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5 10:50: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教师师德师风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年级、部门总结。要求各年级、各部门结合本年级、本部门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写出总结报告,报告要求对本年级、本部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涌现的典型进行全面分析,并上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汇总。
2、教师个人总结。要求全体教职工结合学习、自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思想上、观念上正确认识此次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并针对自身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二、根据总结报告,公示先进典型
1、表彰先进。由各年级、本部门结合整改实际,总结评比出本年级、本部门的先进典型,上报领导小组进行公示。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责任到人,查找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整改。,
2、总结经验。通过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总结整改经验,形成报告,上交领导小组。
三、召开总结会议,提出更高要求
由学校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召开总结阶段工作会议,对本阶段的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主要包括: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s the cor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profound reflection on the statu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has been provoked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this paper,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re carried out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in Non-governmental Supported Colleges of Fujian Province. Meanwhile,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aris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staff in these colleges are analyzed; som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English Teachers in Non-governmental Supported Colleges; Social factor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morality
德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确实,良好的教师专业道德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概念界定
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师德师风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境界,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
二、调研基本情况
本文对福建省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道德素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下为调研具体情况:
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活动先后经历了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回收、总结四个阶段,前后历时1个月。本次活动问卷分中层干部问卷、一线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三种,共计发放730份,其中中层问卷30份、教师问卷100份、学生问卷600份;回收问卷706份,其中中层干部问卷25份、教师问卷92份、学生问卷589份;有效问卷1987份。其中中层干部问卷25份、教师问卷92份、学生问卷680份。从问卷回收情况和答卷的情况来看,广大师生积极配合了此次问卷调查工作。
问卷中就师德现状、师德规范程度、对现有师德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展开调查。为确保调查信息真实,我们采取了无记名形式进行调查,所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2.访谈的基本情况。师德师风建设访谈以学校为单位,在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月中自主选择召开时间,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负责监督检查。各学校在会议后形成会议总结,报送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活动组负责整理汇总。活动组共收集6个学校报送的材料,收集整理师德箴言51条,教师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建议15条。师德师风建设访谈是对师德师风问卷调查活动的有效补充。
三、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1.对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评价。从调查中看到,认为师德师风现状较好和一般的中层干部各占46%;77%的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很好或是较好;51%的学生认为师德师风建设现状较好。调查显示,62%的教师是出于热爱教育事业的目的从事教育工作的,而且93%的教师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
具体来说,被调查者对教师 “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严谨、认真负责”、“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礼貌待人,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认同。但同时认为在“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良学风”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调查结果表明,进行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全体教师从关爱学生入手,遵循教育规律与原则,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需要继续提倡和保持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倡必要的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2.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的认识。不管在什么社会条件下,教师的角色,总是社会成员精神面貌的样板之一。教师的品行和精神内涵,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多数教师认为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回答“您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有无必要”问题时,有94%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很有必要”或“较有必要”,仅有2%的被调查者认为师德师风建设“较没有必要”或“很没有必要”。绝大多数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同是进一步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3.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的重点。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道德品质被认为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点可以从被调查者对“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的回答中体现出来,8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素质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当前师德师风的主要问题:33%的中层干部认为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淡薄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25%的中层干部认为理论知识不深,实践能力不强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21%的中层干部认为治学不严,学风不端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58%的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术功利化严重,其次诸如合作精神缺乏、创新精神不强,师德意识淡漠等也是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5%的学生反映教师上课敷衍,散漫随意是学生最不满意的地方。
4.对提高师德师风措施的认同。被调查者对于改进师德师风的措施,如“学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提供针对性培训”、“宣传表彰师德先进个人”、“加强教职工队伍的管理”,以及“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建设”等都较为赞同,但9.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年终考核等方面师德一票否决”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6%的被调查者认为“引入教师上岗竞争机制”对提高师德师风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
