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22:28: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管理系统,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TV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2-0036-05
一、引言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近几十年来我国工程界的关注重点,同時又是全社会的一个重大命题,涉及国家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投资体制、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各方面,涉及各工程领域和各工程专业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它跳出了传统的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以建设过程为对象,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套路,提出将工程的目标、对象、流程、技术等全部要素在全寿命期的维度上整合管理,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整体最优的目标。
笔者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研究,在过程中深深感到:目前我国的工程界仍然只关注工程的建设问题,忽视工程运行阶段的管理,对工程全寿命期的基本规律的认识仍旧十分肤浅,如对工程建成后的健康状况、工程价值的变化和功能衰退的规律等研究很少,甚至缺乏基本的认识,由此导致了许多非理性的、不科学的,甚至是盲目的工程行为。而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程管理者缺少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没能从工程全寿命期的角度去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工程和工程管理的相关问题。
二、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性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以工程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并将各目标按照实施阶段和主体进行拆分落实;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为主要管理内容;以管理方法为主体,重视管理工具的使用,如网络计划技术、概预算软件等。这种现实性的管理思维能够基本满足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但是其局限性十分明显:
1.以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形成了以工程建设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工程价值观,容易产生“为建设而建设”的思想,导致不注重工程的运行维护的要求;对工程的认识是近视的,进而忽视运行阶段工程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性等问题;对运行阶段工程功能和价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工程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严重不足,并由此造成工程在运行阶段的风险管理,维修和更新改造决策,工程拆除决策等的研究缺失。上述现状也是造成我国大量工程“短命”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三大目标的包容性有限,没能反映工程界的新发展与新要求,如各方面满意、“健康——安全——环境”等。并且,由于工程的价值和效用只有在运行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的阶段性、局部性,割裂了工程的决策、设计、建设和运行等主要阶段的内在联系,割裂了各阶段、各层次目标之间的联系,造成工程管理组织的分割、组织目标的不一致和组织责任的离散,造成管理过程不连续。工程管理者只是在工程的某阶段和某个主体或职能岗位上思考问题,参与者只注重局部利益,甚至为了达到局部优化而放弃或背弃了工程全寿命期的目标和准则,使工程的整体价值降低,无法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总体目标。
3.这种面向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的思维模式导致近几十年来工程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都仅仅面向建设阶段,定位于满足单一管理者、单一管理职能、单一工程专业。这种定位出自于人们对工程问题研究和解决的需要,使成果有明确的要求和很强的应用性。但视角较低,没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更长的時间跨度和更大的系统性思考、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与工程有如此长的使用時间、承担如此之大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不相符合。
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
正是由于工程管理承担着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最优,确保工程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并引领整个工程界的价值观的重大责任,因此,必须立足更高的角度、更大的视野、更长的時间跨度和更广的系统思考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必须具有更高层次的思维。
系统思维(System Thinking)最早由切克兰德在著名的《Systems Thinking,Systems Practice》中明确提出,强调把握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强调把思维成果系统化,具有形式多、运用广、创造性强的特点。工程管理系统思维(Engineering Management SystemThinking)是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将工程作为一类特殊系统,根据不同类别工程的系统特征,从工程系统整体出发,面向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着眼于工程系统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将工程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动态整体来加以集成管理,以期获得工程系统全寿命期整体目标最优的科学的管理思维方式。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一种面向工程由构思到终结的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图1)的思维方式: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始终将工程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充分考虑内外部要素在全寿命期各阶段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系统要素、结构和环境的动态性、发展性和变化性,并试图揭示工程系统全寿命期动态变化的机理和发展规律。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强调在进行工程系统整体特性与各子系统特性的差异和关联分析的基础上,从工程系统目标的一致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整体性三方面人手,通过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系统过程的管理活动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优化的总体目标。因此,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按照工程系统及各子系统的目标、联系、结构、功能及其全寿命期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领域的继承和发展,是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的最重要思维方式和研究工具。
四、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一)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
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模式下,工程是人类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应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创造的,具有一定功能或价值的人造系统。它通常由在一定空间上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系统、软件系统等构成,并可用一定的功能(如产品产量或服务能力)要求、工程量、质量、技术标准等指标表达。工程处于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人文和信息环境下,在一定的時间和空间上建设和运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系统环境之间存在着许多交互(图2)。
系统环境是工程系统的边界条件,指在全寿命期中对工程系统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任何工程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环境中。在工程全寿命期中,一方面,工程系统需要系统环境提供各种资源,包括土地、原材料、劳动力乃至工程文化等,这些输入是工程系统存在和运行的前提和保证;另一方面,工程系统通过向外界输出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時,也产生了废弃物等不利影响,还可通过工程价值观等无形输出影响着系统环境。
(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在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工程的策划决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和后期处理为对象的全过程管理,是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和广度建立的工程管理系统架构(图3)。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在对工程系统全寿命期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全寿命期的目标体系及相应的实现方式,最终通过与工程专业技术系统创新、工程系统集成创新和工程管理实践创新紧密结合,成为推动工程进步与发展的源动力。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1.工程寿命期内各阶段的管理工作。按照工程寿命期阶段划分,工程管理可分为前期策划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和工程善后管理;从管理内容上分析,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运行维护和健康管理等。
2.基于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理念、理论和方法。工程全寿命期理念是指在工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工作(包括技术和管理工作)中都要立足于工程的全寿命期,不仅注重建设期,更注重工程的运行阶段。在实施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过程中,始终以工程全寿命期整体最优作为管理目标,在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注重资源节约、费用优化、与环境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以集成为重要手段,把工程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形成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集成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最优,使工程在全寿命期中都经得住社会和历史的考验。
