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护理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2-04-01 00:20: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篇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之一,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人们开始逐渐关注糖尿病的护理与治疗。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1],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正常人发生冠心病的概率。临床护理干预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还要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指导、运动护理以及饮食护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机率,有效的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患者的血脂、血糖,缓解胰岛素的抵抗,提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与痊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2例,女性90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入院的时候302位患者的空腹血糖均处于6.6mmol/L至21.2mmol/L范围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302例患者均并发冠心病,患者在入院时的收缩压处于143mmHg至180mmHg范围内,舒张压处于90mmHg至120mmHg范围内,血浆总胆固醇处于240mg/dL至260mg/dL范围内。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多食、胸闷、多尿、多食、心悸以及多饮等。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耐心的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关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知识,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信心,尽量满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医疗与生活上的需求。

1.2.2 药物护理

1.2.2.1 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要重视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每一种降糖药物对于患者心肌血供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例如:优降糖,会增加患者的心肌缺血,而格列美脲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供影响较小,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

1.2.2.2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Ca通道阻滞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良好,但是容易导致患者的血脂、血糖絮乱;Ca通道阻滞剂治疗心率过快症状的效果良好,但是无法有效的降低血脂、血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降压,而且还能够提高葡萄糖在患者体内的利用率,在治疗中应当推广使用。

1.2.3 生活指导

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状况,定时的进行沐浴,自我调节身体机能。

1.2.4 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运动方式,老年患者应当以散步、打太极以及慢跑等运动事项为主,饮食1h之后才能够进行运动,每次运动15-30min,不得超过1h。

1.2.5 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应当坚持高钙、低盐、低糖、高纤维素以及低脂饮食原则。

1.3 统计方法

对患者入院与出院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利用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综上所述,对比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的生化指标,发现患者出院时的血胆固醇、病理了解程度、血压以及血糖要比入院时的效果好,出院与入院数据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糖尿病,是由于内分泌代谢絮乱产生的一种疾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冠心病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的关系[2],两者都会加重彼此的疾病危害程度。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除了常规治疗,还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重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冠心病的机率,还要合理的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与运动护理,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控制血糖、血脂的上升,防止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恶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药物不当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运动护理、生活指导、病理知识讲解以及饮食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痊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2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篇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94-02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虽然经过正规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免于病症的威胁,但是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所以在当前的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到2020年左右会迎来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病高发期,因此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对于冠心病的护理研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也是当前医护工作的核心基础。

1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也被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经过时间的长期积累而逐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多,从而造成动脉腔狭窄,使得血流受到制约而出现减缓,引起心脏缺血和心绞痛病症。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主要作用就好比一个永不停止的工作泵,随着心脏的收缩来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使得血液之中存在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身体各个器官,以供各组织和细胞代谢的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心脏自身的影响与氧气又是如何补充的呢?通常都是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了两条动脉,从而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条血脉也被称之为冠状动脉,但是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各类脂质代谢不正常,使得血液中的脂变较为严重,使得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逐步产生了一些类似于粥状的脂类物质,从而使得动脉管出现硬化病变,进而引起了较为严重的心脏堵塞病症。

2冠心病护理措施

2.1心脏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运动治疗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治疗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治疗阶段,恢复门诊治疗阶段和社区家庭治疗阶段。急性住院治疗阶段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早期康复治疗方式,通常都是在监护病房进行的治疗过程。在这个阶段的治疗中主要包含了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治疗两个方面,在这个环节一般要对病人的活动强度进行控制,使得代谢当量约为(METS)[1METS=3.5ml/(kg・min)],在这环节的病人活动中,主要包含了生活、进食、大小便以及简单的上下肢运动等。而活动的时候所引起的血脉流动通常都是以力学性质进行改变的,同时心率不能够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一般在这个环节之中,是不能够出现其他任何症状的过程,心电图也没有缺血现象进行改变的模式。

2.2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2.1焦虑心态下的心理护理。这种心态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生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急活交感神经系统产生不良的并发症和多发症,进而造成了不良后果与影响。由于现阶段的冠心病分析中,常常会出现患病者由于脑力过渡、精神疲劳和对自己病症是否能够得以治疗出现焦虑心态,这就造成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等心态的产生,使得原本不怎么严重的病症变的更为严重。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要在工作中充分的了解患者的个性心理,讲述有关本病的认识,从而消除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稳定情绪,使得病人能够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篇4

