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09:26: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四苗”免疫接种率以镇为单位达90%以上。
12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城镇达90%,农村达80%;
新生儿首次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城镇达80%,农村达50%。
2、冷链运转按时完成率100%。
3、启用新的计划免疫监测报表,报表及时,数据准确。
4、推行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免疫金卡工程。
5、加强AFP监测,接到AFP报告后及时开展各项工作。
6、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率100%。
7、百日咳发病率<0.5/10万,消除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二、具体措施
1、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区各接种点继续实行按日接种、随时接种的方法,其它各个接种点每年至少提供6次以上免疫服务,接种期间采取定点、入户、流动等多种服务形式,结合查漏补种,提高免疫接种率;采取有效措施发现和免疫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等特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包括卡证登记、资料管理、器材正确使用与管理,接种率监测与报告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加强冷链建设,及时更新和补充必需的冷链设备,加强设备的操作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疫苗质量,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继续实施强化免疫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在统一时间内继续开展脊髓灰质炎、麻疹强化免疫活动。
3、加强计划免疫知识的信息传播与社会动员。利用各种宣传日或其它有利时机加强与新闻单位的协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各接种点要利用日常接种的机会,加强与儿童家长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到各种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提高其主动寻求接种服务的意识。
4、继续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工作。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是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重要措施。各医疗单位要加强AFP监测,加强督导,定期开展AFP病例漏报调查工作。继续实施加速控制麻疹规划,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提高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质量。
5、加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管理工作。各接种门诊(点)要有专人负责计划免疫用乙肝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疫苗领发、保管制度,设立疫苗专用帐本,做到帐苗相符,并及时报告各类报表。
1.1医院
医院是以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儿童计划免疫在集医疗、预防、科研为一体的医院中[3],它的空间是比较窄小的。我中心为提高计划免疫工作的质和量,预防接种门诊每天8:00~11:00,周一至周六,准时开诊,按照规范门诊要求,分门进出,在今年的门诊工作中,根据本中心实际情况,调整了门诊布局,扩大就诊面积,并增加了叫号系统,对候诊、预检、登记、接种、留观的程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实行流水线式操作,减少了家长排队等候的时间,同时添置了一些儿童游玩设施,减少了儿童因等候时间太长而产生恐惧和烦躁心理。我们建立、健全了组织和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加强了门诊预检登记工作,并将所有年龄段儿童的预防接种登记卡汇总至门诊处,每日开诊前按照接种的步骤和具体要求,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做好预检,详细询问接种儿童健康史、过敏史及既往健康史,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本次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副反应、接种后所应注意的事项等有关内容。并根据今年的疾控要求,各疫苗接种做了相应的告知同意工作,做好了一、二类疫苗告知单的签收、整理工作,并同时登记接种证,接种卡及现场册,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实施接种。每天门诊工作前后,做好冰箱测温及室温测量,保证疫苗的冷链效果,门诊结束后,做好每日疫苗的使用量的核对和统计,及时输入电脑,提高接种率,准时完成每月月报表,制定生物制品预算表,各种突击性报表及计免资料管理。
1.2条块
我们实行条线与地块相结合的形式,更加合理的安排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对各条块实行质和量的考核。对预防接种的儿童,经常通过电话通知,到儿童家里去催促家长们及时带孩子来接种疫苗,以保证预防接种的及时率和效果。
1.3对于新出生的婴儿
我们把计划免疫知识与产后护理知识通过产后访视的形式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宣教。
2搞好宣传
为了扩大预防免疫的覆盖面,响应市疾控中心的号召,每年的4月25日定为计划免疫宣传日,今年的预防接种宣传周主题为“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对儿童家长在计免接种注意事项方面,计免的禁忌症如发热、急性期表现疾病,过敏体质,神经系统疾患,既往有严重反应者,重症慢性病人免疫抑制使用者等等的知识了解。同时,对接种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甚至严重反应的鉴别以及处理原则,让家长对预防接种反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和居委会取得联系或联合,用墙报和宣传画的形式把计划免疫知识宣传到各个社区,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新知识的宣传,包括其他卫生知识的宣传。
为方便那些因为工作较忙的和那些因为贫困的、没有文化的父母们使他们都能了解什么叫计划免疫、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的意义、目前计划内有哪些疫苗、能预防哪些疾病等,我们增设了DVD和液晶电视机,以不间断地滚动播放的形式向儿童家长进行宣教。
加强流动人口的宣传与管理[4]。因为流动人口流动的特殊性,这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盲点。需要耐心地解释和细心的工作。对在外地出生的婴儿,特别是流动人口,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应该接受预防接种。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按计划接受免疫接种,我们每季度采取地毯式普查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种。
3加强工作的协调性
3.1在社区内与各方面配合好
不仅要和居委会配合,而且还要和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家委会配合,了解掌握有多少孕妇,动员她们到医院建立“孕妇保健卡”定期到医院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及孕妇的健康状况,并经常与其保持联系,相互沟通,了解其婴儿生产时间及健康状况,需要提供什么帮助等。
3.2 向孕妇宣传
在社区内组织孕妇学习,举办形式多样的孕妇卫生知识及预防接种知识学习班,了解新生儿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时性。婴儿出生后要及时到医院建立预防接种证,并按计划及时接种疫苗。也可以在婴儿出生后联系我们,必要时到家中为其办理有关手续,让婴儿能及时接种疫苗。
4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
4.1制订下阶段计划,按计划完成每项工作
每月抽出几天时间在居委会给孕妇讲解免疫接种知识,出墙报,同时到应该接种的儿童家里了解疫苗接种后的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指导不良反应的处理。一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有些孩子在接种疫苗后偶然患病,而家长以为是接种疫苗反应,故不带孩子看病延误治疗,引起不良后果的发生。
4.2创造经济效益
下社区把计划免疫工作做好了,同时也为群众做了医疗卫生知识的宣教,也了解了群众的需求,并及时为其提供医疗服务。这不仅给医院带来了社会效益,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还给群众带来了方便。
只有把计划免疫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才能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儿童更加更好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钊.计划免疫培训学员手册.卫生部卫生防疫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3,11.
