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培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4 02:24: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武术培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武术培训总结

篇1

半个月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时间虽短,但却鉴证了我的成长过程。从最初的茫然到确定奋斗目标,从逃避现实到勇于面对种种困难,从不自信到自信,我经历了一个质的蜕变。

从培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完全摆脱了在大学期间的散漫状态,努力按要求做好每一件事,因为这样可以向成为一名教师的信念越走越近。在培训过程中,我主要在两方面得到了收获,一是做人方面,二是技能方面。

在做人方面,从郑校长讲授的课程中吸取了很多精髓。首先,在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处理事情的对比分析中,我知道了心态对人生的重要性。人无论面对什么事,都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因为乐观会让人心胸开阔,乐观有助于人的成功。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我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培训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坚持到了最后。同时,我将“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豁达的人不问未来,成熟的人只看现在”作为保持良好心态的规范,铭记于心。其次,我认识到了与人沟通的重要性。明白为什么喜欢和“她”说话,而不喜欢与“她”交流,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达,这里起最主要作用的是表达方式和肢体语言。我自己本身也欠缺这种与人沟通的能力,但在培训过程中我知道该如何与家长、学生进行沟通。不只老师要学会这点,这是社会的生存技能,是一种本能,任何时候都可以受用。再次,我学会了坚持。说实话,培训的半个月也挺苦的,因为要有一项项的考核,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去完成,压力是很大的。每当有内容我想不出时,就拼命地鼓励自己认为我能行,为了不断前进不离开这支队伍,我学会了坚持而不再会面对困难而退缩,而是勇敢的面对。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我都会坚持自己的目标,一直走下去。最后,我学会了多种场合的礼仪。以前我认为只要说话对人尊敬,动作不夸张,这就是礼貌。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培训后我觉得以前的想法太幼稚,同时也理解有些事失败的原因。礼仪是一种素质的象征,在一个人的命运中起着重要作用。上了礼仪课,我知道最标准的站、坐姿,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不同的民族习惯要尊重等等规则细节,我感觉按这种标准走,自己的气质变的都比以前好了,因为精神饱满不但会影响自己心情,还会感染周围的人。这是我在培训中在做人方面所学习和收获的主要几方面,当然有的只是领悟到了,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我相信一定会又好的效果,终身受用。

在技能方面,我也学会了好多东西。首先,在吴校长的细心讲解下,我真正理解了“教”与“学”的关系。在大学时知道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都是理论性记忆,培训中才明白应是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要群体,自主学习知识,不再使用以前的“讲授式”教学法,课堂上学生能做的就不用老师,就是这种理念才是现代教学理念,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是重点。其次,我明白了五步教学法的设置意义。导入是一个关键点,就像演出时的开场,一定要精彩才能吸引观众,同样一节课导入要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那样下面所要传授的知识才会有价值。呈现是新知识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要精练,做到突出重点、讲好难点、说明疑点,这样才能讲好课。操练时老师起规范督导作用,练习是学生自主强化过程,不要误认为相等同。巩固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学习完要巩固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取得效果。这五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这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再次,我学会课件制作中有的细节。以前学习的只是表面的东西,通过跟计算机老师的学习,我可以让蝴蝶飞舞起来,可以使用超链接,可以使用各种方法达到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这都是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自己试验得出的。记得当时我还不理解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怎么做,但郭老师说自己发现方法可以记的印象深,现在看来果然效果很好,在我的教学中将也采用此方法。最后,我学会了讲课,这是我培训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我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都运用到我的课程设计中,以前我也可以讲但主要采用讲授式,现在我的讲课中融入新内容,我本着学生能做的事老师不做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本身是一种枯燥的学科,要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幽默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数学,才有兴趣去学习。这就是培训中我在技能上所学到的,我会把它们全部融入我的课堂,争取早日讲出一堂生动的课。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的任务更重了,身上的压力也更大了,我要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思想加以运用,真正体现它们的价值。可以说这十五天我学到的东西比大学四年学的内容更有价值。我会永远记得这个成长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要努力,为了不浪费我所学的知识,为了完成我的教师梦,为了一切一切

篇2

记得这样一句名言,“我听过,我忘记;我看过,我记得;我做过,我学会”。这次的培训,我认真参与了每一个专题的研修,更深刻、更全面地对生物教材的编排、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有了认识。对今后的教学如何去做,心里又有了新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应努力把课程理念落实到实处,从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点点去推动课程改革的进度与成就。

回忆这10天的学习有苦也有甜。刚开始的几天特别有精神,可是近几天却感到体力不支,嗓子痛、腰酸背痛,被舍在一边的年幼的儿子也开始闹毛病,学校里的教研工作也在进行,我自顾不暇,可这边的研修培训却依然进行,我很矛盾。矛盾中,我把自己放在了最后边,挤时间学习吧。不管怎么样,我都坚持下来了,感谢这次培训让我收获的不但是知识、认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有不管面对什么我们都要有积极的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再教20年,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遍的重复”他同时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反思是一种态度,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是当前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保持主动学习、反思的态度去参加这次难得的培训,一点点揣摩专家的每一句话,认真推敲每一个学友的发言,认真思考每一份作业,并与自己的教学经验联系,思维驰骋、观点碰撞中,我们才会体验成长的快乐,获得教育的真谛。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踏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之路,我们才能真正健康地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远程教育培训已经接近尾声,可我的心却不能平静。细细总结,对于生物课程我也有了很多的收获: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通过远程研修,专家讲座的内容,让我们在理念认识与所提供的课堂案例相结合,使我更新了教学理念,在理论层次上得到了提升。观念上的洗礼,知识上的增长,也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集思广益、综合提升

