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5 11:44: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数学学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纳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
1.自身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表现在没有责任心,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和老师学的,不需要努力去学,常常要老师催,家长追才能完成作业。
(2)贪玩造成学习困难占的比例最大,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小学生的自制力差,不能分清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习,课堂上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后作业应付了事,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3)知识断层型,由于学习不得法,对所学知识不能很好掌握,造成学习新知有困难,因为小学没留级制度,这些学生都跟班升级,所以学习缺漏也就越积越多。
(4)学习习惯差,依赖性大,产生惰性心理,他们只等着别人说出结论,不愿主动积极地思维,成绩当然不乐观。
(5)自信心不足,由于理解能力比较缓慢,思维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思路,课堂上这些同学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会当观众,来掩饰自己的紧张情绪。
2.外部因素
(1)家长教育无方,表现在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由,孩子作业是否按要求做完,很少过问。等到成绩不好,更多的是责骂而不是帮助分析原因。
(2)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
(3)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有抵触情绪,导致厌学。或者是在同学中不合群,也会影响到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虽然诸多方面但大多不是智力、能力的问题,而是态度、兴趣、习惯问题。
二、转化策略
(一)走进学生心灵,寻找教育突破口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的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小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所学习的科目是否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的老师就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每个老师要伏下身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走进孩子的心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的关系,这是促进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案例一] 晓宇 :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不会听课,无法独自完成作业。上课画画,做小动作,眼睛很少朝黑板看,课堂练习从不参与,家庭作业都是父母家教带着完成,而且不听从教育,课堂上老师叫其写作业就嚷,我没本子,或者说我没笔,我妈没削铅笔等,如此的幼稚,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弄清原因后,我觉得这个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循循善诱,要多鼓励,多亲近,要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像妈妈那样真诚地关心他。于是我就时常利用下课时间与他谈心交流,了解他的爱好、兴趣、烦恼,并在课堂上多关注他,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他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动笔完成好课堂练习,做对了给予表扬奖励。在同学赞美中,他乐了,感觉学数学还是很有趣的。接着我又用课余时间帮助他补缺补漏。适实指导,真诚帮助,他感觉到进步的希望,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学习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
[案例二]小佳,对学习数学自信心不足,畏难情绪严重,原任老师反映作业完成没质量,成绩不理想。接班后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很有个性,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应付,还煽动孩子不订正错题。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多次找其谈心,指出她身上的优点与不足,和她一起定出学习计划,并为她加小灶,补缺补漏,让她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她理解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告诉妈妈老师是她的好朋友,对学习也就有了动力,不仅认真完成作业,还挤时间给自己加码,多完成妈妈布置的课外作业,从厌学到主动学,这个变化可真不小。
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地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得功课。
( 二)精心设计每节课,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最重要就是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会主动去学。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兴趣,我想最主要的要让孩子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尝到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课堂上犹如一潭死水,学生何有乐趣,无乐趣哪来兴趣,因此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孩子在自主、猜测、实践活动中去探究新知的奥秘,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而是一件快乐的事。
如,“体积与容积”一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以“乌鸦喝水”如,“体积与容积”一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以“乌鸦喝水”故事情节引入新课,孩子们觉得新颖有趣,随着石子的放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1:石子占有位置。学生2:石子将水挤出来。学生3:也就是说石子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老师不满足接着问:如果我将石子取出来,它还占有空间吗?这个黑板擦占有空间吗?每个物体都占有空间你知道叫什么吗?孩子们高兴地喊起来:“体积”。接着在猜猜两个容器哪个容纳的水更多的环节中,学生情绪更高涨,有的说一样大,有的还是左边的容器大,有的说右边容量肯定更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异口同声的说:验证。谁来验证呢,看到一个个跃跃欲试的孩子,我不失时机地把球抛给学困生完成,看到他们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我欣慰地笑了,我相信他们未来的学习会获得丰收的硕果。
(三)注重“导学”,激发学困生自信
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并不就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学习障碍,还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进行个别“导学”。在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又如何进行个别“导学”呢?每节课中都有一定时间检查课前学习效果或检验新课掌握情况,此时我都走下讲台,。因人而异,掌握时机,给予学困生巧妙的引导帮助。别小看只有几分钟时间,这几分钟的指导让学困生增强了获取成功的机会,一个微笑,一点抚摸,一句勉励的话,对学困生都可能是信心的源泉,他们就可能产生无限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对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信心铸就成功的一半。有了自信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还要从各个方面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会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自卑,重拾自信。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能简单的估计或应用。
