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3 10:08: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66
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我国高中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有利于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引导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制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备考策略,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也有利于深化新课程的实施。如何备考,下面就总结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克服畏难心理,明确奋斗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中物理很难学好,以致产生了厌学心理,这有自身的原因,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差,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也有外在的原因,如家庭环境的影响,班级班风的影响,特别是现在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丰富,学生更是沉迷于手机当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此外,这也和高中物理的特点有关,高中物理和初中的相比,知识点多,综合分析计算量大,更注重抽象思维,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更高;而且教师在授课中增大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更是难以接受,实际上学业水平考试并没有要求这么高,过度拔高让大多数学生更难以适应高中物理学习,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要克服这一畏难心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意义,生活中处处都用到物理知识,如人走路靠的是人与地面间的摩擦,手机的使用和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有关,避雷针利用了尖端放电原理,复印机利用了静电的吸附作用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有,在教学中设计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创造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等,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物理知识。
二、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方向
《考试说明》是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的指导用书,它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领会考试的内容和要求,为复习指明方向,提高复习效率,少走弯路。对于如何研究《考试说明》,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研究“考试内容”,明确考点及其相应的能力要求,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考试要求分为“了解”、“认识”、“理解”、“应用”四个水平层次。例如“质点”这一考点,属于“了解”的层次,在复习中就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质点”这一概念,然后再举一些例子来判断是否能把物体视为质点;“牛顿第三定律”这一考点,属于“认识”的层次,在复习中就要求学生回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来判断哪些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考点,属于“理解”的层次,在复习中就可先让学生回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并举出例子来让学生分析和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属于“应用”的层次,在复习中可先回忆相应的规律,再举一些较为复杂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和计算,以提高应用能力
其次,研究“试卷结构”,明确题型有哪些,各题型的题量有多少及相应的分值是多少;考试模块有哪些,相应的模块分值是多少,如2013年的《考试说明》中,《物理1(必修)》分值为43分,《物理2(必修)》分值为40分,《物理(选修1―1)》或《物理(选修3―1)》分值为17分;试题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赋分比例是多少,如2013年,这一比例为7∶2∶1;考试内容的比例是多少。研究“试卷结构”,对把握复习的侧重点都有很好的帮助。
还有,研究“题型示例”,“题型示例”中的例题具有典型性,是考试内容和命题原则等的具体表现,通过学习和研究“题型示例”,明确各道例题中考查了哪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以什么题型出现的,属于什么层次的要求,是怎么样分析解答的。
通过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就能牢牢把握复习的方向,为指导学生复习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研究考试真题,提高应试能力
研究考试真题,能对试题的难易程度有一个切实的感受,可以了解试题中考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没有考,如2013年试题(以下均以该试题为例)实验探究部分,就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是进行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的辅助和基础,同时也是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类不同层次考试的热点内容,该实验可单独成题进行考查,也可与测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实验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最基础、最主要的实验之一。在旧版教材中本实验的定位是:通过利用特定实验方案和器材,动手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注重知识再现,强调知识传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虽能做到亲自操作,对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有一定帮助,但多数学生以机械操作为主,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益处不大。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中小学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切实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探究过程,感受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创新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新课改实验教材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要求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实验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对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针对猜想与假设合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并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等一系列环节,在这诸多的环节中尤以实验的设计环节最难突破,让学生倍感压力。本文主要针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提供的参考案例二“重物牵引法”,结合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如何通过“四步法”引导学生突破“重物牵引法”实验方案设计的障碍,实现有效教学。
1.1 知识点覆盖面较广
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占到考试说明60个知识点中的一半左右,每年考查30多个知识点.其中涉及到必修1、必修2各12个左右的知识点,选修1-1(3-1)涉及到6-7个知识点,这与考试说明内容比例基本相符(物理1占分约40,物理2占分约40,选修1-1占分约20).
1.2 测试题型及其等级要求
(1)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以A级要求内容为主,即按考试说明属较低要求(在记识基础上能再认或回忆相关知识;能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能用语言、文字、图示或数学表达式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能直接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从近3年试题来看,笔者的理解是A级要求, 一般一道题就仅考一个知识点,不与其他知识点发生联系,也就是一步就能解出来.
选择题中有(2012年3个题,2011年2个题,2014年2个题)考查B级要求内容,看似B级知识点题目个数在增加,但分析以后,其实考察的是B级中的“明确基本规律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一基本要求.解决问题时可以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进行计算(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
(2013年第7题) 如图1所示,河的宽度为d,船渡河时船头始终垂直河岸.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v1,河水流速的大小为v2,则船渡河所用时间为
能从现象或条件中收集、整理信息.
(2014年第12题)小明玩飞镖游戏时,从同一位置先后以速度vA和vB将飞镖水平掷出,依次落在靶盘上的A、B两点,如图2所示,飞镖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别tA和tB.不计空气阻力,则
(2) 从近3年试题来看,计算题考查以C级要求内容为主,即按考试说明属较高要求,一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要与其他知识 相联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问题的本质,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2个计算题知识点分布:
2012年最后2个计算题的知识点是:第27题运动的合成分解、平抛运动的思想(类平抛运动)(C)、第28题力(A)、动能定理(C).
