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护理大学毕业生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3 08:09: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大学毕业生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大学毕业生论文

篇1

在中国的香港,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完善,他们集咨询、心理辅导、人才市场、就业教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中国的近邻日本,政府修改了科目设置标准,规定大学有义务设置职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同时又推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扶持项目”,引导大学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美国,今年高校毕业生被称为“史上负债最多一届学生”,他们的大学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

就业形势

陈琦在北京大学读本科,后又到香港中文大学读硕士。今年毕业的她决定回北京找工作,一方面,因为更适应北京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香港的就业形势也不理想。她身边大部分朋友毕业后都没有留在香港。“不仅仅是我们这些留学生,香港本地人想要找到好工作也不容易。”

香港人口密集,劳动力不断涌入,竞争激烈,每年约有2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就业压力可想而知。香港整体失业率较低,但金融业就业前景不明朗,工程及建筑学系人才却供不应求,这正契合近期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关于“建筑学专业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居首位”的内容。

与陈琦处境相同的,还有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的徐璐,毕业后去纽约找工作,感觉也不容易。但是她说:“美国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是有所好转的,当地美国人的情形会好一点。”在徐璐看来,就业情况也与专业有关。她所学的室内设计就业比较困难,相比之下,工程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则很好就业。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就业市场长期萧条的美国,去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失业率达7.9%,比上一年提高1.3%。全美高校与雇主协会表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量最大的领域,包括商业、工程、计算机科学和会计,许多雇主不选择大学毕业生的原因,是认为他们没有接受过恰当的培训,不相信他们的专业技能。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显示,与过去20年相比,美国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市场,许多大学生找不到与学历相应的工作,不得不选择对学历要求低的低薪工作。

与陈琦和徐璐的经历相反,同样作为留学生,陈梦灵在日本找工作却很顺利,她身边的朋友也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日本的就职活动一般在大学三年级。陈梦灵在日本读大学院(相当于国内的研究生),从一年级秋学期(9月)开始陆陆续续地听就职讲座、公司合同说明会。12月锁定想去的行业,次年1月开始笔试,3月面试,4月得到通知(日本称为“内定”)。她面试了6家公司,进入2家公司的终面,最终选择了其中1家。工作定下后,她继续在学校完成论文。她说:“在日本找工作不难,和国内相比还是比较容易的。”

日本文部科学省与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今年春季毕业的日本大学生就业率为94.4%,连续3年上升,比去年提高5%。按专业看,自然科学专业的就业率比包括法律及经济在内的非自然科学专业就业率高。在希望就业者中,毕业时没有获得“内定”的大学生估计有2.2万人。

据媒体分析,日本就业形势的改善,主要是由于日本社会今年对医疗、福利行业人才需求大量增加,同时中低层次人才需求旺盛。

政策疏导

日本的就业服务体系称为“职业安定服务体系”,主要有3层实施管理机构。中央机构是劳动省职业安定局,在地方的劳动厅设立职业安定课和社会雇佣课,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设置公共职业安定所。随着业务的扩大,又建立面对专门对象的职业介绍所,如为大学毕业生介绍工作的学生介绍所,为妇女就业服务的介绍所,还有临时工介绍所,等等。

另外,针对大学生就业,日本还有专门的学生职业综合支援中心、学生职业中心等,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指导、职业咨询和介绍、信息和查询,供需见面以及对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支持。

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日本政府修改了科目设置标准,规定大学有义务设置职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又推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扶持项目”,引导大学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日本政府还推出“紧急人才培养就业支援基金”项目,鼓励大学生投入医疗、护理和福利机构等人才不足的行业。就业者在职业培训期间每人每月可得10万至12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6000元至7000元)的奖金,承接培训项目的机构则每月可得到6万至1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3000元至6000元)的奖金。

陈梦灵现在正处于职业培训期间,据她介绍,日本公司在正式上岗前都会对就职者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她所在的公司培训期长达4个月。

美国政府每年《岗位需求手册》,收集不同时段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信息,同时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大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查询到职业年薪、需求量以及晋升速度等信息。

非营利性组织如全美高校与雇主协会,也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服务。这个协会出版的《择业》杂志是许多大学生求职的指导用书。

在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专业人士,需持培训资格证书,考试上岗。指导内容非常具体,包括撰写简历的讲座、前辈的指导以及模拟面试等。

徐璐在找工作时接受过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对于她在模拟面试中的回答进行修正,并指导她如何有技巧地展现自己的优点。她认为:“这些技巧都很实用,我在求职过程中大多都使用到。”

香港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比较完善,集咨询、心理辅导、人才市场、就业教育为一体。大学生都要经过职前培训、暑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服务。大学经常有实习或进修的机会。如陈琦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学,每年都组织“寰宇暑期实习计划”,为约300名学生提供到内地和海外的城市进行全职实习的机会。

与美国一样,香港的社会团体也在为大学生就业积极努力。香港政府鼓励大学生到内地就业,香港青年机构经常组织大学生到内地进行短期实习。日前,香港青年联会举办“第六届青年招‘工’日2014”,为香港青年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根据一项香港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九成受访大学生看好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近七成愿意在内地工作及发展。

另外,香港政府也专门设置教育就业辅导组、统筹招聘组、择业辅导组等机构,免费提供协助。

媒体如此描述香港大学生就业中各方的作用:“政府主要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直接提供工作机会则甚少。社会团体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工作应征平台,增加青年就业机会。学校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大学生适应市场的职前准备才是就业的关键。”

心态调整

大学生正在调整就业心态,他们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及早进行职业定位,是香港大学生入学时得到的重要忠告。有媒体报道,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石乐琦甚至自16岁起就在时装店、咖啡店、人力资源公司及法律相关公司等15个机构兼职及实习,毕业后在1153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成功获聘香港宽带管理培训生的21人之一。

当然,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没有像石乐琦那样从高中就开始为今后的就业未雨绸缪。香港的大学讲师建议大学生一年级时就开始制订事业计划,培养人际技巧,了解行业需求。

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沈祖尧曾多次表示,不希望学生根据毕业后是否能找到好工作而选择就读的专业。而在陈琦看来,专业不是就业的唯一选择。她身边的很多同学,从事的工作与专业都不对口。

陈梦灵找工作时,感触较深的是日本公司对大学毕业生专业的要求。“很多公司并不看重大学时候的专业,因为入职后会重新培训。当然学校的名气以及在校学分还是比较重要的。”她学习的专业是社会情报学(相当于中国的大众传媒专业),但是找工作时她主攻的方向是日本商社,最后进了一家国际物流公司,从事与海关打交道的工作。

根据日本华媒分析,“日本年轻人就业心态比以往更加务实,越来越重视个人能力的发挥和工作时的快乐。当前的日本年轻人出生于比较富足的年代,比起父辈,他们更希望快乐地工作,更向往自由”。

与香港和日本相比,美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生活压力更大。近日,《华尔街日报》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数据得出结论,今年美国需要偿还贷款的学士学位毕业生比率高于70%,比20年前翻一番,这个数据创历史新高。今年美国高校毕业生被称为“史上负债最多一届学生”。媒体称,这一数据在2015年还将继续上升。

篇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155-03

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模式由统包统分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供需见面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模式,一方面为医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使得医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加大。许多专科毕业生宁可留在城市当“蚁族”、“漂族”甚至“啃老族”,也不愿到基层工作。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毕业生1861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如何拓宽专科生基层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他们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就业,更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以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

1. 调查形式

在对已就业的三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对我院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护理、助产、检验、影像、药剂、口腔工艺技术、农村医学、针灸、中医九个专业中随机抽取100名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

2. 资料收集方法

(1)文献法:借助于网络、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进行了大量的论文检索和阅读工作。

(2)问卷调查法: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内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意愿、择业要求和目标、影响基层就业的因素以及对基层就业的态度等方面。

(3)访谈法:通过对一些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收集相关信息。

3. 分析

(1)意向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我院有73.2%的毕业生倾向于到大、中医院就业,有意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仅占8.3%,说明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与医疗市场特别是大中医院的需求出发,来全方位地考虑就业问题。

(2)就业地域去向调查。调查显示。75%的毕业生倾向于到大城市及中小城市就业,3.5%的毕业生有去基层农村就业的意愿,愿意去中西部乡镇医院就业的毕业生仅占1.3%。总体趋势表明,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偏向大都市。

(3)基层就业问题调查。调查数据表明,由于主观原因造成毕业生不能深入基层就业的比例为51.2%。比如:不能适应、社会经验不丰富等;由于客观因素导致他们远离基层就业的比例为48.8%,比如待遇及环境差、信息接受慢等。说明学校应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为他们提供能安心在基层特别是农村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条件。

4. 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现实意义

由于眼高手低,造成许多毕业生“无业可就”和基层医疗岗位“有岗不上”的尴尬局面。这就需要医学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拥有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投身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近几年我国社区卫生蓬勃发展,国家积极倡导老百姓要“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正在为广大的医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在人才市场化的今天,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一种成熟表现,把大批高校毕业生吸引到基层就业,不仅是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最佳选择。

二、影响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不足的原因

1. 社会原因

(1)社会传统观念制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传统的“面子”观作祟阻碍了高校毕业生选择基层单位。许多毕业生及家长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发展缺乏正确认识,选择岗位的视野比较狭窄,他们对求职的定位,考虑面子的成分很大,认为到基层就业是无能的表现,这种传统观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

