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学期师德模板(10篇)

时间:2022-03-10 06:18: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班下学期师德,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演变成了普及教育。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高校的生存之道在于能否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其所需的合格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则在于该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其在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如何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正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激励理论所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企业办学体制下资金来源受限的高校而言,唯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制定正确合理的激励措施,才能够进一步发掘教师的潜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增强竞争力。

以笔者所在的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为唯一一所由大型国有企业――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出资兴办的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不断完善各种激励措施,经过调查显示,目前该校所存在的教师激励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院整体薪酬较低

经调查,学院的中青年教师占比达到60%,教师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教师多为初级、中级职称,教授比例偏低,正教授更是罕见,这无疑与学院成立较晚、老教师多来自企业等原因有关。虽然教师基本能承担高职的教育教学工作,但也有待提高。此外,由于学院属于国企的二级单位,加上钢铁行业近年所遭遇的寒冬,教职工的薪酬水平不同于普通高校,整体收入偏低,这一现象将从根本上影响教师积极进取的动力,从而使学院在与其他高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制度执行存在偏差,有待持续调整改进

对于学院的管理,教师们的评价一直颇有差异。调查显示,超过60%的教师对职称评聘这项工作表示比较满意;40%的教师对师资队伍建设比较满意,也有部分教师表示不满,原因多与学院先后多次合并有关,原有教师来自同一企业的中专、技校、高职、职工大学等各层次,造成了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对于2008年起执行的教学质量测评,由于涉及到教师收入分配,一直是较敏感的问题。50%的教师表示对测评工作表示无异议,35%左右的教师则表示不太满意,还有15%的教师表示对测评办法及结果不太了解。不了解学院政策的情况还出现在其他环节,如三分之一的教师表示不知道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的申报、审评程序以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流程,可见学院在制度的执行和宣传力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同样受资金限制,教师进修与培训是令教师群体较为不满的另一个方面,三分之二的教师表示对培训进修工作不满意甚至完全不了解。

三、参与者素质有差异,被激励程度各不同

学院的教师测评体系通过对教师打分,进而进行排名和相应的奖惩,一方面奖励了先进教师,促使其想方设法更好的工作,但另一方面出于对荣誉和待遇的需求,也出现了部分教师通过满足学生要求甚至放纵学生而获得高度认可的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和访谈,总结出现有激励措施对排名靠后的教师激励效果如下。

1、被激励型。排名靠后影响声誉,确实引发了部分落后教师的思考,想方设法高自身教学水平,避免落后。

2、无所谓型。部分教师或者由于先天素质有限,提高无望,或者作为中老年教师甚至国企员工,无所畏惧,排名靠后并不能对其起到激励作用。

3、投机取巧型。个别排名靠后的教师为了不再榜上有名,采取变相的教学手段,如少讲课多自习等形式获得学生青睐。

4、被打击型。不可否认,存在一小部分在考核结果公布后受到打击的教师,激励措施不但没有对其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帮助作用,反而起到了负激励的作用。

针对以上几点,结合学院办学经验不足、资金来源有限的特点,提出改进措施如下:

一、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合理分配有限资源

只有积极建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师资力量,才能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壮大的目标。在经验、经费不足,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校更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重视教师进修、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创造外派教师进行相关学习、尤其是免费进修的机会,并监督和检查学习质量,开展经验交流、实践和应用,避免出现学而不精、学而无用的情况。

另一方面,调整资金投入比例,在不增加学院负担的前提下促进教师收入的合理分配。比如通过拉开岗位和绩效之间的收入差距,来促使教师积极的投身于教育工作。目前该学院已实施分岗定级的制度,如提高专职教师岗位的绩效工资计算基础、同一职称分设不同级别对应不同工资系数等措施,来拉开教师与教辅、管理人员的收入差距,也促使教师在同一职称级别下以更优秀的业绩来争取更高的定级,起到了一定的激励效果。

二、调研改进现有制度,严格保证执行力度

1、为保证教师排名的客观公正,组织学生评教时必须针对评教目的进行充分说明,引导学生客观、有效的反映教师的真实教学情况,明确区分教学效果和情感贿赂之间的区别。

2、设立监督小组及申诉处理委员会,由来自各部门的成员组成监督小组,随机抽查制度落实情况;由申诉处理委员会针对教师的申诉再次进行检查以确认真实情况。须注意,申诉须能提供有效的证据和充分的理由方可被受理,以免教师推卸自身责任。

3、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教师争创优秀教学、科研成果。成立成果评选机构,制定详细合理的评选办法,并予以公开。评选过程公开化、透明化,接受教师检验。对获奖成果的应用有规定和要求,达到标准者补发获奖时预留的部分奖金。对获奖但没有应用价值、或实践不到位的项目,不予补发预留部分的奖金。

三、充分考虑全员激励,健全合理激励体系

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是对先进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获得奖励的教师应发挥其先进作用,向其他教师传授先进经验,实现资源的共享,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既能够做到群体激励,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又能督促先进教师不断取得更多的进步,也能检验教师的真实水平,做到评奖评优有理有据。

管理部门应尝试转变整体教学氛围和教师观念,鼓励教师组织并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共享先进经验和技能,从而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帮助落后教师找出自身原因,获得真正的进步。

此外,考虑到企业办学受近年来经济环境的影响,为节约资金,各级管理者也可以在管理过程中尝试运用零成本激励措施,从人性化的管理出发,充分考虑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对员工实施精神上的激励手段。管理者通过关心、尊重、信任、爱护下属等方式方法,再加上管理艺术和人格魅力,也可以促进组织激励的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深受经济环境影响的企业办学体制下的高校更是如履薄冰。唯有充分认识到教师激励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才能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高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小企业创办实训》是高职高专工商管理专业实训环节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能为学生走上社会进行创业打下牢实的基础。依据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小企业创办实训》这一课程正是以“技能型、应用型”高职人才为培养目标,遵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和实训基地建设“效益性、导向性、可持续性、动态性”的原则,并根据高职管理类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而实施教学,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但目前,小企业创办实训课的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实训课程的内容设计未能较合理地涉及企业创办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导致学生在进行创业准备时显得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以学科为中心、以学术体系为依据确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还比较深,教师本身缺乏清晰的实训步骤,导致教学与课程脱节。如何更好地实施这一实训教学,减少在课程教学的诸多不足,对此我们依据CBE教育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二、理论基础――CBE模式(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CBE是近几年在欧美相当流行的职业教育思想,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以实际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由于CBE更强调教育结果,这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视学而非教,促使学生接受指导的方式、方法和指导质量,以便为就业做好准备,符合企业的需求。

CBE中的能力是指综合的职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知识(Knowledge),指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Attitude),指动机、情感领域;经验(Experience),指活动领域;反馈(Feedback),指评价、评估领域。这四方面的要求都能达到就构成了一种专项能力,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6―8项专项能力构成一种综合能力,8―12项综合能力构成一种职业能力。这样,学生在接受这种学习与训练之后,能具备客观和实用的职业掌控能力。

