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0 17:30: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石油企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正确的安全观、牢记和遵守安全信念和价值标准都称为安全精神文化。同样安全最高目标、安全哲学思想和安全文化伦理道德也都属于安全精神文化。
1.2安全物质文化
各类先进的安全设施设备配备到位,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先进有效,这就形成了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处于安全文化体系的最外层,展示了是安全文化的外部形象。
1.3安全制度文化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就是安全制度文化的主要内容。其外在表现出了安全精神文化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表现出了改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1.4安全行为文化
员工的行为得到有效的安全规范,充分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就是安全行为文化的主要工作。这样能够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这是控制事故的有效途径。
2.1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安全生产关乎企业所有人员,同样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关乎所有职工尤其是关乎企业领导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各种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和瞬变性使企业领导面临极大的风险,导致部分领导思维跟不上节奏。企业领导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不清以及重视程度的不够都会对企业安全生产带来阻碍。
2.2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素质薄弱
多数石油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其职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技术素养不足具有直接的关系。企业职工若是具有的安全意识淡薄就不能形成保护意识。更甚者有的职工不顾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进行违章操作。这些都是安全意识薄弱引起的,都会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形成阻碍。
2.3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安全技术管理团队。不过部分企业安全技术队伍能力不过硬,专业素养不高。安全技术队伍若是不能对安全隐患彻底查清并消除,不能充分预见事故的发生并采取有效措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不能有效推进。
2.4安全教育不足
现如今企业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很多的安全教育的活动都是停留在表面,职工并不能有效的学习到知识和技能,也就达不到实际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技术、最新的工艺和材料在石油生产中的应用。这对石油企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更高挑战。
3推进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议
3.1构建核心理念
企业需要不断确立并实现安全文化目标,用理念指导行动,用文化指导方向。企业建设安全文化,必须从全局上战略把握,提出企业安全生产核心理念,构筑安全生产精神层面防线。一是树立“安全是企业的立根之本,安全是企业的最大效益,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的先进理念。企业安全生产才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安全生产才能保障职工人身健康的根本利益。企业需将以上三者结合在一起,确立“安全第一”的重要思想。二是确立“安全工作每时每刻新起点”的安全管理观念。这种安全管理的理念,就是不以过去的成绩为傲,牢记安全生产不以过去论成败,不能放松一分一毫,时刻保持紧迫感。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为建设安全型石油企业不懈努力。三是确立“安全源自于危机感和责任感”理念。企业在忧患中发展才能壮大。尤其是安全方面,不能大意,时刻谨记危机感和责任感。
3.2贯彻理念构建制度
安全理念发挥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作用。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基础就是拥有健全完备的安全制度。一是贯彻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建立安全目标三级考核制度。企业需要为每个领导制定相应的安全目标责任,不管是企业经理和党委书记,还是单位负责人、科室主管以及大小队班组长,都应相应地肩负起各自的责任。构建成“全员、全面、责任到人”责任管理系统。二是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严格监督审查生产规程中各个环节,包括编制、审批、贯彻、执行在内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安全设施必须与改造、新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3贯彻制度构建机制
一是构建安全理念传递机制。石油企业职工能否最大限度的接受安全理念,与安全理念传递机制的建立息息相关。石油企业可以开展各种活动用来传递安全理念。包括制定安全标语,安全警句和理念汇编成册,定期不定期的对制动进行讲解,并开展专题讲座等交流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加深职工对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二是构建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安全培训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职工的安全素养和安全防护意识。石油企业工作者的安全素质得到有效的教育能够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三是构建安全测评机制。安全测评机制则是检验职工学习成果的最好途径。可以采用问卷和谈话等形式,对企业职工进行测评;企业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安全检查组织,对企业日常执行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四是构建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先进的安全措施与设备能够有效阻碍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广先进高效安全设施,淘汰落后低效安全设备,为做好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3.4必须坚持的几项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企业应时时刻刻把生命放在首要位置。安全文化落实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实现安全生产。二是严格要求。从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到安全文化知识的学习等一切安全文化推进的活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严格要求。三是求真务实。形式主义必须得杜绝和禁止,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做到求实务实,力求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四是持之以恒。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依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做到持之以恒。五是全员参与。“大安全”的企业安全文化格局,必须依托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
