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8 13:06: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能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改写成小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化。会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一些简单的量。

3、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能在已有知识背景下自主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难点:会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是怎么换算的?

(预设)生: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

(二)自主学习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学生完成下表。

取出的份数(份)

长度(分米)

长度(米)

分数

小数

1

5

7

学生汇报:(重点说一下每个数是怎么得到的)

取出的份数(份)

长度(分米)

长度(米)

分数

小数

1

1

0.1

5

5

0.5

7

7

0.7

师:请同学们观察写出的分数与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表示成一位小数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学生完成下表。

取出的份数(份)

长度(厘米)

长度(米)

分数

小数

1

9

25

学生汇报:(重点说一下每个数是怎么得到的)

取出的份数(份)

长度(厘米)

长度(米)

分数

小数

1

1

0.01

9

9

0.09

25

25

0.25

师:请同学们观察写出的分数与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表示成两位小数

3、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学生完成下表

取出的份数(份)

长度(毫米)

长度(米)

分数

小数

1

8

45

547

学生汇报:(重点说一下每个数是怎么得到的)

取出的份数(份)

长度(毫米)

长度(米)

分数

小数

1

1

0.001

8

8

0.008

45

45

0.045

547

547

0.547

师:请同学们观察写出的分数与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表示成三位小数

4、刚才,我们将1米平均分成了10份、100份、1000份,那么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会怎样呢?

(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

师: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

生:

师:这几个分数怎样写成小数呢?写出的小数又怎样读呢?

生:可以写成0.1,0.1读作:零点一

可以写成0.3,0.3读作:零点三

可以写成0.01,0.01读作:零点零一

可以写成0.27,0.27读作:零点二七

师:如果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1份是多少?8份是多少?32份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一份占正方形的

,用0.001表示。

8份占正方形的

,用0.008表示

32份占正方形的

,用0.032表示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回答小数是怎么得到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兔博士网站: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小数的名称是公元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我国出现了用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

在西方,小数出现的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才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三)

巩固练习

篇2

几分之一

课时

1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理解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2、通过分蛋糕、折纸等借助实物、图形进行等分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分概念的认识,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3、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数学文化,感知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

难点:几分之一含义的理解和表述。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

学情

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一次扩展,这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初次学习分数可能会感到困难。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

星期天小胖和小丁丁来到了郊外游玩,午餐时间到了,他们俩准备分带来的食品,你们说他们怎么分才公平呢?(每人分的食品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

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分法叫什么?

“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课件出示:8个巧克力、4个苹果、2瓶果汁、1个蛋糕

你能帮他们把食品平均分一分吗?学生集体说。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我们把苹果和饮料都平均分好了,可是蛋糕只有一块呀,还能平均分给2个人吗?每人分到多少呢?

如果用这个圆代替蛋糕,你打算怎么分?(出示圆形纸片)

怎么知道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两块?(把两个半块完全重合)

2、课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可以分到多少呢?(

这块蛋糕的一半)

小结:看来啊,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

3、这半个蛋糕是几份中的一份?我们就说这半个蛋糕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课件)用表示。另外半个蛋糕是多少呢?也是这个蛋糕的。所以,小胖分到了多少个蛋糕呢?(二分之一个蛋糕)

4、这个数的写法。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板书)

学生跟着老师在黑板上书空二分之一的写法。

5、现在谁能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的呢?(指名说、同桌说)

(二)、折纸操作,巩固的意义

1、刚才找到了蛋糕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它的你会表示吗?你们手里也有一张长方形,听清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涂上颜色,折的时候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折法?

(1)生独立操作

(2)师把各种情况展示在黑板上。(准备)

师:老师看了一下有这三种情况,现在请这三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把一个什么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2、同样一个长方形有三种折法,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表示?

练习

判断:下面图形里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表示?(用手势表示)

(

)

(

)

(

)

(

)

师:为什么不是?(指1、4)

(三)、再折分数,建构分数意义

1、师:刚才是2个小朋友分蛋糕,现在看看有几个小朋友?(4个)一块蛋糕4人平均分,看看小巧分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分呢?(生折一折)

每个人分到了多少个蛋糕?每份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一?(强调:平均分)

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呢?

