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智能化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9-13 10:57: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能化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智能化设计论文

篇1

引言

据了解,目前对智能化建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对此都有各自的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定义。在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定义的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与它们的最优化组合。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对智能化办公大楼概念的诠释也就顺理成章了。目前全国上下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的活动,我认为加上“节能”这一概念,才算是对机关办公大楼智能化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解释。

我机关智能化办公大楼在当初建筑商的设计理念和市领导的决策下,于2006年建成并获鲁班奖。我机关办公大楼是在建筑平台上,主要由三大系统构成:一是楼宇自动化系统(BA),二是通信自动化系统(CA),三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这三大系统和建筑物本身构成了整个智能化办公大楼。当然,智能化办公大楼不仅仅是包括这三大系统,它还包含许多其他系统,如安防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管理化系统等。

这三大系统的构成庞大而复杂。办公自动化系统被用来管理信息,帮助工作人员通过办公自动化工具有效地处理与信息有关的工作。办公大楼的通信自动化是楼内和楼外的通信枢纽,也是提高办公效率的关键之一。主要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卫星接收及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无线信号中继系统等,各系统能确保通讯的快速、准确、及时、安全、保密等。而真正体现智能决策的是楼宇自动化系统,它是通过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IBMS)软件来实现的。

IBMS系统软件是面向楼宇自动化、采用子系统集成模式的、集监控与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平台开发软件。具有使用简单、性能可靠、速度快、系统开放等特点。IBMS软件为智能化办公大楼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将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安保系统、火灾报警系统、背景音响系统、一卡通系统、电子会议室系统,机房系统等传统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集中统一管理,从而能够实现整个弱电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分配。

采用IBMS软件,监控人员可以通过自己桌面的计算机进行实时监视,可以看到现场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空调、电梯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大楼的用电、用水、通风和照明情况,以及保安、消防系统的烟感、温感的状态等等,能实时监视、控制各设备,监控员可以直接在界面上进行操作,有效地控制任何一个设备的运行。如果发现某个设备或关键点有异常,系统会以报警、事件的形式,及时地在页面上用图形、文字、动画、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并且都会以历史数据的形式转储到数据库中,同时还可自动发送邮件、短信服务,并提供详细的数据库查询、报表打印功能。监控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查询和打印数据报表,设置共享打印机,把有用的信息打印出来并存档。

采用IBMS软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访问控制。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登陆后,就可以完全像本地一样操作IBMS软件界面。这对管理人员非常方便,就是出差在外,也能随时掌握办公大楼内的所有系统的实时状态,非常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以往为了实现各子系统的功能,往往需要增加许多硬件和设备,所增加的设备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又增加了投资。现在集成系统用软件功能代替硬件设备,集成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不仅节约了投资,方便了管理,而且可以减少管理者的人数,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

三年多的实际使用情况表明,智能化办公大楼确实给机关工作人员带来了好处,使机关工作人员在舒适、方便、高效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提高了办事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先进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没有专业的维护、保养人员,只能依靠厂方提供;智能化监控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低,有时还得到现场手动操作;当初为了节约成本,购买的易淘汰的设备,以至于造成设备的维修、更新、升级成本加大;当初的设计并不符合实际使用的要求,造成先进设备的闲置,成为了摆设。当然,这些并不能完全地以点盖面,因为我国的智能建筑在不断地改进并走向人性化、规范化和成熟化。从我机关办公大楼使用的情况来看,不仅仅存在着设计者和决策者主观上的目前已无法改变的一些问题,而且还存在着一些客观上极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运行环境上存在的不足

我机关办公大楼目前的网络配置是:10M/100MInternet环境;服务器:Pentium42000MHZ及以上,内存2G;工作站:Pentium41000MHZ及以上,内存2G。因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够,服务受到限制。通讯协议不准确,接口不能满足需求,较大的延时影响了系统的实时性等。对网络线路的预留不足而导致使用、扩展的不方便。对软件环境只要求WindowsXPPro或Windows2000;Windows2003;MicrosoftIIS4.0以上的版本,有时软件和硬件之间在运行环境的要求上有冲突。老的产品只能运行在老的操作平台上,如:Windows98,而另一些系统使用的产品必需在WingdowsNT或其它操作平台上,由此给工作的实施带来麻烦。机房环境除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对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供电电源的质量(电压、频率和稳定性等),接地地线,电磁场和振动等项技术的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在机房的工作人员对照明度、空气的新鲜度和流动速度、噪声的要求。计算机属于贵重精密设备,它用于重要部门时,又属于关键和脆弱的工作中心。因此,它又常常是安全保卫的重点。但目前由于领导的不够重视,对消防、安全保密要求不够高,机房存在着管理制度不严的现象,比如:闲杂人员的进入,进出机房不换鞋,没有防尘、防潮、防辐射设施等。给机房里的设备以及操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不能有效的节约能源和资金

随着智能化办公大楼实施项目和设备的增多,大楼每天消耗大量的能源。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和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弱电子系统所用能源虽然有限,可是设备的陈旧和老化,设备的维护保养成了主要的节能问题。安保系统所用的摄像机清晰度不高,显示器老化造成画面变色模糊,起不到监控的作用;综合布线的不合理给扩展造成困难;消防控制的不合理联动造成其它设备运行不正常等等。由此可见,机关办公大楼并没有真正达到智能化,或者是有智能却不能用智能。要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和智能的问题,只有更换现有的老设备,发展具有节能的技术和产品,可这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缺乏正确使用和维修保养计划

作为智能化监控人员目前要做的是维护好现有设备和软件,更好地为机关服务。系统设备及软件产品的正确使用和维修保养,是保证系统完好的不可分割的环节,也就是说,要科学地对智能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进行管理,仅仅靠被动的检修和保养是不够的,还必须为正确使用这些系统,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且要特别注重人员的培训。要让操作人员知道,在运行集成系统前,检查线路,必须保证各个子系统运行正常。电脑上不准随便安装其他软件,以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设置密码安全管理模块,只允许验证合法的监控员进入界面,对数据完整性进行定期检查,以防数据被中途篡改或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