(2)基层就业配套措施不当。主要表现在:一是能真正解决毕业生后顾之忧的措施不多,如工资挂靠问题、后续发展问题等;二是部分措施因受地区差异、种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实际执行,毕业生实际收益不多;三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待遇参差不齐,各类保险不完善,录用等手续不完备,管理不规范,①这些都影响了基层就业指导在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高校原因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的专业很少有根据基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的,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是以城市为导向的,重理论、轻实践,所以所培养的人才在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都不能适应基层工作对人才的要求。

(2)基层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一是基层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片面,针对性不强。大多数高校多是从政治高度对国家基层就业政策进行宣传,缺少对基层环境的客观描述,缺少对有基层就业倾向的大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忽视对大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二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多停留在“喊口号”阶段,缺少对国家基层就业政策的针对性讲解。

3. 毕业生自身原因

(1)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基层意识淡薄。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观出现误区,许多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仍然以“精英”的观念去就业,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不屑于到地处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工作。

(2)把基层工作作为未来工作的跳板。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是为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认为到基层就业可以为进入仕途或升学等作铺垫,如可享受公务员考试优先录取、研究生考试优惠、缓解就业压力政策等。

篇3

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现象和学科。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的学科,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护理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从而逐步进行整体护理的学科[1]。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护理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鲜明的,现探讨比较如下。

1护理教育的异同

1.1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培养的目标包括护理理念和护理能力等方面。西方多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持续发展和合作等综合性能力及应对未来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及职业价值观念,以人本主义思想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使学生具有一颗善良的心,秉承人本关怀对待每1例患者;中国的护理教育则注重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教育及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2教育理念西方国家护理教育的中心理念是关爱,注重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课堂教学形式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护理教育仍然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形式。明显可见的是,西方多以学科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及综合课程,其课程设置出现短程化、小型化的趋势,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很容易调动起来;中国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式课程,多数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及课程中,自然科学及技术偏多,人文学科偏少,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未知,敢于理论实践创新的精神不足[2]。

2护士职业态度的异同

2.1中国护士职业态度在中国,护士由于其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加之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较低,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肯定和理解支持,倒班方式有损于健康、影响家庭生活等,而且护理工作要求精细化、严谨化、科学化和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与解决,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投入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这些现存和潜在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职业倦怠,因职业态度的缘故常常觉得很压抑,不能轻松应付工作上的冲突,不能正视自我职业价值,常有辞职不干的想法[3]。

2.2西方护士职业态度Breimaier等[4]研究表明,西方护士的职业态度倾向于较高水平,护士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认可度。护理专业学生(包括毕业生和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护士)的调查显示,10个毕业生中有9个相信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应该是非常轻松或者是有些轻松,大学毕业生都是怀着同样的理想加入护理行业的,这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职业,他们的理想就是帮助别人;调查结果同样显示,临床实践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同样积极,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职业前景的展望非常乐观。

3护理现实应用的异同

3.1伦理道德医学护理伦理道德研究在许多问题上所体现的纷争,很大部分都可以由文化差异来解释。中西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主义、强调和谐共同的责任;而西方的生命伦理学建立在个人主义原则之上,强调个人权利。如在医疗护理决策方面,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个人与其家庭密不可分,多主张由家庭或者单位决定,而西方国家多认为应该由个人决定,即生命的支配权在于本人;又如,在对待身患绝症的患者知情权上,在我国一般不将病情告知患者,而是告知其家属、单位[5],而大部分西方国家则主张告知身患绝症的患者实情。

3.2护理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主体意识,以重视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其特点,在护理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重均同、轻个性的偏向,主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会出现不同职称、年资、学历的护士承担相同的工作或同等责任等现象,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讲究科学、民主,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管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管理的弹性化和护理工作安排的层次化,不同职称、级别的护士有不同的工作定位和责任。

4护理科研中的思维差异

人类思维方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非理性思维或顿悟)两种基本类型,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尚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重直观内省、轻实测论证,重直觉领悟、轻理论分析;而西方人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因而往往借助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推理[6]。由此,护理科研(论文)的设计上,中国人习惯于先交待研究背景、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提出论据再作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西方人一般则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看法、点明主题,再依次交待研究背景、条件、原因、论据或分析。体现在护理研究中:国内的护理科研以把握整体性、方向性的研究为主,学术文章范围大,而缺乏前瞻性;西方则更注重细节,科研立足于实践、以实用为基础,多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5讨论

通过上述中西护理差异比较,可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护理有较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并非是水火不相容、不可磨合的,两者各具特色,各有其长短,可取长补短。因此,我国的现代护理事业,在护理教育方面,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具体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临床护理方面,在发扬优势的前提下,应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护理科研上,要转变思维,及时了解国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向纵深化、前瞻性发展;在护理管理方面,要敢于突破已有的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管理模式,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7.

[2]张凤,耿桂灵.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当代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3,34(5):85-86.

[3]张浩,郭燕.护士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12,29(9):38-40.

篇4

就业应聘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人生的重要转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格局的变化,一直紧俏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也不再包分配,而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模式为护生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遇,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但由于竞争激烈、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尚不够成熟等客观因素和护生自我定位不合理、缺乏应聘技巧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护生在就业应聘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心理问题,如过分担心应聘而出现焦虑甚至恐惧,屡遭挫折产生的自卑感和依赖心理,面对应聘不知所措的无助和不确定感,同时还会有专业地位低微感和改行意向增强等对专业的不良感受。而就业心理是影响护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在择业求职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护生应聘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各种干预措施帮助护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应聘心理。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会谈,详细描述护生就业应聘的真实体验,为制定更有效的就业应聘指导措施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某高校244名实习护生为抽样目标,其中本科162名,专科82名;女生238名,男生6名。采用判断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抽样时与班主任和临床带教老师沟通,让他们推荐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能力、不同表现的护生。为控制偏倚,入选者均符合以下条件:近3个月内有应聘经历;精神和记忆力正常;有完整的汉语表达能力;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最终选定18人,其中本科12人(女生11人,男生1人),专科6人(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21.20±1.32);应聘次数1—5次不等;至调查之日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13人,尚未签约的5人。研究样本量决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资料饱和)为标准。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根据EdmundHusserl观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并记录有就业应聘经历的护生的主观体验,对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凝炼主题,探讨各主题之间及主题与周围情景之间的关系。

3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访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人员承担,在单独的房间内进行。访谈前首先向护生说明访谈的目的、方法并告知本访谈与其今后就业及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时注意态度亲切、自然,边倾听边观察受访者细微的表情变化,根据受访者的情绪适当调整访谈内容及方式。访谈过程中运用Minichiello等提出的刺探和引导的方法,访谈者对具体的交谈内容不做任何构架,而是以“请聊聊你就业应聘的情况”这样完全开放的问题作为访谈的开始,使受访者自由表达其真实感受和体验。访谈中可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提问以获取更确切和详细的资料,但不主导会谈的内容和方向,不将自己的观点施加于对方。在深入访谈时,研究者尽量做到避免对相关情景的诱导,避免研究者个人的价值观影响现象的理解和推理解释。

研究者对每位受访者分别访谈1-2次,每次60min左右,每天仅访问1人。访谈时做现场笔录和同步录音,隐去受访者的姓名,以编号代替。访谈结束后即反复聆听录音和阅读现场记录,逐字逐句斟酌、分析、推理,总结受访者真实体验中的共性部分,并以研究者的语言归纳形成本研究的主题。

二、结果

1 一般的心理体验

(1)自信与肯定:有近1/4的护生面对就业应聘表现出充分的自信与肯定。“我大学期间获得奖学金和三好生等多项荣誉,实习期间表现突出,我想选择省级医院。”“我身高、外貌、成绩都不错,而且医院老师都说我特别适合做护士。”“我一直很努力,就是为了寻求一份理想的工作,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这些护生大多品学兼优、能力出众,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懂得扬长避短,充分把握应聘机会。

(2)焦虑与恐惧:大部分受访者提到面对应聘会有焦虑。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轻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且可以给人以压力感,促使人积极投入;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去医院交自荐表,看到应聘材料堆积如山,心一下子就凉了,从那一天到接到让我去考试的通知前我都睡不好觉。”“参加完考试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真的是度日如年,现在想起来都害怕。”“先前我设想过应聘时的种种情景,但结果还是很紧张,没发挥好,应聘回来我心里没底。”“在应聘这段时间,我常常做噩梦,有时半夜醒来就睡不着了,情不自禁地想起应聘时的情景。”

(3)自卑与依赖:各方面条件一般的护生屡次应聘失败之后对自己信心不足,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大学期间我没获过什么奖,又不善于表达,毕业对我而言可能就意味着失业。”“我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现在用人单位这么注重外表,我真的很自卑。”“我觉得别人都比我好,我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现在的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包办一切,依赖心理较强。“我自己没去找过医院,都是父母让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应聘。”“这个专业当初是家人帮我选的,他们也会帮我找工作。”

(4)委屈与愤怒:研究中近半数的护生诉说委屈与愤怒。“面试的第一关是脱鞋量身高,我只有1.58米,离医院规定的1.60米差了2厘米,连考试机会都没了,个子矮也是我的错吗?”“我多次获得奖学金,又是优秀毕业生,实习表现又好,但实习医院就是不要我。”

