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02:52: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启发思维,开阔思路;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谁能说说圆周长、直径和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
已知半径,圆周长的一半怎么求?
(出示一个整圆)哪部分是圆的面积?(指名用手指一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怎么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学习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转化成已知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的,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也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决定圆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径)所以,分割圆时要保留这个数据,沿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
展示“曲”变“直”的变化图。
2.动手操作学具,推导圆面积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中的一份是个近似的三角形(C16底是多少?高是多少?(r)
用自己的学具(等分成16份的圆)拼摆成一个你熟悉的、学过的平面图形。
思考:
(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2)所摆的图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学生开始动手摆,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在幻灯前边说边摆。)
①拼出长方形,学生叙述,老师板书:
②还能不能拼出其它图形?
学生可以拼出:
等等……
刚才,我们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是:S=πr2。这几种思路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圆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面积公式。
例1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圆面积S应知道什么?如果给d和C,又怎样求圆面积?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2.选择题。
用2米长的绳子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木框上,羊吃到地上的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1)3.14×22=12.56(米)
(2)3.14×22=12.56(平方米)
(3)3.14×32=28.26(平方米)
3.思考题: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求圆的面积。(如图)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使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推导圆面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2.难点: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将课本127附页中的两个不同等份的圆先涂色,再剪拼粘贴在一张纸上。
教师:用硬纸做32等份的圆片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拼图一个。
教学过程:
㈠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近段时间我们正在学习和研究圆的有关知识,那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请仔细看题,并在课练本上列式计算。)
(1)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米。
(2)一个底面是圆形的水缸,量得底面圆的周长是9.42分米,这个水缸的底面半径是()分米。
(3)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是12米,宽是8米,这块菜地的周长是()米,面积是( )平方米。
2.引入课题:同学们,与圆的周长有关的问题我们已经会解决了,那下面的问题你还会解决吗?出示P67上面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明确图中所提出的问题。
师:谁来说说这位叔叔跟大家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里要求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呢?
3.揭示课题:圆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㈡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圆面积的含义。
师:要解决圆的面积,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圆的面积?”谁来说说这个圆的面积指的
是哪个部分?(让学生对照黑板上先画好的圆形图来说)谁能描述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呢?
板书: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首先请大家把老师课前布置的手工作业拿出来:
先观察:把一个16等份的圆,经过剪拼后得到的图形象什么?(象平行四边行)
再观察:把一个32等份的圆,经过剪拼后得到的图形象什么?(象长方形)
(板书:等分、剪开、拼摆)
(2)出示课本P67下面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看来呀,我们的做法和看法跟课本中的这两位同学是一致的,老师也象你们一样将16等份的圆和32等份的圆经过剪拼后也得到了两个图形。下面请同学们对比所拼成的两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你瞧,图上穿黄色衣服的这个同学,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它正在用电脑制作,将一个圆等份成64份。请大家想想看,如果把这位同学等份的圆剪开,拼成的图形应该是怎样的呢?
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电脑的演示过程吧!(分别演示8、16、32、64等份这四种情况)
(3)通过刚才的演示你想说什么?(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
(4)下面请大家发挥想象继续思考:如果分的份数不断增加,最终拼成的图形会是怎样的情况呢?(请继续看下面所拼的情况)
(5)看了刚才的演示你还想说什么?
(6)看来呀,圆的面积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进行计算的。
(7)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一个圆分成了32等份,然后剪开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现
在请大家再仔细观察并思考:
① 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与原来的圆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周长变了,面积没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圆的面积
② 师:长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算?
③下面我们要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下一步该怎样想呢?(找到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圆的什么条件。)那谁来说说它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并将上面的板书逐步完善成下面的样子。)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周长的一半 ×半径
SΠrr
④思考: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i.将圆分成若干等份。ii切割成两部分。iii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iv找所拼成的一个近似长方形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8)师:刚才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记
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9)师:从推出的圆的面积公式中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了?
知道了怎样求呢?如果半径不知道又该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回到前面的情景图中解决
一位叔叔提出的问题吧!
3.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P68例1。将前面的主题图与例1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㈢ 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完成p69的做一做。
2.完成P70练习十六第2、3题。
3.拓展练习。
如果一个圆的面积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并且已知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那么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有认识圆柱,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体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之一年级对圆柱的简单认识,所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哪些物体是圆柱。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从实物中直观感受圆柱侧面的特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这些都是与图形有关的概念,教学侧面积。圆柱的认识学生经历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知识建构过程。
在认识了圆柱后,接着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教材中设计了"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的活动,并呈现了剪商标纸的过程示意图,这样通过把圆柱侧面展开成平面的实验,再联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总结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时,我根据学生所带的实物,设计了让学生给圆柱侧面包装的环节,激发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学习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思路:
1.教学圆柱的认识
(1)教学圆柱的认识,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和操作。教师做一些圆柱模型,也可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如纸筒、罐头盒,药盒、药瓶等)。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圆柱形物体的图片做成课件或挂图,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并说明理由,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接着请学生交流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加深对圆柱认识。
(2)探究圆柱特点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圆柱特征。引导学生探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了解"圆柱是由哪几部分面组成的?" 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一般学生不太容易发现并指出圆柱的高。教师可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矮?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揭示圆柱高的含义。教师通过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既可以在圆柱的内部表示出来,也可以在圆柱的侧面上表示出来。学生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后,应让学生结合立体图形认识圆柱图形的底面、侧面和高。
第二, 深入对圆柱各部分的探究。如"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如,学生发现圆柱上、下底面是大小一样的两个圆,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你怎么证明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学生可能会把两个圆剪下来比较;也可能把圆柱的一个底面画下来,再把另一个底面放在画好的圆上,看是否重合;还可能量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比较。侧面是什么面?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感觉侧面是一个曲面。高可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理解高既可以在圆柱的内部,也可以在圆柱的侧面表示出来,有无数条。
2.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是让学生看物体,先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二是沿高剪下并展开圆柱的侧面加以认识;
三是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长方形纸的长等于圆柱体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纸的宽等于圆柱的高。从而探索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此时顺势提出"议一议"的问题:"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学生就能迎刃而解。最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样学生通过在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初步认识圆柱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够辨认,并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到圆柱形物体或类似(近似)于圆柱的物体,但是对圆柱还缺乏更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学生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有无数条高,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数学经验:
获得解决生活实际的活动经验,体验过程的快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纸及小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说出它的名字和形状。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
二、认识圆柱
1、让学生先观察圆柱体物品,再闭着眼睛摸一摸表面。然后交流摸的感受。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3、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形实物,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看学生指出的高的位置,进一步强调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柱里面和表面)。
4、认识两个底
重点在引导学生如何知道两个底的关系。
学生可能说到以下方法:
(1)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两个底面直径(或半径)相等,两个圆大小就一样。
(2)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3)把两个底剪下来
(4)可以用圆柱体物体的一个底面描一个圆,用另一个底面比一比,如果重合,就说明两个圆大小一样。
三、圆柱侧面积
1、创设情境
如果让你给一个圆柱的侧面包装,你怎么做?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想办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探究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根据手里的圆柱,实际包装一下试试。
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实物和纸,包一包,得出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
3、说一说:(1)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
(2)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4、议一议:该怎样计算圆 柱的侧面积呢?
