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7-05 09:41: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1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最大的感触是及时。及时于自己思想觉悟的感悟,及时于自己教学理念的充足和提升。在培训中我充分理解了教师的敬业精神的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对教学工作的职守,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关怀学生,而且更重要的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和不断完善上。要求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汲取,不断地超越自我,要有勇于创新与创造,锲而不舍的追求的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施教,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完善自我,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们原来讲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现在,这桶水远远不够,我们要让这桶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远程研修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以前专家传经送宝,或教师学习交流要“走出去,请进来”,颇费一番周折,也难于满足到各地学习的强烈需求。如今却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图”!网上研修,一下子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时空之间的连线,我可以十分便捷地在网上学习、交流,和众多的学友虽不“面对面”却已“心连心”,真可谓为是,妙不可言,乐在其中!在工作中,使我能够再遇到与讲座中类似的、或其它棘手的问题时,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冷静地处理方式。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当代教师,第一,要具有丰富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第二,要树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数学理念。第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由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第四,要做课程改革中的积极合作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与教师间合作,教师与家长合作,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第五,要做学习型的教师,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新鲜事物层出无穷,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永不停息。第六,要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成为“科研型”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必是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成长的必要。

篇2

    一、我们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学起---认知教育对象、深入透视职教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使得他们具有了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两门课的学习让我们深层次的了解了我们的教育对象让我们的因材施教更科学。《职业教育理论及课程与教学改革》让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贴近和符合中职教学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了解了世界职教课程改革

的模式,知道了当前我国中职课改应考虑的中职定位、中职双重职能、中职学生分层等问题。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专业学习——把握学科脉搏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这次培训基地针对我们的专业特点为我们精心安排各门课程,为我们聘请了既懂教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为我们授课,师生与学员间边学习边交流,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我们更新了知识结构深刻的认识到了计算机学科的迅猛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已深深的根植在我们的思想中。各位老师娴熟的专业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我们,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篇3

一、我们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学起---认知教育对象、深入透视职教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使得他们具有了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两门课的学习让我们深层次的了解了我们的教育对象让我们的因材施教更科学。《职业教育理论及课程与教学改革》让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贴近和符合中职教学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了解了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模式,知道了当前我国中职课改应考虑的中职定位、中职双重职能、中职学生分层等问题。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篇4

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

一、我们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学起---认知教育对象、深入透视职教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使得他们具有了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两门课的学习让我们深层次的了解了我们的教育对象让我们的因材施教更科学。《职业教育理论及课程与教学改革》让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贴近和符合中职教学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了解了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模式,知道了当前我国中职课改应考虑的中职定位、中职双重职能、中职学生分层等问题。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篇5

3月30日上午,在进修学校六楼多媒体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由全县中小学校业务校长、德育校长及部分骨干班主任参加的“干训师培、德育工作会议”。会上下发了相关文件,并对本年度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教育局副书记李春晓、进修学校校长王兆文及副校长雷宏分别强调了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今后教师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局工作要求,5月下旬,在校领导的反复指导下,撰写了《农安县中小学教师教育工程实施方案(xx—2015)》,工程实施方案共23页,涵盖了教师培训五年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工程体系、实施策略以及相应管理机制与办法。

1.省级学科骨干教师推荐工作

8月份,办公室接到《关于做好 xx年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后,第一时间把文件上传进修学校网站,并通过面对面传达文件精神及本县做法,即:采取基层学校推荐申报、办公室对申报教师提交的各种证件进行审核的方式确定省级骨干教师申报人选,确定后向上级部门推荐申报。本次省级骨干教师认定工作,我县共推荐申报32人,经过市继教办审核后16人完全符合条件,目前16人已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笔试和答辩,进一步的认定程序等市里通知。

2.市级学科骨干教师认定工作

篇6

针对我省当前乡村教师发展专家指导不够、骨干教师引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依托“名、特、优”教师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乡村骨干教师成长,引领乡村教师全员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1. 在导师组的引领下,开展针对性强、形式丰富、符合学员实际发展需求的研修活动,为一定数量的乡村教师成长成为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县级骨干教师奠定基础。

2. 发挥培育站学员基于岗位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全体教师的辐射,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进一步完善我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二、 研修流程