(5)无奈与不确定感:尚未有就业意向的护生看到身边的同学都签约了,心里既着急但更多的充满了无奈和不确定感。“省级医院第一批招聘已经结束了,有不去签约或体检不合格的才会招第二批,不知道是否有这种机会?”“我在等我们当地卫生局统一组织的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才有机会面试,我不知道能否通过考试?”“医院招聘不公开化,我们考试结束都快一个月了,到现在还不知道结果,打电话问总说成绩还没出来,也不明说一共招多少人,是不是都内定好了。”“我很想去县医院,但我爸妈非得让我去市级医院,竞争那么激烈,哪那么容易啊?唉,我不知道怎么办。”

2 对专业的心理体验

(1)专业地位低下:研究中一些受访护生将应聘和专业地位联系起来,认为医院内存在专业歧视。“招聘医生都是看成绩和能力,而招聘护士却那么看重身高和长相。“在医院实习的几个月,总是听到护士们在抱怨自己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在医院都处于劣势地位,令我对前途也失去了信心。”“看到我一个大男生去应聘护士,主考官都投来异样的目光。”

(2)专业思想下降,改行意向增强:半数以上的受访护生表示应聘使他们专业思想稳定性下降,并表示会寻求合适的机会改行。“我们很多同学签的是聘用制合同工,说不定哪天医院就不跟我们续签了。与其等它炒我鱿鱼还不如找机会趁早辞职。”“我虽然已经和省级三甲医院签约,是编制内的,应该说很知足了,但想到以后都要干这么脏这么累的活,真不甘心啊!”“我去应聘只是想尽快到医院上班以偿还大学期间所借贷款,减轻父母负担。我没想过要终身从事护理工作。”

三、讨论

就业应聘是护生跨入社会的第一步,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就业机制的不健全,加上他们涉世尚浅,应聘会导致护生复杂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一般的心理体验和对专业的心理体验。本研究通过访谈形式对18名有就业应聘经历的护生进行了质性研究,发现仅少数优秀的护生在应聘中有自信与肯定的良好体验,而大多数护生会有焦虑与恐惧、自卑与依赖、委屈与愤怒、无奈与不确定感等不良体验,同时他们还有专业地位低下、专业思想下降、改行意向增强等对专业的不良感受。护生应聘过程中的不良体验必须得到护理教育者、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关注。

1 就业指导和应聘培训亟不可待

护生应聘时应对能力较差已是一个普遍现象。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护生由于缺乏规范的指导和培训,在应聘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给他们带来了不愉快的感受。建议学校在临床实习前就应向护生传达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并在对全省近几年护生就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本年度本、专科护生的需求情况,供护生参考,帮助护生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准确定位。其次,学校可以聘请医院曾参加护生招聘的主考官给护生开展专题讲座,分析以往护生应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应聘技巧。再次,学校可以开展模拟应聘训练,使护生提前感知应聘程序和氛围,提高应聘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2 医院要进一步完善护生招聘制度

篇5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是三门峡市唯一一家市直综合性医院,经过50余年的发展,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在本地区堪称一流。但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事工作在医院总体目标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医院“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依法治院、以德办院”的发展方略,制定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搞好人才资源规划尤为重要。

1 医院专业技术队伍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已烙在每个职工心中,“科教强院、人才兴院”也成为医院再次腾飞的动力。医院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发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医院着力于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专业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截至2006年10月,医院现有正高职称人员12名、副高职称人员72名、中级职称275名,占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8%;硕士学历8名、本科学历257名、专科学历221人,占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8.5%。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要保持医院在本地区同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必须不断巩固和加快重点学科的建设,发挥名牌效应,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引导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课题,多出成果,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促进科研成果与临床相结合,推进以基本技术创新和高科技技术创新为主导的自主型技术战略。

2 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措施。

医院人才的配置要按照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人员科学匹配的要求,首先满足临床、医技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及重点学科的需要,行政、后勤管理人员要少而精。重点放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上,按照优选、优待、优育的人才测评原则,盘活人才存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1有计划地实施继续教育

目前,临床、医技科室还有部分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人员,在护理岗位上,也有部分中专学历的人员,近年来,该院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学历再教育,科学地引导他们通过自学考试和半脱产学习,改变现有的学历状况和知识结构,预计到2010年底,85%的护理人员可望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从根本上改变医务人员学历结构,通过医学继续教育,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

2.2在院内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各科室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严格执行“三级”联合查房制度;安排固定的时间授课,向青年医护人员传授临床知识;加大对“三基训练的考核力度”;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激发医务人员苦练专业技术的积极性。

2.3培养骨干人才

按照医院重点科室发展规划,选派优秀人才到上级医学院校及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大科室每年2人,小科室每年1人,重点培养骨干人才。

2.4运用激励机制,加快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学术专著,在国家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所需费用全部报销,积极参加科研立项,争取科研成果,一切费用由院方承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篇6

医学教育的第三阶段在法语中叫做LeTroi⁃sièmeCycledesÉtudesMédicales,简称TCEM。在第三阶段的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实际上是已经具有执业医师执照、有处方权的医生,并全日制在医院从事住院医生的工作。他们通常在更高年资医生的监护下独立完成诊断、检查、处方、治疗病人的全过程。根据专科的不同,TCEM为期3~5年。全科医学教育的TCEM为3年,目标是培养家庭医生,除了在医院各科室间轮转外,也可以去私人诊所行使家庭医生的职能,并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其他专科,如内科、外科等的TCEM通常为期5年,医学生同样在教学医院的相关专科进行轮转,并完成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TCEM结束时,医学生必须通过医学博士论文答辩,从而正式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为其医学教育过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法国医学教育特点分析

2.1国家统筹计划

法国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个计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卫生部根据当年全国对医生的需要,决定全国医学院的招生数量,即能够通过PAES学年的考试进入P2的医学生数量。这一计划保证了通过数年艰苦学习的医学生成为医生以后,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有保障的收入;同时也决定了医学教育是一个淘汰率很高、竞争很激烈的学科。第二,根据DCEM4的医学生人数和全国各地区对不同专科医生的需求情况,制定当年进入TCEM的不同专科人数。这一计划使得各地区各专科的执业医生人数相对平衡;且医学生想要选到心仪的专科就必须要考到好的名次,保证了医学教育的高竞争力。

2.2重视临床实践

通过本文对法国医学教育的介绍,不难看出在法国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从P2学年前的4周护理实习开始,P2、D1学年有1周1~2次的床边教学及暑期的2个月实习,D2、D3、D4学年的每天早上都在医院实习,直至最后TCEM阶段的全日制医院工作。所以法国的医学生接触临床时间非常早,且直接接触临床的时间随着年级增加不断增长。这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医学思维模式,增进临床技能的掌握。

2.3理论课程综合性强

在法国的3阶段医学教育设置中,第一阶段以理论授课为主,第二阶段中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观察这两个阶段的理论课程表不难发现,所有的核心课程都是综合性的课程,以第一阶段的课程单元(UE)、第二阶段的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的方式表现出来。在P2和D1这两个学年中,课程单元作为核心课程在4个学期中教授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和诊断学,并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将这4个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分别以胸部、腹部、头颈部和四肢的形式进行讲授。在D2至D4的3个学年中,核心课程包括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这两种。这种综合课程的呈现方式更形象易懂,方便学生集中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种课程方式对授课教师要求比较高,需要4个学科的教师密切配合,进行集体备课,并且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2.4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

法国的高等教育都是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但是没有专门教材,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医学生上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笔记,以供课后复习。授课教师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给出自编讲义或大纲,附上参考书目,由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由于理论授课时间有限,很多内容只进行提纲挈领的介绍,学生在课后自己钻研参考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课程论文的撰写,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参考大量医学书籍。此外拓展课程中的医学论文分析、还有医院定期举行的病例讨论,都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他们能够独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医生,即使从学校毕业后也必须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因此法国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执业后的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经济、有效、全面的医疗服务,并避免过度医疗,法国非常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并立法规定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每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进入第三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中。以2011年国家提供的7692个执业医师职位为例,其中的3930个职位是留给全科医生的,其他的10个专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共3762个职位。在全科医学的第三阶段教育中,医学生被要求在教学医院的各专科进行轮转以掌握各系统疾病包括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此外还必须到家庭医生诊所进行6个月的学习。选择了全科医学的学生在完成第三阶段的学习后会成为全科医生即家庭医生,可以自己开办诊所或与他人合办诊所。家庭医生是医疗服务中相对基础的一部分,直接面对普通患者并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并将需要专科治疗的病人分诊到不同专科进行后续医疗服务。

2.6不断改革中的法国医学教育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和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法国的医学教育也在与时俱进,教育体制包括考核方式都在不断进行改革。近期的重要改革分别出现在2004年和2011年。在2004年以前,选择全科医学的医学生在第二阶段即DCEM4学年后,不用参加考试,直接成为住院医生,经过2年半的TCEM阶段培训后进行医学博士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即可成为全科医生。自2004年起,所有医学生都必须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考试排名决定是否选择全科专业;且全科专业的TCEM阶段延长到了3年;此举是为了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提高家庭医生的职业素养。2010年的医学教育改革设置了“健康教育第一年(PAES)”,这个改革合并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和助产科学的第一年基础教育,使得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又增加了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通过以上的两个实例不难看出,法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剧烈变更,而是比较频繁的小的改版,相对灵活且易于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3对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启示

在对于医学生的选择上,法国与我国类似,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医学院校。因此相比美国等国家的仅仅允许大学毕业生(具有学士学位)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制度来讲,更适合作为参考对象。了解法国医学教育制度后,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会产生一些思考和启示。我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一直延续建国以来制定的模式,没有经历过大型的变革,虽然比较贴近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特点,但是在某些层面确实与现代的医疗环境不相适应。如果能从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中吸取一些经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作用应该会比较可观。