怎么写?学生书空。板书

2、折纸活动

师:我们继续来找图形中的,请你折出正方形纸片的并涂上颜色。

小组合作: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折出不同的并涂上颜色,在相同的时间里看那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问:(1)(学生介绍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2)在大家说的时候,老师收集了一些作品,(展示作品)为什么涂色部分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却都用表示?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就一样大)

小结:不论一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怎样,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整个图形大它的就大。

3、练一练

师:除了,,还有其它的几分之一吗?怎么写?怎么读?现在你能找到这张圆形纸片的

吗,动手折一折。

(四)

观察比较,总结概括几分之一

1、填一填,想一想,什么是“几分之一”?(完成任务单)

2、像,,……这样的数都叫做什么数?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44,在书上找一找。(板书)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写一写,在每一图形中,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一?(书上练习)

2、判断下列各图中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数是否正确,说说为什么?(书上练习)

3、(1)把一根绳子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三分之一。

(2)九分之一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九个部分,取其中的一部分。

3、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机动)

法国国旗

巧克力

法国国旗:哪一部分是法国国旗的。(小结:每一部分都是它的)

巧克力:

师:继续观察,(课件出示巧克力)联想到几分之一?

师:想想,要是每人吃这块巧克力的,能分给几个人(8人)

师:除了,你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师:也就意味着把这个巧克力平均分成几份啊?

想想,每人吃这个巧克力的,这个巧克力又能分给几人呢?

师: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猜猜看他把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每人吃这块巧克力的,这块巧克力能分给几人呢?(2人)

小结:看来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联想到的分数也各不相同。

四、拓展延伸(机动)

介绍分数的历史

五、总结

思维导图设计

篇3

1、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自觉估计的意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感,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正确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辨一辨

1、(出示课件)来到数学王国后就看见了三只小狗正在争吵,于是就问:你们吵什么呢?”小狗狗们抢着说:“他说我做的是错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小朋友们,你来帮他们评评看,究竟

谁做的做呢?

2、黑板出示卡纸,学生逐题判断,对的打勾,错的写在下面。

3、学生独立判断。

4、找学生黑板展示

5、集体交流错在哪里,怎样改?

6、那你们知道要怎么样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吗?(集体交流)

接着妈妈又出了一道题。

出示第一题,狗狗们已经做好了,你们会吗?

学生说出每道题得数的十位是几,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中的错误,寻找错误原因,即使改正。

全班订正

二、算一算

谈话:看你们这么棒,国王都来看看你们了,他也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聪明的小孩?

1、国王提出了哪些问题呢?出示第一题:

你能看懂题意吗?学生交流图意。

要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

2、国王要提高难度了,出示第二题

全班交流,怎么知道40本够不够?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篇4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一填。(6分)

上图中一共有(

)个图形。从左边数,长方形排在第(

)个,第(

)个和第(

)个是三角形。从右边数,(

)排在第6个,第(

)个是圆。

二、填一填,连一连。(8分)

1.家的门牌号是由十个十组成的数。

2.家的门牌号是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小5的数。

3.家的门牌号是由8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

4.家的门牌号是两个两个地数,86后面的第五个数。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写出下列各数。

写作

写作

写作

2.读出下列各数。

56读作

84读作

99读作

四、在里填上“>”“

4542

6393

4587

2936

7588

6369

7439

3631

6772

五、看谁先到家。(9分)

六、捉蝴蝶。(6分)

七、分一分。(10分)

1.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2.如果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八、数一数。(10分)

九、解决问题。(20分)

1.可以分给(

)个人。(4分)

2.跳走了多少只青蛙?(4分)

3.

(1)柳树可能有多少棵?(画“√”)(3分)

(2)杨树比松树多多少棵?

(3分)

(3)松树比杨树少多少棵?

(3分)

(4)你能提出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分)

十、写一写。(10分)

期中检测答案

一、6 3 2 4 平行四边形 2

二、

三、1.

36 54 100

2.五十六 八十四 九十九

四、>

五、4 4 9 9 6 9 8 6 9

六、

七、1.略

2.可以按红、黄两种颜色区分,如图

颜色

个数

9

10

八、

(4)

(3)

(6)

(4)

(2)

九、1.6

2.38-5=33(只)

3.(1)略

篇5

邴朝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

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新

1、小黑板出示题目,列式计算。

有2升果汁,倒入容量是2/5升的杯中,需要准备几个杯子?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说说是怎样列式的?是怎样计算的?

2、引入谈话。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都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提问:这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2)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怎样列式?