看到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师们的精品作业,才感到自己有多浅微,听着大家真心的点评,看到大家的文章,课程简报、班级简报上登载的优秀作业,无一不为我们提供了行动上的楷模。求真务实、严谨科学、博学多才,无一不是我学习的榜样。这些都在悄无声息地激励着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精研教材、精研课标,在反思中成长。

篇3

今年以来,县劳务输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和市劳务输出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本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基层组织,群众自愿”的工作原则,以统筹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下乡到村宣传月活动”以及“两个八”免费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不断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和完善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职业培训、劳务收入等主要目标完成再创历史新高,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效果。

(一)、上半年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10.1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4.8%,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65.3%,占市下达目标12.5万人的8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7%;按照务工人员月工资平均600元计算,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创劳务收入2.4亿元,占市下达计划目标6.8亿元的35.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有组织输出已达5.6万人(次),占劳务输出总人数的55.4%,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140%;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3.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4%,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23.4%,占市下达目标任务4.5万人的82%,占劳务输出总数的36.6%;从劳务输出去向看,国内省外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山西、北京、河北、东北等地,占70%,省内主要集中在新乡、郑州、焦作、洛阳等地,占30%;从行业分布看:建筑业占50.8%,操作工和服务业占48.8%,其他行业占0.4%;返乡创业呈现良好局面,已有12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已创办各类经济实体580余个,投入资金达到3亿元。同时为全县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上半年劳务输出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多、规模大。二是层次全、组织化程度高。三是培训工作起步早、效果好。四是劳务输出反哺县域经济作用明显。

(二)、工作措施及做法

1、春风行动掀。元至3月份,按照省市要求,及时出台了《县2007“春风行动”工作方案》(获劳务办[2007]1号),结合去年春风行动情况,认真组织,卓有成效地开展了2007年春风行动。一是加大“春风行动”的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电视新闻、电视专题进行宣传,在《通讯》报纸上刊登有关信息进行宣传。通过文艺演出说内容,组织文艺宣传队,将有关春风行动要求、信息、知识编入文艺节目中,寓教于乐,赶庙会,到车站,上农村,下企业等,进行演出,让农民在娱乐中掌握了解有关劳务输出知识,共演出30场。二是组织工作人员在我县火车站、武王庙、局对外服务窗口等农村劳动力密集地设立了“春风行动服务点”,专门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咨询、信息等服务,开放有关培训、职介机构进行联动服务,同时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在向省市劳动保障部门领取春风卡、农民进城务工指南的前提下,又设计印制春风卡、春风袋、引导性培训资料、用工信息等近4万份。活动期间共发放春风卡3万份,发放农民进城就业指南及有关引导性培训资料1.6万份,接受求职登记0.8万人,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用工信息2000余条,就业岗位1万余个,农村劳动力培训1.6万人,全县推荐开放了15家职业介绍机构和4家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了八项免费服务。此次活动受到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广泛欢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2、示范输出带全局。上半年在示范性、成建制输出上大胆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收集信息、认真考察、信息、强化培训、跟踪服务等环节,较为成功地为深圳中裕电器有限公司输送500余名农民工。一是认真考察,签好合同。元月底,经由县领导带队赴深圳考察后,与深圳中裕电器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签定了用工合同。二是广泛宣传,招收员工。农历正月初四开始,利用春节农民在家过年的黄金时间,通过电视台针对深圳中裕电器的招工信息作了长达壹个月的专题栏目,专题片中有厂方各生产部门图片及详细解说,可以让农民基本了解厂方的有关情况。同时,我局干部职工分3组深入到全县各乡村大量散发招工简章,在局设有电话咨询服务专线及报名服务点;并会同职工医院和邮政储蓄等部门在各乡镇劳务经纪人家中设立咨询、体检报名处,使农民朋友可以就近咨询、体检、报名,同时,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银联卡、人身意外保险等;三是组织欢送仪式。3月14日,县政府为首批赴深圳务工的350余名农民朋友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市劳务局崔国庆、毛安祥副局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荆汝大、县长助理王灿业等有关领导出席仪式,为赴深务工人员送行;四是统一组织护送到厂。从3月14日开始,先后分三批共500余名农民赴深圳务工。为了确保务工人员安全到达目的地,县劳务局每批都委派一名领导、医护人员、保安人员、新闻记者等护送务工人员到厂。同时还派员到深圳厂方进行跟踪培训、服务等。此次有组织输出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组织严密,收到了较好效果,对全县劳务输出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3、强化培训提素质。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作为促进转移就业的突破点,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此项工作。一是引导定点培训机构,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签订委培协议。上半年,县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为深圳中裕电器有限公司培训员工500余名,新乡市阳光职业培训学校为县同盟庄园培训员工130名等,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二是鼓励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市县定点培训机构新乡市阳光职业培训学校,改变到校培训的陈旧模式,大胆创新,拉着电动缝纫机、计算机、电焊机等培训设备,深入到村办培训班,把培训送到农民家门口,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参加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三是开展回炉式培训。为了保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质量,确保已参加培训学员真正掌握一门技能,印发了《关于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学员实行“回炉式”培训的通知》(获劳务办[2007]2号)。凡已参加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学员中,学艺不精或对自己参训专业不满或未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以及想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村劳动力,根据个人需求和学校实际,免费再提供一次技能培训机会;四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今年以来,我们本着早动手、早安排的工作原则,积极引导省市县定点培训机构新乡市阳光职业培训学校投资筹建实习实训基地。目前,该校现代制造技术实习实训中心正在进行建设之中,土建基本结束,7月份进行设备安装调试,8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占地4亩,房屋38间,教室2个,实训室8个,实训专业主要有:电工、电焊工、电动缝纫、计算机操作、数控车床、餐饮服务、起重、登高架设等。该中心现有设备主要有:电工试验台4个,试验盘12个,电焊机50台,电动缝纫机100台,计算机100台,数控机床模拟试验节点30套等,该中心建成后可同时容纳400名农村劳动力进行实习实训。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较好地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有效地增强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稳定率,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4、宣传活动造氛围。年初我们出台了《二00七年劳务输出宣传工作意见》,对2007年劳务输出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宣传目标、内容、方式、要求等进行了安排。4月中旬又出台了《关于开展2007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下乡到村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在全县各乡镇开展以“我送服务下乡到村,你学技能进城务工”为主题的2007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下乡到村宣传月活动,着力宣传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有关内容,让农民不出钱就可以参加培训、学习技能,同时了解到用人单位的情况,为外出就业打好基础。工作中,一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宣传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的法律法规,农民外出务工注意事项,发放《农民进城务工读本》、有关用人单位招工信息传单。二是协调劳动、计生、保险、邮政、医疗等部门,组成免费服务小组,走到村,进到户,开展“两个八”免费服务;三是组织有关人员、教师、专家到各乡村,开办现场咨询培训会,讲解外出务工常识、城市生活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知识。同时拉设备到村办班,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参加培训。活动期间共发放《农民进城务工读本》3000多本,各用人单位招工信息5000余份。组织现场咨询会30余场,受训农民达20000余人。