3.1医学课程改革

法国的高等教育一贯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其中的核心课程以课程单元和跨学科课程的形态为主,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科书,所以一门核心课程的学习需要查阅不同的理论书籍,并综合阅读才能全面掌握。此外,在拓展课程当中的医学文献分析等科目的设置,一方面培养了医学生阅读和写作医学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式和临床医疗的现状,目前许多医学院校正在进行不同规模的课程改革,其中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为主流思想。PBL教学的形式是将一个复杂、有意义的问题交给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医学知识。这种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主动进行知识整合并鼓励批判性思维。以江汉大学医学院为例,经过这样的课程改革后,PBL内容占到学生总课时数的20%左右。虽然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还在试验探索阶段,但是从短期效果来看,已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3.2医学教育模式改革

法国医学教育中注重临床实践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我国目前比较主流的5年制医学教育为例,前两年半学生在基础医学院进行理论学习,除了某些条件比较理想的学校设有临床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模拟实践以外,大多数的时间学生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医疗实践。在后两年半中,医学生有1年的时间学习临床理论课程,1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实习。所以在5年的学习过程中,中国医学生仅有1年时间来真正接触临床。反观法国医学的教育模式,在第五年(DCEM3)结束时的医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护理实习、一次两个月的暑期实习和连续两年的半日制实习(包括值班),对于临床医疗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且他们作为医学生的临床培训还远没有结束。而且这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更有效率。如果能够借鉴这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可以增强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效率,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篇7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5-0028-05

研究表明,长期工作的成功,75%依赖于人际间的技能或软技能,而只有25%依赖于技术技能[1]。这就是说,比起专业知识本身,软技能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研究当代高职学生软技能的现状以及提升对策,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软技能的概念及分层

软技能,是由一个人的人格特质、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个人行为等一系列能够反映个人特质的要素组成的技能系统。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予了不同的定义。Philip和Chris将软技能定义为与人格、态度、行为有关的技术、能力和特质,而不是正式的或科技性的能力[2];Marcia认为软技能是使员工工作表现更为出色的学习和实践的技能[3];Kantrowitz把软技能定义为个人内在的或人际间的能够促进技术技能以及知识应用的工作技能[4]。我国学者于广涛等认为软技能是人际沟通、协调、领导、情景意识、决策等方面的技能。软技能是与工作有关的技能,是相对于专业操作技能而言的非技术技能,它强调的是内在的和人际间的技能[5]。综合各方观点,本文认为,所谓软技能,是指劳动者在职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相对于技术技能或认知技能即硬技能而言的个人能力特质,由个性、性格、责任心、自信力、服务意识、沟通、分析、管理等要素组成,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借鉴曾湘泉的软技能分层思想,从应用层、修炼层、天赋层三个层级对软技能进行分析[6]。应用层软技能最接近硬技能,是指直接用于支撑硬技能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软技能,如沟通技能、人际技能、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应用层软技能由于与工作任务紧密相关,因此,往往不同性质的职位对任职者的应用层软技能要求也不同。

修炼层软技能是指通过长期积累和修炼而形成的心理能力。修炼层软技能不容易被简单地观察和测量,需要长期接触,通过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够判断。较典型的修炼层软技能包括责任心、成就动机、服务意识、自信力、承受压力能力、全局意识和道德等。

天赋层软技能是指人基于先天生理差异而形成的一些深层次的软技能。天赋层软技能既不容易被直接观察和测量,相对而言也更加难以改变和塑造,如直觉、美感、个人特质、性格等。鉴于天赋层软技能无好坏、优良之分,仅与职位匹配度高低差异有关,本文不做详细分析。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软技能的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某高职学校(简称A校)2011年委托专业评级公司负责对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短期评估。根据该公司基于A校2010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跟踪调研所形成的A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2011)年度报告,可以从毕业生的离职类型、离职原因以及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状况的问卷数据中,分析高职学生软技能现状。

(一)A校毕业生修炼层软技能的状况

这是基于A校毕业生离职现象及原因的分析。离职率是衡量修炼层软技能的标尺。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后,有主动离职,也有被动离职的。主动离职会让用人单位认为该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在修炼层软技能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被动离职反映了毕业生综合表现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表明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存在重大缺陷。具体见图1、图2、图3。

由图1、图2可知,A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离职率高达51%,高于本省高职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示范高职10个百分点。在离职的学生中,93%的是主动离职,仅有1%是被公司辞退的,两者兼有的为6%。学生主动离职的原因有: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5%)、薪资福利偏低(27%)、想改变职业或行业(19%)、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8%)、工作要求和压力过大(5%)、就业没有安全感(5%)和准备求学深造(1%)等。

毕业半年内的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适应期,却有如此多的主动离职,究其原因,个人适应能力不强是引发学生离职的深层次原因。个人适应能力的关键是心理适应,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反应的人会去改变自身原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使其在新的水平上与环境相适应;相反,消极反应的人不愿放弃自身的一些观念和方式,紧张和焦虑感随之产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剧。于是,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具体心理表现,如自信力不足、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不高、承受压力能力较弱、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欠缺等。这些消极的心理反应自然会引起走出校门不久的学生对企业发展前景、自身发展空间、企业文化、薪资福利、就业安全感等进行质疑甚至感到悲观。说明职业适应期内主动离职毕业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不强,修炼层各项技能达不到企业和社会需求,有待提升。

(二)A校毕业生应用层软技能的现状

这是基于A校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状况来分析。XX公司将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分为35项,同时,按SCANS标准的中国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的需求,将35项基本能力划分为五大类能力,见表1。

工作能力的重要度和满足度相关性是衡量应用层软技能的重要尺度。XX公司依据高职学生毕业一年后所理解的35项基本工作能力在其岗位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制定A校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重要度情况,见图4。依据毕业时掌握的水平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制定A校学生基本能力满足度情况,见图5。但是,单从能力的重要度和满足度图标中无法分析出更多的问题,由此,应着重分析代表重要度和满足度关联性的优先改进矩阵图,见图6。

图6中的横坐标代表重要度,纵坐标代表满足度。“保持象限”代表能力的重要度相对较低,而能力满足度相对较高,这种类型的能力可以继续“保持”,即为“保持象限”。位于“保持象限”里的4项能力分别是:理解性阅读、系统分析、操作监控和人力资源管理。“低优先度象限”代表能力的重要度相对较低,而能力满足度也相对较低,这种类型的能力是可以暂时不需要关注,即为“低优先度象限”,包括操作和监控、维修机器和系统、设备选择、安装能力、技术设计和指导他人等6项。“优势象限”代表能力的重要度很高,而能力满足度也较高,这种类型的能力是很有优势的,所以优势象限中,能力落点越靠近右上角就越是优势能力,A校学生在这个象限里仅有财务管理和理解他人2项。

剩下的能力都位于“关键改进象限”。“关键改进象限”代表能力的重要度很高,而能力满足度较低,这种类型的能力是需要关键提高与改进的,即为“关键改进象限”。关键改进象限中,能力落点越靠近该象限的右下角越需急迫改进。由图6可知,按照该项能力需要改进的急迫性排列,大致顺序是:说服他人、判断和决策、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谈判技能、学习方法、积极聆听、时间管理、设备维修、协调安排、服务他人、解决复杂的问题、科学分析、新产品构思、疑难排解、质量控制分析等项。很明显,当代高职毕业生的35项基本能力中约一半左右位于关键改进象限里,这些能力集中在理解与沟通类,约占71%;管理类,约占55%;应用分析类,约占40%;科学思维类,约占25%。

高职毕业生软技能在修炼层上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自信力不足、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不高、承受压力能力较弱、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欠缺等,从而引发职业适应期内频发跳槽换岗;在应用层上,亟需改进的能力项较多,集中在理解与沟通、管理、应用分析和科学思维四大类能力,特别是理解与沟通和管理类能力的缺乏,导致学生在工作中后劲不足,业绩不佳,职业上升空间受阻等诸多问题。

三、高职学生软技能的提升对策

(一)围绕职业需求,重塑天赋层个人特质,提升软技能层次

根据软技能的形成机理,不同层次的软技能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存在一种“逐次决定关系”。天赋层软技能会决定修炼层软技能,修炼层软技能会决定应用层软技能;当然,反过来,应用层软技能可能会促进修炼层软技能的形成或提升,甚至可能会使天赋层软技能形成或提升,但是这种反过来的作用力要小于正向的作用力[6]。所以在整个软技能系统中,天赋层位于最底层,是基础,它的状况对于修炼层和应用层软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高职学生已过了天赋层和修炼层形成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但对高职学生的性格、个性等特质进行调整和重塑是完全可能的。青年时期正是应用层软技能形成的黄金时期,高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选定职业,围绕职业需求,调整个性和性格特质,以促进修炼层和应用层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完全必要的。因此,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应根据不同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的不同个性、性格气质类型,采取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正自己的个性和性格,以更加符合将来的职业选择,为学生克服工作中的职业性格障碍创造有利条件。

(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精炼心理适应能力,提升修炼层软技能

高职院校要在加强和提升学生修炼层方面下工夫,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举办各种讲座和活动等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还应把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提升融进各门基础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反思道德行为,调整成就动机,重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职业观;通过创设职业情景,感受职场生活,厘清内心真实需要,兼顾主客观条件,选定职业,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所需的兴趣爱好,发展职业心理能力;通过创设应聘情景,举办模拟招聘会,让学生接触类型各异的主考官,积累应聘经验,减缓应聘压力,提升应变能力。

(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日常良好行为,稳固软技能水平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纠正学生的日常行为,强化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职学生虽然生理年龄大致都在18周岁以上,但他们的心理年龄还不太成熟,个性还不稳定,稍遇不顺就容易出现冲动、偏激、盲目和浮躁的行为;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处于浮动状态,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摆脱了父母、老师的约束,完善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没有形成,很容易出现自由懒散等行为;分析能力还有待发展,认识事物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往往不合实际地去思考和评论社会问题。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是每个学生个体化的场所,在提倡个性化发展的今天,为了保证所有人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秩序,就更加有必要建立、完善一整套激励约束机制,以长期监督和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应建立由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干部组成的督察小组,保证时时有抽查,处处有人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保障规范的贯彻执行,真正将软技能的培养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付艳芬,郑显兰,李平.软技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1):74-77.