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纳入当地教师培训年度规划。各市、县(区)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如大市教师发展学院、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等)要指导导师组科学制定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方案,遴选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提供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按照“建站”“研修”“评价”的程序,实施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

1. 建立培育站

(1) 确定培育站主题。各市、县根据各学科、学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统筹做好各年的建站计划。对于教师人数较少的学科,可组建跨学科的培育站,也可依据地理位置相近原则进行协调,跨县区组建同一学科的培育站。

(2) 成立导师组。根据每个培育站的主题,成立导师组。每个培育站由3名导师构成导师组,其中1人为主持人。其中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教研员和高校(或省级科研机构)专家组成;县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带头人和县级学科教研员组成。鼓励跨地区共享教育资源。导师的遴选实行自主申报,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推荐,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上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审核。

(3) 选拔学员。所有学员均从乡村教师中推荐选拔。(根据《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乡村教师包括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乡镇、涉农街道和村庄学校的教师。)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一般为县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25名学员;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一般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30名学员。学员的遴选程序为自我申报、学校推荐、导师组同意、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备案。

(4) 学员分组。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内可设立若干研修小组,选拔优秀学员担任组长,明确研修分工,建立研修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2. 开展研修活动

(1) 导师组业务能力提升

省、市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主要包括培育站研修需求诊断分析、研修方案设计、研修课程资源开发、学员学习共同体构建、网络研修指导、线上线下研修活动设计、生成性研修资源开发、教师协同研修等。鼓励导师组创造性开展研修工作。

(2)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采用集中研修与岗位研修相结合的模式,集中研修旨在确保研修针对性,岗位研修旨在确保指导个别性。在研修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实现两种研修模式的有机融合。

集中研修是指导师组根据培育站学员的整体发展情况,结合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预设研修主题,组织培育站全体学员进行主题鲜明的研修活动,可采用诊断示范、课例研修、专题研讨、考察交流、小型讲座、微课题研究、成果总结呈现等方式进行。集中研修重在现场诊断示范、经验分享以及研修成果的运用和展示。一年内集中研修时间不少于30天,暑假期间每月不少于2天,平时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天。

岗位研修是指研修活动要结合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可以采取网上诊断、课例点评、问题解答、资料推送等方式,由培育站导师组对学员进行个别化指导。岗位研修主要以网络研修与学员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动学员即学即用。鼓励学员将岗位研修渗透到校本研修活动中,深化学习内容,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同伴共同发展。

(3) 教师培训管理机构保障研修

各市、县(市、区)要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过程管理纳入年度常规工作。通过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市级教师发展学院,建立本地教科研训一体化与网络研修支持服务的协同机制,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提供平台支持、课程资源支持、工具支持与专家指导服务,确保研修工作高效开展。要放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培育站的工作开展要结合区域教研,以产生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积极效果。

3. 年度评价考核

省、市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建立制度,落实责任,不断改进方法,对培育站研修的关键环节、重点工作和实施绩效进行有效管理和考核。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评价以导师组的引领带动作用、学习共同体组建、研修活动开展、资源生成、学员学习成效等为重点,根据评价结果,对工作突出的导师组要给予奖励支持;对工作不力的培育站,取消其下一年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申报资格。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地区培育站考核细则。省教师培训中心将组织学员进行优质课堂教学比赛和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要通过网络手段,有效纪录并反馈导师的指导活动和学员的研修行为与成效,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考核、评价培育站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导师组要根据培育站的研修方案,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激励学员认真参与,乐于展示,积极分享。做好本培育站学员的管理、评价工作,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对参与研修、支持同伴、完成任务、生成成果等进行有效评价,并发掘推荐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学员。对学习成效显著的学习小组和优秀学员,要给予专业发展的专门支持。

三、 职责分工

1.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1) 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纳入省级教师培训规划,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2) 专门拨付研修经费,保障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顺利进行所必须的经费支持。

(3) 做好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定期调研、交流、研究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运行情况。

(4) 发掘先进做法,总结典型经验,推广研究成果。

(5) 省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

2. 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1) 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纳入本地区教师培训规划,落实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2) 完善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

(3) 加强市级教师发展学院和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立区域教科研训一体化与网络支持服务的协同机制,提供满足培训需要的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做好需要网络技术支撑的各项工作。

