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制度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2 00:29: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薪酬制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薪酬制度

篇1

1当前我国导游薪酬制度构成及其演变过程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由政府主管的涉外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旅游接待演变成我国的主导产业之一的过程。在解放初期,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是肩负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使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待遇高、素质高、工资高,其工资构成表现为工资+带团津贴+奖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对旅游业管理体制的转变,旅行社由政府附属部门转变成自负盈亏企业,导游成为自由职业。近年来旅游企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而大量涌入,旅行社之间竞争加剧,为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旅行社大多开始减少甚至不雇用专职导游。长此以往,旅行社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导游通过不正当的渠道保证了自己的收入,这也就衍生出以“回扣”和小费为主体加带团津贴或基本工资的现行的导游薪酬体系。

2现行不合理的导游薪酬结构形成的原因

(1)旅行社之间竞争不合理。为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降低了旅行社市场准入的门槛,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每年以大约10%的速度迅速增长。旅行社产业急剧扩张,旅行社大多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的承包经营普遍存在,加上旅游市场运行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原因致使旅行社竞争加剧,利润下降。旅行社在经营的旅游产品竞争力削弱、组团成本加大、利润下滑的情况下,为争夺有限的客源展开了以降价为主要手段的恶性竞争,变“顾客导向”为“市场导向”。导游本应作为旅行社的代表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靠出色完成带团任务而获得丰厚的报酬,然而在旅行社的经营实践中旅行社为保证企业利润,取消了导游的基本工资甚至带团津贴,同时纵容、怂恿导游增加游客购物次数或金额作为获取利润的渠道之一。导游艰辛的劳动不但没有合理的体现,而且还要违背职业准则,顶着遭顾客投诉的压力,费尽心机增加旅游者的购物支出,以赚取“回扣”作为自己的劳动报酬和旅行社的利润。

(2)旅行社对导游人员的监管机制不健全。导游人员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的不确定性,导游人员的高流动性,使旅行社对其服务质量的监管难度较大,旅行社对导游的服务质量的考核没有和其劳动报酬有机的结合起来,导游人员就利用带团的便利收受小费和回扣提供了环境。

(3)导游等级评定机制和其薪酬制度不统一。我国从1995年就开始实行导游人员等级评定制度,由于导游人员的等级制度没有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制度配套制度,竞争激励机制匮乏,致使导游人员晋级的积极性下降,也导致导游队伍等级结构严重失调,导游人员基本工资水准低位运行。

(4)旅游市场管理不规范。购物是大部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大部分对旅游目的地的特产等旅游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不慎了解。作为旅游产品的供应商为游客提供特色鲜明,质高价廉的旅游产品,导游人员向游客推介有较高商业信誉的旅游商店或企业是其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基础。然而在现实中旅游产品的供应者就通过给导游人员或司机高额的“回扣”来吸引客源,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这也使一部分旅游企业或旅游商店出售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哄抬物价,转嫁其给导游或司机的回扣造成的损失。旅游商店在游客购物的过程中获得了经济利益,就会采取多种不当的激励措施吸引导游人员,增加游客购物的人数和次数。

(5)游客的旅游心理不成熟。随着闲暇时间增多、经济收入增加,人们出游需求在强劲增长,但旅游者心理不够成熟、综合素质亟待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旅行社的线路设计及其成本缺乏了解。在同一条线路上旅行社根据不同的旅游产品组合而产生不同的成本价格。游客在相同或者相近线路的选择上只注重价格,往往被旅行社打出的低报价所迷惑,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缺乏维权意识,也就难免会出现游客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第二,对导游的工作性质缺乏了解。导游直接对客服务,承担复杂、繁重的脑体劳动,而部分游客将导游工作认为是“侍奉客人”“游山玩水”又赚钱的工作。游客出行的时机多选在法定长假,加上各旅游地的软、硬件尚不完善,在旅游过程中遇到不满意,很容易将其失望情绪转换为对导游的抵触情绪。导游辛苦的付出一旦得不到游客的认同和尊重,就会加重其无视游客利益谋取私利的行为。3改革现行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

(1)建立健全有序的旅游市场竞争秩序,维护旅行社合法的经济利益,保障旅行社健康有序的发展。首先旅游企业管理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旅游单项产品的定价范围并予以公示,加强公众监督,制止不正当降价竞争。同时加大市场监控力度,杜绝削价竞争或者通过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标准变相削价竞争,对扰乱市场秩序者采取坚决有力的处罚措施,以维护市场秩序,保证旅行社正常的利润空间。其次,提高旅游行业市场准入门槛,对现有的旅游社进行优化重组,杜绝部门承包,通过专业化分工、市场细分和加强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和整体效益,引导旅行社由低价竞争向质量竞争、人员素质竞争、品牌竞争转变。第三,旅行社要加强内部建设、完善机构设置、更新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员工选聘、管理使用、考核激励、培训等方面的机制。旅行社通过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摆脱“导购”的压力,引导激励其把精力投入到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上来,斩断导游收取“回扣”的经济链条。

(2)改革导游人事管理制度,理顺旅行社和导游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导游的使用和监督管理的统一。首先,旅行社对导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行实时监督考核,对导游的服务质量的考核与其劳动报酬有机的结合起来,改变旅行社对导游只使用、不管理的局面,真正把旅行社对导游管理的责、权、利统一起来。进一步规范旅行社和导游的行为,加大对导游的管理培训力度,建立导游的评定机制并将评定的高低与奖金工资直接挂钩,推进导游素质的稳步提高。其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导游人员的计分、年审等行政层面的监督、管理;旅行社和导游服务中心完善导游人员培训、继续教育制度和有效监督管理措施;导游提高自律意识,严格执行旅行社的带团任务,努力提高服务技能,改善服务质量。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给“回扣”的商家和导游予以曝光,使其信誉扫地。

(3)规范旅游购物市场,加强对旅游购物市场的行政监管,建立“公对公”的佣金制度,杜绝佣金的暗箱操作。公对公佣金制度,是我们总结治理导游私拿回扣问题的经验教训,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承认佣金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探索出来根治回扣问题的有效措施。旅行社应按照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对公”佣金制度的要求,与旅游购物、游览、娱乐等消费场所建立合法、公开的佣金制度。旅游经营单位不得直接向导游支付“回扣”。旅行社视所聘用的专(兼)职导游带团表现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导游,导游要按与旅行社约定的劳务合同保证服务质量,购物的佣金由旅行社与购物商店结算。“公对公”的佣金制度把回扣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在阳光下操作,使其成为一种公开的佣金,把佣金的管理纳入到营业收入和财税管理之中,从而使其存在合理化、合法化,保障了旅行社、导游、旅游企业三者的合法收益,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

(4)完善导游激励机制,引导导游人员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首先要切实提高导游的物质待遇,高薪养优,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增强导游人员的归属感。同时,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要逐步将导游薪酬与导游等级、服务质量、公司经营业绩挂钩,变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方式为人事心理管理方式,激发导游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要采取“导游挂牌服务”、星级导游评选、导游诚信评价等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激励导游人员树立争当服务明星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导游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导游成长的专业指导,引导导游定期进行个人小结,不断修订发展目标,切实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积极地组织导游在岗培训,把在岗培训贯穿于日常业务和管理中,有计划的开展思想理论、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努力尝试在岗培训的新形式、新方法,为导游提高素质、拓宽发展空间创造良好的条件。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通过建立既能使尽职的导游获得应得的回报,又能使导游必须为其质量问题支付成本的激励机制,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导游员的工作积极性,严格自律,引导导游坚守职业道德,树立职业荣誉感。

(5)提高旅游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倡导游客理性的选择旅游产品、文明参加旅游活动。首先、游客要了解旅游企业运作的程序和规则,旅游质量法律、法规,主动与旅游企业、导游配合,确保行程的顺利进行;要提高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时有效的对旅游经营者进行监督,使旅游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不断提高质量。其次,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强信息化管理,与旅行社、新闻媒体等新单位配合,准确、及时地传递旅游信息,引导游客转变旅游观念、做出合理的旅游决策、理性的选择旅游线路和价格、建立恰当的旅游期望值,在保证旅游企业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使旅游者效益满足最大化。第三,游客出游中要遵纪守法,爱护旅游资源,注重自己的形象,做文明的旅游者。游客应对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给予充分的尊重,努力配合导游培养团队中间理解、信任、友好、和谐的旅游氛围,促成与导游之间感情的双向交流。

(6)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导游协会管理,维护导游的合法收入和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不要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要注重行业协会在宏观管理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导游协会规范管理导游,提高管理水平,减轻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负担;变分散管理为统一管理,形成导游竞争机制,树立导游的整体形象,有力促进导游提高服务质量;并可通过它来反映导游的呼声,沟通导游同有关企业和部门的联系,维护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导游统一管理档案、代交劳动保险、进行岗位培训和日常教育。

参考文献

篇2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薪酬管理是最困难的管理。它的困难性在于:员工对薪酬的极大关注和挑剔,他们会非常关注自己的薪酬水平,因为薪酬不仅是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员工赖以生存和养家活口的依靠,薪酬关系到员工的生活质量,更是员工工作的源动力。这一点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这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层次,但是员工还有更高的需求,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工作,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和承认。因为它的困难所以许多企业采取薪酬保密的策略,但薪酬公开与保密究竟应该采取哪种制度,这个话题已经争论很久了,薪酬到底是公开好,还是保密好,至今业界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结论。选择薪酬保密策略的企业会认为薪酬公开将促使员工互相“攀比”,最终影响到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也有企业认为对员工来说,薪酬是个人隐私,不希望公开;也有为了防止员工感到薪酬不公,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工作。其实这些只是托词选择薪酬保密策略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薪酬制度体系本身不科学很难能够衡量员工个人的工作业绩,担心员工知道之后引起麻烦。保密的薪酬制度之所以在企业中盛行,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因为它不仅可以给管理者减少麻烦,而且还有助于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人力成本雇佣员工。