[2]Philip Moss, Chris Tilly.“‘Soft’ skills and race:an investigation of black men’s employment problems”[J]. Work and Occupations ,1996(23):252-267.

[3]Marcia P., Louise T.“Workplace deviance strategies for modifying employee behavior” [J].The Health Care Manager, 2004(4):290-301.

[4]Kantrowitz TM.“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soft skills performance” [D].PQDD博硕士学位论文,2005.

[5]于广涛,王二平,李永娟.非技术技能及其培训[J].人类工效学,2004(10):56-57.

[6]曾湘泉,等.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双转型”背景下的就业能力提升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7-70.

Situation of Soft Skill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Promotion Countermeasures

——The Case of A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in Chengdu

YE Cui-lan1,2

(1. Chengdu Textile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1731;

篇8

2011年起瑞典留学无“免费午餐”

随着外国留学生人数增长迅速,瑞典各高等院校将从2011年起对来自欧盟和欧洲经济区以外的外国留学生收取学费。据了解,目前在瑞典的留学生享受的是与本国学生相同的免学费待遇。然而据瑞典教育部门统计,近10多年来,到瑞典求学的外国留学生人数骤增,目前就读于瑞典高校的外国留学生已超过3.1万人。为缓解经济压力,政府考虑对非欧盟学生收费。瑞典政府估计,一名外国留学生每学年需交纳约7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9万元)的学费。

瑞典政府将推出高额奖学金项目

瑞典政府将从2011年起对自欧盟和欧洲经济区以外地区的外国留学生收取学费,但为了缓解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瑞典政府将推出两个高额奖学金项目:一个是将颁发给与瑞典有长期合作发展关系的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奖学金项目每年达3000万瑞典克朗;另一个奖学金项目将由各高校直接管理,向所有非欧盟国家的国际学生开放,2011年该项奖学金总额为3000万瑞典克朗,2012年该奖学金的总数将增加到6000万瑞典克朗。

荷兰名校2011年对华招生展开

荷兰作为最早使用英语授课的欧洲非英语国家,在世界留学市场一直广受青睐。荷兰政府每年将国民收入的20%投放到教育领域,截止到目前,荷兰共有11所大学跻身世界大学前200位。目前,荷兰高校已开始接受2011年入学申请,由于荷兰多所大学的招生都采用招满即止的规则,因此,提前一段时间准备非常重要,留学专家介绍,鉴于荷兰入学时间多为每年九、十月份,学生提前一年准备可高效保证录取。

美国部分社区大学学制改为4年

最近,美国部分社区大学的学制从两年提高到四年,且颁发四年制大学的文凭。这种现象被美国高等教育界视作社区大学的转型之举。这种新趋势正在打破社区大学以往的“跳板”定位,社区大学升级主要是迎合了市场需求,升级专业包括消防、电焊、护理等,修习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接受技能训练的同时,还接受管理方面的知识。业界认为,社区大学的转型顺应了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特点,同时也不失为美国就业供需市场的风向标。

加拿大致力提高公立教育质量

滑铁卢大学校长约翰斯顿先生于10月1日担任加拿大总督职务。他在就职演说中表示,要将加拿大建设成为一个“聪明与关爱的国度”。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3个支柱:支持并关爱家庭、儿童;鼓励学习与创造;提倡慈善和志愿者精神。他尤其强调要关爱并尊重教师,并通过公立教育使每个人的才智得到充分发展。留学专家指出,随着加拿大教育变革不断深入,本土学生以及留学生都将从中受益,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

初中生留学热抬高美国中学门槛

在中国,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寄宿中学协会在京说明会上,初中生家长成为现场咨询的主流。涨幅迅速的初中留学热潮也悄然抬高了美国高中的门槛。10月底,美国寄宿中学协会(TABS)率43所美国寄宿制高中在京集体招生。不过,相比去年的75所学校,今年来京招生的学校规模已明显缩水,招生计划预计比过去减少二三百人。据业内人士介绍,在美国高中名校的招生条件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考试成绩是重要方面,而学生社会经历、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其个性与特长,将是招生时更为看重的。

英国留学生生活压力将变大

英国国家统计局10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经济在今年三季度内的增速达0.8%,比预期值高出一倍。专家表示,一般来说GDP向好意味着有更多的工作岗位。但是因为过去几年,政府裁减了太多公共部门的职位,因此这些岗位的失业人员大多涌向私营企业和部门。虽然这些部门提供的岗位数目不少,但是因为求职者的成倍增多导致了求职竞争异常激烈。因此未来海外学生想在英国找到工作的困难仍然很大。

日本大学“泡沫化”扩招留学生

10月27日,日本新华侨报网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文章称日本高等教育实施“大众教育”后,“泡沫化”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事情,大量扩招将会使得许多学校因无法达到招生名额而倒闭。文章还提到,日本“大学泡沫化”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狂招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大学泡沫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不再有“精英意识”,他们把这段时间当作高中“升学战争”和毕业“就职战争”之间最快乐的人生时光,尽情地玩耍、享受。在世界500强之一的三井物产,对一个进入公司的大学毕业生,要花500万日元进行培养,其费用基本上与大学4年的学费相同。因此,他们也认为日本的大学正在“泡沫化”。

南加州大学向中国学生全面开放

排名全美第23位的美国南加州大学是中国优秀学子向往的名校。该校招生办副主任Megan Wang近日表示,作为拥有最多国际学生的美国大学,南加大会继续招收并录取全球的优秀学子。南加大的150个本科选项全部开放给国际学生。南加大提供经济补助给拥有美国公民及永久居民身份的学生。如果学生有经济需求,校方会以助学金、工读金以及贷款等满足他们的全部经济所需。国际学生虽无法得到经济补助,但他们可以与其他的报名者一起申请并竞争奖学金。去年,中国有4位同学得到全额奖学金。

法国私立院校不断扩张

多年来,法国私立院校广泛结合所在地地域特点,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践行课堂理论,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学校好评与日剧增,从而也引发了大众对法国私立教育的关注。面对庞大的私立教育机构规模,专家提醒学子,选择入读法国私立院校一定要注意查看学校资质,通常有3点衡量标准:一、能为学生办理一年的学生居留;二、有专属的教育编号;三、国内教育部备案。

新西兰博士受学子认可

近3年出国读博的学生有明显增长,其中又以新西兰博士项目发展最迅速,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学子认可。据统计,2009年所办理的博士生数量同比增长170%,再创新高。新西兰读博之所以受国内学子认可,除学历含金量高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费低廉,只需要2~3万元人民币即可;其次,博士配偶可申请与其课程时间一致的无限制性工作许可,申请人子女在新西兰的学习费用也和新西兰居民一样享受优惠;此外,国际博士生可申请新西兰国际博士研究奖学金(NZIDRS),这项全额奖学金资助覆盖了学费、生活费、交通补助、保险补助以及书本和论文费用多个方面。

澳大利亚拓展中澳大学交流

11月8日,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长克里斯•埃文斯参议员(Senator Chris Evans)在北京宣布澳大利亚政府将出资拓展创新性的中澳大学校长能力建设交流项目。埃文斯参议员说,吉拉德政府将出资10万澳元用于拓展“中澳大学校长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由澳大利亚大学协会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联合创办。在该笔政府资金的支持下,2011年和2013年参与该项目的澳大利亚大学数目将翻一番,达到16所大学,这将有助于中方参与者丰富其交流体验。

美国移民收入锐减

美国丕优西语裔中心10月29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自经济危机结束以来,移民迅速恢复就业,但美国本土出生者继续失业。移民失业减少的原因不明。不过,自去年以来,移民的工资比一年前大幅减少。外国出生移民的周薪中位数字比一年前下降4.5%。美国出生上班族的工资降幅只有不到1%。2010年第二季,美国出生上班族的周薪中位数字为653美元,外国出生移民的数字则为525美元。

移民加拿大曼尼托巴不设学历门槛

曼尼托巴省属移民计划(Provincial Nominee Program简称PNP计划)的产生是在加拿大政府和曼省(Manitoba)政府协商基础上制定的。近两年,曼省投资移民计划以资产要求低,文件要求简单,无学历、语言要求,投资方式灵活以及曼省投资移民名额最多的省提名计划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不符合加拿大联邦以及魁省投资移民申请条件的申请者所接受。