板书:9/10÷3/10

师:这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分数÷分数)

揭示课题(板书):分数除以分数

2、画图分析,引导探索

(1)你能试着在图中把9/10升,按每3/10升为一杯分一分吗?看看可以倒几杯?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得多少?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交流汇报(3个)。

(2)讨论:分数除以分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学生试着完成书上的计算。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3)交流:结果是3个,与分一分的方法结果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分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

3、统一方法

(1)前面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以及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都是怎样计算的?

今天所学的分数除以分数是怎样算的?由此可见,不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这样算?

归纳得出(板书):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4、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说说3/5在图形中怎么表示?3/5里面有几个1/5?那么3/5÷1/5得多少?

说说3/10表示的意思?3/5里面有几个3/10?

学生完成计算后,说说通过看图与计算,可以验证什么知识?

(2)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校对,注意个别学困生的辅导。

提示:转化为乘法计算后,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校对。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13、14题。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例4:量杯里有9/10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3/10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

甲数除以乙数,等于

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9/10÷3/10=3(个)

篇6

高雪兰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0~7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和分数的关系。

2、能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小数的意义。

4、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一台。

2、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刻度尺(米尺)。

教学方法:本课时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

1、填空:

(1)四年二班共有学生(

)人。

(2)男生有(

)人,占全班人数的(—)。

(3)女生有(

)人,占全班人数的(—)。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列各分数:

(

)米(

)米

)米(

)米

二、探索新知:

师:1米

=(

)分米

1分米

=(

)米

,它是用分数表示的,它能用小数表示吗?今天我们来探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出示小研究:

小组同学合作利用米尺写数:

(一)、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分米,1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3分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7分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二)、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厘米,

1厘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7厘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25厘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三)、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

)毫米,

1毫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56毫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375毫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

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课件出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两幅图。

涂色部分各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各写成的小数,小数读

法。指名写一写,读一读。

可写成小数0.1,0.1读作零点一.

可写成小数0.3,0.3读作零点三.

可写成小数0.01,0.01读作零点零一.

可写成小数0.27,0.27读作零点二七.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一份是多少?8分是多少?32份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练一练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师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1、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是(

),也可以表示为(

),其中的245份是(

),也可以表示为(

)。其中59份是(

),也可以表示为(

)。

2、把下面图中涂色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3、把下列分数写成小数

4、在(

)填上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1)

元=(

)元

(2)0.07元=(

)元

(3)0.385千克=(—)

千克(4)米=(

)米

5、操作题:

在下面几个正方形(体)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

、和

,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篇7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最后一节新授课,本单元内容丰富(老教材两个单元的内容合并成了一个单元),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分别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等内容。本课时教材的编排,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同时,教材也突出先通分再比较这种方法的应用价值。这也是教材把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编排在通分的后面教学的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已经借助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以及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本单元前面的教材里也有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同分子分数的大小,还有比较一个分数与一个小数大小的练习。因此,学生对比较分数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本节课的重点是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难点是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设计思想:

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尊重教材,努力挖掘例题的教学价值,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化的习惯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的设计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改编,有所突破,让学生在掌握比较分数大小基本方法的同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方法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感受引用已有知识可以探索、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联系;理解不同的比较方法,体验方法的多样,培养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比较分数的大小

指名回答。

提问:前两组分数,你是怎样直接比大小的?后两组呢?

学生回答后指出:同分母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都是1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板书:同分母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都是1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2、揭题:这是我们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今天的数学课继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课始,复习同分母分数和分子都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引发比较需求

出示例15:

提问:轻读题目……想一想这里的和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

引导:和单位“1”都是什么,因此要比较谁看的页数多,就只要比较什么?

2、自主探究,组内交流

抛出数学问题:想一想,和怎样比较大小呢?

先把比较的过程在作业纸上表示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方法。

3、展示多种方法

谈话:大家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收集了几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学生边指边说。

预设:

方法一——画图比较(圆、直条、数轴等)

点评:画一画的方法比大小虽然费了点时间,但是很直观。

方法二——找一个标准比较

点评:找到一个标准,然后把两个分数分别与这个标准比大小,这种方法很灵活。

方法三——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

点评:运用通分的知识,把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就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比出大小了。

板书:通分

谈话: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种方法,先把和化成分母是45的分数=

=,

然后再比大小,

因为>,所以>。

随回顾板书过程。

方法四——先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

点评:你能联系分数的意义,讲一讲比较的具体过程吗?