四、尝试应用
1.同组共同测量出组内一个圆柱的周长和高。
2.让同组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尝试计算出它的侧面积,并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用自己获得的知识再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并判断用哪张纸比较合适。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自己计算罐头盒包装纸的面积,然后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六、课堂小结
你知道了什么?谈一谈感受。
七、课堂作业
练一练第3题。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d=8cm h=6cm (2)r=3m h=1.5m
第二部分:课后反思
生成1:探索两个底的关系。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说到以下方法:
(1)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两个底面直径(或半径)相等,两个圆大小就一样。
(2)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3)把两个底剪下来。
(4)可以用圆柱体物体的一个底面描一个圆,用另一个底面比一比,如果重合,就说明两个圆大小一样。
学生生成:其一,预设的第二种方法,学生没有说出,但学生吴铮(学生认为是中下等学生)却间接的说出用滚动法测出两个底面的周长是否相等来验证两个底是否大小相等。其二,学生对于教师预设的这几种方法基本呈现出来。
教师反思:设计这一环节的几种方法,教师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应付教案,对于学生是否能想到这些方法,没有真的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在实际的教学巡视中,发现学生的一些想法其实挺让我们感动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的俯下身来,去发现学生的真实想法,尊重他们的潜力,正如教研室的评价一样"巡视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形式而已"。这也提示我们,在课堂中有时需要教师发现的眼睛,需要我们给学生相的时间、空间,给学生说的权利,表达的愿望和机会,这才能让我们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生成2:动手操作,探究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根据手里的圆柱(自带的圆柱型学具),实际包装一下试试。
教师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实物和纸,包一包,得出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学生生成: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在圆柱型物体的侧面用纸包一圈,然后用剪刀剪下来,得出侧面是一个长方形。学生杨俊(学生认为是中上等生)带的是一个塑料的圆柱型,所以他用剪刀把这个圆柱沿侧面的高剪开,然后展开成长方形。这就是很好的现场说教,不再需要任何课件的支持。
教师反思:课堂真的需要交还给学生,学生的思维真的具有很大的潜能,就看我们能不能创造这个环境和机会,有时学生的思想和做法也能给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策略。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成功的收获,体会合作的愉悦。
教学
重点
1、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 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
将圆柱侧面的侧面展开,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
设计
说明
1.本节课为是一节新授课,运用“4 3 5”教学模式。“4”是指教学理念体现多维性、合作性、高效性、生成性。“3”是指课堂分三阶段,即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延伸。“5”即五环节,导入、检查预习、合作交流、迁移应用、拓展巩固。2.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课前
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案
2、学生准备:剪刀、易剪开的圆柱体纸盒 胶带 课前探究
课本 练习本
课前探究
《圆柱的表面积》课前探究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二、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利用学具动手剪一剪或者折一折,观察一下圆柱的侧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我的方法侧面的形状与圆柱的关系侧面积计算方法
三、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1、情景提问。
2、引入新课。
利用投影展示六个核桃饮料和问题。
提出问题:1、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六个核桃饮料,它的形状是什么?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做这样一个饮料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思考,回答问题。
1、六个核桃饮料是圆柱形,有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2、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课堂探究情况
利用投影展示《圆柱的表面积》课前探究内容
教师检查(可以在课前完成,一并了解自主探究情况。)
完成自主探究,等待教师检查。
合作交流
一、小组交流
课件展示交流提示
1、读小组交流提示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交流情况。
1、认真倾听。
2、组长带领组员交流,补充完善探究内容。
二、集体交流
1、课件展示圆柱表面积含义。
2、课件演示圆柱侧面积的展开图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课件展示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一、交流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总结:圆柱的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生活当中有些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和1个底面积,有些物体的表面积只有侧面积。
二、交流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方法:第一种沿着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第二种沿着高剪开得到一个正方形,第三种沿着侧面斜着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2、教师引导总结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并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ch
提问:不同的方法都与圆柱有关系,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3、教师引导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提问: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交流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问: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ch+z∏r2.