美国第二代移民收入更高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3亿多人口中有12%是外国出生者,除了少数在美工作学习的非移民外国人,其余的多数基本上等同于第一代外来移民。此外美国还有3302万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外国出生者的第二代移民。人口普查局的调查发现,第二代移民比第一代移民获得更好的教育,有更高的收入,从事专业工作的比例更高,贫困率较低。25岁以上的第二代移民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8%,比第一代移民高13个百分点。人口普查局官员格里科说:“这显示移民的孩子继续像过去几代人那样融入美国社会。”

中国成澳洲第二大移民来源国

澳洲移民部长宝文(Chris Bowen)日前表示,澳洲的移民政策将继续以国家经济所需的技术人才为吸纳对象。根据统计数字,中国成为澳洲第二大移民来源国;而在技术移民类别中,会计是最多人提名的职业,其次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和注册护士。政府宣布下年度将增加5750个技术移民名额,以满足澳洲的需求,技术移民的比例将提高至67.5%。宝文表示,政府的技术移民政策以目标为本,有助纾缓医疗、工程、金融服务和信息科技行业人才短缺问题。

132签证成国内精英移民澳洲首选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理想的移民国家之一,其商业移民深受国内认可。在多种澳洲商业移民签证类别中,132类签证已然成为国内商业精英移民澳洲的首要途径。该签证属州政府担保商业杰出人士类签证,适合在国内拥有大型公司并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成功人士。澳洲商业移民类别163、164、165需两步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临居”再“永居”的过程。惟独商业天才132类可一步到位拿到永居签证。

加拿大公民入籍考试新条例生效

自加拿大联邦公民及移民部今年3月15日推出新版的公民入籍考试范围后,该部门近日修订考试内容:包括扩大考试范围的重点;取消笔试中的必答题;考试未过可延长考生重考的期限;至于测验考生语言能力的口试部分,则由以往的简单对话,改为需要表达能力较强的题目。有移民律师指出考试范围虽然经过修订,但对一般来自中国大陆或台湾的移民,仍然十分艰辛。

“美国猫”测试或成名校录取指标

10月16日,美国大学网公司推出了全新的国际生测试项目――美国文化评估测试(the US Cultural Assessment test)。该项测试简称为USCAT,第一阶段实施工作将于明年秋季展开。由于简称中同时包括了US和CAT两个的单词,因此被网友戏称为“美国猫”测试。以USCAT为代表的美国文化评估类标准化测试或将在未来成为主流,为众多美国学校录取国际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美国高校对国际生要求一向严格,无论是偏重托福、雅思、SAT等经典测试方式,还是偏重USCAT类的新兴文化测试,其实都反映了美国各类院校对国际生素质的要求。

留韩语言门槛降低

10月1日,韩国教育部调整了大部分院校的本科招生语言要求,语言关从原来必须通过TOPIK考试4级,调整至入学申请时只需提交3级证书,毕业前通过4级考试即可。不过,此次降低门槛不包括以下7所大学,即首尔国立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成均馆大学、梨花女子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和西江大学。而此前韩国教育局在今年8月也出台放宽留学签证,令八成中国学生受益。两个月内,赴韩留学利好消息一传再传,一股不小的留韩“风潮”正在刮起。

GRE考试成绩取消冲击留学计划

10月23日,在中国大陆地区举行的GRE普通考试时,发生了“错误重复使用先前旧试题”事件,导致考试成绩失真,ETS决定取消所有考生成绩。目前GRE考试在中国大陆一年仅有两次考试机会(6月和10月),同时GRE考试是申请美国理工科、文科等专业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所以此次事件必然对申请2011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带来影响。ETS将为所有受影响的考生提供3种选择:参加于2010年11月20日举行的免费重考;或免费转考2011年6月11日举行的GRE普通考试;或全额退还10月23日GRE普通考试的考费。

SLEP成国内学生读美国高中捷径

SLEP是中学英文程度测验(Secondary Level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的缩写。由托福考试主办机构ETS主持,因此SLEP在国内也被称作“小托福”考试。除多数公立中学通过SLEP选拔学生外,美国90%的私立中学都通过SLEP成绩衡量学生的语言成绩情况。对多数学子来说,SLEP是进入美国高中的必经途径。相比托福等考试,SLEP的难度更小,考点和考试方式更灵活。

2011年美国国际交换生开始招生

2011年美国国际交换生招生已经开始。年龄在15~17岁的中国高中生符合相关条件,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公立高中,修读一年的高中课程。专家建议,美国高中交换生项目招生名额有限,采取先报名、先通过、先录取的模式,额满即止。想参加2011年春季交换生的学生现在就要开始报名和准备材料,学生要通过严格的英文笔试和由美国机构专门设置的面试,合格者才有机会到美国进行为期10个月的文化交流项目学习。建议提前半年准备为宜。

南京市为引进海归人才再次“筑巢”

南京市政府近日公布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为了让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安心发展,南京计划建1万套人才公寓,将规划4个大型片区来建人才公寓和城市中低收入者用的保障房。今年南京还将建设500套商品房,为特别优秀的海外人才解决住房问题。未来3年,南京将投入30亿元,全面实施“紫金人才计划”,着力构建政策优势突出、服务环境一流、创业氛围浓厚、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人才集聚高地。

澳大利亚国际留学生数量下降

篇9

外延式发展遭遇“瓶颈”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已经结束,从媒体相关报道中不难发现,近两年显现出的高职招生难并没有好转的迹象,许多高职院校的日子变得越发难过,全然没有了前几年的“风光”。

2008年以前,一些高职院校不需要花费多大力气就能轻松完成每年3500人的招生规模,实现在校生规模万人目标。伴随着房地产开发热的大环境,许多高职院校负债进行新校区建设,期盼通过每年招生规模5000人左右来化解新校区建设负担,而这样的壮志宏图如今成为许多高职院校沉重的负担。

对此,有学者认为,部分高职院校遭遇招生难,意味着自世纪之交以来高职招生规模连年增长的态势已不复存在,高职教育外延式规模发展模式出现“瓶颈”,高职教育面临新的“洗牌”。

尽管各种统计表明高职教育就业率不输普通本科,但在就业质量与社会认可度上,高职教育难掩人才培养质量上的“短板”。

众所周知,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立足培养社会产业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本钱所在,也是优势所在,但潜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已经难以回避。

在一些领域,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当了产业主力军。比如,随着近年来高铁、动车、城市轨道交通的突飞猛进,由此延伸出来的岗位缺口,多数由职业院校毕业生来充当。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是其中的佼佼者,该校为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对口”培养的技能人才,有效地弥补了北京地铁人才的不足。

柳州是我国西南工业重镇,支柱产业以汽车和机械为主,柳州坚持将发展职业教育视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工程,汽车相关专业已经成为柳州职业教育的第一品牌和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据了解,该市职业学校汽车、机械相关专业在校生占到全部在校生的70%以上。

尽管如此,依然难掩高职人才培养上的不足。比如,在许多领域,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缺乏标准、或者标准过低,难以跟上产业步伐。伴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却严重滞后,很多专业没有全国性或地区性(省级区域)人才培养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设多是各个院校基于自身条件各自为政,不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不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人才。最终形成大量用工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和大量高职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两难困境。

这一点反映在专业建设上,就是“雷同化、缺乏个性和特色”。在规模扩张时代,一些不需要高投入的短、平、快高职文科专业纷纷登场,专业设置高度同质化。随着招生规模的萎缩,首先受冲击的就是这些完全雷同化的专业。以至于到今天,如何分流这些规模扩张时代大量招聘来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当前的难题。

据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崔玉祥介绍,许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等工科专业,因为大多数学校都开设此类专业,学校招生时也非常受影响,学生就业面狭窄,就业层面不理想,形成瓶颈。

伴随规模上的扩张,所带来的还有高职教育的“两极分化”。实际上,并非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遇到了招生难,相反,一些办得好的高职院校不但不愁生源,反而为生源多而犯愁。

从2005年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到今天,高职院校发展已呈现冰火两重天现象,示范性高职院校在中央、省级政府资金优先大量投入、提前单独招生、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以及重点(或特色)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让示范校得到了充足发展,许多院校每年招生规模都在5000人左右,而一些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只能依靠注册入学才能完成录取任务。

对此,有学者认为,从高职发展大局看,让少数办得好的高职院校“先富”起来,无疑是必要的,但就高职教育整体而言,“共同富裕”,均衡协调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毕竟“贫富分化”不利于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周立华认为,今后办学条件好、水平高的学校将越办越好,差的学校可能会越来越差,最终势必被市场所淘汰。

“瓶颈”背后的制约因素

高职发展遭遇困境,生源下降的因素是不可回避的。据有关统计,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五连降”,从 2008年到201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了138万多人。伴随着高考报名人数的逐年下降,弃考留学人数却在逐年增多。

与之相应,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录取率虽没有了前几年的爆炸式增长,却也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很显然,这一增一减背后,所挤压的往往是高职院校、民办高校这样相对弱势的“群体”,高职招生遇冷也就不足为怪了。

除了客观因素,更大的问题可能还在于高职院校自身。在生源减少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却没有放弃规模上的扩张道路。据教育主管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169所,而到2013年已增加到1266所,增加了97所,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大战。

除此之外,还有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前几年规模上的快速扩张,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教育自身的短板问题,甚至被招生规模上的亮丽成绩单所掩盖。无论是“双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还是校企合作,这些老生常谈却事关高职发展的核心的、根本性的问题,到今天依然困扰着许多高职院校。