转变观念、顺应角色、换位思考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护士首先要了解自己责任区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性格特点等,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主动问候患者,给予患者微笑服务。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很多老年人住院后会产生孤独的心理。因子女忙于自己的家庭、事业,对老年人的照顾也是力不从心,此时护士要给予患者更多生活上、情感上的关怀,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早日回归家庭、社会。

做好基础护理

生活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对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护理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护士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休息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情况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鼓励逐渐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避免压疮的发生。

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给予饮食方面的指导。如鼓励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进食易消化食物并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应限制钠盐摄入。

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即2~4L/分,浓度30%~40%;严重缺氧8L/分;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便秘护理: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严重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等伴随症状,患者常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指导,培养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对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结肠行走方向轻轻揉压腹部,连续数日未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能下床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失眠的护理: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某些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导致失眠,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护士可在一定范围内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在工作中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睡前开床头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满足患者个人睡眠条件。

护理措施

做好基础护理,解决患者的需要:自患者入院起,责任护士应认真细致地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等生活需要,尤其注意安全防范措施,病床加床档,床尾有安全标示卡,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之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多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稳定其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常因并发症多、病情重而导致病情突变,猝死率高;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常用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呼吸机等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各种抢救用物要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患者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就地实施抢救并通知医师;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用药;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护士执行各项抢救工作应做到准确无误、反应能力迅速敏捷、观察病情细致全面。

加强责任心,做好用药观察:护士应掌握心血管科常用药物的方法、剂量、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做好三查七对。对于特殊药物,如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节律变化并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漏服、错服;应用利尿剂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应用扩血管药物时应监测血压;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征象;输液时护士要落实好查对制度,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保护好患者的血管。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对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有效干预,也可根据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需求针对性采取各种健康宣教方式。同时,实施身心并重的整体人性化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的促进身体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172-02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具有比较严重的损害,严重患者甚至对其生命构成威胁。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患者产生缺血性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是其病理基础。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危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而威胁患者生命最严重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和脑卒中。患者生活习惯不良造成的胰岛素抵抗、肥胖、血压值增高、微量白蛋白尿、血脂异常等都是引发2型糖尿病心血管的主要病因,特别是胰岛素抵抗病症比较突出。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引发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一个高危指标就是餐后血糖[1]。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曾患有心肌梗塞但不存在糖尿病的患者与没有心肌梗塞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在产生心肌再梗塞的可能性不存在显著差别,死亡率也基本一致,这表明糖尿病与心肌梗塞患者的致死危险性是基本一致的。所以,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进行有效控制,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养成科学饮食习惯及健康运动行为,使患者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患者产生并发症的严重意识不断提高。

1 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预防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主要在于提高患者对此疾病的认识,所以,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应围绕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2],一是护理人员应将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害向患者进行宣传,使患者了解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预防、治疗的重视程度,进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使患者不断提高治疗依从性;二是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一些危险因素向患者进行宣传,一些具有心血管并发症潜在危险因素的患者,不具有较高的健康意识,对饮食和运动行为难以严格控制,并具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纠正,使其提高对危险因素的重视,协助患者利用饮食、运动行为对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进行有效控制;三是使患者提高控制餐后血糖指标的认识,受治疗方式影响,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对控制餐后血糖指标存在忽视,达不到理想疗效。护理人员应对控制餐后血糖指标的方法及有利之处向患者做好宣传,并对患者餐后运动做好指导,使患者养成良好习惯。

2 干预指导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行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好其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能够使患者产生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降低。护理人员敢于指导患者行为,使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状态是最好的护理方法,主要是对患者饮食及运动行为做好干预指导[3]。

2.1 对患者饮食行为做好指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的饮食行为主要有:一是对患者摄入的总热量尽可能控制,对其所需的营养素进行合理分配。2型糖尿病患者对三餐主食的控制存在一定的习惯,而没有严格控制副食或脂肪的摄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上述控制饮食的错误做法进行纠正,指导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充足,采用摄入患者体内的这些食物使其降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指标;二是为患者制定的饮食方案应科学合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人对每天需要的总热量进行计算,再对食物热量适当摄入。并严格禁止患者在三餐中暴饮暴食,掌握食品交换法使患者摄取的食物热量明显降低[4]。