1、学生交流表面积含义。
2、学生补充。
1、指名学生交流。
2、学生补充完善
1、学生观看投影。
2、思考回答。
3、读表面积
计算方法。
1、学生思考
2、回答问题
学生交流
迁移应用
尝试练习
课件出示问题
1、引导解决问题。
2、总结解决问题步骤。先求侧面积。再求底面积,最后求表面积。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指名交流问题。
拓展巩固
当堂检测
课件出示检测题
1、引导学生交流反馈。
2、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1、独立完成练习。
2、集体交流练习。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
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S = ch
底面积:s=∏r2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ch+2∏r2
在中职院校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多媒体课件应体现良好的艺术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眼球,能够正确及时地传达教学信息。艺术设计包括界面、屏幕对象、风格等的艺术性设计――文章总称为多媒体教学中平面图形的美学设计。
一、图形概念与思维特征
每个多媒体项目都包含图形元素:背景、人物、界面、按钮,几乎从多媒体中看到的每一个东西都是由某种类型的图形组成的,多媒体产品不能缺少直观的图像,就像报刊离不开文字一样,图形是多媒体基本的要素。图形本意是通过可视性的设计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意念,也就是给设计思想以形状,是设计造型成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并且能够通过印刷及各种媒体进行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的视觉形式。
图形设计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过程非常复杂,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其中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由于人类目前对于自身的研究,还不能完全解释思维的本质,只能通过一些经验来研究设计思维,力求从中发现创意的一般规律。
1.灵感。
所谓灵感是人们直觉表现最活跃的思维现象,是透过所有的生理器官和全部精力挤压出的创造性思想。灵感的产生往往是在人们全神贯注观察某种事物之时,它存在于思维之中,但又无法通过理性的分析,将其思维现象表述出来,对灵感的开发关键是心里的感悟。
2.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渗透于整个设计思维的全过程,由设计思维对象引起的感觉、知觉,都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原本无生命的形、色、空间、明暗、比例、节奏、韵律等各种视觉元素,只有在情感的引导下,才能构成寓意深刻,有视觉传达力的设计作品。
二、中职院校多媒体教学中平面图形美学设计
1.多媒体教学中平面图形的美学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
在中职院校多媒体教学,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评比当中,艺术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艺术设计成功的多媒体资料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能更加充分地实现多媒体教学的传达优势,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艺术设计包括界面、屏幕对象、风格等的艺术性设计。
(1)界面的艺术和美观性。
界面设计要更具有艺术性,主要表现在颜色搭配、固定区域的处理、标题的协调性等方面。界面要美观,外观清晰,一目了然。通过分组、着色、三维等处理,界面图文并貌,层次分明,并伴有鼠标动态提示,易于操作,色彩协调。忽视多媒体的界面设计和整体布局,不讲究界面的艺术性,很难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多媒体作品当然要有好的界面,界面是用户唯一和计算机、学生与教学资料之间交流的可见的东西,如果不可理解,没有吸引力和视觉上的舒适感,那么,学生如何接受它呢?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才是最后的完美,也是我们评价一个课件优秀与否的重要因素。
当然,我们在使用界面艺术性的同时要注意避免盲目的不恰当的“时尚”和标新立异,一些教师自身水平较高,想在制作多媒体作品时很好地体现自己的制作水准,喜欢把作品制作得花花绿绿,到处都有动感,画面也非常时尚。这样的课件看起来十分漂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屏幕演示不断,可是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是违背现代教育原则的。同时过于追求界面的艺术性,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特征,其界面设计过于注重修饰,学生的注意力易被各种新奇的刺激手段和形式所吸引,而不能指向应学习的重要信息上。
(2)屏幕对象的艺术性。
屏幕对象包括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与视频等。其艺术设计包括图文排版;文本字体大小、类型、颜色等风格属性;图形、图像的艺术处理,过渡效果;声音及音效的使用;动画及视频的显示位置,等等。屏幕对象的艺术设计涉及多个要素,因此,教师要综合考虑,从屏幕整体显示效果设计各自的艺术特征。
(3)风格。
多媒体课件的风格也属于艺术设计之列,多媒体课件的风格对体现课件主题,增强其艺术性、感染力、表现力都有重要作用。例如对历史题材的课件,就应围绕表现历史内容的主题组材、设计,如果背景是时髦的设计图片,则风格就显得非常不和谐,从而影响课件的质量。
总之,多媒体作品在体现其艺术性的同时,必须掌握分寸,追求平衡、和谐、协调,在注重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性的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的是多媒体作品界面的艺术性,将美学特性与计算机特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音乐、图像、动画等媒体元素的合理运用,色彩的和谐,屏幕构图的美观,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方便操作,并得到美的享受。
2.从学生的视觉吸引和接受效果方面阐述平面图形美学设计的原则及应重视的相关问题。
从多媒体教学资料的呈现来看,视觉冲击直接影响着整个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如何获得良好的视觉吸引和冲击,一般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构图图形的层次感及视觉线牵引。
图形和元素之间的层次感,可以在干扰视觉的同时,突出自身所想体现的主题,这种表现方式往往是比较直接而且有效的方式。这种视觉干扰是在分散学生多余视线的同时,更能注意到这一设计的主题上,为这种干扰方式所产生的图形是这个主题的辅助图形。
利用色彩或者元素来牵引学生的视觉,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思维去思考和观看作品。现在存在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运用点、线、面来引导,以图形和元素出现的引导方式的作品比较少见。
(2)色彩、明暗诱导。
运用主体色块的不同,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体现主题;利用由光感折射、光感捕捉、动态光感及明暗差异性的一些共性来衬托主题。
(3)瞬间捕捉,抓突破点。
利用眼睛感官的瞬间接受来捕捉视觉点;靠突破图形图像本身的视觉平衡点来达到视觉要求;运用图片素材的本身来寻找设计的突破点;依据图形自身所产生的空间感、光感等一些突出的地方,来加以利用,从而突出设计的主题。
(4)比例大小。
依据事物本身的比例关系,在等比的关系上追求视觉上的平衡关系、突破事物本身的等比关系,进而推出自身的视觉重点以求突破。就如一些夸张漫画那样,一个大头小身子的人物形象,一种夸张的歪曲正常比例的方式,在不经意间往往能收到奇效。
综合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可以发现,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发展方向可分为: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及向虚拟现实方向发展。多媒体设计在中职院校教学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夫龙著.现代图形[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69-04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地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科专业不断地增多,导致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地增大,教学管理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仅从学校层面进行统一地教学管理,由于覆盖面过大也难以取得显著成效,有必要采取学校和二级学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满足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然而,许多高校在学校层面上已采用信息化技术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但由于学校层面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各个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学科和专业特色,不能如同学校层面信息化那样进行统一化管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二级学院仍然存在学校教学管理平台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在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不断提升的空间,有必要对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探索。
一、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是学校按照学科或专业门类进行设置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立足于本学科和专业的建设,进行具体的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对上接受并执行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意愿,对下结合二级学院自身实际情况组织教学管理活动并监督教学质量,故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扩招给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致使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1.教学管理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
自从1999年我国大学开始扩招以来,随着学生人数增加、专业增多、师资扩充,教学任务安排环节也在不断增多,致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不断增大,给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涉及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包括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教学成果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等,还有许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需要及时处理,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正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学管理人员还要协调教务处与二级学院、学院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显然,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繁杂且强度大,同时还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故必须借助现代信息化平台将其从繁杂的教学事务书面通知、电话通知等方式中彻底解脱出来,以提高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整个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