在工程系统全寿命期基本规律研究层面,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主要体现为哲学思维,表现为从全寿命期的角度探索工程系统的规律,对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要素、环境、过程以及工程全寿命期的价值、代价、健康等问题的研究。在工程全寿命期的目标体系层面,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中的理性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从全寿命期的角度提出成功工程的要求,构建工程全寿命期的价值标准。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实现层面,现实思维发挥着更大的作用,重点是通过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全面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目标。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工程管理相比,工程全寿命期管理面向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从工程系统总体出发,超越了工程的阶段性和工程的具体专业,并且通过构建集成化的工程管理系统,整合了工程相关者各方乃至整个社会的责、权、利,超越了工程中的利益主体角色和具体的工程管理职能。因此,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发展的产物,它将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三)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涉及多阶段、多主体、多要素、多专业的“大”管理,更是“超”管理。因此,如何协调错综复杂的系统内外部关系对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总体目标尤为重要。而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所强调的在系统差异和关联分析的基础上,以满足工程系统目标的一致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整体性为抓手的工程全寿命期整体协调优化的思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目标的一致性协调。不同的工程系统虽然组成部分不同,但都服务于工程的总体功能。通过将各组成部分的目标统一于全寿命期的总体目标,能够为后续的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提供前提保证。
2.结构的合理性协调。在目标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协调各部分和整体与系统环境间的相互关联,互相依赖与互相制约的关系,通过改善工程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减少内部界面之间的障碍,使之形成能够高效率运行的工程系统整体。
3.功能的整体性协调。在保证工程运行所需要的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内部各部分的空间大小和产出能力均衡,做到功能搭配合理,既不残缺,也不冗余,最终实现局部功能与整体功能的协调与平衡。
五、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实现工具——工程系统分解结构
(一)工程系统分解结构的基本理论
工程是具有一定系统结构的综合体,表现为由在规划和图纸范围内的许多分部组合而成。任何工程都可以进行结构分解。工程系统结构分解是指运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在工程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功能和专业(技术)系统将工程系统分解为一定细度的工程子系统而形成的树状结构,即工程系统分解结构(Engineering Breakdown Structure,EBS)。实践证明,工程系统分解结构是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必须遵守整体性、系统性和可追溯性的原则,必须体现工程系统和工程专业工作的特点。
工程系统分解结构可分为功能面和专业子系统两个层面(图4)。工程布置在一定的空间上,是由许多空间分部组合起来的综合体。这些分部也有一定的功能,被称为功能面。例如,大学校区由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实验楼、体育馆等功能面组成。每个功能面是由若干具有一定功能的专业子系统构成的。教学楼提供教学功能,它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供电、消防、通风、通信、智能化等专业子系统。功能面能够独立工作,而专业子系统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通过系统集成以组合成功能面而发挥整体功能。
工程系统分解过程中,通过提取工程的所有专业子系统,可得到该工程所包含工程专业的体系,如地铁工程包括四十几个专业子系统。实践中,设计图纸和规范的分类,设计和施工小组的划分都与专业子系统密切相关。同時,各个专业子系统在工程系统中具有的不同作用决定了各专业学科在工程的学科集群中,以及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各自地位和相互的内在联系。
(二)工程系统分解结构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的作用
工程系统分解结构能够实现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的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的实现工具,在工程设计、计划、全寿命期费用管理,全寿命期信息管理及组织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工程系统分解结构能够保证工程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方案成果的系统性和完备性。通过基于工程系统分解结构的工程系统分析能够明确工程的组成,从而更好地把握整个工程,方便工程管理者观察、了解和控制整个工程实施和运行过程。
2.工程系统分解结构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依据。工程规划实质上是对工程系统分解结构范围内的各个功能区和专业子系统的定位、总体描述和在红线范围内的布置,而工程设计就是对各个专业子系统的技术说明。
3.工程系统分解结构是工作分解结构(WorkBreakdown Structure,WBS)的基础。在工程系统分解结构基础上,考虑工程建设过程各个阶段应完成的工作可得到工作分解结构。而工作分解结构确定了工程的范围,又是工程各个职能管理的基础,适用于工程管理全过程。例如工期计划、成本计划、资源计划、采购计划等的编制以及工程合同体系都是在工作分解结构上进行的。
4.工程系统分解结构是工程专业分工和建立工程管理组织责任体系的依据。例如大型工程通常按照功能面进行分期建设以及划分施工标段,工程设计按照专业子系统划分小组或分配专业人员,工程施工按照专业子系统划分分包商、供应商或者工程小绢。
5.工程系统分解结构是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依据。工程运行是各功能面和专业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则运行维护和工程健康管理的对象也是各功能面和专业子系统。
6.工程系统分解结构是工程全寿命期费用和信息管理的共同基础。工程全寿命期费用和信息分解结构体系都是在工程系统结构分解的基础上,将工程的各个阶段的费用和信息进行分解、整合,建立各专业子系统和全寿命期费用和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得到各个专业子系统的费用和信息结构矩阵,为现代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平台。以某变电站工程为例,其各工程系统分解结构和全寿命期费用结构的映射矩阵模型如图6所示。
现阶段,对于工程管理工作来说,其系统管理工作和寿命管理工作,受到不同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关注,一时成为社会热点讨论话题。工程管理地思维已经开始在当下社会不同领域广泛应用,增加了管理的创新性,突破原有管理弊端,实现工程项目周期发展最大目标,保证了工程项目质量。
1理论阐述
站在理论角度来说,工程管理思维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特点,其主要是建立在项目工程基础上,对整个项目工程不同环节进行全面性管理,把管理理论和思维贯彻到项目整个过程。结合企业发展中内部发展情况和外部发展情况,可以在工程项目运作期间,间接性改变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在实现企业自身内部经济发展目标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外部环境中建立良好企业形象,实现自我发展价值,实现企业自身现代管理目标。由此可见,企业利用工程管理思维管理的重要性,为了促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站在长远发展目标基础上,增加项目工程管理的广泛性,来增加管理系统思维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其具有实际应用性,来解决在新项目工作发展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加其实际应用性。站在实际应用角度来说,项目工程系统管理思维,满足当下社会企业管理需求;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依据工程项目特点和类型针对性管理,依据项目工程寿命特点展开管理工作;另外也可以把项目工程不同内容和环节结合,利于进行集合化管理,保证管理效率和质量。
2以往工程管理的思维存在弊端
2.1价值观弊端。当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给出更高的管理要求,包括理论和知识。以往的管理价值观,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工程项目管理需求,失去了管理的实际价值。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利用不同形式的管理模式,以实现企业自身经济和效益发展为目标,来进行管理工作。项目工程这一管理形式的产生,影响了管理质量和效率,管理人员在管理时较为关注管理结果和成绩,没有增加对管理过程关注度,导致管理工作出现面子工程现象,对工程建设发展忽视,影响建设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另外,站在工程人员角度来说,其自身价值观念存在误区,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对管理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关注不多,工程建设过程中决策工作和发展方案设计受到局限,影响过程周期,降低了项目工程应用周期,失去项目工程建设目标。2.2目标弊端。传统管理方法和理念目标弊端,主要是在发展工程中,缺失对目标包容性的建设,导致实际管理工作不能体现出管理的要求和全新理念。对于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具有自身价值特点,这一价值特点可以在发展中和实际经营和管理时体现出来。但是,以往的管理方法和价值观具有自身弊端,无法体现管理的时代性。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在决策基础上,结合决策特点,设计管理目标和计划,把设计和建设划分为不同的小细节,循序渐进的完成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导致不同管理体系和部门联系性较少;管理模式和方法降低和不同体系联系性,导致其管理目标出现差异,增加了管理难度,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工程管理目标。另外,站在管理工作人员角度来说,在进行管理设计和方案构建时,关注企业局部发展进程和经济利益,忽视了工程全寿命关注,管理目标和工程周期矛盾增加,减低工程建设价值,阻碍了项目工程发展进程。2.3思维弊端。工程项目管理的思维弊端,主要体现在其管理工作中和控制工作中,这二者理论观点不同,其思维形式局限,影响了管理效率和建筑周期。现阶段,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和控制工作是热点话题,不同研究人员想要改变这一传统思维弊端,没在其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性。对于项目工程管理工作,要想实现自身思维转变最大目标,就要增加社会大众实际需求了解,保证其满足社会实际应用需求,实现我国项目工程发展目标,确保管理效果和质量。
