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2-09-19 19:47: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音乐教育

篇1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联

主办单位: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7580

国内刊号:33-1044/J

邮发代号:32-4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篇2

在农村小学里,从校长、领导到普通教师都有着一种偏见思想,把音乐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属于副属地位,一切都应“副”从主便,因此很多音乐课都被敷衍了事,有的上成了语文、数学,有的则上成了自习课。目前,乡村的中心小学仍没有专职音乐教师。这可能是因为:在领导眼里,由于师资短缺,让教师既教语文或数学,又兼音乐,是一种更好的“统筹安排”;在教师的眼里,认为乡村音乐教学,是被人所遗忘的。当了专职音乐教师就好像埋没了自己,更不用说什么出头之日,难免会有几分伤感。就这样农村音乐教学空白更多。殊不知,这里的学生们是多么地喜欢上音乐课,可是每次上音乐课,却叫他们很失望。越来越重的负担使他们也不得不“副”从主便。所以我认为,作为校长、领导、老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给学生上音乐课的权利。

二、音乐课当成“唱歌课”——教学模式陈旧

我的小学生涯也是在农村度过的,因此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时上音乐课,老师从不教歌谱。总是老师教一句我们跟一句地学唱歌,一直唱到下课铃响。这样单调、古板的教学模式,难怪学生唱准的没几个,也难免这些学生会五音不全。现在,我以教师的身份走向农村,却发现仍有些音乐教师仍用这种模式教会着这些天真烂漫、很赋天性的孩子。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课都是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应付着上,而这些老师则把音乐课间化成“唱歌课”,应付式地将一两首歌曲教给学生就完了。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对学习音乐失去了兴趣,也自然而然地将音乐课当成是副科,是茶余饭后的甜品。一些小学生读了几年书还不知道上音乐课是怎么一回事。我参加工作5年,在基层小学,乡镇中心小学都遇到过五六年级的学生不认识Do-Re-Mi-Fa-So-La-Ti,念成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开始犯疑,难道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里,我们的音乐天地却是一同往昔的吗?我有点不寒而栗。

三、教学设备不齐备

在许多农村小学里没有一件乐器,教师在介绍乐器时就只能把书举得高高的指着书上的图给学生看,我觉得这一幕让许多人看了都会心酸。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要靠耳朵去聆听的美。我清晰的记得我第一次现场听到大提琴那雄浑的声音时被感动的心境,农村的孩子最熟悉最常听到的乐器也只有喇叭了,我在想他们如果听到电子琴,听到萨克斯,听到钢琴、小提琴,会有多少次的感动。

音乐教育能使孩子的听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此外,音乐教育在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耐力、专注力等)的培养中有着其独特的功能,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重视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势在必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改善办学条件,增置教学设备。

农村小学应尽快改善办学条件,增置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如设立音乐室、多媒体室等,同时购置一些教学设备,如电子琴、录音机、鼓号乐器、打击乐器等,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园才充满生机和活力。

3.2 重视音乐,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校园内外应经常开展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学校应积极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如鼓号队、合唱队、电子琴班、舞蹈队等,开展各种活动,如校园歌手比赛、班级合唱比赛等,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

篇3

教师根据歌曲的意境和思想感情,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因为音乐能唤起学生多种多样的情感,我们必须用音乐旋律、节奏的艺术,用优美高尚的音乐去熏陶他们、感染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调动音乐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审美能力,进一步形成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及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健康美好的发展。

二、当前音乐教育面临的现状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音乐教育在农村这个大环境下,怎样帮助学生,怎样使学生敞开心扉,绽放属于自己童年的欢笑,我们希望音乐教育,能给予学生终生受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让学生童年的欢笑,扫去他们因父母不在身边,而带来的那片阴霾。

(一)农村的基础设施不足

农村的基础设施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给音乐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在现实中,我们一堂音乐课的教学,需要依靠现有的教育教学设备,而教育教学设备不足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在缺少教学设备的情况下,以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可能让学生自己配备音乐器材,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多的是依靠音乐教师的描述和多媒体演示。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身