(4) 遴选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主持人和指导教师,选拔学员,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5) 根据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研修规划与职责分工,做好省教育厅下拨经费的管理,指导培育站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经费。

(6) 做好对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监管和评价,及时发掘好培育站、好学员、好成果,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做法、典型经验。

3. 培育站导师组

(1) 制定本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研修方案。

(2) 组建站内学习小组,建立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3) 组织集中研修,围绕主题开展研修活动,解决学员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4) 组织常态研修,对学员进行个性化指导。

(5) 指导本站学员形成研修成果,总结、提升、凝练优秀成果。

(6)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做好本站学员的管理、评价工作。

(7) 及时发掘典型,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宣传推广工作。

4. 培育站学员

(1) 根据培育站研修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 认真参加集中研修,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3) 积极参加常态研修,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4) 有效利用培育站,养成网络学习的研修习惯。

(5) 树立分享、交流、合作学习意识,有效融入学习共同体。

(6) 学以致用,完成研修实践任务,提交培训成果。

四、 经费使用

篇7

二、继续教育对象

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职、在岗、在编的专任教师。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精神,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个方面,结合实际,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学习的必学内容,凡学习必学师德,凡培训必讲师德。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二是广泛学习贯彻教育部即将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做到教师人人知晓,心中有红线、有底线,对失德行为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三是利用2015年暑假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

(二)开展校长分类培训。一是选派10名小学校长参加提高培训班培训。二是选派12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任职专题培训。三是积极推荐1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着力提高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继续开展学校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在总结前几期初级中学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培训初中学校中层干部20人。

(四)组织开展班主任培训。改革班主任培训管理模式,开展初、高中阶段学校骨干班主任培训50人。

(五)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一是充分利用特级教师、科技拔尖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等优秀骨干教师队伍资源,探索组建市级名师工作坊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5个,为有志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个性化学习培训平台,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二是进一步健全各级骨干教师的遴选、培养培训、使用、考核制度,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初任培训30人,市级骨干教师提高培训40人,区级骨干教师培训220人,从而规范有序地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六)拓展农村教师培训渠道。采取“送教到校”、“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培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选派农村教师600人参加各类培训。

(七)扎实做好国培工作。积极配合国家、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认真做好2014年、2015年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项目人员的选派、信息采集与报送等组织管理工作,全学年度共选派3000人参加各类培训。

(八)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选派1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千人培训计划”培训。

(九)认真组织实施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培训。做好2014年高中课改教师跟进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开展学科教师课改专题培训150人。

(十)扎实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结合我区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含民办幼儿园)培训400人,切实纠正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小学化倾向。

(十一)开展全区第三轮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认真总结往届举办教学大比武得失,突出校长带头示范,突出全员参与,注重比武实效,着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2014年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2015组织开展高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结合区教师队伍自身实际,广泛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考核。

(十二)扎实开展新任教师培训。继续实行新任教师培训上岗证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结合实际培训新招聘教师45人。

(十三)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水平。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通过努力,力争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5%,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高中阶段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

(十四)大力开展生本教育培训。结合教育定位,广泛选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500人参加区内和省外的生本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四、组织管理

(一)加强对各类培训的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校(园)长要亲自抓。

篇8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的师德修养、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能力等有明显提高,切实提高我市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教育理论、教学技能与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具备除主教学科外兼任一门薄弱学科的教学技能。 具体目标和任务如下:

1.提升师德修养。通过理论学习、榜样示范、吸收内化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教书,进一步提升师德修养。

2.丰富专业知识。通过听讲座、观看视频+研讨、现场操练等形式,弥补学科本体性知识缺陷,理解小学新课程标准,正确分析教材,提高备课、上课等技能,不断丰富学科本体性、实践性等专业知识。

3.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市小学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二、培训对象及方式

(一)培训对象

我市边远乡村教学点年龄50周岁以下的小学语文教师104名,数学教师96名(各学校参训教师名单见附件1)。

(二)培训形式

第一阶段:集中培训(20XX年8月6日—8月13日)共7天。

第二阶段:送教下乡。

三、培训时间、地点

第一阶段:

1、时 间:20XX年8月6日—8月13日

2、地 点:东方中学六楼多媒体会议室(语文班)

第四小学多媒体会议室(数学班)

3、报到时间:20XX年8月6下午半天

地点:东方市振业宾馆前台(语文班);

东方市绿宝楼酒店前台(数学班)。

第二阶段:11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四、培训课程内容与安排(见附件2)

五、培训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领导

本次培训活动按照省教育厅的通知要求,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由市教研训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为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培训活动顺利进行,教育局成立 20XX年东方市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培训活动的实施以及指导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钟祥学教育局党委书记

吕英 东方市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文发明 东方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员:王基道 东方市研训中心主任

苏利云 东方市研训中心副主任

领导小组在市教研训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主任: 教研训中心主任

副主任: 教研训中心副主任

教研训中心培训室主任

成员: 教研训中心培训室副主任

教研训中心培训室教研员

教研训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教研训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

联系人:电话:26,邮箱:

(二)组织实施与管理要求

1、本次培训活动由市教研训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培训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两个班进行。培训专家团队由我市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为确保培训活动有效开展,市教研训中心对培训课程进行精心设计,遴选经验丰富的省市级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担任培训者,组成东方市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团队,负责培训课程教授、指导、管理、检查评估等工作,专家团队成员如下:

(1)小学语文学科专家团队。

组长:唐道师省级骨干教师、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

组员:唐传经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室教研员

柳重兰市一小教研室主任

陆少伟市一小教研室副主任

赵小妮省级骨干教师

文秀娟省级骨干教师

王盛坤省级骨干教师

林 苗省级骨干教师

郑海霞省级骨干教师

卢小玉省级骨干教师

(2)小学数学学科专家团队。

组长:陈仕锋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员、省级学科带头人

组员:李 刚省级学科带头人

梁正发省级学科带头人

罗有理省级骨干教师

李 江 省级骨干教师

王雄和省级骨干教师

黎多益省级骨干教师

吴小华省级骨干教师

2、为了加强培训的组织管理,整个培训活动实行项目责任人制度和班主任管理制度,按学科设语文、数学两个学习班,每班安排两名班主任负责管理,实行全天上、下午2次考勤,每天安排一次作业,当天检查总结。

3、参训学员请假必须经教育局分管局长同意,学员缺勤情况班主任及时通报中心校校长,汇报教研训中心和教育局。

4、 本次培训活动列入我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将按市级基地培训标准登记继续教育学分和学时。

5、为了建立农村教师培训长效机制,此次培训从启动到结束要求通过摄影、照片、简报等形式将最精彩部分记录下来归档保存,为下一次培训提供材料借鉴。整个过程要制作3次简报。

6、收集上课教师的ppT课件上传到培训室博客,让参训教师开展在线研讨。

7、 做好培训档案的建档与总结工作。

8、各中心校要提高认识,把本次培训当做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来重视,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培训,安排1名校领导带队,确保本校参训教师的学习质量,把教师的培训情况与绩效工资紧密挂钩。

篇9

二、目标任务

(一)开展师德教育。通过师德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教师师德水平达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打造高水平的骨干师资队伍。建立比例合理的省、市、县、校级骨干教师梯队,培养一批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年龄、职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缩小城乡间师资差距和教育差距。

(四)实现教师队伍管理规范化。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水平均衡发展,教育公平逐步显现。

三、活动内容

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师德教育及业务培训等活动,使广大教师在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

(一)建立师德教育、评价、考核、监督机制,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进一步增强教师恪守职业道德意识,自觉规范职业行为。要引导教师学习杨爱军热爱家乡、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优秀品格。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高尚品德,增强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做教书育人的楷模。学习要记笔记、写心得,做到真学真知真用。

2、建立师德评价、考核、监督机制。要把师德建设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评估的重要内容。建立师德档案,通过学校评价、学生测评、家长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考核教师的师德表现。师德考核不合格者,本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级。新录用的教师必须经过职业道德专门培训方能上岗。学校要通过设立师德举报电话、开设校园网师德投诉平台,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师德监督员”等,加大对师德的监督力度。对师德出现问题较多的学校,要取消学校和学校主要领导当年各种评优评先资格。

