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3 13:03: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矿井安全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分析
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二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三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2%。
2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
2.1思想因素
思想决定行为,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在于思想上认识不足。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造成投入不到位,或者设施设备投入到位,而随意减少瓦斯检查和管理人员,或使瓦斯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工资低下。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出现漏检、虚报等。特别是在近两年煤炭行情利好的情况下,许多煤炭企业一味的扩大生产能力,增加煤炭产量,而不能够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第一”的观念淡化,因此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2.2技术装备因素
随着以高产高效为基本特征的集约化生产技术的采用。已有的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及装备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矿井重大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①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②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缺乏相应的装备支撑;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运用于集约化生产技术条件下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2.3培训考核因素
随着监控技术升级,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煤矿的管理人员知识更新,新技术新标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制性的培训和学习是提高员工素质,减少操作失误,发挥高新技术设备性能的关键。
2.4资金投入因素
在前几年,由于煤矿的经济效益不好,许多煤矿企业降低了安全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通风系统及配套设施不完善、“一通三防”监测系统不完善和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近两年煤矿效益好转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投入,安全投入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2.5管理因素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多变。再加上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受到人的经验、知识和责任心的限制,所以管理因素也是瓦斯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3防止瓦斯爆炸基本措施
从瓦斯爆炸条件看,氧气的浓度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因素之一,但在煤矿井下一般不存在氧气浓度低于12%的情况。因此,搞好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体现在两个方面:严格监控矿井各区域的瓦斯浓度、杜绝火源和演习预案。
3.1控制方法
(1)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通风是排放瓦斯最主要的手段。做好通风安全技术管理是防治煤矿主要事故的先决条件和关键环节。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井下所有工作地点有足够多的风量将井下涌出的瓦斯及时冲淡并排放出井外,避免瓦斯积聚,所以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爆炸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
(2)搞好瓦斯抽放,降低煤层瓦斯涌出量,抽放瓦斯是防止瓦斯积聚的有效措施。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瓦斯涌出量变得越来越大,通过通风的方法来使瓦斯的浓度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范围内,从技术和经济角度两方面来看,都是不合理的。瓦斯抽放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瓦斯,还能够降低煤层的瓦斯涌出量。实行瓦斯抽放是控制采掘空间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积聚。也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根本措施。
(3)加强瓦斯日常管理对于突出矿井,还应做好瓦斯突出预测工作。瓦斯日常管理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瓦斯日常管理就是建立巡回检查瓦斯制度,就是要瓦检员不间断地下井检查通风情况和瓦斯的浓度,当发现局部积聚瓦斯问题时。要即时处理。
3.2监测方法
(1)人工检测检查,传统的使用光干涉瓦斯检查仪检查人员必不可减少,每班的瓦斯检查员不仅是沿一定线路定点定时检查瓦斯,而且可以沿途对监控设施的完好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比对光瓦和传感器数值,最大限度的降低瓦斯浓度超限的几率。
(2)瓦斯监控系统能够实现连续监测瓦斯,及时掌握瓦斯浓度的变化,同时也可能为事故应急救援决策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人对瓦斯的监测是一个间断性的过程,有其必然的缺点,而事故发生的特点是一个随机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单纯依靠人来管理瓦斯,显然不能够达到控制瓦斯浓度的目的。所以,建立瓦斯监控系统,对控制瓦斯的浓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杜绝火源是防止矿井瓦斯爆炸一个基本条件
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在井下要杜绝一切非生产火源,严格管理和限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火源、热源。
义桥煤矿位于济宁市汶上县,是一座设计年产量45万吨,装机容量9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2006年1月投产以来,义桥煤矿牢固树立“安全出政治、安全出稳定、安全出效益”的核心价值理念,全力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矿井连年实现达产稳产,杜绝了轻伤以上人身伤亡事故。先后获得省煤炭系统“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安全程度评估AA级矿井”、“一通三防示范化矿井”、“安全文化示范化企业”、“先进培训企业”等荣誉称号。
安全生产,人的因素是主导,物的因素是根源,环境的因素是条件,但最终管理因素是关键。义桥煤矿在借鉴周边煤矿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健全的四级安全责任网络,即总经理、分管矿级领导、区队、班组,形成了考核分层、压力共担、利益共享的奖惩激励机制;对职能科室与区队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连带制度,形成了归口负责、协调连带的纵向制约机制;对现场隐患实行“四级”排查治理制度,即区队班检,安检员巡检、科级值班日检、矿月检的层层把关的检查治理制度;强化现场“三违”控制,形成了分工明确、闭环管理的责任考核机制。这些制度及责任体系的完善,为义桥煤矿安全管理的良性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要保障安全生产,就必须发挥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安全生产。义桥煤矿以“创建一流信息化矿井,打造‘数字化’矿山”为目标,先后引进了KJ70N型调度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了瓦斯智能巡回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装备了KSS-2100矿井防灭火束管监测系统,地面工业广场到井下的重要工作地点、工作岗位都安装了工业电视监控系统,还安装了方便井上下联络的小灵通通讯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这些高科技设备的投入,大大提高了矿井的抗灾救灾能力。