2013年最后2个计算题的知识点是:第27题圆周运动向心力(C)、第28题平抛运动(C)、机械能守恒定律(C).
2014年最后2个计算题的知识点是:第27题圆周运动向心力(C)、第28题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C)、动能定理(C).
1.3 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参考系、路程和位移、惯性、万有引力等考点已连续3年均出现)
(2012年第2题)要增大物体的惯性,应增大物体的
A.质量 B.速度 C.加速度 D.所受的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惯性的认识,惯性是必修1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四个选择项分别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选择项采用直接陈述的方式呈现,所以本题比较简单,但紧扣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物理中最基本概念的理解.
(2012年第12题)2012年2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若卫星质量为m、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G为引力常量,则地球对卫星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本题考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理解,学生记住了平方反比关系,还要注意距离是指离开地心的长度.选择项采用直接表述,所以本题比较简单,但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重要规律的理解.
(2)重视物理实验能力的考查
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的操作;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能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012年第11题对实验原理和思想方法的的考查,2012年第13题对实验步骤注意点的考查,2012年第16题对平抛运动特点的实验考查.2013年第9题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误差分析,2014年第2题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实验条件的考查,2014年第8题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实验的操作注意点考查.
从最近三年的第25题(实验题)来看,有实验主观题的回答,对学业水平测试实验试题的这一动向,我们教师要引起注意.如果我们的课堂多一些细微之处的思考,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而不是教师讲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没有条件完成分组实验,那就演示实验.学生用智慧的头脑,思考的双眸,所见识到得,也是他们记忆最深刻的.实验物理,物理实验,也是物理学的本质吧.
(3)注重物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体现从生活到物理和从物理到生活的新课程指导思想.
(2012年第15题)在地面上发射飞行器,如果发射速度大于7.9 km/s,而小于11.2 km/s,则它将
A.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B.围绕地球做椭圆运动
C.挣脱地球的束缚绕太阳运动
D.挣脱太阳的束缚飞离太阳系
(2013年第8题)2012年10月25日,我国再次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绕地球的椭圆轨道.该卫星发射速度v大小的范围是
本题以航天成就为背景,学生对该物理情境不陌生,但将它与物理理论结合起来并加以分析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业水平考试来说这样的试题难度可以说是较难,也是出现错误较多的选择题之一,虽然学生把三大宇宙速度都背出了,可是具体的发射速度达到多少,航天器处理什么样的飞行状态,知之甚少.说明我们在物理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尚有一定欠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地关注一些与物理学有关的科技热点等.
(4)物理情景材料,分析类选择题
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都出现这一类问题,给出一个情景材料,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理解,从材料中捕捉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材料阅读题取材广泛,涉及的知识面较宽,所举事例贴近生活,要求学生思维活跃,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探究.
对这类题审题时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看懂题中所说的物理过程以及所涉及的新概念;通过阅读材料从中寻求答案,进行归纳总结;二是要对实际问题理想化,建立理想模型.获取正确位置信息进而阐述物理原理等.
(4)论述、证明计算题的解答
最近三年的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中都出现了论述、通过计算说明类的物理问题,如:2012年第28题第二问、2013年第28题第三问、2014年第27题第二问.回答时要求学生弄清题目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物理情景,找准题目的切入点,通过阅读、思考、分析等过程在头脑中迅速形成一个生动、清晰的物理情境,画好示意图,构建合理的模型,定型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以2013年第28题第三问为例:
小亮认为,无论运动员以多大速度从A点水平跃出,他们落到斜坡时的速度方向都相同.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解析 在平抛运动中典型的斜面问题,先求落到斜面上的时间,然后抓住速度的合成分解的角度.
原题改编 从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斜面上的M点,以初速度v0水平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落到斜面上的N点,此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经历时间为t.图3中能正确反映t及tan α与v0的关系的图象是
解析 设此过程经历时间为t,竖直位移y=12gt2,水平位移x=v0t,tanθ=yx,联立得t=2v0tanθg,得t∝v0,故图象A、B均错.tanα=vyvx=gtv0=2tanθ,得tanα与v0无关,为一恒量,故C错,D正确.
又可以设计:两辆汽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速度之比为2∶1.设两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当两车紧急刹车后,甲同学认为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大,刹车距离越短,乙同学认为刹车距离与车的质量无关,你同意谁的观点?请通过计算说明,刹车距离与哪些因数有关.
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设计这样一些题目,在圆周运动等物理模型中都存在这样一些解答论述题,笔者就不多举例.
2 2015年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复习策略
2.1 一轮复习的做法
夯实基础知识(A级要求),突破重、难点知识(B级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准确定位,精心编制好复习讲义.
(1)要研究《考试说明》及《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试题》,领会考点是如何落实在题目当中的,举例来说,“重力”、“摩擦力”这2个A级考点,近3年考题中典型的问题是什么?难度如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达到什么层面?这样,我们对复习中的例题、作业训练题的难度把握方面就比较准了,避免了大量的无用功.