2.2 对患者运动行为做好指导

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量适宜的运动可使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降低,所以,护理人员应规范患者的运动行为及运动量:一是向患者及其家人耐心讲解诸如个体化原则、适量原则及经常性原则等运动治疗原则,运动的个体化原则就是要求患者将运动量独自完成,适量原则就是指患者采取诸如慢跑、骑自行车、上下楼、游泳、跳绳等具有较高效率的有氧运动,针对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采取适宜的长跑方式进行运动;经常性原则是指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采取均匀运动次数,不可随意将运动间断;二是对患者的运动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早晚餐后30 min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具有较高的运动效率。对患者运动后测量心率是对其运动量是否合适的一种最佳衡量方式,所以,护理人员应知道患者在运动后掌握心率测量的正确方法, 也就是及时数15 s脉搏的跳动次数,将脉搏跳动次数数完后乘以4,就能获得患者运动时的心率,(220-年龄)×(60%~80%)这一公式就是运动中最佳心率的范围[5]。

3 改变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措施

3.1 饱和性脂肪酸及胆固醇尽可能减少摄入量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动物性脂肪中的饱和性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可使体内胆固醇指标升高,从而引发患者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患者在饮食中对动物油、动物肉应严格控制,尽量不食或少食,多食一些植物油。在植物性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容易将胆固醇向胆酸直接转化,并将组织中的脂肪、胆固醇向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解,使患者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显示降低。护理人员可为患者的膳食结构做出科学的控制计划,多食用鱼及鸡鸭鹅等瘦肉类,每天摄入量应不超过70 g,每天饮用250 g牛奶或酸奶,尽可能不食用糕点和甜点及煎、炒、炸等食物[6]。

3.2 选择可使LDL-C降低的食物

TG 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异常血脂指标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升高LDL-C就容易使患者产生粥样硬化,血脂指标产生异常,可利用科学饮食方式将LDL-C指标降低[7]。护理人员对患者做好指导,使患者选用水果、豆类、谷物及新鲜蔬菜等食物,尤其是肥胖患者,在饮食中减少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将摄入的蛋白质含量适当提高,不可在睡前出现加餐行为。每天患者应食用超过500 g的蔬菜,这主要是因蔬菜可使患者增加饱腹感。患者还应对各类水果多加食用,使摄入维生素含量增多,但不可用加工后的饮料,以及将水果用果汁代替。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应采用适宜活动量的体力活动对体重予以科学合理地控制,基于此将自身胰岛素抵抗予以有效缓解[8]。并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烟酒彻底戒掉,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保持健康乐观的良好心态,才能使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4 结语

总之,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最佳途径就是早期预防,护理人员应基于对患者的鼓励支持,协助患者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害、防控方法等加深了解,并对患者生活饮食习惯进行指导,对引发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不只是使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降低,为患者建立良好习惯,才能使患者抵抗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刘学灵.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5(16):405-408.

[2] 唐伦艳.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6(10):125-127.

[3] 李桂英.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7(8):75-77.

[4] 刘明哲.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护理教育干预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16,3(6):45-48.

[5] 刘崴,孙立荣.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8(10):81-83.

[6] 赵金艳.老年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相关因素及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92-95.

篇6

据我们对30例诊断明确,治疗无望,濒临死亡的住院病人,实施了临终护理体会最深的是,对临终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前提下,辅以心理治疗,使处于濒死阶段的病人可能得到快慰和生命延长。不仅可以达到相对“安乐”的目的,而且更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符合我国国情,这就是当今提倡“临终关怀,人文护理”的内容。

利用语言的感染力及其诱导作用,提倡优质的生物环境与人际环境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如何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注意观察临终者的心理变化和要求,以及灵活的调整周围环境,去理解、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给病人以坚强敏感的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谈一下如何满足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并给予心理支持及护理措施。