5、“两八”服务通渠道。今年以来,我们在去年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六送六让六达”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针对准备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和已参训农村劳动力分别开展了八项免费服务和“八个一”免费服务措施。一是组织医疗、保险、邮政、计生、培训等部门机构工作人员,集中精力、集中地点,采取到村设点、整体推进的形式对农村劳动力开展了八项免费服务,把服务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农民工的厂门口。即免费提供用工信息、免费政策咨询、免费检查身体、免费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免费办理邮政储蓄银联卡、免费职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免费护送到厂等。此项工作共服务农村劳动力万余名。二是对已参训农村劳动力采取“八个一”免费服务措施,巩固和夯实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工作基础。即:“一封公开信、一份春风卡、一份人身意外保险、一份银联卡、一本农民进城就业指南、一本专业教材、一次职业技能鉴定机会、一次职业介绍机会”等,上半年共为933名已参训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服务。

6、完善机制保权益。上半年,县劳务办下发了《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把劳务输出各项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乡镇,确定了2007年各乡镇劳务输出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同时加强了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对照劳务输出工作实际,劳务局进一步规范了内设机构,以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健全了职业培训、就业服务、权益保障三个科室,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目标,使劳务输出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造了良好环境,使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

7、返乡创业促发展。上半年,我们一手抓劳务输出工作,一手抓返乡创业工作。一方面,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落实关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当作工作的重点,认真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千方百计激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了全县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两头热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2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已创办各类经济实体580余个,投入资金达到3亿元,并为全县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成为县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之一。

8、自身建设树形象。一是建章立制。修订完善了局内部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出台了劳务局诚信服务自律公约。管理制度主要有工作学习制度、局长办公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10项,岗位职责主要有各科室职责4项和科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职责15项;二是强化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讲课,坚持互讲互学,边学习边考试,巩固学习效果,提高职工素质,上半年组织职工业务考试两次,及格率99%;三是竞争上岗。通过动员学习、考试与意向、民主测验、风采展示、班子讨论等步骤在全局人员中开展了定岗定责、竞争上岗工作,7名同志走上了股所级领导岗位,10名同志走上了自己愿意干的工作岗位;是明确责任。出台了《劳务输出管理局2007年工作目标及考核实施意见》(获劳务[2007]7号),目标分解到人,责任考核到人,奖罚落实到人;五是加强了对外宣传工作。上半年,共上报《劳务信息》14期30余条;六是注重领导班子廉政工作。严格按照有关廉洁自律规定、领导率先垂范,坚持日常教育自醒和典型案例教育自警相结合,做好各项工作;七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劳务输出管理部门队伍作风建设意见》(获劳务[2007]6号),为建立一支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八是实行微机管理。上半年,我们克服经费不足困难,积极筹措资金,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投影仪、数码相机、传真机、DVD、音响等办公设备,建立了劳务局内部管理局域网,基本实现了劳务输出管理自动化。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工作打算

(一)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观念陈旧,外出务工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态度不积极,持观望心理。

2、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低,影响就业层次提升。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且不具备一定技能,自发外出务工的农民相对收入低,工作不稳定。

3、劳务输出服务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虽然各乡镇均设有劳务输出服务站,但由于乡镇综合性工作太多,服务站人员均身兼数差,此项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视。

4、劳务输出工作经费欠缺,劳务输出管理部门按有关政策应纳入财政预算,而目前我局仍是自收自支,对农民工的培训就业补贴资金用于开展日常工作已是捉襟见肘,无法大力开展相关工作。

造成以上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劳务输出部门应纳入财政预算,而我县仍是自收自支,国家已明文规定不允许向农民工收费,办公、人员经费没有,无法保证正常工作的开展。

2、劳务输出工作无专项资金,国家只对农民工培训和就业给补贴,但组织管理、协调服务有关工作没有专门资金,财政投入力度小,各种现代化办公设施设备、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小,无法进行科学化管理。