(2)要研究学情,根据学生基础,对5个C级要求的考点要重点处理,因为这些能力要求题就是高分题之所在,需要在这部分内容上多下功夫,加强此类习题的训练,要求学生一定要紧跟教师的步伐,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夯实基础,把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内容彻底搞懂,记忆到位.
(3)针对文科班学生重记忆轻理解的特点,整理编写好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读,对每个知识点明确要求掌握的具体内容及方法要点,并附有相关习题,让学生清楚要复习记忆的内容.复习课上对知识点的梳理可照此讲解.在一轮复习结束阶段,可考虑进行计算题专项复习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2.2 二轮复习的做法
二轮复习以专题形式展开.专题的设置以B、C级考点为主线,带A级知识点.讲课、训练的重点以突破C级难点为主要目标.
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学业成绩考试,它面向全体学生,是检测高中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检查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促进普通中学素质教育实施,引导师生正确把握教育教学思想。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但就考试而言,大体包含如下内容:考试是一种手段,具有对教学进行评价、反馈、预测和激励的功能。通过对这种手段的运用,测验师生教与学的状况,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法改进,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目的。
二、高中物理会考的性质、目的和内涵
高中物理会考是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成绩考试。它不同于高考选拔人才考试,而是属于以标准参照为主的终结性考试,也就是以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的水平考试。其任务在于考核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业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因此,它与高考有着显著区别,即面向全体学生。高中物理会考,要全面贯彻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精神,发展素质教育,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这是物理会考的总精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日常教育教学要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物理来源于生活,走向生活”的理念和观点。为此,高一阶段不宜设置频繁的周考之类的小考,应该适度设置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而试卷的命题应该因学校因学生而宜,尤其是学困生较多的普通高中更不应该照搬名校试卷,而应该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据会考标准自行命题,有机地把课程标准要求与会考标准要求结合起来,命出符合学情校情具有特色的试卷。
对于高一来说,课程标准设置要求是很高的,而且高考命题源于课标,高一又有很多学生倾向于文科,所以对于非重点高中来说,如何把课标和会考标准结合起来有效实施教学是物理教师不应该回避的问题,但现在很多非重点高中,在高一阶段教学过程中无形地加大了教学难度。基础较差,又有文科倾向的学生,应该针对会考,不应该针对高考。升入高二后已经分为文科理科,对高二文科学生来说,学生已经很明确地以政治、历史、地理、语文、英语、数学这六门高考科目为主干学习目标,而高二文科物理是选修1―1,吉林省高中阶段物理会考之前教学时间为三个学期,高一两个学期,高二一个学期,这期间还有实验会考考查,教学时间不是很充裕,以会考为标准把握好课程标准深度与广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科物理课堂教育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课堂充满情意。物理学科本身很抽象,甚至很枯燥,因而物理课堂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应是学科间渗透、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老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
新课标下的课堂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课堂开放,学生的思维及各方面能力都会相应提高,课堂也会变得灵活起来。老师应该细心洞察任何一个能给学生乐趣的闪光点,寻找能与学生产生心灵互动的碰撞点,真正达到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学习,让课堂充满激情。要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感到学物理就像学地理、历史一样容易,从而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提高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一、高中物理学习的调查
高中物理教学中,成绩好的男生多于女生,学习困难的女生多于男生,高中生学习物理存在性别差异。笔者为此做了一些调查,发现有以下规律。
1.喜欢学物理的男生比女生明显要多,多数女生兴趣不高,厌烦的人数居多。女生学习物理多为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然后读文科。
2.男生对分数和名次看得不是很重,一时的分数和名次下降对他们不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兴趣和爱好才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动力。女生则对成绩的起落看得过重,成绩不理想时,会产生较大的思想压力,从而影响正常的物理学习。对物理学习普遍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遇到困难,不能大胆提问以求得及时的解决,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从而造成知识基础不扎实、漏洞多。
3.男生爱独立思考者较多,分析问题较注重抓主要矛盾和事物间的联系,擅长抽象思维,爱好演绎推理;喜欢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但不重细节;女生则模仿居多,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偏重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较弱,难以把握事物内在联系,久而久之,上课能听懂,下来不会做题。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抽象程度和综合程度越来越高的高中物理,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
4.女生识记方式有明显的机械识记成分,习惯“老师讲,自己记,复习背”的学习方式,能熟练叙述概念、法则及基本技巧。笔记,是教材和教师板书的“再现”,很有条理。死记硬背忽视理解的结果是乱套乱用公式定理。男生则倾向理解记忆,笔记不完整,内容只是某些要点和感悟,对某些概念、定律只知基本意思和主要特征,表达时常丢三落四,不如女生熟练。这两种识记方式对简单的知识影响不大,对学习高认知水平内容的影响则非常明显。高中阶段,影响记忆方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与过早分文理科有关。本地所有高中都在高一结束分文理科(有的高一入学就已意向性分科),65%左右女生读文科。这些学生受文科学习方式的负面影响,加剧了机械记忆,导致多数人物理成绩急剧下降,心理压力加大,恶性循环。
5.进入高中,要求的提高,多数学生都比较重视练习。适当练习可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但盲目的练习会带来负面影响,练习太多,就没时间思考和总结,最后辛苦却无预期成绩,打击学习积极性,慢慢就会产生厌烦心理,最后放弃学习物理。女生学习的自觉性比男生高,随着高中物理难度的增大,成绩会不理想,更容易陷进“重练习、轻思考”的怪圈。