3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1对寿命系统分析和研究。建立在系统思维基础上,对于工程管理工作来说,其具有自身的实际应用性与价值,是具有实际功能和机制的创造性体系,在这一管理体系中,要对其进行管理,需要结合建设质量和技术参数基础上,对整个建筑项目和不同工程内容管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在一个灵活和开放透明环境中建设,增加建筑项目工程和环境之间联系型号。特别要加以关注建筑工程的周期,对其寿命进全面分析和研究,结合建筑周期方案特点针对性管理,了解和掌握在系统环境中,项目工程管理最大指标和任务。就系统环境来说,其主要是指在整个建筑寿命周期的建设和管理期间,对工程体系带来的重要影响。系统环境也包括内在和外在环境特点,结合了内在和外在不同因素。寿命系统分析和研究,首先,要对系统中和内部与外部环境中,给出的不同信息和数据资环进行判断,保证其满足建设需求,确保建筑施工工作可以在预期周期中完成;其次,工程系统也具有服务性,其可以为外部和内部环境进行服务,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保证工程系统的价值和真实性。3.2管理系统设计。传统的工程管理理念是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结合和传统管理优势和精华,在结合传统管理技巧基础上对项目设计和规划,对项目工程的建设任务和施工过程进行设计,建立管理系统框架。项目工程管理框架,是其管理的理依据,可以留对框架观察,直观的依据框架特点来进行管理,增加质量。同时,为了保证管理系统设计合理性,要全面观贯彻项目施工要求,把时实践经验和管理价值观结合发展,为项目工程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管理系统设计需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①在工程建设期间,要保证在不同建设期间,其具备不同管理特点,把建设做任务细致化化分,明确每个阶段和每个时间段管理任务货物目标,保证管理的全面性和完善性;②全面贯彻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价值观和理念,把其管理理念和方法、理论依据和现代化具有时代性管理方法结合,结合传统管理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3增加管理协调性。管理理论依据、管理价值观、实践是工程全寿命期管理需要设计内容,增加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内涵,也增加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复杂性。因此,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具有自身复杂性。面对这一发展形势,需要增加对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了解,增加管理协调性,优化工程局部系统和整体关系优化工程结构,保证工程结构合理信号。项目工程管理要协调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管理目标和方案相同性。尽管项目工程不同体系具有不同特点,但是管理目标必须要建立在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因此,要增加局部和整体联系性,保证管理性,实现整体管理和发展目标;②增加结构构架合理性和协调性。在项目工程管理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和整体联系性,在确保管理效率和质量基础上,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目标;③增加功能合理性和协调性。在保证项目工程可以正常运作基础上,增加管理弹性和协调性,实现企业内部环境你和外部环境整合发展目标,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整合性和科学性,促进项目工程发展。
4结束语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具有时代性特点,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项目工程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在当下社会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为了保证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其在当下项目工程管理中有效应用,对寿命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研究基础上,对管理系统设计,保证管理目标和方案相同性,增加功能合理性和协调性,增加结构构架合理性和协调性,建立在项目工程管理目标一致基础上增加管理协调性。
作者:刘勇 单位:国网襄阳市襄州区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成虎,韩豫.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2):36-40+126.
[2]朱慧清.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4):139-140.
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城市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日趋复杂化,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不仅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要保证工程质量,体现施工企业的优良服务,如此庞杂的项目想要全方位的做好各项工作,就需要工程项目管理向着更加高效精确的方向发展。信息沟通的程度决定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高度,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信息是庞杂巨大的,不仅数量多,类型多样,而且信息之间的交换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此一来,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为了建设更加高效快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就需要施工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该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也逐年增加。政府的指导作用促进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项目管理平台的研究中。
1.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化平台建设的研究意义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当今建筑行业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后,工作效率较之前的传统管理模式有了明显的提高。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根本就是构建一个合理有序的信息网络,使项目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通过这个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和日常管理[2]。有些建筑行业的佼佼者,已经开发了适应本企业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思路
该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参考一些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已有的理论基础,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具体分类,最终构建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网络。研究伊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就是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对不同层次种类的信息分门别类,设计出科学系统的整体框架。对信息化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最后根据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设计最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则是验证理论的有效途径,对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不断改进,以期构建更加合理适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2.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方法
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与效果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每个研究阶段都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阶段,采用最多的就是文献分析方法,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与理论基础。在项目集成框架构建阶段,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方法论。在最后实际开发验证阶段,则是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安装和实际应用、项目共享效果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完善。
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3.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参考“需求指引、技术推动”的指导原则,从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对系统的整体性、交互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实际的设计规划。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就要求设计者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各个管理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方式,全程控制工程管理的各个子项目。交互性是指人机交互的程度,用户能否从信息系统中获取需要的信息,以及系统能否对用户的信息及时反馈就是系统交互性的判定标准。对于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原则就是指信息系统能否及时应对施工过程的不断变化并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促进突发问题的解决和管理的科学性。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主要方式就是用户界面,所以用户界面的设计是否简单易操作,是否符合用户的差异性标准就是信息系统的主要评价因素。用户界面一般需要包括信息的输入控制、多窗口协同控制等功能。在进行界面设计时考虑到用户的实际体验,就要避免界面的杂乱无序,种类太过繁多等问题,种类太多不仅会增加用户的信息处理负担,还会由于信息处理太过频繁而导致错误频率增加。最后,考虑到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还要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交互界面,达到项目管理方式的个体差异性。
3.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包括了业主项目管理系统、采购系统、工程监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各个子系统。下面以采购系统为例进行实际分析。采购部门主管在接到新的采购任务之后,将具体的采购任务分配到各个采购业务员。采购业务员在分析采购任务是否可以直接执行后,对可以直接采购的任务,直接进入采购流程。根据不同的采购方式应当进入不同的采购流程,如果是招标方式的设备采购,就应当指示招标业务员来执行具体的招标工作,最后才能进入采购合同签订流程。询报价类的设备采购与招标采购流程不同,它需要按照询报价标准业务的具体流程进行。这些采购项目进行过程中,系统会自动生成计划费用和实际费用的对比图以及实际执行进度,这为采购人员及时管理采购流程提供了详细的依据。
