑合理利用地球上的生态资源。而建造屋顶景观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改善我们身边的生存环境,在公共建筑屋顶上进行景观设计,给城市里的人们多增加一处可以休憩的开放式公共空间。进行屋顶景观设计就是要实现它的功能,屋顶景观的功能类型由它的建筑属性决定,可以通过设计体现出来。北欧的挪威冬天很冷,而且冬季漫长,挪威人就在屋顶上种植草坪,让草坪在屋顶上形成一层保温层。屋顶景观应根据该建筑的功能类型来进行设计,要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要做到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景观设计师要处处为人着想,在对景观进行具体设计时,要做到无障碍﹑易到达﹑易识别﹑可交往。对屋顶景观进行设计以生态学为基础,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对景观植物造景进行设计,考虑如何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同时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提高景观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应,减低后期的管理和养护成本。

2、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要素

(1)植物设计。公共建筑屋顶上的植物应尽可能的让它发挥它的生态作用与景观作用。植物配置的多样化,可实现任何理想中的景观效果。屋顶上植物配置以中高灌木确定骨架,小乔木或大灌木作为景观性植物,小灌木或地被植物造层次。兼顾植物的形态及色彩搭配。减轻植物土壤的重量给公共建筑造成的负担,土壤应采用人工合成的轻质土。

(2)水体设计。水景元素是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中的特点是以观赏为主,一般会从花园休憩的位置构建主视角,确定水景最佳位置。在建筑的顶面积大、承重力条件很好的前提下,设计中可加入叠水的假山等元素;面积小的屋顶可以考虑体量小风格清新的涌泉,充满动感。

(3)屋顶上的建筑与景观小品的设计。为了更好的体现屋顶景观公共空间的功能,根据屋顶的荷载,可以在屋顶上建造少量﹑小型﹑轻质的建筑如亭子﹑廊架﹑阳光房等。在公共建筑的屋顶上设计些景观小品,如轻质的假山石头﹑灯具﹑雕塑﹑装饰墙等,可以加强公共空间景观的趣味性。在具体设计时,要从位置,角度,环境风格统一方面进行思考,还应充分考虑小品的尺寸﹑色彩﹑样式和质感等要素,让景观小品艺术性充分发挥出来。对于自身比较重的小品,尽量将他们放在顶梁所在的位置之上。

(4)硬质铺装.公共建筑屋顶的硬质铺装是屋顶景观组团空间划分、功能区域连通的组成部分,路面硬质铺装是屋顶景观的脉络,联系着各个景物,具有引导视线,加强景观轴线作用。在对园路进行设计时,除了满足使用功能以外,更多的注重铺装的艺术装饰效果,根据环境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构图形式、图案、尺寸、颜色和材料,尽量与整体风格形成统一。设计中应考虑到公共建筑的承重,应选择轻盈又美观的铺装材料,例如地砖、防腐木等;此外,在进行铺装的时候,为了保护防水层,应在铺装和防水层加一层隔离。

三、公共建筑屋顶景观的限制因素及解决办法

1、荷载承重。在屋顶建设各项景观工程之前,设计师必须对建筑物荷载能力有精确的了解。屋顶景观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为了减轻屋顶荷载,可把新的技术﹑材料﹑设计方法运用到屋顶景观设计中,尽量使用轻质材料制作构筑物和景观小品;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必须合理的布置承重,将亭廊、花坛、树池、水景、造景石等偏重的设计要素安排在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上,减轻屋顶的负担。

2、防水与排水。在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中,防水层非常关键。屋顶防水层的最大功能是防止水渗透到建筑内。防水层的位置一般在植物的下面,并且要确保植物的根系不能穿透防水层,另外还要保证园林工具,维修设备等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对其产生破坏。屋顶景观施工前首先对原有屋面进行防水检测,若有小面积漏水现象,要尽快进行修补。排水(蓄水)的是排除屋顶上的积水;储存较少的水保证植物生命。若屋顶景观的排水层设计的有问题,积水不能及时排走,增加防水层的负担和屋顶荷载,还会导致植物的根系腐烂。所以,屋顶景观的排水层与防水层一样重要。。

篇8

剪力墙设计有着其自身的设计概念,一般而言剪力墙通常又称称为抗风墙或者是抗震墙以及结构墙。在建筑工程中剪力墙的主要作用在于更好地承受风荷载或者是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及建筑物的竖向荷载。与传统的木墙相比,剪力墙虽然与其几何特征较为相似,但是却有着更高的工程强度。除此之外,在剪力墙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确保其墙体水平、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以及墙体整体结构作用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精确的计算出其正截面承载力,并按照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分析和验算,从而促进剪力墙整体载荷水平的有效提升。