智能化系统的维修保养,要注重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根据不同软件及设备性能特点制定不同的软件及设备的升级、维修保养计划和标准。建立软件及设备维修保养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完整的维修图纸,历史记录等文档,软件及设备预测性维护保养,减少故障维修的工作量,这样使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尽管软件会根据事先输入的数据,监视任意设备,当该设备需要保养、维修的时候,系统会自动生成报表,通知用户,在设备出问题之前,进行双机双备,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过目前的在岗的维护人员很难做到这一点。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效率又高的舒适、温馨、便利的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这是对未来智能化办公大楼整体上的要求,而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软件则是管理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它的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水平。我们不仅要学会科学地应用和维护好现有的软件,而且还要针对当前智能化办公大楼存在的不足,对IBMS软件的弊端作进一步地研究和改进。

系统软件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操作方便,采用中文图形界面,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系统具有处理声音及图象的能力;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便于多次升级和支持新硬件产品;应具有可扩充性,用机环境要适应不同层次用户及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目前倡导节约型机关的呼声下,智能化技术改造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设备保养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今后智能化办公大楼的维护和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今后机关办公大楼智能化的设计更趋合理和人性化,在管理上也应逐步走向完善和科学化。

篇2

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电脑”,设计原则应当是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呈现的影响,我们应该对以往认真总结回顾,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笔者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体会,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管理角度谈些非常肤浅的认识和对策。

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1)中,作者归纳出四种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观设计倾向:

第一种是简单化。

例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

第二种是概念化。

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

第三种是形式化。

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

第四种是理想化。

所谓理想化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2.2重广告轻标准

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便于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各阶段用统一的语言交流和运作。

可是时常看到有些技术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轻视标准。例如,在设计依据中罗列了不少标准文件名,设计内容却不符合标准,或者依据的仍是旧标准。

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

2.3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堆积”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然而有的设计者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兼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许有的设计者是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起到一定的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3.1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

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既要量体裁衣式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到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

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置。有时候,设计者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2没有及时跟进科技进步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

3.3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

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

4、把好设计关的对策

4.1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

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应在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置“陷阱”。

4.2技术评审至关重要

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

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评审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这种“关卡”用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

5、技术评审

国内外建筑业采用的工程发包模式有多种,其设计阶段都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分,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前进行,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后进行。

5.1基本的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时间,搞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等,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

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

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是具体施工的依据,时间要恰当,评审之后不要过多的变动,对采购和施工准备有不利的影响;进行地过晚,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整个工程期将拖延。在具体施工之前,应进行施工交底。

5.2技术评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5.2.1评审的准备

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

5.2.2评审的进行

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问题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的缺陷。

5.2.3评审的结束

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

5.2.4评审的注意事项

要从“关卡”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评审活动;

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业主认可;

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进行正确的评审;

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例如,基建处、供应处)参与评审;

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

篇3

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电脑”,设计原则应当是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呈现的影响,我们应该对以往认真总结回顾,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笔者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体会,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管理角度谈些非常肤浅的认识和对策。

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1)中,作者归纳出四种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观设计倾向:

第一种是简单化。

例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

第二种是概念化。

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

第三种是形式化。

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

第四种是理想化。

所谓理想化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2.2重广告轻标准

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便于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各阶段用统一的语言交流和运作。

可是时常看到有些技术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轻视标准。例如,在设计依据中罗列了不少标准文件名,设计内容却不符合标准,或者依据的仍是旧标准。

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

2.3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堆积”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然而有的设计者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兼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许有的设计者是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起到一定的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3.1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

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既要量体裁衣式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到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

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置。有时候,设计者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2没有及时跟进科技进步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

3.3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

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

4、把好设计关的对策

4.1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

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应在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置“陷阱”。

4.2技术评审至关重要

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

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评审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这种“关卡”用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

5、技术评审

国内外建筑业采用的工程发包模式有多种,其设计阶段都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分,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前进行,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后进行。

5.1基本的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时间,搞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等,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

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

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是具体施工的依据,时间要恰当,评审之后不要过多的变动,对采购和施工准备有不利的影响;进行地过晚,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整个工程期将拖延。在具体施工之前,应进行施工交底。

5.2技术评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5.2.1评审的准备

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

5.2.2评审的进行

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问题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的缺陷。

5.2.3评审的结束

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

5.2.4评审的注意事项

要从“关卡”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评审活动;

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业主认可;

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进行正确的评审;

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例如,基建处、供应处)参与评审;

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

篇4

1系统设计指导思想

对讲系统是小区智能化的核心之一,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访客在各单元门口经过相应住户确认后,由住户为其开启单元门方可进入;住户进入单元经过门禁系统识别身份,由住户通过分机按动开门键让来访者进入。

(2)通过对讲联网系统,使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管理部门建立一条内部通讯的通道。

(3)考虑到在整个小区的建设过程中,是整体设计、分期开发建设,小区的安防系统相应的也是总体设计,各系统独立分段施工,整体建成后联网运行。

(4)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充性和系统可维护性是本系统能否真正实用的关键所在。系统的可靠性包括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抗人为故障的能力。系统可扩充性包括系统能否逐步扩充用户数量,系统主机容量,传输距离,系统编码能力,内部通信的通话通道数量。系统可维护性是指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故障部位,并在不影响整个系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更换设备,尽可能不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并确保在发生设备故障、线路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5)合理的性能价格比,以及系统网络能与小区综合布线融为一体从而减少重复布线和施工成本。

2系统设计

对讲系统在国内比较著名的有视得安、慧锐通、安居宝等,本系统采用的国内最著名的视得安SD-980对讲系统来进行说明(慧锐通则采用H1系统,其功能与视得安相似,在此不再详述),是一种采用单片微电脑控制技术,数位式总线传输技术而设计的小区安防控制系统。