先说实训基地建设。一些非示范性工科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保障学生实训要求,但由于投入太多、学校财务紧张只能象征性建设。如汽车检测与维修就是买两台破车完事,这样的实训条件怎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资源不足是一方面,而分配上的不均衡也比较突出。多数院校为没有资源而忧心,而个别示范校有了充足资源,却“好钢没用到刀刃上”。北京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指出,当前高职教育投入不均衡,总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一些示范和重点的高职院校存在乱花钱的现象。

再说“双师”培养。这些年,许多高职院校尤其是办学条件优越的示范校,一味提高师资的学历、职称门槛,纸面上的功夫做得多。比如,有的高职院校师资建设长期模仿本科院校,五六百人的教师队伍,博士几十个、硕士两三百;教授几十个、副教授两三百;省市级课题、核心论文一大摞,实用的三两个,是平常不过的事。而真正能够独当一面、胜任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屈指可数。没有数量可观的“双师”教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难免“短斤少两”。

再看看校企合作。当下,还局限于校企之间的个体合作,缺乏具体的法律、政策规范,少数实力强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许多高职院校举步维艰。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无暇顾及高职院校的诉求,碍于情面跟高职院校搞个仪式、签个协议、挂个牌牌了事,难以保证实习效果。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上的短视。观察一些办得好的高职院校,往往背后有有理想、有头脑的管理者。相反,一些高职院校管理者缺乏对学校的宏观把握、办学定位模糊,盲目跟风,缺乏明晰的办学思路,办学质量不高,坐失学校发展良机。这样的学校在招生形势好的时候还能有一席之地,一旦遭遇“风吹草动”,难免会遭遇发展困难。

出路在于“升级”,提升内涵

尽管一些高职院校面临招生难题,但高职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是国家、社会所需的,是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所离不开的。正如有关人士所言:高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工程师的脑袋,也离不开技能工人的双手。问题在于如何提升内涵,真正契合社会所需。

湖南信息职院董事长陈登斌认为生源下降对于高职院校发展是危机,但更是机遇。高职院校要痛下决心、潜心静气、群策群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打造高职教育“升级版”。

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打造核心竞争力

何为核心竞争力?无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所培养人才的竞争力。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好坏与它构建的人才培养标准有很大的关系。套用营销学里“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的流行看法来评判当下的高职教育,示范、骨干、特色学校建设也只能算是品牌高职院校,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仅仅停留在“做产品”的三流层面。

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没有提升到“做标准”的一流层面,的确值得反思。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副院长陈涛认为,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提升高职办学质量,不能够再扩规模了,这样就能够更好地静下心来提升质量。

纵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不论是英国的BTEC、还是澳大利亚的TAFE、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社区技术学院、美国的社区学院,它们的高职教育首先是制定严格的国家或州一级职业能力标准或国家统一的职业证书制度。这些标准或证书是由各行业、企业、专业团体、学院和教育部门联合制定,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不断修改。各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中发挥主力作用,从而使人才培养标准更贴近市场需求。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认为,要引入国外的教学标准,或者与国外的教学标准接轨。令人可喜的是国内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放下身段,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协调下,开始从高标准做起或直接学习借鉴国际高职教育标准。如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美合作护理专业就把国际认可的一整套护理操作标准原原本本地移植到学校来,推动着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这一学科建设飞速前进。该校学生在“美国国家注册护士执照考试”的通过率超过80%,而在美国,非本土外国护士参加这一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也仅为30%~40%。

专业建设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当下,许多高职院校开设涵盖工、经、艺、农、管等职业领域50余个专业,就是一个个压缩版的综合性大学!贪多嚼不烂,怎能办好?基于规模的需要什么专业都要上、尤其是投入少、见效快的文科专业更是一哄而上,工科专业由于缺少实训条件也名不副实。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赵星义认为,每所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强项,学校以这些强项为主,并逐步做大做强这些专业。

高职院校专业选择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来确定,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进行县校合作,既可以解决学生就业,又能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促进城镇化和产业升级换代。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县校合作,以县域为结合点推进产业发展。又如湖南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地方六大支柱产业,设置六大专业。

高职院校专业选择还要有相应的推销或者定位战略,有的专业要做到独一无二。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不超过1600人,但它是国内唯一培养出版印刷领域高层次人才的专科学校。显然,高职院校专业选择要寻找到办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及其特色所在,寻找到行业的支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优势,甚至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进行“顶层设计”,规范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也是教学的“根”。德国有句谚语:“不教青年人学手艺等于让他们去偷”,因此德国的“双元制”模式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的高职教育也具有各具特色的实践训练模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企业、院校有机协调,在法律、政策、制度及细则方面成功解决实践训练经费、组织及各方利益、责权问题。

目前国内大量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事实上就是学生自谋出路、教师远程遥控;校企深度合作的顶岗实习模式也有,但不占主流,而且存在企业、学校、学生与家长四方混战的局面。很多时候学校想找到可以托付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企业也想找到合适的高职学生解决用工需求,运作起来却困难重重,事与愿违。如果没有企业愿意接受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会使得高职院校以重视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大打折扣。

显然,要破解校企合作难题,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对校企合作进行必要的规范与引导,明确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责任。比如,行业在校企合作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在教育部推动下,成立了各主要行业的行业指导委员会,就是有益的探索。在此基础上,作为人才培养方,需要高职院校自身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方式,毕竟从一些办学成功案例中不难发现,当学校办学达到一定程度,校企合作并不是难题。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有30多家企业与教学紧密结合,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培养实用技能,因此实训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单凭学校的教学实训资源来进行实践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包括实习设备不足和实训指导教师数量不足,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使实践教学在企业一线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办副主任童卫军认为,必须系统设计顶岗实习方案,将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

培根固基,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澳大利亚,没有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职业教育教师的现象,高职教师一般至少有3~5年行业专业工作的经验。他们在从事教学工作过程中还必须每年一次到企业一线实践,企业专家对其实践效果会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估,实践环节不合格的教师学校不予续聘。不间断的实践环节能使专业教师真正获得“双师型”的基本素质,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学到真正的实际工作技能。此外学校都会从企业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中聘任兼职专业教师,通常兼职专业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兼职专业教师职责不仅仅是授课,同时肩负着给专职教师传授技术经验,指导实践性训练的任务。

上海商学院副院长冯伟国教授认为,高职教师没有5~10年的企业经历算不上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而事实上大多数高职教师是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只有一小部分有在企业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许多所谓“双师型”教师,也大多是通过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教育部短期双师培训转换而来,他们缺乏丰富的实践技能、经历,也就不可能向学生传授实践技能,这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动手能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企事业单位之间固有的身份、待遇的差别,从企业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中聘任兼职专业教师也是困难重重。高职院校应利用招生规模调整之际,真正舍得投入选拔优秀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培养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很多高职院校舍得重金奖励博士,却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一毛不拔。殊不知一个“双师型”教师对于高职院校的贡献要远远高于博士、教授。显然,需要打破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的人事制度“藩篱”。

从重视管理向重视经营转变

伴随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许多高职院校把心思多投入到管理活动中去。表现为管理机构越来越多、管理队伍越来越大、管理副职越来越多、管理层级越来越长、管理制度越来越广、管理文件满天飞、管理会议一个接一个,等等。管理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奖旗、奖状、奖杯满天飞,关起门来搞独立王国、自娱自乐。

而据报道,德国有一所拥有2300名学生的电子能源学校,只有一名校长,一名副校长,三个半秘书,六个部门负责人,这是何等的精干与高效!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65-04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在知识传播、人才培养、推动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带动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重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不能满足现代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启动实施了“模块教学、训教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是国家深入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政策引导,明确高职院校办学方向。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办校特点,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统筹学校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学结合,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立校企合作,构建与实施于生产项目的“做中学”课程体系,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引企入校,厂内设校,大力推进“校中厂”、“厂中校”的学教体系。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再次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关系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关系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实现。

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近几年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河北省每年都有近10万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受挫。根据教育部2012年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后高校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与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500。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通知还要求完善并落实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让2013届699万名毕业生为之拼搏的就业季刚刚落幕,2014届727万名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就业季。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却又出现了持续多年的用工荒。为什么出现这种就业的“两头落空”现象?其重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学生自身定位存在误差。高职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到稳定清闲、社会福利高的大城市、大公司工作。在择业过程中过于考虑地域、单位规模、收入等眼前利益,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多作考虑,因而常常出现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合适的现象。其次,缺乏人力资源市场中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渴望招到的是只要花简短的时间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和程序之后就能实操应用“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当下高等教育过分重视精英教育而忽视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只能让求职者一岗难求,但大量高级技工岗位出现空缺的矛盾愈演愈烈,缺乏职业技能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根软肋。

3.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2013年上半年,社科文献出版社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指出,在2012届624.7万名大学毕业生中,8.5%的人还处于失业状态,约53万人。根据蓝皮书对2013届毕业生流向调查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在被调查的2013届未签约毕业生中,硕士认为求职压力大的比例为70%,本科认为求职压力大的比例为69%,高职高专认为求职压力大的比例为66%。为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高职教育的重要转变,要求我们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及运行模式进行改革。当下,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有一些问题。首先,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很好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有“跟风走”的情况。哪个专业热门就不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盲目跟进,而一些社会急需人才却因为需要较多自己投入而相对较少。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决定继续联合举办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有全国各地的2745家中小型企业纷纷上网或更新其招聘信息,但从学生投放的简历方面看,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较少。大部分还是几年前比较热门的计算机、会计、英语、贸易等,这些专业的人才可以适用于各类行业,但是对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带来的作用相对较弱。其次,在课程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忽视了高职院校自身培养人才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导致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训教学力度不够,专业特色不明显,学生学的内容无法迅速应用于岗位。对口的实训岗位数量不足,校企协调沟通不够,导致工学结合达不到预期目标。