三、CBE模式下《小企业创办实训》的教学思考

(一)实训课程开发分析重视能力引导

CBE模式的课程开发方法称为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其指导思想是以满足产业界和雇主对培训对象的主要要求为基本原则,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就业环境,其基本步骤包括工作分析和任务分析。

DACUM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是某一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和技能。依据企业创立对领导能力的要求,我们侧重对参与小企业创办实训的学生培养五种综合能力,即分析能力、策划能力、财务核算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每种综合能力又包括若干项子能力,共十一项子能力。如分析能力由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成;策划能力由文体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组成;财务核算能力由资金预算能力、成本审核能力、会计作账能力组成;组织协调能力由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革新能力组成再加上一个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欲望、自信、韧性、诚信、胆识、机敏、眼界、激情、组织九大素质。

(二)实训课程设计注意两大体系的内容互补

CBE的课程设计是根据上面所分析的能力标准,先把它转化为课程标准,然后把这些目标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以构成目标单元,从而设计相应的学习模块。按照CBE理论,课程设计最后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即模块。模块是整个模块课程的基本单元,也是考核评价的基本单元。基于此,《小企业创办实训》课程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分两个模块,即理论夯实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基本理论教学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实际能力的训练上,强调“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结合,力争融“教、学、做”为一体;融“经济学”、“会计基础”、“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知识为一体。课程知识积累包括:市场营销、基础会计、经济法、管理学、财务会计、经济学、企业管理、统计学、组织行为学等。

而在实践操作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事项,包括:公司筹建计划书、公司章程制定,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公司股东(发起人)名录,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情况,公司法定代表人登记表,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应提交文件材料目录,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申请表,投资人履历表,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审核表,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归档情况,合伙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合伙企业设立登记申请表,全体合伙人和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名录,合伙企业设立登记审核意见表等。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补充能不断完善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步骤落实的严谨性相结合

严格讲,CBE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在CBE体系中,唯一予以明确规定的仅是能力标准――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应达到的水平,至于学习者以何种方式或途径达到这能力标准的要求,则不作限定。CBE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对比,更具有灵活性:一是CBE的教学是以学生演示的能力为标准,只要学生掌握了该能力就可以进入下一个能力目标的学习;二是CBE教学是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个别化教学;三是CBE是一种灵活、开放的教学。

根据CBE教学原理,本着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在小企业创办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操作示范法、模拟训练法、参观、演讲、实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教师在应用课程时应当做好各个教学阶段的监督与落实工作,具体可从以下两个阶段着手:

1.实训准备阶段

在开展实训前一学期,由实训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向学生布置实训前的基本作业,完成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其基本作业一是指导学生学会掌握进行“市场分析”的基本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学会掌握“企业三年规划设想”的基本方法,三是指导学生学会作企业一般盈亏分析、“利润表”的基本方法。基本作业布置与指导可结合大二上学期学生学习《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基础》、《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由实训教师与任课教师共同落实。

2.实训实施阶段

第一步,实训动员――由教师向参加实训的学生讲述实训的目的、意义,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围绕实训教材分层次展开,以达到用理论指导实训的效果。

第二步,组织管理――由教师将参加实训的学生每5―7人为一组,在确定“企业发起人”的基础上安排实训场地、设备,并提出实训时间表和实训要求。

第三步,现场指导――由教师在实训现场有的放矢地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演示和评议,帮助学生正确地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实训任务。

第四步,提交成果――由学生将编制好的“企业筹建计划书”、“企业章程”、“企业登记申报表”等,按规定格式统一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后交指导教师审阅。

(四)多方位优化实训课程评价内容

CBE评价就是收集证据,并按照能力标准的陈述,对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进步状况加以判断,最终断定学习者是否已达到相应能力的一个过程。

对于小企业创办的实训考核主要分三步:一是学生实训成果将计划书呈交指导教师;二是对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评价和打分;三是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差。

为了更好地得出实训结果,教师在对实训成果评价考核中应多方位地查看上交材料,包括公司筹建计划书、公司章程、公司设立登记表格等。其中公司筹建计划书内容必须具有封面、前言、目录、正文(市场分析、规划设想、财务分析、策略运用、组织机构、附件);公司章程的内容又需具备:总则、公司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股东姓名和住所、股东的出资额和出资方式、股东的权利与义务、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机构及议事规则、公司财务会计、公司的合并分立、公司解散与清算、附则;而公司设立登记表格内容则应当有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证明,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公司股东(发起人)名录,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情况,公司法定代表人登记表等。当然,三者中检查的重中之重是公司筹建计划书。

总之,结合CBE模式对《小企业创办实训》这一课程进行相关教学思考,是对培养应用型人才作有益的尝试,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以期促进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篇3

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也是困扰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难题之一。教学改革必须在开展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且教改的关键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只有不断创新、稳步、积极地推进课程改革,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更好地履行为社会服务的义务。

1 课改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必然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校企合作办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课程改革则是大势所趋,其授课内容及授课方法都应贴近合作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其次,中等职业教育本质是市场化的灵活教育,必须通过灵活的课堂来实现。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受教育的目的上均存在差异,正视和正确处理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也必须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加以解决。

2 课改的依据

课程改革必须基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及专业学科的特点,选择真正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模式。课改应依据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时,应结合行业的现状,认真分析行业的发展形势与趋势,符合合作企业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明确最终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解出各学期的阶段性目标并应让授课教师和学生明确,这样教师能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学生能明确学习目标,课改才能正真出效果。

3 课改的参与人员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及教师对于课改的参与人员存在误区,认为课程改革必然是授课教师自己的事情,忽略了发挥校企合作单位相关岗位技术人员的作用。而校企合作单位相关岗位技术人员对于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应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从而保证课改的成功。

4 课改的内容

组织课改的教师应明确课程改革内容要点,每学期都应选择相应课程进行改革。如此,才能保证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延续性。

4.1 改革授课内容

目前,我校的特色班均为校企合作班,有相对应的企业,课改相对其他平行班级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教学内容不宜太宽泛,应针对对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岗位需求选择课程的讲授内容。课程内容应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教师应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选取相关理论知识,同时突出态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4.2 改革授课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授课方法进行改革,教师需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特色、授课教师特长。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授课方式上应做到师生互动,形式多样;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形式多样,但任何手段的运用都必须服务于目的,坚持有效性原则,不同的课程具备不同的特色,授课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组织教学,这样各种教学手段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每位教师各有所长,在开展课改时应充分结合授课教师的特长,改革效果才能成倍增长。例如,2015年至2016年下学期2015中和店长班项目组决定选择郭老师的专业课《商品陈列与展示》进行课改,主要是考虑郭老师擅长软件开发,可借助郭老师此特长改变市场营销课程一贯的授课方式,开发一系列的课程小游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授课方法改革内容包括授课形式和授课手段的改革。授课形式要区分理论课和实训课,授课教师应巧妙地设计理论课,合理地组织实训课;教师应巧妙运用现代化信息教学工具,合理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多媒体课件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开发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5 课改的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应遵循“以点带面”的总体原则,即以一门课程带动其他课程的改革,以一位教师参与课改促动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课改。例如,2015至2016上学期,2015中和店长班项目组选择了熊老师的《数学》作为打响课改的第一枪。在中职学校绝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厌恶、抵触情绪,如果照搬初中教学模式,选择高中数学内容去教授,效果肯定极差。且中和店长班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有相应的要求,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熟练掌握16个计算公式。根据学校及企业的要求,熊老师对数学课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和尝试,第1个月针对学生数学底子薄弱,重点强化学生对于分数及百分数加减乘除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熊老师再结合专业知识来讲授店铺数学,教学效果很好,数学课再也没出现全班“趴倒”的现象。