四、调研反映出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师德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极少数教师存在工作敷衍、品行不端、效率低下、散漫随意等与教师身份不相符的现象。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可以得知影响师德师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个人思想认识不够。极少数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较欠缺,没有作为一名光荣教师的神圣感、使命感,仅将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或转到其它职业的过渡或跳板,责任心不强,缺乏必然的爱岗敬业精神。调查显示,43%的教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了解或认为高不可攀。
2.社会环境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对外交往的愈加频繁,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巨大冲击,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在教师队伍中有所蔓延。虽然近些年来,教师待遇有所提高,但相对于教师职业的的社会责任、历史责任、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工作难度来看,教师的经济待遇仍显不足。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风气等不利因素使其难以全心全意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上来。
3.师德师风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调研表明,广大教师十分重视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量化和完善考评体系,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50%的中层干部认为制定师德奖惩制度尤为重要。
不少教师表示,要“确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应引入学生评价因素”、“强化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意见”、“建立公开公平的考核制度”。强调学生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是这次调研的重要建议之一。部分教师建议建立骨干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相结合的考评体系,量化考核广大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
五、加强和改进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的主要措施
通过调研工作得到的当前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师德师风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提供了依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认识提高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教育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教育的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的。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民办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同公立高校相比相对不高,教师自身责任心显得不足。因此,加强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十分必要。
2.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自律水平。通过文化传统和基本规范的宣传教育,辅之以师德师风的典型宣传,挖掘在岗教师在师德师L方面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注重用身边的人和事带动人,影响人,教育人,鼓舞人,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始终坚守社会正义,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完善考评体系,加强学术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双向考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也必须遵守科学研究的规矩。每年与年度考核同步,进行师德综合评定,并将师德评定结果归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奖惩的依据。更加注重在准备教案、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组织考试、指导论文、课题研究和日常教育等教书育人的实际环节与过程中,考察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师风状况和师德表现。探索师德师风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拓宽师德师风评价渠道,在做好专家评估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参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意见。
4.努力营造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要在提高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待遇方面继续努力,扩大受益幅度,努力减少与其它职业、专业教师的差距,而且要为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方面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心,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教育学生也使教师自身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瑾.关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01).
[2]张庆秀,王岩.教师的教学素质如何与时代同步[J].教育探索. 2002(01).
[3]夏宣玉,鄢娟.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内容的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0(03).
[4]辛自强,林崇德,俞国良.教师互动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及应用[J].心理科学.2000(04).
[5]李悦辉.当代优秀中学教师职业素质要素的调查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王育民.职业与职业道德[J].社会学研究.1994(01).
[7]韩进之,黄白.我国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04).
汤山中学是我县唯一的一所一类初级中学,现拥有150多名教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2000多个家庭,2700余名学生的未来。因此,在我校的师德建设方案中明确指出,老师要有良好的教风和师德风范,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寓教于教学各个环节,教师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境界,特有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在近些年的师德建设中,我校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政治学习,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校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树教育新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为核心;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作为汤山中学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对各处室的管理和监督,要求各处室负责人,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实行责任连带制,二是充分利用每次的教职工会议,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石阡县师德师风“十不准”》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领会,做学生、家长满意的教师。在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方面,我校严格要求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把握好教育管理学生的力度和尺度,不准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不准向学生强行推销教辅资料,不准教师乱收费等。通过以上要求,力求使我校教师做到廉洁从教,依法从教,关心学生、义务助学。
第二、加强领导、完善监督
为切实做好师德师风建设,我校成立为了以党支部书记王禹钦为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以工会主席雷儒林、关工委主任肖常荣、女工委陈娅、教师代表杨勇、将丽华组成的师德师风监督小组。使学校的师德师风工作形成领导监督职工,职工代表监督领导。这种相互监督的措施,有效的促进汤山中学教师做好师德建设工作的有序发展。
第三、完善评价体制,实行师德师风与年度考核,晋职晋级挂钩,以求标本兼治。
为进一步促使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校的教师年度教核方案,职称评聘方案,评优选先,晋级等方案中,都将教师的师德师风放在首位。同时教师对学生师德的体现,由学生民议评分,即由各班随机抽取5名学生代表,对教师的德、才、绩、能进行综合评议,其成绩记入教师考核成绩,在教师年度考核中,涉及教师师德师风的分值占22分之多。通过学生评价,来促使教师深钻教材,精心教学,关爱学生,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四、自查自纠,认真整改,我校将师德师风建设同行风评议有效结合起来,组织教师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认真剖析自己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并要求教师在每学期的工作总结中有所体现。
第五、严肃纪律,加大处罚力度
自我校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参加我校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使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更加熟悉。现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育工作表现,作自我问题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热爱教师的职业方面表现要更加突出。我平时扎实工作,爱岗敬业,认真上课,努力学习,勇于创新。虽然我很清楚地知道,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是在教育工作中与有经验的教师相比自己做的还不够.