如果要确保建筑企业能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应当利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科学管理。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其包含有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如下:1)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收集的海量数据信息加以储存,并且可以在非常短时间内完成相关数据信息的传输与处理,如此便能够保证管理系统的效能可以充分的发挥。2)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完成网络分析,也能够对施工周期以及施工进度加以管控,还可以对建筑工程的成本方案进行优化计算,从而选择最佳的工程施工方案,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3)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完成,加强建筑工程各管理部门的交流与沟通,避免建筑工程整个建设阶段出现非正常的损失。4)信息技术之中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确保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得以显著提升,能够实现在相同的时间中,完成不同项目的优化与控制。同时,也可以保证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管理工作,能够对一些异地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的管控。
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
2.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设计的原则1)系统界面友好性原则。由于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素养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管理人员的数量相对多,所以,在进行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确保系统简化,让人能够很快的学会如何应用系统,确保设计的管理系统拥有界面友好性特点。2)业务一致性原则。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对业务规范性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要想确保建筑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在设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当依照建筑行业相关准则,设计规范化的业务流程,确保业务能够达到一致性的目标。3)安全稳定性原则。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系统来说,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尤为的重视信息安全问题。4)可扩展性原则。因为建筑企业自身的不断的发展,其管理模式以及业务也在一直发展,这就要求管理系统应当拥有良好的扩展性。进行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要预先留置好业务接口,为今后新业务的开发提供便利。2.2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及系统架构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是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服务,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根据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把管理系统划分成8个不同的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在划分出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后,基于.NET技术,采用B/S模式,构建出三层结构的管理系统架构。1)表观层。我们通常将表观层叫做是用户操作界面,也是用户在使用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直接和系统接触的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表现层将相关数据信息输入管理系统,同时也能将数据信息从管理系统中输出。根据用户长期以来要养成的使用习惯,进行表现层设计时,仿照了Windows界面形式,把不同业务功能采用树形的方式加以排列。2)业务层。业务层属于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其功能是完成数据信息的逻辑计算工作。业务层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架构的中间层,能够对表现层与数据访问层进行衔接。在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用低耦合架构,确保业务层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完成相关逻辑计算任务,同时业务层还可以直接作用于数据访问层。业务层可以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一定的操作处理,还可以直接的对数据库中信息进行访问,对数据库执行更改、增加或者删除操作,也可以对用户行为的合法性进行校验。3)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作用对象为数据库,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查询、修改等,同时还能把操作的结果经由业务层以后反馈到表现层之中,让用户能够查询到相关信息。
3实施效果
该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相关需求,可以完成数据信息的实施输入、储存、修改以及输出等工作,全部的业务采取分类管理方式,有效的改善了管理工作效果,拥有极大的经济价值。通过管理系统,能够完成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工作,可以实时的对建筑工程进行监控。另外,管理系统还可以完成成本管理工作,全面的管控建设施工过程中原料使用情况、资金周转情况以及设备运行情况,可以确保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更加的有助于资源价值充分发挥。而上述各种数据信息也是建筑企业管理人员掌握项目建设情况的重要途径,可以确保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的提升。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下列几点:1)通过对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让建筑企业中领导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具体情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有助于建筑企业及时的进行项目建设计划调整,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2)管理系统属于综合性的管理系统,其包含有管理工作中各方面内容。通过应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能够加强不同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另外,通过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避免分公司独立开发系统,防止数据信息不能共享与交流的问题出现。3)建筑企业如果想树立良好的形象与信誉,要求建筑工程可以按照合同规定保质保量的完成。通过应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能够预先设定预警值,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得以保障。4结语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市场的竞争虽然逐渐激烈,但是却变得更加公平与公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企业要想确保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必须要提升自身管理效率,使建筑企业的内部机制进一步优化,确保企业能够规范化的开展业务,达到标准经营的目标,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现阶段,建筑企业开始转变自身经营模式,由粗放型不断的向集约型转变。要想确保在企业经营模式转型过程中,能够使自身的竞争力得以提升,要求建筑企业要对系统加以整合与优化,构建一个便捷、智能以及全面的管理系统,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障企业可以快速、健康的发展。
作者:郭宏伟 单位: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宣传中心
参考文献:
2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8个子功能,分别是物资采购管理、项目立项管理、施工管理、审计管理、合同资金管理、用户管理、工程管理、系统设置管理,本文主要介绍以下5个子功能的优化设计。
2.1项目立项管理的优化设计方案
项目立项管理是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最为基础的一个模块,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其内容主要是该部门主管依照上一个流程部门所提供的工程立项申请书开展严密的审核工作,第一步就是项目资金的分类整理,其中资金高于二十万元的项目要走严密的高级审核方式,资金小于等于二十万元的项目可以由经理或部门主管审核完毕之后进行立项。项目立项管理模块功能的设计,需要依据流程化的方式与思路来开展,同时要利用网络审核的手段对其进行审核。第一,初次审核,即审核已收到的工程项目立项申请书,依照项目资金额度是否超过二十万元实施分类处理;第二,依照资金分类开展对项目的立项审核,此工作由相关部门的经理或主任来完成。需要对立项申请书进行审核的内容包括:审阅相关设计文件及工程图纸,发表审核意见,主管签字批复,其中审核未通过、通过是对项目立项申请书批复的两种主要状态。项目立项申请通过审核之后,审核部门要给施工建设部门发送其编写的项目立项任务书,给采购管理部门发送其编写的材料采购表。
2.2物资采购管理的优化设计方案
物资采购管理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保障物资采购能够以较高的效率、较好的秩序来完成。物资采购管理的优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采购任务管理模块的设计,需要具备编制采购计划、接收采购需求、审核采购需求的功能;二是工程用料招投标管理模块的设计,需要具备编写材料采购清单、招标、应标、评标、定标等功能,满足施工单位的用料需求;三是工程用料变更通知管理模块的设计,需要具备的功能是当库存量较少,不能满足施工需求,不能在规定期限采购的时候,采购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这个模块向工程管理部门及施工单位通报相关情况,提出改变用料的建议及备用料的清单计划。物资采购管理模块的优化设计通过对物资采购流程的优化梳理,可以大大地提高物资采购的效率,扩大物资采购过程中所传递的信息量,缩短物资采购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时间。
2.3合同资金管理的优化设计方案
合同资金管理作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其主要内容是依照工程管理部门呈交的工程通知对工程合同中规定的资金进行相应的管理。首先,对所有工程的财务进行相应的编码工作,这样才能在需要的时候便捷的查询每个工程的资金管理情况,在资金出现变动的时候也可以便捷的进行操作,能够实现对所有工程资金的良好管理;其次,工程款支付凭证的生成,要依照工程合同的条款如实填写,其中支付凭证能够依照填写的内容自动生成具有效力的票据图片,用于资金审核的使用,“另存为”、“打印”是支付凭证页面会自动出现的两个选项,其中“另存为”用于电子凭证的生成,能够自动保存在硬盘之中,“打印”用于纸质凭证的生成,由打印机输出相应纸质票据,纸质凭证和电子凭证都需要进行良好的保管,用于今后财务资金的审核与验证;最后,拨付合同资金,也就是依照凭证把资金拨付给施工单位。
2.4施工管理的优化设计方案