3、牢固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正确的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绘图、测量等技能。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平均数,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
5、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内容
1、整数和小数部分:复习整、小数的概念以及整、小数的运算和应用题。
2、简易方程: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题、应用题。
3、分数和百分数:复习分数、百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4、量的计量:复习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复习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6、比和比例: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7、简单统计:复习求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
三、复习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习。
四、复习的具体措施
1、贯彻大纲,重视复习的针对性。大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要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要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2、梳理拓展,强化复习的系统性。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3、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5、教师事先对复习内容有全盘的把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备好复习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能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习和综合练习。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习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习模式。复习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益。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习:(1)自行复习、自我质疑;(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新学期开始之际,我有了很多新打算。最大的打算是希望在新学期里能继续当副班长,为老师和同学多出一份力。最高的打算是能在学期末当上光荣的“三好学生”,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另外还打算为班级多争光,坚决不为班级抹黑!在做值日的时候要认真,再不把扫帚弄坏,和玩扫帚了。前几天我还光荣的当了班级的“窗户管理员”,管理好窗户是我的责任。
同学们你们也有类似的打算吗?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二、
真是光阴似箭,一眨眼,一个快乐的寒假又过去了。新的学期就要来了。在这个新学期中,我对学习生活又有了新的打算。知道是什么打算吗?还是听我说说吧!
在这个新学期中,我打算在语文课上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在数学课上不做小动作,不懂就问老师,当然也不能装懂;在英语课上认真背诵每一课,每一个单词。这样才能和外国人谈话呀!在美术课上画好每一幅画;在体育课上做好每一项运动;在微机课上学好每一项程序;在科学课上了解每一只动物。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关于师训工作的文件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评好课”为师训工作的重点,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重点工作:
1、加强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
2、继续开展“拜师结对”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熟。
3、落实好常规听评课活动,坚持听课后及时评课,学校提倡跨年级听课,鼓励、支持、拓展校外听课渠道。通过听评课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授课行为,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高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师资队伍建设。
5、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本年度,除将继续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档案建设,全面完成其它立项课题的结题和推广工作,并积极参加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切实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配合市教育体育局局继续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开阔其视野,提升其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并充分调动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根据局要求,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指导、考核,项目领引,帮助骨干教师完成每年的目标任务,并负责上送年度考核结果。
2、自加压力。各类骨干教师要按照自身实际,制订一个向上一个层次目标的成长计划书,从师德水平、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对照条件,分解目标,按学年度制订自己的成长计划书。
作业是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其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传统的、单调的作业题型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所以在新时代教学环境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依据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重新设置典型作业,合理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进一步推进作业前进的步伐。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小学生所接触的知识也在逐渐增加,肩膀上以及心理所要承担的压力也愈来愈重。但是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却并没有意识到作业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只注重课后练习,所以导致小学数学作业安排得不够合理、不够系统,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差异,以至于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任务,产生厌烦的情绪以及抵触的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地改变其现状,让学生突破自己的极限,超额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
二、合理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还比较活泼好动,对自己周围的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依据这点来设计数学作业,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作业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使数学作业充满乐趣,从而优化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强化学生的思维。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合理地设计作业来减轻学生的压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呢?