二、针对差异,教学中应采取相应对策,因材施教,缩小男女差距
1.激发兴趣。物理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的好途径。多数学生都喜欢物理实验,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使学生参与,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参与。让学生经历问题的发现、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表达和交流等过程,主动发现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体会科学研究中的成功和失败。开展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多观察身边事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遇到的物理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特别是女生,更强调人人动手,督促动手实验。组织试验考试,使女生重视实验,参与到实验中。
2.提高女生自信心。首先注意控制测试难度,女生普遍看重成绩,高中物理难度加大。调控难度,使她们的物理成绩起伏不大,有时还取得高分,从而提高自信心。其次多谈心,帮助她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指出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智力因素,而是方法,不重视理解、分析推理。鼓励她们多问、多想,树立我能学好物理的自信。
3.改变教学方式。用启发式教学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多提问,给学生尤其是女生更多参与和锻炼的机会,有意识地少提判断题,多提“为什么”“怎么样”,引导多角度考虑问题,培养独立、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回答错误,也要鼓励,切忌批评、讽刺。要求女生对与学习中出现的想法、问题,直接向老师请教,也可把问题写在作业上让老师解答,这样就会使女同学养成敢于提问、多思考的习惯。回答学生问题时,不把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直接告诉她,而是先让她阐述自己的见解,然后根据思路加以引导,发现错误,最后得出答案。久而久之,她们就会逐渐变得喜欢思考,敢于提问。
4.处理好练习。(1)“质”与“量”,选择练习题目注意可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哪些类型题目多大的量可以激发学习积极性,这样才可保证练习的科学合理有效;(2)“导”与“练”,布置和讲解题目时引导学生多思考,把握住习题内在联系,达到“少练”“多会”效果,之后适时归纳总结。这样练习才有所收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针对高中物理学习男女生存在的差异原因提出相应教学对策,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从实践情况看,对缩小高中物理学习的性别差异有一定的效果,但如何消除更多的性别差异,还需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朱永新,将乐群,等.男女差异心理学[M].天津出版社,1989-05.
初中的物理通常以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多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习惯于就“现象”论规律,而高中的物理需要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判断来建立一个抽象的模型,自己模拟出“现象”后再来探索其中的规律,而学生这方面能力相对较弱。
(二)心理特点
正值青少年时期的高中学生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对未来生活有美好的憧憬,但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有时会出现盲目的狂热和急躁,以及不记后果的冲动。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也比初中充实和客观,但有时会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会转化为自卑。
二、课堂引入的设计与思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中物理第一课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开端,而这第一课的引入又是这开端中的开端,设计好这个环节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他们对物理课的认识,甚至影响了他们整个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热情程度。
(一)情景设疑
1.过山车
过山车是学生所喜爱的游乐场项目,且以此为物理模型的案例也有很多,例如圆周运动、能量的相互转换、平抛运动等。在高中第一课可以以一些有关过山车的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个模型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1)过山车从多高的地方滑下来才能通过最高点?
(2)它通过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零吗?
(3)若过山车通过最高点后,轨道忽然消失,过山车接下来会怎么运动?
2.投弹游戏
投弹游戏是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设计的,请玩家控制飞机投弹的时机,击中海面上的目标。可以设置一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思维:
(1)在地面目标的正上方再投弹,是否能击中目标?
(2)炸弹被投放后,在空中做一个什么样的运动?
(3)投放了炸弹以后,飞行员观察炸弹做什么运动?
(4)离地面目标多远的时候投放炸弹,才能击中它?
(二)实验引入
物理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这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物理第一课的引入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做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1.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运动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可以通过演示牛顿管抽气前和抽气后两个不同的对比实验,让学生亲眼所见,在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将同时落地,体会实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2.吹气球
准备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一个烧瓶,一个钻了两个孔的木塞子,一个孔用一个阀门堵住,另一个孔插着一根玻璃细管,细管一端伸出烧瓶,与大气连通,另一端与一个气球对接并伸入烧瓶内。实验过程:
(1)堵住阀门(老师暗地里操作),请男生对着细管吹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2)打开阀门(老师暗地里操作),请女生对着细管吹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实验的结果显示,男生用力吹的气球还没有女生轻轻吹的气球体积大。教师可以稍作提示,告诉学生阀门的开关情况,并启发学生思考,阀门的开或关是如何具体影响气球的体积的。
(三)活动引入
1.吹气和哈气
让学生对着自己的手心分别吹气和哈气,体会手心两次不同感觉,并尝试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原因。这是有关初中物态变化的实验,不仅易于操作,而且学生体验深刻,规律易于分析,在高中物理第一课上提及以前初中物理课上的内容,可以增进他们对高中物理的亲近感,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2.钢针扎气球
分发给每组学生一个气球和一根钢针,让学生去尝试一下实验,力争成功:
(1)用钢针慢慢刺入膨胀了的气球,如何才能让针插入了一半,但气球却没有爆裂?