施工管理模块作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关键模块,需要具备工期调整通知、停工申请、工程变更等功能。首先是工期调整通知的功能,也就是当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原因、材料短缺、人为因素等阻碍不能顺利开展施工,并且在短期内这些问题不能被解决时,就需要利用工期调整这个模块来提出合理的停工申请。其次是停工申请的功能,也就是在出现某些影响施工顺利开展的状况且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时,就需要提出停工申请的要求,工程管理部门需要对提交的停工申请进行合理的受理,部门主管对停工状况进行审核,若是符合停工的要求,就审批同意停工,若是不符合停工的要求,就审批不同意停工。停工申请的主要工作流程是:施工单位根据表单的要求正确填写相应内容,提出停工申请;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停工申请表进行仔细的审核,依照实际情况给予不同意停工或同意停工的批示;施工单位依据工程管理部门给予的批复意见进行施工管理。最后是工程变更的功能,由于施工过程需要面对复杂的自然环境,需要应对复杂的人为因素,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会经常面临着工期调整或工程变更,需要设计相应的模块来满足施工单位的这个需求。工程项目变更功能的设计,能够把施工单位遇到的各种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所带来的项目变更及时呈送给工程管理部门,以设计方案变更的情况为例来说明此功能模块的工作流程,当设计方案出现变动的时候,施工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需要进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后台,寻找工程变更模块,填写相应的工程变更申请,然后这个变更申请会被呈送至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进行审批,若是审批意见是同意,经过审批的变更申请会被呈送至设计管理部门进行审核,若是审核意见是同意,最后会被送至工程建设部门主管进行可否执行的审批。
2.5工程管理的优化设计方案
工程管理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受理项目任务,编制工程要求,下达施工任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若是有不好的突况发生,就需要对工程进行延期或停工的处理,这些处理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后台进行操作。其中所有有关项目的工程款的结算是工程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传统的结算方式是工程管理部门人工填报相应纸质材料,然后以任务书的形式向施工部门传送施工命令,若是工程出现延期与停工,就需要利用纸质的方式进行人工汇报、审核、签发,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既浪费时间,也浪费人力。因此需要设计工程管理模块对工程实现科学的管理,其中,高效率、信息化、无纸化是工程管理模块必须达到的需求,因此就必须包括受理项目任务、下发施工任务、结算工程款、工程延期、工程停工等子功能模块,实现工程管理的电子化操作,优化工程管理的信息传递流程,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及效率。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开发是在对国内外建筑行业中的施工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减少施工管理中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
1.1、建筑施工管理系统设计软件的功能
1.1.1、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强
建筑施工管理系统的各功能都是在对建筑施工行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借助同行业的一些经验,结合施工管理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的。这样做的目的使得开发的系统能满足行业的实际管理需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盈利的最大化。
1.1.2、系统扩展性优越
系统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在开发的过程中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通过这种处理,将具体施工项目中的各个管理细节看成是单独的对象进行管理,这样的做法可以快速的对整个建筑施工项目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把握,有利于系统的抉择。随着施工进度的深入或者是施工模式的变化,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开发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新系统,使系统的扩展性更加的明显和优越。
1.1.3、使用简捷
系统的开发是基于微软的操作系统,这种类型的操作系统对于普通的用户是比较的熟悉,系统的界面模式也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展示在用户的面前,尽可能的提高系统的亲和力,系统的部署也是极为的方便,基本上不需要用户进行配置文件的工作,只需要进行对安装程序的引导进行系统的安装即可,实现系统的使用简捷方便。
1.2、施工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在系统体系结构中,系统以建筑施工管理为主要线路,通过这条主线可以完成对施工项目中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建筑施工管理主要分为五个不同的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工程管理模块主要是工程部经理通过功能模块可以查询工程设计、制定工程计划、项目施工、工程进程管理、工程进度编辑、用款审批和工程预算、以及各项款项的汇总和编辑等信息;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对项目施工中用到的设备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设备材料的入库管理、设备材料报损以及设备材料统计的管理三个方面。管理者登录到系统后,通过这个管理模块可以查看施工项目中所有设备材料的使用情况,对那些报损的设备的信息进行审查,分析这些报损的设备是否有进行二次利用的价值;供应商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给施工过程中提供施工材料的供应商进行管理,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展开管理工作。供应商信息管理主要是对各个供应商的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进行管理,合同管理是对于各个供应商签订的合同进行管理;系统管理模块主要进行两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是用户的管理,包括用户权限的分配,二是数据库的管理。用户的管理是对登录到系统的用户进行用户名和密码的设定,在设定的同时需要给用户分配一定的权限,这些权限将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登录系统的操作范围。
图1系统功能模块图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是指对建筑工程各环节费用进行计算分析、评估,从而为领导层提供辅助决策,对工程信息,设备材料信息进行传递、储存、维护和科学调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涉及到设计、预算、工程、设备、材料采购等多个部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大致可分以下三个阶段: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
2.1、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
投标之俞的计价报价,是使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投标人认真分析工程项目招标文件,包括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招标答疑、工程量清单、工程标底等等,其中许多条款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管理各阶段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施工企业根据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预算定额等依据计价报价。
2.2、工程项目施工阶段
在工程量签证前,应区分签证内容、项目是否在合同内;工作内容是否己在投标单价中包含签证量等等。部分分项工程量清单只列出主体项目,围绕该主体项目施工的附属项目内容,主要靠项目信息,随主体项目名称一起反映出来,构成组合并计算综合单价的依据。施工企业据此来确定完成该主体项目所需要的具体的“工程内容”并计价报价。
2.3、工程项目梭工结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是:核算实际完成工程量,核实各分项工程使用的综合单价是否与投标时或合同签订时的综合卑价一一对应,审核梭工结算汇总金额。此阶段是整个工程的决算阶段,也是对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预算合理性的验证,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建筑工程造价文件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图2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与造价文件的对应关系
3、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3.1、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系统设计采用WEB三层体系结构(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进行设计开发。用户界面层用来实现在客户浏览器中显示的用户界面,是系统的用户接口,提供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功能;业务逻辑层用于封装业务逻辑和规则,为用户界面层提供功能调用,同时调用数据访问层访问数据库,并将请求处理结果发回给浏览器;数据访问层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服务,根据业务逻辑层的要求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或者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该体系结构简化了客户端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无需部署客户端,无地域限制,面向所有Internet用户;同时程序仅运行在服务器端,更便于系统的管理、更新和推广应用,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3.2、系统性能设计
3.2.1、业务逻辑处理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基于的B/S架构,这种架构的软件,无论公众在前台点击页面、提交申报材料、提出服务请求,还是内部用户在内网中审批材料、对用户的服务进行响应,所有的业务逻辑都在服务器端进行处理,而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很强,这一方面加快了系统的业务处理时间,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量,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性能。
3.2.2、系统数据流图设计
数据流图是一种十分科学的软件设计工具,通过数据流图可以把功能级数据流图细化后得到的数据流图很复杂,用划分图的方法把一个主要功能都细化成为一张数据流分图,并采用数据流图分层表示。数据流图可以将系统的基本数据进行加工和传递处理,用图形的方式去直观地描述系统的逻辑模型,将数据信息进行输入到输出的变换操作。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顶层数据流(图3)所示:
图3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顶层数据流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之所以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是因为在建筑工程的管理领域,原本的一切都依赖手工完成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和造价站的工作效率、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建筑单位应不断利用网络来完成建筑工程的招投标管理、建筑单位的网上报名管理和造价站全过程监督操作。
参考文献:
[1]郭桂萍.土木工程管理中造价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建筑,2014,08:251-252.
[2]马文静.邢台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山东大学,2009.