一、 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运用

交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观点或感情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护士交流的技巧和灵敏的感觉能力,常有助于安慰病人和解决病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痛苦。只有掌握交流的技巧,对病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启发病人讲出自己的思想顾虑,然后再通过交流,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医疗指导,在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的基础上,相应地减轻其身体方面的痛苦。结合临终者生理、心理的特殊规律,从生理角度,并不期望治愈其所患疾病,而是为了使患者置于较为安适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预感临近死亡,对疾病的进展感到不安和畏惧的患者,从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从容地死去。我们对不治之症的病人进行临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们利用语言交流的方法使临终者,正视现实,摆脱困难。如:一位x线科副主任,患急性白血病,因他已感冒就诊,加上几日内周身出现大片的出血点与瘀斑症状,一系列血象检验,出于职业敏感引起他的怀疑和重视。当他被确诊为白血病时,他与其他患者一样进入否定阶段,不敢面对自己的疾病,产生了恐惧心理,惧怕死去。此时出现害怕孤独,需要有人陪,需要能多听到他的病情,他非常希望医护人员去探望,接近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他的病情,是否还有其他疾病可出现类似症状,不会的,一定是化验结果搞错了,渴望医生护士能常看望他。这时,护士要尽量注意倾听,表示热心、支持和理解。使用合适的神态,维持适当的希望感,但不应该采取回避或欺骗手段。我们是这样对他讲的:“您多年从事x线工作,是否有过这种症状?”他回答:“没有。”“那我们就要观察一下了,先好好休息,从饮食上多注意一下,如:多吃些花生皮煮水、肉皮、大枣……”在与病人交往中使用通俗、明确、易于为病人理解的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音调的使用,它会起到帮助表达语意的效果。尤其是对癌症病人,随着病情加重,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情沉重,情绪很坏,焦虑伴随着侥幸,悲哀,伴随着反抗,担心和忧郁,平静和绝望,在这种消极复杂的心情支配下,多数患者表现出烦躁易激怒,护士面对这种情况,除十分必要的提醒和制止外,最好的办法是坐下来保持沉默,对病人各种责问,不满等不作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能很快地使病人冷静下来。

相反,对答、解释、争辩会进一步激化病人的情绪。坐下来就证明我们已经腾出时间行动上表现出同情与理解,让病人尽量倾泻自己的情感。护士也要让病人觉得你是在积极认真的特别关心地去听,不是听听而已,花上充分的时间去倾听,在谈话中随时注意病人的反应,护士善于从病人的言语特点,语调、声音大小,面部表情等方面,发现他的内心活动,然后据此而因势利导地引出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按上面的病例继续为例,他按着护士交代的饮食去做了,可仍有新的大片瘀斑出现,病情不断的恶化,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问到了我是否快死了。在表达了“是不是白血病”这一内容的同时,话里还倾诉着痛苦和郁闷的心情。如果我们单纯的告诉他:“是的,你患的是白血病。”不如我们带着感情去安抚,关怀地答到:“你所患的病很严重,院里正在全力以赴地对你进行治疗,你所需的药品,正在想尽办法,保证用药,你知道已有专人去外地专程为您购药。有这么多同志在你身边,你不会感到孤独的,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会随时出现在你的身边。”使临终者在生前最后一段时间内看到自己价值的意义。通过临终护理,让病人看到社会、国家、家庭在自己临终前仍然对自己进行无微不至地照料,将是对他的一种极大的安慰。因而可以减少恐惧。这无疑是对临终者和活着的人的一种精神净化。临终护理也是对患者家人的一种精神宽慰和精神补偿。自己的亲人即将离自己而去,对谁来说都是痛苦和不安的,对谁来说都愿意为即将死去的人做些什么,满足死者的一切要求,以减轻自己的悲痛。这位病人在临终前说到我不在恐惧,不在忧虑,不在孤独,也没有被抛弃,没有受鄙视,看到的是尊敬,关怀。爱护我。即使我马上离别人世,也无遗憾,谢谢大家!医护人员的语言只有引起临终病人的心理共鸣,才能奏效。所以,只有细心观察,灵活诱导,抓住病人瞬间表情,言谈举止的细微变化,以窥探其复杂多变的心理特征,敏锐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地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诱导,逐渐消除病人的愤怒、疑虑、烦躁、悲伤等有害心态,代之以镇定自若、信赖、快慰的有利心态,去正视事实,配合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抢救措施,使病人真正能在临终阶段尽可能多点的享受人间的友善和温馨,美好与幸福,在自然的安乐中渐渐离开人生。