方法五——先化成小数再比较

点评:可以吗?

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想到了画图,有的同学想到了找一个标准比较、有的同学转化成同分母或者同分子分数再比较等等,方法不同,但都是在联系旧知学习新知。的确,很多新的数学知识都是从学过的知识中延伸出来的。

(设计意图:例题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要知道谁看的页数多,只要比较和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虽然是新的问题,却有许多知识经验可以应用,因此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在交流中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独立解决新颖的问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多种方法,虽然具体的过程不同,但都是应用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开放地安排学习活动,既重视数学知识本身的探究过程,又无痕渗透了“转化”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4、突出先通分再比较的普适性

出示:

提问:这几组分数你准备怎样比大小?

学生回答第一题后追问:为什么不画图比较?/为什么不找一个标准比较?

指出:这四组分数,大家都想到了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看来,这种方法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掌握它。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通分,再比较每一组分数的大小,在作业纸上做一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练习后交流,关注出错的学生。

5、比较总结

课件出示:

提问: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比较分数大小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比较的方法又有什么联系?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回答。

指出:分母不同,我们把它们叫做异分母分数。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小结: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一般可以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当然,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比如……

(设计意图:通分是比较分数大小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大多数学生使用。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普适性,我把教材练一练第一题稍作改变,学生观察后发现画图太麻烦,找一个中介数这种方法也走不通,于是不约而同想到了通分。此时,抓住时机提出通分后比较是最基本的方法。这样安排,通分比较这种方法不是教师硬生生要求学生去做,而是学生自己体悟,觉得需要这样去做。)

三、巩固深化

1、练一练第2题

(1)出示

提问:先观察,再思考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逐一回答。

追问:大家都发现每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子相同,也可以直接比较大小。谁能举例解释一下道理。

学生任选一二说说。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一份越小,相应的几份也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越大,相应的几份也越大。

(2)比较小结

出示:

谈话:同学们,其实课刚开始的复习题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同分子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简洁的概括一下同分子的两个分数怎样直接比较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改写板书:同分子分数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指出:同分母或者同分子分数都可以直接比较大小。

2、出示:用你喜欢的方法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交流:第一组你是怎样比较的?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第二组、第三组呢?

第四组又是怎样比较的?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第五组呢?

学生回答第四组后指出: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再比较,只要比整数部分就行了,十分简便。

小结:看来,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板书:灵活选择

3、补充

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再比较每组商的大小。

3÷5和5÷8

11÷12和12÷11

11÷12和10÷11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交流:每组的两个商分别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学生回答第二组时追问:一个商是真分数,一个商是假分数,能

否直接比较,为什么?

明确:所有的真分数都比假分数小。

学生回答第三组时追问:除了用原来的分数通分比较大小外,能

不能换个角度比一比?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把一

个圆平均分成12份,取其中的11份,还剩下几份,也就是剩下这个圆的十二分之几;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1份,取其中的10份,剩下几份,也就是剩下这个圆的十一分之几?

因为小于,所以大于

指出:把比较和的大小转化成比较和的大小,也不失

为一种灵活的方法。

4、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

指名读题。

提问:平均步长是什么意思?要知道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实际上只要比较什么?

学生独立做一做。

交流: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指出:列式计算时通常要把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补充:如果老师走9米用了10步,谁的平均步长长呢?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循着从基本到灵活,从简单到复杂的线索设计,引导学生边练边总结,从而得出比较分数大小的几种常见情况: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较小;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分数,一般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这些经验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篇8

1.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学本质,体会“转化”思想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新知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进一步增强探索意识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异常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设计理念:

1.依托已有经验,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已经学会了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会根据分数的性质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本节课重点在于创设冲突,使学生发现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直接相加减,必须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把时间让给学生,通过交流、辨析自主探究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

渗透转化思想,体会数学思想价值。

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正是利用了“转化”思想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的,转化思想是本课的灵魂,必须让转化贯穿在课的始终,使转化这一思想牢牢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

【设计思路】

课始通过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各有几个分数单位,接着出示几组图形让学生将这些图形两两合并,说说哪些图形可以合并在一起,为什么?使学生发现只有单位“1”相同的才好合并在一起,并写出合并后的算式,通过比较将算式分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和异分母分数相加。在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时,充分放手,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主获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方法,感悟转化思想在探究新知过程中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数形结合,找准关键起点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分数单位。

2.如果要把某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合并,你觉得哪两个合并比较合适?如何列式?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如下几道算式:+、+、+、+。

3.你能将这四道算式分一分类吗?