1.强化审计队伍建设,这是审计工作人力资源的保障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审计人员,我们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专业审计人员履职的能力,又决定了审计质量的高低,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关系着内部审计形象,更关系着内部审计事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人员保障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油气田企业投资与基建工程类型繁多,专业性强,管理复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业务素质,不仅要掌握基建工程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拓宽知识领域,掌握企业内部预决算管理、生产工艺流程、企业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审计队伍建设尤为重要。首先,要选调懂得工程设计、概算、计划、工程施工管理、审计管理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工程审计岗位。这是辽河油田审计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其次,要强化后续教育和培训,鼓励审计人员取得岗位资格证书,为内审人员搭建培训教育、理论研究、经验交流、信息宣传的平台,着力提升内审人员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2.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增加,以及内部审计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效率化的要求的提出,单纯的传统手工审计作业是满足不了工作要求的。为此,不断加大信息化审计经费投入,研发了物资采购管理审计软件、审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审计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审计资源信息共享。信息齐全、便于查询,系统共享,留有痕迹。这一系统的使用,不仅为审计系统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而且满足二级审计机构及相关业务人员获取信息的需要,便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充分共享,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适应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3.加大硬件投入正所谓“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做好油田内部的审计工作,近年来,油田公司不断投入重资,为审计部门增添了数码相机、摄像机、管线寻踪仪、测厚仪、混凝土回弹仪、激光测距仪、全占仪等审计现代化设备,使工作量的核实工作,更加简便、准确。在油田公司审计处设置两台大型服务器,满足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此外,油田公司还给审计工作配备工作用车,各二级单位在审计用车上也都给予保证,做到审计用车随用随到,满足了工程、合同、物资采购事前、事中及过程审计现场勘查、市场调查的工作需要。这些都是做好审计工作“物”的保障。
二、强化内部控制,规范审计行为
近些年,石油企业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石油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的频繁发生,对该职业从事人员危害严重,从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石油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对石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石油企业管理者应对企业的安全卫生工作足够重视,建立“安全经济观”意识,因为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效益。
一、目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尽管当前众多石油企业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石油生产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探求石油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此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的经验,但是在石油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理论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几乎都来自西方,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寥寥无几,这从大学安全工程教材中就可以看出。理论的缺乏导致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系统理论支持。西方由于发展时间较长,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在管理理论上也已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总结了一系列系统的事故控制理论,如风险分析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单因素理论等,在这些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以根据其现实情况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石油企业就事论事多,但追根溯源少
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分析方法来对涉及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人和物进行危险预测分析,变安全管理中的事故后处理为事故前预防,这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对于事故的超前预防控制,需要对事故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对企业的宏观指导的目的。
(三)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说教多,理论推广很少
作为高风险的石油企业,逐渐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该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从1997年起国内石油行业陆续了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等多个行业标准文件,标准性文件的颁布有利于提高国内石油企业的健康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国内石油企业尽快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节约企业成本,改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国内率先建立HSE管理体系的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二、石油企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其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罚力度不够
事故隐患的存在是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事故发生源于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讲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但同时依据法律规定,只要没有出现重大的事故,对于个人只能追究行政责任,通常就是限期整改或者罚款为主,我们知道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来说实在是缺少震撼感。为此相关专家提出应将安全事故隐患纳入刑法的范围,事故发生后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大事故的处罚力度,给予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强有力的威慑,从而使安全事故发生机率降到最低,保证石油企业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二)石油企业日常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不够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故频发的企业,并非缺乏好的政策支持,而只是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很难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已在安全生产、经营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也较多。《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安全生产的法制方面建设,也是石油行业职业从业人员盼望已久的结果,开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法制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大法,《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责任进行了完整、清晰的界定,对于现实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指导性等。《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对于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落实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着重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及制度化的进程,以防范石油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于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三)石油企业的职工权利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较差
