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安全管理创新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0 22:20: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管理创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安全管理创新

篇1

一、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它是人类历史上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模式的科学管理以来的一次最伟大而深刻的革命,是信息化和知识化浪潮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知识管理是指知识经济环境下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总称;狭义的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及知识的作用进行管理。本文所指的知识管理,是其广义含义。

二、知识管理的特征

与传统的管理相比,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在管理理念上,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人的因素将决定着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水平。知识管理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开展。传统的管理以机器为中心,实行的是人被当作机器系统中的“配件”的刚性管理。知识管理倡导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充分反映了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2)在管理内容上,知识管理以无形资产管理为主要内容,包括对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并且以隐性知识管理为重点。特别强调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共享。

3)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并不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矿产、资源和一般资本,而是取决于其拥有的积累知识、创造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管理就是促进这些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和实现。

4)在管理目标和策略上,知识管理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为基本策略。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

5)重视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摒弃了传统管理的以追求组织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知识管理倡导组织在追求自身经济利润的同时,还应追求整个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组织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6)在组织结构上,知识管理采取开放的“扁平式管理”的学习型组织模式,这与以往其他管理形式所采取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模式截然不同。

7)知识管理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知识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知识集成和精确量化管理的技术保证。

三、顺应知识管理发展大局.改革部队安全管理模式

在当今的知识管理时代。部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人员素质和作战理念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改革部队安全管理模式:

3.1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

知识管理的特点要求部队安全管理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根本上实现部队安全管理知识的持续积累式、螺旋循环式和突变式发展变化.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在知识的积累中运用知识、在知识的运用中升华知识、在知识的升华中实现对部队安全的最佳管理,从而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孕育出强大的战斗力。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3.1.1组织结构的开放

以往的部队管理强调严格的制度、上下级之间的权力距离以及知识信息流动的内部性和封闭性。而知识管理时代的管理则强调以弹性、开放、自由和机会为特征的开放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边界具有高度渗透性.呈现出扁平化和网络化特征,从而保证信息的真正自由流动和部队安全管理经验的成员共享。

3.1.2管理手段的开放

开放式管理看重一切能够发挥成员创造力的方式方法,提倡革新观念,向经济、文化、科技等其他社会领域开放,向普通官兵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开放。其根本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则是活跃官兵创造力,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价值共享,使得整个部队安全管理能力生成为一种新型的管理能力——“智力管理力”。

3.1.3知识信息的开放

21世纪知识和信息就是经济实力,就是部队战斗力。而知识和信息的生命力在于其流动性,并在流动中被人类共享。知识管理时代的部队安全管理必须向知识与信息开放,使不同官兵所拥有的不同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知识,为知识的分享、流动与创新提供最佳平台。

3.2守业式管理向开拓式管理转变

自建军以来,我军在安全管理工作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辉煌的成就很容易形成一定的惰性,局限和满足于以往的经验和成绩.带来守业式管理的各种弊端。而知识军事则时刻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中,守业式管理远远满足不了知识军事对于管理方式发展变化方面的新要求。因此,在知识军事时代,必须实现管理方式从守业式向开拓式的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具备开拓式的安全管理理念,要善于以新的思想思考部队安全建设,以新的视角观察部队安全动态,以新的态度对待部队新事物,并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其次,要创造开拓式的安全管理环境,其根本目标是打破传统的封闭环境,使信息灵活流动.加强部队安全管理与社会安全管理经验与外军甚至外国的最新安全管理经验接轨,使部队安全管理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备真正开拓进取的环境氛围;最后,要采取开拓式的安全管理手段,以开拓式的安全管理手段,创造良好的部队集体氛围,激发官兵创造热情,实现知识信息的流动与创新,提升部队安全保障能力。

3.3制度式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

知识管理时代要求官兵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成为“专家型”战斗人员。而要使官兵具备这一素质要求,就必须打破以往的制度化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制度化安全管理向人性化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

所谓人性化安全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部队安全管理中关键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要实现从制度化安全管理向人性化安全管理的转变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1)转变安全管理理念,依靠人。依靠官兵所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提升部队安全管理水平。2)明确管理任务,开发人。部队官兵通常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安全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创造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环境和机制。3)把握成功关键,塑造人。官兵素质对部队安全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军事技术急剧变化的当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官兵个体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满足部队对官兵个体的素质要求.重新塑造自己。因此,塑造人是部队安全管理成功的关键。4)树立终极目标.发展人。部队是革命的大熔炉.人性化安全管理的终级目标,是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不仅为部队培养优秀的战斗人员,而且为社会造就合格的、有责任感的公民。5)发挥组织功能,凝聚人。部队组织本身是一个生命体.部队安全管理不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培养、创造力发挥和高素质养成,还要研究如何发挥官兵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

3.4现代化安全管理向知识化安全管理转变

篇2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铁道部党组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借助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思想,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并通过构建系统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确保运输生产持续稳定的安全状态。安全风险理论与以往的安全管理模式不同,它更注重源头管理、预防管理和过程控制,为我们提供了理念上的新视角、方法上的新思路和管理上的新思维。贯彻落实好铁道部党组的工作部署,前提是要认真领悟安全风险理论宗旨。只有深入剖析安全、风险、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客观识别“风险”、“安全”的本质特征,才能准确把握铁路安全工作的主要矛盾,实现安全理念升华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切实发挥安全风险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把握安全风险理念内涵

安全风险理论的建立,是基于对安全规律的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其主导思想是把“风险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总闸门,从而实现管理关口前移。这一理论涉及三个关键词语,即“安全”、“风险”和“风险管理”,评判和认同其本质精髓,是领悟和引入风险管理理论的重要前提。

1.安全是一种稳定性状态。从安全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安全是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安全是一种相对的状态,只要稳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且可控,就可以称之为安全;反之则是通常所说的不安全。这一认识对铁路安全工作的启示:一是安全状态时时不在,任何人都要有安全意识,绝不能掉以轻心;二是安全状态是相对的,要时刻保持这种状态的稳定性,防止超过标准、超出掌控。