2.教学管理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管理使用效率低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为了满足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需求,加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为教学管理人员购置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以改善传统的纸质办公条件。但是,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大部分都在各自的计算机上单独完成,其工作成果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完全独立,且多以Word或Excel电子文档的形式零散存储,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安全性比较差,使得工作成果难以积累和传承,管理查询效率很低,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故教学管理过程实现网络化和无纸化办公并规范管理教学文件资料是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3.教学管理过程缺乏沟通与交流
多数高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渠道比较单一,一种方式是通过每个学期中间组织教学院长、督导组专家、教务人员、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来反馈意见或建议;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组织督导组专家听课和学生给授课老师教学评价打分来反馈意见或建议,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教学管理网上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广大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以增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为此,针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二级学院自身学科和专业特点,有必要构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建设资源,进一步拓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并与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紧密联系,形成良好的对接,使得教学管理体系整体得以优化。
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标和方案
1.建设目标
针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特点,充分考虑与学校层面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关联和互补关系,通过构建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教学成果资料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学院公共信息管理等,实现无纸化办公;可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教学过程质量信息的反馈与处理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学院管理信息化平台可大大缩减教学管理流程,解决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事务繁杂及工作量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建设方案
以往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一般由多位教务员负责完成,每位教务员工作成果通常会产生大量文档资料,且数据信息完全独立,难以对这些文档资料信息进行查询、汇总和统计。通过学院教学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每位教务员工作过程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将会统一存储到数据库中,以方便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查询、汇总和统计。通过以上对二级学院当前教学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对以往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进行改善,具体工作运行模式转变如图 1 所示。
三、系统功能实现
1.系统平台构建
考虑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系统与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兼容,实现二级学院数据与学校数据共享,减少冗余,实现两个数据库的数据共享。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系统授予教务人员不同处理事务的职责,同时,该系统面向教师和学生开放部分教学信息。系统平台运行的网络环境如图2 所示。
2.系统功能设计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学院教学管理事务的集成平台,根据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分类,该系统总体功能可划分为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教学成果资料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五大功能模块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目标,系统总体功能框架如图3所示。
(1)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
①学风警告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到课率不高(如迟到、早退或逃课)、不能按时提交作业或者作业剽窃现象严重、请假方面存在不正之风、上课多次睡觉、玩手机等情况通过系统及时上报,系统将自动汇总并反馈给学院教学科,学院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比如警告、通报批评、取消考试资格等。
②教师工作量管理:教师通过该模块核对教学工作量和津贴信息,若存在疑问可以通过系统将问题反馈给院办。
③教师教学资料管理:教师通过该模块提交教学大纲、授课日历、教案等。
④教学管理网上调查:通过该模块对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和政策、教学过程中教风和学风、教师在教学(如课堂教学、指导课程设计、实验或上机、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过程中教学质量反馈等与教学相关的事宜进行调查。
⑤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用于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⑥教学事务通知服务:通过发短信、电子邮件或QQ、微信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学事务信息重要时间节点的自动提醒机制,如重要教学会议参会通知、新学期开始第一周上课提醒、课程监考任务信息考前通知、国家法定节假日教务处调整上课时间信息等温馨提示,防止教学事故的出现,将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从打电话通知中解放出来,大大节约了教学事务通知的时间。
(2)教学档案资料管理
负责各类教学档案的整理和管理,教学资料如课程考试资料(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平时成绩单、实验成绩单、考场记录单、试卷分析单、成绩报告单)、课程设计资料、课程实验或上机报告、生产实习资料(日志、周记、总结、试卷、成绩报告单)、毕业设计资料(任务书、进度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说明书、毕业设计相关图纸、毕业设计答辩决议及成绩单)、教学评估和专业认证资料等,将其录入教学档案资料库,以方便各种检查或者教学评估时查询和借阅相关资料。
(3)教学成果资料管理
负责各类教学成果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将各类教学成果文档录入教学成果资料库,当需要查阅相关教学成果资料时,只需通过教学成果数据库设置查询范围进行自动查询,并可直接打印相关教学成果文档资料,提高了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以往手工查询方式出现的差错率,并避免了以往纸质教学成果资料长时间存放存在遗失或者破损等问题。
①教学研究成果方面:主要包括各类各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研究论文、教师主持或者参与教学建设项目等。
②指导学生创新成果方面:主要包括指导学生竞赛获奖(比如,以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为例,在竞赛方面:指导学生获得各级“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高等数学竞赛、外语竞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工业工程改善创意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学生、指导学生申请专利等。
③其他方面:主要包括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获奖、青年教师课堂观摩教学比赛获奖、教师获得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本科教学优秀成果奖、中青年教师在实验技能竞赛中获奖、教师在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奖、优秀教材奖等。
(4)教学资源建设管理
教学资源建设管理,主要包括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
①专业和教材建设:负责新专业和教材出版计划的申报、教材建设项目和优秀教材奖的申报,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填写相关信息,系统将自动汇总生成学校统一要求的格式,统一由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报至教务处。
②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负责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
(5)公共信息管理
①通知公告管理:用于学院各种最新通知公告,如:各种与教学相关的工作例会、国家法定节日放假期间教学安排调整的通知、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等。
②学院教职工通讯簿:用于方便查询学院教职工的通讯信息。
③常用文件下载:用于各种与教学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文档与表格的下载。
3. 系统界面设计
根据系统总体功能框架结构,利用和HTML完成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和界面的开发,该系统主要运行界面如图4和图5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自身特点,通过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系统地应用有助于规范和简化日常繁杂的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轻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差错率,减少教学事故的出现,提高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推动教学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巍.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8-20.