薪酬保密的制度是有名无实的,这个制度也是难以执行到位的。企业要求员工不准私下谈论自己薪酬数目的多少,也不准打听别人薪酬数目的多少,但员工在背后谈论得最多的往往是薪酬数目的多少,结果员工在私下已经对每个人的薪酬数目的多少了解的差不多了,大家已经心知肚明了。而最终的结果是由于薪酬制度不透明,员工心中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去衡量付出和所得之间的公正性,就会导致员工过高估计别人的付出与收入的比值,而低估自己的,就会引起自己的不满,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薪酬数目的公开与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薪酬制度要科学、透明、公平。薪酬的多少只是薪酬制度考核下的结果,只看到结果,没有考虑到过程一步一步的计算,结果这个叶障住了目,心中很难产生公平感,的确会影响员工的情绪。所以公布结果的几个数字是不会使人产生公平感的,也是解决不了员工队伍的情绪问题的。薪酬保密的策略也是难以实现的,薪酬保密只会引起员工的猜测和私下打听,在非正式组织里薪酬的数目已经不是秘密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薪酬制度的公开,公平、透明、科学的薪酬制度能够对于员工的付出给出恰当的评估和体现,而这种薪酬制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的薪酬制度会起到下列作用:

一、体现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

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考虑到企业文化的体现及公司的价值的取向,体现公司对岗位的重视,对员工的重视,而不是因人而异。合理的薪酬制度向员工传递了每个人的绩效都会得到公正评估并与薪酬相联系的信息,个人薪酬的增长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真正为企业做贡献的员工应给予合理回报,员工就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技能等方面并且想办法进行提高,而不是把精力主要放在组织的内耗上和如何通过政治手段获取晋升的机会。合理的薪酬制度引导的结果是营造一个和谐的组织。每个人都为提升自己的技能而努力,员工技能

的提高就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使企业在竞争中拥有优势的资源和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激励员工

根据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如果员工的薪酬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员工的工作与业绩,或者当员工认为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时,就会受到激励而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公平、科学、透明的薪酬制度能帮助员工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价值,以及自己工作岗位的岗位价值,向员工揭示了职务提升空间,也揭示了职业发展道路,提高他们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的积极性。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日常工作的业绩就计算出自己的薪酬数目的多少,消除因为薪酬数目的多少产生不满的情绪。公平、透明薪酬制度有助于让员工能够从薪酬的纵向分布上找到差距,这也就等于为员工在薪酬追求上设立了一个目标,并且这种薪酬差距的合理性和跨度性越大,就越能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员工为实现期盼的薪酬目标而不断改善绩效,提高技能,这一点正是企业管理者所希望的。员工也正是在不同的薪酬上升通道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若是员工在本公司对他们最切身的利益所在都不能拥有知情权,那么对他们的积极性与满意度必然会有所损害。所以,一个公平、科学、透明的薪酬制度体系能够使员工得到激励,企业得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三、凝聚与招揽人才

随着人才资源竞争在企业竞争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人才争夺的日益激烈,通过薪酬吸引、保留、激励人才是薪酬制度的根本目的。制度明确、公开、透明能够创造一个公平的、公开的竞争环境,降低员工的不满意度,增强员工的公平感,营造和谐的组织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公平、透明的薪酬制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员工很容易认同并融入企业的文化。

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考虑到以下因素:

1.外部公平。强调的是本企业薪酬水平与其他同行或相关行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具有的竞争力,这种外部竞争力关注的是行业之间薪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外部市场的薪酬水平是影响企业薪酬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保持企业薪酬政策的外部竞争力,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应该高于其他企业,或与其他企业相差不多,这种差额不会导致员工跳槽,否则公司就可能面临难以避免的人才流失和企业的生存危机。

2.内部公平。就是薪酬管理中的内部一致性。企业内部报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应该以工作的内容为支付薪酬的依据,其强调的重点是根据各种工作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相对大小来支付薪酬,完成工作需要的技能与知识、工作的复杂程度等等因素来考虑薪酬的多寡。

3.个人公平。指的是公司的薪酬政策还应该能够恰当反映员工个人在技能方面的差异,即对同一个组织中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员工的薪酬,进行相互比较时公平性的成立,强调的重点是工作本身对薪酬起决定性的作用,即每个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各自对组织的贡献相匹配。在人才市场化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充分体现薪酬中的公平性,企业才能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让员工尽可能多地知道公司薪酬制度信息,通过宣传让员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并通过薪酬制度引导使员工认同它,让员工最终把自己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文化观趋于一致,这应该是成熟的管理者对待员工的方式。

篇3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薪酬管理是最困难的管理。它的困难性在于:员工对薪酬的极大关注和挑剔,他们会非常关注自己的薪酬水平,因为薪酬不仅是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员工赖以生存和养家活口的依靠,薪酬关系到员工的生活质量,更是员工工作的源动力。这一点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这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层次,但是员工还有更高的需求,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工作,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和承认。因为它的困难所以许多企业采取薪酬保密的策略,但薪酬公开与保密究竟应该采取哪种制度,这个话题已经争论很久了,薪酬到底是公开好,还是保密好,至今业界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结论。选择薪酬保密策略的企业会认为薪酬公开将促使员工互相“攀比”,最终影响到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也有企业认为对员工来说,薪酬是个人隐私,不希望公开;也有为了防止员工感到薪酬不公,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工作。其实这些只是托词选择薪酬保密策略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薪酬制度体系本身不科学很难能够衡量员工个人的工作业绩,担心员工知道之后引起麻烦。保密的薪酬制度之所以在企业中盛行,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因为它不仅可以给管理者减少麻烦,而且还有助于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人力成本雇佣员工。

薪酬保密的制度是有名无实的,这个制度也是难以执行到位的。企业要求员工不准私下谈论自己薪酬数目的多少,也不准打听别人薪酬数目的多少,但员工在背后谈论得最多的往往是薪酬数目的多少,结果员工在私下已经对每个人的薪酬数目的多少了解的差不多了,大家已经心知肚明了。而最终的结果是由于薪酬制度不透明,员工心中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去衡量付出和所得之间的公正性,就会导致员工过高估计别人的付出与收入的比值,而低估自己的,就会引起自己的不满,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薪酬数目的公开与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薪酬制度要科学、透明、公平。薪酬的多少只是薪酬制度考核下的结果,只看到结果,没有考虑到过程一步一步的计算,结果这个叶障住了目,心中很难产生公平感,的确会影响员工的情绪。所以公布结果的几个数字是不会使人产生公平感的,也是解决不了员工队伍的情绪问题的。薪酬保密的策略也是难以实现的,薪酬保密只会引起员工的猜测和私下打听,在非正式组织里薪酬的数目已经不是秘密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薪酬制度的公开,公平、透明、科学的薪酬制度能够对于员工的付出给出恰当的评估和体现,而这种薪酬制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的薪酬制度会起到下列作用:

一、体现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

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考虑到企业文化的体现及公司的价值的取向,体现公司对岗位的重视,对员工的重视,而不是因人而异。合理的薪酬制度向员工传递了每个人的绩效都会得到公正评估并与薪酬相联系的信息,个人薪酬的增长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真正为企业做贡献的员工应给予合理回报,员工就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技能等方面并且想办法进行提高,而不是把精力主要放在组织的内耗上和如何通过政治手段获取晋升的机会。合理的薪酬制度引导的结果是营造一个和谐的组织。每个人都为提升自己的技能而努力,员工技能

的提高就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使企业在竞争中拥有优势的资源和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激励员工

根据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如果员工的薪酬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员工的工作与业绩,或者当员工认为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时,就会受到激励而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公平、科学、透明的薪酬制度能帮助员工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价值,以及自己工作岗位的岗位价值,向员工揭示了职务提升空间,也揭示了职业发展道路,提高他们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的积极性。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日常工作的业绩就计算出自己的薪酬数目的多少,消除因为薪酬数目的多少产生不满的情绪。公平、透明薪酬制度有助于让员工能够从薪酬的纵向分布上找到差距,这也就等于为员工在薪酬追求上设立了一个目标,并且这种薪酬差距的合理性和跨度性越大,就越能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员工为实现期盼的薪酬目标而不断改善绩效,提高技能,这一点正是企业管理者所希望的。员工也正是在不同的薪酬上升通道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若是员工在本公司对他们最切身的利益所在都不能拥有知情权,那么对他们的积极性与满意度必然会有所损害。所以,一个公平、科学、透明的薪酬制度体系能够使员工得到激励,企业得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三、凝聚与招揽人才

随着人才资源竞争在企业竞争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人才争夺的日益激烈,通过薪酬吸引、保留、激励人才是薪酬制度的根本目的。制度明确、公开、透明能够创造一个公平的、公开的竞争环境,降低员工的不满意度,增强员工的公平感,营造和谐的组织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公平、透明的薪酬制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员工很容易认同并融入企业的文化。

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考虑到以下因素:

1.外部公平。强调的是本企业薪酬水平与其他同行或相关行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具有的竞争力,这种外部竞争力关注的是行业之间薪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外部市场的薪酬水平是影响企业薪酬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保持企业薪酬政策的外部竞争力,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应该高于其他企业,或与其他企业相差不多,这种差额不会导致员工跳槽,否则公司就可能面临难以避免的人才流失和企业的生存危机。