2.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风险的实质是不确定性,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情况的概率。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的,风险将伴随事物始终,其不会随人们好恶而改变。安全风险就是安全状态发生恶化的几率和概率,几率是风险有无的界定标准,概率是评估风险大小的数量指标,概率值的大小意味着风险的大小。这一观点表明:风险处处不在,不可能完全消失;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质目标就是最大程度地消灭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和降低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

3.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管理对象是风险。常规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机、环境等有形要素。与传统管理不同的是,安全风险管理把“风险”作为突破点,围绕风险拓展思路,通过风险源排查、风险评判、风险防控等各项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和概率,从而确保运输生产持续稳定的安全状态。

二、树立安全风险管理理念

通过抓“风险”实现保安全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思路,发挥安全风险管理功能实效,要强化风险意识,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做到安全隐患发现在源头处、消灭在萌芽中、防控在过程里。

1.以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事故的发生都会呈现出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无论是环境因素、设备因素、人为因素所引起事故都是有预兆的,而这些预兆又是完全可预测的。安全风险管理正是以预兆可预测的客观现实为前提,通过全面、持续、反复的风险排查、风险辨别和风险鉴定工作,确定出可能发生隐患的风险源,并通过分析、归纳、分类、整理,形成涵盖各个方面、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一手资料。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安全工作更注重基础、更注重源头,通过关口前移,力争将安全隐患发现和消灭在萌发阶段。

2.以过程管理为重点的理念。铁路运输产品是指铁路运输企业运用人力、设备、技术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运输的需求服务。从运输产品生产过程看,除了包括提供客货空间位移的直接生产部门外,还包括机务、车务、工务、电务、车辆、信号等辅助生产部门。这是一个环环相扣、连续不断、相互支撑的运行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发生连锁反映,导致事故的发生;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通过关联影响,传导甚至演化成严重后果。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增强对“过程管理”的重视程度,排查运输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部位风险隐患,分析和确认该风险发生的概率、范围、危害程度、分布特点、关联幅度、持续性影响等情况,并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关键因素,遵循追根溯源、标本兼治、分工负责的原则,及时采取风险干预和风险处理措施,实现对现场作业的有效控制。在作业过程中,还要根据铁路运输安全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加强风险监控,及时发现作业过程中的复发隐患和新生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实现安全局面的持续改进;

3.以系统化为主的管理理念。铁路设备联网、生产联动、作业联老的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生产的联动机性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就是结合铁路运输行业特点和事故发生规律,做到全员参与到位、隐患排查到位、信息沟通到位、监控处理到位、环节布控到位、应急措施到位,通过制定和采用科学的风险监控标准、系统的管理方法、全面的风险预警系统和有效的应急干预措施,确保安全状态持续稳定。

三、找准安全风险主要问题

2011年12月,按照铁道部党组工作部署引入安全风险管理以来,哈尔滨铁路局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从整体情况看,全局各单位积极落实部、局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部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点:

1.思想认识失实。一些干部职工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有的人认为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是在安全管理上另搞一套;还有的人认为安全风险管理只是简单提法上的变化,是换汤不换药;更有的人认为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是否定传统安全管理。这些问题说明,一些干部职工还不能深刻理解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没有真正把安全风险根植于思想深处,没有真正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没有真正把安全风险理念融入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针对这些模糊认识,各级组织必须加强思想引导,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2.风险识别失准。从表层上看,各单位围绕影响安全的关键人员、关键工序、关键作业等,通过识别研判确定了安全风险点,但存在安全风险点识别方法不科学,研判不准确的情况:一是隐患排查没有形成全覆盖,存在安全死角;二是隐患根源挖掘不深入,没有涉及问题背后的管理因素。比如,某个单位普遍都把车辆惯性故障当做安全风险点,却没把作业场人身安全问题列为安全风险点,忽略了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从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看,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会找到思想根源,但是有的单位恰恰没有结合企业组织状况和职工思想状况开展工作,更没有把职工的思想问题纳入到安全风险源范畴去考虑,致使安全风险管理失去群众基础。

3.防控措施失效。制度是工作落实和确保实效的基本保障。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各单位在制度建设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配套措施和办法不完善,导致工作推进乏力,存在走过场现象;二是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办法,但并没有同时对传统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相应调整,当新旧办法相抵触时,必然导致执行过程中的无所适从;三是检查、指导不力,制度执行失严,存在工作标准和作业规范人为放宽、有章不循和违章不究的现象,助长了不良风气,导致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无法真正落实,导致防控功能失效。

4.工作落实失衡。一是风险管理环节失衡。有的单位和部门在风险排查分类、风险源识别、风险评估时,经验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充实的信息基础,缺失科学的分析过程,存在风险源遗漏和风险源人为扩大两种情况。二是风险管理和应对办法失衡。有的单位和部门缺乏工作的整体性和融入性,主要表现是工作虎头蛇尾,在风险排查等前期阶段轰轰烈烈,针对风险的应对措施确苍白无力。三是各部门落实协调失衡。各单位在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主要是独立作战,单位、部门、系统之间缺乏协调力度,尤其最重要的结合部风险源被忽略的几率最大,与安全风险管理的系统性要求不符。

四、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安全风险管理为做好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但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覆盖所有方面、解决所有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无论是来源方面还是指导方面,安全风险管理理论都不是只为铁路行业“量身定做”。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要坚持“拿来主义”,而不能照抄照搬。针对铁路企业安全问题的现实情况和规律特点,既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又要坚持实践证明的既有经验和有效做法,打“组合拳”才是解决铁路全部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1.要突出全员性,建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据统计,2012年以来,哈局共发生各类铁路交通事故106件,而且事故的等级、责任事故的件数明显上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管理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在于部分干部对安全工作的失职、失察、失管、失控。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部安全检查组为我们指明了正风气、严管理、带队伍、抓落实的工作思路。而抓落实,核心的问题在于各级干部履职承责。因此,要从明确职责、理顺管理流程入手,按照消除盲点、避免重叠的原则,科学界定党政之间、系统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安全管理的职能、责任、标准,建立涵盖所有干部、覆盖所有岗位,既纵向到底,又横向到边的安全风险管理职责,使各级干部明确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要围绕管理规范化的目标要求,细化、完善各级干部现场检查指导、关键环节卡控、规章制度修改等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始终把干部的安全行为置于闭环管理之中,使各级干部明确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通过建立清晰、明确、具体的安全职责,进一步规范各级干部的安全行为,为维护全局安全秩序提供可靠保证。