1.2设计分类

剪力墙的设计分类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剪力墙开洞应成列布置、上下对齐,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各墙肢刚度应相差无几。并且其受力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在连梁处突变并且在整个墙肢高度上没有发生反弯点。除此之外,与此相对应的实体墙则既没有开洞也没有开洞面积,其受力特点主要是弯矩图既不发生突变也不产生反弯点并且变形多以弯曲型为主要的变形方式。因此在剪力墙的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遵循着控制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的原则来对其进行设计分类。

1.3设计原则

剪力墙自身有着明确的设计原则,即剪力墙的结构主要是由墙肢和连梁这两种结构来组成,并且这两种结构分别有着不同的抗震性能和不同的建筑刚度,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对其进行选择。除此之外,剪力墙的设计原则还包括了为了能够使剪力墙结构在建筑工程的结构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设计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合理设计和安排。并且在设计完毕后通过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来促进设计工作整体可靠性的有效提升。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

2.2合理布置结构

合理布置结构对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众所周知在剪力墙水平方向的安排中,设计人员如果想要将剪力墙的重量核心和其刚度核心尽可能的布置在一起,则应当尽可能的将剪力墙平面设计以对称的方式来进行,这能够有效减少剪力墙扭矩的出现并且有效提升剪力墙的抗震性。除此之外,剪力墙合理布置的结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当减少单向形式的设计,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其对于剪力墙结构中的抗震性能产生不良作用,最终促进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有效提升。另外,在合理布置结构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使剪力墙侧向刚度能够充分发挥,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抗震效率的持续提升。

2.3延伸性处理

通常来说由于剪力墙的结构自身存在着较大的延伸性,因此这意味着在进行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其也当具备相应程度的延伸特性,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除此之外,在延伸性处理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避免剪力墙结构中出现相应的破坏问题,在进行剪力墙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确保其能够满足承载力的相应要求,并且通过均匀、对称、上下连贯的设计方法的有效应用来促进其整体支撑效果的有效提升,最终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可靠性的不断进步。

2.4提升强度与性能

提升强度与性能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相关机构出台的《高规》中所规定,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一般的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都应当得到可靠的保障,即对于非抗震设计和四级抗震设计时这一数据应当在0.20%之上,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当对于一、二、三级抗震情况的建筑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确保这一数据不小于0.25%,从而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抗震强度与自身性能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在提升强度与性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当遵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即通过约束边缘和构造边缘的剪力墙构件来促进矩形截面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能够优化40%以上,并且促进其抗震能力得到20%左右的提升,最终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合理性的不断进步。

篇9

1.2设计分类剪力墙的设计分类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剪力墙开洞应成列布置、上下对齐,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各墙肢刚度应相差无几。并且其受力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在连梁处突变并且在整个墙肢高度上没有发生反弯点。除此之外,与此相对应的实体墙则既没有开洞也没有开洞面积,其受力特点主要是弯矩图既不发生突变也不产生反弯点并且变形多以弯曲型为主要的变形方式。因此在剪力墙的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遵循着控制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的原则来对其进行设计分类。

1.3设计原则剪力墙自身有着明确的设计原则,即剪力墙的结构主要是由墙肢和连梁这两种结构来组成,并且这两种结构分别有着不同的抗震性能和不同的建筑刚度,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对其进行选择。除此之外,剪力墙的设计原则还包括了为了能够使剪力墙结构在建筑工程的结构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设计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合理设计和安排。并且在设计完毕后通过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来促进设计工作整体可靠性的有效提升。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需要许多工作的有效支持,其主要内容包括了选择设计方法、合理布置结构、延伸性处理、提升强度与性能等内容。以下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进行了分析。

2.1选择设计方法选择设计方法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剪力墙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注重选择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这也是提升建筑工程整体强度和安全性的重要前提之一。除此之外,在选择设计方法的过程中,由于剪力墙结构在处于受弯的工作状态时往往具有着较为高的延展性,因此这意味着在剪力墙设计时应当优先确保其形状为宽细状。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剪力墙过长往往也会导致其成为低宽剪力墙,从而使得其较难满足建筑工程的抗震要求。另外,在选择设计方法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计算机的辅助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来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能够在不同形式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个剪力墙均匀、合理、分散布置的结构体系,最终在增加了剪力墙性能稳定性的同时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水平的有效提升。

2.2合理布置结构合理布置结构对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众所周知在剪力墙水平方向的安排中,设计人员如果想要将剪力墙的重量核心和其刚度核心尽可能的布置在一起,则应当尽可能的将剪力墙平面设计以对称的方式来进行,这能够有效减少剪力墙扭矩的出现并且有效提升剪力墙的抗震性。除此之外,剪力墙合理布置的结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当减少单向形式的设计,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其对于剪力墙结构中的抗震性能产生不良作用,最终促进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有效提升。另外,在合理布置结构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使剪力墙侧向刚度能够充分发挥,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抗震效率的持续提升。