安全生产是一个企业素质的综合体现,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就必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义桥煤矿高度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教育,与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常年合作,开办多层次、多专业、多学科的成人学历班,把成人高等教育引进矿区,让员工不出矿门就可以接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为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义桥煤矿招收新员工一律实行变招工为招生的办法,新工人经过一年多的脱产培训,具备技术人才的素质后再走上工作岗位,充实员工队伍,全面提升了职工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在选拔干部上,义桥煤矿不唯资历看能力,不唯文凭看水平,不唯职称看称职,不唯既往看发展,变“相马”为“赛马”。通过副区级以上岗位公开竟聘等方式,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同时,本着“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信誉留人”的原则,建立公平、公正的具有激励性的稳定的薪酬体系,促进了人才的脱颖而出。这些做法,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人人以“我是义煤人”为荣;立足岗位,争创一流,蔚然成风;职工顾大局、识整体意识明显增强,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而安全管理则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义桥煤矿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以及在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地尝试,矿井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巩固和加强,安全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安全发展无穷期,安全生产任重而道远,义煤人将一如继往,脚踏实地,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打造本质安全型和谐矿井而努力!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缺乏。受煤炭行业工作艰苦、环境偏僻等固有印象影响,矿建相关专业学生对进入煤炭行业具有排斥感,许多学生毕业后转入其他行业,或者即便进入煤炭行业也因无法适应环境而选择离开。加之部分矿建企业人员关系复杂,对专业人才不够重视,提供的待遇与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匹配,难以吸引高校毕业生,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增大了矿井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难度。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偏差。施工单位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矿井建设作业人员多为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综合素养较差,安全意识薄弱,且可塑性差,培训工作开展难度大且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成效,导致矿建企业培训意愿度低,忽视培训工作,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业务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形成恶性循环。
1.2安全文化建设薄弱
矿建企业的安全导向有误,安全管理让位于经济利益。矿井建设项目的主要目标为进度、成本、质量控制,多数企业为尽早达产获利,要求施工方尽量缩短工期,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管理容易被忽视。矿建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或形同虚设,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管理及作业人员怀有侥幸心理,致使安全技术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贯彻,原有的安全隐患虽经多次整改但仍然存在。
1.3安全投入不足
施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安全投入难以在短期内见到收益,且安全收益表现为事故减少、财产损失减少、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难以被直观计量;同时矿建单位往往被拖欠大量工程款、生存压力大,致使安全投入动机不足,技术、设备、工艺难以得到及时更新,甚至出现装备老化严重、处于不安全状态的情况,留下安全隐患。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利用不足,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安全管理的手段十分落后。
1.4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涉及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多方单位,容易导致安全责任不明确甚至丢失。监理工程师配备不合理,现有监理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实现对矿井建设项目全环节、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管。此外,缺乏必要的手段对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和隐蔽工程进行检测实验,致使监理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2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对策
2.1强化引导、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高校及其他资源,吸收具有理论素养或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并重点培养,唯才是举,为技术与管理人才成长提供充足舞台;对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提高其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狠抓作业岗位培训。采取“以师带徒”、“技术比武”等各项活动,细化岗位培训工作,让所有作业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应知应会技能知识和安全常识,培养其发现和处理隐患的能力。
2.2营造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建企业领导层应树立“安全零借口”的理念,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实施“安全零借口”管理。推动员工的思想由“要我安全”逐步向“我要安全”转变,使员工树立好“一切事故可避免,一切危险可控制”的安全理念,营造好安全生产环境,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文化观念,使安全生产的思想深入人心,安全理论得到充分的贯彻。
2.3加大安全投入
树立“无人则安,人少则安”的理念,加大安全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尽可能地以机械化作业替代高危、高强度作业的劳动用工。矿井建设施工企业应当编制设备投入计划,及时维修更换老旧设备,通过推广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来保证安全施工。与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对威胁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的难点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如加快研发相关探测技术、探测设备,实现对采空区、积水区和火区范围的超前探测,从而为矿井建设工作创造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
2.4加强安全风险控制
从矿山建设项目系统安全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分析可能引发灾害的各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将矿建系统风险降至最低,从根源上消除危险的发生。如在建设初期,便应该收集矿井地质、水文、气象、周边老窑采空区等涉及安全问题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此外,应建立健全安全评价系统,对于工程项目中可能面临的重大威胁,应编制合理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方案。
2.5完善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等。切实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单位及政府相关部分的安全责任,针对具体的安全隐患,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总监理工程师押证制度,建立各级岗位责任制,以及相应的考核与奖惩制度,激发监理工作热情,杜绝监理工作中的敷衍行事和弄虚作假行为。
一
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截至2001年,全区共发现煤田318处,累计探明保有储量2232.4亿吨,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2位。经初步测算,我区煤炭资源的潜在价值为11.2万亿元。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为我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生产为主,洗选加工、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和地质勘探、设计、科研、施工等配套的较为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形成了乌达、包头、平庄、神东等10个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区;宝日希勒、万利、胜利、白音华等4个国家重点建设矿区;神华集团神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等20户自治区重点煤炭生产企业。2001~2004年,我区共生产原煤5.55亿吨,向区外输出煤炭2.95亿吨,占总量的53%。