(二)非语言交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神态、体态、姿势等。非语言的行为,往往体现一个人的真正动机和内在需求,一般患者的需要常用语言方式表达,而临终病人随着病情的恶化和出现复杂的心理,这对他们的需求多为非语言式表达。在死亡不可避免时他们更多地需要身体的舒适及心灵上的平衡和安宁。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减轻其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及其家庭成员的悲痛,实行人道主义,是非语言行为护理要达到的目的,目光接触是非语言交流的主要信息通道,人们常称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可以传递感情,也可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保持双方的思路一致。如:语言障碍的病人对某些护理人员的到来会表现出欣喜、欢乐、兴奋的目光,说明他们欢迎护理人员的到来,目光中流露出信任的情绪。如病人用愤怒的目光或是面对墙壁,或是闭上眼睛,表示他有不信任感,或是有难言之处。这时护士不要回避,应找出根源加以解决才是。我们曾护理过一位喉癌术后一年,转移多处的患者。此患者已40岁,孩子只有7岁。他的心情明显的忧郁,极度的悲哀和痛苦,经常流泪,妻子怎么护理也不对,经常摔东西,又经常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护士。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期,逐日沉默,出现了孤独感。针对此情况,我们坐下来开始同样保持沉默,用关怀的目光看着他,似乎在问他有什么要求吗?无声陪伴在他的身旁,这种做法也是给病人温暖与力量的一种表现,等他安静下来,我们便询问加以手势进行开导式的发问,他的妻子才告诉我们,她把孩子寄托给亲属照管.他放心不下,加上有生之年已不多了,希望女儿也能在身边。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处理方法,用真挚的语言,充满同情、关切的目光告诉他,破例让妻子和女儿一起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光,在病室可以摆放鲜花和他喜爱的用品。他用满意而感激的目光微笑点头向护士表示谢意。他的情绪一下就好起来了。这一实例阐述了对临终病人非语言行为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它通过患者的细微甚至瞬间举止神态来窥探其心理状况,要研究临终者的心理,并对他们有一颗爱心,诚心和责任心。这样,护患之间才能沟通,在临床上才可以真正实施非语言行为护理,同时,也体现对其家属的关怀,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帮助垂危病人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

二、环境的灵活性与心理的重要性

南丁格尔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环境对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人来说,是需要感觉温暖和情谊的,为此要为临终者创造一个优美的周围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临终护理是特殊的护理,如果仍按教条的管理病室,严格控制探视,会使病人及家属感到不尽情理,增加悲哀。为此我们采取了放宽正常的病房管理:1.对环境的处理。我们除提供充足的空气,光线及温暖、安静、清洁的环境。对病室的空间设计采取灵活的态度,病室摆设鲜花,精美的挂画,允许摆放病人喜爱的物品,避免产生死亡之屋的气氛。2.根据临终病人对生活的依恋和亲人永别的痛苦心理,在处理人际环境中,允许最亲密的人日夜陪伴,在不影响病人休息情况下,可以允许适当的探视,不规定时间,让病人多享受一份人间的情谊,针对患者对死亡的否认――回避――认可的心理。护理人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主动关心病人,象对待其他患者一样,从他们语言或非语言的表情暗示中,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主动询问,鼓励,而不象以往对待危重病人那样忙于处置给药,要充分理解病人的情感,协助安排处理未了的心愿,使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尽量放松,坦然的迎接死亡的来临。优质的生物环境和人际环境,会使病人在临终前的一段特别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医护人员的关怀,会使病人感到他晚期的生命与他的死亡对人们是重要的,从而使生命垂危者安静、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旅途。

篇7

21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目前尤其受到重视的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在所有威胁老年群体健康的疾病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力和杀伤力。当前,引发心血管病的因素多种多样,常见的引发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血液粘稠和肥胖等一些病症,据调查,国内已有近三亿人患有一定程度的心血管病,而在这些患者中,每年的死亡人数大约有三百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在所有致死因素中占据半数左右,大约相当于恶性肿瘤的两倍。为了进一步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医护情况,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笔者将介绍一些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措施。

1心灵呵护,思想护理

谈起心血管疾病,很多老年患者都会色变,其实心血管疾病并不是那么可怕,只要做好护理和防范,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患病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灵呵护,减少他们对心血管疾病的恐惧感,降低他们心里对家人负担加重的负罪感,针对具体患者进行相应的心血管疾病病况介绍,使他们真正了解心血管疾病,放松心情,去应对和战胜心血管疾病。唯有如此,老年患病者才能真正忽视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困扰,全身心的投入到疾病的治疗中。

2妥善周到,基本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经常需要住院进行治疗,我们的医护人员要提供周到完善的护理措施。首先,住院环境的清洁舒心是必备的,为此,要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清扫、消毒、通风、保湿控温等各种清洁工作的及时有效进行;其次,对患者身体的常规检查要按时进行,比如常见的血压血脂、心脉心率等情况的检查和胸闷头晕等不正常现象的检查;再次,对于一些失去完全生活自理能力或者失去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患病者,要进行一系列的协助护理,尤其是饮食起居、户外散步等的辅助;最后,要严格控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休息护理,很多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常常因为医护人员在休息护理中的失误而失去生命,因此必须对这一护理加强重视和实施力度。