2、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学习不够坚持。我经常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天天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实验活动,经常与本组教师探讨相关的问题。同时,还撰写相关的实践论文、案例、说课稿和教学设计,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这些都不是经常性和自觉性的,这都是为了完成任务。现在深入剖析起来,要想不断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就得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尽快的提高起来。
3、在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方面再耐心些民主一些。平等民主对待学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这一点大家都认同。但是,我自己有时上课时,学生不听话,因缺乏耐心民主,也常训学生,现在仔细回想起来,对待学生(特别是调皮学生)确实要再耐心些。
4、在教学工作方面不敢勇于创新。本人虽然能运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工作,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是,目前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还是有点滞后,课堂上还是为能完成教学进度,而突略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训练和培养,没能真正地做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自己思想认识还放不开,总是顾虑太多。另外,对待学生更加“爱心、细心、耐心”些。比如有时对待学生的错误,再多些循循善诱的教育,使其改正错误.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思想根源
1、思想认识不太高,对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够深入、坚持,对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太足。还有理论学习不能够与实践紧密结合,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实质认识不足,在学习中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与学校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思。
2、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缺乏刻苦专研精神和态度,工作中不善于总结经验和反思,服务意识不高,,缺乏耐心和责任心,思想懒惰,缺少时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
3、爱心没有很好的培养和树立,因而缺乏爱心的激发、永保爱心不够而出现敷衍塞责现象。
4、忽视了家长在教育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忽视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策略的重要性,使自己的工作不够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得比较少。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端正学习态度,自觉、主动加强理论学习。
第一是要加强对教育经典着作的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教育理论意识;
第二是要加强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不断适应时代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关键靠教师,教师是学校所有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培养,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最为关键的一环。2006年以“农村初中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为课题,上报徐州市陶研会并被立项,结题后先后被推荐为陶研会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并结题。2011年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确定为立项课题。
从2006年至今,该课题己持续深入开展滚动研究7年,之所以能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确定为省级立项课题,得益于该课题研究的特殊地域、特殊学段、特殊专题。从地域上讲,农村是教育薄弱地区;从学段上讲,初中是科研脆弱的学段;从科研专题上讲,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最易忽视的环节。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初中专项”“青年专项”从“十一五规划专项”中保留下来,就是对脆弱学段、易被忽视的对象的关心和关爱。
该课题研究所需的理论不是太多,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下面我把我校近两年来的具体做法进行总结。
一、强化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引导青年教师进行长远规划
在一些教师的心目中,职业就是一个“饭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了生存而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原因之一是功利主义价值观泛滥;原因之二是当前教育评价体制下,重知识、智力,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原因之三是工作任务繁重,没有闲暇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业余爱好贫乏,甚至有些教师的精神世界近乎苍白。
为解决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的问题,我校首先准备完善贯穿职业始终的教师师德教育体系,改变了过去的集中统一的学习、讲座等方式。这些培训形式虽有利于短时间内集中传递大量的信息,却忽视了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对于师德教育的不同需求,使得教师成为抽象的符号。
在师德标准上,我校将实行“不踩红线,追求高远”的要求。对于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着眼于职业伦理、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教育和养成。通过开办师德论坛,举行师德师风大赛等活动。明确师德最低标准,即“红线”的规定,(“红线”指省市“五严”“十禁”的规定)形成自律意识。我校还以“教育行风评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宣传栏,向社会发出了《廉洁从教公告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明确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同时邀请人大代表及家长委员会代表到学校对学校及教师进行评议。