篇3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1-0206-01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着我国电网建设工程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在我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网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形势异常严峻,重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电网工程主要分为变电工程、线路工程,因为电网工程具有危险作业较多、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和流动性大的特点,所以对电网建设工程安全的管理力度要切实加强,认真分析电网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针对电网建设积极开展安全管理,排查安全隐患,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防止电网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1 电网建设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电网建设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有些电网建设的管理单位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视而不见,甚至不按电网建设的基本程序去做,在管理制度上大做文章,只重视表面工作,所制定的制度标准不高,内容空洞,不讲求实效,因而很难执行。再加上电网建设管理人员的水平高低不一,管理模式不科学,全靠个人能力,只重视发展的速度。却忽视了发展的科学性,不仅没有做好电网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反而降低了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能力。由于电网建设施工的技术含量不高,因而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大多一线施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安全意识较低,对基本的安全常识不了解,自我的保护能力较差。另外,电网建设施工的流动性很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不能系统化,也很难持续,因此一些施工内容大都依靠自学,即便是接受一些内容的传授,也往往是零散的、不连贯的。

1.2 施工企业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管理

“安全重于泰山”这句话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已经失去了作用,许多企业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在经济利益和安全的抉择中失去判断力,甚至会完全不理会生产安全去获得经济利益。像挪用安全设施投入的资金,或者是对于安全设施用品偷工减料、用质量不达标的,对工程的安全生产存在侥幸心理。一些企业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认真分析,企业对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的考核没有系统性,也不严格。这些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完全轻视安全管理,大大阻碍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力的发挥。

1.3 监督力度不够、管理方式落后

因为监督力度的不够,对于一些电网建设施工企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如层层转包、签订假合同、违法发包、越级发包、挂靠等违规行为不能有效监督和制约。普遍存在一级企业中标,二级企业进场,三级企业管理,包工头承包施工的现象,市场的混乱致使投入安全管理的资金不足,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使施工现场的事故率成倍提升。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凭借信息管理的方式已逐步建立了诚信体系与不良记录,将施工企业的市场行为、存在的诚信问题与安全业绩全部输入系统。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施工企业还达不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准。

2 电网建设安全管理创新策略

2.1 电网建设施工企业要创新观念

观念决定着方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电网建设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施工企业能不能在竞争的大潮中争得一席之地,关键就是观念有没有创新,只有先进的观念才会引入创新的管理模式。在施工企业中的项目经理与负责该项目管理的人员将项目管理当做一门日益更新的科学的时候,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项目管理的创新之中。电网建设施工企业要逐步扩大视野,不断地更新管理理念,依据电网工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建立科学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工程管理服务体系,严格遵照市场机制的具体要求对工程项目实行运作,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安全管理。无论是施工项目资源的配置,还是项目管理的运作都要严格依据市场化的要求运作。努力实现多行业、多领域、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达到施工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目标。

2.2 完善电网建设的安全管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电网建设的安全管理要细化,只有将电网建设的安全体系划分为监督体系与保证体系来分别构建,才能拥有一个完善的、科学的、良好的施工安全管理的平台。各级的领导以及管理人员要时刻以安全为核心,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明确安全责任,将安全管理工作看做电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除此以外,还要认真做好电网建设工程的基础工作,落实企业在施工中的具体职责。管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检修单位的工作要严格分工。由于我国当前所制定的安全责任制常常是针对有关部门及有关领导规定较为明确,而对于各级施工单位、岗位以及个人安全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岗位职责的明确,岗位制度的完善,分解落实各个岗位人员的安全目标和安全责任对于电网建设的安全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3 加强安全监督的力度

针对目前施工单位主要存在的安全管理和监督不力,安全隐患与安全管理的漏洞依然存在的问题,建设单位需要从外部对施工单位加大监督的力度,一年中的各个季度(包括长假)都要做认真的检查。凭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针对电网建设中的安全隐患逐一排查,点,查安全设施,查安全技术措施,尤其是交叉作业和高空作业,每项检查都有针对性,都要做到逐一落实。严格依据安全施工程序办事,下大气力抓安全制度落实的工作,杜绝任何违章行为,让安全工作时刻走在各项工作的前头。

总之,安全管理工作是电网建设中的核心工作,只有从实际出发,更新管理理念,仔细排查安全隐患,加强监督力度,积极维护电网建设的安全,才能真正做好电网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电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篇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们国家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建筑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建筑安全事故频发,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国家及上千万家庭带来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每年施工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和交通,这为新时期的建筑安全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一、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基本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大,建筑队伍不断扩大,特别是建筑企业承建的项目越来越多,许多企业自有职工难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各企业纷纷引进分包队伍,大量未正规培训,尚无生产技能和安全防护意识的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建筑企业生产一线主力军。在充实、补充各用工单位劳动力不足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伤亡事故也在迅速增长。建筑安全事故成为我国高危行业之一,安全事故频发,我们在施工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研究和探索建筑安全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对安全重视不够,安全投入不足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群死群伤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而引起的。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分配到一线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甚至有些企业质安科少的仅几个人或有的连安全科长都身兼数职,现场项目部安全员一般都只有一人或是挂名的。

(2)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培训不到位

安全教育培训不严格,特别是对进城务工人员、临时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是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有些施工单位不是缺少必须的安全认证、安全培训,就是应付差事走形式,甚至花钱买证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安全教育培训不严格是导致“人失误”等各种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单位对进城务工民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几乎是空白,加之建筑业从业人员80%为进城务工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这些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安全方面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违章作业严重。