经研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企业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尤其是在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许多职工的生产环境非常险恶。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国际劳工组织所组织的研讨会上,根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铁民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安全生产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五个原因,是对现代化国家劳工行政一体化的任意践踏,而其中许多重大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人则是第三方即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处于被雇佣的位置,无法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意志,也没有组织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生产者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保障石油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石油企业安全投入成本不足,淡化安全经济观
石油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否认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举措之一。要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在当前的石油企业中,税务管理的观念比较淡薄,对税务管理认识不到位,很多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是由财务人员兼职的,没有专门的税务机构。在税务政策的执行上大多处于被动位置,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对税务管理的相关知识不够重视,税务信息比较落后,没有进行全程的税务管理工作。大多数石油企业的税务工作都只局限于申报税、纳税,或少缴纳税,没有认识到税务管理在石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税务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
我国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主要侧重于税务的申报,没有形成完整的税务管理体系,对石油企业税务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也是由于石油企业对税务管理不够重视导致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体系作保障。
3.税务管理的风险不到位
目前,一些石油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风险意识不强,导致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在日常工作中,税务管理部门对生产以及经营环节中的税务风险缺乏识别和控制,而且税务管理部门处于石油企业数据链的最末端,税务管理部门获得的各种数据资料已经是确定的,无疑给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税务风险。
4.税务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不高
在部分石油企业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税务管理人员是由财务人员兼职的。还有一些石油企业虽然配备了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但是对于税务人员的培养方向不明确,没有把税务管理提高到职业化的高度。税务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未进行明确和有效的细化分工。从国家税务总局选取的定点联系的45家大型企业的管理情况来看,大多数内资企业的税务管理还依附在财务管理下面,税务人员大多三五个,而一些外资企业则有二三十人,高出我们数倍。
二、石油企业税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1.明确税务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石油企业税务管理体系的目标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的目标,税务管理的目标应服从于石油企业经营发展的总体目标,石油企业税务管理的总目标应是注重提升石油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石油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保证石油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确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还应设置各阶段、各环节的具体目标,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降低石油企业的税务成本,提高石油企业的信誉,促进石油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此外,对石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地评估和分析,明确风险的等级,做出有效地应对策略。石油企业税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应遵循成本原则、全员参与原则、全过程管理等原则。成本原则就是在构建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时,应努力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控制税收风险,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全员参与原则就是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应由企业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管理,在工作中注意税收成本的控制,实现税务管理的目标。税务管理工作不是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工作,应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并根据不同阶段企业发展的特点进行管理措施的调整,使税务管理真正发挥作用。
2.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
石油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机构,建立合理的岗位体系,并配备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加强企业日常的税务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的涉税工作能够正常、规范的进行,减少税收风险,避免企业经济损失。提高税收政策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取渠道,把握国家经济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从而更好的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加强石油企业的税收管理。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应及时根据企业的实际税收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税务分析报告上交企业管理者,保证税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规范、专业。
3.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
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应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是石油企业防范税务风险,保证工作正常进行的有效手段。应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制度建设,做好关键环节以及岗位的工作,保证资金的审批、使用、交接等。保管好银行票据等关键性的物品,对税务管理部门的出纳、收支核对人员等加强控制。完善税务管理制度,强化税务风险控制,使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强化对企业内部岗位的管理,对纳税申报以及核算等进行严格的复核。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保证石油企业税务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良好的监督。石油企业应加强纳税的审计,将税务的核算以及申报等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由审计机构定期对税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偏差。完善税收内部审核制度,加强对纳税相关资料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4.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能力
石油企业应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加强税务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使税务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把税务工作职业化,培养老、中、青有层次的专业人才梯队。以专业化的税务工作管控税收风险,促进石油企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2.价值评估风险。股权投资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标的项目的价值决定了企业是否要进行股权投资以及投资规模大小、投资方式设置等策略,只有具备较高价值的项目才能作为股权投资的目标项目。然而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客户信息、标的公司内部的运营状况等等,这些因素都一种动态的存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某一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就有可能导致股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不真实、不准确,经济评价中可能存在投资回报率高估、标的公司资产不良等情况,甚至因为没有掌握某些事项的实际情况,导致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致命风险。比如企业参股到某公司后,由于在前期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某公司隐瞒了一些重大债务或有事项,企业对这些风险认识不足,某公司最终破产,导致企业的投资付诸东流。