合格的师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教师追求高尚。为此,我校提出师德上追求“高远”的要求。我校是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重视劳动教育的观念很符合我校的实际,为我们做好当前的工作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支持。同时,我校两任领导一直用陶行知思想来指导学校的工作,把学陶师陶活动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中,在活动的开展上,党支部、政教处、工会、教科室四部门通力配合,在学中研、在研中学,使学研两方面相得益彰。我校还加大投入,购置了陶行知选集,并为每位教师配发了《行知路上探索者》一书,用先进的榜样强化对教师的激励。
在学陶师陶工作中,我校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先后邀请了徐州地区陶研专家姚澄儒、董玉环以及全国模范教师尹建林、教科研专家宋启良、钦祥昆等来校作报告。同时,积极派员参与省市级专题陶研活动,大力弘扬陶行知思想,加强对广大教职工的精神引领,培养广大教职工扎根农村、奉献教育、关爱学生的情怀。
为了更为科学、更为全面地评议教师,我校通过学生评选出“我最喜爱的教师”“我最信赖的班主任”及“我最爱上的一节课”,使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奉献教育的信念。
此外,校长、教干要实现角色转变,明确管理就是服务。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时,要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主动地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工作上,学校要依据青年教师个人的学科专业优势、兴趣爱好等特点,帮助青年教师做好长远规划,选准研究的专题,同时,鼓励教师专注于个人规划。
二、激活青年教师的发展意愿,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发展意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动机,目前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普遍不足,教师习惯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课、批作业,满足于完成任务,不出乱子。探究、反思、创新意识淡薄,内心不愿发展。
为了改变现状,我校将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与青年教师心与心地交流。让青年教师明确平平淡淡是一天,轰轰烈烈仍是一天。唤醒青年教师内心深处的发展意愿。
同时,通过主题讲座,阐明随着网络传媒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渐多元化,教师将逐渐失去知识“上位”的角色,生存危机将大大增长。因而教师要不断学习,自主发展,否则未来将无法生存。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促进青年教师认同专业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
在教师的发展意愿被激活后,确立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强化可操作性,就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实行分级实施,确立了“合格+特长=卓越”的培养模式。通过新教师人职培训,选择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结对子,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纬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条要求,重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注重“培、用”兼顾,确保三年合格,完全胜任初中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
完全胜任初中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是合格教师的标准,学校的理想要求是教师个个卓越。对于青年教师,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从教育、教学、教科研三个方面进行自我剖析,找出自己的三个特长和三个不足;学校组织同行教师进行“初诊”,初步定位自我诊断的三个特长和三个不足是否恰切;最后请教科研专家到校听课、座谈,“确诊”培养对象的三个特长和三个不足,制定发挥三个特长和弥补三个不足的方案。一个学期后进行“回头看”“再诊断”,进行培养方案再调整。使得青年教师在不断发展、改正、内省中获得进步,走向卓越。
三、搭建广阔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开展全校性听评课活动,提出“人人听我课,我听人人课;人人评我课,我评人人课”的口号,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上公开课、汇报课,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并且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听课评析,保证评课时人人有发言,发言有条理。在评课中,促进全体教师思想和业务上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要结合省市“五严”“十禁”的规定,在不上早晚自习的背景下,探索课堂教学新的模式,总的设想是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课堂要求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当堂完成。同时,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有话则长,无言则短,杜绝无病,敷衍了事。
为加强外出教师培训的管理,学校规定外出培训教师必须拿教务处安排外出培训的通知到校长室请假,培训后要形成总结材料,还要将培训的精神向本学科的教研组传达,形成教研组活动记录。签字报销时必须上交总结和教研组活动记录,否则不予签字报销。这种刚性的措施,不仅仅对参培者本人有效果,通过参培者本人的学习再总结,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教研组活动传达给本学科的教师,信息得到了共享,培训效果倍增。
教师的外出培训还要着力解决三方面问题,在与专家的心灵对话中,专家的新的、前沿的观点是什么?列举的精彩案例有哪些?推荐了哪些书目?通过专业阅读,从精读和深思两方面下功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完善传统的展示平台。我校将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做好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2.探索新兴的网络平台。我校将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四、以名优学校的创建为契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名优学校的创建,就是对照评估指标,对应整理材料,充实一些硬件设施就能创建成功,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名优学校创建的评估标准,是学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结晶。认真解读标准,对照标准找差距,找出差距想方设法缩小差距、消灭差距,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的跨越式发展,这才是名优学校创建的真正目的。