(3)安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安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待遇也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安全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同时没有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安全管理工作只能在低水平管理上徘徊,这将不仅不利于我国安全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对遏制安全事故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缺少重要保障。

(4)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地方上配套规章制度,但已有的法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贯彻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另外,现有的配套法规、规范制定相对滞后、更新不及时;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安全运行机制;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之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5)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深入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有些建设工程(如化工、冶金及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建设项目)政府行业安全管理职责不明,行政监管主体缺失,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

(6)事故处理不够及时,不够得力,落实效果差

每年,各级职能部门组织的各项安全检查不少,发现的事故隐患挺多,会上强调了,通报上提到了,就是谁也没有真正去整改、去落实。出现事故,首先想到的是处理直接责任人,四不放过原则落实不力,达不到把事故反面教材的作用与目的。

(7)应急救援预案不落实

现在各个项目部资料柜里,均可查到有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但真正发生安全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时,却显得很苍白,追其根本原因就是纸上谈兵,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进行各项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或者说平时演练少,效果差。并没有将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当作重要事情看待。

二、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生产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施工企业等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就是重点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新工人入场必须经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要加强对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经常性、专业性、尤其是季节性、阶段性、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设备、新材料安全知识的安全教育培训和重要安全设施(设备)、特殊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重难点部位等的安全教育培训学习。要注重宣传的效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多种方法教育广大职工,把宣传的声势造得大大的,把宣传的氛围造得浓浓的,切实得到人人皆知的目的。

(2)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咬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不放松。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负责人是安全责任的第一负责人,而一个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对项目安全负全面责任,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项目,要进行深刻剖析,虚心学习先进,努力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新思路,拿出新举措,把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搞得比较好得项目,不能有麻痹松懈思想,要继续巩固成果,‘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每个建筑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克服安全工作于已无关思想。不能因为工程项目少就忽视安全,否则,出了问题后果同样严重。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落实和建设。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等要不断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好安全许可证制度、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没有安全许可证制度、没有办理建筑意伤害保险的项目,坚决不允许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事故防范能力,保障一线操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的安全工作例会、安全巡查和不良行为记录公示等制度。建设部颁布的(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安全生产法)规定建筑业必须设置安全管理生产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目前的情况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数量有限,即使配备了足够的安全员也因为其自身素质层次不齐,导致监督管理工作走过场,搞表面形式,对安全管理工作起不到有效的监督作用。特别是一线层层分包挂靠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更是无从谈起,随便安排一个人就是安全员了。部分企业不能做到的安全职能部门人员培训的经常化和制度化,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自身管理素质。企业在工资福利等方面对安全管理人员应充分倾斜考虑,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加强责任感,促进其工资积极性。

(4)加大经费的投入

要抓好建筑安全,就要舍得投入。建设主管部门要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合理的对工程造价计价进行准确预算,单独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专款专用。目前正在推进的施工企业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做法,也是很值得借鉴的,确实能对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5)加强劳务用工的管理

加强安全教育力度提高民工的安全素质,根据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差的特点可以采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等图文并貌的形式进行培训,增强其感识认识能力,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通过安全例会、班前早会等各种方式,有效地保证了施工人员在上岗前都能得到培训,提高个人安全技能和素质。在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同时,另一方面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的预测预控工作,把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做到位。通过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把危险程度降到最低。

(6)严格奖罚制度

现场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与经济挂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把现场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与项目经理的收入挂钩,与项目承包团队的经济利益挂钩。安全管理到位、现场创优的给予奖励;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而发生事故的现场,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给予处罚;对于事故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有损企业形象的坚决追究法律责任。在整个施工过程,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应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相结合,以事先控制为主,加强对安全宣传及教育、落实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经费投入等的管理。重视事中控制,重视事前监督、及时控制;辅以事后控制,及时处理。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全面、全程、全员参与的原则,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程、结合项目、企业和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防范与未然。

三、安全管理的创新建设

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不因工作期间而受到损害,同时减少因建筑安全事故导致的全社会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及社会的损失。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我们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工作思路,搞好管理模式的创新。

(1)加大投入,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

加大安全投入,推进技术进步,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保障。这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要依靠科技进步, 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采用科技含量较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抓好企业安全技术改造工程, 淘汰落后的特别是危及安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大力提高企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保证企业的设备、设施始终在安全、良好的运行状态上。

(2)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及教育工作

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基本知识的培训、岗位员工应知应会、安全制度、标准规范和应急知识的培训,提高各级员工的生产指挥能力和职工的安全执行能力,尤其是对新入场职工更要加强安全教育,充分利用安全交底、安全活动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把了解和掌握的技能与知识在生产实践中体现出来,而且要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

(3)加大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及安全评价工作

企业应积极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加大安全工程师在施工管理队伍中的比例,以保证本单位的安全工作顺利开展。开展企业安全评价工作,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安全评价,有利于企业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通过安全评价,对企业的安全工作现状进行诊断,肯定其已取得的成就,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督促其进行完善和整改,以增强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

(4)大力推广“危险源预警机制”建设制度

“危险源预警机制”就是根据总承包项目施工计划的安排,针对施工计划中的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并进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编制“重要危险源清单”随施工计划一起,要求各施工分包单位根据“重要危险源”清单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重要危险源清单”不是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通过危险源辨识、评价等安全评价工作得出的结果。

(5)要完善标准,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从标准、目标、责任、控制、考核、信息等环节着手, 逐步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 要在深入调研并总结以往规范化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修订、制定和完善标准,建立健全安全法律体系。

(6)加强监督

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各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应切实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水平。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法能力,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做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不断增强每个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

(7)加大查处力量

对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并对其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凡有章不循,违规不纠,屡出事故的企业应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另外还要视其情节轻重及责任大小,给予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执业资格或停止投标的处罚。典型案例要进行新闻媒体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促进工作的目的。