3、劳务输出观念还比较落后,一是部分乡镇领导观念上不去,不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出现断档缺位现象;二是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参加培训观念差,意识不强;三是有关部门促民外出让民增收意识不强,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劳务输出工作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今后几个月劳务输出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为指针,以全县经济工作督查会为契机,继续实施“12345”工程,即推行一个模式,兼顾两个统筹,实施三个体系,实现四个转变,争取五个突破,即:继续加强劳务输出队伍自身建设,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实施培训体系、就业体系、保障体系;实现劳务输出由自发无序型向有组织转变,由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由单纯输出型向输出创业型转变,由粗放型输出向品牌型输出转变;争取劳务输出在机构网络建设、培训层次、输出规模、返乡创业和权益保障方面有新的突破。全年实现劳务输出1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3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8亿元;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宣传力度。

按照农民工办职责分工,县委宣传部门牵头,劳动保障部门配合,协调有关新闻媒体,宣传国家有关劳务输出政策、法规;报道重大劳务输出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先进典型,用工信息;各乡(镇)、行政村要运用多种形式强化宣传,促进农民“小富即安、不富也安”观念的转变,形成“外出务工光荣,外出务工致富,返乡创业贡献”的浓厚氛围。

2、强化职业培训,打造劳务品牌。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选准市场需求的行业和工种,积极开展短、中、长期培训,特别注重订单培训;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劳动力特点培训模式、方式和内容,力求实效。同时,要积极创建劳务品牌,现有的“建筑之乡”、“花卉之乡”、“阀门之乡”品牌,具有强有力的市场效应,要发挥品牌带动输出效应,推进建筑、花卉、机械加工等行业输出工作;要继续打造新的品牌,在全国已有一定声誉的建筑、技工、家政、电动缝纫、电子操作、园林绿化、保安和新疆摘棉等品牌,要扩大市场份额,形成新的品牌。

3、继续开展“两个八”服务工作。

实践证明,“两个八”免费服务是适合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实际需要的.通过“八个一”措施,推动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实行“八项免费服务”免除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够安心务工,实现农村劳动力劳务致富的梦想,深受广大农民工朋友的欢迎。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将“两个八”免费服务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争取能够宣传一批、培训一批、输出一批、服务一批,更好地为农民工服务,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4、继续开展“六送六让六达”活动。

“六送六让六达”在我县开展一年来,使广大农民工进城务工时有目标、守纪律、懂法律、怀技术、好就业、不吃亏,树立了劳务品牌,让农民工感受到政策的关怀。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积极地将“六送六让六达”活动开展下去,送政策到农家,让农民多受益,达到外出务工,走上致富路的目的。

5、开展新市民杯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知识竞赛活动和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各乡镇劳务输出站、村劳务输出联络站工作人员和劳务输出联络员、各定点培训机构和职业介绍机构以及有关劳务输出载体企业人员,劳务经纪人以及对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及就业服务有关规定、办法、程序等知识为主,涉及到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知识、进城务工知识、安全生产、卫生防疫、留守教育和县情、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等,进行公开答卷,现场答题等方式进行,由组委会评出前10名选手,颁发荣誉证书或奖杯等。同时通过上述方式,举办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给已参训农民工一个展示风采的机会,引导用人单位招用参赛农民工,筛选出优秀选手参加上级举办的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竞赛的工种主要有电工、电焊工、建筑工、电动缝纫工、计算机操作员等。

6、启动农村流动劳动力市场,开通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直通车。

结合乡镇固定劳动力市场容易出现有场无市的实际,下半年,我们要大胆创新,制定出台《县农村流动劳动力市场实施意见》,采取以局为主、乡镇配合、劳务输出联络员协助的形式,拉桌拉凳,带岗位带人员,且固定每月到乡镇服务时间地点,深入到乡,进行摆场设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便当、快捷的培训、就业、维权服务。同时开展“六送六让六达”“两个八”免费服务,以此方式启动运转农村流动劳动力市场,开通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直通车。

7、举办民营企业用工招聘活动,做好赴疆摘棉劳务工作。

下半年,我们要推进民营企业招工力度,组织开展民营企业用工招聘会,同时,实地考察用工单位,了解用工企业实情,编发用工信息,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把用工信息散发到农民手中,做好招工、培训工作,搭建农村劳动力县内培训就业平台,解决全县民营企业招工难和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问题。同时要把赴疆摘棉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下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劳务经纪人培训,提高劳务经纪人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基层组织、群众自愿”的原则,及时与新疆建设兵团、连队联系,适时开展前期考察、意向签订、信息宣传、组织发动、自愿报名、铁路运输、摘棉劳务、生活管理、权益保护、回归返乡、总结表彰等工作,切实推动赴疆摘棉劳务输出工作有新的突破。今年计划组织赴疆劳务2000人。

8、继续做好劳务局自身建设工作。

篇4

关键词:少儿 武术培训机构 现状 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平顶山市区少儿武术培训机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访谈法。通过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与本研究有关的人员进行访谈,获取研究上的资料。

3.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的方法进行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结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少儿武术培训机构类型

(二)少儿武术培训机构的盈利状况分析

经济效益是市场运作的驱动力。笔者对22个培训班的盈利状况调查如下:处于赢利状态的有15家,占62.8%;处于亏损状态1家,占4.5%。目前平顶山市武术培训班大多处于赢利状态。