(2)将插着钢针的气球在空中摇晃几下,但气球还是没有爆裂?
(3)慢慢拔出钢针,但保持气球完好?
(4)再将钢针尽量从原插入孔插入,现象又如何?
学生往往以为充着气的气球碰到了针,立刻就会爆破,但是事实并非一定如此,如果针扎的地方是气球顶部(吹口的对面)的壁,气球就不会爆破,因为这个部位要比周围其他任何一个部位都要厚得多,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也比其它位置大得多。这个实验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物理的趣味性。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思考
笔者认为这一课的设计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纵观学生整个高中的物理学习,目标从大局着眼,实现从细节着手,让学生能在正式进入高中物理的课程学习之前,弄清楚这样三个问题:高中物理课上要学什么(whattolearn)、为什么要学高中物理(whytolearn)以及怎么样学高中物理(howtolearn)。笔者将从这三方面谈谈自己对于高中物理第一课的课堂内容的设计与相关的思考。
(一)Whattolearn:高中物理课上要学什么高一学生对物理的了解只停留在初中所接触的,而对高中物理将要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完全没有概念,这样在他们学习高中物理的初期,往往会感到莫名的茫然,学习没有方向感,搞不明白高中物理到底要学什么。而如果在他们进入高中物理学习之前,就让他们了解高中物理将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方向,这样必会减少他们今后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茫然,帮助他们能从高中物理的全局出发,把握学习的主线。
从广义上来讲,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这是对整个物理学所要研究的内容的概括性陈述,这样既有助于唤醒学生初中对物理的记忆,又从更全面的角度完善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帮助他们弄明白物理要研究什么。
从狭义上来讲,就是将广义上物理所要研究的问题具体化到高中物理课程中,具体可以概括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及物理实验等内容。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章节进行整合和概括,然后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他们将在高一、高二甚至高三的每一个学期要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和相应所属的物理研究的范畴,让学生搞明白高中将要完成的具体化的知识体系,并能从高中物理的整个知识体系中看到自己学习的计划,做到心里有数。
(二)Whytolearn:为什么要学高中物理物理科学角度: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各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这部分内容可以参照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绪论上的思路,从“物理学与其它科学”“物理学与社会进步”“物理学与思维观念”“物理学的未来”,全景式地展现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以及社会发展、观念转变的作用和影响,从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明白学习物理的目的。学生发展角度:
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学习物理对自己终身发展的重要性:
(1)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学习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可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物理的探究实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现实应试角度:
在当代的教育体制下,想要考取名牌高校,没有优异的高考成绩,很难有机会被名校录取。在“Whytolearn为什么要学物理”这个环节的最后,不妨直截了当地从文科生和理科生两个角度简洁地分析高中物理在高考中的地位,及学生需要达到怎样的应试标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弄清楚他们以后将要面临的高考或学业水平考试的挑战,这样他们学习物理的目的性就显得更明确。
(三)Howtolearn:怎么样学习高中物理当学生了解了高中物理要学什么,也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高中物理后,接下来是时候帮助他们弄清楚怎么样学习高中物理这门课程。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标和学科特点,笔者建议给学生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重视实验,善于思考
由于高中物理的深度加深,知识多表现出极强的抽象性,但往往会通过一些“显性”的实验现象,加以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推导,得到了这些看似很抽象难懂的物理规律。学习若能关注做实验的整个过程,在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提问、解疑、归纳、总结,即便是一些难以理解的规律,在学生亲历了整个探究规律的过程后,他们便会深刻地理解这些规律。
在高中物理第一课提醒学生要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思考,这样才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实验规律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将来的物理学习打好基础。
2.归纳总结,建构知识
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模块之间呈现出很强的逻辑性,因而学习物理时要加强归纳总结,学完一个章节或者一个知识模块,可以尝试写“单元小结”或“章节小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文字表述、方框图、表格等,特别是在复习时,更要加强小结,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提高效率的同时,增强了各个知识之间的脉络感。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从他们接触高中物理的第一天就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总结和建构的重大意义,并下意识地去实践它。
笔者认为教学方向就是一个有X、Y、Z三维的空间坐标轴。X方向:把培养学生人格和品质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牢记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发展是现代学生的必备素质。Y方向: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用人格魅力、专业素养、风趣幽默影响学生,使他们学有兴趣,刻苦钻研,立志成才。Z方向:把学科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作为每个教案的教学目的,每节课都要设法营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氛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既注重深入浅出,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猜想、质疑的好习惯,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喜爱自主选修不同模块。必修加选修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在“两考”中也有明确的体现。它既能确保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在高一学年的教学中,用“三出发”教学方法,解决初高中衔接和“入门难”问题,充分考虑高一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以“情”感人,以“趣”引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出发”教学方法内容如下:
理解物理概念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辅之“一课一实验”,形成科学概念,分段加深理解概念内涵和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探究物理规律从学生间接经验出发,师生共同深究过程,充分运用文字运算、图象语言,导出其规律性,掌握物理规律(公式)的适用条件和物理意义。
建立物理规模型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会用物理学科思想及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速度”,笔者指教学的进度、课堂的难度和考试的频度(次数),即教学过程的快慢。速度只有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才有意义:不赶上新课,不煮夹生饭,不要三节内容两节讲完,三年课程两年结束;不要不注重基础知识应用及拓展,不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不随意加深讲授难度,导致自己很累还抱怨学生不会,“哼着内容上不完的腔调”却“涛”声依旧。新教材强调“慢工出细活”。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主干知识难度:如力的概念、运动的种类、能量的观点、图像语言的运用、计算能力的提高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应该放弃。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反馈、评价,注重单元和课堂小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高三不实行月考而实行一学年度五次统考,从而完成了一次统考出信心,二次统考出进步,三次统考出效果,四次统考出能力,五次统考出状态的考试目标,符合学生的高三复习节奏,复习效率明显提高。