“十五”期间,我区煤炭产量大幅增长,特别是2002年突破亿吨大关之后,以5000万吨的速度逐年递增,2005年底原煤产量已达2.55亿吨。全区煤炭工业总产值也快速增长,以每年平均增长50%以上的速度递增,“十五”期间实现总产值911.35亿元。仅2005年,全区煤炭工业总产值就达到365亿元。随着煤炭开采量的增加和煤炭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我区煤炭转换、深加工产业方兴未艾,煤炭产业链条逐渐形成。除传统煤电项目外,神华集团煤制油和煤制烯烃项目、新奥集团60万吨煤制甲醇及40万吨二甲醚项目、多伦大唐160万吨甲醇及46万吨烯烃项目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煤化工项目相继落地,这些项目将极大地提高我区煤炭资源的就地加工转化能力。
二
我区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同时,煤矿事故时有发生,重特大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十五”时期,在全区11个产煤盟市中,除巴彦淖尔市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煤矿事故外,其他10个产煤盟市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重特大事故,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阿拉善盟5个盟市是事故的重灾区。这个时期,全区煤矿发生事故406起,死亡701人。其中,重特大事故44起,死亡275人。
煤矿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会影响到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煤炭行业的生产效率。煤炭企业一旦发生了由管理不善或违规操作导致的瓦斯爆炸、透水、火灾、冒顶、供电、运输、爆破等事故并造成了人员伤亡,企业的内部失效成本将会随着伤亡人员的经济补偿以及停工损失和修理费用的产生而大幅增长,并最终导致企业安全成本的上升。在企业生产能力和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安全成本的上升势必影响企业的成本收益比,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
我区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煤炭行业的良性发展。煤炭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又取决于煤矿事故能否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能够及时消除事故风险因素,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因此,构建科学的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极为必要和重要。
首先,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是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前提
风险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具有的一种思维方法和生存态度,它要求人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在行动上努力减少风险。我区发生的一些重特大煤矿生产事故与企业员工淡薄的风险意识直接相关。2000年11月25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雁煤业公司二矿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51人。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事故调查处的专家认为“11·25”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大雁矿务局属于低瓦斯矿井,长期以来个别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瓦斯危害缺乏足够认识,瓦斯管理水平低,措施不到位。”2003年,牙克石市牙克石煤矿一号井也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2人死亡。该事故也是“由于牙克石煤矿属于低瓦斯矿井,长期以来个别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瓦斯危害缺乏足够认识”所致。
其次,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及其维护管理是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物质保障
国外在应用先进安全生产技术预防煤矿事故方面有比较好的经验。2004年美国产煤接近10亿吨,但煤矿事故中总共只死亡27人,2005年这一数字又降到22人。美国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煤矿安全生产数字,主要原因就是在预防活动成本上多投入,购置先进的安全设备。比如计算机模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大幅度减少煤矿挖掘过程中的意外险情,也可以帮助制定抢险预案;推广安全性较高的长墙法,取代传统形式的坑道采掘;推广新型通风设备、坑道加固材料、电器设备等。在国内,河北省沙河市煤矿2003年安装了先进的井下监控系统和地面图像系统。由全市煤矿根据生产能力和实际监控范围共同筹集资金安装。系统建成后,共监测出了将近900起瓦斯和一氧化碳超限现象,及时排除了12起重大隐患。
2001~2005年9月,我区煤矿发生死亡事故393起,死亡664人,其中瓦斯事故51起,死亡218人,分别占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13%和33%。如果发生事故的煤矿能在事故发生之前多投入些预防活动成本,装备先进的瓦斯监控系统,也不会付出惨重的安全成本。此外,对安全生产设备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旦缺乏及时的维护,安全生产设备将无法在预防煤矿安全事故中充分发挥作用。2005年5月5日,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万隆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该矿本来安装有瓦斯监测仪,但由于线路接错了,没有和电源闭锁装置相连接,瓦斯超限后虽然发出了警报,但电源没有切断,引起瓦斯爆炸。
再次,政府监管是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必须以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行为作为制度保障,严厉的监管措施可以对煤矿企业产生预警作用,促使企业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2001~2005年10月,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局监察人员入井监察5.11万人次,查处不安全隐患11.01万条,并向地方人民政府提出加强和改善安全管理建议书489份。
行政部门对煤矿企业的监管不力往往使诱发事故灾难的风险因素得不到及时处理,以至于一些已经得到安全预警信息的煤矿企业发生了可以避免的事故灾难。2004年4月30日,乌海市海南区鑫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透水事故,造成13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87.5万元。这起特别重大事故告诫煤炭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对煤矿生产企业的预警和监管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事故风险因素就是责任所在,风险因素的最终消除才意味着具体责任的结束。“监管没有止境”不是要塑造全能的政府监管部门,而是要求行政监管部门以公共权力人的身份改变煤矿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的状况,做到事故风险所在之处就是煤矿监管所到之处。另外,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不能仅靠安全生产监察部门的监管。因为这是一个多行政部门共同参与的过程,国土资源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安全培训部门、公安和电力等部门都要参与其中。
最后,科技专家是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技术保障
在我区,若将“十五”时期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按事故类别划分,重特大突发事故中以瓦斯事故居多,占到71%。瓦斯作为一种主要的煤矿事故风险因素严重地影响到我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煤炭生产必须发挥科技专家的作用,控制瓦斯的危害程度和范围,避免事故发生。2005年5月,国家煤矿安全专家组对神华集团所属的乌达矿业公司、包头矿业公司、赤峰平庄煤业集团、呼伦贝尔大雁煤业公司4个国有重点煤矿进行安全专家会诊,4个重点煤矿普遍存在重大安全问题:一是生产条件复杂、生产成本高、安全投入欠账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二是各矿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瓦斯灾害隐患;三是高瓦斯矿井瓦斯抽放系统未建立,或者不够完善;四是各类重大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和手段薄弱;五是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预防处理计划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六是普遍存在灾害监测监控系统功能不全,装备数量不足等问题。可以看出,专家“会诊”为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提供了技术保障。科技专家不同于煤矿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一般技术人员和监察人员,他们对煤矿安全问题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能够发现其他技术人员和监察人员无法察觉的煤矿事故风险因素和安全漏洞。应该通过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编织一张覆盖范围更广阔、应急反应更灵敏、技术水平更雄厚、预测预警更准确的煤炭企业安全预警网络。
[参考文献]
[1]雷晓明.“十五”时期内蒙古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1).