进行计划免疫,主要是对相应的传染病进行控制,甚至消灭,确保儿童处于健康成长的环境。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务院从2005 年6月1日开始对疫苗流通进行严格管理,计划免疫工作形成新的局面【1】。在社区内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成为新的问题。本次研究对社区的适龄儿童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社区计划免疫工作出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0日出生的本地儿童以及流动儿童230例进行接种调查,本地儿童为200例,流动儿童为30例。
1.2方法 对接种对象计划免疫接种登记卡进行调查,汇总建卡的时间,并统计卡介苗(BCG)、百白破混合制剂(DPT)、流脑疫苗(MAY)、麻疹疫苗(MU)、乙肝疫苗(HBU)、口服脊髓灰质免疫苗(OPU)以及乙脑疫苗(EBV)七种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 判断标准 根据我国免疫规程规定的起始免疫月龄、接种次数、同种疫苗多次接种的最短间隔时间、完成全程基础免疫的时限【2】。
2 结果
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如下,卡介苗:99.0%、93.3%;脊髓灰质:99.5%、96.7%;百白破:98.5%、90.0%;麻疹:98.0%、93.3%;乙肝: 98.5%、90.0%;流脑:99.0%、86.7%;乙脑:98.0%、96.7%。见表1。
3 讨论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这些人没有固定的场所,管理难度较大,流动儿童不能及时的进行免疫接种,流动儿童接种率低于本地儿童。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小于本地儿童,原因如下:(1)外来儿童家长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拒绝进行接种,外来儿童具有流动性和多变性特点,免疫接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外来人口聚集地。人力和物力相对有限,能够提供的免疫服务以及工作力度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需要,免疫接种在长效性方面无法达到要求。(3)城市发展较快,城市面积逐步扩大,外来儿童容易在城市周边地区聚集,出现免疫空白。
3.1 完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社区预防保健是新的模式,涉及的学科以及部门较多,计划免疫和下一代的健康关系密切。针对此方面,政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协调,形成网络平台,建立计划免疫系统,系统内部和外部实现对接,资源能够共享,提高计划免疫工作的效率,节省资源,在医院内部可以建立局域网,从孕妇建卡开始,就可以全面的了解情况,从围产期直至婴儿期,都能够提供服务,部门之间能够互相沟通,实现资源的共享【3】。
3.2免疫组织管理
在国家预防保健工作中,计划免疫是重要的构成部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社区卫生机构需要根据主管部门的安排,建立健全卫生免疫制度,确定目标管理,使门诊实现规范化管理,监控计划免疫的质量,建立计划免疫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考核,确保计划免疫工作顺利进行。
在社区的卫生工作中,计划免疫是工作重点,和婴幼儿疾病的预防以及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关系。主要的流程是妇幼医生到新生儿家中进行访视,向其发放接种告知单,到满月时,家长带着婴儿去进行预防接种以及体检,计划免疫医生能够对新生儿资料进行及时的了解,建证、上册,并输入电脑,根据计划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具有同样的权益。
3.3升专业队伍的能力
为加强队伍素质建设,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社区卫生中心实行竞争机制,制定考核方案:实行百分制,科室领导评价20分,群众评价30分,本人的工作能力40分,出勤情况10分。实行上述方案后,工作人员具有危机感,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对计划免疫人员制定量化制度,根据考核表,每季度对计划免疫人员进行考核。对于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利用培训时间,进行专题培训,定期的进行考试,以此提升计划免疫人员的素质,提高业务水平。
3.4强化宣传
首先是和居委会结合,以墙报方式进行计划免疫针知识的宣传工作,每个季度需要进行宣传。为便于工作较忙或者是文化水平受限的父母对计划免疫能够详细的了解,计划免疫人员可以上门宣传,使他们了解计划免疫的内容、意义、免疫疫苗以及预防的疾病【4】。对于流动人口,需要加强宣传以及管理,流动人口具有特殊性,在计划免疫工作中,应当对此加强管理。一些婴儿在外地出生,很多家长不知道是否应当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人员可以以上门服务的形式为其提供服务。
其次是需要详细制定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合理的安排工作。在居委会,每个月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孕妇讲解和免疫接种相关的知识,出墙报,并上门了解儿童接种后的情况。当产生不良反应时,需要对其进行指导处理。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必须及时的采取解决方法,防止部分儿童接种以后患病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高雅,乔媛.健康教育开展在社区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10(15):273-274.