[2]季燕萍.谈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者的素质[J].大学教育,2013(13):150-151.
为什么在新闻摄影中会出现“后脑勺”现象?它对新闻摄影有什么危害?如何克服这种现象?这一系列问题是对新闻摄影教学提出的挑战。笔者认为,新闻摄影的人物形象表现应遵循一条简单而有效的原则――“见面原则”。
“见面原则”的含义及重要性
所谓“见面原则”,即在新闻图片中应尽可能表现人物的面部形象。具体而言,不管新闻人物的身体朝向或运动态势如何,都应以正面、前侧面等能展现其大部分面部形象的拍摄角度或瞬间为主,少用或不用侧面、后侧面、背面形象。
“见面原则”是从新闻摄影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实用原则。它符合新闻摄影以形象传递信息的特点,强化了新闻摄影的形象性,对新闻摄影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核心,也是新闻摄影的重要表现对象。“见面原则”为我们刻画人、表现人提供了一条简单却行之有效的路径。总而言之,“见面原则”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展现新闻人物的特征性信息
有人认为,拍摄人物时“应注意选择被摄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如眼、嘴、鼻、发型等”,人的面部形象是其区别于他人的标志性形象,它承载了一个人的特征性信息。新闻人物的个人身份是最重要的新闻要素之一,富于特征的面部形象展示能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被称为新闻摄影的“15条军规”的“美国《华盛顿邮报》等7家报纸的图片编辑原则”第6条特别强调“纪实照片应尽量减少侧面影像的图片的使用,这些图片容易造成特征性元素的缺失”。连侧面影像都不宜多用,更不用说背面影像。《华盛顿邮报》的“军规”与“见面原则”的理念可谓不谋而合。
2.有利于表现人物情感状态
“新闻摄影应以人和人的情感作为重点表现对象”,应“注重人物情感的表现和人物性格的揭示”。人物的情感状态主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服饰打扮等个体因素及背景、前景等环境因素加以表现,其中,最有力的表现途径莫过于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情感状态的最直接反映,肯尼迪・科布勒认为,“在一张照片的所有因素中,脸部能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反映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即使是最平静的脸部也能反映出惊人丰富的表情变化”。喜悦、哀伤、兴奋、悲痛、失望、恐惧、向往、震惊、活力、疲惫等情绪状态或生理状态,无不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来反映,“而耳朵、发型则无法表达情感”。至于肢体动作,同样无法传达出的人物的微妙精神状态。
3.有利于强调现场气氛
优秀的新闻图片应能将新闻人物活动现场的气氛如实地记录下来,使受众感受到强烈的现场气氛,从而调动其参与感、贴近感。新闻人物的“见面”,特别是正面,能更好地表现这种现场气氛。当新闻人物的脸部正对着拍摄方向时,其目光似乎跃出画面与受众的视线发生交流。这种联系给受众以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似乎自己正参与到事件的进程之中,画面感染力不言而喻。
形象价值的高低是摄影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最重要标准,而“见面原则”是符合摄影利用形象说话的艺术特点的。所以,虽然大多数摄影者并未对它有自觉的认识,但在摄影实践中不自觉地遵循着这一原则。
“见面原则”在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中的体现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过去还是现在,虽然“见面原则”不见于任何一本新闻摄影教科书,但事实上大量中外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已经提供了实践“见面原则”的精彩范例。
在大多数情况下,践行“见面原则”其实并不困难,只要牢牢把握人物的正面角度即可。但在某些场合下,要拍出人物的面部形象并非易事,比如在表现看电视(电脑、展牌……)的观众或低头工作的劳动者时:如果想表现事件的内容或工作的环境,主体面部形象的呈现必然要受到影响,可能会留给读者一个后脑勺,如果表现人物的面部形象,则必须转变拍摄角度,那样又将损失重要的环境或背景信息。在势必要出现“后脑勺”的情况下该如何决断?许多优秀的新闻图片或纪实作品给出了符合“见面原则”的处理范例。
图片故事《乡村医生》是著名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一幅作品是塞利亚尼先生正在给一名额头受伤的儿童处理伤口。伤口的缝合刚刚完成,他又细心地擦洗患儿的眼睛。为了更好地表现塞利亚尼先生认真工作的精神,史密斯在他抬起头的那一瞬间按下了快门。医生在看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力的眼神、凝重的表情瞬间被刻画下来,而环境信息同时也得到了充分的保留。于是,一位认真敬业、救死扶伤的乡村医生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塞利亚尼先生的抬头,正体现了“见面”的表现原则。
被称为“移民形象照”的移民余胜清的形象也是如此。浩浩荡荡的移民队伍正井然有序地上船,将永远离开世代休养生息的故乡。队伍中一位怀抱婴儿、肩背行李的男青年回头遥望,这一瞬间被记者永远地定格。他的眼神和面部表情表达了他此时此刻的复杂感情,留恋不合中有几许坚决,又有几许希望,而身后的队伍和轮船构成的环境毫不含糊地交待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作者在余胜清回头的一瞬按下快门,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正是“见面原则”的绝佳体现。如果没有这一回头瞬间,这将是一张多么乏味的图片!