3.法律风险。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企业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营。对于企业股权投资,我国有一系列相应的法律进行调整,例如公司法、企业法、合同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在资本运营实践中,常常有一些股权投资项目因为没有依法办理新设公司登记手续、股东未依法履行出资义务等行为而被查处,因为违反有关反垄断的法律法规而造成资本运营方案失效,因为股权转让方不具有完全、合法的处分权而产生法律纠纷等等。对于以国有或国有控股形式为主的石油企业,有的股权投资行为由于违反国有企业管理的专项法规而无法实施,企业还会因此受到行政处罚,最终得不偿失。基于股权投资产生的新公司,则有更多的法律对其进行约束,涉及经营许可、交易行为、资源权属、知识产权、安全环保、数质量控制、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动关系、税收征管、会计核算等方方面面。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和监管的日趋严格,企业对外交易的约定性风险、法律规定性风险、实体风险和虚拟风险都在不断增加。
二、石油企业股权投资运营中的风险控制
1.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式。资本运营的方式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投资方式具有不同的战略决策。投资方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的目的、企业的投资能力、目标项目状况、合作方的态度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对于石油企业而言,有的股权投资并不是为了在短期内获得分红回报,而是从市场占有或新业务开发的角度追求长远发展。基于不同的目标,可能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例如股权并购、股权收购、股权转让、新设股权企业等。企业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股权投资额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投资的风险程度,因此企业的投资规模应与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目标项目的实际需要相匹配,控制好投资金额的额度,从而减少风险。
2.进行科学的价值评估。每个股权投资项目实施之前,企业都应开展可行性研究,有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目标公司或拟新设公司项目进行价值评估和效益预测。企业应建立完善股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评审机制,对可行性研究进行综合评价,提高准确率。企业应安排专人或聘请律师对投资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对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债权债务、纳税、对外担保等情况做全面、充分的调查,避免出现价值评估偏差。在周密、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确定投资的必要性、投资规模、出资方式、股权比例、法人治理结构、经营规划、风险防范措施等重要事项。
3.慎重选择合作伙伴。石油企业股权投资,优选合作伙伴至关重要,好的合作伙伴可以互利共赢、相得益彰,反之则可能相互掣肘、一损俱损。选择合作伙伴,关键是要做到知己知彼,企业应安排专人或聘请律师对合作方情况开展尽职调查,对合作方的基本情况、主体资格、资质、资信、资产负债、财务与经营状况、企业文化、履约能力、发展潜力等情况做全面调查和分析后,根据拟合资项目的实际情况,与意向合作伙伴进行充分的谈判沟通,科学判断,慎重选择。在合资公司运行过程中,由于股东各方在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管理风格、发展背景等存在差异,股东之间难免有一些争议。股东各方应秉承、合作共赢的基本态度,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除了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等平台进行沟通以外,还要加强高层互动,坚持平等协商、诚信合作,及时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发挥各自优势,给予股权企业对等扶持,实现平等合作、长期合作、有效合作。
4.切实规避法律风险。石油企业股权投资运营,必须始终坚持遵规守法这条底线,按照法定程序推进各项工作。企业在实施股权投资以前,必须对目标项目的合法性进行尽职调查,确保主体适格、产权清晰、程序合法。在股权收购项目中,为了防控风险,企业除在收购前审慎调查目标公司真实负债情况外,还可在并购、收购协议中要求转让方做出明确的债务披露,除列明债务外(包括任何的欠款、债务、担保、罚款、责任等),均由转让方承诺负责清偿和解决,保证受让方不会因此受到任何追索,否则转让方将承担严重的违约责任。股权投资公司设立后,企业还应通过法定渠道加强对被投资公司的监管,要求被投资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经营管理工作,避免因被投资公司出现违法事件导致企业投资损失,甚至承担连带责任。
5.完善被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合理设置法人治理结构,是股权投资企业运营的基础。要降低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必须通过合资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书,对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科学设置,建立与投资股东股权比例相适应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席位配置制度。制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议事规则,对合资公司的投资及经营决策机制、利润分配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确立股东各方清晰的权利义务规则,由股东各方遵守,从根本上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6.做好股东行权管理。企业作为股东,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及合资公司章程的约定,规范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切实做好行权管理工作。企业应结合被投资公司独立法人的特性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要尊重被投资公司的独立法人主体资格,考虑合作方合理的利益诉求,避免将股权企业等同于分支机构简单管理,不能侵犯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应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以及合资协议、公司章程、规章制度等文件,将股东企业的管理意志合法、有效地体现到被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避免被投资公司管理失控。
如今,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学科之一。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随着近些年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化机械制造业不断被各种新型的技术所填充。尤其是石油企业,由于石油企业的特殊需求,石油企业机械制造更需要朝着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因此本文将对石油企业目前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现状进行动态分析,并结合市场需求,对其自动化发展前景进行观望,以期能够实现自动化系统的最优化机械设计。
1石油企业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现状分析