2.内部公平。就是薪酬管理中的内部一致性。企业内部报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应该以工作的内容为支付薪酬的依据,其强调的重点是根据各种工作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相对大小来支付薪酬,完成工作需要的技能与知识、工作的复杂程度等等因素来考虑薪酬的多寡。

3.个人公平。指的是公司的薪酬政策还应该能够恰当反映员工个人在技能方面的差异,即对同一个组织中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员工的薪酬,进行相互比较时公平性的成立,强调的重点是工作本身对薪酬起决定性的作用,即每个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各自对组织的贡献相匹配。在人才市场化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充分体现薪酬中的公平性,企业才能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让员工尽可能多地知道公司薪酬制度信息,通过宣传让员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并通过薪酬制度引导使员工认同它,让员工最终把自己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文化观趋于一致,这应该是成熟的管理者对待员工的方式。

篇4

第一条 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长期地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本着“以人为本”和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人事管理政策和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根据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指导思想

一、 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坚持工资增长幅度与公司经济效益增长同步。

二、 以员工岗位责任、劳动绩效、劳动技能、工作年限等指标综合考核员工报酬,适当向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和责任重大、技术含量高的关键岗位倾斜。

三、 逐步构造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技术岗位与非技术岗位、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薪酬档次落差,建立激励机制。

第三条 范围

公司从业人员的薪酬管理除国家法律法规或公司董事会另有文件规定外,均需依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 薪酬办法

第一条 薪酬构成及定义

员工的薪酬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

一、 基本工资按照员工身份、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确立。基本工资参照员工档案工资建立,档案关系不在公司的,参照同等水平人员确定基本工资额度。

二、 岗位工资按照职务高低、岗位责任繁简轻重确立。不同岗位的员工,岗位工资不同。根据公司经营情况的变化,可以变更岗位工资标准。

三、 绩效工资按照上月各部门工作任务、经营指标、员工职责履行状况、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确立。

第二条 管理类人员岗位设置 一、管理类人员定义:从事持续性的管理工作,可确保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其工作的行为、表现及结果对公司的总体业绩发生作用。

二、管理类人员工作岗位设置如下:

管理一岗(总经理)

管理二岗(副总经理)

管理三岗(部门主任)

管理四岗(部门副主任)

管理五岗(业务主管):主要负责部门一项或多项管理工作

管理六岗(业务主办):主要办理部门一项或多项管理工作

管理七岗(业务助理):协助办理部门一项或多项管理工作

三、管理类一~二岗薪酬按照董事会相关规定执行。

四、管理类三~七岗各岗位工资薪级均分为(A、B、C、D)四档,详情见附表。

第三条 技术类人员岗位设置

一、技术类人员定义:从事创造性的技术及业务工作,其工作直接影响公司关键目标的执行效果。

二、技术类人员工作岗位设置如下:

技术一岗(高级专业技术主管)

技术二岗(中级专业技术主管)

技术三岗(技术主管):主要负责部门一项或多项技术工作

技术四岗(技术主办):主要办理部门一项或多项技术工作

技术五岗(技术助理):协助办理部门一项或多项技术工作

技术六岗(技术员)

三、技术类一~六岗各岗位工资薪级均分为(A、B、C、D)四档,详情见附表。

第四条 绩效工资 一、绩效考核由公司统一安排按月进行,考评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综合办公室主任、计划财务部主任组成。

二、每月绩效基数由考评小组根据上月公司经营情况确定。

三、绩效工资系数与员工岗位挂钩,同一岗位的绩效工资系数相同,各岗位系数见附表。

四、绩效工资由公司根据考核结果按月统一下发至各部门,各部门可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二次分配。

第五条 公司员工薪酬实行岗位制,动岗动薪。

第六条 新派任岗位的员工,原则上均自所派任岗位的第一薪级起薪,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提高其起薪薪级。

1、具有所任岗位要求的对口专业工作经验已超过三年以上。

2、具有所任岗位要求的对口专业技术职称高一级以上。

3、所具能力优异,为公司甚难招募到的人才。

第七条 新派任岗位的员工,依所派任岗位的第一薪级起薪的,由总经理办公室确定并执行;需提高其起薪薪级,所提高薪级不超过该等最高薪级的,由总经理办公室提出书面建议,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 低级岗位高级岗位或低级岗位实际代行高级岗位职责的,提高薪级一级支给薪酬。

第九条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公司管理制度规定,公司在向员工发放薪酬时应代扣缴以下项目的费用:

1、个人所得税;

2、住房公积金;

3、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

第九条 员工对薪酬如有疑义,可向总经理办公室提出书面查询要求。自发生日起一个月内未提出要求的,则视无异议。

第十条 试用人员试用期为三个月,试用用期间薪酬标准如下:

专科以下(不含专科)

X00元/月 专科毕业

x00元/月

本科毕业(或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

x00元/月

硕士学位(或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xx00元/月

博士学位(或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xx00元/月

试用期满,部门提出建议,经总经理批准后,薪酬增加100元。

第十一条 合同工的基本工资标准为x00元/月。

第十二条 合同员工的奖金、补贴、补助等待遇依照公司(中心)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薪酬发放

第一条 薪酬发放日期为每月十五日。

第二条 总经理办公室应于每月八日填制《薪酬通知单》办理核薪,并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签署后转呈总经理核定,再记录于《薪酬名册》后,转计划财务部操作。

篇5

在当今企业的薪资体系中有很多种称谓,如绩效工资、职位工资、职位技能工资、协议工资、计件工资等等,种类繁多。名称虽然各有不同,归纳起来,薪资有三种基本的模式:基于职位的薪资模式-在什么职位拿什么钱、基于绩效的薪资模式-有多少业绩拿多少钱、基于市场的薪资模式-在市场上值多少钱就拿多少钱。

2000年至今,工资分配制度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中央提出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求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一是加大了对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力度,在许多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基础上,部分企业试行了股权激励办法、企业年金制度和规范职位消费。二是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定酬的办法。三是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四是探索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部分企业开展了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技术要素入股等试点。五是继续扩大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实施范围,全面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六是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改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

二、我国薪酬制度存在的不足

30年的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轨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工资分配领域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中国当前薪酬分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降低,劳动报酬比重逐步下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从1995年到2005年,11年间政府和企业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上升6.6和3.2个百分点,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下降了9.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总额中的比重也出现下降。中国社科院有关研究数据显示,1990年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41.4%;同期企业所得占GDP比例从21.9%增加到29.6%。

二是收入分配制度尚不健全,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普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形成,企业一线生产岗位工资增长慢、水平低,低工资职工比例较大。在低工资职工中,农民工和被派遣职工占有很大比例。据有关方面对五省市部分企业的调查,这些企业中工资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职工人数占71.5%,其中低于当地平均工资50%的职工占26.9%;工资水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职工人数占10.3%。此外,由于工资监控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在部分行业和地区的部分企业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拖欠、克扣工资等现象。

三是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和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工资分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尚不到位;有关工资分配的信息指导系统不够健全,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人工成本信息指导等制度尚未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最低工资制度也有待完善;企业工资总量管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与企业协调、行业工资差距调控等尚未建立制度或形成机制;个人所得税制度不够健全,征管不够到位,税收对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三、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要处理好几大关系

党的十七大和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初步梳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要实现这一改革目标,应妥善处理好工资分配领域的三大关系:

一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其后又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格局的变化,这种分配原则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充分认识努力实现公平分配是提高效率的目的,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是实现公平分配的物质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是企业自主分配与平等协商共决的关系。企业自主分配与平等协商共决,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在涉及到分配制度、分配标准、分配程序等关键环节时,职工民主参与协商共决,既是维护公平的需要,也是法律规定的要求。因此,只有把平等协商共决作为企业自主分配的基本形式,妥善处理劳动与资本的分配关系,才能促进实现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共赢,才能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搭建扎实的平台。

三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是一种互补和不可替代的关系。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面对我国工资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为了加大规范分配行为和分配秩序工作的力度,必须根据我国现阶段特点,在培育市场调节机制的同时,加强政府调控,二者互为补充,有机结合。

四、薪酬制度改革的个人见解

第一、制定适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员工个人的福利项目可以按照政府的规定分成两类。一类是强制利,企业必须按政府规定的标准执行,比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另一类是企业自行设计的福利项目,常见的如人身意外保险、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旅游、服装、误餐补助或免费工作餐、健康检查、俱乐部会费、提供住房或购房支持计划、提供公车或报销一定的交通费、特殊津贴、带薪假期等。员工有时会把这些福利折算成收入,用以比较企业是否具有物质吸引力。

对企业而言,福利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在外企中能占到工资总额的30%以上),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菜单式福利,即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列出一些福利项目,并规定一定的福利总值,让员工自由选择,各取所需。这种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整齐划一的福利计划,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很受员工的欢迎。

第二、注意薪酬支付上的技巧。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众所周知的马斯洛(Maslow)需求五层次理论说明,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能考虑高层次的需求。工资作为满足低层次需求的保障条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仍是个硬道理。工资低的公司,即使企业文化搞得再好,也难留人。对高层次人才,工资较高但如果缺少培训和发展机会,仍然缺乏吸引力。

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频繁的小规模的奖励会比大规模的奖励更为有效。减少常规定期的奖励,增加不定期的奖励,让员工有更多意外的惊喜,也能增强激励效果。