6 课改的保障

6.1 建立培训机制

课程改革的前提是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实施以工作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这两者也是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解决核心问题的关键,因此要重视对校内教师普及先进的课改教育理念,帮助课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顺利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关爱,与学生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培训,积极聘请专家到校指导教师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鼓励教师下合作企业顶岗锻炼或开展实践调研。

6.2 制定奖励措施及评价机制

教师进行课程改革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同时需要面对课改带来的转变教育观念、补充新的行业企业知识、学习新技能等各种压力,中等职业学校对积极参加课改的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并进行有效的评价,在评价实践中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整体化、评价过程全面化,才能激励和带动其他教师积极投入课改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重建[J].教育科学,2005(07).

篇4

关键词: 企业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Key words: enterprises-ru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319-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己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决策。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昆明工职院)是云南省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生产企业昆钢集团公司举办的高职院校,有近50年的职业教育历史,是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既为区域上千家相关企业或上百家钢铁企业培养专门人才,同时还致力于昆钢集团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本论文即结合昆明工职院的实际,对企业办高职院校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一粗浅的探讨。

1 企业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要求的直接性、特色性方面,更能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的条件与环境方面,与其他高职院校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

1.1 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持

企业举办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属于企业的组成部分之一,“校企一体”是企业与所举办的高职院校关系的最好概括。对所办的高职院校,企业在政策扶持、体制机制构建、经费投入、实习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必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这就为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打造了坚实平台。

1.2 企业为学校提供庞大的教学资源

“企业有多大,学校就有多大”,企业与所举办的高职院校的天然依存关系,决定了企业对所举办的高职院校能够提供所需的庞大教学资源支撑。这些教学资源包括企业的技术资料、生产现场、设备、人员、产品工艺、管理制度、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等。以昆明工职院为例,其所依托的昆钢集团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企业现代化的生产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实践场地;集团下属十八家二级企业成为学校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师进入学校兼职教师资源库,474人成为学校的外聘教师;企业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等划归学校。企业资源转变为教学资源,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全方位地满足了学校教学的需要。

1.3 企业文化为学校提供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

“高素质、高技能”是高职教育学生培养质量的两个基本要求。“高素质”指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高技能”指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这些要求在现代企业文化中体现十分突出。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由于与企业之间有深度融合关系,必受到企业文化的辐射和影响,育人环境质量也大大提升。昆明工职院的举办企业昆钢集团公司,在七十多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创造价值、创造文明、造福社会”的企业宗旨,“育人、兴企、报国”的核心价值观念,“自我超越、求强创新”的企业精神,“雷厉风行、务实高效”的企业作风,“钢铁意志、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的用人理念,“学无止境、成就明天”的学习理念,“珍爱生命、保障安全”的安全理念,“认真做事,真诚做人”的个人修养等企业文化内容,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积淀和丰富现代内涵的企业文化,已经融入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学以致用,德优技高”的校训,“德高、博学、敬业、育人”的教风,“励志、诚信、勤学、明理”的学风,“艰苦奋斗、团队协作、追求卓越、务实求精”和“安全操作、安全生产”的职业素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的学生“四会”要求,已经成为学院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内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共同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置身于这样环境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熏染,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得到有效培养。

2 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活动中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着重强化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思政课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高职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必备人格和职业通用能力等)和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理论素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民主法制意识等)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思政课在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能否对所学理论知识、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理解并认同,能否将这些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与品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并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教学环节是关键,它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借助优势,开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企业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条件与环境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是企业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需要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结合昆明工职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企业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起码可以做到三个结合:

3.1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企业文化结合

“校企一体”形式中的高职院校,丰厚的企业文化资源是其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内容,结合企业文化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成为思政课具有特色的实践形式。昆明工职院的举办企业昆钢集团,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企业,它在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企业文化内容。学校的思政课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组织开展多样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①体验式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企业参观或实习,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身感知和体验昆钢企业“牢记使命、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企业文化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探索式实践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实地调查研究,让学生系统了解企业文化体系,引导学生探寻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

③参与式实践教学活动。

把学生带入具体的企业文化活动中(如企业大型纪念活动、庆祝活动、运动会等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领会企业文化的精神力量。

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深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去体验探索参与,去感悟发现养成,这对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树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会起到重要作用。

3.2 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专业课实践基地结合

实践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专业课的实习实训,还是思政课实践,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人才培养。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习实训的结合就成为应然。

企业办高职院校多拥有一批保障机制稳定、运行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来科学搭建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平台,把这些实习实践基地同时作为自己的教学基地进行建设,使之成为专业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双基地”,既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也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落到实处。就昆明工职院来说,其与昆钢集团下属十八家二级企业建立的实习实践基地,同时也可以建成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3.3 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的结合

思政课实践与专业课程实践虽有不同的侧重要求,但却有着一致的目标,寻找一个最佳点,就能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在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习实训的同时,可以将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巧妙地嵌入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如在学生专业实习过程中,穿插职业道德体验、了解企业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体验团队合作等为主要内容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既接受了专业技能培训,又得到职业质素培养,实践两项内容合一,从而达到 “双育”(育才、育人)效果,还大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之,实践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育途径无法替代的。企业办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学校所在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优势,探索适合自己的实践教学形式,才能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宇飞.关于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困境思考.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马淑萍.坚持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正确的办学方向——紧跟现代产业,深融成长企业.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3]吕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6).

[4]孙由体.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新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3).