板书: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

指名回答两道同分母分数加法算式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结合分数的意义说说理由。

4.揭示课题:分母不同的分数我们称为异分母,猜一猜异分母分数怎样相加或相减呢?(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将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合并,直接将问题引向相同的单位“1”,相同的计数单位。通过比较发现分数加减法不仅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还会有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在回顾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时再次强调相同的分数单位,也引出了新知,使学生自然投入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二、由浅入深,把握流程节点

1.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方法(例1)

师:研究问题要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先来看这道题:

(1)出示教材第80页例1,指名读题,并说说自己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为什么这样列式?

(2)

学习计算方法。

谈话: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应该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学生探究方法预设:

A、

用折纸的方法,在长方形纸上折一折、并涂色分别表示出它的和。

B、

画图,先画一个长方形,再平均分成2份,涂色表示出它的,再将剩下的平均分成2份,得到。

提问:根据折纸或画图的过程,说一说+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得数是的?(涂色部分一共占这张纸的)。

C、将和化成小数再计算:0.5+0.25=0.75。

D、先通分,把和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计算。用算式表示为:+=+=(教师相机板书)

追问:把这两个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过程也叫什么?(通分)想一想,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时,为什么要先通分?

2.讨论交流,提炼优化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

师:刚才有同学用折纸的方法,有同学用画图的方法,有同学说化成小数进行计算,还有同学说将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这两道题你们觉得用哪种方法更方便、快捷呢?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现画图或折纸的方法比较麻烦,而化成小数计算又会遇到除不尽的情况,因此还是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再相加更实用。

3.比较同化,迁移整合方法(“试一试”)

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计算)

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要先通分?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

4.回顾小结,发展元认知能力

教师抛出问题:“你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吗?你觉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讨论后小结: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是为了将不同的分数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只有计算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提问:想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可以进行验算,你会验算上面的两道题吗?

引导学生交流并明确:可以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来验证。

总结计算方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最后别忘记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

设计意图:从例题入手,让学生发现在折纸、涂色的过程中已经将看成了,不由自主地进行了通分的过程。而通过对+、+两道题的计算,发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以及折纸涂色、画图这三种方法的局限性,自觉优化算法,选择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再加减的计算方法。“试一试”完全放手让学生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中,最后和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三、比较提炼,理清知识结点

1.综合练习,形成技能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各自涂色、写得数,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再次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在计算后汇报。

设计意图:脱离图形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想一想,填一填。

小结: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要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要先通分,再相加。

设计意图:层次分明的练习,由浅入深,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既发展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更加强化了转化的思想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2.自主总结,促进联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及学习的过程,说说你的收获和体验。

(2)说说转化的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是否应用过?在哪里应用过?分别是怎么应用的?

3.沟通联系,逼近本质

回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4.

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篇9

写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例3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让学生经历读、写100以内数的过程,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3.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十五数到六十二。

2.五个五个地数,从一百倒着数到三十五。

3.七十八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6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

);(

)个十是一百。

师:同学们对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借助计数器学习读、写100以内的数。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教学例3。

1.教师出示例3扣子图,让学生自己数出每种颜色的扣子各有多少粒并指名汇报。(黄色四十粒;绿色二十七粒;红色三十三粒)

2.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这些数,明确读、写方法。

(1)四十

引导学生观察左边的小棒和计数器:4捆小棒表示4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颗珠子,在十位上写4,表示4个十;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补足数位。写作40,读作四十。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40的读法和写法后,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完成后面的学习。

(2)二十七

引导学生观察中间的小棒和计数器:2捆小棒表示2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颗珠子,在十位上写2,表示2个十;7根小棒表示7个一,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7颗珠子,在个位上写7,表示7个一。写作27,读作二十七。

(3)三十三

引导学生观察右边的小棒和计数器:3捆小棒表示3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3颗珠子,在十位上写3,表示3个十;3根小棒表示3个一,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3颗珠子,在个位上写3,表示3个一。写作33,读作三十三。

小结: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3.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明确一百的读、写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红色、绿色、黄色的扣子各有多少粒,那这三种扣子一共有多少粒?该怎么读、写呢?