体验。

(二)教育师资队伍缺乏

农村专业音乐教师资源缺乏是农村小学普遍面临的问题,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面临的是更多学生的渴求。音乐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是学生能大声唱出自己的声音,唱出属于自己年龄段心声的课程,我相信,师资问题在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关注中会逐渐转好。

(三)学生普遍为留守儿童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年轻人走出了农村,老年人却留了下来。农村的很多孩子基本上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缺少父母陪伴和爷爷辈的浇灌下,农村留守孩子性格往往比较内向,容易偏激,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考验,我们希望音乐教育能给学生心灵一个宁静的港湾,希望能通过音乐来帮助他们减轻心灵的创伤。

三、解决音乐教学问题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农村青年教师,如何使音乐课在最大限度上教育学生,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学到终身受益的技能和方法呢?作为音乐教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音乐教育教学目标

有效率的英语教学是建立在一个总体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上的,要让音乐教学目标充满灵性,就要体现在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要一步步地培养学生,我们应该多给点时间和耐心慢慢培养他们,让他们有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这也是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基本要求,在拥有一颗恒心的情况下,孩子最终会走进音乐的殿堂,音乐无国界,有的只是心灵的沟通和传承。

(二)了解音乐教育教学内容

为了让音乐课堂充满有效性,教师必须深入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备课,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备课不能简单地照教科书,音乐教学的内容,应该体现教师自己的风格特点和原创性,歌声飞扬的课堂教学自然会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生有了兴趣,那么音乐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三)明确音乐教育教学对象

好的音乐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前期的准备工作还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教学,这样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也达不到教学效果。

四、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备课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真实的音乐基础和音乐水平,了解学生现阶段的思维习惯,寻求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欣赏方法。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他们配备某种音乐器材,他们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教他们唱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灵性,需要我们给予引导和鼓励,我们应该多给予赏识。学生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和自信心。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还在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在教育学生时,要想让学生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我们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81

音乐是蕴含丰富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旋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直击人心的一种艺术形式,当富有节奏感的旋律响起的时候,人们不由自主的就会受到影响。在现代生活中音乐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能够舒缓人的心情,也有宣泄情感、激励意志等作用。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的主要作用是启蒙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感情,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整个素质教育中音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有效进行小学音乐教育进行简单谈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在一种好奇、未知、探索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氛围才会轻松愉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其他学科一样,预习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实际内容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对教材内容的相关问题进行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能够更为有效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能更容易理解课本知识。

另外,教师要适时把音乐课程向课堂之外拓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音乐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求。例如,在假期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其在平时看电影的时候注意留意其中的配乐、歌曲,选出一两首自己喜欢的配乐或歌曲在新的学期来分享给同学。等到开学以后就会发现,学生们在平时课余时间都会互相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一部分郎朗上口的歌曲还被广为传唱,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再如,当上到《雪绒花》一课的时候,有学生就发现这首歌曲在《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中听到过,其他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引起来了,这个时候教师在适时的对电影简略介绍并鼓励学生回去把电影找出来观看。教师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该影片或精彩片段,教师还可以对电影的内容进行一小点剧透,告诉学生这个电影里面还有一首歌《哆来咪》也是很适合大家传唱的经典歌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当的对学生的学习课程进行拓展。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其音乐素养,一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适当的同学生保持情感交流,在课余以朋友的身份与其相处,这样更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教师在与同学生的平等相处中更易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营造学生喜欢的教学环境,增添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设施。比如,在课堂上放置一些音乐器材模型之类的物品,这样比单纯的张贴海报的效果要好,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愉快的进行学习,进一步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

三、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

现在的教育着重强调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方法、融入新理念。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使用多年,但部分教师由于观念陈旧,还是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能够使用相应的音乐软件,找出课本中歌曲对应的MV播放给学生观看,以声音和面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起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进行合理想象,增强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师要注意重视对教学中的情境安排,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切合主题的情境,在课前可以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道具,在歌曲部分可以让学生跟着打拍子或者唱跳。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唱《幸福拍手歌》的时可带动学生跟着节拍拍手,每当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的时候,学生就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把手拍起来。这样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四、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音乐课程是极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理论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再通过实践来培养音乐技能,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符合音乐课程的相关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开口去唱来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例如,每节课教师留出最后十分钟,安排学生当场演唱这堂课所学的歌曲,可以先预留一两个名额给主动开口唱歌的学生,然后剩下一两个名额由老师指定学生来歌唱,基本保持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开口歌唱一次以上,通过学生开口歌唱来加深其对音乐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要感兴趣,还需要投入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够对音乐进行鉴赏,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光是感到愉悦,还知道为什么会感受到愉悦。