[2][9][12]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内蒙古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其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1).
[3][5]赵跃飞.大雁煤业公司二矿“1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剖析及防范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1,(3).
[4]大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认真吸取“11.25”事故教训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1,(1).
在煤矿的生产经营环境中,煤矿机电设备发挥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作用,可以说煤矿机电能否正常展开工作,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本身的安全和稳定。考虑到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的生产环境中占据的如此重要的地位,必须对其安全状况给予充分的关注,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构建起安全可靠而高效的煤矿生产环境。
1.煤矿领域中机电安全价值与现状
煤矿工作领域中,其机电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其重点在于对煤矿领域中的机电设备展开控制和管理,在当前的管理思想指导之下,主要侧重于对于机电体系的事前控制,维持其健康状态,确保能够展开稳定高效的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检查机电设备、做好日常维修工作、随时监测机电设备存在的危险,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这样的工作任务而言,其重点在于及时发现存在于机电体系中的危险,因此对应地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机电综合水平以及安全意识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
对于煤矿工作环境而言,其安全特征与需求十分显著。与机电体系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首先主要突出表现在电气火花可能会造成瓦斯事故方面。考虑到矿井环境之中空气成分复杂且危险的问题,机电体系中的电气火花或者小型爆炸,都有可能导致大范围的矿井事故。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各种包含带点操作、电缆火花、信号照明电话系统、矿灯、放炮母线短路、防爆设施失爆、非防爆电器设施、电机车火花、摩擦、开关打火、静电等方面的操作都有可能给煤矿环境带来危险。其次,在煤矿安全事故中,机电运输故障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问题。相关统计表明,在煤矿事故中,因为机电运输而造成的事故比重高达47%,已经成为煤矿环境安全问题的首要形成因素。
而从我国煤矿环境机电安全管理和控制的实施角度看,虽然已经性蹭了相对完整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仍然难以切实落实到位。一方面是因为煤矿工作环境本身形成因素相对较为复杂,安全问题影响繁杂,另一个方面则是鉴于经济的压力,从而使得煤矿经营主体过于关注生产效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安全,从而埋下隐患。
进一步从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的展开状况出发,环境、人才以及设备是三个形成主要影响的因素。就煤矿工作环境而言,煤矿开挖的深度直接与开采的难度以及其安全管理需求水平保持密切关系。目前我国很多矿井垂直深度超过600m,这对于开采以及运输设备都必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直接导致机电设备的供电负荷也会增加,再加上矿井环境比较复杂,增加了煤矿机电管理的难度。于此同时,煤矿领域工作环境中因为效益压力而无视检修需求,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等情况,则加剧了机电安全问题的恶化。
2.切实提升煤矿机电安全水平
考虑到在当前煤矿工作环境中对于安全的客观需求,综合当前面向于机电体系展开的安全工作现状,可以发现仍然存在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展开操作。为了进一步构建更为完整的煤矿安全体系,可以考虑在机电应用环境中,重点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考虑:
2.1完善相关设备
煤矿工作环境中对于安全的这种迫切需求,不仅仅收到了煤矿工作领域的重视,同样在煤矿机电领域中也有共识。因此在机电的发展过程中,安全同样是作为突出的发展重点呈献出来。但是当前煤矿环境中,煤矿运营人员多关注消息,而忽视投资,因此设备陈旧,相应技术人员不达标等问题时有发生,进一步影响到在新型设备的引入方面缺乏动力,从而降低了整个煤矿工业环境的安全水平。当前包含有现代化科技含量的煤矿机电设备层出不穷,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等相关技术,都已经在应用环境中日趋成熟。针对此种状况,有必要不断关注煤矿机电领域中的发展状况,选择适合不同煤矿生产特征的设备,从而实现安全水平的提升。对于既有设备而言,可以根据技术发展的状况考虑采用更新设备或者是加装相应的部件和服务,在经济和安全两个层面实现平衡。