篇5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院校的主要办学模式,但是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校企合作双主体的办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也显得捉襟见肘,不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一校多制”办学模式就成为继“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之后的有一个新的办学措施。尽管我国在以前有过对“一校多制”办学模式的研究,但是在新形势背景下,基于双主体模式下的一校多制办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背景下“一校多制办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符合我国当前职业院校的办学发展和需要。

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背景下实施“一校多制”办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1]。具体来说,这符合当前我国中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在校企合作双主体背景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根据企业不同人才的需要以及学生所在的专业,需要在相关的企业中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专业和企业对学生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每一个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专业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管理,从事凸显出校企合作“双主体”中的“主体”优越性和“主体”该具备的功能,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和侧重点的管理和教学。这就出现了在同一个学校中,不同的专业需要开展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也就是办学模式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校企合作“双主体”背景下有利于当前职业教育办学的发展和需要。

(二)有利于各类教育资源的互补互通。

在开展校企合作“双主体”教育背景下,为学生的发展以及学校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通过校企合作背景下“一校多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更有利于学校教育资源的互补互通,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比如在“一校多制”背景下,各个专业都有自身独有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丰富的校园教学文化和更为繁华的教学现状,更有利里教学资源的融合。各个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和探讨,通过企业的要求、职业的需要,对教师的培训以及教学环境的改善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促进中职院校办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背景下“一校多制”办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建立合理的管理分界线,保障一个学校多种教学模式的开展。

在“一校多制”办学模式中,首先最为重要的是要保障学校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这也是校企合作“双主体”中学校“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2]。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分界线,保障多种办学效果在统一的环境下开展教学。比如允许各个企业参与到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知识教学甚至是人格素质教学中,让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得到逐步完善和提高。但是学校本身应该时刻掌握自身的行政权和大致发展方向。包括党政管理、招生、就业推荐等等。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好“一校多制”的办学合理度,使得“一校多制”办学模式能够真正实现人才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这就需要职业学校把握好自身在其中的“主体性”。

(二)严格开展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在开展“一校多制”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并不是意味着学校不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全权将教学管理交给专业教师或者是相关的合作企业,而是要更加严格地控制教学质量的管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教育的质量就是学校发展的希望和生命,学校要针对各个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专业发展以及人才的发展的质量管理制度,这种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有企业和学校两个方面制定各自相应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是要看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但是对于学校来说,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在教学质量上,要综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3]。其次,还要树立开放性的教育观。包括人才的引进,社会教学资源的拓展以及企业发展文化等等方面的知识,都要纳入到教学管理中,从而不断丰富和学生的教学管理质量,促进中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背景下“一校多制”办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统筹招生,自主就业。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生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职业院校的发展,而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反映出了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也对职业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招生问题上,职业院校要做到统筹招生,强化和具体落实招生工作,对生源质量进行严格地把关,建立相应的招生奖励机制,让学校的生源的质量能够更高。对于学生的就业,就要充分联合企业的社会功能,鼓励自主就业。在就业过程中,学校有充分做好自身的导向作用,企业要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就会,进一步体现出校企合作“双主体”的作用以及“一校多制”的办学成果。

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中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背景下“一校多制”的教学模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促成“一校多制”的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当前中职院校的办学效果,进一步促进中职院校以及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实现途径和政策研究”开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5,13:6-7.

[2]周汉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实践感悟[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04:81-83.

篇6

[作者简介]吕晓斌(1979- ),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视觉艺术系,实验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58-02

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发展壮大,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探索出了不少适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职业教育法》中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教育部也指出职业教育应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从这些法规、政策也能看出,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训教学必然是重要的承载体,如果没有良好的实训教学作为教学保障,就很难培养出预期的应用型人才,更谈不上培养能够适用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了。因此,探索能够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实训教学,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由于传统管理方法不适应新办学模式,在教学实训环节中出现了问题,如部分学生不适应或者难以接受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训教学要求;校企合作双方的管理职责不明确;传统教学实训场所的管理不适应新办学要求;传统教学实训师资的管理不适应新办学要求等。文章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视觉艺术系首饰设计专业“玉石设计与雕刻”方向为例,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

1.学生对实训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玉石设计与雕刻”方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设计能力的玉石雕刻专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实训操作为主。在目前的教学安排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实训课程、实训操作的时间大概占学生学习时间比重的70%左右;二是实训教学的内容主要以雕刻技能为主。这样的实训教学安排,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安排中是没有的,就算是较偏重实训技能的动画、环艺设计等专业,其实训环节所占时间、实训项目的集中度也都没有达到这个比例。同在视觉艺术系中,区别如此大的教学安排给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想认识上。笔者在实训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其思想认识方面的困惑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对于将来就业的方向不明确,没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有的学生对该专业方向今后在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认知不明,错误地认为当前的实训安排和实训内容只是培养工匠化的人才,而非培养艺术创造方面的人才;还有的学生认为来自企业方的企业化管理要求过于苛刻,使得自己丧失了大学校园那种“自由”的学习氛围;等等。这些错误认识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情绪,这对培养学生的校企双方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2.实训教学仍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玉石设计与雕刻”方向的实训教学按照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进行,即按教学计划在完成了理论课程后就进入实训课程,企业方主要在实训课程内参与教学管理。但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双方发现了问题:一是在现有的教学计划中,雕刻实训课程比重不够,其他非核心课程过多,造成了专业深入性训练方面的欠缺;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在教学时段与层次上相分离,缺乏整体性,不适合该专业方向的培养要求;三是实训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估方法和标准与企业有较大差异,难以对接。以上这些在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合作的顺利开展,更加影响着最终培养目标的实现。

3.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玉石设计与雕刻”方向此次的实训教学是广层面、深层度的校企合作,对于各个实训教学环节都有较细致的协调配合需求,所以对于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材料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均与传统的实训教学有所区别。一是学生进行实训的材料多为价格昂贵的珠宝玉石原石,因此,就必须确保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按规定步骤安全地使用原石材料,避免学生因主观失误而造成的企业方财产损失。二是在实训场所内的不少企业方的教学材料与教学设备,在不同的实训阶段会有不同的更换与调整,有些材料需要切分重新规划,有些材料需要退回企业,有些材料需要企业补充,在实训期间既要保证学生对于实训材料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又要兼顾在频繁的调换中确保企业方利益不受损失,合作双方就必须共同探讨合理的管理方法。三是由于引入了企业方的企业化管理,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规定学生不仅要在课时内熟练技能,而且还要求学生充分调配自己的时间,将闲暇时间最大化地利用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上,这样一来实训场所就无法按照传统的“一刀切”模式进行管理。在这些问题面前,以往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显然无法应对,所以完善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也成为当务之急。

4.实训教学的师资管理方法不合理。由于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在此次的校企合作中,整个课程设置方面都是偏重于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同时技能实训也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当中。在新的实训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实训师资管理方法遇到了以下窘困:一是对于实训环节教师的要求陡然提高,要求教师具备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复合能力,这样一来以往既有的师资力量很难应对;二是对于实训环节教师的授课模式有所改变,在传统模式下,对于授课教师的管理采用的是走课制,即只要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离开学校,但是目前的实训要求相关任课教师不仅要完成规定的课时教学,还要对在企业化作息模式下学习的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指导,这就意味着相关教师基本上是需要全天在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这对于习惯了传统管理模式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二、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实训教学的建议

笔者通过在实训教学岗位上长期工作的经验,并结合“玉石设计与雕刻”方向的实际需求,提出了解决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的建议。