1.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好奇心比较重,所以教师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地添加实践教学。例如,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某校小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教育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一些动手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布置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观察身边事物的数学,寻找有哪些地方用到数学,并记录在笔记本中。除此之外,某些教师在上课时总会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小学数学,如: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物或事件,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小学数学之间的关系。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动手实验教学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且还使小学数学变得新颖。
2.精简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使用题海战术,使我国小学生的课业也日渐繁重,身体上以及心理上的压力愈加严重,因为作业经常使学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此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极度不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一味地利用课后习题来实施题海战术,而应出几道经典的习题,而这几道习题必须要精简,并包括课堂中所学的所有知识点,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例如,某校小学数学教师把数学作业分为两部分,分别是:(1)课堂作业,当堂就练习课后部分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2)家庭作业,教师经常为学生出几道精简的、能够包含所学知识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从而减轻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3.注重层次化,满足学生需求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理解力的不同,小学教育阶段出现了明显的层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一味地利用传统式教学讲解知识点,还需注重层次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小学数学教育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以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即,(1)巩固层次,其主要目标是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基础知识;(2)深化层次,其主要任务是深化所学知识,强化自己计算的准确性;(3)优化层次,其主要目的是优化所学知识,找到更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只有把小学教学分为几个层次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层次化教学。例如,某教师发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尽相同,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教师把小学数学教学分为三个不同的教学层次,即基础层次、巩固层次提高层次,在设计练习题时分别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性做题(前提是各层次的学生不能低于自己所在层次的要求),并且让提高层次的学生来帮助基础及巩固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从中寻找到更多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层次化教学。
总而言之,传统教学有一定的弊端,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对此进行创新,并合理地设计数学作业,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注重层次化教学,把小学数学作业分为不同层次,精简作业,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压力,把数学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小学数学,构建一个系统化知识网络,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绩。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并有重点的选择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天看课外书,报纸,还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
1.培养个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饭、洗衣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108-01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如何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是教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们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2 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3 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
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了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
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50―0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而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教学手段上也是值得改进的。信息技术能够使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理解学习内容。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外,也就只有自己在教学生涯中收获的一些经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小学正是学生容易被塑造、改变的阶段,所以要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创造能力进行培养。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了除了书本之外的其他学习资源。比如图片、音乐、视频等,这更直观地让学生们接触到知识,能促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并且掌握所学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空间与图形
小学生的空间立体感并不是很强,如果让他们仅仅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来学习空间与图形,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空间和图形,方便他们理解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顺应改变。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传统的学习方法就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在讲台下听。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学生跟教师的有效互动,增加教学资源,增大课堂容量。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启了远程教育的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之上,利用网络技术,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有效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的起始阶段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笔者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在新课导入时将网上搜集来的一些体现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引导他们观察图形的共同特点,这样能够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多媒体手段能很好地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促使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我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为了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各抒己见,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为了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切实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我通过色彩鲜明的课件,把圆柱体切拼成一个与之大小相等的长方体,通过观察,学生看出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的高,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学生很轻松地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此时,我并没有把教学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看看还可不可以用其他公式来计算圆柱的体积,学生讨论后,我通过课件展示,把刚才切拼成的长方体稍一移动,改变一下放的位置,再次让学生观察、讨论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的另一个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等于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想刚才这一列的教学过程,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帮助,仅凭空的说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通过动态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魅力。
三、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重、难点的有效突破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成功的重要标准。而小学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给小学生理解、掌握带来一定的难度。把现代化教学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认识钟表”,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互相讨论互相检查,我下去个别对个别的辅导等方式,学生基本都学会了。这样就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多媒体动画创设了一个小学生一天作息时间的生活情景,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是否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关键看数学是否突出了“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被动的学习,现在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整合,能创设全新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学科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中,数学教师设计媒体课件,启发学生分析条件,根据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知识判断推理,通过对立颜色的闪动,让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归纳概括出平行四边的面积公式。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影般地创造了一个动画场面:小芳要过生日了,同学们决定给她买个礼物,然后亲手用纸制作一个漂亮的长方体的盒子来摆放礼物。在动画中,出示了这个盒子的制作要多少卡纸的问题。真实的生活画面和动听的《生日歌》,改变了传统教法枯燥乏味的新课引入,极大地引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激活了学习的动机,在此过程中,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理解、掌握角的概念后,为了突破角的大小与谁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我在屏幕中出示了角的大小不一、边的长短也不一的一些角,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用重叠的方法将这些角进行比较,在电脑演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画出边的长短无关。如此教学,教学重难点被轻易突破,学生不仅轻松获得了知识,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提供交流平台,发散学生思维。
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动感性强,能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如:教学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展示了学生的不同想法,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变”成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在课件的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获得了新的启示,形成了新的认识、新的经验,达到了拓宽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效果。
四、借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