3、开展师德建设评优树先活动。各区市县教育局和学校要及时发现、培养和树立典型;继续深化“仁爱之师”评选活动,在教师节前夕,要表彰一批杨爱军式的“仁爱之师”。各学校要举行教师职业操守宣誓签名活动,并在校园显要位置或教师办公场所悬挂宣誓签名内容。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师教育工作,强化教师专业成长和能力提高

1、加强市级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培训。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形成一支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骨干教师队伍。要对名教师培训人员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培养出一大批能带领和推动所在地区、学校和学科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学科或专业带头人,力争培养出若干名教育教学思想、理论和实绩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教育名家。

2、深化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各学校要在继续推进校本研修形式建设的同时全面提升校本研修内涵质量,不断推进校本研修向纵深发展,力求取得明显实效并形成本校特色。

3、持续抓好专项培训项目。组织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核和考试;继续抓好高中课程改革培训,重点抓好市级培训;为职业学校教师提供去企业实习的机会;加大外语教师培训力度,采取聘请外籍教师来我市培训和选派外语教师出国培训等形式,提高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开展班主任全员培训工作,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导师作用。

4、加快学历提升培训。区市县教育局要认真贯彻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提升工作的意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以适应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知识更新的要求。学校要主动为教师创造参加提升学历培训的良好环境,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要倡导教师把学历提高与学校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5、全力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各教师培训机构要充分依托网络开展各项培训,定期对信息技术专干进行专项培训;各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构建信息环境下的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引导教师主动利用网络开展校本研修;广大教师要主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6、开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活动。校、区(市、县)要逐级开展说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课、自制课件、教具等教育教学技能和职教专业技能比赛和展示活动,在教师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教学氛围,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交流、激励。

7、要充分发挥各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中的各项职能,加快提高研训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学院要重点抓好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全市教师教育特别是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和视导,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做好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跟踪反馈工作。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要重点抓好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区域教师培训分片管理、课程指导工作。市教育局今年要对教师进修学校开展教师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考评。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农村教师教育工作。各涉农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农村教师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研究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农村教师教育难点问题和整体素质提高的问题。加快建立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师教育工作所需经费。

2、搞好校本研修指导工作。教师进修学校要深入职场,组织研训教师“聚焦课堂”进行教学诊断,在研训中开展专业引导。抓好农村教师集中培训,重点抓好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培训。*教育学院要加大对农村教师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度,搞好符合教师教育需要的课程资源开发。

3、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各农村学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研活动方式,切实抓好学科、课堂教学研讨,着力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农村中心小学要在本学区教研活动中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各学校要保证教师参加教师教育时间,保证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教育工作。

4、建立市级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要积极发挥瓦房店师范学校的作用,与各涉农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共同破解教师教育难题。不断挖掘驻*的师范院校的社会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教师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教师教育的活力与生机。

5、大力开展帮扶活动。一是开展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偏远地区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二是以订单的方式开展名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三是继续开展城市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活动;四是建立顶岗、援岗、特岗机制。

(四)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和创新我市教师队伍管理工作

1、严格选录教师准入条件,规范选录教师工作程序。农村小学选用的新教师要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城市中小学和农村初中选用的新教师应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各涉农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和落实中小学教师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2、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岗位设置工作。制定教师职称评审考试办法,促进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按照市里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3、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市中小学特级教师管理办法》、《*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加强对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的管理,切实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研究制定《*市中小学教育专家评选办法》、《*市中小学学科专家评选办法》,评选一批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拔尖人才,激活高级教师职称后成长动力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和校长团队。

4、完善教师交流制度。提高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区域内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交流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加大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优质师资相对集中的学校与优质师资相对薄弱的学校之间对流的数量,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化。

四、活动要求

篇10

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教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中骨干人才的影响和带动,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然而,在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中出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经费困难,时间限制,针对性不强。而校本培训顺应了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的宗旨,这种“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具有目标的直接指向性、组织的自我指向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性。因此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中,我们根据“因材施训”的原则,对骨干教师的校本培训从模式类型Ⅰ到模式类型Ⅱ通过分层──研训──指导──定向──专修──独创──发展,形成了“二型七环”的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为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提供拓展的广阔空间,并提供目标实现的可能。