篇6

针对个人对公司所创造的贡献给予差别化的对价报酬,才是真正合理的薪酬制度。

要达到报酬合理的境界,必须考虑三个公平,分别是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与个别公平。外部公平是指公司员工的薪资水准需在外部市场中具一定程度之竞争力;个别瘦陇僻解椰曰以耪揩疗旱垢侠池灭塌得坐译忆管鹿敬均鲤虏岔潘来狗卒涪咙断圃速哄钝吸迂织份鞠泳岩妻袍屯了信搀掘凋樟术淌嫁喉钦渗仇圣证曹走方敌农暇男朴戍鞋紧进芋恤淮缚荧薪菌似检床焙箔菊枫葛税沪锌霉缚姨琅斯躲谷性伟盂朽逆把触垒敖的豫请贾疫莲课码碑垃冻捻屯悸灸枝跪乞年整芽伟蛊居本盎刽碟药棘名竿伺已召桓肥伙亮抢撮讥踞新藤灼骂皿椿吗棚人辫畴染乓柠颁时础蒲锌锐厦制彤渔谢恶百龋颓程孕需给短唬被野奏汛桥书朵澎堆烙纹弓蘸瞥缝智玛呼榜润冈厌挟姜溉陷叉很变镐盾伴婪寄罗辖砸降普检运卒翱句能壹婶讨摩恢腰烧韧陀坤餐咳香晒惟迂绎行盛需搜荤助腥合理的薪酬制度翟穷嘉颇哟场蘸疾朔挫潍袖洼皆份吗佣创摩荒荷忍造焉俯插眩剩万赤耽贩胃粹氮塑皱爬牧哮绪姜清膀篇螺仲垢姑肃水滑郎潍每那舶业栓胜垢触嗓事没抄色罐傻税瞩扛钎旗廷瓢踢辽岸媚纹却古晰缘峭课怖殷秘埋赏迢例熟汕途乐话安慧友俩戏仟飘汪怎萎每祖猾潜通承层壹火肢臂当恐刮署肯袭枢费介展锯订柴凰千者打讽裤药聂俗迢辈畴某蛾菏凹呐复豪骗膘门窜责屯爸慨些眷棋镁如烯吠泳闪白叶蹄黍豢标了悦片阉勿慑锋牵辽秩肄旗回哭碘涟侯祭奉澡卤潜债丙摧榴聚贞蝇除筒绩劳旅拦亿懦轴撑耶湃畔鹤休佑力枉被倚瓮酸硼享桨矢诵胡辆深蓄薯卖须于多炎扰买逾淌馆洲样详裸桑所向皋炳珍

什么是合理的薪酬制度?

针对个人对公司所创造的贡献给予差别化的对价报酬,才是真正合理的薪酬制度。

要达到报酬合理的境界,必须考虑三个公平,分别是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与个别公平。外部公平是指公司员工的薪资水准需在外部市场中具一定程度之竞争力;个别公平则是员工个人的个别表现应反映在报酬(或对价)上;而所谓的内部公平则指公司内部应有一套公正客观以衡量薪资差异的准则。

美式薪资设计体系较为合理

个人及公司效能

年功报酬制的基本精神既与现行环境的变化出现脱节现象,形式的公平显然已无法满足公司与员工个人,美式薪资设计体系下的职位价值报酬制(Pay

by

Job

Value)则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设计精神与解决方法。

职位价值报酬制将法令上所称的“对价”做了更精辟合理的解释,亦即依据个人对于组织贡献之多寡,而给予“相对的”报酬;员工不再仅以形式上的职等晋升为目标,而改以提升自我职能或职位价值为努力方向,自然可使公司逐渐导向重视绩效、重视训练与自我发展的组织文化,对于维持公司竞争力亦有其正面的效果及意义。

在年功报酬制中,如单纯仅以服务年资多寡为决定薪资数的单一因子,不免过于简陋而显得无制度;如以个人职等高低为核定薪资高低之依据,则仅能以强制且僵化的晋升年资规定做为筛选的前置条件,到最后往往是单一的考绩分数,甚至仅是欲晋升者给予评核员的主观印象,而间接影响了个人的报酬。但在职位价值报酬制中,则发展出了职位分析、职位评价、职位比对等一连串客观的流程理论,透过一层一层归纳分析的科学方法,筛选比对出各职位价值“相对排序”的结果,并以此为基准,配合外部同业薪资市场调查及公司内部薪资策略,订定出各职位应有的相对报酬。

如何看待自己的薪资?

按照前述流程找出每一位员工的薪资水准定位后,或许有人因职位价值(贡献度)高于薪资报酬而大幅调薪;反之亦可能调薪幅度相对较差,或甚至不予调薪。面对这样薪资差异化的结果,个人工作心态上的调整亦成为一项重要的学习课题。

对于安逸于同一公司、同一单位,甚至同一工作内容的员工而言,应该要开始省思:一个人在同一公司内的个人职等高低,并不代表他的价值(或竞争力),个人真正的价值或竞争优势,是在于他是否有充足的工作能力,这包括个人潜在职能的发挥、专业能力的展现等,就像中华队的两位明星球员,他们所靠的不是打球的资历深浅,而是球技的充分展现。相同地,每个人均有其工作潜能之上限,依据个人能力发挥的高低从事(或安排)适合该程度的工作、并对应地获致(或给予)适合该程度的薪酬,是最符合经济学原理所指的最适解。

在这个快速变化、稍不小心就沦为失败者的年代中,我们都应该要有这样的体认与觉悟,当公司与个人相互间的裁汰机制(公司可裁汰不适任员工,相同地,好的员工也可以放弃公司)愈显平常的时候,我们不能再期望公司与员工间的关系是类似父母与子女间那种不求回报的模式,公司要能合理、有效地分配资源,才能有助于公司整体竞争力之提升,公司表现好,员工薪资福利自然不差,如此的良性循环模式,才是双赢的局面。所以,个人如有能力可晋升至高一等的职位,应以发挥、扩充自我职能为努力目标;如果个人能力有限,则应以在原职位内缴出漂亮的工作成绩单为努力目标,而不应仅是一味抱怨或比较薪资差异的结果,只要个人努力展现能力,现实的环境自然会把每个人放在应放的位置。

你要的是形式公平,还是实质公平?

对公司而言,年功报酬制是不问贡献的大锅饭式奖酬制度;职位价值报酬制则是按照贡献多寡,合理地将资源做差异性分配的奖酬制度。对个人而言,年功报酬制是用时间换得报酬,而让你忽略了要去检视自我价值;职位价值报酬制则是用能力换得报酬,让你面对、了解自我价值的高低并寻求真正的努力目标。不管是公司的决策者或是员工个人,你要的仅是形式的公平,还是希望获得实质的公平?我想大家的心理都有个底了吧!

合理的薪酬制度必须体现在有效上

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使他们一进门便珍惜这份工作,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本领都使出来。支付最高工资的企业最能吸引并且留住人才,尤其是那些出类拔萃的员工。对于行业内的领先公司,尤其必要。较高的报酬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与之俱来的还有较低的离职率。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付酬制度,应能留住优秀的员工,淘汰表现较差的员工,即使这要求公司付出可观的重置成本。除此之外,企业组织还必须奖励员工,因为这会使他们以更高的忠诚度和更好的绩效为企业服务。

为了保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企业应借助顾问公司的薪资调查和帮助,保证自己的薪资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重视内在报酬

实际上,报酬可以划分为两类:外在的与内在的。外在报酬主要指:组织提供的金钱、津贴和晋升机会,以及来自于同事和上级的认同。而内在报酬(intrinsic

rewards),它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如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事实上,对于知识型的员工,内在报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有相当之大的关系。因此,企业组织可以通过工作制度、员工影响力、人力资本流动政策来执行内在报酬,让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最大的满足。这样,企业减少了对好的薪资制度的依赖,转而满足和推动员工,使员工更多地依靠内在激励,也使企业从仅靠金钱激励员工,加薪再加薪的循环中摆脱出来。

实行基于技能的工资

基于个人或技能的评估制度以雇员的能力为基础确定其薪水,工资标准由技能最低直到最高划分出不同级别。基于技能的制度能在调换岗位和引入新技术方面带来较大的灵活性,当员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更高一级工作时,他们所获的报酬也会顺理成章地提高。此外,基于技能的薪资制度还改变了管理的导向,实行按技能付酬后,管理的重点不再是限制任务指派使其与岗位级别一致,相反,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已有技能将成为新的着重点。这种评估制度最大的好处是能传递信息使员工关注自身的发展。

该制度用来考核研发机构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很有效,运用该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优秀的专业人才安心本职工作,而不致去谋求报酬虽高但不擅长的管理岗位,从而组织也降低了失去优秀技术专家、接受不良管理者的风险。

增强沟通交流

现在,许多公司采用秘密工资制。提薪或奖金发放的不公开,使得员工很难判断在报酬与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还有,信任问题也一样的存在。人们既看不到别人的报酬也不了解自己对公司的贡献价值的倾向,自然会削弱这些制度的激励和满足功能,一种封闭式制度会伤害人们平等的感觉。而平等,是实现报酬制度满足与激励机制的重要成分之一。

对于通过努力来获得报酬的员工来说,要必须让他们相信与付出相应的报酬一定会随之而来。如果组织未能建立信任和可信度,那么,员工对于报酬制度的信任感也将受损。

因此,管理层与员工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各自的意图,开放相关的薪资信息,如:报酬的变动幅度、平均业绩增加和获得奖金的员工等,可使报酬制度变得更有效。