1、建卡、建证率:以街(镇)为单位12月龄儿童建卡、建证率均要求达98%以上,包括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儿童。
2、以街(镇)为单位,各单苗的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脊髓灰质炎疫苗、含麻疹类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
3、“五苗”、“七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12月龄儿童“五苗”单苗、全程接种率达95%以上;七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90%以上。
4、以街(镇)为单位,脊髓灰质炎疫苗、含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在95%以上。
5、以街(镇)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信息系统使用率达100%,2012年以后出生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录入信息系统率达95%以上,重卡率低于5%。
6、针对疾病发病率:不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麻疹发病率降至0.5/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乙脑发病率≤0.3/10万;流脑发病率≤2/10万;白喉发病率≤0.5/10万;百日咳发病率≤5/10万。
7、以区为单位,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至少1/10万,AFP监测、麻疹监测、AEFI监测指标达到国家方案要求。
8、幼儿园、小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95%以上,漏种疫苗补种率95%以上。
9、报表及时率、准确率:各种报表应按上级规定时间内准确、及时上报,及时率、准确率达100%。
对策与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免疫规划工作,控制和消除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我区人民身体健康。
一、加强基层预防保健队伍建设:利用各级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投入契机,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及区卫生局构建“幸福__、健康同行”计划要求加强基层预防保健队伍建设。至少举办一期业务学习班,同时通过不定期的防保人员工作例会,以不断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能力与工作质量。
二、免疫规划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继续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保持现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不断提高接种质量和接种率,确保安全注射及疫苗效价。不断健全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登记、预约、转卡等管理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和计划外儿童),至少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保证接种信息的真实和一致性,为取消纸质内卡奠定基础,进一步持续推进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建设;健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水平,严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一级诊断、两级鉴定,简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流程。
三、按要求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每半年组织各接种单位防保人员开展一次全区免疫规划工作的交叉检查,主要考核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幼儿园查验接种证登记情况、单苗及全程接种率(含流动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等情况,全面了解全区免疫规划工作状况,督促各社区整改存在的问题,并将交叉督导中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及时应用于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四、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开展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降低我区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尤其是麻疹发病率。同时针对不同传染病流行季节、易感人群开展各类疫苗接种工作,按照上级部署认真完成一类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
五、做好各种疫苗和注射器的供应管理工作,规范供应渠道。完善领发登记制度,对全区疫苗和注射器实行信息网络化管理,疫苗、注射器出入库账目100%录入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保证冷链正常运转,尤其疫苗运输过程中的冷链,确保疫苗效价,做到有效接种,做好生物制品的计划、订购、冷藏、分配和统计汇总工作。
六、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家长课堂项目,并通过不定期的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进一步地强化和规范;充分利用4月25日免疫规划宣传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家长课堂项目、网络和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对辖区居民进行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扭转从“要我接种”变成“我要接种”的局面。
七、加强对各设有产科的医疗机构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工作督导落实,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
八、继续做好维持无脊灰和消除麻疹工作。抓好常规免疫工作,巩固人群的免疫保护水平,做好疑似VAPP病例和AFP病例的调查处理诊断工作;维持高质量AFP监测系统的运作,提高对输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发现与反应能力;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采样,并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周边开展含麻疫苗的应急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免疫规划工作方面
免疫规划工作目前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整体进展不平衡,免疫规划工作基础差、欠账大,适龄儿童底数不清,实际接种率低,冷链管理接种工作不规范,造成接种空白或无效接种,无法形成免疫屏障,导致相应传染病高发病。相关报表不及时,不准确,甚至闭门造车,影响全县的报表质量。免疫规划资料不完整,接种卡、证、簿、及强化免疫登记表等原始资料缺项严重,没有逻辑性连贯性,不能准确且有效的反映工作实际情况。并且不能按时汇总,归档。
(二)传染病报告方面
传染病报告方面存在部分医疗单位不报告或不及时报告的现象,不认真按照诊断标准报告,报告卡严重缺项,报告麻疹等病例时采样不及时、不规范的问题。给及时流调和防控带来很多不便,影响州卫健局目标责任书任务的完成和总体得分。
(三)原因分析:
1、免疫规划工作还未能引起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于目前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单位领导忙于处理应付一些比较紧迫的工作,部分领导偏重医疗收入,还没有能把免疫规划工作摆上每天的议事日程,没有真正把免疫规划盯紧看牢抓实。
2、各医疗单位的配合还不够主动默契,疾控中心在报表的收集,传染病的反馈和新生儿三联单的反馈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各接生单位存在不实名接生的情况,上报的乙肝疫苗三联单有很大一部分字迹不清晰,家庭住址不详,无联系方式,三联单的利用价值不高。各医疗单位对三联单等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资料未能很好的利用。县对乡级的督导存在老好人思想,不能把一些重要问题及时反馈给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各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缺乏培训,业务技能水平有待提高,责任心不强;乡级没有很好的发挥对村级的督导职能,督导流于形式,不能每月督导一次。乡镇卫生院在上报接种率报表时不核对村级接种的卡、证、簿,报告接种率不符合实际,甚至有虚报,瞒报的现象。
部分村级接种员在摸底时不够细致,不能挨门逐户地搜索适龄儿童,造成儿童底数不清,不能保证每月一次的入户接种,入户前心中无底,部分新生儿童不能够及时发现并建卡建证;接种时存在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接种的现象,有可能造成无效接种;接种登后不按规定的要求填写接种卡证、登记表,漏缺项严重,不能形成有效的接种作证材料。还有个别接种为弄虚作假,笔下接种,疫苗的使用零上报的汇总数据与接种卡、证、簿、登记表严重不符,没有接种疫苗,给相应传染病发病甚至爆发埋下巨大隐患。
综上所述,我县免疫规划工作欠账大,又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没有更好的发挥职能,县、乡两级督导不够及时、认真,乡村两级保健网工作人员,责任性差,导致疫苗没有及时,有效地接种在适龄儿童身上,造成相关传染病发病。
二、对免疫规划和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今年全州的麻疹控制目标是发病人数在---万以下(不超过2例)。以县为单位必须要零发病。---年以来,我县甲肝报告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疾控中心通报,我县甲肝报告发病数位于全国以县为单位发病率第3位,这充分说明,我县的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疾病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我县入户调查接种率突出体现“两差两低两高”现象,即:三级预防保健网底功能发挥差、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差;群众的知晓率低、实际接种率低;报告接种率高、相应传染病发病率高。充分说明了我县免疫规划的实际状况。
今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甲肝等传染病的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但是也有许多有利因素和现实条件。主要是国家和省上对卫生事业非常重视,在预防保健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已与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州卫健局要对县卫健局进行免疫规划专项考核,充分体现了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免疫规划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贯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最主要最重要的职能。传染病报告工作是国家监测相关疫情、制定防控措施的重要监控平台,只有准确及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监控目的。因此这两项工作务必要引起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高度重视。
二、靠实责任,充分履行好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职责
今年全州免疫规划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甲肝等传染病,夯实工作基础,遏制整体滑坡势头,改变被动局面,逐步提升免疫规划工作水平。主要目标任务是:无脊灰病例发生,麻疹发病人数控制在----万以下;认真开展常规免疫疫苗接种,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以上;适时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扎实搞好麻疹等疫苗的查漏补种和甲肝疫苗应急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扩大免疫覆盖面。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和基础抓常规免疫、应急抓强化免疫、重点抓查漏补种的原则,切实加强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要按照各自职责,努力从制度机制上找抓手、创新服务上强措施,破解制约免疫规划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卫生行政部门
(一)卫生行政部门要统揽全局,发挥免疫规划工作中领导协调组织职能,争取县上的支持,最大限度的调动全县力量,参与免疫规划工作,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卫健局要牵极大地调动了村级接种员的积极性,为村级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经费基础。需进一步配置好免疫规划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落实好个医疗卫生单位的免疫规划和传防经费。要健全完善领导包片制、目标责任制、疫情通报制、工作规范制、业务考核制、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工作制度,逐步实现免疫规划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及时把免疫规划工作的任务分解到各责任单位,落实到各工作人员身上,形成人人有压力、个个有责任的工作局面。
(二)-----要积极主动配合、加强业务培训和业务督导;
一要强化培训职能,加强对自身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督导和服务能力;加强对乡村两级人员的培训,逐步提高乡村两级的接种服务技能。二要切实加强冷链管理,及时运转,确保疫苗效价,并及时了解并向上级报送乡村两级冷链设备运转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实行疫苗需求和使用报告制度。三要加强免疫工作督导,对免疫规划工作每月督导一次,及时发现、帮助解决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督导后,迅速拿出督导报告报送卫生行政部门,让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免疫规划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通过有效的督促检查,切实保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四要靠实工作责任,主动了解疫情动态,做好疫情分析,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信息交流,并积极了解疫情进展,及时控制疫情,每旬对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一次传染病的主动搜索,并收集住院分娩儿童信息;要加强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处置工作,建立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进行应急演练,提高控制重点传染病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三、各接种单位和乡镇卫生院要切实把好免疫规划的前沿关口,履行好公共卫生基本服务的关键职能。