在许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中均可发现这种手法的运用。“见面原则”的应用正体现了摄影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为所摄画面并不是人物“自然如此”的状态,而是摄影者“有意选择”的结果。
“见面原则”在新闻摄影教学中的应用
相比瞬间、角度、动态等反复强调的拍摄原则,“见面原则”因其目标简单明确、可操作性强而在新闻摄影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初学者的实际状况,笔者要求学生通过以下三点贯彻“见面原则”的基本精神:
1.选择最佳拍摄时机
被摄对象的方向、姿态、表情等通常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但并不是每一个时刻都具有突出的形象价值和丰富的意义,这需要学会耐心等待,在人物的动态过程之中选取形象价值和信息--量最为丰富的瞬间――通常是面部形象出现的瞬间――加以表现。唯其如此,才能使人物生动形象起来。
2.加强与被摄对象的交流
学生在拍摄陌生人时学生常有许多顾虑,所以通常下意识地对被摄对象采取回避态度,不顾图片的形象价值转而拍摄更具安全感的背影。我们鼓励学生与被摄对象加强交流,以取得被摄者的理解和信任。这不但有利于拍摄到正面形象,而且往往形象生动自然、信息量大,甚至能获得意料之外的有用信息。
3.尝试运用各种拍摄技巧
贯彻“见面原则”还需要让学生尝试各种抓拍技巧,如长镜头吊拍、声东击西法、守株待兔法、隐蔽法、突袭法等。另外,还应在实践中探索新的表现方法,拓展“见面原则”的应用范围。如《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建泉拍摄的会场情景,利用大屏幕将报告人的正面形象与听众的侧面形象结合在一个画面上,便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表现方法。
事实证明,“见面原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见面原则”指导下学生所摄新闻图片的感染力、信息量都大为提高,为新闻摄影的“情感性”、“瞬间性”等夯实了基础。
结语
“见面原则”虽然简明实用,但也不是万能良药。
平面设计的起源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象征,从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到工艺美术运动,再到新艺术运动和现代艺术运动都对平面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原称装潢设计,也称作视觉传达设计,是以研究和探讨如何在二维空间内利用多种方式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创作形象,处理一形象与另一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按照形式美法则创造一种视觉上和知觉上的美的关系,它在设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充盈,平面设计成为一门越来越独立并散发独自魅力的学科,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多,平面设计教学也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潮流的影响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开始发展,“后现代主义”开始影响到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而较为前卫的“包豪斯”也逐渐被中国艺术家所熟知,为我国的平面设计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某些观念具有革命性、合理性和创新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边缘性观念的含义
平面设计是由创意、构图、色彩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完成的作品不仅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要向观者传达作品表现出来的信息、价值和理念。所以,在进行平面设计工作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设计本身的知识,还需要美学、文学、建筑学、哲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而平面设计的产品造型也离不开工程力学和材料学的配合。除此之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平面设计不仅是单纯的人力画描,计算机和图形软件的应用使平面设计的编排、色彩、效果、改变和拼凑变得更加方便和准确。平面设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和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有密切的联系,需要多门学科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交叉边缘学科。因此,平面设计相较其他学科而言具有一定的边缘性。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边缘学科及边缘性极易被忽视,在教学中容易表现为只考虑作品的感官和视觉效果而忽视视觉元素的安排和技术的运用,在课程的设置上只考虑感性的艺术成分而掩盖了工学的理性探求。这就是因对平面设计概念的片面理解而造成的边缘性的缺失。
二.边缘性观念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体现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手绘、素描、水彩,第二阶段是理论学习,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一阶段的内容不要求精通,但是要能够有基本的认识和能够画出草图;第三阶段是学习软件,其中PHOTOSHOP、ILLUSTRATOR、CO
RELDRAW这三个软件是必须要掌握的;第四个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包括印刷的排版、出血、裁切线、发排、晒版、UV、烫金等,喷绘的分辨率、材质、覆膜等。平面设计的专业性课程包括有字体设计,设计编排,包装设计,书籍装帧,网页设计,海报设计,企业形象,广告策划,商业摄影,印刷,标志设计等。教学内容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是从理论到具体专业性知识的学习,内容多样丰富,涉及色彩学、物理学、软件学、工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了边缘性原则的具体应用。边缘性观念在平面设计专业性课程中有更全面的表现。
2.教学工具的安排
在平面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师讲解知识原理和解决问题以外,还有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更加具体直观的感受设计效果的方式教学。前者是理性的、抽象的、理解式的,而后者是感性的、具体的、直观的。两者是内在本质和外在呈现的结合,相互促进,有将理论通过实践证明的效果。
3.教学方式的安排
现在美院或是综合性的大学的平面设计教学方式很灵活,很多学校都采取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走到自然中区,走到民族群体中去。这里有大量民族特色的蜡染、刺绣、古宅、古街,还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风光。学生们深入其中,深入生活,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使他们了解了民族风情,还在开放式的教学中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当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进行创作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见解和创新。开放式的教学体现了平面设计教学不应局限于书本和按照书本进行的简单创作,独特的视角和头脑的创新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4.教学结果的评估
在教学课程结束后,评估一个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标准既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基础理论和专业术语、步骤、程序都掌握的牢固,也包括有独特的设计理念,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总之,学生学习效果的判断标准并不是唯一的、单向的、独立的。
5.教学内容的应用
平面设计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就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了,在现实生活中,和平面设计有关的行业不计其数,其中就有传统美术、游戏设计、建筑设计(绘画、雕塑)、影视动画和互动媒体等。而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边缘性观念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运用平面设计的行业,就是将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就游戏设计而言,创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游戏规则、视觉艺术、编程、产品化、编剧、角色、道具、场景等,另外还要考虑到市场营销和市场需求。对影视动画来说,创作者不仅要对建模、材质、色彩、构图、MattePainting、解剖结构等知识的了解,还要考虑到动画造型设计、游戏角色创作、游戏场景设计、电脑三维动画、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市场、动画服装等的内容。其他实践应用亦然。所以,从最初平面设计理论的学习到之后的实践应用,边缘性观念的思想要贯彻其中。
边缘性观念下的平面设计教学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是多学科相互作用下的一门学科,它在教学内容、工具、方式和结果评估和应用上体现了出来,但我们有时是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下解读它,在平面设计的现实教学中,肯定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合理性,这就需要教学工作者以及学生们的不断努力,转变旧的不适应的教与学的传统模式,拓展思维,改变方式,给平面设计领域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平面设计教学需要完善的地方
目前,我国对于边缘性观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教学者、学生、艺术家和创作者往往会忽视平面设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在创作的时候就容易造成平面设计的边缘性观念的缺失。笔者认为,在这样一个知识大融合的时代,平面设计学科的边缘性会对设计者有更多的要求,他们必须是综合性人才,而不是一味的“专”下去。平面设计在现代社会表达的不仅仅是设计本身,同时还担当着表达思想、传承精神和文化的角色。因此,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学生也要争做全能人才。
学科的“边缘性”在以其专业性为立足点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如此会有利于平面设计的自身健康发展。此外要继续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提倡理论研究,同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和时代感。
参考文献:
[1]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赵农.设计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3]罗静.关于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商情[J].2008.7.