二、教材比资料重要
“两考”的试卷中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许多问题在课本中很容易找到,在学生平时的问题中容易找到,在教师的教案中容易找到,而在资料中就很难发现,这也是“两考”的性质决定的。当前,教学资料五花八门,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教科书、课标和手写教案。教材就是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的统称。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是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团队共同开发制定的实践课程标准的“教与学”材料,是实施课程的媒介。它是教师的备课指南,学生要读的“书”、要做的“作业”。
学生的经验和感性认识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学实践如果远离现实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验,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要坚决反对“照本宣科”和“教死书”,“深入浅出”才是对教材的“活学活用”。
注重教材与“两考”紧紧相连,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认为“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太浅”,只要把教科书上的例题和习题“死记硬背”就OK!二是没有把学生独立思考和灵活应用能力培养好,认为“现行的高考试题离教材越来越远”。实际上新高考试题离教材越“远”就是离教材越“近”(“远”指试题中的新情境,“近”指试题的答案在课本中;也就是很多命题专家常讲的:高考试题“起点”高,“落点”低)!
资料就是用来参考的,是辅助教材的。而不能使之成为“题海战术”的“源泉”。
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本参考资料”。“学问”即学一半问一半,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在讲台上等学生问,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思维的偏差,出错的根源。教师必须用“水理论”指导日常课堂教学: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学生的能力不是靠哪一门学科,是由水桶的最短一片“瓦”(木板)决定的;同时要靠各学科教师共同努力,不要“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教师应多“下水”,多“积水”,学生方能得更多“水”。
更正做错的问题比再从资料上找题做更好。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以简单问题训练科学的方法。要特别注重对课本中“思考与讨论”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失,自己寻找方法,及时更正错题和找到错因。特别注重针对本校本年级的学生实际,例如在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教学过程中,针对选修文科的《物理1-1》,选修理科的《物理3-1》,笔者认为“学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卡片式”教学方法:即一个单元(章节)编写一张A4卡片,并编成校本教材《学易》。每张“卡片”均“卡”住四个点:知识点(三维目标要求)、讲解点(重点、难点)、练习点(学生动手做的)和考试点(学考样卷)。一学年一册,每册“卡片”不超过A4纸30张。
三、学生是自主的人、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关键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新定位――“生本观念”。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课程改革的最核心价值。研究和掌握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注意影响发展的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解决好学生心理问题,如:学习方法、人际关系、青春期苦闷、理想与现实等。学生的青春一去不复返。学生最需要学会做人、求知和健体,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成长要科学发展,社会的竞争再激励,高考升学压力再大,也要让学生的成长有个性、有尊严。谁也不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只能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影响学生。
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多关注身边的事,多经历、多磨练、多关注社会热点,增强判断是非能力,凡事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能借助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的平台,积累经验,高考就是“小菜一碟”。例如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教学中,采用“练习―测评―讲评”的“三环节交叉式”教学法,使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轮复习学案教师自己编写,学生每单元(模块)自主总结得失,写好总结笔记。模块自主选修,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多动手,做到“百闻不如一见”,高考成绩显著。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首先要转变的观念是“学生观”,主导为主体服务。教书育人的原生态解释是:传道、授业、解惑;当今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反思性实践者、课程资源开发和研究者。不把学生当机器,强加教师个人意志。
向学生学习,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方法,并及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用学生的方法解决学生的疑惑。通过师生经常的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变化,及时总结学生们的闪光点和创新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探究好的学习方法,师生共同成长。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
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物理实验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1)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2)通过加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逐步学会物理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笔者在几年的高中物理实验会考及学业水平考试实验考查监考中,发现很多问题,主要有:
(1)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不规范。①使用某些仪器不知道调零或不会调零;②不明确仪器的测量范围,不会正确选用合适的仪器进行测量;③没有掌握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④不能正确地读取数据。
(2)动手操作能力差。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程序颠三倒四。例如,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时,电路图能够画出,但实际连接电路时便错误百出。
究其原因为: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常见现象有:
1.媒体实验就是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实验”。过去的实验“看黑板”,如今的实验“看录像”、“看投影”。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被称为是“现代技术的运用”。现在多媒体教学非常盛行,虚拟实验,网络实验,用课件来代替实验,甚至就用虚拟的实验室代替了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教学比比皆是。当然,虚拟实验突出重点,突出原理,突出细节,对学生的学习有利,但它毕竟是虚拟的,理想化程度过高,给学生以不真实的感觉。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程式化实验,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教学方式呆板,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面面俱到,然后学生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而不需要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学生草率完成、凑数据等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实验课,实际效果很差。