1、配强专干,强化培训,加强本级和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2-0030-01
关键词 预防接种 免疫 免疫屏障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2005年6月1号正式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它的目的是让适龄儿童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儿童能够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即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从而能有效控制这几类疫苗所针对的传染病,彻底摘掉乙肝和结核病大国的帽子,让下一代健康成长,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这种良好的愿望,是我们大家期待的,同时也给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我们基层防保人员巨大的考炼。要达到上述的目标,就要巩固和提高计划免疫工作,因此首先是有经费和人力的支持,但目前每年这笔不小的费用是由地方财政拨款,不少的地方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财力本身就不富裕,怎样来兑现和实施《条例》?原来的冷链系统需要经费进行维护更新,防保人员的工资报酬有些地方是地方财政支付,但企业医院和乡村防保人员的报酬没有着落,接种点要保证安全注射,一人一针,那么单位或乡村医生就得先垫付一次性注射器的成本费,开支消毒药械和医疗废弃处理的相关费用,防保人员还要通过各种办法通知迟种或漏种疫苗儿童的家长,包括通信费、交通费、人力费等等,让接种点的人员即出汗又流血,怎样保证计免工作的正常开展,笔者担心在边远地区又会重演几人共用注射器事件的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但愿不要发生乙肝和爱滋病的暴发。
执行《条例》一年多,局部地区计划免疫工作有滑坡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分析其原因,我们看到很多地区要么经费没落实或没有完全到位,要么费用补贴太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要考核接种点的指标,他们可能会玩数字游戏,做表面文章,不然怎么会发生2005年部分地区麻疹的爆发,所谓的免疫屏障不堪一击。有些担忧可能会用几年的时间来验证。笔者认为,要巩固和加强免疫成果,建立起比较牢固的免疫屏障,不仅经费和监管必须到位,还需要多部门合作,把农村和流动儿童纳入重点管理,否则不可能发生计划免疫工作滑坡现象。
1 经费的投入和管理
要想改变当前我国计划免疫面临的不利局面,首先应该解决经费投入问题,必须发挥政府经费投入主渠道的作用,增加计划免疫工作经费。在投入方式上,工作经费应以中央、省级财政投入为主。对纳入计划免疫的疫苗,中央和省级财政除保证疫苗经费外,还要解决注射器材的经费。由省、市、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疾控中心统一采购疫苗和一次性注射器,市、县级财政保证人员经费,即基层接种人员工
基本情况
******地处**,属河网湖区,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东与******接壤,南隔****,西倚*****相望。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约**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米。全市辖**个乡镇、办事处,***个村(居委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共有医疗机构****个,其中市直**个,乡镇卫生院**个,城区防保站*个,村卫生室***个。现在全市已建成规范免疫接种门诊**个,市镇两级计划免疫专业人员**(中级职称*人,医师**人,医士**人)。0~7岁儿童****人(其中****年出生****人),已有****名儿童建立了预防接种卡,建卡率为99.92%,建证****名,建证率为99.92 %。
工作成绩
一、免疫实施
二、免疫监测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工作者的努力,今年我市计划免疫工作成绩显著,现总结如下。
(一)定点接种。我市以乡为单位定点接种工作自一今七年实施以来,经历了试点、推广阶段,取得了可喜成绩。今年是我市计划免疫乡镇定点接种率达90%以上的关键一年,截止到今年底,除岳西县外全市已有173个乡镇开展了定点接种,实施率达94.54%,达到了市卫生局制定的《安庆市以乡为单位定点接种实施方案》提出的分阶段预期目标。
(二)开通计划免疫服务网站。为推动计划免疫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展示安庆计划免疫风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安庆计划免疫于今年八月三十一日在全国率先上网。该网站运行以来,受到卫生部、中国预科院、省卫生防疫站和省内外同行的好评。并已被著名搜索引擎YAHOO、搜狐、和新浪网等收录。
(三)全市AFP监测工作运转正常。AFP旬报率均达100 %,全市AFP病例监测已于96、97、98、99年连续四年达卫生部监测标准。1999年度全市通过AFP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9例,达到并超过卫生部规定的1/10万监测指标,其它指标亦达到规定要求。
(四)全市麻疹监测工作步入正轨。各县(市、区)均完整地开展了麻疹旬报。旬报率100%。市站血清学实验室正常运转,全年共报病例58例,实验室确诊19 例,排除33例,6例结果待出。
(五)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报告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各县常规接种率报告的单位数比上一年度显著增加,报告面和报告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99年市站应用微机按要求利用信函和电子邮件向省站报告数据12次,同时怀宁县也与市站实施了计算机联网报告。
(七)计免动态
为加强全市计划免疫工作信息的交流,指导全市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全年共编写《计划免疫动态》四期,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好评,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计免考核
(九)相应传染病发病情况
疾控工作最重要的是预防,疫苗接种是现在运用最广泛、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方法,其公共、公平、公益性相对保证了免疫效果达到最广泛深入的状态。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和全球同步已消灭了天花; 消灭脊灰进程加快, 消除麻疹工作进一步推进,破伤风、白喉等传染病的发病率、致死率都大幅度的下降,免疫工作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但由于我国基层农村数量巨大,人口占我国50%以上,因此成为我国免疫规划工作今后关注的重点,而基层的一些状况也影响到了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
1 客观因素
1.1地理因素 地理位置对于免疫规划有着重大的影响。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依然有50%以上的农村人口。而农村经济发展普遍比较缓慢,交通便利性也较差,部分地区可以达到很差的水平,接种点的分布对于居民接种有着较大的影响,交通问题又导致了居民接种活动的不便,很多居民对于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接种疫苗有着抵触心理,因此基层免疫规划作用在经济欠发达交通欠便利的条件下产生了很大的制约性。