[3]吝春妮.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
(2)材料领取分析模块:根据用户领取材料的历史情况、工程进度安排、工程计划安排及不同材料的损耗率等情况对用户将要领取的材料进行预测,并提前作好相应材料的准备,以免影响生产进度。
(3)库存材料优化模块:主要根据材料的历史、库存、市场供求信息在保证生产的情况下进行优化,以求压缩库存,节约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工程进度模块:主要是根据工程计划、上报工程量情况、工程量的实际完成情况、工程款的收支情况、人事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情况、工程材料的供应情况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来决定工程进度的安排、工程进度的优化、工程进度的评价以及工程计划的安排和上报分析。
(5)工程款收支分析模块:主要是根据工程进度安排与完成情况、工程计划安排情况、工程量上报情况、业主的工程款实际划拨情况、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情况、工程材料的采购和使用情况对工程款的使用进行分析,以决定下一步的工程生产安排、工程计划的制定、工程材料的采购,优化工程生产。
(6)人事分析模块:主要是根据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进退情况、工程款的收支情况和工程材料情况,来合理安排生产和制定生产计划,决定各种人员的进退和不同工程项目的人事调动分析。
(7)工程预结算分析模块:主要是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工程量上报情况、工程计划情况、业主工程款的划拨情况来决定和分析工程的清算工作,分析工程的运营情况。
2数据仓库多维分析模型的设计
数据仓库模型都是以多维数据模型为基础的。多维数据模型普遍采用一种非常重要的模式就是星型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随着事实表和维表的增加及变化,星型模式会有五种建模方式:简单星型模式、星系模式、星座模式、二级维表和雪花模式。星型模型包括事实表和维表。事实度量是星型模型结构的核心,由外键和用户需要了解的度量值组成;事实度量值是最终用户在数据仓库应用中所需要查询和分析的细节或聚集数据。维表保存用户查询使用的一个或多个层次关系、成员的类别属性等原数据信息,是相对静态的数据,通过它可以分析数据;每个维表通过一个主键连接到事实表中相对应的一个外键上。根据隧道管理系统具体情况:由工程量和工程材料两个事实表组成,且这2个事实表连接的维不完全相同,但又共享部分维表。管理系统的多维数据模型设计采用星系模式。事实上星系模式数据仓库中包含:
①施工事实表、上报事实表、工程款事实表3个有关工程量的不含冗余数据的事实表;
②工程材料入库和出库两个不含冗余数据的有关工程材料的事实表;
③供应商维表、地址维表、时间维表、合同维表、用户维表、工程类别表等6个维表。其中,材料入库和出库事实表共享地址维表和时间维表;材料出库和施工事实表共享用户维表;施工事实表、工程款事实表和上报事实表共享工程类别维表。材料入库、出库事实表、施工事实表、工程款事实表和上报事实表共享时间维表。时间维表中包含年、季、月、日信息;地址维表包含国家、省、城市、街道、邮编信息;合同维表包含地址、供应商名称、合同名称、电话信息;供应商维表包含地址、用户名称、所在单位、电话信息;用户维表包含地址、用户名称、所在单位、电话信息;工程类别维表包含工程名称、单位、工程部位信息。材料入库和出库事实表存放着与数量有关的材料数量、金额等信息;与工程量有关的数量信息存放在施工事实表、工程款事实表和上报事实表中。
3输入和输出
隧道工程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从SQLServerOLAP的数据立方体中取数据,立方体中的数据来自一个或多个关系表、数据仓库或其他形式的数据(如电子表格)。根据不同的数据挖掘任务和不同的用户需求,系统可用多种形式表示获得的知识。数据汇总(datasummarization)和特征化、概化规则、条形图、饼图、曲线以及其他的图形化工具表示。关联用关联规则表、关联计划和关联规则图表示。分类用可视化的决策树和决策表表示。簇用地图来表示(对于二维表分析而言),每个簇用不同的颜色,并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出它们的轮廓。该系统提供了观察概念层次和数据立方体内容的工具。概念层次用类似于目录/子目录结构的树来表示。数据立方体的内容用三维立方体的形式表示,立方体的每个方体的大小和颜色表示在一个三维间隔中所选的度量值的汇总数据。二维表可被看作二维的盒图,每个盒图表示相应间隔的数据离差视图(包含中值、第一个四分点、第三个四分点、须状点和孤立点)。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对输出的知识进行钻取、切块以及其他转换等操作的灵活性。例如,在对一个多维和多层次的组合进行关联规则的挖掘后,可以对任一维进行钻取,以便在新的数据集中得出关联规则。
4系统支持的挖掘任务
4.1系统支持以下的数据挖掘任务
(1)OLAP分析器:这个功能是通过钻取、切块、切片和其他的OLAP操作,从不同的角度的多个抽象层次展现数据立方体中的内容。其输出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可视化或图形的形式表示。此外,借助数据离差分析得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以及其他分布情况,可以作为OLAP数据的注解。OLAP可以对综合数据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钻取、切块以便做进一步分析。
(2)关联:该功能从多维数据库中挖掘一系列关联规则。这样获得的规则可用于市场分析、相关分析等。用户可以指定元模式以限制对规则的搜索。
(3)分类:该功能对一组训练数据(即一组已经确定分类的对象)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的特性,对每一个分类构造一个模型,再根据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调整。用决策树或决策表来表示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其他数据分类,以便更好的理解数据库中的数据。
(4)聚类:该功能将一组选定的数据对象,分成若干簇,使得簇内的数据相似度高,而不同簇中的数据相似度低。高维聚类也可以在多维数据库中完成。
(5)预测:该功能将一组选定的数据对象的丢失或未知数据的值或值的分布进行预测。这涉及到选择一组与感兴趣的属性相关的属性(借助于某些统计分析),一组与选定对象类似的数据,然后作出值分布的预测。例如,一个雇员的可能的工资可以根据公司中与他相似雇员的工资分布而作出预测。
(6)时间序列分析:这个模块包括若干个分析功能,例如相似分析,周期分析,序列模式分析,趋势和背离分析。
4.2对任务和方法选择的支持
通过一个基于窗口的图形用户界面,用户使用挖掘向导选择各种不同的挖掘任务,或者与挖掘结果进行交互,在其它的维及层次上进行挖掘。根据用户的输入,系统产生一个挖掘查询供用户检查。图形用户界面利用Java语言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以及Java语言与SQLSever数据库的连接完成。
4.3对KDD处理过程的支持
由于该系统是与数据仓库一起工作的,若有必要的话,某些知识发现的先期处理工作可以由底层的数据仓库系统完成。这些工作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综合(按多维和多层次聚集成组)。数据的选择作为系统挖掘查询的组成部分来完成。在系统中,对挖掘出的知识进行后期处理的大部分工作被集成到数据挖掘过程。这是因为数据挖掘查询不但指定了与任务相关的数据和挖掘任务,而且也指定了兴趣度量值(例如像支持度、置信度、噪声等挖掘阈值)和期望的规则模式。数据挖掘和模式评价的集成减少了搜索空间,使用户将精力集中到挖掘过程。
1前言
传统的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方面一直采用纸质文件进行数据的记录与传递,这样一种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其一是数据的传递比较费时,不能实时共享工程信息,其二是纸质文件容易丢失或损坏,不能很好的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而设计并开发一个施工工程管理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和web开发技术的日益成熟,B/S架构目前已经成为分布式计算处理的网络系统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将互联网与业务融合,提升经济生产力。
2系统结构设计
2.1基于B/S架构的系统功能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基于B/S架构的三层B/S架构,只需要在安装配置好服务器(Server)之后,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即可通过浏览器(Browser)输入网址使用系统。系统的功能架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1)表示层:直接跟用户交互,一般也就是指系统的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的录入、数据的查看等操作。(2)业务逻辑层:对用户输入数据做一些有效性的验证工作,以此保证程序能够更好运行,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如不允许数据输入为空、不允许输入字符串中包含某个特殊字符等。(3)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负责的工作就是跟系统数据库打交道,完成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更新等操作。2.2施工工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施工工程管理系统用户分为普通图1施工工程管理系统功能架构设计图用户和管理员用户,管理员用户具有最高权限,可以查看、修改、删除和更新所有数据。普通用户又分为一线普通用户和后勤普通用户,一线普通用户只能查看当前所在工程信息,后勤普通用户可以查看所有工程信息。(1)工作平台模块中包含通知公告和待办工作两个子模块,通知公告子模块用于和显示公司公告新闻,待办工作子模块用于显示用户待办事项。(2)造价管理,该模块包含合同管理子模块,用于管理工程合同信息。(3)综合管理,该模块包含人员管理、培训管理和物资管理三个子模块,人员管理用于记录公司所有在职工的基本信息及个人所持资格证书等,培训管理用于记录施工人员参加培训记录,比如说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培训等。物资管理子模块用于统计工程所需物资。(4)项目管理,该模块主要用于记录项目部信息,工程概况,进度管理等。(5)安全管理,该模块用于记录工程分包商信息、进行安全考试、记录每个工厂风险种类及风险管控措施等。(6)质量管理,用于记录工程检验结果,工程存在问题等。(7)技术管理,用于管理工程施工措施、施工图纸和施工交底记录等。