篇5

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无论是音乐的欣赏、表演或创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都不可能是胡思乱想、胡编乱造的结果。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游戏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儿童接触音乐作品的目的:第一是学会感受和欣赏音乐作品中借助声音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容;第二是学会用自己的表演来表达自己作品的情感和内容;第三是学会自己用声音或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欣赏、表演和创作这三个方面的实践内容。。

一、音乐游戏的特点和分类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是学好音乐的基础。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为便于教学与运用,根据游戏的功能,把音乐游戏分成以下几类:1、节奏训练类游戏。2、音准训练类游戏。3、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4、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5、识谱类游戏。6、其他游戏等。把音乐游戏归类,主要为了教学与研究的需要,我们可按教学要求选择和搭配相应的游戏进行教学。

二、音乐游戏的意义

1.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l、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青蛙上台阶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青蛙,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的“台阶”上,小青蛙上第l个“台阶”时,让学生唱“l”,在上第“2”个台阶时,就让学生唱“2”,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2.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T台秀》的游戏。在音乐教室中设计一个“秀场”。当哪一位或者哪一组的同学表现好时,老师就让他走上T台,像电视上的明星那样为大家表演,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了音乐知识,二来锻炼了表演、表达能力,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3.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鸟》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三、音乐游戏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我们在音乐游戏的运用上还学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要探究音乐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且要求学生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服从老师的指挥。音乐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使学生感受到内心对音乐的需求、快乐和兴趣,从而主动的通过自己手奏、口唱带领他们学习新曲。音乐教学决不应压制或扑熄这种意欲和冲动,相反的,应当激发起这种冲动,但是运用游戏时还需向学生讲清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要求儿童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老师的指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戏,一定要认真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游戏一定要认真聆听琴声等,否则就会妨碍游戏的进行。

篇6

随着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凸显,教育部《新课标》是出了“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体现各地区音乐教学的特色,各地可自选乡土教材,其比例可占教学内容总量的20%。”本文以重庆小学本土音乐教育选用“接龙吹打”教材为例,通过教材和教法的分析,着重论述小学本土音乐教学对本土音乐教育成败的重要作用。

民族音乐是由各地本土音乐为基根构建起来的参天大树,鉴于这株大树的基根正日夜遭到不同程度浸蚀,学者们呼吁要象关注母语学习一样,把民族音乐作为第二母语学习,无疑这就给学校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教学理念。

小学阶段是人生步入知识的关键时期,如果说之前还处于懵懂和幼稚,那么这个时期则是渐醒和渴望求知的转折阶段。人的认知此逐渐形成,它分为各个不同的阶段和方向,对于感知、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是开启它们的钥匙同时又是情感、个性、兴趣形成的催化剂。人类对于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听觉器官,促进这个器官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语言和音乐,调查表明人生听觉发展阶段:2-4岁接受音乐教育的绝对音高92%:4-6岁为68.4%:7―9岁为41.9%,14岁为6.5%。由此可知人的感知器官听觉,小学阶段的学生6-12岁,他们的音高听觉成迅速递减趋势。在记忆方面,日本音乐教育家玲木的实验表明,10岁以下的学生接受其教育法都能获得惊人的音乐记忆能力。在思维方面,音乐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又是小学生产生联想,获取快乐的重要途径,其事例不胜枚举。

音乐对于人的个性方面诸如需要、动机、意志、理想乃至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这些方面验证,可从平时观察儿童有意和无意的歌唱中得到证实。音乐对人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从古至今均有记载《论语》记有孔子听到《昭》三月不知肉味,列宁言有没有人类的情绪就不会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心理学家捷普洛夫:用最直截了当的意思来说,感情和心绪是音乐的内容。

人的兴趣和意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并与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音乐为人积极探索事物形成认识的倾向,叫兴趣。兴趣的直接与间接、短暂与稳定是人的个性与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人的情绪变化。引入良好的音乐教育,即能对其起到积极的亲和作用。