1.2经济因素 据何庚生等学者的研究成果,经济条件和免疫规划的深入度是有正相关的,经济较差的地区会直接影响到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使规划工作较为薄弱,接种率也会较为低下。经济条件又直接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对外来信息的接纳,缺少信息来源的渠道,会使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无法得到更多居民的配合。而经济条件又会使部分不明收费事实,导致一类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不利。有学者对我国基层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过统计,我国县级疾控中心数量不到3000个,经费约为1亿多,但50%以上来自于创收,财政投入不到5%,实际用于接种项目的费用人均不到1元,远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基层免疫工作人员待遇低知识不足,甚至有部分地区因财政不足而没有投入经费,乡村级的工作经费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创收,与国家政策要求和投入相差甚远。县乡村三级的免疫规划网是免疫工作的基础,如果因为经济因素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将会使免疫网被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很可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1.3疫苗研制的副作用反应 免疫疫苗作为一种药物,不同于治疗性的药物,它是针对健康人群的一种预防性的药物,因此保证疫苗的副作用效应是对疫苗接种的一个较大的影响因素,会给人的接种心理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作为一种药物,疫苗不可能彻底消除它的副作用,而相当一部分人或因为害怕引起这种副作用而不愿接种,或者不去了解相关知识而盲目的拒绝接种,甚至期待疫苗彻底消除副作用再接种,这些人群的反应都会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
2 主观因素
2.1卫生资源分布 卫生资源包括了卫生人员和相关设备两个方面。免疫规划工作是一个从管理到接种、统计、评估、监测等的系列过程,都需要建立一定的专业机构和人员来保证工作的通畅进行。但是,我国县疾控机构及乡村防保机构人员设置都有较大的盲点,导致免疫接种在覆盖率上依然存在很大的缺口。由于疫苗冷链储存的特性,多数基层疾控中心及乡村防保机构存在设备陈旧或短缺的事实,直接影响疫苗的储存、供应和安全使用。冷链设备的配置是疫苗工作的基础,如果配置不足,将严重导致疫苗问题的产生。冷链设备要做到专用化,不得在使用过程中将疫苗与其他物品混合在一起储存,要规范使用,冰排数量要充足、放置要规范,使疫苗能够真正做到在冷藏状态下运输和储存,保证疫苗质量。
我国疫苗又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二类疫苗原属自愿接种,但现在也纳入政府管辖范围内,原来产量本就有限,现在管辖范围的扩大,会使需求量增长,会引发疫苗供应问题和新一轮的设备需求问题的双重困难。另外,新的疫苗会有毒株变异情况的发生,如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等新增加的免疫规划疫苗都出现了这种情况,直接增加了免疫规划工作的新难度,延缓了同类疫苗新的研发速度。
2.2工作人员态度以及能力问题 基层防疫工作业务较为简单,对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加上经济投入不足,因此导致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一部分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思想认识更是不足,工作习惯相对懒散不负责任,对上级部门的意见无法做到及时的领会,导致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在儿童防疫工作上,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及时宣传是家长能否及时带孩子去接种的重要途径,但因为部分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到位和不重视,导致家长们未能及时为儿童接种。
2.3宣传教育因素 免疫规划工作的宣传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大部分群众对于哪种疾病可以通过预防得到控制是极为陌生的,宣传不到位,群众是无法获得全面而准确的信息的,因此也无法理解免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及时性,导致配合不足,直接影响免疫覆盖率。基层免疫工作尤其是农村,发传单这种宣传方法最为普遍,但基于文化水平问题以及意识问题,这种方法的宣传效果是极为低下的,因此对于防疫工作的宣传需要工作人员多方位的进行。
2.4家长文化意识问题 儿童作为接种工作最为广泛的群体,家长的认识水平问题直接关系到工作的开展,但农村部分家长存在文化层次较低的状况,对防疫知识的认识受限于信息来源以及文化水平的不足,使防疫知识的认识程度以及防疫工作的态度问题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免疫规划工作开展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基层群众文化水平不足引起的免疫知识认知率较低的问题是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免疫工作开展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5生活习惯问题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存在不少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与混居区,不少少数民族囿于其民族传统的问题,思想较为落后,引发各种问题,如:在家分娩、女孩不接种、超生儿童不接种、对疫苗有误解并不听劝等。同时,基层民众对于防疫工作处于“等、靠、要”的习惯中,难于主动配合工作,使基层防疫工作开展难度加大。
2.6人口流动问题 现在社会人口流动较为广泛,基层农村外出打工人数增加较快。流动人口情况的掌握很难做到,这些人又存在一些文化水平低、卫生意识差、防疫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无论是流动儿童还是留守儿童的接种问题都引发了很大的困难,甚至会形成免疫空白区,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一大难点。
针对流动人口的问题,应该发挥基层免疫工作站的广泛性,加强基层儿童摸底工作,并结合儿童入托入学的情况查漏种者,及时补种,尽力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建立一个统一咨询电话或者专题网站,给流动人口接受相关防疫知识提供信息来源,在提供解疑的基础上,要提供接种时间和地址、联系电话等。基层防疫站在制定免疫规划工作财政预算时,需以常住人口为依据,不能把户籍数作为依据,以避免重复拨款。免疫规划工作要与公安、计生等部门合作,掌握更准确的信息的数据,协同管理,争取使流动人口的防疫工作能够落实。
2006年卫生部提出了儿童接种信息化建设,将儿童接种工作实现联网,建立接种工作客户端系统,尽快做到“一地建卡,异地接种”。但至今此项工作推进缓慢,信息的收集、录入都存在很多问题,不能保证接种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科学准确的掌握免疫规划工作的真实情况。
2 结论
免疫划对于我国的疾病预防工作有着战略性作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对于工作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从思想认识上、人员设备配置上、落实政策上、合理评估等各方面加强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各基层防疫站要充分发挥主动,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配合度。要在政府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我国免疫规划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杨仁聪.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影响因素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2(02):12-13.