1.1机械设计发展现状分析。一般来说传统机械设计的图纸,所采用的手工绘制方式,会出现设计不够严谨,且细节经验往往与实际需求不符。并且在进行计算时,因为人体本身对于大量数据运算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因此还会造成数据误差,严重干扰机械设计精确度。而对于设计中的误差,机械制造业一般采用加强安全系数的方式,确保误差能够得到降低[1]。最后则是以传统的设计方式进行机械设计,由于技术人员间的沟通或是信息传递等外在因素不够默契,将导致设计周期被无限延长。随着近些年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被推广应用于石油企业机械设计中。通过网络终端实现资源共享,可以确保机械制造业生产优势,规避设计风险,缩短研发流程,提高设计精准度。1.2机械制造发展现状分析。机械制造技术如今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很高。由于社会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加大,石油机械设备设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才能够在社会中,不断改革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涉及更加全面。可以说,从最早的采用天然工具制造,逐渐的发展到现代的机床制造,人们的制造技术在快速的发展和提高[2]。因而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提升石油机械制造业制造能力,必须缩减工艺研发流程,采取先进的制造理念,并借鉴发达国家的自动化生产经验,推陈出新弥补产品在质量上的不足。另外我国石油机械设计制造业现阶段的基础能力不断提高,带动了一系列制造领域的进步[3]。1.3自动化发展现状分析。随着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子技术的推广和进步。石油企业机械制造领域如今正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部分石油企业对于机械制造系统中的数据人才需求,近些年更是不断增大。自动化机械设计系统涵盖两点,分别是:电子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这二者共同组成了机械自动化设备系统。可以说系统软件是自动化发展的灵魂,包括了内部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而计算机硬件设备则是自动化的骨骼结构,负责支撑软件设备的处理和存储自动化系统数据。
2石油企业机械设计制造发展前景观望
2.1发展方向更加着眼于绿色化发展。我国为了追赶发达国家工业技术,曾有过一段历史较为悠久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工业生产时期,导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如今环境污染已成为困扰我国生态环境的主要难题。石油企业机械制造设计朝着更加环保,更加低碳的方向发展,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生态环境以及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环境污染问题来源于工业生产,也就是机械制造业中的化学用品排放,以及大量的污染物质肆意排放。如若缺乏相应合理的解决措施,那么长期以往必然会加重环境的破坏。所以机械制造业应立足于当下,通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以绿色环保的原材料和生产技艺为主,确保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污染。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绿色化机械设计的研究,通过加强自动化的研究力度,从而实现高度石油设备自动化设计统一。2.2制造管理更趋于数字化内容。目前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是实现机械制造业自动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且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在石油企业机械制造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不但说明网络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应用,是石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提。更证实了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也因此得到石油企业的肯定。优化石油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模式,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随着同期各项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的操作技术如今逐渐成为机械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的准则。因此未来数字化和信息化在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将会因为世界信息化进步的原因,得以成为石油企业机械制造设计以及自动化发展的主流方式之一[4]。2.3虚拟化进程发展。相比较传统的手绘以及脑力计算机械设计方式,现代的计算机虚拟系统在机械设计周期时间上要远小于传统设计模式。同时在成品设计成功几率上也要远高于传统的设计模式。通过运用计算机进行系统模拟,并于网络中实现机械制造业的虚拟和自动化优化,可以大幅缩减人力成本[5]。2.4微型化发展。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将带来全新的技术进步。伴随着多次的工业革命,我国的自动化设计技术也得到了全新的革命性发展。比如计算机的研发与进化都在自动化领域发展过程中,提供过不小的帮助和作用。另外在机械制造业中,由于细节的精算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自动化设计趋于微型化也是机械制造业发展必经阶段。石油企业的机械设计具有更加轻便灵活的特点,因此在未来机械设计发展领域中,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应用前景[6]。2.5生产制造一体化发展。一体化进程是机械制造领域中的一大优势,同时也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业的必经阶段。由于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愈发重视机电一体化的功能性作用。尤其是石油企业,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发展中,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这充分说明了一体化是石油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也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电子设备与机械设备功能性的重组,实现远程自动化的控制,可以大幅提高机械制造效率。2.6自动化发展。采用自动化技术,处理机械设计的繁琐步骤,能够进一步提升石油企业生产效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凸显石油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创造更为客观的经济效益。衡量石油企业的机械化水平要从石油企业的自动化能力入手。因而若想提高企业自身规模,必须降低生产成本。以自动化理论和技术为指导,从而实现石油企业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社会和石油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结语
当前我国石油制造业有着全国最为先进的机械制造水平,因此从石油机械制造业技术制造水平,能够真实反映出我国当前科学技术能力。为了更好的铺设现代化发展道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我国的机械制造系统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快自动化、虚拟网络化的转化进程。并且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紧随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脚步,力争世界技术前沿,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最后通过技术人员的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从而为我国人民和国家带来更客观的利益,凸显出石油企业于国民经济中的价值意义。
作者:包秋民 单位: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机械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梁景中.刍议石油企业机械设计制造和其自动化的前景展望[J].科技展望,2015,(35):67.
[2]吴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前景[J].江西建材,2015,(15):299+19.
[3]韦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研究[J].科技资讯,2015,(08):224.
[4]张真,盛国亮,孙晓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之我见[J].硅谷,2015,(01):12+72.
2.建立健全的物资信息网。建设健全的物资信息网是非常关键的,把网络建设与物资供应系统联合在一起,首先要把网站的内容和结构策划出来,物资信息网是电子商务开放的场所,也是不同部门相互交流的良好平台。
3.加强物资管理中的物资采购。对于石油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运营来说,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物资采购。要建设全面优良的物资采购体系,科学的针对石油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物资采购管理的分工,能够大大减少物资采购的环节,进而降低采购成本。
二、现代物流技术在石油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循“从复杂到简单”、“再从简单转变复杂”的内部运行规律。简单是将物资发配到需求现场,复杂是将物资进行合理、精准、科学、实惠、高效的管理,现代化物流技术在不断的优化改进,对物资管理的流程有很多促进作用。
1.当前物流的技术概况。目前的物流技术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的结果,它是在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下产生的,现代物流则是保证电子商务顺利实现的重要一环。现代物流技术,包括储存、配送、装卸、搬运、包装以及库存,是综合性运作的一种新型管理服务模式。它的主要任务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管理信息每个环节有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种物流管理需要先进优化的理念技术才能形成完善的供应链,才能实现服务一体化、完善化。这样不仅可以成功地降低物流管理运作中的总成本,还可以有效的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将现代物流技术适当地应用于物资管理中,可以有效的防止物资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供应中断而造成的工期世界问题,做到及时准确的物资管理和供应。