由于人生诸多因素在小学阶段已逐渐形成,向小学生传授民族音乐知识,注入本土音乐的血液,使其能在获取音乐记忆的最佳时期,对民族音乐特别是本土音乐留下终身难以忘怀的印象,让本土音乐的像血液一样浸透肌体,为其今后的个性成长、动机的纯净、个人世界观形成留下深刻的民族烙印。

人生打小留下的记忆难以磨灭,由此产生的情结相伴终身,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注入本土音乐,即能为人生结下乡音乡情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石。小学音乐教育选用什么样本土音乐,应因地而议,本文仅以重庆乡土音乐中,选用“接龙吹打”为例进行论述。接龙吹打是重庆诸多乡土音乐中保存完好且历史悠久的乐种,其历史可上溯到古老的巴渝音乐、竹枝词,仅现有资料已可找到明清时期的史料、文物。该乐种以“似声、指事、会意、形声等‘六书’异曲同工,揭示出中国书、乐构成都遵循一条相似、相同规律”而让专家惊讶。而该乐种自身所具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曲牌更是研究重庆地方音乐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在民俗性中,接龙吹打仅嫁娶习俗就有八个程序之多:发亲、行路、回车马、拜堂、入洞房、开宴、坐堂和送客,所有程序均有相应的吹打乐曲与之相随,这些乐曲在实地演奏中更是乡土风味浓郁。如发亲时的吹打乐,当新娘准备就绪,唱完告别父母的哭嫁歌即开始举行发亲上轿仪式,锣鼓齐鸣鞭炮震天,乐手们立即演奏《戴花》、《上轿》、《娘送女》、《离娘调》等曲牌,乐曲依序而奏不可交错,必须严格依照民俗,尊重主人家的讲究。即兴性主要表现在,民间乐手们在演奏中见什么奏什么,想什么奏什么,拥有无限的创造性和自由性。如接亲路上,乐手们见到阳雀就奏《阳雀思春》、《阳雀儿》见到斑鸠就奏《斑鸠上树》、《斑鸠打架》见到家禽就奏《鸭子下滩》、《金鸡叫》见到姑娘就奏《采花姑》歇气再行就奏《哪里哪里抬起来》有时乐手们还会与轿夫相互交流,轿夫喊:“天上明晃晃,地上水凼凼,踩左又踩右哟,新姑娘你莫要慌啊!”,乐手奏“嘟哩嘟,罗哩罗,哩罗哩罗的哩罗”的乐声,颤悠颤悠的花轿伴随着热闹的情绪,呈现出一派幽默风趣的村野接亲情景。

以上程序中各种曲牌均可选用于小学音乐教材,如曲牌《状游街》乐器只用唢呐和鼓,从声部的组成仅为旋律和节奏两个部分,演奏旋律的唢呐可多可少,而节奏声部则可有多少学生用多少鼓或节奏乐器。乐曲速度为中速稍慢,学习中注意把握旋律重拍的节奏,轮奏时值的准确。单旋律声部的齐奏应注意整体的音准,对旋律音程的五度、六度跳进控制好气息。

再如《大开门》是由旋律与三个打击乐组合的曲牌,全曲整体速度缓慢旋律声部音域控制在一个八度内,打击声部中堂鼓节奏变化较大,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和休止较多:饺子和大锣两个声部相对简单,两者一前一后形成问答似的对话,它们与堂鼓形成的节奏对位使得打击音响产生丰富的音响色彩。教学中注意旋律声部的音准与节奏变化,更多精力应集中于三个打击声部自身的变化,以及与旋律声部的统一性。

教学中除向学生传授吹打乐的基本技艺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灌输民间音乐中的淳朴与民俗特性,拉近学生与本土音乐的距离,使之融合于本土音乐之中。

感受和表现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与核心,小学本土音乐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发的音乐积极性,使受教者能主动地融入本土音乐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选用轻松活泼,诙谐幽默,且便于学习的曲牌,营造创设诱发学习氛围,并注意谨慎地维护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的学习,主要以纯打击乐曲牌为主,注意乐曲节奏的选用,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随着年级的增加和学习程度的深入逐渐选入技巧较难的曲牌。