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深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控工作全局,切实履行“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职责,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为防控重点,统筹兼顾牛出败等动物疫病,以建立长效机制为基础,为提高防控能力为核心,以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公共卫生为目标,以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为依托,不断提高预警、预报、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确保我镇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二、总体目标
(一)免疫目标。
2014年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五种强制免疫的总体要求是,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疫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达到70%以上。
(二)档案的建立和保存。
在完成免疫工作基础上,要以村委会为单位建立动物免疫档案,对猪全面实施佩戴二维码标识,牛羊佩戴免疫耳标。农村散养户及养殖专业户的免疫档案由镇畜牧兽医站建立保存。
(三)建立免疫示范村。
每个村委会至少建立2个以上免疫示范村。在免疫示范村范围内,强制免疫动物的免疫率、猪二维码标识的佩带率、免疫证的发证率和建档率均达100%。非免疫示范村的猪二维码标识的佩带率和动物免疫的建档率至少达90%以上。以后各村委会的免疫示范村以每年2个村以上的速度增加。
三、免疫原则及免疫程序
各种疫苗免疫接种剂量和方法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使用。
四、实施步骤
春季集中免疫时间短,接种的疫苗种类多,技术要求高。各村要科学安排猪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等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避免在短时间内连续注射疫苗的现象。春季免疫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动员
3月初召开春季动物免疫工作部署会议,广泛宣传动物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疫苗组织、器械购置、人员组织等准备工作,抓紧时间安排做好春季免疫操作技术培训班。
(二)集中免疫阶段
按上述的免疫原则和要求,3月10日至5月上旬,对所有的家禽和家畜开展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接种。并在规定的免疫时间后抽检血清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三)补漏复查阶段
5月初,各村委会自行组织检查验收,查漏补缺,补免补防,并进一步完善免疫档案。
(四)总结阶段
5月30日前,春季动物免疫工作全部结束,认真做好春防的总结,档案材料汇总和上报工作。
(五)迎检阶段
6月份,准备迎接国家和省里的检查,做好相关的材料准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是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对免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一定要充分做好春防的准备工作,做到措施更具体,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要相应成立免疫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制定免疫方案,组织召开主要领导、村委会干部和村畜牧兽医员参加的动物免疫动员大会,部署任务,分片包干,落实责任,扎扎实实地开展动物免疫工作,向社会宣传动物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全社会各界的支持。
(二)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采用县、镇二级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包括免疫操作方法、疫苗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免疫效果监测、疫苗的运输、储存、免疫档案的建立等内容,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切实提高基层防疫队伍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经费保障
镇政府应采取多种办法和多种渠道,积极筹措疫苗费用、耳标钳、免疫器具、消毒药品、急救药品、业务培训、冷链维修运转、村级防疫员补助等经费。
(四)疫苗组织及供应
镇政府必须加强强制免疫用疫苗管理,规范疫苗进出库制度。要按“高效、精确、节约”的原则使用疫苗,严格根据免疫进度领取疫苗,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县畜牧兽医局负责强制免疫用疫苗的组织和供应工作。各乡镇对疫苗储存的冷链设备要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疫苗安全存放,有效使用。特别是在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前,要对村级防疫员使用的携带式冷藏箱的保温性能进行全面检查,有问题的应及时修理或报废,以保证疫苗质量。
(五)免疫效果监测
免疫效果监测是检查免疫接种成败的重要手段,是制定补免计划、免疫程序的基础。实行常年监测、集中监测和随机抽检监测相结合的机制,重点在集中免疫后根据免疫的进度组织开展免疫效果的监测,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汇总、评价,于5月30日前上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诊断试剂和相关用品的订购,以免贻误监测工作开展。县畜牧兽医局将组织免疫抗体监测组,不定期到各村委会和各饲养场,进行抗体随机检测和效果评价,并以监测结果做为评价各乡镇免疫效果的主要依据。
(六)检查、督导、验收和总结
在免疫工作开展后,镇畜牧站要组织有关领导及业务技术骨干,到各村委会、自然村检查督促免疫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总结和阶段性汇报。免疫工作基本结束后,每个村委会应进行自我验收或由县畜牧兽医局组织抽查验收。
六、其他要求