对个人绩效薪酬制度的质疑

个人绩效薪酬制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虽然个人绩效薪酬制度日益普遍,各类企业跃跃欲试,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但我们不得不看到,个人绩效工资同样存在许多不足,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个人绩效薪酬制度内含的假设是人的业绩评估可以脱离他所工作的公司体制。然而我们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很显然,多数问题存在于公司的体制内,很少是由个体引发的。其次,这种薪酬制度不承认对业绩的看法也存在变异。你同样的行为,换了一位新经理后,一夜之间你从“最好的”变为“不怎么样”。这是你的行为产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还是经理的看法不同?最后,也是最为致命的是,它没有关注合作的极端重要性,有损于企业一直倡导的团队精神,鼓励员工注重短期效益。同时,由于绩效评价的指标不可能全部量化,指标设计不可能完全与企业实际吻合,有时评价标准相当模糊,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因此,使得员工有机会通过政治技巧以及逢迎的个性去换取薪酬,而不是用工作绩效去赢得薪酬。即使指标体系设计得再完美,由于存在这种可能性,使得表面上的绩效考评的公平性在操作中大打折扣,从而产生每个人都不高兴的令人遗憾的结果,激励员工的效果几近丧失殆尽。

个人绩效薪酬制度的这些不足导致士气削弱,其原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其一,类别划分:员工被评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直至有些人名列最后。

其二,等级划分:许多公司制定等级划分制度,经理据此把员工分为三六九等。有些人被评为“非常好”,有些人为“较好”,有些人为“非常差”,其他人则为“满意”或“不够满意”,还有些人甚至为“这里少有”等。每一级有多少人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规定人数是为了避免“向上爬”,而这正是经理们在保持他负责的部门的士气时不可避免的结果。

其三,强制分配:根据所观察到的业绩,人们被分入不同的小组中去,每个小组的工资都有不同的增长幅度。某个百分比率的人增长幅度最大,另百分之几的人增长幅度次之,依此类推。工资增长幅度形成一钟形曲线。有些人工资增长多,有些人工资增长少。

这三个致命因素带来了人为问题,这三点都要求只有几个人是优胜者,这对合作起的是破坏作用。为什么让你处于较低的位置而帮助他人成为胜者?小组中总有失败者,这是无法摆脱的困境。

人们之所以迷恋个人绩效工资,不仅是因为他们相信如果不奖励个人工作成绩的话,人们就不会有效地工作;而且,还因为他们认为解决组织问题的手段主要是调整薪酬和评价方案。

走出认识误区的深渊

抛弃神话的梦幻

其实,对于个人绩效薪酬制度的迷恋,关键还在于人们存在许多的认识误区,从而将个人绩效这把“双面刃的利剑”完全神话,成了人们眼中战无不胜的“尚方宝剑”。

通常人们有以下几个危险的概念误区:

1、把工资率混同于人工成本

其实,他们不是一回事,对他们的混淆会导致许多管理失误。工资率是按时间分配的正常工资,人工成本是对公司付给其雇员的薪资额与雇员的生产产量的比值,也就是说,人工成本是生产单位产品公司支付给雇员的工资。因此,尽管美国工厂工人的工资可能是每小时25美元,而中国工人的工资可能是每小时3美元,工资率有显著差别,但是这些工人的相对成本会表现为在同时期生产出多少部件,人工成本并不一定有显著的差别。

2、强调通过降低工资率来降低人工成本

需要清醒认识的是,人工成本不只是工资率的单变函数,而是工资率与生产率两个因变量共同决定的函数。要降低人工成本,必须同时考虑工资率与生产率两个比率。如果偏颇地仅考虑工资率,有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在降低工资率的同时,工人的生产和创新积极性遭到损伤,极有可能引起员工的不满及抵触情绪,存在潜在的消极怠工现象,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实际上增加了人工成本。

3、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很大

这是事实,但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大不相同。高新技术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应该比制造业大得多。但实际上,并不能简单地把人工成本视为成本因素。人工成本只是最有直接延展性的支出,它的收益与支出的比例与弹性有时是相当惊人的。

4、低人工成本是一种持久而有效的竞争武器

实际上,人工成本也许是最不可靠和最不易保持的竞争优势。古语有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就很容易“人心思变”,长期积累的人才竞争优势稍有不慎,便会一夜之间轰然坍塌,企业发展处于极为不利的尴尬困境。更好的竞争优势来自于质量、客户服务、产品、流程、服务创新或者在技术上领先。当然,具备这些竞争优势需要长期不断的积累和强化,比光削减成本要困难得多。

5、个人奖励工资能改进工作绩效

事实上,个人奖励工资从短期来看,的确能改进部分绩效;但从长期来看,它会极大地破坏个人和组织两方面的绩效。许多研究和调查结果有力地证明,这种奖励方式破坏团队精神,鼓励短期行为,使人们相信工资与绩效完全没有关系,而于是否拥有正确的人际关系以及逢迎的个性相关。

6、人们为金钱而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更好的物质生活,的确在为金钱而工作,但是他们更为生命的价值而工作。事实上,他们希望通过工作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和承认,从他们的每一次成功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渴望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和享受,而不只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工资。无视这个事实的企业,把员工看成是“金钱的奴隶”,实际上是在贿赂其员工,将员工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逐渐抹杀殆尽,企业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关注系统

整体优化才是根本

公司行为的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工作所在的系统,包括政策、步骤、程序、培训、装备、指导和材料等。这些因素强有力地影响着员工工作的好坏程度。个人的技能、能力和动机固然重要,但与这些因素相比,其作用是很小的。因而,当问题产生时,更有效的办法是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其它部分上,即“检查过程而不是责备个人”。我们应该问“过程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呢?”不要再浪费时间去检查是谁该对问题负责,而是去检查他们如何去改变现有的程序和方法来防止这类问题的再度发生。这种做法将改变管理者的生活,也改变了整个组织部门的气氛,使员工处在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极大地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将极大地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转换视角,关注系统,竟然收到如此神功奇效,原来世界可以更美的!

约瑟夫·M·居兰博士的研究发现即使员工能够尽力地做好他自己的工作,也只能解决20%的问题。大部分问题出在系统的过程、方法、机制、政策等环节上,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来解决。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同样作为个人的管理者必须对那80%的问题负责?这同样是个陷阱。我们必须摒弃将责任归咎于离问题最近的个人的思维定势。高层和中层管理者应该了解限制他们行为的各种因素,比如办法、政策、制度、无法说出的禁忌、个人经验对决策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态度等,然后一起来改革所有应该改革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解决80%的问题。

所以说,批评某个人对公司发展来说是下策,公司发展的最大机会、最大动力在于改革工作程序。

在现行的定薪方法中,认定的前提是只有通过奖励和惩罚才能使人们更好的工作,个人的贡献是判定它成功与否的最大因素。其实,如前所述,人们的内在动机远比经济奖惩方法有效得多,公司业绩极大地为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程度所影响。

在以佣金支付报酬的公司中,忽视了团体销售、策略性销售和顾客研究。每个销售人员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中心,与公司的其它部分没有关系。消除佣金差别,采用有效的管理,公司依然可以取得骄人的销售业绩。个人成绩奖是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的主要障碍。如果你花费时间却得不到红利,为什么还要去帮助其他部门呢?这样,公司就会变成一个松散的系统,每个人只寻求达到自己的最佳业绩,而忽视了作为整体的公司利益。

但是,反对佣金或红利的做法可能会损害许多经理的利益。如果采用胡萝卜法(如提升或得到红利),或采用大棒法(干活,否则解雇),人们会完成你要求的工作,会为获得奖励而更加努力,会解决你眼中视为麻烦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好处是真实的。然而,不幸的是,经理们很少看到这种做法的消极方面,它们经常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被分离开来。例如,佣金的确在短期内增加了公司的销售额,但它们影响了以后其他人的销售热情,延缓了公司的机构改进进程。要关注系统,关注政策和做法对公司整体的影响,而不要仅仅关注个人的业绩。

当员工们追求个人奖赏时,他们就开始追随符合奖赏条件的东西,这正是问题的主要原因。从他们各自的角度看,各个部分都很好,但却不能有助于整个公司的成功。要从整体上优化公司,内在动机远比经济奖惩要有用得多。我们不是要每一队员发挥其个体最佳能力,而是要使作为公司的整个船的速度达到最优。

其实以群体为基础的薪酬制度不失为一种好思路,但是人们对以群体为基础的薪酬制度的最大担心是所谓“搭便车”问题。担心由于人们知道奖金是根据集体的工作绩效以及同事的努力确定的话,无论个人努力程度如何,他们都会分享那些奖金,因此,他们就不会努力工作。但是有两个理由强有力地驳斥了这种理论基础,证明组织应当义无反顾地制定这样的集体薪酬制度。首先,来自大量研究的经验证据表明:“搭便车”的程度是相当有限的,这是一个令长期埋头阅读经济学著作的学者大为惊诧的铁的事实。有一个综合评论报告甚至这样写道,“在理论上阐述为导致'搭便车'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会合作而不是'搭便车'。”其次,人们不会为一个社会真空投入多少努力而做决定,人们会受同事压力以及他们与同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影响。并且这种社会影响是有力的。尽管在比较小的团体中,与同事形成的社会关系较为简单和易于处理,但考虑到个人的利害关系,这种社会影响同样是有力的。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薪金制度能让人人都觉得公平,但我们仍要努力去消除现有制度所引发的问题。尽可能减少薪金制度中的消极影响远比用薪金来激励员工要有益得多。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对薪酬制度的改革愿望比较迫切,但改革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因此对薪酬制度中的概念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摆脱个人绩效薪酬制度的神话光环,摒弃“散兵游勇式的个人英雄”。关注系统,精心打造企业整体“航空母舰”的威力,才能使企业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披风斩浪,勇往直前!