在接龙吹打中有一类古老的曲牌《将军锣鼓》其历史可追寻到巴渝乐舞和竹枝词,该乐种极具强烈的震撼力和表现力,演奏时更能增加学生的感受,发挥学生的表现欲望。演奏乐器以盆鼓为主,配以打锣、钹锣、马锣、包锣等打击乐器。该种类在接龙吹打击乐中难度最大,不易学习。如旋律与打击乐组合的多声部《懒龙翻身》。全曲速度偏快,旋律声部除注意曲调的流畅外,还应注意七度、五度等音程的跳进。四个打击声部中各部,除大鼓节奏变化较大,其余三个声部较为简单,教学中应注意四个打击声部的组合,特别是大鼓的附点节奏同时还应注意乐曲整体的节奏,突出小快板内在的活跃性。

篇7

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小学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了音乐鉴赏课,从小就让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不仅如此,知识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也和音乐相结合,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比如许多古诗词改成音乐,如《明月几时有》,从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形式多样化,不再疲劳而又死板的进行接收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音乐中爱国题材,宣扬道德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歌曲数量增多,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了音乐技能,陶冶了情操,更让学生在自我熏陶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历史和地域特色的了解,这是音乐教育的进步。但是如今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是肤浅地传达,并未真正做到“教益”的程度。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不全面而系统地讲授音乐背景和涉及的文化内容,这不仅不能让学生在音乐审美上有所缺失,更不能达到国家和学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真正的目的。除此之外,小学教师本身音乐素养的程度普遍比较低,不免就会落入只会欣赏名家名曲而不能全面而大范围地系统对音乐教育分类,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就落于之后,从而造成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差,鉴赏能力缺乏,在音乐美育上陷入误区。

二、小学音乐教育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古至今,中外许多音乐教育家都对音乐的教育功能有着高度的评价。“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音乐得以修身养性,这是圣人孔子的看法。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善美的。”在这一层面上,柏拉图不仅认为音乐具有教化,而且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在这些大家看来,音乐的作用难以言说,所以重视德育教育对音乐来说也是必不可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精神的追求。孩子教育要从小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很多的家长送孩子学音乐。但现在他们更多学习的只是一种技能,音乐教师在培训的时候往往忽略音乐史知识系统的授课,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达到音乐所能带来的真正的效果。这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造成音乐审美上的缺失,在完成音乐教益的同时忽略了音乐的益智和哲思,在世界大范围倡导德育教育的大背景下,终将会阻碍中国音乐教育的建设,从而阻碍中国教育的发展。

三、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建议

(1)学校提高引用师资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跟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教师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教授者,对学生的音乐思想影响特别大。所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学校应注重开展音乐活动,创设音乐教育的情景,比如提高音乐硬件设施的齐备,这对学生音乐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教师改善音乐教育传统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传统的音乐教育是上课放一些名家经典,让学生欣赏,并不能因材施教,以德育人。学生的积极性不免陷入消极状态。学生音乐学习面比较狭隘,只是增加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而不能发挥音乐的教益作用。音乐德育教育上的缺失,将音乐功能大打折扣。

篇8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必修课,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阶段。学生通过音乐教育逐步形成对音乐的认识和喜爱,从而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由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完善个人修养。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为着眼点,讨论“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育情”的音乐情感教育功能。

一、小学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教育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人施以教育的力量。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高度,以达到最佳功能状态。前辈学者曾总结指出:音乐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品质,它集合最严格的理性形式与最鲜活的情感情趣,以理性化的情感表达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它关注人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的教育,旨在促进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情感教育促进音乐教育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在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可以得到最为充分、最为深刻的情操陶冶,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教育以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对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的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境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程环节,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尽可能多地发掘音乐中的各种情感因素,通过鲜活的、直观的方式感性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融入音乐,从而通过体验得到思想的净化与提高。例如,在教唱《小雨沙沙》这首歌曲时,教师应当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从而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万紫千红的春天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从而懂得种子的成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