整个系统由安防管理中心、单元门门禁主机、出入口门禁主机、住户室内分机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系统以SD-980M2管理中心和中心电脑为整个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中心,通过信号转换器将各单元系统连接起来。

系统中的器材款式繁多,功能全面,适合各种不同的楼宇结构和用户的不同要求。整个系统中同类器材可以直接互换,为用户不同时段的要求打下基础。

总线制全数字双向对讲报警系统是采用数字编码技术和双向通讯传输技术,整个系统能双向通讯,即室内分机能向管理中心报警,并与管理中心、楼栋主机实现双向呼叫。

其系统网络是单元内垂直部分四芯总线连接。这种系统适合小区内部对讲系统,同时可扩充实现家庭防盗报警联网系统,因此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3系统配置

3.1建筑结构及保安系统设计要求

采用可视对讲访客系统和门禁管理系统。访客在各单元门口经过相应住户确认后,由住户为其开启单元门方可进入;住户进入单元经过门禁系统识别身份。

以下通过系统配置、功能介绍及系统各部件的技术指标来更进一步的说明此系统的优势。各部分需要配置的设备数量可根据小区住户数以及别墅、高层的具体分布和数量来酌情决定。

3.2系统配置说明

别墅区:

(1)彩色别墅主机。小区内低层别墅户型各配置一台。

(2)彩色免提报警分机。小区每个住户配置一台可视分机。

(3)保护器。因每个保护器最多可带4台分机,故可根据别墅数量,每4个别墅配置1台保护器。

(4)不间断电源。别墅每4个配置一台电源。

(5)讯号转换器。讯号转换器用于小区联网时,子系统分片讯号转换。

小高层、高层区:

(1)可视数码门禁主机。小区内每个单元各配置一台可视数码门禁主机。

(2)分机。高层每个住户配置一台可视分机。

(3)解码器。因每个解码器最多可带16台分机,故可根据楼型结构,每个单元配置不同数量解码器。

(4)不间断电源。因每台电源可带6-8台解码器,故小区可每个单元配置一台电源,主机单独一个电源。

(5)讯号转换器。讯号转换器用于小区联网时,单元系统讯号转换。每个单元配置一台。

联网部分:

(1)集线器。集线器用于大型小区联网时布线方便。

(2)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用于小区联网时综合管理。4系统功能

4.1别墅区

(1)住户监视功能。住户通过室内对讲话机的“监视”键可主动监视门口机,并实现双向通话,开锁。

(2)报警功能。当住户家里发生燃气泄露警情和烟雾火灾警情时,住户分机可自动向管理中心报警,另外,住户在遇到警急情况时,可通过分机外接紧急按钮直接向管理中心报。

(3)故障隔离功能。别墅区里的每个住户分机在出现故障时,可通过保护器与该系统主线分开,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不影响其他住户。

(4)备电应急功能。系统带有备用电源,确保小区供电失常情况下,系统可保持一定时间的正常使用,通讯畅通无阻。

(5)报警显示功能。管理中心可接受、显示并记录各住户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在管理电脑安装软件、加载电子地图后,可记录并显示出详细地址。

(6)通讯保密功能。SD-980系统采用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确保信道安全、保密。

4.2高层区

(1)具有密码开锁及访客呼叫功能。住户回家时,可通过单元门口主机刷卡或输入密码开启单元电控锁,进入单元门;访客来到相应的单元时,通过该门口机与住户呼叫通话,由住户确认后,开启单元电控门。

(2)报警功能。有人非法开门进入时,住户可通过分机可向管理中心报警。

(3)故障隔离功能。一个单元里的某个住户分机在出现故障时,可通过解码器与该系统主线分开,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不影响其他住户。某个单元联网出现故障时,可通过转换器与网络分开,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4)备电应急功能。系统带有备用电源,确保小区供电失常情况下,系统可保持一定时间的正常使用,通讯畅通无阻。

(5)通讯保密功能。SD-980系统采用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确保信道安全、保密。

(6)报警显示功能。管理中心可接受、显示并记录大厦住户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在管理电脑上安装软件、加载电子地图后,可记录并显示出详细地址。

5工程施工布线

(1)分户线:别墅区从保护器到分机之间连线,信号线(RVVP6*0.5mm2);高层区从解码器到分机之间连线,信号线(RVV7*0.3mm2)。

(2)单元主干线:别墅区从门口机到分机之间连线,信号线(RVV3*0.5mm2),视频线(SYV75-3);高层区从主机到单元顶层之间连线,信号线(RVVP6*0.75mm2)。

(3)系统联网线:单元转换器到管理中心之间连线,信号线(RVVP4*1.0mm2)。

(4)视频线和信号线严禁与强电线包括AC220V在同一个线槽内或线管内,平行布线时,应间隔30cm以上。

(5)视频线和信号线应与有线电视、电梯线缆等分管布线。

(6)视频线应用视频专用(BNC头)接线,可压线也可焊线。

(7)信号线应用螺丝压线或焊接,或手工接线,但接线头不得用电工胶布缠绕,推荐使用热缩套管加热封装。布线中间不得有接头,应将接头尽量设在器材的接线端子上或接线端子附近。

(8)系统所有接线线头上应有线号标识。

参考文献

[1]唐艳.周界防范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6(3).

[2]高素萍.智能小区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应用,2006(25).