2.2实现有效监督
监督工作的重点在于应当能够通过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工作得以展开,一方面需要重点避免自监督的状况发生,另一个方面需要确保监督信息渠道通畅。对于机电安全的监督而言,应当考虑从技术工作人员和基层煤矿工作者的层面采集信息,并且反馈给相应的煤矿主管监督单位,而非煤矿直接运营单位。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应当进一步为机电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充足的专业性培训,一方面帮助他们及时跟上机电时展步伐,另一个方面则需要认识到煤矿工作环境中的机电技术人员是实现监督的首要环节,必须加强技术和职业操守两个层面的建设。除此以外,相关规章制度也成为监督工作的必要依据和保障,需要明确规定机械设备的使用方式、运行条件、维修保养等确定的环节,以及在发生状况的时候如何加以处理等都应当包括在内。
3.结论
煤矿环境中的机电系统,与整个工作体系的安全都息息相关,必须引起重视。除了常规的做法以外,还应当重点关注信息时代之下的事前控制手段,具体可以考虑通过对机电设备工作状态以及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相对完整的数据系统,通过这样的数据系统来对机电工作状态实现判断,切实有效的展开对于安全故障发生率的降低,切实打造煤矿安全工作环境。
在有瓦斯或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掌握安全爆破技术,熟悉安全爆破知识,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规程》规定,对确保煤矿爆破作业的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爆破事故率,尤其是减少或杜绝在有瓦斯或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因爆破引起的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一炮三检制和联锁爆破制
瓦斯矿井中的爆破作业,必须在现场执行“一炮三检制”。“一炮三检制”就是指在采掘工作面装药前、爆破前和爆破后必须在现场检查瓦斯,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装药、爆破。爆破后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立即处理,严禁用电钻打眼。执行“一炮三检制”是为了加强爆破前瓦斯检查,防止漏检,避免在瓦斯超限情况下爆破的主要措施。
联锁爆破制即爆破员进入爆破工作面时先将发爆器交给现场班(组)长,由班(组)长将发爆器锁入存放发爆器的箱子内,箱子的钥匙必须由班(组)长随身携带,发爆器的钥匙则必须由爆破员随身携带。爆破前,检查瓦斯,班(组)长负责派人警戒、并检查警戒人员到位情况,检查顶板支护、工作面人员撤离情况并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将发爆器取出交给爆破员,爆破员发出爆破口哨后进行爆破。此过程由现场安全员或瓦斯检查员监督执行。“联锁爆破制”的执行人员,在低瓦斯矿井和高瓦斯矿井的低瓦斯区域为班组长,安全员和爆破员;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和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则为班组长、瓦斯检查员和爆破员。执行“联锁爆破制”,能够防止爆破作业混乱、警戒不严和警戒不落实造成爆破崩人事故。爆破前认真检查顶板与支架情况,可以避免因爆破而引起冒顶事故。
二、反向爆破作业
在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的采掘工作面采用毫秒爆破时,若采用反向起爆,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装药结构对爆破效果和爆破安全影响很大,从传爆方向来看,反向装药爆破传爆方向指向炮眼口,易从炮眼口喷火引起瓦斯、煤尘爆炸,认为正向装药爆破比反向装药爆破安全。但只要充填足够长度的炮泥,反向装药爆破的安全性会有较大的提高。从爆破效果来看,反向装药爆破传爆方向和岩石移动方向一致,反向装药比正向装药爆破效果好。采用毫秒爆破时,从引起“带炮”现象来看,反向装药爆破比正向装药爆破安全。
采用反向起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严禁使用硬化到不能用手揉松的硝酸铵类炸药,也严禁使用破乳和硬化到不能用手揉松的乳化炸药;潮湿或有水的炮眼应用抗水炸药;严禁装“垫药”;必须使药卷聚能穴方向一致,都朝向眼口的传爆方向;不得装错电雷管的段数;坍塌,变形、有裂缝或用过的炮眼严禁装药;大力推广使用高安全度的“含水炸药”。
三、采煤、掘进工作面的分次起爆作业
在有瓦斯或有煤尘爆炸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应采用毫秒爆破。在掘进工作面应全断面一次起爆,不能全断面一次起爆的,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在采煤工作面,可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采煤工作面的分次起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因受爆破后瓦斯涌出量、顶板管理和出煤设备能力的制约,有些采煤工作面实行一组装药一次起爆确有困难时,可采用一次打眼,间隔分组一次装药,分组起爆。分组装药的间隔距离不得小于2m。为防止间隔区间的未装药炮眼在爆破时受挤压变形,可在炮眼中插上炮棍,最后视分组情况,再把间隔区间内的炮眼装上药卷进行爆破。炮采工作面采用平行作业时,装药距钻眼的距离不得少于5m,装药距割煤的距离不得少于5m,工作面回柱放顶期间不得装药、爆破。掘进工作面的分次起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严禁全断面一次装药分次起爆;任何情况下都严禁边。钻眼边装药;炮眼深脚线不够长(脚线露不出眼外),必须接长脚线,两根脚线错开联接,并用胶布包好;每次爆破,最小抵抗线必须符合规程的规定。瓦斯涌出量大的采掘工作面要严格控制一次爆破作业的数量,防止爆破作业后瓦斯大量涌出,造成瓦斯聚积超限而引起事故。