(1)学生自己数一数,引导学生以十为单位,得出有10个十,即一百粒。

(2)明确100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明确一百的读、写方法。

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1颗珠子,在百位上写1,表示1个百;十位和个位上1颗珠子也没有,写0占位。写作100,读作一百。

4.总结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无论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开始。

四、巩固练习

1.同桌合作,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1题,一个读数,一个在数位表上写数,两人轮流。

2.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五、拓展提升

1.写出所有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等于7的两位数。

16

25

34

43

52

61

70

2.用1、3、5三个数字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把组成的两位数写出来。

13

15

31

35

51

53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一说,教师帮助有疏漏的学生补充。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5、6题。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强调以“十”为单位。

学生总结的读法与写法都是不完整的,需要老师进行整理。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写作:

4

读作:四十

写作:

2

7

读作:二十七

写作:

3

3

读作:三十三

写作:

1

读作:一百

教学反思

篇10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

知识回顾3~5min

回顾1

1.用一个圆表示总数量,用圆中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这样的统计图叫作(

)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3.已知总数量,根据扇形统计图求各部分数量,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回顾2

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出数量的(

)变化情况。

3.条形统计图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知识点1

看懂扇形统计图并经行简单分析

1、下面是新街生态园三种蔬菜种植面积的扇形统计图.

(1)已知草莓园的面积是126平方米,三种蔬菜的总面积是

平方米.

(2)黄瓜园的面积是

平方米,西红柿比草莓少

第2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知识回顾3~5min

回顾1

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它有(

)条高。

圆锥有一个圆形的底面和一个侧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锥只有(

)条高。

回顾2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Ch=rdh=(

)。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1个底面的面积×2

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S表=S侧+2S底=2xrh+2πr2

课堂讲解20~25min

知识点1有关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典例1一台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滚筒的长是2米,底面直径是1米,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了10周。

(1)

压路机前进了多少米?

(2)滚筒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压过的路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典例2

一台压路机的前轮宽15米直径是0.8米。这台压路机行驶一段距离后,前轮压过的路面有12平方米。这台压路机的前轮滚动了几周?

知识点2

应用圆柱表面积解决常规问题

典例3

一个圆柱地高减少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18.84平方厘米。这个圆柱地底面积是多少?

当堂测试:

1.

填一填,算一算。

(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地2倍,高变为原来的一半,它的侧面积(

(2)一根长为12分米的圆木,底面半径为2分米,把它锯成6段圆柱后,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分米。

(3)一张长为20厘米、宽为7.5厘米的长方形纸,可以围成(

)种圆柱形纸筒,这些圆柱形纸筒的(

)相等。

(4)如果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高是8厘米,那么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5)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0厘米的圆柱,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2.用一张长为18.84厘米、宽为12.56厘米的长方形纸分别卷成两个不同的圆柱(接头处不重叠)。这两个圆柱形纸筒的底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3.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长是1.5米。它每滚一周能压多大面积的路面?如果它滚20周,那么它压路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

4.一个圆柱的高是6厘米,如果它的高变为10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12.56平方厘米。现在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把一根2米长的圆柱体木料截成3段已知木料横截面直径为10厘米,那么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6.把4个底面直径都是4厘米、长都是3分米的圆柱体钢材焊接成一个大的圆柱体钢材,焊接成的圆柱体钢材的表面积比原来4个小圆柱体钢材的表面积之和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

7、一根长1米横截面直径是40厘米的圆柱形木头浮在水面上。小明发现它露出水面的部分

正好是一半,求出这根木头与水接触的面积。

8、如图,这顶帽子的帽顶部分是圆柱形,用花布做的,帽沿部分是一个圆环,也是用同样花布做的,已知帽顶的半径、高和帽沿宽都是1分米,那么做这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花布?

9.求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10.把一张铁皮按图中阴影部分剪料,正好能制成一只铁皮油桶,求这只油桶的表面积?

上学期知识回顾

1、五年级学生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00人,没有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的有25人。达标率是多少?

2、育才小学同学去年植树350棵,死了5棵,后来又补种50棵,全部成活。育才小学去年植树成活率是多少?

3、花生仁的出油率为40%,用600千克的花生仁可榨油多少千克?要榨油600千克,需花生仁多少千克?

4、计算:25%+

14×5.8+3.2÷4

78×15+87.5%×9-4÷117

25×713+40%×613

2

x+40%

x=7.2

117×(3-2

x)=2.4×117

25-23

x=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