1.分析困惑,改变学生对实训教学的错误认识。分析学生思想当中的主要困惑,发现核心的问题是学生对于该专业方向的专业特点不明确,对该专业方向今后就业所担当的行业角色不明确,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欠缺动力,对未来欠缺思考。针对这个认识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两个阶段+两个方面”的教育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这些困惑。具体说来:一是学生在入学选择专业阶段前的对于该专业方向今后就业所担当的行业角色的了解,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充分明白以后就业去哪行干什么;二是学生在入学后对该专业方向的专业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充分明白如何学如何练才能达到期望目标。以“玉石设计与雕刻”方向的校企合作办学项目来说,在学生入学选择专业方向前应该尽量结合各种手段进行宣传、讲解,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毕业后能够在珠宝玉石行业从事产品加工、产品设计、产品销售、甚至是企业管理等相关职业。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结合自我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志向,较为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如果说学生入学前的选择很重要,那么学生入学后的教育就更加重要了,选择该专业方向的学生入学后,校企双方必须及时地将这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特点、教学方法、技能训练手段、培养理念,以及整个培养流程全部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培养理念尤为重要,培养理念让学生明白通过“模仿—熟练—应用—创新”一系列的学习过程,自己能逐步完成从技能、专业的积累到创新的迸发,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最终成为行业所需之才。相信通过“两个阶段+两个方面”的思想教育,能够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能够帮助他们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

2.明确目标定位,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问题出在培养目标定位的差异上。传统模式下由于没有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才会导致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缺乏核心任务,课程安排看重多而全,而非少而精;在对学生考核的时候缺乏行业标准。可见,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训教学并不是占核心地位,顺应市场也非首要问题。而在该校企合作中,技能训练是主体,实训项目是核心,校企双方通过共同管理合作,充分引入企业方的优势资源,来实现既定的目标。因此,对于“玉石设计与雕刻”方向来说,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开创适合本专业方向的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全新教学方法;二是将企业的产品评定制度引入实训教学考核中。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第一点最为关键,因为在这个专业方向的教学中,绝大多数理论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进行学习和掌握,而且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是以交织的形式共同存在于一个整体项目中,在学习时需要在项目整体的规划下,层层推进理论与技能的学习。这就需要制定出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方法中主体是校企双方负责的技能训练,核心是企业引进的市场的需求。这个方法与传统方法最大的区别是打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与市场分离的教学模式。第二点需要由校企双方研究如何将企业管理产品的评定制度引入实训教学考核中,既要让考核成为规范学生学习的手段,又要让考核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将项目分成若干层次,采用分级学习,逐级考核,通过晋级,不过重来。这样既达到了考核需求,又做到了激发目的。在过去,对于校企合作下的教学管理来说,很多问题都纠结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该如何衔接,学校教学模式与企业市场需求该如何匹配上。通过此次“玉石设计与雕刻”方向的校企合作我们发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衔接,学校教学模式与企业市场需求的匹配,在实训为主体、项目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下可很好地实现。

3.服务合作双方,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存在于实训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是日常管理问题,传统的管理制度多是以学校自身为出发点,满足传统教学需求,对学校负责,很难同时服务于合作双方。如实训室内材料管理没有对贵重材料的管理细则,没有关于损害企业方利益的评判标准和相关措施;又如关于实训室的新开放要求,也没有现成的配套管理体系。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双方必须共同建立符合双方利益的实训场所相关制度体系。实训场所内的相关制度包括流程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纪律管理、奖惩管理等,这种以制度形式存在的规定可以从最大限度上规范学生的行为、工作的流程,既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又保证了校企双方的核心利益。拿教学材料来说,由于该专业方向中的实训材料为很贵重的珠宝玉石原石,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有了规范的配套制度,只要严格遵守规程,他们就可以放心按照要求去操作,避免了因为担心损坏而裹足不前,同时也避免了有些学生因主观随意而造成的损失。对于教师来说,在这种实训模式下进行教学管理势必会在时间和精力上要比普通教师付出的更多,只有从制度上体现多劳多得,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管理热情,保证管理效果。

4.明晰教师角色,完善实训教学师资管理。如果说在实训教学中实训场所是躯体,那么得力的师资便是灵魂,良好的实训场所不能缺少优秀的师资力量。“玉石设计与雕刻”方向的实训教学中,就存在现有师资力量不适应新模式下的实训需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结构方面,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或是偏重理论、或是偏重技能,不符合目前对于理论、技能兼顾教师的需求;二是角色定位方面,目前教师所承担的角色简单,普通教师的重点任务是完成课时内的授课,在这样的定位下,任课教师没有动力和义务去承担课时以外对于学生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管理,势必会破坏以项目为整体的教学体系。解决好实训师资的配套问题是校企合作的又一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突破:一是加大针对性的培训;二是从制度上转变实训教师的角色。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第一点需要校企双方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分析,各自承担培训责任,比如企业方负责对教师进行行业内的技能培训,学校方负责对教师进行理论提升,只有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资源,才能够比较妥善地解决现有的师资需求矛盾。第二点首先需要学校从政策层面上改变,这种改变不是简单的重视理论或者是重视实训,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变,从认识上将传统的理论与实训两种教学方法变成以技能为主体并融合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在这种理念的转变下,必须出台对于这种角色定位下教师的职责、权利、奖惩等政策制度,只有有了政策的支持,教师才能放下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对于处在高等教育改革前沿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得我们的教育符合市场需求。而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确保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就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中之重。在探索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实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笔者以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将问题汇总归纳为实训环节中的四大方面,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并结合兄弟院校的经验,找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通过革新确保“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实训教学的良好开展,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420

孩子在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是其一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起点,对其今后的人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这一重要时期,班主任是孩子在学校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人,他(她)的性格、思想、行为、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甚至会延续一生。因此,班主任在班级中和学生面前的角色定位必须科学而准确,其个人素质要不断增强和完善。本文试图剖析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其相对应的个人素质,为今后改进小学班主任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角色剖析与定位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小学班主任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工作内容也日益增多。在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方面,不仅在原有角色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从客观上增加了新的角色。

1、班主任是一名可亲可近的“领导者”。

面对学生和班级,班主任始终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对班级体和学生个人的活动具有绝对的指挥权。但在新时期下,作为“领导”的班主任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受人崇拜、发号施令,而是要回到学生群体当中,成为学生的中心,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全班同学树立一个学习模仿的榜样。在开展班级各项活动和事务过程中,班主任不但要带领、指引全班学生,更要亲力亲为参与其中,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当局者。

2、班主任是一名海纳百川的“管理者”。

每一个学生都是父母和家庭的宝贝和中心,学前的家庭生活不但培养了他们强大的自我观念和自尊心,同时也造成了他们脆弱的承受能力。面对由这样一群孩子组成的班集体,作为班主任,就要成为一名海纳百川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不仅要以博大的宽容心和包容心去容纳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自尊心,更要善于借助班级每一个日常活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为他人着想的思想。使得关爱、信任和尊重的氛围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

3、班主任是一位无微不至的“父(母)亲”。

新时期下,巨大的生活压力使得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孤独自闭甚至性格扭曲。面对这样一个新的社会和家庭问题,作为班主任,就应该有所担当,成为学生在学校里的一位无微不至的“父(母)亲”。

4、班主任是一个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朋友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朋友不仅是孩子快乐的玩伴,还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朋友不仅是孩子喜悦的分享者,还是孩子痛苦的分担者;朋友不仅是孩子“小秘密”的保密人,还是孩子生活成长感悟的倾听者。因此,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的同时,也要努力成为学生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进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5、班主任是一位消息灵通的通信员。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影响的。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要成为一名学校和家长之间的通信员。