篇5

0前言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2007国家教育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它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的特点,能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更多的信息量、能将授课过程中的一些很难直观表达的问题,生动、灵活地表现出来。因此,多媒体教学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个高等学校建立了起来。经济管理院系怎样建好、用好、管好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讨的问题。

1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不足

一般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由中央控制器、控制柜、投影机、屏幕、计算机、影碟机、录像机、功放、音箱、话筒等组合而成。其核心部分为中央控制器,其他的硬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控于它来实现多媒体教学。然而,由于传统的中央控制器功能单一以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管理归属不同,建设地点分散,建设时间、规格和型号不统一等原因,给教师的使用和管理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结合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引发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使用手续繁杂

教师使用多媒体所需要办理的手续繁杂。课前一般需要履行以下手续:填写使用登记表、取控制柜钥匙、打开柜锁、开启必要的设备进行授课;下课后,还需要将所有设备复位、关闭电源、锁好柜门、归还钥匙。

1.2故障排除不及时

多媒体系统的硬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之间的连线复杂,设备的故障率高,排除故障和维护的时间长。出现一些常见故障,只有通过电话或者下课时通知维护人员才能解决,不能及时排除,这样就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1.3维护管理工作零碎繁重

在处理计算机病毒、系统破坏、软件丢失、系统和病毒库升级等问题时,只能在本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必须逐一操作而不能同时进行。这种单机的恢复无疑给维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1.4使用培训效果不明显

虽然开课前进行使用培训,但是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又忘记了操作步骤。还有因设备不统一而让教师搞混了各自的操作,造成在运用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人为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且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基于网络环境下智能中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势

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更好的方便老师们的教学,我们提出了基于智能化集中控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在对各厂商生产的硬、软件产品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可选择一些在市场上比较成熟、稳定性高且功能上完全能弥补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不足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创造性地建立多媒体教学智能中控管理系统。这样的系统将由中控管理子系统、监控管理子系统、网控管理子系统、流媒体课件实时录播系统组成,与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2.1批处理开关机

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室的多媒体中控管理子系统实现对所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内的主控柜和各种硬件设施(如电子柜门、电脑、投影、电动屏幕、功放、IP电话等)的批处理开关机。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上课的老师就无须填写使用登记表和领用、归还控制柜的钥匙,从而可简化多媒体使用的手续。

2.2内置IP电话与远程控制

能够在中央控制室通过监控管理子系统以及中控管理子系统中的内置IP电话与远程控制功能,及时发现并维护多媒体教学系统出现的故障,做到出现故障能在第一时间内解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故障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只需在中央控制室通过多媒体网络中控管理子系统,就可以对每一间多媒体教学系统内的计算机同时进行查杀病毒、软件安装和系统升级,这将大大减轻管理和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3网络环境教学质量监控

监控管理子系统以及中控管理子系统允许教学管理人员在校园网内任何有计算机的地方,通过授权就可以实时对每间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授课情况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方便管理。

2.4实时录播

在中央控制室可通过流媒体课件实时生成子系统,由一名操作人员控制,就能将优秀教师所授课程的内容进行实时的录像、整合、编辑、播放,提高时效性,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3网络环境下智能中控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

3.1系统概述

多媒体智能中控管理系统由智能中控管理系统、监控子系统、流媒体课件录播子系统、网控子系统四部分组成。能根据课表自动开启或关闭教学系统设备,自动诊断故障。通过图形化的显示界面,实时显示多媒体教学系统内中控、投影机、计算机、主控台的工作状态。远程监视教学系统计算机桌面内容并能接管键盘和鼠标,方便进行远程处理与控制,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快速排查与维护。全方位、高清晰、实时监控,随时提供设备状态预警。系统能自动生成流媒体课件,完成宝贵的课件资源积累。

3.2总体结构设计

整个多媒体智能中控系统,是由总控室、传输网络以及各独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三部分组成,其中总控室包括一台专业服务器和多台高配置多媒体计算机,分别完成设备控制、视频监控、网络控制、教学录播、课堂直播等工作。传输网络包括现有校园网和监控网络。多媒体教室内设备都可通过IP数据包在校园网上传送。监控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可通过专用监控网络来传送。各教室相对独立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多,由智能中央控制器进行集中管理,主要完成上课时教师所需AV设备间的视频、VGA信号的切换等。

3.3主要系统功能设计

(1)智能中控管理系统。

系统应操作简单方便,可实现远程一键开启与关闭教学系统内所有设备(投影机关闭时可设有3-5分钟散热延时),并完成设备检测与故障排查。教师只需按课表安排,进教室即可进行多媒体教学。主控台有蜂鸣器提示教师推开主控台,教师在柜门锁闭时可通过一键呼叫功能与主控室直接联系;非接触式IC卡,可实现刷卡自动打开主控台和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可由控制计算机与教室内集中控制器组成,所有操作由控制计算机向集中控制器传送232串口指令完成。集中控制器具有VGA矩阵、视频矩阵、音频矩阵、讲台门磁、投影机断线、电脑断线、大门门磁、投影灯开关检测模块、IP电话对讲、一键开关机等功能模块,通过集成电源管理,控制电动幕、投影机、电脑、功放等设备。

(2)监控子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全部实现不间断高清晰数字监控和全数字录像,能实时监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课堂和设备运行情况。监控系统可同时保持与教务处长及教学主管副校长、校长办公室的连通,真正实现高清晰教学质量实时监控。监控系统的录像(其摄像头可以远程任意变焦、350度自动旋转)、回放、自动保存、更新都可通过内网实时传递,同时还可以通过大屏幕背投系统监看所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监控信息可经过系统录制、编辑后,作为节目源供播放或点播。

监控显示画面可手动、自动切换,可25帧/秒全屏显示,可单画面、四画面、十六画面回放,压缩算法MPEG-4/H.264,录像速度50-200M/小时/路,音视频同步,可设置COM口与485的转发速率,可控制云台镜头与快球。

(3)流媒体课件实时录播系统。

流媒体课件自动生成子系统的功能是通过软件实现完成宝贵的课件资源积累,把整合叠加的视频、音频和计算机图像(课件)数据保存到教学系统端或者远程服务器上。系统可采用流媒体技术课件到Internet。视频课件同步录制、同步生成、同步直播、同步网络存储、实时点播。适应宽带到窄带。