(8)应急预案制定的必要性于定期演练

1、安全事关人命,我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将安全当作儿戏,更不能轻视别人的生命,安全工作要凸显出严肃性、权威性和必须服从积极性。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它们已成为各类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有别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有利于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2、事故应急预案做定期性演练,针对预案中全面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全面演练,演练过程要尽量力求真实、不要流于形式,一旦发生事故,我们完全可以有秩序,有理性的安全避险,降低事故危害程度

3结论

总之,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搞好安全生产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预防和减少建筑伤亡事故必须坚持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 “以人为本” 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最大合力,尽快实现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篇5

一是抓好安全队伍建设。全系统形成了运转灵活、管理有序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做到了“领导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大胆抓、专职人员扎实抓”的工作局面。对少数分管领导不到位或职能部门负责人不适应工作的,按集团公司要求进行了及时调整和力量充实。由于有了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安全工作就有了组织保障。二是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是基础管理的“软肋”。去年初,我们着手全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建设,下发了《指导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分三批对企业修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会审,既相互交流了经验,又提高了会审质量。现已有20户企业已将其统一汇编成册,并发到了每个职工手里。三是加强基础工作管理。针对企业基础管理比较松弛杂乱的现状,我们在对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同时,规范了基层安全管理的票证和台帐,结合企业特点和考核的要求,集团公司统一印制了33种安全管理台帐和13种危险作业票证,使基层的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还对全系统的安全标志和安全色别进行了规范,全系统共印制了高质量的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语2万多幅。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管理,使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落实。四是丰富安全管理内容。集团公司除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外,还创建了渝东、渝西两个片区的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两个片区的企业轮流举办,每季度一次,并与季度检查和季度例会拉开了间距,每次联席会都有明确的主题,与会代表就这一主题广泛交流意见。联席会制度既丰富了安全工作的内容,又拓展了工作空间,还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同时,我们还创建了现场分析会制度。凡发生工亡事故,集团公司要组织到该企业召开现场会;凡发生重伤事故,集团公司要组织召开片区现场会。一起帮助分析原因、查找差距、增添措施。这既警醒了事故单位的安全意识,又使参会的同志深受了教育。通过这些探索,我们的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基层管理更加规范,安全工作的思路更加宽阔,不仅走出了一条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管理的路子。

同时,也使这一原本枯燥无味、无人愿管的安全工作增加了新意,富有了活力。

2、完善目标管理,创新激励机制

一是对目标考核的内容进一步规范。包括安全目标、环保目标、基础工作三大块。安全目标和环保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基础工作包括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和措施落实。这样既有工作目标,又有工作要求。使考核的内容更加完善、更加量化、更结合实际。二是对目标进度考核更加规范。我们坚持每季度对目标进度进行一次检查,并量化计分,年终进行总检查,前三季度的计分占年终评比的50%,年终检查的分数占50%。这样,既把握了目标的进度,又注意了工作的平衡,使目标考核更加科学合理。三是目标管理网络化。年初,集团公司在与各企业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和《党风廉政责任书》的同时,签订了《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企业分别与各车间、班组和员工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目标责任网络,安全生产的千斤重担分解到了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更加到位,工作更加落实。四是建立和完善了安全风险责任制度。在层层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责任金制度,层层缴纳安全风险责任金。集团公司的风险责任金分两类,一类是企业风险责任金。根据企业安全责任的大小,分别收取1~5万元的风险责任金。另一类是个人安全风险责任金。风险责任金的收取,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和员工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五是创新激励机制。安全工作责任大、风险大、压力大,必须创新激励机制,使他们的责任、风险、压力与他们应有的报酬相适应,使他们的付出与回报相统一。我们对完成了安全责任目标的企业法人代表、分管领导和安全部门的负责同志,以个人缴纳的风险责任金为基数,给予两倍乃至多倍的奖励;单位缴纳的风险责任金转作奖金奖励个人;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单位,单位和个人所交的风险责任金全部转作集团公司的安全奖金,奖励完成了目标的单位和个人,集团公司去年共奖励企业安全奖金56万多元。各企业也根据年初签定的责任书,分别给予了奖励。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增强了安全工作的活力和动力。

3、理顺工作关系,创新管理思路

一是从产权关系上理顺了安全工作的管理关系。我们一方面把全资公司、控股公司作为管理的重点,另一方面又主动与控股方和所在区县加强协调,加强对参股企业的协管。做到了有主有从,管理有序。同时,对安全责任书的签订、日常工作例会等又坚持一体化管理。工作一体布置、一起检查,目标一同考核,奖励一个标准。既有了一个“大化医”、“大安全”的总概念,又有了集团公司工作的重点。二是对各类企业安全责任实行分类指导。我们将52户企业分成A、B、C、D四类,实现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分类奖惩,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A、B类生产企业,特别是危化品生产企业上。这样我们精力更集中、重点更突出。

同时,又与产权关系划分的管理有了一个交叉,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三是理顺了不同层级和不同性质企业的安全管理关系。努力使安全工作的管理规范、责任到位、不留死角。

在安全工作的管理上,我们立足系统的思考、系统的管理、系统的控制。通过理顺关系、理顺主次,理清了思路、把握了重点,使安全工作的管理更有效、更到位。#p#分页标题#e#

篇6

企业中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有其深层次原因。安全知识告诉我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企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要善于培养、发现和使用安全管理人才、安全保障人才、安全技能人才。“安全人才”一定要懂得安全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管理知识,熟悉安全技能知识,具有熟练应对本专业典型事故处理的超强能力。企业要鼓励员工参加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对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要分专业并择优积极使用,让他们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依规守法、隐患发现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当前,在企业中应该建立区队(车间)、矿(厂)二级隐患排查的专业队伍,通过组织的力量和专业化管理,把一切隐患都暴露出来,变隐患为明患,为企业有针对性消除隐患创造有利的条件。