3.试题实验,就是学生用笔“做实验”。由教师编制的大量实验试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实验教学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立足以下几点: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体验物理客观世界;②引发学生产生问题,鼓励学生想像和猜测;重视过程的自我评价;有足够的信息量;③有合作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有信息化、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注意技能规范与思维创新的融合;④渗透物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或协助教师做实验,或教师创造实验条件,为学生动手创造条件。
对于一些实验器材简单,实验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或协助教师做实验,为学生动手创造条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
2.在实验器材允许的条件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来唱主角。
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的机会,既调动了获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自我解决头脑中的“为什么”,总结出合乎事物发展的新规律,使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动手寻找知识真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设备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或经过努力能够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例如: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所需实验仪器比较简单,容易找,让学生自己完成。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一、导致心理障碍的因素
1.心理负担
高中物理所学习的知识抽象复杂,要求学生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要强,相对于初中浅表性的研究,这无疑是要求高中学生能够在思维能力上达到质的飞跃。许多学生刚接触高中物理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成绩没有初中时候优秀了,心情则会抑郁。长期以往对物理则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物理失去兴趣,造成恶性循环。
2.陈旧的学习方法
有些学生升入高中以后,还是采取初中学习物理的方法进行学习。由于初中和高中物理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初中学习物理的方法已经不可取了。学生不能找到正确学习物理的方法,只依靠教师课堂讲解,自己不去探索。在课下练习时,遇见不会的习题,自己不去探究,一味请教教师,教师的解题方法也不能领会宗旨。随着课程的增加,导致越来越多的物理知识不能吸收,在解题时不能灵活运用解题方法,最终成绩下滑。
3.性别歧视
在理科生中,女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而物理成绩优秀生中,女生更是少之又少。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学生甚至教师会经常给女生传递女生物理不行的消极思想,导致女生在学习物理时,思想压力过大,缺乏信心,畏惧物理,学习积极性也出现减退的现象。
二、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针对高中生学习物理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心理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兴趣之后,才会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总结出几点方法。
1.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由于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存在差异性,首先要帮助学生能够平稳地度过这个过渡期。在教学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根据学生领会程度适当放慢教学速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抽象性。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女生,她们心思比较细腻,教师在情感上则要多关注一些。上课时可以多提问女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性别歧视”。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首先帮学生扫除学习中会出现的障碍,和学生一起复习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然后再讲解本章课程内容。安排学生练习时,应该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先让学生分析水平面的问题,然后过渡到斜面;或者是先从物体受一个力分析,逐渐过渡到分析物体承受多个力的情况。
2.新颖的教学方法,轻松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死板、沉闷,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欲。风趣、新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讲解枯燥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多采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精彩的小故事,缓解紧张压抑的课堂气氛。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增智开窍,引起学生兴趣,加深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解实深和视深时,我给学生们举了个平时在水里捞鱼的例子,并且拿来鱼缸,让学生分别在鱼缸侧面和鱼缸水上面观察鱼缸底部鱼的深度。这样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形象逼真,更能对学生产生感召力,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3.加强实验教学,将抽象变为形象
物理定律的提出是依靠大量的实验总结而来的,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物理比较抽象,学生靠自己大脑凭空理解很难。演示实验则可以让学生“眼见为实”,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除了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改造实验,让学生自制实验器材,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帮助记忆,还能提高学生参与到物理学习中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动量和冲量时,我将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位置抛出,一支落在桌面上,而另一支则落在铺有毛巾的桌面上。学生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而另一支则没有。
4.指导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学生在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时,常常依赖教师,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物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精读教材,挖掘其中重要的知识部分,包括教材中的图像、插图、实验、注释等。边阅读边思考,能够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和规律。高中物理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因此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将抽象事物转换成形象事物的能力。
三、结束语
虽然高中物理抽象性比较强,但是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跨越心理障碍,由浅到深,帮助学生平稳度过过渡期。在教学中,多采取幽默多彩的教学方式,利用生动形象具体的实验,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乐趣中学习到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爱敏.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新探[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4).