(一)对调出县境的非屠宰家禽和非屠宰家畜在调运前2周分别进行一次禽流感免疫和口蹄疫免疫。未按规定免疫的家禽家畜,防疫监督机构不得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未满2周龄的雏禽除外)。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社区进行预防接种儿童793例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计划免疫工作,疫苗接种合格率均达95%标准,多年来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百日咳、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炎等病例。结论 通过对儿童预防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所进行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免疫接种的安全性。
【关键词】 社区儿童; 计划免疫; 方法
当前,为了保证社会儿童的健康成长,国家卫生部门要求积极实施免疫计划。这种计划免疫具有投资少、效果好、见效快等诸多优点,计划开展之后能够维持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疾病预防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措施,为今后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社区进行预防接种儿童793例的经验总结分析并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793例,均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社区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男379例,女414例,年龄0~6岁,平均(2.5±1.6)岁。
1.2 方法
1.2.1 创建档案,宣传接种 在开展免疫计划前期,做好各个方面的调查工作,收集社区儿童的基本资料信息,从而为儿童创造更加科学的档案信息。重点对社区内每个新生儿创建档案,做好定期检验工作,了解每个儿童的实际健康水平,对喂养方式进行调整改进。社区卫生人员需要对不同的疫苗接种进行宣传,让家长深刻认识到使用某种疫苗的必要性,让每个儿童在特定的时期都能做好疫苗防范工作[1]。此外,还需要在各阶段采取必要的宣教和解释工作,使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理解更加深刻。儿童预防接种后不仅会出现不同的免疫力外,受到个人自身差异的影响也会发生副反应。医护人员需做好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处理、护理工作。
1.2.2 前期准备,提高认识 对疫苗种类、接种对象、注意事项等内容广泛宣传,让家长能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免疫计划工作。从2008年开始笔者所在社区每月定期为初生小孩的家长开展计免妈妈班,在新的免疫计划开展之后,需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让家长知道下次疫苗的接种要求。条件允许,可及时打电话提醒家长,且成立社区咨询电话,对家长不懂的问题耐心解答。经过这样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家长则会对疫苗的物理学特性、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有更加科学的认识。护士需要与儿童交流沟通,并引导、鼓励、安慰儿童,以避免其内心出现恐惧心理,使儿童能够积极接受免疫接种。对孩子的饮食合理安排,防止存在挨饿、饥渴等问题,以防止孩子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
1.2.3 检查指导,关注疫苗 对于免疫计划进行严格的检查工作,避免计划实施后出现负面影响而造成儿童健康问题。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注射部位,使用适当的注射器械,对婴幼儿最近的身体情况及时掌握了解。有的儿童因自身疾病需禁止注射疫苗,主要包括了心、肝、肾疾病、活动性结核、中枢系统疾病等。对存在免疫缺陷或运用免疫制剂的儿童不得接种,而使用了免疫球蛋白的儿童需要根据标准定期完成时间接种。对于注射的部位不得反复按摩,以防止局部皮下毛细血管出血而导致感染。疫苗接种时常会出现不同的意外情况,这时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如疲劳、饥饿、紧张等会导致头晕、出汗、面色苍白等异常状况,这就需要护士能针对儿童严密观察,使其保持仰卧姿势,采取口服适量糖水,这样可短时间调整症状[2]。对儿童的陌生感与恐惧感进行引导,接种人员在接种前需把口罩摘掉,用微笑面对儿童,以树立和蔼的形象。遇到月龄较小的儿童,应使用手亲自抚摸儿童,使其能尽快适应治疗环境,让医生的预防接种能顺利进行。
1.2.4 接种指导,自我调养 儿童在注射完毕之后需要维持静坐休息半小时,在短时间内需对儿童进行指导,避免其做剧烈的活动。当注射部位出现瘙痒时,需引导儿童不得用手抓,避免出现感染。很多婴幼儿注射疫苗会出现不同的异常状况,对于情况轻微、短暂的,无需采取特殊处理,这是接种疫苗后的正常状态。局部反应多集中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热、痛或淋巴结肿大,通常这些情况持续在1~5 d,可自行消失。对有局部反应的儿童,需要求家长做好各方面的看护工作,维持孩子皮肤和衣物的干燥,防止用手抓造成的感染。对于皮肤护理需要采取不同的看护措施,只要护士工作做得好,儿童未出现异常问题则基本上无需使用抗生素。对体温过高并有其他急性反应的儿童,家长需及时带其到大医院诊断治疗。鉴于预防疫苗的种类较多,有些疫苗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处理才能发挥作用。如注射乙肝疫苗,要免射3次才能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家长熟悉每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且根据标准次数和时间进行注射,这样才能让疫苗发挥作用。
2 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计划免疫工作,疫苗接种合格率均达95%标准,多年来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百日咳、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炎等病例,其它儿科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3 结论
社区儿童计划免疫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安全工作,这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医护人员以及家长的高度重视。利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不同的护理措施,以及儿童、家长等方面的配合,能有效防止断针、晕针等问题。对于先天性缺陷的患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预防接种方案,这样才能不断增强预防接种的安全性,维护儿童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