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合就业需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院校也都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新模式,如: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

二、模块教学、训教对接的人才模式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1.模块教学可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发展形势呈现多样化趋势,高职院校应始终明确在培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区别于本科阶段的学术教育,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要能直接运用于经济建设的某一方面。因此,“工学结合、模块教育”的培养模式,寓教于工作,寓教于实践,培养具备较强的时间能力的人才成为省会对高职院校的直接要求。

2.模块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的一项突破性改革。所谓模块,是指把事物分成几个板块,就是将一大事物按需要、特征分成便于管理、便于运作的若干小块。模块教学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是学院以某一专业的市场、行业、企业要求,有针对性的将专业学科分解式教学,从而达到某专业所需求的,应该掌握哪些应知应会的知识和相关技能,更具体、更实际、更适合用人单位所需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旅游管理专业,在基础课模块学习基础上再加之酒店管理、客房管理、旅行社管理三个模块教学。改变以往的单科教学模式,学生在训练学习过程中也较容易接受相关知识,进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训教对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手段。在模块教学中采用实际训练和理论学习对接,让学生走出现有教室,到实际操作场地边训练边学习,达到干中学,学中干,使学生通过训教对接灵活掌握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工学结合”、“模块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掌握就业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在学业有成的同时,技能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真正实现了“知识+技能”双丰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战场”,而学院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直接上岗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形成学院、企业双促进的局面,进而推动校企的发展。

三、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实施训教对接的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我院初步形成了学院的办学特色,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定数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人才需求状况和自身条件,经过认真研究,拟建设计算机技术、涉外护理、酒店管理和建筑工程四个重点专业。

1.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成立以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酒店管理学院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教学工作的督促与落实。领导小组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就是明确办学方向,确立办学定位,解决好“办什么样的酒店管理学院”、“怎样办好酒店管理学院”、“学院和酒店之间如何取得共赢”等问题,确保“工学结合”、“模块教育”的教学模式得到落实,确保“技能+学历”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推动学院、学生、酒店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2.合理安排教学资源。第一,彰显酒店管理学科特色。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重在日常服务与经营管理,通过在酒店日常服务实践,结合教师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工作的同时,体味理论知识的运用,充分掌握学习内容。第二,整合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石家庄外事教育集团资源整合优势,对现有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改革,将酒店管理团队与教学团队相结合,紧紧抓住集团外事会馆、快捷酒店的扩张契机,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第三,抓住市场机遇,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与重点单位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聘用合作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优秀团队,在学院开办专题讲座,将现实生活紧密贴合的实例编订为课堂教程,让学生接触最新的知识、技能教育。

3.进行教学计划调整。学院综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酒店日常运营管理模式,教学模块按前厅、客房、餐厅、酒店财务管理、综合行政管理及教学实训总结报告六个板块展开。①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即第一个教学模块),以前厅接待为主要内容。课程设置包括:《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前厅运转与管理》、《职业形象设计与训练》、《酒店服务礼仪》、《计算机基础》。②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即第二个教学模块),以餐厅服务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设置包括:《餐饮美学》、《食品营养学》、《中国饮食文化》、《宴会设计》。③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即第三个教学模块),以客房服务,附带旅行社接待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设置包括:《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公共关系》、《中国旅游客源国概论》。④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即第四个教学模块),以酒店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设置包括:《财务管理与预算》、《经济型酒店财务管理与培训》、《会计基础》。⑤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即第四个教学模块),以酒店综合行政管理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设置包括:《酒店服务心理学》、《餐饮经济学导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原理》。⑥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即第六个教学模块),以教学实训总结报告为内容展开。所有学生统一返回学校,汇总各模块实操报告,并装订成册,完成个人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毕业考核合格后,根据自愿及双向选择原则,推荐学生就业。《商务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程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块的始终。

4.培养适应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集团外事会馆锻炼了一批优秀的酒店日常管理人才,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酒店管理学院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足之处是教学理论化成果相对较少,无法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而学院青年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一线具体工作经验。因此,要将“双师型”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结合专业建设与发展实际,多渠道培养青年教师,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工作。推动该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层次、数量和结构渐趋合理,形成合力梯队,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

5.多渠道、多形式、零学费招录学生,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加强酒店管理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在学院招办的带领下,结合学院招生工作大局,抓住“工学结合”、“模块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高等专科院校“免除学费”的宣传亮点,充分利用试点专业已在教育厅立项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突破单一的高考录取传统模式,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考察。酒店管理学院开展“单招”、“五年一贯”、“对口升学”、“普通高考”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工作,通过“笔试+面试”的方式,为广大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顺利升学的平台,让更多学生拥有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

“零学费”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集团所属深圳艾利威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议金地产公司、外事会馆和大外物流中心等一批中型企业为实行“零学费”的优惠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免除学费后,保证学院正常运行的资金缺口由用人单位,石家庄外事教育集团和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共同承担。其中,用人或实习单位承担学费的70%,集团承担学费的20%,国家有关资助政策承担学费的10%。“零学费”的教学模式,是适应酒店管理教育新形势下探索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资源均衡化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实行“模块化教学、训教对接”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1.建立了企业与高职院校两个学习场所。企业和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其中,企业内的实习场地又分为实习车间和实际的生产车间。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时间约占整个教学的70%左右。通过企业实践与企业一起成长,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行业的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工作纪律的习惯,树立起自觉的工作意识。高职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学生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学习时间约占整个教学的30%左右。理论学习中,专业课与公共课的比例大约是7:3。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校内实践课,传授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2.明确了学生的企业学徒身份。由于学生在两个学习地点学习,因而具有双重身份。在企业,他们是学徒。学生与所选择的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其在学习期间所应履行学徒的权利和义务。而在学校,他们是学生,要接受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

3.培养了一批实训与理论教师。企业的实训教师和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师,是“模块化教学、训教对接”的两类师资。实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作用的师资部分,他们由企业提供,一般是具有多年职业实践经验,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成为实训教师的,而理论教师则是高职院校内有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

4.完善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实训与理论教材。实训教材根据职业特点编写出若干教学单元模块,每一单元模块又由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组成,并辅之以专用工作记录本、测验习题集、工作评估册、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技能训练能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科学地、系统地进行。而理论教学的教材则选用高职院校专用教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理论教学采取了以“专业理论”为主导的课程设计方式,不搞以学科为体系的“三段式”教学。

5.实施了技能与专业理论的双重考试。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最后参加由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的结业考试。考试由包括企业主、企业实训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在内的考试委员会实施。考试中以技能测试为主,学生通过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后,可获得毕业证书和企业的培训合格证书。

五、进一步深化模块化教学、训教对接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要创新思路,高职院校应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突破传统学术型基础型的培养模式,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全面改革,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模块教学趋向实用性,综合知识传授的教学,它要求对现有“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的三段式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现行的课程对职业实践的需求重视不够,特别是专业课、技能课课程门数多而单一,理论多又实践少,这样学生所需的实用性技能操作难以达到“进企业能顶岗”的目标。模块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按需实教”的特点。授课过程轻松而愉快,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此必须改变现有教学计划以适应模块教学,在课程设置中以围绕“人才培养”开展教学,根据专业特点减少理论课,以够用为度,不求全、不求深。

2.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为模块教学、训教对接服务。模块教学特点是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与企业联系紧密,搞好这一教学改革,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之服务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在课程分配上要明确学校和企业分管的专业课程,并确定课程标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时,校企双方在有限的时间和财力条件下,学校要与企业协商如何科学有效地确定学生应该在基地训练的项目。实践基地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专业体现不同的能力训练体系和不同的课程体系,从而确定不同的专业训练模块。其次,企业选派的教师要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企业员工是学校的兼职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也是师傅,企业要注重这方面师资的培养。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积累实训教学的知识和经验,企业实训教师要与学校专职教师进行交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提高综合素质。通过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加强校外企业实践基地的管理。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保证合作正常进行。寻找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制定合作规划;过程中要拓宽合作领域,挖掘合作深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努力寻找新的合作增长点;同时要善于总结合作经验,加强合作理论研究,以此指导合作实践。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平台,学校可以适时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动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加强本专业师生与社会的联系,最终促成“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

3.加强师资队伍培训适应模块教学。模块教学是综合性课程教学,它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素质能力,基础课教师应对其所任专业班级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所了解;专业课教师应具备有与所设专业模块适应的技术职务和实践能力;实训老师必须能顺利完成操作示范和指导,还应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有较高的现场教学与指导实训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原所学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跨出学科培养成“双师型”教师成为教学模块技能操作的行家里手,能为学生示范。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没有与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交流,教学双方就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无法有效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再次,实训基地操作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掌握模块理论知识,做到不仅能讲操作还会讲理论。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模块教学、训教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属于新鲜事物,它的发展实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同,所以我们要加强高等职业教学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同时也需要国家和省级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加强引导,以保证高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总之,采用模块教学、训教对接的教学改革方案必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理论,掌握了技能,为社会、企业培养了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中,增长才干,提高业务素质;使实习基地(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实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吴薇.浅谈高职学生就业定位问题现状及对策[J].高校教育研究,2008,(15).

[2]赵进忠.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J].高职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