一、存在的弊端
目前,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在课堂上听讲的学生仿佛工厂流水线上批量加工的元件,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1.机械死板的题海训练导致学生被动学习
在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有些教师要求学生在20―25分钟内完成选择题和填空题。如果学生的完成时间超过25分钟,就说明他们做题的熟练程度不够;如果学生的完成时间不足20分钟,就说明学生审题不够仔细,这有可能导致错误率的增高。但是,不同的试卷,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机械死板的题海训练必然导致训练结果缺乏科学性,甚至使学生难以积极对待每次训练。
2.元件加工式复习方式导致学生被动学习
在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存在两种现象。其一,有些教师在讲台上高密度地授课,学生趴在课桌上毫不懈怠地做笔记。一节课下来,看似内容很多,其实,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并未完全掌握。其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问,却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教师就把应由学生回答的内容和盘托出。甚至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以致忽略了提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也许教师的本意是:既希望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又希望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所学知识。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物理学科高深莫测,以致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基础较好的学生感到课堂内容枯燥、乏味,以致失去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热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转变,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另外,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善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使他们认识物理规律,总结解题方法,从而体会物理学科独特的魅力,最终,既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体会成功。
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强加给学生各种束缚,把他们的时间和空间占满,这样,只会使学生被动学习。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符合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的课堂,不把能学生当“元件”进行加工。实践证明,探索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教学模式是每个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二、崭新的探索
以美国学者罗杰斯为代表的心理学学派,提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体自主发起的,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四点内容:其一,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其二,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其三,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选择;其四,在学习方式上,主张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在教育教学中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实现”作为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强调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水平相结合,主张教学内容要把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内在经验和情感体验统一,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最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具体有两点。
1.重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新时期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并且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占较大比例,这样,便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当复习“电生磁和磁生电”(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第二十章)这一内容时,学生总是把这两部分知识混淆,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并使他们大胆设想(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是否能生电),同时引领他们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从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这样,就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在这部分学习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既强化学生的复习效果,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何做好物理规律和概念的复习一直是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感觉枯燥、无味,并错误地认为会背即可,从而忽视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理解。对此,教师应拿出可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在复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分两步进行教学:其一,从物理学的历史出发,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主要贡献;其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做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便能亲身体会牛顿对伽利略、笛卡尔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推理,知晓牛顿第一定律形成的全过程,并对牛顿第一定律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学生应自主学习,并善于对物理实验进行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勤于利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最终获取知识,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大胆猜想的科学精神,更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是做好课堂复习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因此,要做好物理复习课的改革,就应强化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以提高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大的合作学习自主性,以引导他们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做好课堂复习的核心。具体而言,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纪律情况和性别特征等因素,然后将他们合理搭配,分成若干组,每组4至5人,并按照每节课的教学情况确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既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又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还要使每个学生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转换。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再讨论了新高考方案下高中物理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接着阐述了新高考方案下高中物理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最后着重分析了新高考方案下的物理教师教育教学模式,并针对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建议。
高中物理是学生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因为它是组成高考的重要科目,还因为它应用范围的广泛。物理知识不仅可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应用于生产中,因此学好物理课程不仅可以实现个人的目标的意义,还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新方案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一)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
目前,高中物理教师中存在一个现象:首先,有一部分优秀的物理教师,在普通高中教学几年后,便选择了去更好的学校,因此导致普通高中的青年物理教师较多。其次,由于青年物理教师大部分都是刚毕业或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由于没有经验、缺乏指导,因此其教学素养不高;再者,还有一部分刚刚上任的教师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的积极性,不懂得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部分物理教师本身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其教学水平不能适应于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
(二)对新高考的理解不够深入
新方案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而学考与高考选考无论在考试范围还是考试要求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另外,高校招生制度也面临改革,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的招生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内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其考试范围比高考选考更大,要求也更高。
目前,多数物理教师对这种新方案理解不够深入。例如: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市组织的新高考培训,但是这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在培训中领会到新方案下的教学理念和观点,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
二、新高考方案下高中物理课程价值取向
新高考方案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制订了《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教学指导意见),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框架内,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真实社会有机结合,实现“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首先,高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其次,高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探索和实验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历史进行探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新高考方案下的物理教师教育模式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首先,新高考方案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性,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探究性互动、合作互动、综合互动中进行学习。
(二)角色和行为的转变
新高考方案下课程改革不仅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生活,最显著的特点是学会做学生人生的规划者。
为了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目标,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进行角色的改变: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教育教学中的研究者、做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做开放性的教师;再者教师在行为上也要发生转变:首先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与学生家长及其他教师建立沟通和配合的联系。
(三)引导方式的转变
新高考方案下课程物理教学中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四)开发课程资源
物理教材只是一个简单的载体,而对于新高考方案下课程改革强调的开放式教学,物理教材不再是物理课程资源的位移内容了,因此为了适应新高考方案下课程下的物理教学,教师需要从各个渠道开发资源来丰富课堂。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网络的渠道,选择比较有趣味的课题,再与教材进行有机结合来丰富课堂。
(五)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辅助工具已经慢慢的退出了课堂,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因此教师要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解物理教学中的难点。
四、讨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