[4]胡志远.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
作者简介:刘德山(1970-),男,辽宁辽阳人,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教育应用。
0 引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纲要》从资源体系、平台建设及共享方面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当前,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尤其受到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的充分关注,也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热点。
现阶段,关于教学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资源管理及其标准化。以IMS、AICC、IEEE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技术标准为基础,参考SCORM(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开展数字资源标准研究[1];②面向开源软件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在著名的开源平台Sakai、Moodle、Claroline上搭建资源管理系统,并对开源软件实施二次开发[2];③高校辅助教学平台开发。
资源管理系统一般以平台为载体,在网络平台上集中大量优秀课程,课程之间多采用线性结构组织,如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爱课程网等。从课程层面看,每门课程作为一个教学结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习题、视频等。从教学角度,每门课程不是孤立的,从课程体系出发考虑每门课程的教学意义更大。现有资源管理系统中,探索课程体系或一个课程模块中课程之间联系及相关课程间知识点关联度的研究较少。目前,大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较少以课群为单位建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关课程共性资源共建与共享。以课群为基础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在高校精设课程、压缩学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背景下有重要意义。
1 资源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面向教师和学生,实现资源上传、检索、、下载等基本功能。同时,系统基于课群设计,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1.1 需求分析
为深入了解管理系统需求,笔者选取大连、鞍山两地高校的60教师和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结论如下:
(1)教师在教学中有资源管理需求的比例达74.5%;教师较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资源检索,主要以文件夹形式进行资源组织与管理;绝大多数教师期待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资源检索和管理。
(2) 使用资源管理系统的教师中,68.1%的教师认为现有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或辅助教学系统操作较为复杂。
(3)教师对资源管理系统关注不够或不愿使用的原因主要有:资源更新不够及时,资源可用性差,资源重复率高。
(4)61.6%的学生会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视频、试题、课件等进行学习,69.4%的学生认为系统应通过简化操作、及时更新资源来吸引用户。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大多资源管理系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如何重构和完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是本文重点研究内容。
1.2 系统设计
(1)功能设计。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设计需重点考虑如下问题:①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资源库管理、资源检索功能;②以课程群为核心,增设课群管理模块,实现课程添加、课程审核、添加课程资源等功能,有效实施课群内部资源共享[3];③设置配置管理模块,实现用户及角色管理。每个模块下细化若干个子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2)角色设计。将系统参与者划分为教师、学生、系统管理员和课群负责人等角色,各角色及功能如表1所示。
(3)数据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设计用户表、资源表、文件表和课程表等。受篇幅限制,具体数据库表省略。
2 系统实现
2.1 运行环境
客户端运行环境,选择Windows 7、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资源管理系统。服务器端系统运行环境为Windows 7 sever,支持Internet防火墙,该服务器具有校园网内独立IP地址,可实现校园网范围内登录访问。
2.2 主要功能模块
本系统核心模块为资源库管理、资源检索和课群管理。系统导航菜单中包括新闻公告、最新、资源上传、资源检索和课群管理等功能项。
(1)配置管理模块。配置管理模块的功能为角色管理、用户注册和用户登录。角色管理实际上是对系统用户权限进行设定。未注册用户可以执行模块中的注册功能,按照注册界面提示要求填写信息,提交后通过验证即可。注册用户登录成功后,根据角色赋予的操作权限进行操作。
(2)资源检索模块。资源检索分为关键字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关键字检索可以按资源名称、作者、内容描述、所属课程等进行精准搜索。用户在进行关键字检索时,可以设定检索素材的类型,如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大纲、课件等;高级检索是指通过导航菜单中的资源检索选项分层次逐级检索,需要通过导航进入检索页,该页包括多媒体资源和课件资源的分类描述。
(3)课群管理模块。课群模块主要包括4个功能:①课群描述,帮助用户了解该课群的内容和特点;②课程添加,将系列课程加入到课群,其中课群内课程按知识点进行规划;③课程资源,将管理系统中的资源加入相应的课程中;④课程检索,用户可按课程搜索资源,方便查询,以课程为单位组织资源。
2.3 技术实现
管理系统从逻辑上划分界面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使用 Struts、Spring 和 Hibernate 等框架实现。界面表示层负责将用户数据提交到业务逻辑层,处理后返回结果[4]。业务逻辑层使用Spring技术,以Spring封装,利用Hibernate技术实现数据访问,Hibernate只需实现正确的对象关系映射,提高开发效率。
3 系统应用
本文以Java Web编程系列课的课群为例,说明资源管理过程和应用效果[5]。
3.1 课群概述
Java、Web系列课程组成的课群在网络编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各课程衔接紧密,共性内容较多。从知识领域看,该课群涉及客户端开发与服务器端开发,具体包括Web应用程序运行原理、Web运行环境、主流开发工具Eclipse、Servlet、JSP、JDBC、JSTL等内容。在应用层面,从博客、社交网站到电子商务中的C2C、B2B等,都涉及Java Web技术。
考虑Java Web知识领域、应用范围、编程前期基础,Java Web编程课群包括:《C语言》、《数据结构》、《Java语言程序设计》、《Web编程基础》、《Web高级编程》、《UML系统分析设计》、《XML技术与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同时,根据新技术的出现不断调整。
3.2 实施过程
(1)划分课程边界。划分课群中各门课程边界的目的在于合理设计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整合课群中的同类知识点,按递进关系分配到不同课程中,提高资源建设效率。该项工作由课群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在系统设计之初依据教学大纲完成。
(2)添加课程到课程群。在课群管理模块中,由课群负责人建立课群,由具有教师角色的用户向课群中添加课程,在课程描述页面对课程进行完整描述,说明该课程在课群中的作用,审核通过后,新课程添加成功,显示在课群管理页面中。
(3)添加资源到课程。添加到课程中的资源可以为文本、图片、动画、音频或视频等。该过程实际上是按课程组织资源的过程,将独立的大纲、课件、视频、试题等添加到具体课程中。在添加过程中,可以先实施检索,查找到符合课程的资源后再进行添加。
3.3 应用效果
Java、Web编程课群涉及内容广泛,课程内容以程序设计语言为基础,需围绕Web开发实际需求和开发流程,按照课程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6]。
(1)合理安排课程间重复知识点及交叉内容,作好课程衔接。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表达式、常用函数等多门课程中均有涉及,学生修读完相关课程后,可通过系统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如学习完C++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表达式后,便可以自学Java、JavaScript中的相关内容。
(2)经典算法合理分布到不同课程中。算法在C++、Java中都有涉及,在数据结构课程中也有系统介绍。学生学习数据结构时,涉及多种排序算法,学习枯燥。可依据不同难度将算法分散到不同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习。
(3)形成了清晰的学习线索。C语言和数据结构是所有计算机课群的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为深入学习Web开发基础(包括Java 语言程序设计、Web 编程基础)、J2EE开发(XML、UML、Web高级编程等)作好准备。