(三)少儿武术培训机构规模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培训机构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公办和私办,由表1可知公办可分为以下三种:1.市重点体校武术训练点(2个);2.市教育局下属少儿武术培训学校(5个);3.市团委下属青少年宫(1个)。私办可分为两种:1.个人独立投资拥有长期使用权,以及拥有培训必需硬件所有权的(8个);2.个人租用场地,只在培训时间内拥有场地使用权(6个)。其中,私办培训机构占较大比例。

(四)教练员现状分析

1.文化程度

教练的文化程度不仅反映出他的理论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他的实践经验。调查发现,本科以上学历为25.0%,专科以下占43.8%虽然武术运动是一项技能运动,但是理论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科学的训练理论能更加正确的引导学员进行科学、健康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教资格

三、建议与对策

(一)转变教练员的观念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在平顶山市目前的少儿武术培训市场上,如何使教练员的观念尽快转变,就成为了这个市场良性健康发展的关键。教练员一定要转变从前他们自己在业余体校训练时接受的教练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转变从前“教练员为主”的旧观念,培养开拓进取精神,树立服务的思想观念,用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培养体育人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并从事体育训练。教练员只有用服务行业的服务理念、职业道德来规范自我,本着服务的理念开展工作,才能把自己的培训水准提高,才能使培训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加强对少儿武术培训服务的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少儿业余武术培训是属于服务性的产业,这就要求教练员也就是培训班的开办者要有一定的市场营销的经济意识。培训班的经营者要有一定的组合策略,概括起来可分为一、培训内容策略,包括武术培训内容的发展课程计划、课程设计以及实际时间等;二、培训内容价格策略,主要解决如何看待和评价课程内容的价值,实现营销目标和利润目标;三、促销策略,主要是研究如何促使更多的孩子来参加乒乓球的培训,如何和更高一级的武术俱乐部和专业队建立梯队建设框架,从而使自己的培训班在学员出路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三)规范和加强少儿武术培训市场的管理

平顶山市的少儿武术培训市场起步晚、规模小,行业组织尚未形成,这就要求各个培训班要加强相互交流,为自己培训班也为整个培训市场健康合理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以及政府层面的管理宣传力度的加大,但整体的宏观层面以及中观层面的管理、监督比较缺乏,因此,在微观层面就更需要各个培训班加强自身的管理

四、结论

体育培训机构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机构。开展的越来越火热,少儿体育培训市场也引起了关注,人们对少儿体育培训机构的认识更加理性化,不再是走专业化的道路,而是促进少儿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少儿武术培训机构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平顶山市区武术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一、武术发展的历史问题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容健身、技击、观赏于一体,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态,今后的发展当然仍将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顺应武术的固有规律向前运动。健身是武术的基本社会功能也是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建国后,以弘扬民族文化,挖掘文化遗产的角度,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武术着重发展了其观赏性的一面,出现了不少花团锦簇的新套路。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今日武术发展之路要顺应传统文化的根脉。武术这种独特的身体运动方式,与传统文化观念的关系不止于简单的“文化价值观对文化活动方式的制约”,其实,两者相互激荡和引发,而这种激荡和引发的机制是由人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所以,渊源悠久的中华武术,数千年来对中化民族的整个思想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宗教思想,乃至身心修养、中医理论等――潜移默化,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二、师承的含义

“师承”二字从表面看是带一点传统甚至“封建”色彩。但究其实质师承是什么?师承是“历代有成就习练者心血和体悟的继承、传承与总结”。

在武术界,气功界,内丹学界,人们选择老师学艺时,历来对门派及师承问题很是关注。当然,这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有门派就有创始人,有创始人就有传人,有传人就有代有辈。若崇慕某一门派,再能知根知底,拜师学艺心里就踏实。淡然,既吃五谷杂粮,什么样的人也都有。即便在对某一功法门派进行研究介绍中也涉及到师承,对此师承问题也不过当作一个自然关系来对待。

三、中西体育文化之间的差异影响武术国际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体育文化交流虽然在不断加强,但交流的内容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心理价值观、思维方式,彼此之间还有待于深入了解。

中国传统思维的基点是“天人合一”,其影响也毫无疑问地渗透到武术中来。如体现在武术中的“天人合一,形神兼备”、“内六合,外六合,内外相合益处多”、“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会神”等。中国传统养生术以及一些传统拳术和功法练习则要求与自然环境、季节、气候、时辰相对应,这也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发展的观念,反映了中华武术追求身与心、机体与自然,以及自身机体平衡协调发展之整体效益的价值观。

四、传统师承影响国际化发展

1.传统师徒传承影响武术国际化发展

儒家自古以来就重视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的职责。儒家认为,“作为师者就应该做到‘为人师表、德才兼备、敬业爱生’。同时,儒家又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认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渊博的知识,并认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自己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2.传统师承的理念阻碍了武术国际化发展

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受其影响武术不但要求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而且更强调武术的教育功能。它要求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参悟人生哲理,培养品德,提高人的精神修为,达到“德”与“艺”的统一,如“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

道德标准是作为择徒的要求,这种道德要求一般表现为:师者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所要承担的责任,在有关史料中对于那些一技在身,如藏至宝,不肯尽其法以惠人,或索取、供养,以看人给其钱财多少来定教人的给予了批判,同时也对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人进行了肯定。

清代的杨氏太极拳谱中就有五不授。这些条规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了对择人的具体要求。唯物主义者认为人们总是根据他们所依据的社会环境、阶级地位,从他们所进行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环境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3.武术国际化发展必须转变传统师承理念