四、水炮泥的使用
水炮泥是将水注入筒状聚乙烯塑料袋并封口而制成的充填材料。当炮眼内的炸药爆炸时,水炮泥内的水吸收大量的热量,起到降低爆温、缩短爆炸火焰延续时间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引爆瓦斯或煤尘的可能性,有利于煤矿生产安全。水炮泥形成的水幕,能降尘、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有利于井下作业环境的改善。井下爆破作业使用水炮泥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炮眼深度
五、浅眼爆破作业
炮眼深度
摘 要:通风调节是矿井通风系统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调节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通风系统安全、平稳和能耗大小。但目前通风调节存在误差大、不及时等问题,本论文通过研究矿井自动通风调节系统,有效的提升通风管理水平,降低因通风系统调节不及时或不准确造成的能耗损失。
关键词:矿井通风;调节通风;自动化系统
1 序言
通风系统调节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和运行成本,目前通风系统调节处于人工调节阶段,人员劳动量大,调节不及时且调节准确性差,为进一步解决矿井通风系统管理中的通风调节问题,本论文引进压差法矿井自动通风调节系统。
该系统包括自动化控制器、压差测试装置、自动调节装置、传感器等。
2 自动化控制器
基于压差法的矿井自动通风调节系统核心为自动化控制器,本系统控制器采用西门子PLC为主要控制元器件,包括位移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动力源控制装置(本论文设计动力源是气动,其装置是本安电磁阀)、数据传输、开关按钮、声光报警器等。
研究的技术关键点为:控制系统原理和控制器基本架构。
控制系统原理:压差传感器采集压力变化数值,通过设置参数装换为通过调节系统的风量,再根据预先设定的需风量进行比对,确定调节系统通风断面的变化大小,同时位移传感器监视通风断面的变化,保证系统调节准确且快速。
控制器基本架构,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控制器控通过电流信号与位移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动力源开闭按钮相连接,通过开关量与手动按钮连接,通过RS485信号与上位机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在控制器上预留瓦斯、声光报警器、视频接口,并可以与其他控制器进行数据传输。
3 压差测试装置
压差测试装置关系到系统的准确性,是系统最核心的数据采集设备,压差测试装置的技术要求进入测试区域内风流平稳、压差测量精度高、数据采集准确、数据传输快等。
压差测试装置采用圆形设计,主要是保证压差采集的准确性和进入测试装置的风流平稳,易于测量且数据精度高。
压差测试装置进风测安装有均风装置,主要是消除通风系统涡流造成的数据采集误差。在测试装置上布置两排数据采集管,其中在每排布置4个压力采集孔,两两对应,测压管深入测试装置内侧10cm处,4个测试孔外部用软管连接,进行压力平均处理。两排测试孔之间距离不得少于1m,主要是保证压差传感器数值的读取和测量。
压差测试装置对每个测压管进行防尘处理,保证所有测压管的通畅,静压传导准确。
4 自动调节装置
自动化调节装置是矿井自动调节通风系统的主要调节机构,本论文采用气动为动力源。
自动调节装置设计要求调节准确、运行速度慢、密封性好、安全性高等。
根据技术要求,自动调节装置采用通风断面缩小的方式,调节速度为0.5m/min,移动精度为1cm。
自动调节装置与压差测试装置相连,通过圆形阻风器向前移动,起到调节通风断面的作用,同时根据压差测试装置中风量的变化,确定圆形阻风器的移动方向和移动大小,位移传感器监测圆形阻风器的移动方向和移动大小。
圆形阻风器移动动力为缓冲气缸,气缸最快伸出速度为0.5m/min。带载后,移动伸出速度为0.3m/min,满足精确调节的目的。
5 实验论证
实验论证是论证系统的完整性和调节的准确性。进一步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和完善,为现场实地测试做准备工作。
主要是在自动风窗前后布置压力测点,单管压差计测量两点压差,与压差传感器数值比对;模拟巷道的断面为半圆拱,尺寸为2.8m(宽)×2.9m(长),人工调节风阻器开口大小;模拟巷道通风选择抽出式通风,通过风机变频,控制测试系统的风量。
通过多次测试,得出系统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调节装置的调节误差小于4%,所以,矿井自动通风调节系统是可行的。
6 结论
通过理论设计和实验验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矿井自动调节通风系统构成为自动控制器、压差测量装置、自动调节装置;(2)矿井自动通风调节系统调节误差小于4%;(3)矿井自动通风调节系统可以解决矿井通风调节不及时和不准确问题。
参考文献:
[1]白华宁.矿井通风系统风窗风量自动调节控制装置技术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20):145.
[2]吴强,李孝东,秦宪礼.从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实例谈调节风窗的重要性能[J].煤矿安全,1996(7):38-41.