隐患分类管,缓急措施出

安全隐患查出后,要根据隐患的大小,隐患对安全生产的威胁程度,科学及时地制定出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形成隐患消除方案。经过组织研究讨论,科学论证可行的方案,要明确方案实施的责任人,明确完成期限,明确方案实施过程的监督人,明确方案完成的验收人。对需要停产消除的隐患,要按照组织程序,及时下达停产令,保证隐患及时消除。隐患消除方案的实施要与生产任务完成一样,做到同样重视,同样布置,同样考核,要将隐患消除任务完成情况与部门月度绩效工资挂钩考核兑现。企业的主要领导,不但口头上要大讲消除隐患的重要性,更要注重消除隐患措施的落实,对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隐患,要坚决挂牌指派专职负责人现场督办,从而才能保证隐患消除的及时性,保证隐患消除的质量,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隐患消除先,生产指标调

在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企业主管部门往往以安全大检查、质量标准化检查的结果,作为对下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好坏的最终评价和绩效考核兑现的依据。上述检查对于推动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工作中,对员工发现不安全的隐患,正激励的偏少,力度也偏小,所以客观上挫伤了员工查找隐患的积极性。实际工作中,员工中有怕得罪人和怕受处罚的想法,有的员工认为查找隐患与自己的利益关系不大,另外还增加了工作量。因此,工作中不主动检查隐患,工作敷衍了事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日常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企业要注重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纠正,要加强对员工安全知识的教育,多用典型事故案例和法律法规来警示和教育员工,不断提高他们“安全自保”的自觉性。要加强对员工安全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能力,努力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真正做到“人人想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保安全”。要积极鼓励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做好设备的巡检工作;要加强对员工技能的实训和培养,让他们熟悉设备的性能、构造、工艺,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130-01

现阶段,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导致煤矿安全工作需要应对一系列十分严峻的挑战。细致深入的分析煤矿事故时有发生的具体根源,主要是涉及到以下几方面,例如安全管理措施执行不力、水平相对较低、相关设备陈旧、缺乏对该项工作的重视、违规操作等诸多方面。为尽可能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当加大力度开展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所以,在实践中逐渐应用心得管理理念与方法,实现管理创新,是有效应对煤矿安全问题,保障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本文研究了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工作的策略。

一、创新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以人为本,推动煤矿安全管理多方位统一

以人为本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毋庸置疑,人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属于决策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而且还属于执行者(具体负责施工的人)。为切实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在该项工作中的责任感,应当加大力度对该项工作进行考核,明确相关方的职责,认真控制好其中的薄弱环节。

1、调动相关工作者积极性,提高凝聚力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并非单纯属于一个单位的职责,属于所有职工的自觉主动配合,不管是制定安全方案以及对其进行完善,或者具体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均应当充分所有职工,所以的职工均和安全生产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应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凝聚力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提高凝聚力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证安全管理机制顺利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2、注重职责划分与落实

对于煤矿职工而言,责任制属于他们开展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行为准则,并且还属于评价广大职工能否做好本职工作的参考标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职工分配、划分每一个人的职责等方面均属于其中的有机内容,所以,就煤矿管理工作者来说,应当认真监管其具体的落实状况,而就一般职工来说,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经常性的对职工的落实状况进行检查。毋庸置疑,责任制的贯彻推行,需要严格的执行为其提供保障,否则,所制定的责任制仅仅成为一种表面形式,根本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为充分防止职责模糊、落实不力等不良现象,应当重点把握以下两方面策略:

首先,煤矿应当构建起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监督机制。广大员工属于开展监督工作的主体,同时还属于被监督者。同时,一味的通过彼此监督无法取得很好的成效,应当配合多种措施,具体来说,可组建专门的监督考核机构,利用这个机构负责该项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严格执行,从而为煤矿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其次,实现责任制与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非常明显,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的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要是通过评价广大职工工作表现的方式实现,将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进行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激发他们积极投身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是一种风险共担的激励策略。

3、加大对煤矿薄弱环节的监控力度

安全事故往往出现在那些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薄弱点的风险,应当提前找出其中的薄弱点,为有效控制薄弱点做好铺垫,要不然根本就无法有效监控好薄弱环节;同时,应当积极改善其中的薄弱环节,作为煤矿安全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薄弱环节的控制和改善关系重大,所以,当找到薄弱环节之后,应当按照实际状况开展相应的改善与补救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后,将薄弱环节消除,针对已改善的薄弱点来将其彻底消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矿井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应当加大力度巡查薄弱点,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巡查,及时发现薄弱点,进行补救,这属于充分保证煤矿安全的一个有效措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应用标杆管理模式,打造安全管理新体系

标杆管理即找出该领域中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做的比较好的公司当做自己学习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将该公司当做自己的基准,利用与其进行对比,逐渐优化自身的安全管理模式,使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不断提升。对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同样能够应用这一种管理模式。煤矿安全标杆管理过程中的参考基准一方面涉及到一些规模实力比较雄厚的公司的好的经验做法、相关制度措施、各种资源的管理措施等等,另一方面还涉及到标杆公司的战略选择、企业文化等方面内容。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定不要一味的生搬硬套,应当细致深入的考虑自身具体状况,在认真分析自身状况的基础上,做出一系列的改善和优化,构建起满足自身需求、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引入先进管理理念过程中,应当适当的调整当前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构建起的体系能够具有有效性与实时性。

(三)充分利用好相关设备设施,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硬件支持

现场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在这里,对于现场管理而言,不仅包括分配人力资源,而且涉及到管理设施与设备,使其投入产出比率能够明显提升。

1、充分利用安全设施,使其使用率明显提升

对于煤矿来说,安全生产属于其经营过程中的基本的指导思想,所以,通过增加煤矿现场的安全级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经营成本。提高安全设备的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在那些薄弱点提高其使用率,尽可能发挥出设备的作用,不能让他们仅仅成为一种摆设。