篇6

关键词 俱乐部 现状 问题 综述

一、武术俱乐部发展的现状

武术俱乐部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有关,经济发展较好的和有武术传统的地区,武术俱乐部创办的较多。俱乐部发展的水平各不相同,俱乐部之间相对独立,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俱乐部管理体制还欠规范,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目前,我国现有的武术俱乐部可分为业余、职业和商业三大类。其中主要为业余武术俱乐部和商业武术俱乐部,职业俱乐部数目极少。业余武术俱乐部参与者,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造血功能相对较差。武术俱乐部的项目多以散打为主,以套路为运动形式的较少。武术套路俱乐部主要依托武术馆校和体校[1]。

对于业余武术俱乐部中教练员队伍比较年轻,男教练多于女教练,教练的学历以专科、本科为主,这些教练员刚刚走向教练员岗位,教学训练经验还比较欠缺。学员情况:以青少年为主,男生较多。对于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武术散打俱乐部的运作,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主要包括:联赛机制、市场机制、政府的管理机制等,俱乐部的联赛模式实行三级联赛制。门票收入是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广播及电视转播费是俱乐部收入的另一个主要来源[2]。

二、武术俱乐部发展中的问题

通过众多学者对武术俱乐部的研究,目前业余武术俱乐部的练习项目容易受伤、服装不好看、教材不完善、训练场地面积不足、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于海在文中提出目前沈阳市高端武术俱乐部开发及经营普遍存在的问题:俱乐部选址与生源群不协调、教学内容与生源群不适应、俱乐部设施与俱乐部发展目标不适应、师资队伍教学理念与俱乐部经营理念不适应,及缺少俱乐部文化氛围营造等。并提出了收费价格、课程设置、课程特色、团队建设四个相关经营策略[3]。

三、众多学者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总结包括以下几点:(一)有关部门应出台俱乐部相应的管理体制,使其运营规范化。(二)定期组织相应的比赛,促进各俱乐部之间的交流。(三)加强对武术俱乐部教练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武术俱乐部教练员的整体素质。(四)改进场馆的设施,为学员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五)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制定不同的训练目标,合理安排教授内容[4]。(六)在服装、礼仪上加大改革,加大包装。(七)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协调好武术协会、俱乐部联赛、俱乐部三者的关系,同时政府依法做到宏观管理,对三者实施一定的管理与约束[5]。

范铜钢、周田芬从武术健身产品的规划、客户人群的定位、武术健身产品设计、武术健身产品的营销策略方面,对武术在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要以武术为中心,使人们在娱乐化的同时能,思想得到升华,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武术的发展[6]。田剑、常凤香指出《公司法》、《劳动法》、《民法通则》明确了职业俱乐部各成员的法律关系,为他们合法权益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缺乏明确的体育无形资产的评估办法,俱乐部的产权关系还不清楚,经营过程中的责、权、利难以理顺,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武术俱乐部的健康有序发展。周丽娟从散打俱乐部运用市场机制现实的条件、散打俱乐部的基本效益等方面提出我国散打职业俱乐部市场化运行机制,是体育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它具备了可行和实现的客观条件[7]。

四、小结

目前,对于武术俱乐部发展方面的研究不多。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武术俱乐部的形式和规模各不相同,市场运营体系还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管理组织,多数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武术俱乐部参与的主体是青少年,练习项目以散打为主,市场运营方面的研究初显,但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具体操作实施的研究较匮乏。武术健身俱乐部,参与群体以中老年为主,练习项目以太极拳、健身气功为主,这部分研究较少,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无论武术培训的形式、规模和发展水平如何,在研究过程中要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的推动武术俱乐部的快速发展。

武术俱乐部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强对市场需求方面的调查和预测,改革培训内容使其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深入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结构,探索适度、合理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武术俱乐部在借鉴类似项目发展的优势时,应更加强调武术独有的文化内涵,如武德、服装、标志等方面,探索更加全面、更加具体和更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提高武术形象。

参考文献:

[1] 吕伟,杜寿高,王鸣骏.江苏省青少年武术套路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0):73-75.

[2] 丁晓君.辽宁地区散打俱乐部运行机制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7(03):23,29.

[3] 于海.沈阳市高端武术俱乐部市场开发项目策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9.

[4] 杨锐,郭崇冰.陕西省散打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2):676-677.

篇7

1979年1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之后便掀起了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动员了8000余名专职武术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耗资100多万,开展了我国武术史上空前的“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文化遗产”的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查明流传各地的“流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个;然而,挖掘整理时出版发行的武术书籍有相当一部分近年来已经绝版。全国各省市的许多书店只能买到一些太极拳系列的书或教学VCD碟,偶尔会碰到为数不多的规定套路,传统武术方面更是少之又少。

二、中国传统武术的普及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有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全国经常从事武术锻炼的人数达6500万以上。但是这些锻炼这中青少年大都练习竞技武术或规定套路,而其余的中老年主要练习24式、48式、42式及陈、杨、吴、孙、武竞赛套路及相应的太极剑术,而练习传统武术的却为数不多。长此以往,中国武术这样的传承方式确实令人担忧。

三、散打未进入2008年奥运会之原因

1.散打运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散打运动经过20多年的总结、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已为世人所瞩目。目前,现代散打运动无论是在竞赛规则、教学、训练方面都已形成可较为系统的体系,而且还在教练员岗位的培训、技术理论专著的出版、音像制品的推广等方面都已形成规模。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武术散打改革远远不够,进军奥运还需要我们武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总结、分析、改进散打运动项目。