2.情感教育是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

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一个特性,换句话说,情感教育天生具有美育功能,在音乐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就将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从单纯的知识传递与获得的过程,转变为一种具有审美功能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教师以音乐本身为审美本体,通过运用美的手段、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综合外化和内化因素,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认识、理解、鉴别甚至创造等能力,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即美育的过程。情感教育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刻板的“应试教育”而导致的学生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生活,通过教师的审美化的教学,使得教学过程充满活力,高质量地完成知识传递和情感发展的任务,达到“情、智”的和谐统一。

3.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社会化理论认为,只是在个体对社会价值、社会秩序、社会主流观念内化吸收,才能完成其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笔者认为,“社会化”的重要前提就是培养个体间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并建立社会性的情感纽带。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合作观念。

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促使学生对周围的学习、生活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独立的个性与人格。

二、小学音乐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

“境”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情”是一种精神的烘托,只有有“情”之境,才能使物质因素有了情感色彩。因此,当“情”与“境”相互交融,“情境”也就形成了。情境是音乐教学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应该将“物质”和“精神”融合一体,形成融洽、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探求音乐知识的内涵,从而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授《草原牧歌》时,教师先播放一段介绍内蒙古风光的MTV,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地区的风土人情,配以歌曲旋律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蓝天、白云、牧场、羊群,草滩、鲜花、、雄鹰、骏马,激发学生对内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从而带动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2.整合资源,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强调开发和创生各种课程资源,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在《劳动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听、唱、创、赛、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游戏指导学生学习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歌》讲述了7个小矮人在矿井劳动时场面,教师在教学中播放演示课件,引导学生与小矮人一起劳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枯燥、抽象的欣赏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穿衣服、叠衣服的比赛,突出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将音乐教学与实践生活紧密结合,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

3.巧设提问,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着一个又一个问题,在师生的连续问答中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歌曲《嘀哩嘀哩》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和无限欢乐的心情。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情景问题,如“春天到底在哪里呀?”“春天是什么样的感受?”等等。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这样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使问题情境具有可接受性和探索性。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情感交流

情感教育的成功性是指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音乐的愿望。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相互尊重,全面发展,以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师生进行相互交流与互动,加强情感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结语

正如孔子所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教育对于个人来说相当重要,而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举足轻重,它可以促进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是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并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各种方式方法,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需求,创造灵活性地使用音乐教材,引导学生,积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让学生热爱音乐、喜欢音乐,从而使学生情感、个性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有效的加强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要以情感教育为基础

音乐是要打动人的内心情感的,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有爱心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以情感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音乐是灵魂的直接用语。”音乐与语言结合的歌唱具有巨大的表情功能。在音乐教育中,让我们永远提醒自己:声与情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体,声音技术是感情表现的坚实基础,而情感的贯穿和发展才是音乐教育中歌唱艺术的灵魂。1、使音乐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教师要有意制造出一种自由形象化的音乐氛围,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自身特长、爱好以及经历来进行情感的体验。在我们学习一首音乐时多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讨论和发言,看看他们怎么理解的,有着他们怎样的情感,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形象化的情感培养,在歌唱活动和音乐教育中,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听觉、视觉与高度的想象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情感的形象化,这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情感教育的形象化,就是在想象中体验和感悟角色和作品内容的情感。演唱中,贯穿丰富的情感想象。形象化和情感活跃的交互作用,形象化激发着情感,使情感得到深化,从而散发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2、环境与情感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除教学方式、教学设备等条件以外,还应注意音乐教室的布置。音乐教室是中小学生学习音乐、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室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情感教育是教会中小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学习和生活。由此可见,具体的、特定的环境,是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所以教育对象的情感是随着周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环境与情感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二、中小学的心理特点,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

中小学生认知能力有所增强,对于一首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这个时期的中小学生在心理上要重注培养他们的情感教育,用高尚的情感去开发学生的心智世界。他们在生理上的变化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观察,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的心理。他们的注意力相对稳定和集中,情感逐渐稳定和深化,社会情感有了很强的审美意识,个性心理逐步形成。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有所增强,对于一首作品有着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是相对的较快,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总之,中小学的心理特点,带有浓厚的时代特点。