二、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个人素质

长期教育经验表明:学生对老师的接纳和喜欢往往是从敬佩开始的。而这种敬佩来源于教师的素质和修养,包括思想道德、情感、品格、工作能力、知识水平、生活态度,艺术修养等多个方面。

1、班主任要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职业形象。

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要完成这项任务的先决条件就是教师本身要有较强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职业形象,包括思想品格、世界观与价值观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举止等。由于班主任相较于其他教师,与学生最紧密和频繁,因此他的思想品格、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由此产生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的日后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有时会延续学生一生。因此,较强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职业形象是担任并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第一素质。

2、班主任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灵活的工作方法。

面对性格各异且尚未形成稳定人格的小学生,班主任必须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这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博大的包容力、过人的忍耐力和高效的组织协调力等。具体到工作方法上,要求班主任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在关心和爱护学生的同时,也要采取较为严厉的教育和管理措施,使学生在学校生活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只要班主任通过刚柔并济的工作方法,并且掌握好尺度,是完全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从本质上是取决于教师师生观的正确与否。因此,班主任应首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正确的师生观,摆正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中和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彻底消除居高临下、死板冷漠的思想和行为。

3、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特级教师丁格指出: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心理的健康”。因此,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素质是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稳定而良好的情绪。

稳定而良好的情绪是小学班主任必备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情绪可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自己的工作状。所以班主任的情绪稳定程度和良好性是影响其工作效果的内在因素。因此,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要善于自我调适,保持乐观的心境,树立自信心,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第二,坚强的工作意志。

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和压力是非常大的。首先,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具有复杂性的人,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同时学生又是具有主动性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双向互馈的活动。这些都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大的精力和体力。其次,班主任还要处理学生、学校、老师、家长多方面的关系,工作的繁杂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坚强的工作意志是担任并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柱。

三、结束语

班主任是小学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在学校最密切、最重要的校园“父(母)”和“朋友”,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通信员”。它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之重是不言而喻的。而要承担其如此之重要的工作,需要具备包括人格魅力、职业形象、工作能力与方法、心理素质等在内的多方面的素质。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目前,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体制机制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体制下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变化。结合近年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校的建设工作,对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办学体制下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旨在为相似办学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办学体制;实践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58-03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并明确指出:“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作为骨干校建设单位之一,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抓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这个重点,建立了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办学体制和机制。

在新的办学体制机制下,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实践教学管理的主体、客体、内容、管理方式等都面临新的变化。如何适应新的办学体制建设需要,调整好实践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促进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是当前实践教学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办学体制简介

我校建立了政校行企合作办学的“三会一办”体制。“三会一办”即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二级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专业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职业教育协同办学联合体,同时成立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统筹校企合作办学,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是全面领导全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机构,致力于构建职业教育协同办学联合体,建立健全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促进学校与政府、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紧密合作,理事会理事长由校长担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学单位落实校企合作的机构,由校企双方人士构成,具体指导本专业开展以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办学实践,具有咨询、议事与指导的职能。合作办学管委会则侧重对校企合作项目、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园区、“厂中校”等的管理,是理事会的派出机构,由二级学院院长或企业代表担任正、副主任,具有师生管理、教学方案制定、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督导评价、生产研发等多种综合性职能。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是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的办事机构,对外协调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合作事务,对内整合教务、人事、财务、科研设备、学生管理、招生就业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校企合作资源,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校企联合。目前,我校已经批准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作为二级专设机构,协调管理全校校企合作办学的行政事务,如下页图1所示。

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三会一办”政校行企合作办学组织架构建立以前,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政策和法律支持、经费划拨、指导学校建设、优化办学环境及提供社会资源等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利益诉求不一样,学校的主体任务是办学,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行业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缺乏共同的利益驱动,开展起来经常会遇到诸多困难,导致校企合作停留在低层次。高职院校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意识缺乏,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资源和人才,也导致校企合作很难达到高水平和深层次。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学校本身的实践教学任务的开展,管理理念和手段落后,管理内容单一,管理层次和水平也不高。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无法与政府政策制定、经费划拨挂钩,也无法考虑行业企业的利益诉求,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这导致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办学无法落到实处。因此,新体制下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改革的新思路

“三会一办”政校行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下,实践教学管理要着眼于全局,重点突破一些妨碍实践教学更好开展的机制,以期在管理理念、方法和内容上有新的突破。应该明确学校依然是办学主体,政府、行业、企业是办学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在合作过程中,明确不同合作方的权利和职责,是促进体制机制有序运行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实践教学管理要创新学校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优化实践教学内部运行管理,加强外部资源的整合和使用能力,以教学质量、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明确政校行企各利益主体的责、权、利,促进互利共赢、深度合作 要明确理事会《章程》及合作协议在双方合作中的基础性地位,落实理事会中各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强化合约意识与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执行力,重点规范信息共享、人员配备、工作机制、互派教师、接纳就业、合作研发等方面的行为。要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与规则,学校设立合作奖励基金,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实施双驱互促,实现互利共赢。在合作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建设规划、搭建平台、完善政策、建立机制、提供经费支持;学校的角色是坚持“围绕产业建专业,围绕专业促产业”的理念,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合作;企业参与合作主要是结合生产需求,通过联合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等方式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行业的角色是在人才供需、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布局、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师资队伍、企业参与、集团办学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

管理理念、手段的革新与管理内容的深化 “三会一办”政校行企合作办学组织架构建立以后,为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实践教学相关工作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具体管理,还包括校外政府、行业、企业等社会教学资源的获取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由单纯的管理向服务和合作转变。目前,实践教学的场所越来越分散,范围也越来越大,包括校内实训室、校内工厂、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等场所。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使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摆脱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管理的无界化。例如,采用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电子工作日志可以实现实践教学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注重实践教学资源的无界化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资源的作用。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立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使得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化,学生在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教学资料。

构建校企合作育人、合作评价、合作就业机制 要为学生配备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的“双导师”,提供个性化的贴身指导服务。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并全程指导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和实习,校企共同评价学生能力、共同落实就业岗位的机制,实现教育教学双导师,评价双认同,就业双帮助。在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环节,建立校企合作评价制度,引进企业人员充实督导队伍,以企业的标准考核教师与课堂教学效果。开发行企网上评学系统,建构信息化管理手段,与常规管理手段有效配合,实现多时空、多方位地评价学生。

实施“一师双岗”制度,推进“双师”队伍建设 按照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等人事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将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和兼职教师的任课要求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将教师岗位分为“常设岗位”(专职教师)和“非常设岗位”(兼职教师)两类,教学岗位由校内专职教师岗位和企业兼职教师岗位两部分组成。对常设岗位专职教师(含辅导员)设置校内、企业两个工作岗位;对非常设岗位则聘任企业专业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同时具有企业和稳定的学校兼职两个岗位。专职教师实施“一师双岗”(学院岗位、企业工作岗位)管理。每位专任教师每学年在学校岗位承担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另外的工作量则在企业岗位完成。企业岗位工作量由带学生下企业实训实习、在企业授课培训员工、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下企业调研、合作开展教学建设、在企业顶岗实践等组成。同时积极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双师”教师队伍的质量。将专职教师、辅导员企业岗位工作量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科研立项、职务评聘、职务提拔等范围。