2.我国散打竞技水平发展不均衡

在近几年的国际比赛中,我国运动员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小,甚至在有些级别已不存在优势,其他国家的进步已经对我们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我国散打小、中级别具有一定的优势,而75kg以上的大级别没有优势且处于劣势。 散打项目,除了要求运动员掌握一定的技术、战术以外,对运动员意志品质和体能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大级别选手在力量和灵敏等方面的素质都无法和欧美很多运动员相比。

3.散打比赛的规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规则改动至今,比赛中的高难动作和腾空动作仍然很少运用,这主要与教练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打法战略有关。他们认为:散打比赛,最根本的是要取得比赛胜利,常用的基本技术最可靠,费力少,得分率高,而高难度动作和腾空动作不但费力得分率低,而且还容易给对方留下反击空挡,得不偿失。所以在平时训练中,不论是单项技术训练还是技术训练,都不把发展难新技术作为一个专门训练来进行。因此,建议规则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规定高难动作和腾空动作,鼓励使用创新动作。使用得罚高分的办法来促进散打难新技术的发展。这样,运动员和教练员才会主动地去发展训练难新动作。在积极推进难新技术的同时,对运动员整体技术也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运动员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以及对节奏的控制和对战机的把握与控制能力都会随之提高。

四、从跆拳道看武术的发展

篇8

1.引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开设武术课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顽强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锻炼健康的体魄,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对山东省菏泽市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武术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菏泽市省级规范化学校武术推广状况,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同时为我国中小学武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菏泽市1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大纲、教材和中学武术教学方面的书籍、论文和有关文件,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2.2.2问卷调查法

2.2.3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针对一些问题访问了学校的有关专家,并且对有关武术推广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

3.结果与分析

3.1菏泽市1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武术开展现状。

3.1.1太极拳在课程设置中的现状

现在已开设武术课的中学中,80%所传授的内容单一和陈旧,有的内容是几十年不变的“老三样”(初级拳、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还有的是少年拳、初级长拳等类似的套路运动,既难学又难练。

3.1.2菏泽市1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太极拳设置情况

根据表1和表2可看出:有62%的学生在课堂当中没上过太极拳,有38%的学生上过太极拳课,这说明教育大纲中虽然对武术课有明确规定,但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来说课时开展得相对较少。

3.2菏泽市省级规范化学校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太极拳开展情况。

在武术社团活动中有75.8%的学生选择棍,有50.8%的学生选择刀剑,有25.8%的学生选择对练,有15.9%的学生选择少年拳,有24.2%的学生选择太极拳,有25.8%的学生选择基本功,有9.1%的学生选择长拳。由表3可看出选择太极拳的比例较少,在太极拳的指导方面指导人员应该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对太极拳的兴趣。

3.3太极拳在省级规范化学校开展存在的问题。

3.3.1在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太极拳推广受到制约主要是由于学校领导对武术课不够重视,教师在进行上课时的态度决定的,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没有明确。其次,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仍会出现挤占体育课的现象。特别从表4中看出师资的缺乏,和从事武术的教师相对比例较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及发展。

3.3.2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认知存在的问题

从表5可知学生对太极拳课不满意的程度。选择太极拳教学没有兴趣的有34人,占25.8%。教学内容应宽泛、丰富些,重在打基础,避免太过笼统,应重在体验,突出武术锻炼。选择手段内容不新颖的有102人,占77.3%。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在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将直接影响到武术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体现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场地不好的有46人,占34.8%;选择班级数少,活动太少的有49人,占37.1%。这是一个较重要的问题,应该尽量满足学生参加运动的硬件需要。学生不满意的面比较广,应当作为重点研究,使得太极拳能够在中学更稳健地得到推广与发展。

3.3.3学校开展太极拳运动在激励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太极拳在教学中缺乏激励机制,段位制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段位制制度对中学武术教育的促进段位制技术与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相接轨,打通了学校武术与社会武术之间的壁垒,有助于加快中学武术教育的社会化进程。由于段位制技术的统一性,社会上获得武术段位指导资格的人员可到学校进行技术指导,学生也可到校外参加段位制技术培训,缓解中学武术师资匮乏的问题。

武术段位制的晋级、晋级为中学生的武术学习与锻炼明确了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习武的兴趣,促进学生逐步由习练课堂武术,进入可与武术锻炼行列。在学生通过段位考试后,授予相应的段位等级证书、徽饰和服装,能激发学生的习武热情和自豪感。在武术段位制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提高武术技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武德情操和武术礼仪规范教育,达到传承武术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中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段位技术和武术理论知识后,可参加中国武术协会或本地区域性、专业性考评机构组织的武术段位制考试。各级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和各地中学所举办的武术段位制比赛交流活动,为获得武术段位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武术段位制相关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技术与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还能丰富课余武术活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菏泽市省级规范化学校太极拳推广的现状不容乐观,学校软件还不十分充足,领导缺乏对太极拳的认识。师资力量不均衡,传统武术师资培训活动较少,传统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多为青年教师,这部分教师一般缺少教学经验;而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反而对传统武术很陌生。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传统武术与学科整合的步伐。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陈旧,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成为阻碍太极拳在中小学发展的消极因素,不能正确起到普及武术的作用。

4.2建议。

太极拳作为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代表性文化,为了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以及有效拓宽太极拳的传承渠道,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学校可以在学校班级之间举行太极拳的一些活动与比赛;实施武术段位制的形式进行段位制等级划分;在高考中,可单独进行太极拳考试并在高考中进行加分等有效措施。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充分了解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使其得到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白文飞.浅谈激励性语言的功能[J].中国学校体育,2008,(3).