多年来,我校承担了市政府、教育局的多次省市级的评估验收工作,先后创建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先进学校、徐州市优秀家长学校等。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形势的要求,是每一所学校从教育育人的角度出发,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笔者就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我们发挥党政、工团联合作战的战略,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十不准》来对照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剖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又把热爱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其二,我们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时事政治、身边的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正面教育引导。通过个别反面例子,加强对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其三,在教育上规范教师的师德。我们每学期都要与所有教师签订《教育教学责任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作出明确的要求。比如;乱定资料、乱收费、歧视和排斥学困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将按照责任书中的规定作出处理。其四,我们还在晋级、评优、聘任等问题上进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其五,我们还发动学生和学生家长,把教师师德放在首位来考评我们教师。
在学习中提高。用制度规范,用舆论约束,对教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宣传法律法规,又提倡奉献精神,是我们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让制度说话,制度育人
学校是教师队伍管理的直接操作者,管理离不开制度。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实验中学教师劳动纪律考核办法》,按照教体局《教职工劳动纪律管理办法》规定,对违反劳动纪律的教师,我们严格执行学校的考勤考绩奖惩。严格执行请假、签到、签退制度。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杜绝无故旷工、旷课等自由主义行为,按照教体局指定的教职工管理条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实验中学教职工请假制度》,对纪律涣散、无故旷课、小病大养、无病的教师给予严肃处理和相应的经济处罚。规范教师劳动纪律,教师上岗实行签到签退,我校规定每天上午8:00签到,11:30签退,每缺签一次罚款10元,一周有三次缺签给与点名批评。每天教务处三次查岗,一次脱岗罚款10元。在备课问题上,我们提倡集体备课,定期检查教学备课笔记,量化细化和奖惩挂钩。在上课时,我们执行领导、教务处工作人员和教研组长不打招呼深入教室听课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正,严肃批评。加强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训练,要求教师集中精力把教学组织好再上课,要求教师把学生的思品教育,守纪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针对教师批改作业,阅卷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让学生找老师缺点活动:针对老师批改不到位,不认真的地方,及时向教师反馈,并汇总报教务处备案。定期在业务学习会上再和教师面对面指出。针对阅卷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实行阅卷全名负责制,让阅卷组长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改,如出现问题过多,则量化和阅卷绩效挂钩,并通报批评。针对每位教师每学期的工作优劣情况,我们制定了《实验中学千分制考核办法》,从教师的师德师风、劳动纪律、工作强度及工作量、工作绩效、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量化,每位教师每学期的工作情况,期中总结一目了然。
三、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的关键
(一)加强学习。
专业学习,主要是由教研组牵头,加强课程调研,加强校本教研,定期不定期让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做法和其他学校一样,要求教师每节课写教学反思,规定不少于300字;在研讨课上,采用微格分析法,请专家指导引领,细改分析,最后是同伴互助,让同行教师互相听课。评头论足,专挑缺点、毛病。其二是让教师主动走出去,深入名校,请教名师,还充分利用校园互联网,让教师学习人家长处,借鉴人家优点;其三,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较长的优势,派出优秀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通过集中培训,转变观念,让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课改的实质,学校还鼓励教师节假日参加各种教研短期培训。
(二)加强研究
1、坚持开展好常规研究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我校依托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上学期,我们承担了河南省十二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目前此课题已经结题。有五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六篇论文参与省级论文评奖,有五位教师的课件获省级奖。在我校举行的教改能手大赛中,课题组成员马云、朱素琴等四同志均获一、二、三等奖。我们积极推行集体电子备课制度,严把备课质量关。根据我校实际,对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添加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出来,而且提高了备课质量,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作用。
上好六种课,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教师每学期都坚持上过关课、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同科异构课。让更多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让教师在总结中提高。
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