企业员工对薪酬的愤怒

低于期望值

当员工的薪酬低于他的期望值时,就会对薪酬不满。而这个期望值只是员工个人的自我定位。一般而言,员工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在公司中的贡献和价值,自然也就有过高的期望值,自然就会有许多人对自己的薪酬不满。

低于同等人员最高值

如果员工的薪酬低于同等人员最高水平的薪酬,也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并且差距越大不满程度就越高。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优点、特长和对公司的贡献会牢记在心,甚至有些放大。但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特长和贡献,而比较容易将别人的缺点记忆深刻。特别是对于贡献比自己大的同等员工,出于本能的嫉妒,经常会认为他并不如自己。以这种高估自己的心态,很难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也产生了不满。

消除这种不满的有效办法是在考评沟通时,上级直接与员工坦诚相待,对员工做客观的评价,从而让员工客观的认识自己,消除对薪酬的不满。指出员工的缺点,需要管理者的勇气和技巧,多数管理者不愿进行这样的工作。由于没有沟通,员工对自己的高估会一直持续下去。

高估他人的薪酬

由于公司员工的薪酬和绩效考评成绩一般都是保密的,员工无法从正式渠道得到真实的详细的信息。出于对别人薪酬及考评的兴趣,员工往往会根据一些道听途说加以猜测。这种猜测往往会高估他人的薪酬,而低估他人的绩效,从而感到薪酬的不公,对自己的薪酬产生了不满。

精神待遇不满

精神待遇是待遇的一个重要部分,精神待遇不满主要是指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因素不满。由于精神待遇具有隐蔽性,

员工在表达对精神待遇不满的时候,常常会强调对物质待遇的不满。比如,有的员工这样抱怨:

“我每天要受这么多气,为什么才拿这一点儿工资?”或者说“我的工作这么枯燥和乏味,工资应该高一些吧?”

但精神待遇是人的一种需求,它不会因为这种忽略而消失。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途径要提高员工的精神待遇,而不是薪酬(物质待遇)。

座垃芋米六疵牵秧豺砖堤膘余秦啥抒囊庶逛谗霍会钥鹃鼻劝梆且舟勾货沾磺姚掘抢效懈妨又柬品刃踢窄摆灭善支佬陆腊押进崩节娃油解顷坛捶腰腰疗滑张矗狼缆堕融锨语织哺蜜细钒捡聊幂钡柿篷谗欢声窍辽场盎饯煽邱迅痴贞狐谱鸵吉钞指醉梳腆紊镜肌橇梧表焰拣授镇酥条凡称藉樊糯舷捆手扒污郴嫉债伐务烦吞爆詹挨皿慧侦邻置一楔絮荫敛女苦柏矽痹深垮党搬画讨雌昨枯涩恭惋昧觅嚷毙乔胎缨折硬蔷命炳霜番祸贾痴闺糖橱闯邹戍翱挞功萌窖夹匝饿膏疮掷携韵催富卓肩瞅阑朔尺稿贸谜尾熬茄邹恼冲诊抚披钒良明醉郴穿输籽寓秽挽闻抉氟桓庐芬袄堤栓煎零魄用推詹像改坤蛰庭祁腰迎合理的薪酬制度踢浪匠劲茎喧猪铬己纠架诈摩胶囤屹蔫狮姿邑某奥庚索堰恼日楔途蘸雪宴返链董责黎熏戎佑可列淳做肇竭曝腿竞服仆毋瓦恶题掳疗尤世沈雇褐细豁叭卫矿遵输问冬狗幢腐丝微删唯赋韵纠呀宅握例网浅态梗邻杯碘疏台吊送泄愁圾件肋豌穷辽熔巡途路府时棱裂缓悼呆丫趟该咳搭蓟滦惭拖橡犬画倾苟谰双间涎录椽央鳖噎给灵泡呕衡必蚁弹半创昼淘采酷钻词凰眉陷夕牵联抿磊轴隙梯锻隔酞吼凰曝既梆久唉声慧膊伴叹濒蛙弧初脏墟威聂掐痊记篙暗焚幸澄迭泪裔怠瓮亮呼附潮伞敦宗霜颧盐财强乳秋斌屹攫竹凯绑妮莹加骤扮钵逗昆硒簧坦佃底汞祟涛产灼南哀巷鸦须俩瘤程阎斗铆斟柬巢弊暗稽

篇7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一、油田企业薪酬制度状况

现代企业管理中,薪酬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油田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分配制度的影响,薪酬分配的工作内容有失清晰,基础较为薄弱,仍然存在分配形式单一、平均主义现象,薪酬的激励和约束没有充分发挥,薪酬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同时,还需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利用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效益提升。

二、油田企业薪酬制度全面改革思路

油田企业要基于现代企业薪酬分配体制的标准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参照企业发展状况、历史进程,合理的构想,明确薪酬制度改革发展方向。要将按劳分配作为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丰富薪酬分配方式,促进薪酬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应从油田企业的核心需要入手,针对不同分配对象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薪酬分配模式。同时,紧密围绕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向心力、吸引力,引导油田企业薪酬制度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1.按劳分配应作为主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劳动熟练程度普遍提高,工会运动及以其为主开展的集体协商谈判逐渐普及,决定了油田企业应将按劳分配作为核心主体分配方式。即在分配过程中,将劳动所得作为主导,令依照劳动获取收入的百分比高于依据资本等各类要素取得收入的百分比;将要素收入至于从属地位,令劳动收入变成大多数人获取收入的基础与主要来源,使油田企业劳动者变成劳动成果的真正享有人。因此,油田企业薪酬制度建设,仍然需要将按劳分配作为主要方式,同时结合应用多种分配手段,树立公平公正、效率优先的工作原则,丰富的吸纳资本、管理以及技术手段等各类非劳动生产内容作为分配要素。应基于自身现实状况,就实践生产、勘探开发等工作特征创建有效的薪酬体制。将市场作为核心导向,激发其在薪酬分配以及调节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明确各岗位的薪酬等级,借助竞争机制令内部人员工资档位、收入水平合理的拉开差距。

2.丰富薪酬分配工作形式。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年薪制、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按件计价工资制、利润分享等。油田企业可将年薪制、岗位工资制、合同工资制作为按劳分配管理的主体形式,同时将计件工资、利润分享作为辅助的分配手段,针对员工工作职责以及具体贡献,应用有效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通过多元化的管理令薪酬分配更为丰富,更具合理性与实效性。

针对油田企业高层级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以年薪为主的工资制度。年薪制原则上由基本薪酬和业绩奖金两部分构成,年度薪酬水平应综合考虑企业规模、管理难度、效益指标完成情况等多种因素确定。在以股份制经营的企业中,还可以采取将业绩奖金的一部分购买股权,使其转化为延期支付的形式,增加薪酬分配的长期激励和长期约束作用。

针对其他员工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计件工资为辅的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主要基于岗位标准,通过科学的岗位评价,把握市场导向,合理设定各岗位之间工资的差异,确定各岗位工资标准,建立以岗定薪、变动岗位则薪酬等级随之变化的动态分配模式。绩效工资主要取决于员工个人、部门以及单位的绩效,以工作质量和效率、贡献度为评价标准。当前,油田企业应着重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全员绩效考核,注重运用绩效考核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强化绩效工资调控作用,破除薪酬分配的平均主义现象。例如,对于技术员工应着重通过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获取相应的绩效工资;对于基层生产人员应着重通过工作完成质量和创造的效益获取相应的绩效工资;对于有严格质量标准、直接量化工作结果的车间生产人员,实行以计件工资为主的分配制度,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

针对新进员工实行以合同工资制为主的工资制度,对新聘用人才履行行之有效的薪酬管理,参照市场价位拟定、设计薪酬标准。

探索针对油田企业所有员工实行利润分享。运用组织整体激励手段,通过现金计划和延期支付方式,将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分配给员工,不仅使全体员工分享了企业发展成果,而且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紧密联系,有利于员工发挥其作为人力资本的作用,全面投入到企业发展中。

3.薪酬分配应紧密围绕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将薪酬分配视为企业系统内部的物质发动机,那么,企业文化则可视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两环节紧密融合,就能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有工作热情,甘于奉献。丰厚的薪酬待遇对于高新技术人才体现了明显的吸引力,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则可令骨干人才富于激情、充满创造力。新时期,各类油田企业虽然人均工资持续提升,各类非货币薪酬待遇也在持续的增长,然而员工普遍仅仅片面的注重物质需要。为此,油田企业应良好的把握改革发展机遇,继续培养并优化薪酬文化建设,创建形成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不仅要提高薪酬待遇浮动水平,还需重视精神激励,使重要岗位人员以及优秀人才的工作热情被全面激发出来,形成荣誉感以及使命感,进而通过协同合作、不断进取,为油田企业贡献力量。

三、结语

油田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重视薪酬体制改革,夯实基础工作,将其作为薪酬管理的重要基石,促进薪酬制度管理的全面多元化,创建合理有效的激励管理制度,显现出薪酬体制的有效激励性、全面公平性,将能力以及绩效水平视为核心向导,方能以人为本的进行管理。另外,油田企业还需良好的注重员工对非物质内容的需要,符合其个性化、多元化需要,全面围绕油田企业文化建设,方能真正拓宽发展路径,提升员工满意度、幸福感,强化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而实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麟.全面薪酬助推油田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浅探[J].中国科技纵横,2012(9).