2.现代物流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商业零售领域应用相比,石油企业的物资流动有较强的确定性,对物资的项目要求更加容易确定,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能够和供应商形成长期而又稳定的高效良好的企业合作关系。由于石油企业是大型的工业企业,其在维持日常运行和发展方面所需的物资数量大且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较高,另一方面,一般来说,石油企业的物资的体积较大,其运输和储存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说,运用合理的物流管理的技术,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物资物流管理体系,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所需的运输成本,进而降低整个物资的所需成本,加速石油企业自身的资金的周转。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石油企业物资物流运转的选择也逐渐增多,但是考虑到其物资一般数量巨大,所以大多数石油企业都选择专业化的铁路建设企业作为第三方物流,充分运用现代物流技术的优势,为企业谋求更加稳定和良好的发展。
3.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的对策。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于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需要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系统。物资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掌握着石油企业生产动态最新准确资料,对物资使用单位的采购周期进行严格的督促,要第一时间对物资需求计划进行报备,增加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度。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深化并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建立优胜劣汰的供应订货机制。创新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石油企业物资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全国物流网络优势,创新技术,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使供需双方的物流信息得以即时沟通,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以精确衔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效率。
三、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在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建议
1.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建立高效的物资备料系统。现阶段,石油企业在自身的实际运营和发展中,常常会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建立高效的物资备料系统,将原有的、基础的物资供应站加以改造和革新,变成新型的物资配送中心,这样在实际的物资配送的过程中,就能够在物流配送的环节中实现质量的检验和调查,既满足了关于库存的调查和储备信息的完善,还能够实现集中备料和配送的专业化,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整个物资配送环节的高效和低成本运营,使各个环节之间既要相互独立又能快速衔接。还要调动起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将物资管理建设成高效运转的整体。
2.对物资进行全流程管理。在物资管理过程中,要将整个物资管理的流程进行细化分解,并重点对单井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通过微观控制提升石油企业的整体物资管理水平,在对整个环节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专业管理、集约运营、内涵发展的原则。
3.加强物资管理使用的计划性。在物资管理中,要不断完善计划的编制效率和质量,其最基本和根本的目的是要满足石油企业日常生产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应当不断的提升物资的周转的周期和速度,降低企业资金和成本的占用量。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等部门首先要积极的根据以往企业实际运营的情况,对于石油生产和物资运转的周期和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其次则就要建立健全而完善的物资管理和运营的秩序;三是频繁的对积压闲置的库存物资进行清理,分析积压的原因,并及时向采购部门通报,调整采购的方式或者节奏。
4.构建完善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物资管理过程所使用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要请专业的人员对物资管理的全流程进行分解,基于供应链设计合适的软件系统,借鉴现代物流技术,通过将物资管理进行信息化和电算化,全面提升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能会出现集团化、大型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资金和技术的要求十分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如果企业有意外事故发生,那么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无法及时挽救,对于企业甚至国家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二、影响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分析
1.制度完善
企业生产管理出现问题就是因为企业日常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并且责任分工不清,出现了问题,不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事故的处置力度也会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情况。
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企业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往往还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职工生产的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形成系统的成产机制,企业在日常生产工作上对于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不强,导致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一旦出了问题会有相关措施处理,让职工安全意识有所加强,但是一旦事情过去时间久了,员工头脑中依然安全意识不足。
3.设备维护不足
当前很多石油化工企业在设备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选择成本低、质量劣质的材料做为设备装置,并且缺乏系统科学的维护,导致设备逐渐被一些原材料中的腐蚀性成分所腐蚀,出现有毒物质的跑冒,而一些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很高的温度和压力,就更容易造成设备阀门的松动和塔的腐蚀,这都会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4.技术方面
企业在实验、生产、运输、储备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人为的违规操作的情况,这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技术方面的事故发生率是最高的,也是导致安全生产问题非常复杂的原因。
5.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石油化工企业要想做好安全生产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一线工人和管理人员急性安全宣讲,对宣讲内容进行考核,但是现在的宣教工作往往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起到作用,第二就是企业人员的参与性不强,职工认为管理工作是管理层的事,自己从思想上就没有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另外就是当前生产管理不够系统,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也没有科学的参照标准,在事故发生后,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
三、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控制
1.企业自身要完善规章制度