篇9

一、前 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本文对上海市松江部分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目前松江部分中学武术教学状况,总结经验,找出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对策,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为武术运动在中学的健康发展与推广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选取了上海市松江三所中学15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学校的体育教师及分管教学的部分领导进行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1)武术课的开设情况

在中学武术课的开设是普及武术的根本保证,在对上海市松江部分中学初中年级武术课开设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体育课在教学大纲中一学期有51个课时,其中武术课只有5个课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平时体育课中武术课一学期平均只有2个课时,占总课时的3.9%。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市松江部分中学武术课开设情况并不是很好。

(2)影响武术课开设的原因

1.师资力量

在体育教师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他们都不是武术专项老师,只是在大学时才接触武术的,没有经过专业和系统的武术指导和训练。

2.武术场地和器材

平时学生们都是在操场上或者篮球场上临时划出一块场地作为武术教学场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武术的教学质量。

(3)影响学生学习武术的因素

1.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

调查显示通过武术教材和理论讲授了解武术的的同学分别是9名和5名,占总数的6%和3.3%。通过书籍杂志了解武术的同学有47名,占总数的31.3%。通过影视作品了解武术的有76名同学,占总数的50.7%,是所有途经中比例最大的。通过网络途经了解武术的有23名同学,占总数的15.3%,通过其他途径的有2名,占总数的1.3%。

2.学生对武术的了解程度

对武术的了解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在学习武术时的理解程度。对松江部分中学15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了解不多”和“一点都不了解”两项占了总数的84%,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态度。

3.学生对武术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满意程度

在的数据统计中发现,学生满意的百分比总计是54.7%,不满意百分比总计是45.3%,满意超过不满意9.4%。但是就单独一个选项来看,其中“不满意”就占总数的37.3%,是所有选项中比例最高的一项,可以看出教师在武术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使学生不满意的地方的。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武术教材选编不适应学生兴趣和中学生自身情况的需要,给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2.松江部分中学缺少专业的武术教师,不能满足中学对武术教学内容的传授要求。

3.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武术课的课时数分配相对较少,致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4..武术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2)建议

1.提高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的重视与关注,另外也应对武术教学进行检查,督促他们保质保量完成武术教学。

2.按照大纲要求开足武术教学时数,解决学生基础差,教师不易组织教学这一难题。

3.加强师资方面建设力度,通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训练、裁判和科研培训班,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武术业务素质。

4.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业应加强教学内容的简化与改革,对体育专业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技能培养。

参考文献:

[1]黎桂华.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9(3)

篇10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一门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武术教学在中专院校教学改革中具有特殊意义。

一、中专院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意义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优秀的体育项目。武术教学不仅能够起到发展充实我国体育事业的目的,还具有传承文化的独特功能。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武术一直是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武术项目经历沧桑变迁最终得以保存。现代武术是传统武术项目在现阶段的创新和发展,在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他们经过更加系统的武术理论学习和武术文化的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对中华武术的认知[1]。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武术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前中专院校的武术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武术课程实践实训课所占比例过大,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另外,武术文化的教育立足明显不足,武术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了解武术文化对于提高综合武术修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教学现状来看,非常有必要开展教学改革。

二、中专院校的武术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武术教学在不同层次的学校都有设置,中专院校的武术教学经历了长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中专院校武术教学目标缺乏长远规划,对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的教育存在不足。而且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不能很好地提高心理素质。武术课程学习中学生主要进行短期的武术技能训练,而他们所学的这些技能在毕业之后基本处于荒废,同时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直接从事与自己所学武术专业相关的工作。我们要反思中专武术教学的实效性和对学生的影响力。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和影响不足,武术教学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没有对学生的意识和精神层面产生更大程度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中专院校必须开展教学改革。以优化课程资源为基础,增加武术理论和文化的教学内容。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转变他们的教学理念,使他们认清武术教学任务的艰巨性和科学性。

三、高职院校武术教学改革的途径

1.提高师生参与武术教学改革的兴趣。当前武术教学中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存在兴趣不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现象。课上表现被动,只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便草草完事,武术项目本身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厌学情绪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没有充分挖掘武术教学的文化资源价值。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明显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从教学改革入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武术文化的全面系统了解,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武术教学中。

2.改进武术教学内容。目前中专院校的武术教学内容单一,主要以三路长拳和简化太极拳为主,内容简单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武术教学中应当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理论层面看武术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有学者提出,中等教育中的武术教育应当遵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方向,其次要发挥武术教学的价值功能,完善武术教学的技术体系。在教学内容中应当突出基本功的训练和一些简单实用功能的传授与教育,例如一些基本的防身技能等[2]。

3.创新完善武术教学的授课模式。授课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武术授课主要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然后重复练习和复习这样一个流程。这种授课模式长期得不到完善和更新,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专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群体,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方式上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个性需求越来越明显,那些老套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授课模式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具体而言,在授课模式的改革中应当秉承寓教于乐的整体思路,提高课堂授课的生动性和灵活性。

4.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强化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法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改革。也可以结合武术赛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班级内可定期举办小型武术比赛,无论是比赛中的胜出者还是失败者都要总结原因,在此基础上还应当适当加大他们的工作力度,加大教学科研机构在这些方面的支持力度,为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综上所述,中专院校武术教学改革是当前武术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要求。这是学生情况和时代变化发展所致,武术教育工作者应当认清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当前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丰富武术教学内容,适当增加武术理论和相关文化知识,创新授课模式,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