3重视常规检查,勘探病情变化

基本护理中,我们讲到了对患者身体进行常规检查这一基本护理,其实进行常规检查的目的,就是根据每日常规检查的微小变化来及时发现一些隐藏病情,今早把病情控制在可以监管的范围内,防止病情严重爆发时治疗不及时现象的出现。常见的血压升高现象就是基本检测项的一种,血压一旦超出正常范围,必然会出现一系列伴随效应,有些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及早对像血压这样的常规项的观察,来勘探病情隐患,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4急症发作,吸氧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就是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都会造成心率、心律波动太快使体内供氧不足,致使呼吸困难。此时,对患者进行吸氧护理可以及时补充体内缺乏氧气,使得体内新陈代谢正常,进而缓解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使患者恢复正常。

5药到病消,对症下药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疗和治理中,药物配合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熟悉各种治疗药物的用量、用法及治疗效果,辅助病患及时正确的服用。常见的治疗药物有洋地黄,该类药物主要心功能不足衰竭等症状,应该根据不同的心功能症状表现,选择不同的剂量和使用方式;此外利尿类药物也是比较频繁使用的药物,它对缓解心力衰竭等症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也要经常进行常规检查,以防止用药失当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还有一些降低血压血脂、防血栓等症状的药物必须掌握其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最重要的是,在这些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要时刻对病患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以防因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生命威胁。

6特殊情况,高效急救

作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医护人员必须时刻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时一般伴随着心悸、呼吸困难、供氧不足等症状出现,如果不能及时拯救,会使得病人心肺呼吸困难,脑内充血,窒息而亡,因此必须把各项急救设备和急救设施放在离病患较近的位置,同时医护人员要短时间的定期对病患进行检查,以及早发现病人的不正常现象,及时规避大的灾难的发生同时可以确保及时发现并进行急救护理。同时医护人员还要会一些心脏复苏术等技术,来应对一些因已经救治不及时而陷入昏厥的病人。

7院内院外,健康护理

开展健康指导可以使病患在院内院外都得到很好的护理照顾,一般的主要是针对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进行的指导,这主要是针对病患及其家人进行的健康辅导,可以帮助病患在远离医院的范围内得到较好的照顾和护理。在病患的活动范围内,备好常用急救药物和急救装置,以便周围护理人员及早应对一些特殊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按时服用有针对性的药物,要遵守医生指导,定时检查,合理更改药方和药量;同时要加强自身身体素质,在工作之余,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如散步、健美操等一些有氧运动;此外,在平时生活中,要进行食疗,一些不能吃的食物要尽量少吃,使得饮食起到护理的作用,比如有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少食高脂食品。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卫生等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到健康安全。

8结束语

老年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人类疾病中难以克服的一大重症,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死亡率和患病率,并不是该疾病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技术,而常常是由于护理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很好的应对造成的。本文提出的一些护理措施都是实际护理中经常用到的,而且非常具有实施效用,为心血管疾病的缓解和治疗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8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病人大多以严重创伤、大手术、各种原因所致循环功能失代偿、可能并发呼吸衰竭、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麻醉意外、心脏骤停复苏后及器官移植者等。这类病人由于原发疾病较重,生病体征不稳定,特别是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受损,在监护和治疗过程中可见突发心血管意外而致病情复杂化或死亡。给重症监护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是重症监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到重症监护病区的严密重视。但据调查,重症监护病人并发心血管意外的几率仍很高。为了能进一步降低此类病人并发心血管意外的几率,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针对此类医疗事件采取了预见性护理,实践证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间收住的200例重症监护病人,分为实验组100人和对照组100人,实验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37岁-68岁,平均年龄(42±7.8)岁,严重创伤58例,大手术后31例,心脏骤停复苏后10例,麻醉意外1例,既往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史;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35岁-69岁,平均年龄(41±8.0)岁,严重创伤56例,大手术后32例,心脏骤停复苏后11例,麻醉意外1例,既往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史。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病因及相关既往病史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我们针对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常规护理:监测心率、心电及呼吸;并每小时记录呼吸频率、血压各一次;每2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一次;严格记录出入量;每8小时测尿比重、尿常规及酮体一次,检查粪便潜血一次;每日精确测量体重一次,并精确记录热卡入量一次。而对于实验组病人我们除了给予他们如上普通常规护理,还给予他们一些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关的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1氧疗护理要预防循环功能的衰竭,基本的要素就是心功能的维持,心肌的氧需要量较大,对缺氧的耐受差,当血氧浓度低于35%,心肌就会有缺氧倾向,如果不早期处理,就会继而引起心排出量下降,血压下降,冠状动脉灌注进一步减少,心肌缺氧更严重,所以出现恶性循环,最后致循环衰竭。所以,我们针对重症监护病人预防心血管意外的预防措施所采取的预见性护理将血氧浓度界定在35%,当低于35%时,即可通过增加氧流量或浓度改善病人摄氧,以预防心血管意外。