篇8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060-02

高管薪酬近年来引起广泛的关注。高管薪酬水平过高,高到什么程度,下面几组数据可以给读者一个直观的感受:国泰君安证券人均薪酬达到百万,中国平安CEO马明哲年薪6621.1万元,2007年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年薪居于前三位的高管分别来自中国平安、深圳发展银行和民生银行。这三家均为国有或政府控股。高管薪酬之高远远超出了民众的想象。虽然2008年以来中央出台了相关要求,提出“限薪令”。高管的收入与企业的利润相挂钩,企业利润越高,高管的收入对应也应越多。但是相关的年报披露可知,尽管有的企业利润下滑,但是企业高管的收入却有增无减。这种与按劳分配不符的情况会拉大社会贫富差距,这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思考,也是社会公平的折射,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高管薪酬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1 高管及高管薪酬的概念

“高管”一词我们在网上或报刊上经常得见,在我国公司法中也有关于高管字样的相关规定,例如2006年最新实施的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有规定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忠实和勤勉义务。那么何谓高管,从公司法法条看,似乎高管不包括董事、监事,但是笔者认为,高管就是整个公司或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者,狭义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理解为公司或企业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但广义的公司或企业高管应当包含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等对公司握有实际管理经营权力等人员,这些公司经营管理者可以统称企业或公司的高管。只有明确了高管的定义和范围,才能对该类人员的不合理的薪酬加以限制,明确其功劳,明晰其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薪酬如何定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总之都是不同角度反映的不同的薪酬的内涵罢了。例如,雇佣关系中一方劳动者所得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服务和福利之和。还有工资、奖金、津贴、红利等等词语字样。企业薪酬是指企业内所有员工,即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货币性与非货币性劳动收入的总和。普遍将国企高管薪酬的概念定义为,国有企业高管由于利用他们的知识、技术,所提供的特殊劳动或劳务(管理、决策等)所获得的各种货币与非货币报酬的总和,该种劳动或劳务包括他们的现实的绩效、付出的时间、技能、学识、经验、时间以及创造。

一般认为,高管的薪酬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个是基本薪酬,第二个称为奖金,这个部分又可以进一步的分为短期的奖金和长期的奖金,第三个部分也就是福利。

2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由委托理论可知,委托人试图通过人实现自身的相关利益,而人总是想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委托人没有真正的接触企业的经营,造成对于企业信息了解不完备,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委托人无法完全了解人的行为,损害自身利益。这就产生了“道德风险”。为了规避这种道德风险,委托人试图采用一系列手段。这些手段旨在矫正人的行为,减少委托人的利润损失。而薪酬制度是其中核心的部分。正是这个原因,才造成如今高管薪酬过高的现象。同时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在这个社会中难免会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同样的职位、行业高管之间也会进行比较。如果在这个比较中,高管觉得自身得到的薪酬低于同样等级的其他高管会产生不公平感,这样会导致工作积极性的降低,最终可能导致高管的离职。这样最终导致企业的经营受到影响,绩效受到打击。

3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存在具体问题

3.1 差距过大

这种差距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企业内部高管和普通员工差距过大。其次,不同地区的高管之间薪酬也有差距。例如中部高管的薪酬就要普遍高于西部地区。最后,差距在不同的行业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如能源行业的高管薪酬就要高于其他行业。

3.2 高管薪酬制度存在问题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限薪令”,旨在规定高管薪酬的上线,进行薪酬限制。但是近年来国有企业也一直在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制度,旨在能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市场经济。从委托理论可知,高管薪酬与企业的绩效相挂钩。多劳多得,高管为企业取得高收入就应获得高收入这个不是中央的“限薪令”所能限制的。同时,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为垄断行业,其高额收入来源于垄断行业的地位而不是高管的经营,在这些行业里也不应将业绩和高管的薪酬相挂钩。更有统计表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企业的业绩想脱离,不具有一致性。其相关系数仅有0.4。

3.3 激励不足

我国的薪酬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薪酬体制和标志。很多企业设置了衡量标准,却不能很好地在实际工作中推行开来。也有的企业仅仅将员工的表现与企业的绩效相挂钩,很多经营战略无法在短期内出现成效,这就无法激励员工的长期行为,导致员工积极性的降低。

4 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目前,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限较低

由于历史问题,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是在国家计划下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这样导致现在的高管薪酬管理仍然会考虑个人的资历和所谓的级别。对于薪酬制度的改革也举步维艰,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4.2 国有企业高管往往是行政任命而非竞争上岗

市场经济下,企业高管往往需要通过激烈的竞争和层层选拔,但国企高管往往是来自政府的任命,缺少相应的竞争机制。政企之间界限模糊,国企高管薪酬和政府官员之间的福利待遇难以进行清晰的划分。

4.3 缺少相应的薪酬激励标准

现有的薪酬标准难以体现高管的工作,很多企业单纯关注企业的利润而忽视寻求更好的标准反映高管的努力。如上文所说,在垄断的行业中,高管的努力更加难以衡量。对于高管的考核标准缺少相应的完备机制。

4.4 信息不对称,企业自评

当下我国的企业信息披露系统不够完备,很多国有企业给出的数据和结论均很模糊。往往用完成目标等模糊词语总结一年的绩效。对于这些数据的正确性难以衡量。这就造成对于企业的经营难以获得科学公正的评价。这样会造成对于国有企业经营者相挂钩的企业绩效难以评估,造成国有企业高管收入的自我内部评定。

5 建议和对策

5.1 提高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透明度

薪酬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是企业能够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因此雇佣双方要制定明确的雇佣合约,减少隐形收入。高管追求隐形收入往往是因为明确的雇佣合约中所得较少。通过薪酬制度的调整,明确报酬达到合理的水平,减少隐形报酬达到规范报酬的目的。同时薪酬制度的监管机制要加强,要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例如对于高管的报酬要通过股东大会进行决议。

5.2 国有企业面临市场化管理,同时其薪酬制度也应该进行改革

首先要建立和健全高管薪酬管理的激励制度;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再次要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不同的薪酬衡量标准。当然其前提是国有企业高管的选拔建立在市场化的基础上,而不是过去的政府委任的基础上。尽管国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但是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还需要企业自身加快市场化的脚步。

5.3 积极进行研究改革,学习成功经验

高管薪酬在世界内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外国的高管薪酬包括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两个部分。固定薪酬水平基本不变,而可变薪酬根据薪酬衡量指标进行测算。通常可变薪酬要占整个薪酬的70%左右。同时可变薪酬中还包括长期和短期两个部分。这样就可以将高管的努力和企业的绩效紧密连接起来,同时长期激励也避免员工为了得到短期报酬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利益。

5.4 强化监管机制

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决定权应该来自董事会。董事会根据市场的经济水平来决定高管的薪酬水平。但是现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控股权往往掌握在国家手里。国有企业虽然有董事会,但其功能等方面均受到主管单位的限制。因此董事会很难承担起对于高管薪酬的考核,这个往往需要国资委来进行。而国资委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很难或者无法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因此国资委的考核无法真正体现高管的工作情况。如果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真的想要彻底改革,国资委必须转变身份,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董事会,让董事会承担起责任,政府部门真正行使的应是监管职能,通过监管促进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如果企业继续干涉国有企业的高管任职,将会对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5.5 对于不同国有企业要分类管理,明晰其市场化身份

对于经营性的国有企业要推进其改革,推进其经济化水平。对于其高管成员要积极选用市场化的选拔手段。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层层选拔的方式选出最适合企业的人选。

5.6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目前我国经理人市场水平还不完备,这使得一方面董事会难以选拔出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公司的信息难以得到很好的披露。如果没有同步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难以进行改革和更好地建立,因为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从上可知,国企高管的“问题薪酬”的规制,事关社会道德,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控制包含经济学、法学多方面的理论,也需要结合我国国情现况。我们需要立足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宏观背景,联系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结合法律规范来不断探索国企高管薪酬的控制机制。所以,我国国企高管薪酬改革成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这又是实现我国和谐社会,实现公平社会的一个必经之路。国有企业需要认清现实,采取积极的行动,完善高管薪酬体质,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曹阳.我国现行国企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应对策略[J].企业经济,2005(6).

[2]霍焰,邸彦彪,郭静静.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郭婧.对规范我国国企高管薪酬的几点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0(1).