在视频压缩策略上拟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MPEG-4压缩编码技术,对连续性或清晰性计算机画面采取智能变率的压缩技术,清晰度可调,以调整数据量;采用流媒体格式传输,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码压缩格式;实现在窄带上传输动态性高的变化。通过VGA采集,不需要在教学用计算机上安装任何特别程序,就可以将计算机显示器能显示的内容全都采集(包括视频画面)。系统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管理,网页式录入、维护;自动生成、自动同步更新记录库。

(4)网控子系统。

网控子系统可以对教学系统中各计算机进行远程管理,进行系统病毒库升级、远程维护,达到实时维护的效果。具有网络对拷功能,可以快速将一台机器上安装好的系统部署到整栋教学楼的所有计算机上。网控系统通过发射端收集所有网卡的MAC地址,在发射端进行排序,然后将参数传递过去,就能将所有的计算机的IP地址进行自动分配、修改并固定下来、通过传递参数还能实现批处理修改计算机名、设置DNS和网关等。

4结束语

随着国家、省、校三级教育质量工程实施方案的出台,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重中之重。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与管理,与教学改革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管理院系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参考文献

篇6

群众文化是广泛的概念,其内涵极为丰富。从文化现象方面而言,社会主要由人、自然环境和文化组成,群众文化则是人参与最多的文化种类,它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文化建设方面,群众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精英文化同步,与文化建设产业和民族的民间文化密不可分。所?^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指的是由当地人民群众自行组织、开展、策划的文化活动,其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也是大众化的和贴近人民生活的。群众文化活动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其强烈的群众性,事实上它不仅范围广泛,而且传播渠道也十分广泛。笔者做为浙江富阳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之一,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群众文化活动不但能够为老百姓提供合适的文化舞台,还能够增进不同地方人们之间的交流。

二、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主要便是群众文化活动,人们需要借助活动的方式来舒缓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压力,从而能够有更好的精神投入到其他的生活工作中。然而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止这些,其功能还体现在了多个方面。

1、娱乐与交流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变得越来越忙碌,不少人还会利用原本的业余休假时间来学习专业技能,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群众的娱乐生活变得索然无味。因此群众需要通过充实自身的文化生活来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多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便有利于让人们在集体活动中获取更多的快乐,也能够增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比如笔者在组织浙江富阳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往往以太极拳、广场舞、乒乓球等活动来充分调动群众在群众活动中的自娱性以及积极能动性。

2、仪式与团结功能

我国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都有着相关的礼仪。人类生活中的礼仪也是千变万化的,不同地区的礼仪规矩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根据相关习俗这些仪式又是必不可少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很好地体现上述的仪式,人们通过参加这些仪式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还能通过仪式参与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比如浙江富阳万人排舞大赛激情举办,这些舞蹈活动和仪式的举办不仅能够让富阳当地的人们对于舞蹈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还能够很好地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

3、符号与象征功能

群众文化能够最为直观地反映民族文化和当地风俗,群众文化做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往往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生活氛围。比如浙江富阳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便十分注重,尤其是笔者熟悉的文化馆建设更是如此,通过这些设施的建设能够为浙江富阳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良好的形象,并且结合丰富多彩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来充实富阳人的精神活动和生活氛围,最终有效促进浙江富阳的整体发展。

三、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群众文化的发源、发展、传播都有着显著的地方特色,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价值。

1、群众文化与主导文化

主导文化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态,社会的主导文化往往能够支配文化、领导文化并且发挥主导文化的领导作用,群众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引导着群众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这不仅能够有效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也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比如笔者在工作中对于广场舞、暴走、跑步等群体性文化活动的出现便十分重视,在工作期间也多次组织舞蹈类的群众文化活动,从而吸引更多富阳群众的参与,借此对浙江富阳群众文化加以推广,从而能够有效丰富富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够彰显出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价值。

2、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

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群众文化建设主要有以营利为主的文化产业建设和以国家公益为主的文化事业建设构成,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文化市场的支撑,而文化市场则主要取决于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消费能力与鉴赏能力。在开展浙江富阳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社会公共设施尤其是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群众提供有效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是浙江富阳文化馆的宗旨,它不仅能够繁荣我国文化体育事业,也能够有效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的素质。

3、群众文化和精英文化

篇7

为了保证变电站能够正常运作,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功能应急系统,还需要定期检测该系统,以保证其能够稳定运行。在构建功能应急系统时,需要应用面向间隔准则,正确分配通信网络和一、二次智能设备,隔离主保护与备用保护。此外,还可以构建双重保护屏障,以便更加清晰地分界屏幕,并且还可以合理地隔离软、硬件,更好地保护设备,从而更加顺利地开展变电站维护工作。

1.2保证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智能化变电站中,一次设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运行状况会直接影响变电站的整体运行。在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一次设备能够稳定运行。一次设备的自动化特征较为明显,不需要人工传输信息和全程监控信息,可确保变电功效,还可以合理、快速地修复存在问题的输电线路,从而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在建设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效整合一次设备、CPU与光电感应,并保证有效执行各种命令。此外,传统继电器的回路结构中需要应用无线传送和光纤技术,从而降低能耗和发热。总之,在建设智能化变电站的过程中,需要控制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变电站可稳定、安全运行。

1.3保证变电站的信号稳定

智能化变电站涉及较多的科技设备,且通信较为复杂。如果不具备科学的管理,则信号会受到影响,甚至部分信号失真,进而对变电站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应用单元化的管理方式,实施隔离管理,具体指应用隔离网络层和物理层。同时,还需要点对点地控制有着较多传感器和光缆的元器件,且在储存和管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特定的代码。在此过程中,可运用GPS定位或SIM卡,从而实现单元化管理。此外,还需要立刻修复和跟踪存在问题的元件,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1.4完善智能化变电站的信息集成