2、全力抓好教育科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对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非常重要。对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成功打造优质教育品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科研使一大批教师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造就了一大批"基础宽厚,个性张扬”的学生,真正做到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实现了我校“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办学追求。
3、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创新及经验研讨会。
我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两次班主任工作创新和经验交流研讨会,全体班主任与会并在会上充分交流各自班级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我们还定期或不定期派出办主任到全国名校进行学习和交流,汲取外地先进经验。聘请专家到校进行班级管理理论辅导等。种种措施,促进了我校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建立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保证
我们相继建立了择优外出学习制、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制、科研专项奖励制,开展多次教学能手、名师、铿锵玫瑰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学习、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存在的问题:
1、有些教师自由主义严重,纪律涣散,迟到、早退、旷课、缺岗现象时有发生。
2、有些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课改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精神。
3、极少数教师只顾眼前蝇头小利,变相向学生推销资料、报刊,损害学校声誉。
4、少数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破坏师生和谐关系。
5、少数教师固步自封,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不及时充电,对教育前沿先进的管理理念了解不够。
一、研究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指导思想,2007年1月,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颁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在全国各级学校全面实施。针对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的现实,通过《标准》的实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新《标准》实施项目分析
1.我国中小学实施新《标准》测试的项目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标准》测试的项目基本能反应各个年龄段身体要求,包含了耐力、肺活量、速度灵巧类、柔韧力量类、身体基本形态等;以上项目可以反应出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身体匀称度、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水平,肺通气功能,心血管机能,灵敏素质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心血管呼吸系统和肌肉耐力的机能,肌肉爆发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
2.我国中小学实施新《标准》测试的过程
(1)监测前各项准备工作,(2)测试人员(主要为体育教师)相关培训,(3)建立健康档案和合理安排测试项目时间,(4)测试工作的组织、调控和管理,(5)评分成绩、测试结果录入和登记上报。
3.我国中小学实施新《标准》测试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
(1)新《标准》测试对象各级分类分组、评价指标和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2)监测项目解析:身体基本形态项目、速度灵巧类项目、柔韧力量类项目、身体机能项目等各类项目分析,(3)评价等级结构分析、调整。
三、新《标准》测试项目的结果与分析
1.新《标准》测试的优点
(1)测试评价依据。新《标准》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基本准则,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2)引导和针对性机制
新《标准》的监测就是通过对学生形态的结构、运动机能、生理功能、心理发育状况、身体素质的测试,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学生通过测试的成绩,找到自身的不足,引导学生找到合适自身的锻炼项目和身体锻炼侧重点,制定一套合适自己的锻炼方案,达到增进健康体质的目的。
(3)刺激激励机制
新《标准》在我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使测试成绩与学生毕业成绩相关,刺激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健身的紧迫性,要求体育教师上课的能动性和主导性更强,保障了学生的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项目。
(4)反馈干预机制
新《标准》是反映个体体育素质评价基准,通过基层和学校测试、登记、上报,相关部门通过数据管理系统统计、分析、总结等功能了解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差异、项目差异,相关主管部门可以进行干预和调整项目权重比例。
(5)国际通用趋势
新《标准》在各个年龄段都设有耐力跑,这是学生体质提高的国际新趋势,坚持跑步锻炼,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较全能的办法。
2.新《标准》测试反映出的缺点和不足
从2007年新《标准》监测在全国学校实施以来,特别是我国中小学体育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健身和身体素质培养要求更具有引导性、鼓励性和亲和力。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小学生更需要呵护和锻炼。
(1)教育制度、观念、模式落后
我国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精英选拔”式教育为主的教育,升学压力大,晋升和评优以升学率为基准,使得中小学教育一切为升学课程让道,特别是高中阶段最为明显,体育课往往成为牺牲品,被无情占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且下降速度增快;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将来考上重点大学,不重视体育锻炼,小小年纪就带上厚厚的眼睛,身体锻炼严重不足;体育教学模式落后,功能的单一化、被动锻炼、锻炼的短期化、课程的随意性,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严重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自身问题