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筹备,今天上午,我矿首届安全生产论坛会如期
召开了。刚才,来自基层单位的几位同志发表了自己的论文,首先,我
代表矿党委、矿行政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个人表示衷心祝贺!向莅临今天
会议的集团公司领导表示热烈欢迎!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它关系着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家庭
幸福,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的兴衰成败,但煤矿安全生产又是一项
艰巨复杂的工作,想抓好确实不容易。我们今天举办安全生产论坛会,
目的就是及时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丰富安全管理
的内涵,使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实现快速提升,促进矿区安
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刚才,几位同志谈的都非常好,既有很高的理论
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像刘成明同志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安
全文化生产力》是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管理相互渗透的成果,周卫星同
志的《煤矿安全质量工作方向的探索》是在较长时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实践中认真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科学管理方法。应该说,我们几位同志的
论文质量都是较高的,对今后改进我矿的安全工作、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推进安全生产论坛持续有效地开展,下面我
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加强宣传,积极参与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举办安全生产论
坛的重要意义,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较高的热情投身于这项工作中
去。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创新工作形式,结合
本单位的实际,经常举办安全生产座谈会、安全生产大家谈等群众性活
动,启迪广大职工对安全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变职工参与安
全生产论坛过程为学习安全知识的过程,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和事故防范能力,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由被动防范向过程控制、从事故查
处向事前预防、从他律管理向自主管理、从简单粗放管理向法制化、制
度化、人性化管理转变,通过广泛参与,不断夯实矿井安全生产的基
础。
二、围绕重点,攻坚克难
首届安全生产论坛的成功召开已经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出了不少优
秀的作品,但煤矿安全工作不是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
的工作,受不同时期职工心理、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
此,要继续围绕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刻苦钻研、潜心探索,结核
我矿实际,围绕如何提高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创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
作,加强班队管理,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制约我矿安全生产的难
题进行开展,多出有新意、有深度的安全论文。
同志们!安全生产论坛作为一项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安全工作只
有起点,没有终点,从现在到年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安全工
作任重而道远,要借本次安全生产论坛会的东风,结合当前矿井百日安
全活动的开展,做细、做实我矿的安全工作。安监处、宣传部、职教办
等部门,一方面要组织好优秀论文的学习交流工作,另一方面今后要定
期召开安全生产研讨会,为各单位交流探讨创造有利条件,指导、帮助
基层单位总结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时,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安全工
作现状,认真反思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虚心向兄弟单位学
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我相信!通过举行本次安
全论坛一定能够为我矿的安全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一定能够推进百日
0 引言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机—环境组成的生产系统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机电设备的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机电设备如果发生事故,不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给员工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和威胁,甚至还会危害员工的生命。所以,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抓实抓好,争取抓出实效。
1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机电设备使用不规范
一些矿井有“大生产主义”思想,重生产轻机电,只要机电设备能转圈就行,“驴不死不歇磨”连轴转拼设备,超能力生产,野蛮使用设备,机电设备检修时间得不到保证,维修保养不及时,特别在生产任务吃紧时,更是如此,设备运行状况恶化。
1.2 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根据新的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每个矿井应建有17种基本机电管理制度,但有相当矿井没有按标准去做,去建立相应制度并落实考核,或者虽然建立了,只是做个样子,实际不落实,导致现场管理混乱无序。一些煤矿机电管理监察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标准掌握不好,检查深度广度不够,井下监察走马观花,只看表面,跑不到位,查不到实质的隐患。论文格式,设备维护。也有的查到隐患后,执法不严、轻松放过,或者是隐患单子一开,一走了之,既无整改指导意见,也不跟踪落实,隐患整改不闭环,同类隐患反复出现,长期存在,埋下事故种子。
1.3 机电设备综合管理不到位
1)一些矿井设备管理混乱,井口把关不严,“三无”产品、自制改造产品,随便下井。设备无规划,采购多头、选型不合理,安装使用不正确,维护检修不到位,更新报废不及时。
2)技术管理手段落后,基础管理差,设备的账卡物、图牌板不齐全,甚至干脆没有,或者是现场设备与地面台帐不对号;设备的技术档案、图纸资料残缺不全,更谈不上计算机管理、牌板电子化管理。
3)一些矿井设备管理不平衡,部分设备管理人员和干部,只重视固定设备如提升、排水、压风、通风、强力皮带设备管理,对采区的流动设备管理放任自流不重视,虽抓住固定设备这个重点却忽视流动设备面广量大隐患更多的难点,导致采区机电设备状况差、隐患多、失爆多、事故多。国内近年来几起大的瓦斯爆炸事故,就由瓦斯超限采区电器失爆、工人违章作业引发,应引起重视。论文格式,设备维护。
1.4 专业人才匮乏
煤矿是高危、艰苦行业,环境差、风险大,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不能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专业队伍不稳定。随着机电专业人才的不断流失,许多岗位人员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岗人员技术不成熟、知识储备不充足、相关操作经验缺乏,致使企业发展缺乏智力支撑,生产效率低下、发展后劲不足,科技和技术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2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要点
2.1 管理制度化
2.1.1制定设备更新计划
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建议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这就必须从企业制度上人手,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急需更新的一些设备的投入。论文格式,设备维护。
2.1.2完善规章制度
首先我们要依照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我们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各机电工、操作工种岗位制,并吊挂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对设备的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
2.2 及时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更新老化设备
煤矿企业中,技术改造是企业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应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体作用,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鼓励职工进行有效改革,解决生产中的问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加大改造的力度,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论文格式,设备维护。同时,为提高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要果断地更新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
2.3 加大资金的规划性投入
根据国家的政策性要求及所设立安全专项基金,采取多种形式的集资和融资,加大煤炭安全生产的长期规划性投入。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技术规程手册》有关行业标准和要求全面、细致做出规划,确保煤矿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设置和运转以及更新换代。避免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儿缺添哪儿、哪儿漏补哪儿”,特别是严禁“拆东墙、补西墙”行为和做法。果断报废超期服役和安全功能差的老旧设备。
2.4 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自身工作的需要,我认为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机电管理的决策层如同战场的指挥官,应树立超前思维观念和创新思维观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论文格式,设备维护。要敢于突破旧框框,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转变观念,只有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管理要效益的路子。论文格式,设备维护。
3 结语
总之,煤炭生产机电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确保安全、服务生产、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多个角度进行定位。把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放在提高安全性的高效生产上来。并要高度重视生产过程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等工作,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开采研究所.地下开采现代技术理论与实践新进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李平,陈健永.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探析.煤矿开采,2006(2).