集成信息是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方向,它可实现应用功能的一体化,以便有效整合整个变电站的数据信息,有效解决数据的重复收集问题。但要想建造信息集成平台,就需要统一收集和建模全部数据。这是因为在实现了安全分区后,安全一区的信息平台无法直接获取安全三区的信息。目前,在安全二区完善了智能化变电站等在线监测体系,可有效解决数据集成问题。但发生了新问题——因主站在线监测系统处于安全三区,导致无法合理访问子站数据。因此,需要充分重视信息集成化中的安全认证和安全分析等问题,且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做到无缝连接调度系统,有效协调常规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可完善信息一体化,将安全设施应用到每一个安全分区的保护界限中,并设置正、反向隔离和防火墙。此外,还可以使用单向数据同步、E语言文本传送等软件,可集成监控系统功能视图,从而在不同的安全分区有效访问、控制不同的操作和数据。

篇8

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包括水墨、木偶、皮影等,经过动画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发出了相对应的动画形式和一系列优秀的动画作品,可是对应木版年画则一直是个空缺。中国木版年画特点鲜明,很多特质也很适合作为动画的形式进行表现。就武强年画来说,其题材、内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艺术特征,它显现出的文化特质为现代动漫设计创作提供了颇多可能性。

1、文化优势特质

(1)历史优势:武强年画历史悠久,相传始于宋末元初,明初已具规模,清代康熙、嘉庆年间达到鼎盛。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年画作坊就有千余家,外地的批发画庄有180余处,年总产销量达一亿对开张,“南桃(苏州桃花坞)北柳(天津杨柳青)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它曾经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年画集散地之一。现今武强年画作为河北省的名牌产品,远销美国、法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被誉为“东方圣经的图解”。在这样强大的文化背景下,如果武强年画风格的系列动画片横空出世,必定能够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

(2)题材优势:武强年画题材极为丰富,大体分为四类,包括神仙佛像、戏曲故事、时事政治和喜庆吉祥题材。武强年画以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滋养,汲取并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精粹,尊崇并持守着传承五千年的伦理道德观念;神话传说、市井风情、花鸟草虫、云水山石等无不纳入武强年画的表现范围。如此丰富、深厚的创作题材对于民族动漫创作无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势必给动画创意带来丰富的灵感。

(3)风格优势:武强年画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有着强烈的燕赵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呈现一种朴拙之美;它拥有特定的图像样式,具备成为特定视觉符号的风格特质。选取武强年画当中具备明显辨识特征的形象作为原型,经过动画意象的视觉形象处理,通过夸张、变形的视觉审美张力的表现,创造出一系列即保留武强年画民间传统艺术特色,又具有强烈视觉和现代审美意味的动画形象;借助河北丰富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作为脚本,将武强年画的绘画风格配合动画的特点来制作系列武强年画风格的动画片,其风格个性的优势十分抢眼,在文化传播以及动画片推广方面也具备很大的优势。

2、年画与动画相似性特质

(1)艺术功能的相似:动画是不受题材、表现手法的限制,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挥洒自如的艺术表现形式。当前动画具有歌颂、教育、娱乐等多种功能。纵观武强年画的发展历史,其功能也是从最初的祈福、装饰,发展到具有歌颂、教育、娱乐等多种功能,尤其是后来出现的那些具有时事内容和知识性的年画,更是具备动画的视觉功能特征。

动画的传播与教育功能,是指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与幽默诙谐的语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及各种信息,使观者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净化,道德行为得到规范,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民间年画也具有这两种功能特征。

(2)表现手法的相似:动画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有夸张法、象征法、比拟法、用典法、比喻法、含蓄法、矛盾法、对比法、巧合法、相似法、写实法等等,一部动画作品可以同时兼用几种表现手法。而民间年画的创作同样有与此相似的多种表现手法。

(3)造型特征的相似:民间年画的造型大多概括夸张,这是民间艺术家为了更集中、更突出地揭示表现对象的外貌和内在特征,为表意服务,采用的夸张造型方法,因此,其作品显出神满力足、灵气活现的艺术韵味和张力。左汉中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一书中写道“民间艺术家的创作,专注于内心意绪情感的率真表达,他们塑造形象时,往往不是视觉印象的直接复制式模拟,而是根据自己的心臆和目的,对印象本身进行改造或修饰、规范的结果”,民间艺术家的这种创作心态与动画设计者创作时的心境是多么的相似。

总之,从以上对动画与民间年画二者的艺术功能、表现手法、造型特征等方面进行初步比较来看,我们可以窥见民间年画与动画艺术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

3、本土化性格特质

(1)视觉特征:武强年画的表现形式多样,作为视觉元素传达给人强烈的艺术品质特性,明快的视觉表现效果是由武强年画的艺术风格所决定的,其饱满的构图、丰富的色彩、亮丽的色调、夸张的造型、简练的概括以及人物塑造上对解剖比例的突破,成就了其意象审美,同时也使视觉表现元素呈现鲜明的艺术化特征。

(2)情感表达:武强年画做为依附于民间习俗存在的艺术形态,自然隐喻着民间百姓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它以世俗认同的吉祥物为代表,借谐音、寓意、象征等艺术手法装饰作品,表达出民众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图像对生活的依附使得武强年画在民众心中产生一种情感心理认同,成为隐喻吉祥、喜庆、美好、团圆的情感符号。动漫做为一种新兴产业,如何创造富有民族认同感的动漫原型并进一步带动衍生产品的品牌价值,成为动漫产业决策者和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武强民间年画的文化特质为这种努力提供的可能性是不言而喻的。

4、创造富有中国气派的木板年画动画新形象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一味盲目模仿日本、韩国、迪斯尼等商业动画的情况下,学习、借鉴和研究中国民间年画造型与观念,并将其应用于中国动画造型的创作之中,使中国青少年从动画学习、创作和欣赏中体悟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精神和形式美,逐渐建立起中国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动画艺术创作体系。