2.3延伸性处理延伸性处理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通常来说由于剪力墙的结构自身存在着较大的延伸性,因此这意味着在进行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其也当具备相应程度的延伸特性,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除此之外,在延伸性处理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避免剪力墙结构中出现相应的破坏问题,在进行剪力墙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确保其能够满足承载力的相应要求,并且通过均匀、对称、上下连贯的设计方法的有效应用来促进其整体支撑效果的有效提升,最终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可靠性的不断进步。

2.4提升强度与性能提升强度与性能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相关机构出台的《高规》中所规定,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一般的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都应当得到可靠的保障,即对于非抗震设计和四级抗震设计时这一数据应当在0.20%之上,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当对于一、二、三级抗震情况的建筑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确保这一数据不小于0.25%,从而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抗震强度与自身性能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在提升强度与性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当遵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即通过约束边缘和构造边缘的剪力墙构件来促进矩形截面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能够优化40%以上,并且促进其抗震能力得到20%左右的提升,最终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合理性的不断进步。

篇10

一、问题的由来

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范畴,但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因此,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倒并不完全在于如何做好工艺(这是很重要的),如何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而在于其理想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完美的构思能得以表达,合理的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厂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在确实掌握丰富的信息、详实的资料的条件下,在加强内部工种联系的前提下,在正确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和正确的方式组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加以制订(其中还要特别重视国外的各种先进经验)。我们不能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封闭一― 自立门户的模式;单一― 就事论事的模式,稳定一― 成不变的模式;而应该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才能确保设计出一个完美的优秀工程。

二、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工艺流程的要求

给水处理厂即一般常称的自来水厂。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而当沉淀采用平流式沉淀时,其池长达100余m,在水厂中会形成单调冗长的池体,都需加以仔细设计。

大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流程一般为提升后的污水重力经格栅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消毒出流。如果排入的水体是感潮水体,有时亦会在处理水排入前有提升泵站,以解决时污水厂的出水问题。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兴建的污水厂,为了解决构筑物的空池抗浮,往往以出水末端构筑物的高度为控制,而将进水泵站以后的构筑物以高出地面3~4m布置,这样就必须对这种沉闷不堪的大体量砼面作建筑处理,同时也必须对池间联系的狭小的通道走廊作恰当的建筑处理,否则作为一个整体环境来讲是极不理想的,往往也不易被人们所接受。

2、总体规划的要求

总体规划非常重要,它是设计的灵魂。在规划时首先要有一个总体布局的构思,其中应包括:工艺布局的合理、道路走向的清晰、广场的适宜、地域的平衡、人流的互不交叉和公建用房(即生活区,其中包括办公、科研、试验、管理、会议室、食堂、厨房等内容)的最佳布置,然后按照①功能分区合理、简捷、便利、经济的原则;②风向、日照、地形有利的原则;③构图优美、对比均衡、空间流通的原则等,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结合厂址的自然条件及环境条件(包括地形以至地质条件、厂外道路系统、绿化条件、朝向、原有建筑物等)来进行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必须注意要创造良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还要尽量避免噪声的干扰,合理安排和大量利用绿化,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统一规划(特别是厂前区),然后将建筑物(或构筑物)布置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绿化等环境中。在绿化设施中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有机结合,并多种植些可以释放有益气体和减少尘埃的树种,以改善厂区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厂区的明洁度。

同时,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原则还必须在立足于“环境、空间、形式”三者统一的原则基础上,使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都能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和谐调,并通过曲直、高低、虚实、明暗、黑白、凹凸、方圆、上下等造型元素和设计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工艺工程设计的新境界。

3、传统观念的改革

传统是指技术上、文化上历史的凝聚、沉淀和积累,它是人们长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固有的客观存在。它之所以能长期继承,经久不衰,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一种固有的心理态势,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耐人寻味的余韵,因此它往往极易被人们长久地、习惯地循套,自然地袭用,即使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对成功来说总往往可加以原谅,或者最后说总的还是成功的。我们如果辩证地看,则可以这样说,在继承传统之余必须要有充分的创新,即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传统作转变的工作”。如果工艺总是老一套形式,形式总是老面孔,色彩总是陈调重弹,即使在功能上还可以过得去,能满足业主的一般要求,但从社会发展来看,从两个文明来看,无论如何在组织形式上、在事先指导上、在各专业的协调、在通气上都应该重新思考,不能一味循旧。在工艺上必须要创新、要提高、要有些新东西。在选型、色彩上必须要美观、要有所升华,否则就不能使业主感到非常满意,不能心情舒畅。为此可以说挑战创新是必须的,是绝对的,没有创新就会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就不能前进。

4、防止专业之间的各行其是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的习惯做法是工艺一马当先,先提出设想,后再递交给其它各工种,尽管各工种可以回提条件给工艺,但由于已成习惯,且因为各专业对工程总的概念认识不足而未能充分进行必要的商榷了解,互相质疑,因此就提不出内在的、关键的问题,致使矛盾隐蔽得不到圆满的解决,有时还会引起返工,最后造成木已成舟的尴尬局面,导致项目得不到最佳的方案,达不到最理想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