2、推动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有机结合

煤矿开展安全生产主要是为了提高质量,也就是开展质量管理,然而,施工过程中应当同时监管安全因素与质量,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所以,施工时应当逐渐促进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两者相互结合。总的来说,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首先,构建分级实时质量管理机制。也就是细分成若干等级来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比若说,一级管理具体应当将班组质量管理当做重点;而二级则是不定期检查区队工程质量状况;对于三级,主要是安检处所开展的一系列的突击检查;对于四级来说,主要是涉及到煤矿监督稽查机构开展的一系列监理工作。

其次,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这一方面,大体上是根据煤矿现场管理条件具体状况,把质量标准化的理念渗透到经营运作的全程之中,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把安全质量管理具体落实状况在最短时间内上报给领导机构,为他们做出有效的决定提供帮助。

3、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

篇8

1.2物的不安全状态。施工现场的物品往往种类多样,有很多都是致害物和起因物,即它们本身就是极大地安全隐患,一旦受到外界事物的牵连,安全事故一触即发,但是对于那些不是起因物的物品来说,同样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直接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物体品,称为起因物在生产安全事故中直接招致或造成伤害发生的物体品,称为致害物。致害物作用于被伤害者人和物的方式,称为伤害方式。当有多个起因物存在时,按其作用情况会有主次和前后之分、组合和单独作用之分。在某一特定的伤害事故中,致害物也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在同一生产安全事故中,起因物和致害物可能是不同的物体品或同一物体品。

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1建筑施工现场的特点。(1)建设规模快速增长,施工难度加大,危险性也增大。近几年我国固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建筑业总产值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建筑市场以高容量状态向前发展,专家预测这种状态至少要保持25~30年。(2)建筑投资主体的成分日趋多元化。投资主体由原国有、集体经济成分为主变为国有、股份制、私营、外商投资、个体工商户并存的形式。一些投资主体行为不规范,投资的项目刻意逃避政府监管。(3)现在的工程建设生产方式不再和从前一样。现在的生产都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分包方式被运用到工程建设中去,虽然这种方式及多种优点于一身,但是对安全的保证却做得不够,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生产人员必须改变以往的方式和理念,而短时间内又无法为安全生产做出相应的方案,导致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出现。(4)缺乏具备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就当下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在3900万左右,而在这其中,农民工占据了绝对的比例,他们所占的比例达到了整体的80%,而农民工接受的知识教育较少,安全意识较为薄弱,防护意识也极其低下,在作业的时候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2企业管理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的相关机构对国家制定的法律规章熟视无睹,他们眼中只有经济效益和眼前的丁点利益,并没有长远的目光,不会追求社会效益和长远的利益,全然没有考虑到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严重的是,某些现场管理负责人故意违背安全管理制度,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合乎情理和法律,仍然继续自己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不重视对现场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经常敷衍了事,直降降低了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观念,因此,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并且屡禁不止,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创新点

施工技术种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扩充,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已今非昔比,但安全事故却始终无法得到杜绝,所以建筑施工单位要高度的重视安全管理问题,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施工方案,并确保其具有可行性,要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3.1安全施工思想观念的创新。意识是实践的必要基础和重要前提,所以,应该从意识上重视安全施工,做到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只顾施工进度的理念,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将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恰当。(1)提高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和“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施工之前提前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立即做出解决措施,并制定解决方案,这样一来,就不会由于发现问题的速度太慢而造成较大的损失。(2)提高对为安全事故代价的认识。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施工单位的不利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企业的上层领导要时常对员工明确发生安全事故对企业、对员工的毁灭性影响,他们明白了安全事故的巨大代价之后就会提高对安全施工的重视程度。

篇9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城市建设基础性设施的安全问题。因此,市政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市政工程建设设施工程和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体现了安全管理水平,更是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关乎着社会安定和民生问题。

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安全教育意识较淡薄

在市政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管理问题,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迫在眉睫。就当前发展形势来看,许多企业已经陆续开展了安全教育,但仍有部分企业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不够,没有切实开展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也开展地比较迟缓。也有部分企业在安全教育方面流于形式,此项工作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导致一些施工人员在开展市政工作时缺乏一定的安全知识,只是单纯的具备一些基础性安全概念,缺乏应对安全事件的经验,长期以往,必然会给市政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市政工程质量和效率,使得市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下去,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1.2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安全教育意识淡薄,是影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是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换句话说,就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来指导施工人员更好的进行工程施工。特别是当安全事故发生时,很多施工人员的临时应变能力较差,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影响事故后期的发展,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清晰明确的流程,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采购成本,选用那些便宜的材料,这些材料的选用是否达标也未经检测,导致在市政工程施工完工之后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又如一些安全施工人员的装备很是简陋,为了节省资源,特别是一些大型机械都较为陈旧,没有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为后期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1.3施工管理水平较落后

现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们发现很多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多为敞开式施工,现场一片混乱,各种施工道路凹凸不平,严重影响交通。同时很多施工现场有很大的噪音,相应的建筑垃圾也随处摆放,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导致各种因市政施工而引发的投诉。这种管理水平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市政部门提高管理水平,不可一味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应该要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切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改变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市民留下好印象。

1.4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

随着市政工程施工的发展,我们发现很多单位没有明确好安全生产责任,甚至是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职责都未明确好,更谈不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导致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无法真正追究到责任人,使得整个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虚有其名,没有真正执行落实到位,严重制约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可见,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确立好目标责任人,才能有序开展各种工作,才能积极应对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免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进程,影响施工管理的水平提升。

2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2.1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

要想提高市政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就需要贯彻落实责任人制度,提高管理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意识。这时就需要施工单位将施工项目的安全责任与管理责任人联系起来,对其安全管理工作加以制度约束和监督,要求其认清自己的职责安全责任,真正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运作施工,特别是关系到安全问题的配置工作,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隐患,解决相应的安全问题,将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失误降到最低,切实提高市政工程管理安全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重点岗位的责任制,对市政工程管理的重点环节,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市政施工安全系数,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加强对施工人员培训

解决市政工程管理安全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施工人员的伤亡,进一步保证市政工程按质按量如期竣工,降低安全问题出现的机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和稳定。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在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教会施工人员在应对安全事件的准确做法,也只有施工单位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安全知识,掌握施工人员应具备的基础性安全意识,才能正常上岗工作。