1.2.1.2排便护理重症监护病人由于卧床、排斥床上排便、进食少、肠蠕动差,肠道内容物和积气不能顺畅下行,可致肠梗阻和便秘,引起病人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循环损伤;另一方面胀气可致膈肌上抬,影响呼吸和循环,亦可致循环损伤。所以我们将排便护理列入此类病人预见性护理措施行列。

1.2.1.3胸部疼痛护理如有循环损伤,就会影响到心排血量和冠状动脉的血供,心肌一旦缺氧,即可表现出心前区的不适感,针刺感,严重者可有胸部明显疼痛,所以,在发展为明显疼痛之前的心前区不适感可以提前给出循环可能受损的信号,我们即可结合其他指标作出判断后给予相应救护措施。

1.2.1.4情绪护理重症监护病人清醒后很多对监护室环境和自己病情产生恐慌,情绪不稳,病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显著增高,血压升高,可致心血管意外发生。所以医护人员在病人清醒之后就应适当给其情绪方面的安抚,降低病人的应激。

1.2.1.5心电图警示性波形的监视在重症监护病人心电监护过程中,如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5次/min)、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R-on-T现象、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等常提示患者很快可能会发生心室纤颤,需立即准备好除颤仪,通知医生,首选利多卡因50-100mg稀释,静脉注射。

1.3统计学方法在保证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记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统计数据实验组(100例),并发心血管意外10例(病发率10.0%),抢救成功9例(成功率90.0%);对照组(100例),并发心血管意外者41例(病发率41.0%),抢救成功29例(成功率70.7%)。两组对比,病发率:χ2=3.81,P

2.2结果分析预见性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新观念,是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的针对性预防措施[2]。本研究可见,通过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明显的降低了重症监护病人并发心血管意外的几率,并增加了其并发病例的抢救成功率,所以是我们应该推广的较好护理方法。

篇9

老年人作为心血管病高发人群,其患者中多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瓣膜性心脏病等,由于其本身较为虚弱,因此在住院期间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感染,其中尤以肺部感染居多,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1]。有研究指出[2],依据高龄心血管病患者自身的病情与身体情况,结合其肺部感染原因,为其采取相应针对新措施,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对其疾病治疗以及身体恢复有极大帮助。此次研究特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18例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对象,通过实施分组护理,来分析高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选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18例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9±5.3)岁。观察组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1.3±4.9)岁。此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护理项目,具体如下。

1.2.2.1呼吸护理 当老年住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时,应当充分考虑其换气功能以及通气功能所受到的影响,尽可能的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以减少由此所产生的低氧血症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危害。除此以外,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患者进行痰液清除,以确保其呼吸通道畅通,还应当告知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尽量以舒适来确保呼吸通道的畅通。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应当多鼓励其将痰液排出。若患者痰液较多并且伴有咳嗽无力的现象时,则应当协助患者翻身,并以拍背的方式帮助其将痰液予以排出。若患者痰液粘稠且咳嗽困难,则应当以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痰液排出。对于急症、重症或者是昏迷的患者,则应当依据实际情况,以呼吸机或是气管插管来帮助患者进行辅助呼吸。同时观察患者吸痰情r,以防止出现窒息。

1.2.2.2病情观察 由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当对患者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当及时联系主治医师。尤其需要注意的便是缺氧问题,当患者出现呼吸骤停或者是紫绀加重等情况,并伴有心跳加快以及三凹症呈阳性时,则应当考虑患者是否出现痰堵窒息,并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协助行痰液排出以及紧急抢救处理。

1.2.2.3吸氧护理 在为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当合理吸氧时间以及氧流量,以免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过大影响。当患者症状较轻时,可以给予其低流量供氧;而当患者症状加重,并伴有氧分压低以及急性呼吸衰竭时,则应当在短时间内为其实施高流量给氧。不可在患者症状较轻时给予其过高的供氧量,以免导致患者出现氧中毒。在为患者供氧前应当预先检查患者的动脉血气情况,并依此对供氧流量予以调整。

1.2.2.4健康教育 当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后应立即劝告患者,告知其戒烟戒酒、并为其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以免患者过度劳累,同时告知其注意天气与时节,以免着凉。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加强营养摄入,以提升自身的身体机能,并告知其注意情绪的稳定,从而使其机体免疫有所增强,进而加快病体康复。

1.3指标观察 以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包括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59×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以P

2结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肺部感染作为高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类型,其出现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偏差、抵抗能力偏弱所致[3-4]。为有效确保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需对肺部感染的诱发因素进行,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5]。由研究结果可知,采用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通过为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极大改善,进而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家鹭,张小菊,陈玉娇.老年心血管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05-1406.