学生测试数据准确与否,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态度、学习负担重、运动兴趣极其相关,特别是小学学生测试的数据与学生成绩和奖惩相关性低,导致学生无所谓的状态,可想而知测试出的数据真实性;平时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对体育锻炼兴趣降低,不愿意运动,导致现在学生营养过剩,肥胖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
(3)民族和地区差异
测试项目固然考虑了少数民族的特殊性,有些民族直接从奴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很多项目底子薄弱,但有其优势项目,而项目权重比例一样,分值跨度大,细分不够,有不合理之处;地区差异方面,如长期生活海拔低的直接进入高原学习的学生,短暂两个月就要进行长跑和耐力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学生心脏承受能力都值得商榷。
(4)项目趣味性和娱乐性缺乏
新《标准》的监测包含学生形态的结构、运动机能、生理功能、心理发育状况、身体素质等综合方面,但是测试项目的选择性和替代性还是值得探讨,目前测试的一些项目存在相关性差,难度不恰当,测试内容不全面,而这些测试项目中,严重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如篮球、足球、游戏等列为测试项目,一样可以检测出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
(5)师资状况
自从2007年测试以来,测试任务基本落在各学校体育教师身上,对于基层新《标准》测试,体育教师基本都是义务测试,缺乏专门经费,积极主动性不高,敷衍了事,对于基层,体育教师严重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全校的测试工作,参加进来的其余教师缺乏测试的经验和知识。
四、解决办法及对策研究
针对新《标准》在我国中小学测试发现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作者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对策,主要从教育制度、观念、模式,教师、学生测试态度,测试项目,民族和地区差异,场地和器材的现实性,数据的真实性等方面提出方案。
1.教育制度、观念、模式的更新改进
国家在教育方面改革作了巨大改革,如“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提倡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义务教育实行免费”,但是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只重视升学率”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我国应提倡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教育结构、内容全面改革,重视义务教育,关注农村教育,教育资源、经费、人才向农村倾斜,条件成熟的省份和地区应把体育纳入高考计划,提升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改变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既有义务又有责任对学生健康和锻炼负责,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和测试补贴,让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课堂学习和课余锻炼,加大测试结果与学生的关联度,特别是中小学学生,端正学生测试和锻炼的态度,提高学生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为学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相对是一个封闭的社会环境,不能被社会舆论绑架,当一名学生长跑猝死,一名教师不当操作导致学生受伤,社会、主管部门、学校要有应急机制,猝死或受伤只是个别案例,特殊处理,单位应为教师担责,让体育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大胆的敦促学生进行正常训练、对抗练习、耐力跑等提高学生素质的运动。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提高体育课质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增设测试专项经费
面对我国教育经费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很多学校正常开销都困难,测试经费就更难落实;所以从国家层面设立健康体质测试专用经费,专款专用,让测试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做到尽心尽力,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让测试数据真实有效。
5.增加课堂“欢声笑语”量,与乐并行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区别于大中专学生,他们更需要引导、激励、帮助,对于中小学生注意力和自我控制力差的特点,既要有运动量又需要乐趣,教师上课应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的课程安排,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放开自我参与进来,达到教学任务和目标。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2007年1月,新《标准》在我国中小学测试全面实施以来,项目不断完善,增设一些选测项目,且每年选测项目不同,不同年龄段增加耐力项目,是一种国际大趋势;调整各个项目和项目权重比例,来适应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民族需要,是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研究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应通过检测不断完善我国的测试《标准》。
(2)通过新《标准》在我国中小学全面实施,发现了许多不足和缺陷,传统的教育制度、观念和模式严重地制约我国中小学学生健康体质发展水平,在测试中,各种器材质量和误差、地理、气候、测试人员素质、教师和学生测试态度、专项经费缺乏、时间紧迫等影响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建议
(1)“分层次教育”对于我国中小学学生,应区别对待,每个学生的体质有其先天性和后天锻炼组成,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分阶段计划进行锻炼,不同学生采用其合适的训练方式和运动量,以学生的进步为成绩的基准,鼓励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学生成绩引入“评价机制”,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考核组成学生体育成绩,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态度和合作精神,来促进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锻炼,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真正体现新《标准》的优越性。
――――――――
参考文献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本)》[M].国家体育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