2.3完善施工管理的制度

在完善施工管理制度的要求中,需要工程施工单位结合内部机构的需要,设置出专业的组织机构,进而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并考核到相应负责人,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其在思想上树立安全意识,在实际行动中也不忘安全管理的重任,真正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4提高安全教育的意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对于市政工程施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施工在聘用施工人员时,不仅需要加强专业培训,还需要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教育意识,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并参加相应考试,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行施工工作。通过这样的管理教育,真正加强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更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努力合作,为解决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奋斗,确保工程施工作业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时竣工。

3结束语

总之,为了降低市政工程施工的风险,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强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在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前提下,明确好安全责任人职责,全面提升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真正保证市政施工工程的质量,降低施工风险,处理好安全责任与利益之间的直接关系,进而有效完成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翟洋.关于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中如何有效优化施工技术的分析研究[J].民营科技.2011(01)

篇10

中图分类号:TE4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10301

煤矿企业是我国的的主要高危行业之一,所面临的隐患是安全设施或措施不完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机械化的程度较低,这是煤矿行业生产现状,也是所面临的主要难题[1,2]。资料表明,我国煤矿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人的行为不够安全引起的,最主要原因则是人所具备的安全文化素质偏低[3]。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不仅要依靠法律法规和管理,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根本上管理人、激励人、塑造人,以期提高人的知识素养、从根本上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创新安全文化管理体系在推动煤矿安全发展、安全管理和企业的高效安全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4]。

1.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1.1安全生产观的正确树立

我矿在这次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中,树立的指导思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企业和生产活动中始终贯穿着“有安全,才有效益”的理念,时刻将企业安全文化安全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融合在一起并把“安全生产重于一切”这一思想观念更深层的渗透到企业一直所追寻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当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用来激发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进一步的促进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健康的发展[3]。

1.2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

我矿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超前防范意识和加大了排查力度,尽可能把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2]。为了能树立企业长远的发展意识,我们不断的对现有的管理措施和安全生产的技术进行了革新,并强化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工作,促进了规范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形成。我矿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安全生产,使每个员工参与制定企业的安全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计划,在调动广大员工主动性、创造性及积极性同时也创建了具有我矿自身特色的安全生产的管理新模式[1,2]。我矿始终秉持着 “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章违纪为耻”的安全荣辱观和“关爱自己,切莫违章蛮干;关爱他人,务必从严遵章”的安全行为观以及“安全是岗位,安全是责任,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幸福”的安全价值观,着力解决“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缺陷、管理的不安全漏洞”作为突破口,组织干部职工认真查找问题后面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反思,进一步深化了安全第一主题教育的效果[5,6]。

1.3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我矿为了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重视将软管理---文化和硬管理---制度相结合[2],这既是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的需要。文化软管理作用:使员工理解和认同企业的精神、使命和价值观,按照企业的制度和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理解和切实执行各级管理者的指令和决策,以达到思想、行动和认识的统一;制度硬管理的作用:制定、健全和完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从制度上规范生产管理[4],真正实现安全生产规范化恶化制度化。

2.严抓安全管理

(1).安全管理方面要突出“严和活”,首先应该突出的关键是“严”,很多煤炭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不能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无法很好把握效益与安全、效益与生产的关系,针对这一现象,为了避免本企业出现类似的现象,我矿通过更加严格的制度来管理安全生产在奖惩生产的安全方面考核制度更加严格,同时为了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我们制定了更加严密的几率规章;其次是要突出“活“,因为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针对思想比较活跃的人来进行的,而且人的思想也会随着环境不断的变化,为此,我们从心理角度出发,注重创新、思路拓宽,积极探索与之变化相适应的安全教育新形式,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3]。

(2).建立和拓宽安全生产的宣传网络:在制度建立方面,我矿业注重建立法规、知识的再学习制度、职工培训制度、宣传安全生产的考核制度[2]。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的日常化和制度化;将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各部门齐心协力,组织专人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知识、理念的宣传教育,各生产和安监部门要配合宣传部门落实好安全教育的宣传[1]。

3.结合实际,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我矿对各项事故进行实地考察、认真分析,努力的查找原因,发现人为因素是致使各项事故频繁发生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较低、现场管理和责任落实方面不到位不彻底、安全监管不力[1]。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把安全文化创新引入到了安全管理体系,并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创新,是安全知识、理念不断渗透到每个职工心中,首先利用了活动时间,让职工学习安全知识、理念等,不断提高他们安全意识;其次,利用宣传板、文艺表演、考试等多种形式来宣传安全理念,并使其渗透到每一个员工心中,这样不仅能规范员工行为还能是企业高效、安全的发展下去[4]。

可靠的设备基础是确保安全稳定,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1,3]。当前各级领导都在讲要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精细化管理,要落实这三点,就必须经常下去对规、对标、对制度规范检查,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的改正问题,就是要思考、要研究,哪些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哪些工作不精细,考虑好了就去做,并做好、做彻底,这样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管理工作也会越来越规范、越细致[2]。强化职工促成全员“我会安全的知识技能”掌握过硬的岗位技能,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生产的能力,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5]。

4.结语

创新安全文化体系来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它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我们要结合煤矿实际,来探索和研究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要持之以恒的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并入到煤矿企业的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2]。把安全哲学和安全思想煤矿企业生产的各层面,将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融合,逐步建立整体常抓不懈、齐抓共管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有效机制[3]。企业要发展,安全是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安全理念,坚持规范管理,强化安全基础,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努力加快煤矿发展步伐,在安全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4,5]。坚持“安全为上、文化为先、职工为本、素质为根、机制为重”的指导思想,围绕“思想融合、分层整合、文化聚合、资产集合”的基本思路,不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3]。

参考文献

[1]杨智慧.煤矿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404.

[2]陈明利.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效能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3]郭涛.煤矿企业基层区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中州煤炭,2011,0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