明确定位每门课程在课群中的意义,按课群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快速掌握Java Web开发所需的核心技术,实现课程教学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课群还兼顾了与其它课程(如企业职前教育课程、专业实习)的衔接,满足软件人才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应该与时俱进,针对平面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应该注重课程和实际的连接性,在授课的时候,着重对学生专业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以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设计色彩课程是平面设计类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它对于学生整个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其教学工作应该得到相关的工作者的重视。
1设计色彩课程的相关介绍
1.1课程的性质介绍
对于平面设计类专业来说,设计色彩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属于必修课范围。学生通过学习设计色彩课程以后,能够对设计的一些方法和特性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使学生初步地理解一些基本的色彩理论,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原理和方法,同时对色彩调控也会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色彩创新基础,为以后设计出优秀的专业作品在色彩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充分地理解传统色彩和设计色彩课程存在的区别
对于平面设计类的设计色彩课程,相关的人员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它和传统色彩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差别,设计色彩课程是在吸收传统色彩课程的一些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是传统色彩课程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在传统色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拿出一个实物,然后学生通过绘画将它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样的方式确实是有效果,但是容易给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阻碍学生的创造力。而设计色彩课程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也非常关注学生在作品上的创造力,所以一定要充分地理解传统色彩和设计色彩课程之间存在的区别。
2设计色彩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
2.1在进行设计色彩教学的时候,既不能忽视理论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不能忽略时间的重要意义
上课的时候,建议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理论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地去理解和吸收他们所要学的知识的理论部分,并且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加深理解。同时,在理论学习工作完成以后,还可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绘画实践活动,以组为单位进行绘画实践训练,通过资料统计后可以知道,以组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学生不仅理论水平进步得很快,他们的实践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2.2在授课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相对应的心理状态,并根据这些将授课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中去,积极地参加课堂中的各种活动,对于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倾听,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信心,慢慢地,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敢于去讨论问题,也愿意去讨论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表达主观看法。在表明看法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赞许。我们会发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大大提升,掌习成效也得到很大提高。适当的激励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用的,对于那些努力学习的同学和学习成绩总体较好的班级,老师就是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奖励,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巨大兴趣,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2.3分组学习法与项目驱动法相结合
采取分组学习法和项目驱动法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分组学习法中,首先要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同时老师把任务具体分配到具体的组,然后组内成员有不同的分工,当然分工都是基于每位组内成员的特点来进行的,大家一起各展所长来完成问题,通过这样的分组学习方式,组内每一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都会大大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也能够锻炼团队意识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项目驱动法就是指给学生布置一个真实的课题,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来完成,这样的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地理解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
3设计色彩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模块设计
色彩教学内容的创新性设计的主要表现方式在学生经过训练以后,其艺术创新能力大大的加强,不再拘泥于某些框架,真正地具有了自己对艺术的看法。设计色彩课程的创新性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法来进行。
3.1写生创意表现模块
在传统写生技法的基础上,其上课内容的设计应该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表达方法来对一个对象进行表达,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从而找出相匹配的技法。应用这种方法以后,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对于作品的表达能力将更加丰富。
3.2材料创新表现模块
设计色彩课程在进行色彩造型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色彩搭配、色彩塑造等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材料创新表现模块中,老师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去不断地发现不同的材料,同时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度的研究,根据不同的材料针对的对象不同,去选择相对应的材料对其进行色彩的设计表现。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材料去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指明正确的大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命题创作表现模块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摆出一个静止的物体,然后学生去进行色彩方面的写生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容易扼杀学生创新的天性,打击孩子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在命题表现创作模块下,教师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布置的题目不应该牢牢地限制住它的范围,而是给学生留有自我展示的空间,教师给学生拟定的设计题目应该是有范围,允许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自己相对应的人生经历等。比如,教师给学生拟定一个以过年为题目的命题,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过年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和别人的一些经历,将它表达出来,这就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4结论
对于平面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色彩这门课程确实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能够教好这门课程也是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追求,如何能够让这门课更好地和实践衔接起来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提高带给学生更加优质的课程,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的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1]佟玉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张艳.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科技,2014(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