服务社会找准利益契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 要重视企业需求,完善订单培养模式,建立稳定的校企人才输送机制。努力开发就业大户和就业基地,扩大订单培养的比例,扩展订单培养的形式,增强订单培养的灵活性,使人才培养满足特定企业的特定需求,为企业“量身订做”毕业生,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提高用人效益,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发学校人力资源,完善技术服务,建立校企智力合作机制。挖掘教师潜力,为企业服务,解决技术难题,解决中小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普遍不足的困难。开放校内优质设备,促进校企共同研发。根据学校拥有的大量教学和科研设备,建立设备共享机制,与校企共同研发、共同发展,走校企深度融合之路。建立公益性的服务收费标准和运营管理制度,向社会、企业开放市重点实验室,满足企业研发需求。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特别是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为社会提供教学服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满足企业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培养、技能培训、资格认证等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建设方面的需求。

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新体制,实施“双机构”共管 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探索多元投入的新体制,通过设备、技术、场地、资金、管理等多种方式入股,增强实质性合作。学校开展“引企入校”工程,在设置入校条件、为企业提供场地和社会服务的前提下,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一是用场地、空间入股的方式合作;二是用设备使用权入股的方式合作;三是用师资队伍技术开发资源的方式合作。优化实训基地配套建设经费使用方式,用设备配套资金引企入校,作为校企合作启动资金,引进企业人力资源与补充设备,共建实训基地。同时,在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设置“学生实习实训管理科”,配备兼职的合作管理人员,与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下属的各二级学院学生实习实训管理科形成“双机构”共管机制。

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取得的实际成效

随着新体制下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我校校企合作共建了5个二级学院,项目运行良好,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沟通、协调与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联系企业、为企业服务的职责刚性化,学校开放办学、办学活力和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学校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进一步吻合,以4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的各专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厂校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化,行业企业的要求全面体现在课程教学、项目设计、督导评价等各个环节,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管委会职能行使充分,校企共育共管的机制与手段较为完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校企共管共育的“双师”教师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一师双岗”制度实施良好,学校“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企业兼职教师的稳定性和待遇大幅提升,教师下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措施常规化。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人才输送机制、智力合作机制、设备共享机制基本完善,成为区域内企业的人才库、实验室与培训中心,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动性进一步加强,效益开始显现,校企双赢互促的良好局面已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杨娟.高职院校政行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98-100.

篇9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1-0021-03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是高职教育新的战略选择,通过权力分配与责任分担,为校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并对原有的教育体制构成了挑战。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治理体系构建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命题,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值得深入探究。

本文就校企双主体办学治理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并提出在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具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办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高职校企双主体办学的特征

(一)体现企业的主体性

企业的主体性指的是企业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从教学价值的观念上分析,企业与院校结合,可以更好地为职业教育开辟道路,让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符合企业需求,使人才培养方向更明确。一方面要让企业的用人理念和标准进入教学机制,让学校改变人才的培养方式,另一个方面,利用企业的相关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训场地。无论是在实践教学的构建上,还是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都要特别注重体现企业的主体性。

(二)优化就业的指向性

现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更侧重于理论学习,把学生学业成绩和毕业科目分数作为评价标准。但是随着时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变得越来越高,尤其是需求专业性较强的综合型与实用型人才。因此通过校企双主体办学,可以优化就业的指向性,提高就业准确度,改善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与企业的供需关系,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在校企双元主体的办学模式下,校企双方共为主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具有很强的教学性质,也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特性。实践教学使企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应用,学校作为主体发挥教学优势,企业作为主体发挥功能性作用,让实践教学体系更具完整性。

二、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确定职业能力考核标准,构建实践教学目标管理体系

对校企双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首先要从职业能力考核具体标准入手,确定一套清晰的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其次要对目标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提出目标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路[1]。

职业能力考核要从几个方面考核,最常用的是职业基本能力、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基本能力,指的是一种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主要展现一个人在岗位中的工作能力。一个职业基本能力强的人,不单拥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还拥有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等。基本职业素质,指的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者在工作中体现出的综合素质,包括责任感、道德水准、奉献精神、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等。岗位就业能力,是指个人在经过学习^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是指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进取、自我完善、追求卓越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展现是多元化的,其中包括进取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职业生涯眼光、心理素质,这些方向的展现都属于个人职业发展能力的范围。通过上述几个方面来确定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对培养的人才进行判定,为企业输送符合考核标准的人才。

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为学生设计阶梯型的成长轨迹,校企联合办学的双主体都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成长为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设计阶梯型的目标管理体系,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底层的能力锻炼开始,从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到职业发展能力,再上升到职业能力,到最后的高技能人才阶段,正确认识自我,并能够在合适的位置发挥自我价值。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观,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并把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办学过程中。因此,高职实践教学的目标管理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职业资格证书的定期考试,让每一个技能型人才都通过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为学生制定合适的、个性化的学习与成长的专业路线,让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设置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等[2]。

(二)突出实效性,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校企双主体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需要结合企业及学校的双重特性,体现出高职专业的教学培养特性、学科特性及企业人才需求的目标性,从两个层面考虑内容体系的构建。第一个层面是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上考虑内容体系的充实程度,第二个层面是从人才应用的具体方向,例如人才的培养及社会型应用需要注意什么方向及特长,从实践教学内容的方向入手,考虑人才如何快速成长,需要校企合作协调哪些资源,等等。当前浙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构建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缺乏体现职业技术能力的实训项目;二是各个专业还缺乏代表本专业特色的专业教材,现有统编教材的内容不能代表本专业最先进的技术,不能充分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三是部分实践教学还停留在表面上,只是简单地安排学生到工厂、车间参观,或是进行所谓的市场调研,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达到高职实践教学目标。

鉴于此,未来浙江高职院校实践内容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学校内部的专业教学过程入手,提出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教材内容设计思路,让学生从一开始的懵懂到最后的精通、熟练是通过一过程完成的,而这种过程就像是一种引导和职业发展指引,从学生进入大一的课程开始,教师就为每个学生发放一本学习手册,手册中明确每个人可选择的发展方向及课程安排;二是从学生进入实习期后,对各个实践操作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按基本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在这里有三点注意事项,对于内容构建是一种风险防范:一是理论教学与教材内容设计要紧随企业发展的需要改变,做到动态调整,动态优化;二是教师要做到自身的不断成长,不要因为长期停留在教学工作岗位就忽视了社会工作岗位的作用及价值,也忽略了站在企业岗位角度去看待学生专业化训练的维度问题,教师要做到自我学习、自我推进,成为“双师型”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岗位的特点,共同编写实践教学教材,逐步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三是企业要定期地到访学校,查看学校与学生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对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均要进行调整和反馈,以防止职业教育的偏离以及双主体办学的经营风险扩大,企业方还要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要求,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3]。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资源依赖理论,校企的共同参与要做到两点。