透过木板年画艺术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年画造型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所在。因此,要是年画传统造型艺术在现代动画造型当中得以延伸发展,创造新的原创动画形式,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达其“意”,从而传其”神”。

(1)取其“形”:取其“形”自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民间艺术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提炼与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同时把握传统造型的思维方式、造型方法和表现形式与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的思想内容、造型样式、运动节奏等的视觉关系,才能表达当代动画造型的设计理念,同时体现出动画设计的民族性和设计者的个性特征。在动画造型设计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延伸与借鉴方面,已经不乏优秀的例子,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渔童》、《抬驴》等。

(2)达其“意”:中国民间传统木板年画的创造思维是人们学习与借鉴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地心存向往。民间传统造型艺术所蕴含的吉祥观念同样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审美意念。在这一点上,“福娃”动画片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3)传其“神”:中国艺术历来讲求“传神”,用在动画创作上,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它需要我们摆脱传统的表象,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艺术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所认同的形象设计。在这一点上,中国北京奥运宜传片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影片造型一方面对传统造型进行借鉴并合理运用,另一方面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和思想观念,以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价到好处地传达出“民族性”和“世界性”两个意象,不仅体现了中国民族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因此,我们应当看到,虽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于传统造型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的契机。因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木板年画艺术的在现代动漫产业中的再创造、再应用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性。

篇9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互联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迅速普及,并运用到多个领域,网络通信日渐深入到居民的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通信网络成为了人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获取各种资料信息的关键途径,智能化住宅小区通信网络是小区内综合信息服务、小区与外界广域网连接、小区智能物业管理的物理平台,构建小区通信网络平台,要考虑网络提供综合信息与资讯服务的能力,网络的先进性、扩展性、性价比以及开发商(用户)对投资费用的承受能力,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小区宽带通信网络平台采用以大网或有线电视HFC 网,也可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1]。本文重点介绍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平台设计。

二.凭借以太网为基础构建住宅小区智能化通信网络平台设计概述和方案

1,以太网概述

在我国现阶段的网络系统中,以太网无疑是运用最为深入,最为普遍的的局域网络之一,由于这种网络被采用的范围很广泛,运用很普遍,社会各界的科研人员都在这类型的设备和技术研究上加重了投资力度,到目前为止,以太网已经可以通过基带输送,结合对绞线和各种新型的网络传输设备将10Mbps/lOOMbps/1000Mbps的数据完美的传输成功。到目前为止,以太网已经广泛运用到各种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中来,而且日益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居民的生活已经逐渐融为一体。

相比其他几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而言,以太网在不断的研究完善中,日益走向了成熟,与以前相比,以太网的兼容性更强大,性能也更加稳定,也正是因为这种网络系统已经趋向成熟,所以,在很多方面的成本比较低,显得更为廉价更加实惠,这也是以太网广泛运用的原因之一,在现阶段的经济水平下,从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出发,以太网从价格从性能上来讲,都具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将会成为小区住宅智能化网络通信平台设计的构建基层,构建主流之一。

2,将以太网作为基础的智能化平台设计方案

(一) 智能化平台设计的原则

智能住宅小区局域网一般涵盖若干标用户住宅楼、小区管理控制中心、小区公共会所、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以及区内各类集团用户,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与小区智能控制网连接[2]。同时,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得任何一点的信息点都能够实现互相交换,要能够广泛的支持各种多媒体,要有着科学的管理,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必须使得这个平台具有可升级性。

(二) 智能化平台的设计整体网络系统

整个网络包括广域网(Internet、各专业网)接人、小区网络系统及小区网络智能控制中心,小区网络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分为系统中心(小区管理控制中心)、区域中心、住宅楼栋和用户四级,根据小区的规模和用户楼栋的分布情况,为便于网络设计和管理,可将整个小区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设一个区域中心,管辖若干个相近的楼栋[3]。

三,以以太网为基础的网络平台设计在小区中的设计操作

1.对整个住宅的综合布线设计

在以太网的网络平台设计中,做好布线系统工作室实现整个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最基本工作,通过采用各种先进的交换式集线器,采取好合理科学的布线是设计,将小区内部计算机用户连接一起,从而形成住宅小区的各种信息的网络平台通道,一般而言,智能化住宅的小区在实施布线设计时候,多半将整个小区分为三个方面,住宅单元子系统、楼层管理间和垂直干线子系统以及设备问子系统。各系统布线都采用5类以上对绞线.

2.住宅单元子系统

布线系统接线箱的出现使得只智能化小区的布线变得更加方便科学系统,通过在小区的每个单元住宅安装布线箱,使得布线箱成为用户和整个布线系统的中介。接线箱可安装各种系统接线模块,包括数据和语音通信模块、家庭安防系统模块、可视对讲系统模块等等,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安装。[4]户内数据通信布线采用5类以上UTP(非屏蔽对绞线),信息插座采用RJ45制式接口。如图1可分析得知。

3楼层管理阃和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主干布线采用新型拓扑方法.由设备间主配线架敷设至各楼层管理问的干线电缆构成,系统采用五类以上4对UTP作为系统主干电缆。楼层管理问设置桥式模块板通过不同跳线实现水平线缆与垂直干线的连接。

4.设备间子系统

在以太网为基础的网络平台设计中,一般都在设备间子系统中安装上质量较好的交换式集线器和必将科学合理的布置主配线架,使得各种用途的主干网络线缆都通过主配线架接通,并输出,然后再连接跳线,最后和交换式集线器实现连接。