[3]张恩惠、刘晓峰编.机电设备管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TN77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提升机在矿井生产中素有咽喉设备之称,提升机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机电力传动系统复杂,控制系统要实现的控制功能较多,因此对于提升机的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能够满足提升机频繁制动和不同工作状态相互转换的功能需求。针对提升机如此复杂的控制要求,传统的电气控制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借助于PLC自动控制实现。
本论文主要结合西门子S7-300在副井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上的应用,对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研究,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可靠的提升机控制系统设计应用方法,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1) 我国提升机控制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矿井提升机一直承担着井下与地面之间输送人员或者货物的重任,因此一直素有矿井咽喉设备之称。我国矿井提升机控制技术相较于国外处于落后阶段,国外已经发展到智能实时监控提升机并实现故障智能诊断技术,而目前我国提升机控制系统的技术,还普遍停留在原始的电气控制阶段,对于数字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纵观我国的提升机电控系统控制技术的应用,发展缓慢,多数是借鉴或者仿制国外的电控系统,并且电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 我国提升机控制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 我国提升机电控系统没有专业的生产厂家。这是我国目前提升机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国的提升机电控系统,要么直接从国外公司进口,这样成本十分高昂,且后期设备维护维修十分不便;国内现有的提升机电控系统均是高校科研院所自发研制的电控系统,多数并不具备通用性。
② 我国提升机电控技术落后。目前仅仅在一些大型煤矿上的先进提升机才采用了计算机、PLC或者数字控制技术,传统的提升机电控系统都是采用电气化控制系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广泛使用,导致能耗过高,控制不可靠,严重制约了我国提升机电控系统的发展应用。
③ 我国提升机控制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目前我国矿井提升机仅仅在上下井口端采用切除电阻的方法实现提升机运行速度的制动,制动能耗过高,造成提升机电控系统负荷太大,由此导致我国提升机控制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对于提升机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工作参数、状态参数及运行参数根本没有实现实时监控,经常发生过卷或者超速等安全事故。
鉴于以上问题,我国必须要大力发展提升机在运行过程中的电控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升机电控系统。
3西门子S7-300在副井提升机上的应用分析
3.1 基于PLC的控制系统设计
利用西门子S7-300构建提升机电控系统,根据提升机的工作模块,将PLC电控以网络化模式进行布控,分为主控PLC、监控PLC和信号PLC三个主从式控制PLC,其具体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信号PLC作为整个电控系统的信号管理站,负责对提升机工作过程中的状态参数、环境参数及其必要参数做信号管理,统一发送至控制主站;监控PLC主要对提升机的关键控制参数,如井深、进口提升速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并受主控PLC统一调度管理;主控PLC一方面实现对监控PLC和信号PLC的控制管理,并对由监控PLC和信号PLC发送过来的数据信号进行整合管理,并发送至上位机进行集中管理、显示、数据存储等功能,以提高提升机工作过程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主控PLC通过交流变频调速装置实现对同步电机的控制,进而实现提升机速度的电气化控制,同时将提升机的工作参数再反馈回信号PLC和监控PLC,从而实现了PLC网络控制系统对提升机的闭环控制。
3.2 基于PLC实现的提升机速度控制应用
提升机控制系统最为关键、也是最难实现的技术要点,就是对提升机运行速度的控制。借助于西门子S7-300的PLC,能够很方便的实现对提升机速度的控制。
基于PLC实现的提升机运行速度的具体控制方案设计如下:
(1)(1)在井口与井底分别放置接近传感器,一旦提升机到达接近传感器,即可认定提升机即将到达井口或者井底,从而进入预定的制动阶段。
(2)(2)利用光电传感器和深度指示器配合使用,实时监控提升机当前所处巷道中的位置,并将位置转化为数字量传送至监控PLC,利用监控PLC与主控PLC的通信实现对提升机位置的实时监控。
(3)(3)一旦提升机触发接近传感器,由主控PLC发出调速指令给交流变频调速装置,由交流变频调速装置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调节,进而实现对提升机运行速度的调节与控制。
(4)(4)主控PLC利用监控PLC监测到的提升机当前运行速度与深度指示器的位置信号进行交叉运算,得出调速幅度,并将调速幅度指令传输给交流变频调速装置,从而实现无极调速;另一方面,监控PLC通过实时监测提升机的运行速度并反馈回主控PLC,主控PLC根据反馈回来的运行速度和程序中的预设值进行对比,结合PID调节算法实现对提升机运行速度的闭环调节与控制。
结语
提升机作为矿井安全生产的枢纽设备,其安全性对于整个矿山生产的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目前提升机电控系统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实际技术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挖掘。本论文结合西门子PLC对提升机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对于提升机电控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不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技术应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关于提升机电控系统方面的更多技术,还有赖于广大矿井科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我国提升机电控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的提高应用。
参考文献
[1]姚书波.浅议我国矿井提升机电气传动系统的发展[J].科技信息,2007,(1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