当前石油化工企业如果想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制度是有效工作的前提,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员工遵守规定,加强安全生产。企业要严格参照国家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相关规定,严格材料审批流程,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要建立在国家的行业制度之内。
2.加强生产安全监督管理
要不断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重点对象与重点工序的安全生产管理与控制。
3.加大安全投入
企业要及时检查老化设备,对于机械故障和设备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因为设备的安全是生产安全的基础,如果设备存在腐蚀、泄漏、老化的情况,就必须加强投入安全技术。
4.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1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是中国石油企业实现新世纪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石油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而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科技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石油生产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在充分认识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前提下,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是中国石油产业在新世纪开始最迫切的任务。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挑战来自多个方面,一方面国际竞争环境日益严峻,而同时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应对这种竞争的实力。在中国石油产业传统的政府规制体制下,石油产业的主要业务由中央政府垄断经营,也就造成石油生产企业长期以来是事实上的自然垄断行业。但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石油工业必将受到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贸壁垒将被拆除,中国的原油开采将随国际油价波动。国内外市场接轨后,通过石油进出口,中国国内的油价与国际市场油价会相互影响,通过市场的机制和力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格接轨。由于国际石油市场容量和交易规模极大,这种相互影响将主要表现为国内油价追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动,并受国际市场制约。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状况,将因国际石油贸易量和交易价格的波动处于不稳定状态,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增大。而且国内的原油价格和国际市场接轨后,由于国内石油生产企业没有直接影响石油价格的能力,而只能被动接受国际价格,因此,国际油价波动将能够直接影响上游企业的收益;
其次,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一些实力强劲的跨国石油企业已经开始进军中国的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直接与国内石油生产企业展开上游竞争。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壳牌、埃克森、美孚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等一些外国公司进一步深入参与了我国陆地、海上油气项目的勘探开发。这对于长期以来在国内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一些石油生产企业来讲,无疑是非常大的冲击;
第三,国内石油缺口逐渐变大,出于国家战略考虑,对石油生产企业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石油需求量也是节节攀升,并且国内石油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2000年我国的原油进口曾达到7027万t,创下最高纪录,此后2001年、2002年原油进口数量都有所下降。按照2003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4380万t计算,2003年全年的原油进口量估计会突破8000
万t。正是由于原油缺口逐渐变大,国内石油企业必然将承受在降低消耗的前提下提高原油产出的巨大压力。因此,石油生产企业也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国家战略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中石油和中石化相继将“低成本”和“走出去”战略作为新世纪的重点发展战略,试图进入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的国际石油开发市场。同时对投资者承诺,将大幅削减操作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从本质来看所有这些战略都是围绕一点进行,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最终增强企业应对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降低油气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新世纪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关系到中国石油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
2对产量的片面追求和成本考核的不合理是石油企业成本过高的重要因素
最近10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国外石油公司的生产操作成本发展趋势是稳中有降,保持在2~4美元/桶之间,低于国内石油生产企业5美元左右的水平。从综合生产成本来看,国外石油公司基本稳定在10~12美元/桶左右,而2003年中石化石油企业年均17.8美元/桶,折合人民币约950元/t,并且在中原等部分开发较早的老油田区块,综合生产成本还在逐年上升。国内石油企业生产成本远高于国外企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很重要的两点在于:对石油产量的片面追求和成本考核体制的不合理。
2.1过分注重产量而不是经济效益使企业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由于石油的重要意义,多年来在石油企业内部始终都是“成本服从于产量”,不论是在前期勘探还是后期开发环节,都将产量的保持和提升作为资源投入的最重要的核定标准。尤其中石化和中石油上市后,各大油田更是感觉到了保持和提升产量的巨大压力。而且在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和一般基层生产者的绩效考核中,产量始终都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但是对于一个应当以盈利为目的的现代企业来讲,过分注重产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其深远。一些油田和区块经过了几十年的勘探开发,本身已经进入了正常的产量递减期,勘探和开发的难度将逐渐加大。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虑,国外公司对高操作成本的油田和油井一般进行废弃处理,而国内企业注重产量,为了稳产和高产往往会加大成本投入而忽视由此产生的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重大影响,大量采用增产措施。这些措施所发生的费用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维修费用,其强度要远远超出一般的维修费用。在油田(区块)开采的中后期,措施费用要占到操作成本的30%~40%。
由于目前开采技术的限制,对于很多老区块的高投入往往很难收到高产出。过分注重产量而不顾开发的经济效益,最终造成了对资源投入缺乏合理科学的评估,无法规避和降低投资风险。再加上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石油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机制,使得石油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缺少和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竞争的实力。
2.2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国内石油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做到对投资效果的科学评估,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美国石油公司的油气成本核算方法———成果法堪称世界上最为成熟、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油气成本核算体系和技术方法。根据美国SEC颁布的《SX4—10条例》的规定,油气生产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相应的油气成本也分为矿区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四个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基本定义和主要构成如下所述:①矿区取得成本。是指购买、租赁或以其他方式取得矿区(即矿产权)时发生的成本。包括租赁定金、购买或租赁矿区选择权的成本土地租金、经纪人手续费、登记费用和法律费用以及为获得矿产权发生的其他成本。②勘探成本。是指发生在可以保证勘查的确定区域和被认为具有油气储量前景的正在勘查的特定区域的成本。勘探成本可以发生在取得矿产权之前或以后。其主要类型有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成本、未开发矿区的持产和保留成本、干井贡献和井底贡献、钻井和准备钻探井的成本以及勘探型参数井的钻探费用。③开发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接近探明储量的机会和为建设用于开采、处理、集输和存储石油和天然气的设施而发生的成本。特别是为建立提高采收率系统的成本也包括在开发成本中。④生产成本。是指运行和维持井与有关设备和设施而发生的成本,换言之,是指为把石油和天然气提升到地面并对其进行处理、集输和储存的成本。其内容主要有运行井和有关设备与设施的人工成本、修理和维持费用、材料及供应品和消耗的燃料及动力、探明矿区及其之上的井及有关设备与设施的财产税和保险税、生产税。