四,凭借HFC为基础的智能化网络平台设计简述

1. HFC技术概述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有线电视网在我国的覆盖率越来越广泛,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网络信息的要求更高,使得有线电视网开始实现朝着双向HFC综合信息网络的转变,不仅仅可以传输居民日常娱乐所采用的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而且可以用超高速将居民小区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比如图像,视频,语音等各种信息,同时,在HFC网络中,通过使用双向的混合光纤电缆将各种信号快速传输到各个住宅小区,并实施科学严密的住户分布,使得宽带网络更加的迅速,同时网络信息也会变得更加稳定,因此,在新时期下,住宅小区智能化网络平台设计中,其也成为了一种比较广泛采用的设计方式,受到众多住宅小区智能化网络平台设计者的欢迎,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必将发展成为主流趋势之一。

2.HFC基于用户端和前端的平台设计

(一)HFC 前端

HFC 前端主要包括路由交换机、CMTS。前端路由交换机通过光纤与千兆IP 城域网连接,CMTS 用于连接双向HFC 网和宽带数据网,为用户端的CM 提供控制、管理和数据传输功能,它提供动态带宽管理、高速信息流量集中、数据网络资源的接入控制并保证数据服务质量。每个CMTS 可支持和管理2000 个CM。

(二)用户端

HFC 网用户端核心设备是电缆调制解调器(CM),用于完成HFC 网与用户PC 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使用户PC 通过HFC 网络与前端设备进行全双工的数字通信。

五.结束语

加强对以太网和HFC网络技术的研究,不断实现理论的创新和技术的突破,加大对住宅小区智能化平台的建设力度,让现代计算机网络更加广泛的服务于人民的生活学习,实现整个居民小区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从而推进整个住宅小区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为我国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喆 住宅小区智能化通信网络平台设计 [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 -2008年30期

[2]王光辉 浅谈智能化住宅小区通信网络平台设计 [期刊论文] 《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0年5期

[3]季伟 智能化住宅小区通信网络平台设计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3期

[4]焦方立 智能化住宅小区通信网络设计 [期刊论文] 《现代电子技术》 ISTIC -2003年15期

[5]汤涛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智能化住宅小区通信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期刊论文] 《电脑知识与技术(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2006年10期

篇10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二、答辩范例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钱智,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WebService的智能仓储管理》。论文是在冯翔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市场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既给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也让企业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企业生产规模、销售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货物库存量的急剧增加,原有的传统仓库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必须采用新的仓库管理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合理分配资源以及协调供、产、销各环节的管理,如此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传统的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简称WMS),大多都是通过手工对企业日常运作产生的大数据量进行处理。手工处理大批量的销售成本、销售额等数据,不仅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容易出错,准确性低,风险大。传统的仓储管理系统不能满足信息实时性的要求,导致企业负责人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各项统计数据,从而导致在制定策略和计划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定位市场;而且混乱的仓储管理会引起企业资源浪费、产品成本过高、企业运作不顺畅,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力降低。因此如何合理地管理仓库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

随着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开发高效的智能的仓储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证。实现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使得企业在业务处理、信息收集、库存管理、货物传输等方面实现有效规范的管理,包括对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信息管理,如制造商、零售商、进货商等;以及对商品信息的管理,如类别、产地、库存信息等。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使得企业能够迅速针对市场的需求做出调整,制定准确的计划,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降低市场风险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在现代物流建设中,仓储是整个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仓储的发展现状直接影响现代化物流的水平。早在1980年的全美物资讨论会上,学者就指出,在商品生产流通的过程中,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和制造,剩余95%的时间都用于存储、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而存储、运输所支付的费用占生产成本的40%.因此,深入研究仓储技术与设备,合理配置仓库的资源、优化仓库布局和提高仓库的作业水平,并开发相应的管理监控软件,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仓储的发展离不开仓储管理系统的建设,仓储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销售的枢纽,可以说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了计划科学性、采购适时性、生产稳定性,以及展现了企业在项目实施、产品质量、平衡资金流通上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円益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用计算机进行仓储管理,具有传统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信息存储量大、查询方便、检索迅速、安全性好、成本低等。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仓储管理系统不仅使企业决策层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各种信息,使生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库存信息,合理地安排生产,高效安全地完成各项业务;也实现了最大限度的物料平衡和流通资金的平衡,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在巨大竞争压力下脱颖而出的助力。如图1.1所示,合理使用互联网、数据库、条码识别系统等信息技术,可压缩库存量、提高仓储管理能力、平衡资金周转,使我国的仓储业迅速发展,实现全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课题来源于沃尔玛公司所使用的物流系统,随着沃尔玛公司业务的全球化发展,原有沃尔玛物流系统中的仓储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例如原有的仓储管理系统是单一的,集中的依赖平台的系统,不能很好地进行扩展。如果使用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为公司提供更全面的信息管理、库存管理,那么沃尔玛公司的仓储管理效率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能提升公司竞争力。因此,本文以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为实现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研究国内外仓储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仓储业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研究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重点介绍了仓储管理系统的不同应用。

第二,研究系统幵发策略和基础方法,介绍了SOA体系,并详细分析了WebService技术,包含WebService技术的概念、模型以及涉及的协议栈。

第三,在研究沃尔玛仓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法,并设计了基于WebService的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

第四,研究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划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设计各模块之间的通信接口,并对实现系统所采用的设计原理与算法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本文提出的预测最优库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算法,该算法引入了客户评价因子,可以更全面更有效地对库存进行管理。

本文各章节的组织结构如下:

第1章引出了仓储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重点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介绍了国内外仓储业的现状,分析了仓储业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仓储业的发展新趋势;接着研究了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介绍了仓储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作用,重点介绍了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最后研究了SOA架构,并详细分析了WebService技术。

第3章首先介绍了沃尔玛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组织架构,研究了沃尔玛物流系统的现状;然后指出沃尔玛公司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解决已有问题的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重点介绍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对该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并研究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体系架构。

第4章介绍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对该系统使用的数据库进行了逻辑设计以及实现,并对该系统中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实现,尤其对最优库存量预测功能模块中设计的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进行了该系统的功能测试。

第5章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