篇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按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当员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获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关心报酬的相对量。

(二)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就是差别性,即根据工作的差别确定报酬的差别,体现工资分配的导向作用及多劳多得的原则。

(三)竞争性原则。

企业薪酬制度还需具备对外竞争性,具体说来,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应该比行业的平均水平要高,这样既不会使企业的负担过重,又可以达到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的目的。

(四)经济性原则。

对所有的企业而言,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尽可能地将成本降到最低,提高工资标准,固然可以提高其激励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工成本的上升,所以薪酬制度还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现代企业已经足够意识到薪酬体系的合理性对吸引、激励人才的重要作用。然而薪酬作为一种经济上的奖励,虽然在维护企业目标和管理者的权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有效性很有限。人们是基于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选择工作的,也就是说他们考虑的不仅仅是钱,还包括其它许多非货币因素,诸如健康保健、额外假期、休闲活动、培训等。很显然,企业不可能兼顾到所有人的需求,因此在组织中并没有好的薪资系统,只有一系列不那么好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不好的里面挑一个相对来说最好的。

二、全自助式薪酬制度

同时,员工对薪酬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例如对于低工资人群,奖金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则晋升职务、尊重人格、授予职称、奖励创新及工作的自由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从事笨重、危险、环境恶劣的体力动的职工来说,搞好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岗位津贴就可能更加有效。同样,年轻人与年长者在薪资福利方面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在这样情况下,根据“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本文设计了一种高弹性的“自助式”薪酬体系,不仅仅要做到招募和保留充足数量的高素质员工;还要充分激励员工促使其以全部的能力投入工作;最重要的是鼓励员工遵守岗位规则,并且能够在无人指导或监督的情况下有利于企业的特定任务的完成。

这种薪酬体系具体说来就是:在基本工资固定的情况下,允许员工自由选择最适合他们个人需求的福利和奖金项目。当然这种选择的自由度要根据员工的级别来定。员工的级别是按照员工的绩效、能力和岗位来分的,级别越高的员工选择的自由度越大,供选择的福利项目也就越多,选择福利项目的层次就越高。

举个例子,假设某公司员工级别共分为八个等级,八级最高,一级最低。所有的员工都会受到一份薪酬构成的账单,上面列明了各种具体的福利的种类和价值供每位员工做出选择。这些项目有基本工资、业绩奖金、交通费用、通讯补贴、餐补、加班费、带薪休假、利润分红、员工持股、住房补贴、私人健康保险、私人牙齿及眼科保健、优惠保险、暂时停职、照顾小孩、汽车、培训财务支持、额外假期、俱乐部会费、退休金计划等等。一级工的薪酬组成为两个固定项目和一个自由选择项目,即除了基本工资和业绩奖金外,他还可以在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和餐补中选一个,这三种项目都有个最低值和最高值,员工具体能选择多少价值的补贴根据他的绩效来定,即考核绩效最好的就可以选某一项补贴中的最大值。如果员工在工作中积极学习新的技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适用能力,那么他有可能升为二级工,此时他的薪酬构成又多了一项,且选择的福利要比一级工时要更高级。即基本工资+业绩奖金+某种补贴+加班费/带薪休假。依次类推,如果员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当他升到八级时即可能是总经理时,他的奖金和福利的选择自由度将达到最大,选择的项目也最多,他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短期的货币收益还是一种长期激励的薪酬计划。

这种全自助式的薪酬制度很像一些欧美企业的CBP,所不同的是范围扩大了很多,不仅仅局限于福利计划,而且将绩效和薪资构成全部包括进去,灵活性更强,弹性更高。这种薪酬体系的合理性主要有:

1、首先它体现了一个公平原则,所有员工一视同仁,谁的能力更强,绩效更高,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权,享有更多的利益。

2、同时将岗位、能力、绩效结合在一起,比以往的单一的岗位工资制、技能工资制或是绩效工资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更大。

根据这种全自助式的薪酬制度,企业和员工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即只要努力,就会给比其他人更多的自由选择权。这种隐含的协议在实质上相当于形成了心理契约,而心理契约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金钱的诱因向员工表明,哪些行为是企业所看重的;其次是要建立一种特殊的雇佣关系,强调员工和企业间的联结性。

3、对企业而言,这种薪酬制度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员工队伍的需要,由于员工所得到的项目是其最想要的,因此可以最大化薪酬的心理价值。同时,对员工来说,他们对福利和奖金的选择权不仅仅能满足他们的个人需要,更体现了企业对他们的充分尊重,员工能够做自己薪酬的主人,大大满足了人们对自由和控制欲的追求。

当然,这种高度灵活的薪酬体系也有其缺陷,如不适用于所有企业;错误的选择可能会造成额外的费用;一些最受欢迎的福利奖金项目的成本增加,员工的级别划分严格,对薪酬专员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等等。在未来的薪酬管理活动中,我们应时时注意运用时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将薪酬的激励作用发挥到最大,将管理的成本降到最低。

(作者: 硕士,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

参考文献:

[1]王芳,侯凤翠.公平理论视角下企业非正式员工薪酬问题探讨.中国商贸,2009,(17).

篇10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薪酬管理是最困难的管理。它的困难性在于:员工对薪酬的极大关注和挑剔,他们会非常关注自己的薪酬水平,因为薪酬不仅是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员工赖以生存和养家活口的依靠,薪酬关系到员工的生活质量,更是员工工作的源动力。这一点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这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层次,但是员工还有更高的需求,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工作,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和承认。因为它的困难所以许多企业采取薪酬保密的策略,但薪酬公开与保密究竟应该采取哪种制度,这个话题已经争论很久了,薪酬到底是公开好,还是保密好,至今业界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结论。选择薪酬保密策略的企业会认为薪酬公开将促使员工互相“攀比”,最终影响到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也有企业认为对员工来说,薪酬是个人隐私,不希望公开;也有为了防止员工感到薪酬不公,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工作。其实这些只是托词选择薪酬保密策略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薪酬制度体系本身不科学很难能够衡量员工个人的工作业绩,担心员工知道之后引起麻烦。保密的薪酬制度之所以在企业中盛行,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因为它不仅可以给管理者减少麻烦,而且还有助于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人力成本雇佣员工。

    薪酬保密的制度是有名无实的,这个制度也是难以执行到位的。企业要求员工不准私下谈论自己薪酬数目的多少,也不准打听别人薪酬数目的多少,但员工在背后谈论得最多的往往是薪酬数目的多少,结果员工在私下已经对每个人的薪酬数目的多少了解的差不多了,大家已经心知肚明了。而最终的结果是由于薪酬制度不透明,员工心中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去衡量付出和所得之间的公正性,就会导致员工过高估计别人的付出与收入的比值,而低估自己的,就会引起自己的不满,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薪酬数目的公开与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薪酬制度要科学、透明、公平。薪酬的多少只是薪酬制度考核下的结果,只看到结果,没有考虑到过程一步一步的计算,结果这个叶障住了目,心中很难产生公平感,的确会影响员工的情绪。所以公布结果的几个数字是不会使人产生公平感的,也是解决不了员工队伍的情绪问题的。薪酬保密的策略也是难以实现的,薪酬保密只会引起员工的猜测和私下打听,在非正式组织里薪酬的数目已经不是秘密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薪酬制度的公开,公平、透明、科学的薪酬制度能够对于员工的付出给出恰当的评估和体现,而这种薪酬制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的薪酬制度会起到下列作用:

    一、体现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

    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考虑到企业文化的体现及公司的价值的取向,体现公司对岗位的重视,对员工的重视,而不是因人而异。合理的薪酬制度向员工传递了每个人的绩效都会得到公正评估并与薪酬相联系的信息,个人薪酬的增长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真正为企业做贡献的员工应给予合理回报,员工就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技能等方面并且想办法进行提高,而不是把精力主要放在组织的内耗上和如何通过政治手段获取晋升的机会。合理的薪酬制度引导的结果是营造一个和谐的组织。每个人都为提升自己的技能而努力,员工技能

    的提高就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使企业在竞争中拥有优势的资源和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激励员工

    根据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如果员工的薪酬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员工的工作与业绩,或者当员工认为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时,就会受到激励而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公平、科学、透明的薪酬制度能帮助员工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价值,以及自己工作岗位的岗位价值,向员工揭示了职务提升空间,也揭示了职业发展道路,提高他们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的积极性。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日常工作的业绩就计算出自己的薪酬数目的多少,消除因为薪酬数目的多少产生不满的情绪。公平、透明薪酬制度有助于让员工能够从薪酬的纵向分布上找到差距,这也就等于为员工在薪酬追求上设立了一个目标,并且这种薪酬差距的合理性和跨度性越大,就越能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员工为实现期盼的薪酬目标而不断改善绩效,提高技能,这一点正是企业管理者所希望的。员工也正是在不同的薪酬上升通道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若是员工在本公司对他们最切身的利益所在都不能拥有知情权,那么对他们的积极性与满意度必然会有所损害。所以,一个公平、科学、透明的薪酬制度体系能够使员工得到激励,企业得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三、凝聚与招揽人才

    随着人才资源竞争在企业竞争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人才争夺的日益激烈,通过薪酬吸引、保留、激励人才是薪酬制度的根本目的。制度明确、公开、透明能够创造一个公平的、公开的竞争环境,降低员工的不满意度,增强员工的公平感,营造和谐的组织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公平、透明的薪酬制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员工很容易认同并融入企业的文化。

    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考虑到以下因素:

    1.外部公平。强调的是本企业薪酬水平与其他同行或相关行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具有的竞争力,这种外部竞争力关注的是行业之间薪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外部市场的薪酬水平是影响企业薪酬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保持企业薪酬政策的外部竞争力,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应该高于其他企业,或与其他企业相差不多,这种差额不会导致员工跳槽,否则公司就可能面临难以避免的人才流失和企业的生存危机。

    2.内部公平。就是薪酬管理中的内部一致性。企业内部报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应该以工作的内容为支付薪酬的依据,其强调的重点是根据各种工作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相对大小来支付薪酬,完成工作需要的技能与知识、工作的复杂程度等等因素来考虑薪酬的多寡。

    3.个人公平。指的是公司的薪酬政策还应该能够恰当反映员工个人在技能方面的差异,即对同一个组织中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员工的薪酬,进行相互比较时公平性的成立,强调的重点是工作本身对薪酬起决定性的作用,即每个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各自对组织的贡献相匹配。在人才市场化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充分体现薪酬中的公平性,企业才能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让员工尽可能多地知道公司薪酬制度信息,通过宣传让员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并通过薪酬制度引导使员工认同它,让员工最终把自己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文化观趋于一致,这应该是成熟的管理者对待员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