3系统安全架构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布,信息安全显得愈加重要,为此,本系统主要通过以下几点防护措施来加强系统安全性。(1)物理安全,系统服务器部署于公司机房中心,通过VPN接入互联网。通过机房监控和报警管理保证网络系统的物理环境安全,防范因为物理介质、信号辐射等造成的安全风险,保证信号传输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靠性。(2)网络安全,通过设置防火墙、网络防病毒、网络入侵检测等安全防护措施使输变电工程管理系统的网络得到安全防护。(3)应用安全,一些高级安全可以通过系统利用密码功能来满足,包括但不限于:标识和鉴别,抗抵赖,可信路径,可信信道和数据分离。模块同时解决了密钥管理和密钥使用的问题。系统对用户密码规范的要求如下:(A)使用固定密码,(B)密码字符最少,(C)提高密码复杂性,(D)密码不能有明显规律,(E)定期更新密码。系统对输入或导入的数据进行合法性检验,将不合法的数据进行过滤,禁止输入模块。另外对内部输入、输出的数据、和用户直接相关的安全属性和存储期间的用户数据设置了保护,将输入框的长度和类型做了一些限制,常规业务数据直接存储在数据库中,对一些关键数据及敏感信息采用较复杂的加密方式存储。为防止SQL注入攻击,在访问数据库时应对特殊的字符进行过滤。限制输入内容长度及类型,过渡掉一些特殊的字符。通信使用SSL加密,在身份同步引擎(Metadiretory)与远程装载程序之间进行通信,以及在身份同步引擎(Meta-diretory)或远程装载程序与已连接系统之间进行通信。保证身份数据的安全传输及存储。通过SSL保证认证服务与客户端、应用、认证目录等的安全通信。
4关键技术
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具备很好的可升级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客户端采用浏览器访问系统,这样就避免了在客户端安装系统,操作简单,对于后期系统的升级和维护也带了方便。4.1面向切面编程技术面向切面编程(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是一种可以动态将代码切入到类的指定方法、指定位置上的编程技术,可通过预编译方式和运行期动态实现程序功能的统一维护。AOP可以实现事物处理、持久的性能优化、统一的日志记录、跟踪、优化和监控、资源池(如数据库连接池的管理)、权限管理、系统统一的认证等,应用系统的异常捕捉及处理,针对具体行业应用的横切行为。4.2组件注入技术组件注入基于InversionofControl控制反转,又称依赖注入(DI=Depend-enceInjection)。所有的组件都是被动的,容器负责所有组件的初始化和调用工作。容器中不同业务的组件程序之间的关系由容器统一负责管理。系统中的组件会通过业务逻辑来进行扩展,并在指定的格式中按规范开发业务逻辑组件配合文件中配置,组件容器自动加载业务逻辑组件,并且自动协调好组件与组合组件的关系。业务逻辑组件通过动态实现动态加载,将原有业务逻辑组件进行替换就可实现对业务逻辑组件进行新,即通过修改配置文件来重新组合组件依赖关系,同时可以通过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方式对业务组件进行事物管理、权限控制、日志管理等统一的操作。4.3分布式缓存技术使用分布式缓存(CARP=CachingArrayRoutingProtocol)技术可以让多个缓存服务器如同一台,进而产生一种高效率无接缝式的缓存,使用上让多台缓存服务器形同一台,而且避免了数据重复存储情况。使用分布式缓存技术可以将系统中大量的配置信息进行存储,这样既节省了网络流量,又加快了程序对配置信息的访问速度。分布式缓存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如果一个服务器的缓存有变化时,其它缓存服务器也会跟着发生更新,这样就确保了系统的稳定与业务功能的正确运行。4.4动态表单技术表单生成的功能,可以通过模板配置技术,使用手工操作配置方法,自定义生成用户操作界面,这样既节省了模块的开发成本,又使系统更加人性化。通过系统提供的表单功能,在调整表单时只需修改数据显示与编辑属性就可以将页面升级,这样更加方便又快捷。配置后的表单会生成一个XML文件,然后系统对XML文件进行自动读取和解析,最后页面会生成详细、列表、表单。
5运行环境
5.1软件环境。5.1.1应用服务器软件环境。5.1.3客户端软件环境需要安装IE8.0或谷歌浏览器,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XP或Windows7,软件需求如下:5.2.3客户端应用环境6结语施工工程管理系统的建设旨在帮助传统的施工企业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本系统基于主流的B/S架构,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且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三方面确保系统的数据安全,经过实际应用表明,系统简化了施工管理措施审批流程,切实提高了企业的工程管理效率。
作者:汪宏春 周浩 刘秀敏 单位: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针对我局多年来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做出我局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总体思路,规划一套可以跟踪、保证工程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统计分析质量、技术状态、控制在建项目的安全状况,且浏览查询的工程管理系统更加方便。系统主要功能定位在信息的收集和统计、文件网上流转、网上审批;在管理电力企业的工程过程中实现共享这些信息,主要目的是工程管理的各类原始信息通过信息系统的平台最大可能地进行收集,再进行整理分类归档,通过网上办公、文件网上流转等功能,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内容
通过对需求进行分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内容可以分为项目管理、综合查询、综合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还包含有几个子功能。
1 项目管理主要是电力工程项目从立项到项目设计、材料、施工、验收、预算和财务报销流程管理,项目管理部分是针对具体项目管理过程。项目管理系统包括许多管理,例如前期项目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项目管理、材料管理、项目验收管理、财务管理、项目财务管理,包含许多子流程在每个模块里面,如:项目管理模块,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报告审批、零件采购、包括审批项目建议书、申请审批等子流程,工程材料管理模块包含合同管理、设备材料明细表管理、设备材料验收管理、折旧材料管理等子流程。
2 综合查询系统主要是综合分析查询数据,该子系统的核心是对数据库的操作,可以打印查询结果,包括施工单位查询、项目历史情况查询、进度查询、资金查询、资料查询、生产计划查询。
3 综合管理主要是对整个电力项目的日常管理,综合管理系统包括立项综合业务管理、预算综合业务管理、物资综合业务管理、T程实施综合业务管理、T程资金管理等模块,而还包含若干予流程在每个模块里面,如:综合业务管理包括项目审计、项目资金平衡,项目列表最终确认等子流程。不再具体针对某个电力项目,如财务规划、供应价格信息管理、年度总结等。
4 系统管理包含着权限管理、用户管理等内容,主要是管理整个工程里面的人员、角色、权限以及用户字典等等。为了使其更易于维护,与加大系统应用的灵活性,因此通过管理角色、权限以及用户字典来实现。通过使用系统功能来进行分解业务数据信息流转,这些业务数据信息大量含有项目管理、综合管理,因此,以工作流技术作为两个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的核心,具有审核痕迹保留及流程跟踪等功能,将进行流程化业务数据信息化。
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各方面的管理
1 工程安全管理
(1)安全资料的管理。通过所有的承包商安全管理人员将各种信息输入系统,并实时更新数据,确保现场实际和系统内信息保持—致。(2)对安全会议信息的管理。在安全管理模块中进行起草、签发各类会议纪要,系统里只提供查询安全类会议纪要的功能。(3)做到安全文明施工。通过该系统制定通知单,系统根据需求,当现场存在安全问题或事故隐患被发现时,定义了通知单的流程节点,通知单发到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整改处理。(4)安全施工的奖惩。用于管理安全奖惩情况,由安全监理工程师来填写,包括月度考核、罚款通知单及奖励情况台帐两部分内容。(5)安全执法管理。由工程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理工程师填写,包括安全设施规范和安全执法日常检查记录两部分内容。(6)安全事件管理。主要用于管理事故统计,并可以形成统计报表,由安全监理工程师填写,包括事故报告、火灾事故、盗窃和安全月报、机械事故、车辆交通事故。
2 施工管理