第一,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根据系统论,管理机构、基地建设和人员管理通常采用校系二级互有侧重、分工负责管理模式。一是校级的实训中心作为实践教学管理的高级管理职能单位,同时也具有实践教学实施职能,它负责管理综合性实验室和训练中心;二是分院主要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等的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实施。对于校外实训基地,应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校企双方共建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 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要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资料和管理制度建设。

第二,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体制。实践教学考核评价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引入企业标准,校企共同制定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考核标准,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由于实践教学的环节较多,因此对实践性教学的考核评价也应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例如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形式。在具体的考核评价过程中,必须紧紧扣住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注重情境性评价,把评价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上。同时,教学考试要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考点相一致,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抓手,促进践教学质量提高。

参 考 文 献

[1]吴亚曼.谈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12):65-66.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1):67-68.

[3]曾琦斐.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的理论思考[J].成人教育,2015(4):27-30.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enterprise Double-Subject School-running

Gu Zehui,Zhang Jingqiu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21-02

一、当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兼职教师的基本现状与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这些变化又凸显出目前师资队伍现状不尽合理,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性、不适应性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障碍,致使目前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能力远远不能达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形势的要求。

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职院校)为例,高职教育教学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更为突出。在目前需求的教师总量中,兼职教师约占70%左右,兼职教师普遍存在着年龄两级分化,教学与科研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学院聘任的来自企业有实践能力的教师比例偏小,大多数兼职教师实际只起到任课教师的作用等问题。在专职教师队伍中,中级职称及以下的教师比例约占85%,大多数为刚毕业的新入职教师,未经企业锻炼就走上了教学岗位,因此,实践能力缺乏。所以,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高。

结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以及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总体讲,具有实践经验,同时又有教学经验的专兼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较少;持有高级职称证书和高等级职业证书的师资缺乏;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偏多,有经验的教师年龄普遍较大,教学梯队出现断层。

2.“双师型”教师远低于实际需求。专职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普遍较低,总体上结构不尽合理;专职教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不畅;专兼职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和水平远低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所需的要求。

3.兼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兼职教师来自企业和社会,就现状看,其素质和质量参差不齐。相对于社会的师资,企业兼职教师虽然有比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大部分人并没有接受过规范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因而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和效果。在这些教师中,也存在个别人责任意识淡薄,对业务缺乏钻研,备课授课不认真,对学生疏于教育,缺少沟通,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一些企业兼职教师,由于本单位的工作繁重,两头不能兼顾,因而也影响到了高职教育次序的有序开展。

4.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的师资管理缺乏制度化。造成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专兼职师资队伍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专兼职教师的聘任缺乏制度化和激励机制,尤其是在双向聘任过程中,制度上存在诸多的短板。

5.专兼职教师福利待遇较低。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的福利待遇在公办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公办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的薪酬标准基本按国家高校薪酬标准确定,薪酬是按照教师的职称、职务、学历、基本教学工作量等要素构成,教师的基本薪酬相对稳定,基数也较高,还享有其他福利待遇;但被公办高职院校聘任的兼职教师的课酬(课时津贴)待遇比较低,且兼职教师没有额外的福利待遇,因而影响兼职教师到这类高职院校从事工作的积极性。民办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薪酬标准基本参照公办高职院校的教师薪酬标准,且略比公办高职院校高;同时,由于体制的灵活性,对专职教师的超课时津贴和兼职教师的课酬相对要比公办高职院校要高;除此之外,这类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没有其他额外的福利待遇。所以,总体讲,目前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的福利待遇是偏低的。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师资双向聘任的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构成,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主要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相对于兼职教师而言,专职教师队伍的特点是年轻化、队伍相对稳定、岗位明确,但实践教学经验、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较弱。因此,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采用请进来的模式,聘请社会和企业的一些能工巧匠充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发挥他们的特长,弥补专职教师的短板,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可以采用走出去的模式,让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通过在企业的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再积累,从而能为今后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打下基础。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力量,共同研发科技项目,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双向聘任时,应当遵循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职工“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通过择优录用、优化组合的方式,组建最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达到优化师资队伍的目的,保证教师队伍的竞争和激励机制的良性循环,打破用人上的终身制,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师资双向聘任制度建立的可行性

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专兼职教师双向聘任制度,是凝聚校企合作双方优秀人才,解决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师资缺乏,提升师资整体水平的一项制度保证。通过这项制度的建立,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吸纳企业优秀人才,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内涵建设。企业也可以在这项制度的保证下,聘请高职院校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尤其是让年轻的专职教师到企业,通过在企业的实践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所以,校企双方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这项制度,在制度的保证下,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和能力,达到校企双方双赢的效果。校企合作办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之一,基于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师资双向聘任制度的建立将成为可能。在这种合作办学模式下,通过校企联动、双向聘任、双向渗透,充分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将校企合作融入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对专兼职教师的双向聘任制度的建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为确保高职院校优秀教师在企业能得到锻炼,且企业的优秀兼职教师能在高职院校发挥作用,就迫切需要规范和完善专兼职教师的双向聘任制度。同时,专兼职教师双向聘用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设立入门的门槛,例如,专职教师的招聘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方可能成为高校教师。

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师资双向聘任制度的建立

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师资双向聘任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遴选聘任对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师资双向聘任对象包括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校企合作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聘任高职院校专职教师,采用顶岗挂职锻炼、合作研发项目等形式,为在校专职教师提供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业务水平、科研水平的环境和机会。高职院校应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建立的专兼职教师双向聘任制度的保证下,从企业中聘任能工巧匠担任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对这些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能力和条件,分别担任高职院校专业的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实践指导教师。通过对这些兼职教师的聘任,带动专业的内涵建设。

2.确定专兼职教师的聘任条件。双向聘任教师,首先应要求双方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意识;其次,高职院校教师要能服从学校和企业的管理,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企业兼职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精通业务;双方都应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

3.制定聘任程序。企业聘任高职院校教师,应符合企业的人事制度和生产需要。高职院校聘任企业兼职教师,应根据被聘任者的工作经历、技术技能水平、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需要,以及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等加以考虑。校企双方互聘教师,其聘任程序可以是:制订互聘计划、物色互聘人选、达成互聘意向、确定互聘人员、签订聘任协议、聘任。

4.建立管理和考评机制。校企合作双方应对双向聘任的教师建立管理和考评机制。企业的生产、人事管理部门,高职院校的教务、人事、专业等部门,应按照对双向聘任的专兼职教师条件和要求共同进行管理和考评。

5.专兼职教师的聘任待遇。校企合作双方应本着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尽可能的提供优厚待遇,吸引专兼职教师留任。

五、结语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和需求,提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内涵建设的质量,克服高职院校在实践教育环节滞后性的弱点,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强合作,就能将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