一、“二型七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教师发展的需求具有多元化,教师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多样性。一方面,不同时期、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发展要求各不相同,造成了教师的差异;另一方面,在大体相当的时空条件下,教师的素质或发展期望,包括教育教学的观念与水平、知识与能力、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等又因人而异。这些个体的差异,要求我们按照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可供选择的培训模式。

二、“二型七环”模式构架

模式类型Ⅰ:分层──研训──指导──定向。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信息技术(高级),目标是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现代性创新型的骨干教师。校本培训运作的基本程序:分层建组,提出目标;分组教学,进行研讨;分类指导;教学技能综合考核;反思总结;各自确定发展方向。被评估确定为优秀层的教师可以进入模式类型Ⅱ的培训。模式类型Ⅱ:定向──专修──独创──发展。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增加专业特长培训和课题实验研究,目的是培养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校本培训运作的基本程序:分类定向专家指导专家研修(确定要点课题进行研修,或送培专修,或外出挂职锻炼)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独创的教学方式,并确定新的发展方向。

三、“二型七环”模式的具体操作

1.建立目标。我校对每位骨干教师提出了终身追求目标:“高尚的师德修养,广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业务专长。”面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又具体地提出了不同要求,从教龄上分“三年”、“六年”、“十年”三个阶段,从角色位置分“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四个层次。并明确提出了各级骨干教师的具体标准。省级骨干教师:要有省级优秀课或观摩课和省级论文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同时要参加省级科研课题实验。市级骨干教师:有市级优秀课或观摩课和区级范围的获奖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或在市级教研范围做过教研教材介绍,有市级研究专题。区级骨干教师:要有区级优秀课或观摩课和区级范围的获奖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或在区教研范围做教材介绍,有区级或校级研究专题。校级骨干教师:有校级优秀课或观摩课和校级获奖论文,能在校内或教研组内做教材介绍或教学经验介绍,有校级研究课题,在区校科研验收中获一等奖。

转贴于 2.建立制度。如何从制度上保证研究,我校建立了新课程研讨制度,确定每周四下午第八节课程时间为“新课程教研日”,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如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专家对话、专题研讨、教育沙龙等。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还建立“校长课改讲坛”、“教育改革创新论坛”,要求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提高一个典型个案、上一节研讨课、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提供一个研究的问题等,举办教学开放周、学科教学观摩研讨。同时,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教研工作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的主要条件之一。通过这些制度保障,使教学研讨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3.建立机制。在骨干教师培养中,我们对不同素质的教师,采取了分层次、分类指导的做法,坚持抓一部分、带一部分、促一部分的策略,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机制,即学校自培工作三级台阶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第一阶段,带教制。对教龄在3—4年内这一层次的年轻骨干教师,实行师徒带教制,学校挑选同组内师德优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务过硬的中年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与新骨干教师签订正式带教合同书,期约为一年,学校规定指导教师每周至少要听年轻骨干教师一节课,并认真分析讲评。年轻骨干教师每周至少听指导教师2—3节课,认真作好听课笔记,写好听课体会。学校还规定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开放式的,全体教师都可以随时听课,与其研讨交流,认真组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汇报课,开展名教案、名课、优秀课件的评比活动,定期对他们的教案、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班级管理等进行观摩、交流。一年后根据合同上要求逐项考核评估,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师徒双方予以奖励。第二阶段,帮教制。对教龄在六年内这一层次的骨干教师,为确保年轻骨干教师“断奶”后仍能在比较长的周期内得到全方位悉心帮助,继续实施帮教制。带教老师不再由学校指定,而由青年骨干教师根据所需自己选择,在得到所选择老师认同后再次建立帮教合同,一年一次。帮教制主要是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群体力量,由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具体负责,通过加强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对这些青年骨干教师继续在组内加以培养、指导,做到“六个一起”,即一起分析教材,一起把握教材难点、重点,一起设计教案,一起试卷命题,一起听课、评课,在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上带着(或者说是“逼”着)青年骨干教师一起上。这种以校为本的研讨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第三阶段,导师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各方面都成熟起来,逐步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有的已崭露头角,有的已成为省市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了。对已经成长起来的这一层次骨干教师我们要求他们打造品牌,既备课品牌、教案品牌、课堂教学品牌,从而促进他们的业务能力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