包括施工进度管理、施工主材设备管理、流程管理、报竣工管理、施工队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和合同管理功能。除外,还包括工程档案文件管理和工程资料文件管理,还有文件的模板下载。用来填写项目报告当期,生成施工进度横道图和Ms Project格式文件,计算累计完成工程量,填写投资进度,并直接打印报表。
3 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控制作为电力工程建设核心,项目质量管理模块根据国家标准对质量验收的范围、记录、统计、整理、施工的评价和测试记录收集,通过对工程施工的过程、安装、调试和运行测试来评估质量,项目的实施过程,全面和综合的质量跟踪,加强项目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工程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
1 与其它应用系统软件之间没有建立接口,如CAD、概算、财务系统及其它多媒体系统。使各项管理工作之间产生了断层,工程管理系统成为“孤岛”,不能形成一个互动、协调的整体、有机运作,工程管理与投资控制、资源投入、质量检验和资料收集等各种工作之间不能建立联系,也使管理人员感到不方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程管理系统的应用。
2 系统中不能采用数字签名技术,虽然文件在系统中已经审批完成,得不到档案管理的认可,还需要相关人员签名、盖章后才能进行存档,不能直接对电子文件归档。还必须打印出纸质文件没有人员签名,这样实际文件要两欠签批,对工作负担并没有完全减轻。
3 格式不能一致,在提供相关材料给有关部门或业主时,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必须要人工重新整理,许多表格等文件与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求不一样。
目前,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尽管还存在不足之处,还在处于初期阶段,很多工作还需要尝试和摸索,但从使用的情况来看,使电力工程管理信息更加流通顺畅,确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给工程建设管理者,收集信息比较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语
1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1.1总体思路
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总体思路是针对我局多年来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规划一套可以跟踪、控制在建项目的安全状况、统计分析质量、技术状态、保证工程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传递,且便于信息浏览查询的工程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功能定位在信息的收集和统计、文件网上流转、网上审批;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系统的平台,最大可能地收集工程管理的各类原始信息,再通过人工或系统自动的整理分类归档,在企业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通过文件网上流转、网上办公等功能,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2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为工作人员不用深入工地就可以对工程现场进行跟踪检查服务的,要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将有关信息录入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实现管理系统资料与工程现场情况一致的目标,并对参与施工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登记在册的工作,将在现场工作的每位安全管理人员的联系方式、负责区域和队伍组成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公布,方便有需要的工作人员与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1.3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
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重点,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根据国家的相关规范进行的资料整理与收集,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在于可以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及时检查,还能保证工作质量不受到破坏。要想使这些目标得到真正实现,就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会议进行及时记录,掌握施工现场的周信息和月信息等,并通过相关的考核制度、奖罚制度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并要求相关负责人填写考核表及奖罚通知单。
1.4电力工程的技术管理
由于工程施工地域总部相距较远,经常出现工程在施工前期缺乏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工程进行管理的情况,工程技术监管人员又常常是一人同时对多个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经过批准才能实施的文件只能依靠在线传输,才能文件传回总部进行审核,从而实现文件命令的传达与执行,所以电力工程的技术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这种网上传输文件的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证了文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在进行文件传输时,主要包括对竣工图的文件处理、工程往来审批的处理。如竣工图文件可以使总部直接了解到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是对工程进行正式验收的依据。
2工程管理系统的实施效果
首先,提供了高效率的信息沟通工具,加强了工程信息的传递,明显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工程管理系统提供的这个信息平台,使得企业管理者、工程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移动办公、工程各类文件都可以得到及时的办理。其次,实现了管理数据的集中存储,使得管理者可以更方便地查询信息和获得服务。系统集中了工程管理的各类数据信息,施工现场的各参建单位根据信息管理规定,按时进行文件流转和数据录入,保证了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最后,优化管理流程,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水平。借助系统的实施对现有管理进行规范,并进一步简化现有业务处理流程,实现业务闭环处理,加快事务处理过程,促进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3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管理系统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进行规范和改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发现很多问题存在于电力工程管理系统中,这就需要我们从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内容入手,挖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缺乏对财务、CAD等软件的相应接口,当施工现场与总部需要对此类工作进行连接时就无从着手,使工程监管系统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现有工程管理系统没有建立与工程管理的其他软件之间建立系统接口,使各项管理工作之间出现了断层,工程管理与资源投入、投资控制、质量检验和资料收集等许多工作之间无法建立联系,工程管理系统软件成为了“孤岛”,整个系统没有形成一个互动、协调、有机运作的整体,使得整个工程管理系统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亦使管理人员感到使用不便。此外,在工程管理系统中还缺乏数字签名技术,使需要进行签字、盖章的文件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只能将这些文件打印出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这样不仅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还使文件不能在第一时间的到回复,降低了工作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引进先进的数字签名技术,解决文件管理与在线审批的矛盾。
4结语
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工程管理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使信息得到了有效的传递,明显增加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但在实际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希望有关部门给予重视,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