[2]张艳霞.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2):104-105.

[3]吕科琼,杨利君,孙红华,等.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干预措施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0):2317-2319.

[4]牛晓英,张烨.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29-231.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09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nursing ways and care measur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atients.Method:60 cases of ICU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4 and analyzed thei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personalized pared the mood changes,control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care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Result:The incidence of negative emo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CU;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re 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of Longyan City,Longyan 364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5.044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送入重症监护室(ICU)治疗观察。由于病情危重而复杂,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为改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ICU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了心理干预和舒适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1~82岁,平均(56.3±2.4)岁;心理特点:孤独或抑郁23例,紧张或焦虑24例,恐惧29例,依赖与期待18例,冲突心理12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82岁,平均(56.1±2.1)岁;心理特点:孤独或抑郁22例,紧张或焦虑25例,恐惧26例,依赖与期待20例,冲突心理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情绪特点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制定心理调查量表调查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分为焦虑、紧张、恐惧、孤独和抑郁、依赖与期待、冲突心理五方面内容。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本组予以常规心血管疾病护理。疼痛明显的患者使用药物镇痛;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意外;危险用具及时取走、统一管理;改善日常饮食、规范作息。

1.2.2.2 观察组 本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护理:(1)对于恐惧、紧张、激动的患者,稳定其情绪后,耐心向患者介绍当前病情、采用的治疗方式和效果,并向患者保证医疗质量及相关操作手段的安全性。告知患者病情控制方法与预期效果,但应强调心理因素对病情变化的影响,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考虑到病情多变而危重,必要时采用抢救措施,尽量不要让患者情绪波动而严重影响治疗进程。(2)理解患者负面情绪,适当引导。考虑到ICU患者病情和环境、制度的特殊性,鼓励患者主动宣泄情绪、表达想法、提出疑问,以便针对性予以疏导、安慰和心理干预。在进行侵袭性操作前及操作过程中,亲切地与患者轻声交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充分理解和认可诊疗护理措施。(3)及时向患者报告和讲解病情变化。通过及时的交流帮助患者打消顾虑,引导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于需行手术治疗者,术前应充分开展教育、交流工作,让患者在基本了解手术特征和意义、认同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后进入手术室,术中持续鼓励和关怀患者,保障治疗工作顺利开展。(4)维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对于疼痛明显者,通过与患者交谈或鼓励其看书、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必要时可酌情应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5)嘱患者摄入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盐食物,戒烟酒[2-3]。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问卷形式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不良情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情绪除受自身疾病因素影响外,还受环境因素、诊疗护理措施以及心理因素等的影响。患者的情绪变化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均将影响病情变化,严重时可导致疗效降低、延缓疾病转归甚至诱发严重不良反应[4]。因此,积极分析ICU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非常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ICU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多数患者明显焦虑。患者从昏迷休克中苏醒,感觉到身体的不适,又处在病房环境当中,随着神志逐渐清醒,会怀疑病情是否加重,担心是否面临生命危险,容易焦躁。(2)紧张和恐惧。重症患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伴随严重的不适感,病情的进展会产生濒死之感,加上监护室环境特殊,心理反应更强烈。(3)孤独抑郁。监护室环境对外隔绝,家属不能时时陪伴,治疗工作更复杂,周围遍布抢救器械,患者情绪更敏感,总怀疑病情严重恶化,时时担忧日后的家庭、工作、生活,影响治疗和护理,还可能轻生。(4)依赖、期待心理强烈。重症监护患者自理能力降低,十分盼望短时间内恢复,加上家属探望次数有限,对医护人员更加依赖。(5)冲突心理。重症监护患者多遭受着胸痛、胸闷气短等困扰,病情反复而危重,病情发作时十分难受,但出于自尊心或不想麻烦他人,内心多有冲突特点,加上治疗过程成本较高、有经济负担,患者内心纠结更多[5]。

本研究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情绪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参考文献

[1]庞静.双心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55-2157.

[2]王学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64-65.

[3]苏晓兰.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期连续性护理认知状况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