三、情感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在音乐中是很重要的。把情感投入到教学中,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情感教育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小学生要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入情感的体验,加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可见音乐中的情感教育是多么重要,它不仅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音乐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真正地懂得爱的博渊。情感教育在很多发面影响着学生,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感受。老师一句关切的话,一个关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学生心中的反响,甚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赏析一首歌曲时,使学生仔细的听并进行想象,让学生做到与歌词的内容融入一体,进行体验。音乐来源于生活,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所以音乐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和表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促进师生的情感情感共鸣。反之,如果教师缺乏激情、缺乏情感的表达,对学生过于苛刻的行为,学生的情绪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将音乐情感溶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学生更能理解音乐、爱上音乐。

四、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现阶段中小学生的年龄小,不够成熟,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对音乐会产生一种“无动于衷”的感觉。这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了。

1、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启迪学生,让他们主动激情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要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比如文学、美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这些知识都有所了解,就会在欣赏作品时,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让学生去体会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了解作者的创造目的等。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充满着热情,将感情贯穿于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大家知道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心与心交流的过程。老师的情感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中小学生。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感情,对学生要给予尊重和赞美。教师的情感表现在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音乐教育更加的喜爱和理解。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做全能小战士。老师要热爱、关心、照顾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倾注全部的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可以说,情感是歌唱艺术的源泉,没有情感就没有动听的音乐,故而教师的引导以及情感教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最重要。

2、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中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需要图形图像给予展示,因此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显得行之有效了。信息技术教学通过那些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以及生动语言的描述,刺激学生的听觉,使之产生丰富多彩的想象,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比如在欣赏《海上钢琴师》的音乐片段时,画面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主人公在悠闲地弹奏钢琴,他偶尔抬起头,音乐旋律突然有了变化,仿佛眼前站有一位美丽的少女。音乐在不时变幻,音符又如清澈的泉水一样涌动出来,热情奔放。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进行信息化教学是引导学生掌握全面知识,加深对学习的理解。总之,由于中小学音乐内容的特殊性,情感教育是依附在一定的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的,情感融入于教学,信息技术融入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情感。例如,在教学《绒花》一课时,先播放歌曲,让学生充分感受《雪绒花》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雪绒花这首歌曲就是出自电影《音乐之声》,里面还有很多经典好听的歌曲,通过图像使学生了解一下美丽的奥地利风光,更深的体会一下《雪绒花》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篇10

音乐教育养成教育;审美感;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与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学校音乐课它不仅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更重要还有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意识品格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激起一种迁移默化的力量。寓教寓乐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音乐教学是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结合,是构成良好学习音乐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音乐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良好品德的有效方法。

小学音乐教育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发生重大变化。小学音乐常规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如: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课堂行为习惯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

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歌词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

例如:一年级音乐教学《小胖胖》表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小胖胖的孩子,他见了奶奶扫地就当没看到,见到叔叔直接喊“喂喂喂”,真是没有礼貌!后来小胖胖改正了,见到奶奶问声奶奶好,还主动帮奶奶扫地,见到了叔叔对他微微笑并和叔叔招手,大家都对小胖胖竖起大拇指。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编创歌词环节,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入手编创歌词。学生有的编创不让妈妈背书包,有的编创上课不溜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课堂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除此以外,游戏教学也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孩子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达到提高认识、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第一册第九课游戏《火车开了》在玩这个游戏时,一个同学扮演火车司机,其他同学扮演车箱里的客人,边唱边玩,正玩得高兴时,由于前面的同学太快,后面的同学跟不上掉队了,这个时候该怎样教育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游戏暂停,问一问司机同学,后面的同学跟不上应该怎么办?而不是老师说司机你慢一点,后面的同学跟不上。通过学生说出来慢一点,等一等后面的同学,再问一问为什么要照顾后面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游戏对其他同学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知道不能只顾自己玩的开心,还要想到别的同学。

音乐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

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品德教育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德育的作用。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迟到感到失望,在唱国歌时那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比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作用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时,问: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让孩子们讨论,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三、通过音乐教学树立起起榜样的作用

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歌曲中,有许多人物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例如:在教授《劳动最光荣》一课,里面有很多角色可以作为学生的榜样,通过小喜鹊、小蜜蜂和小蝴蝶的榜样对比,使学生受到教育。当然,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应更好地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为培养出人格健全的新时代的学生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