成果法与我们石油企业核算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国外勘探开发的资本化支出(不含辅助设备支出)是按生产的油气产量逐年折耗、摊销,投资回收与产量挂钩。在这种核算方式下,投资的效果直接反映在石油产量上,可以科学合理地对投资效果进行量化和考核,从而决定投资的合理性,能够更为有效地决定资源分配比例和流向。是把资本化的采油气井、注水井及地面设施等固定资产,按规定的年限计提折旧,没有与产量挂钩,使油气产出与成本不相匹配,造成油田高产时效益虚增,低产时成本压力加大。考核方式的不科学使得在确定投资效果时,无法真实反映单位产量的成本消耗以及不同区块之间、不同油井之间的成本分摊情况,而只能反映一段时间和范围内成本消耗和产量情况。这就造成在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以及项目后评估时,很难得到准确的信息,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是非常不利的。
3对石油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几点思考
3.1对勘探开发资本化成本应按“产量法”摊销
目前,很多油田以及区块已经进入开发后期,含水量大,开发困难。但是在原有的成本核算体制下,很难真正反映出这部分区块的勘探开发成本消耗,从而给企业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油气成本核算方式与国际通用方式的接轨,有利于客观考核油气生产活动的经营状况,保障降低成本措施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同时对于石油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评估和决策体系,增大勘探开发的合理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应逐步由注重产量向注重经济效益转变
原有的过分注重产量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提出的严格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将重点放在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由于大量油区的老化和减产,如果产量大幅下滑就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石油企业拓展勘探开发领域,在更大的范围寻找优质储量。获得高品位的经济可采储量,既是增强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更是从源头降低油气成本的重要途径。因此,从企业长远效益出发,必须拓展勘探开发领域,力求在新的勘探领域寻找到优质储量。
在拓展可开采区域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消耗。利用Solow模型对大庆、胜利等石油管理局的历年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国内石油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最好也就是48%左右,而国外大公司一般可以达到80%以上。石化集团公司创造1元利润需投入的管理费和销售费为国外公司的8~9倍。中国石化拥有员工比世界前四大公司员工总数还要多,人均创利仅为壳牌公司的1%。因此,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要求不断提升技术创效能力,同时不断降低人工成本,精简机构和管理层次,提高组织效率,最终培育石油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萧琛.全球网络经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从使用网络的人来看,网络使用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尽相同,有的人非常重视网络安全,有的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2)从黑客的角度来分析,黑客对于网络安全的威胁是目前最大的。黑客通常是利用技术将带有病毒的游戏、网页、多媒体等放入软件终端,电脑使用者不留意就会点开这些资源,黑客就会监控电脑的一切活动,会偷取计算机上的用户名、账户、密码等个人隐私数据,或者占用系统资源,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系统崩溃,企业相关的资料都会消失,损害企业的经济、财产,并为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1.2客观因素
石油企业应用网络办公都已经形成了企业独立的网络系统,但还是受到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是由于影响石油企业网络安全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漏洞。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总在不断地更新,而且其更新比较慢,这就为黑客的入侵提供了缝隙。
2、石油企业网络安全的防护技术措施
随着石油企业网络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网络使用者必须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必须对网络安全采取有效的防护技术和措施,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网络管理平台。
2.1石油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企业网络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系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对于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应采取处罚制度,并进行记录,一旦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可以做到有证据可依。
2.2石油企业应对网络数据采取加密技术
石油企业内一些重要的文件必须对其进行加密后再放到外部网络中,并结合防火墙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石油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内部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被非法人员偷盗,损害企业的利益。
2.3石油企业应加强员工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
员工作为石油企业网络的使用者,梳理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变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员工认识到网络安全的危害和意义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主观因素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石油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网络安全信息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保证企业网络安全的使用。
2.4石油企业应加强系统平台与漏洞的处理
网络管理员可以利用系统漏洞的扫描技术来提前获取网络应用过程中的漏洞,并通过漏洞处理技术快速恢复系统漏洞。
3、关于石油企业网络安全中其它防护技术
在石油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方案中,还应该应用以下几个防护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入侵行为检测技术、异常流量分析与处理技术、终端安全防护与管理技术、身份认证与管理技术。
3.1访问控制技术
企业可以根据企业本身的安全需求、安全级别的不同,在网络的交界处和内部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安装防火墙设备进行访问控制。通过防火墙设备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对于有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防止外部未被授权的用户入侵企业网络。单向数据输出的安全区域,防火墙设备应对外区域的访问请求进行阻止;对于需要进行双向数据交互的区域,必须按照制源地址、目的地址、服务、协议、端口内容进行精确的匹配,避免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
3.2入侵行为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就是在石油企业网络的关键位置安装检测软件,对入侵行为进行检测与分析。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对整个企业网络进行检测,对产生警告的信息进行记录并处理。
3.3异常流量分析与处理技术
为了保障供应服务的稳定性,避免拒绝服务攻击行为导致业务系统可用性的丧失,需要通过深度包检测。当发现网络流量有问题时,就会将恶意数据删除,保留原有的正常数据,这样就保证了有权限的用户进行正常访问。
3.4终端安全防护与管理技术
企业整体信息安全水平取决于安全防护最薄弱的环节。在石油企业中,企业比较重视网络及应用系统的保护,忽视了对终端计算机的全面防护与管理措施的保护。这些就需要企业利用安全防护管理技术在内部终端计算机进行统一安全防护和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