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专科计算机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8-01 16:11: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专科计算机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专科计算机论文

篇1

1.1教学内容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比较少,教学内容亟需更新。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应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也未能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授课内容没有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来展开,可能会忽略计算机在各专业领域内的应用性。

1.2教学模式问题。

在我国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效率不高和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教学环境也亟需改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还采用课堂教学和相关实验结合的方式,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这种模式不能给学生主动实践的机会,也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存在的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影响教学的开展,教学效果整体比较差。

1.3教学手段问题。

目前,高校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大多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课堂上课和实验教学,不但顾及不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1.4考核方式问题。

目前,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考试多采用笔试或上机考试的方式。无论是笔试还是上机考试,考试成绩受到批改老师的主观影响较大。尤其是上机考试,每次考试都要复制上千张软盘,由于软盘质量问题,每次考试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软盘打不开的现象,影响学生的考试心情和考试进度。

2.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2.1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逐年上升,可以赋予学生选择相关课程的自由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可以根据知识深度分成3个层次:基础层,应用层和深化层。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和计算机深化课程的学习。

2.2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高校应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重视教与学两个部分。可以运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多种媒体,将教学信息组织超文本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能力,是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3完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制定“精讲多练、重在实验指导”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自主学习平台,促进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和考试方式的改革。高校还可以成立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研究中心,构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软件开发为一体的基础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

2.4改进考核方法。

增加平时上机实验中的考核环节,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程度,训练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若有创新,就可以得到高分。

篇2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一直在教学计划和实际教学中受到重视。作为计算机系统上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本身一直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新型主机操作系统,让教学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更新的步伐,是适应新形式下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的需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业界流行的优秀、先进的新型主机操作系统,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

在一般学校的教学中,多是以UNIX等常见操作系统为实例及实践环境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UNIX、Windows等在可靠性、可用性、并行化、共享性、安全性、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远逊于目前的新型主机操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从1964年诞生以来,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特别是2000年以来,IBM推出的更开放更可靠的新型主机操作系统Z/OS,使得主机操作系统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基于技术的先进性和社会的需要,从2006年开始,我校计算机专业开始开设“新型主机操作系统”选修课。主机操作系统先进、庞大、复杂,和常见操作系统既有相同点,又有很多不同点。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我们从实践环境、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课外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教学研究和改革。

1建立先进开放的实践环境,让学生接触主机、熟悉主机、最终喜爱主机

由于主机界面和常见操作系统界面差别大,学生普遍感觉入门难,因此保证随时随地的用机,方便逐渐熟悉主机,显得十分必要。作为加入IBM主机合作项目的9所高校之一,我校拥有IBM公司2005年捐赠的一台大型主机Z900。在此有利条件上,我们建立了一个开放的主机实践环境,包括Z/OS操作系统、RACF安全子系统、COBOL语言、DB2数据库、PL/1、CICS中间件等。主机全天候24小时免费开放,学生可以不分课内课外,随时接触主机。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系统环境紧密结合的方式,对一些抽象的理论,通过相应的主机操作演示,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48个课时的学习以及不限量的课后用机,学生从对主机完全陌生,到逐步熟悉并最终喜爱。例如对于Z/OS操作系统的字符界面从不喜欢到喜爱,不仅是因为熟能生巧,更是由于字符界面的快速和优于UNIX字符界面的风格,而Z/OS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更是让同学们乐于使用它。

2针对不同知识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1)联想+对比教学法

由于新型主机操作系统Z/OS不同于常见的Windows、UNIX系统,初始学习时,大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扑面而来,学生十分陌生,难于理解,难于入门。针对这个拦路虎,我们想到联想+对比教学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联想和对比,增进对新概念和新术语的理解。

首先,由于教学计划的安排,大多数选修该课的学生都先修过“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同时熟悉UNIX、Windows操作系统。因此教师采用对比法,将UNIX和Z/OS中的概念和术语进行对照,达到了快速增强学生理解的目的(见表1)。

(2)研究型教学法

作为研究型大学,我校在人才培养观上十分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也延伸到了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教授基本理论知识,还十分重视学生研究型思维的培养,采用研究型教学法,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在学习法中,学生体会到了知识发现、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思维过程,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体会到了发现、探索、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了研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主机通道技术发展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提高系统效率是技术发展的动力,而为达到此目标,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高速CPU和慢速I/O设备速度相匹配。要解决此问题,必须改进早期主机CPU和I/O设备串行工作的方式,减少CPU的等待时间,而并行工作方式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引入通信控制器、通道技术,实现了主机、通道、I/O设备的并行操作,达到了提高系统效率目的。

(3)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

主机操作系统课程有一部分内容与学生先修课程“操作系统原理”大致相同,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里尽量加深学生对主机系统的了解,我们略讲这些内容,而将重点放在二个方面:①主机操作系统的优势和新技术②主机操作系统难点。

例如,在新技术方面,教师重点讲主机的虚拟化技术。这项技术从诞生到现在一直不断发展着,并一直处于虚拟化技术的顶尖位置。除了“操作系统原理”中讲到的存储虚拟化(这部分简略讲解),我们详细讲解服务器级虚拟化LPAR技术和操作系统级虚拟化技术,让学生明确了不同层次的虚拟化适用于解决不同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注意引入目前最新的技术发展,如LPAR中新出现的微分区技术,同时将主机虚拟化技术与目前同学们熟悉的x86平台的VMware和VirtualPC这两个虚拟机软件比较,使同学更清楚地明白了不同的虚拟技术以及主机虚拟化技术的优势。

同样在教学中重视教学难点。在开发程序时,主机的编译和调试软件使用复杂麻烦,学生开始时难于适应。因此我们增加了课时,通过教师精心挑选的不同实例演示编译和调试过程,同时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难点设计实验题目,组织上机实践,增加学生对编译器和调试器的使用强度,使学生很快适应了主机的应用环境。

3引入国际化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上,在常规的总成绩=期末成绩+作业+上机+考勤的基础上,引入了IBM主机Z01全球认证考试。Z01考试由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化认证考试服务公司美国Prometric提供,采用英文方式的全球统一试题,主要考核主机操作系统方面的知识,全球认可。学生可免费参加Z01考试,用国际化的标准来考量自己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引入国际化考核方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符合国际化办学的潮流,同时将来这批学生择业时,大量的需求来自软件外包业,而国际化的证书可增加其就业竞争力。

4课外实践活动

除了重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鉴于此,利用我校和IBM公司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参加IBM全国主机应用大赛,明显提升了学生对主机的理解和应用开发能力,起到了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在2007年全国主机应用大赛中,我校代表队成功进入决赛,并取得了优胜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主机技术的热情,教师还推荐学得好的学生申请IBM实习生计划,进入IBM公司主机部门实习,通过和IBM主机团队的共同工作,学生在技术上突飞猛进,更加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

5结束语

主机操作系统Z/OS与常用的UNIX、Windows有较大区别,学生鲜有接触,入门较难。通过在上述四方面的教学改革,我们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学生能较快速地初步掌握主机系统,大大增强了学生逐步掌握这一庞大复杂系统的信心,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开发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子瀛,哲凤屏,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二、大学“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探索与实践

1.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不断充实和创新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教育的传统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课本的知识为主,课本几乎成为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资源。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专业,因此,计算机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中,首先应改变传统观念,即转变计算机专业英语只是一门英语课程的观念。为此,应及时了解国际著名大学中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在吸收国际先进计算机专业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合理构造当今我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最应学习和了解的先进的英文材料和内容,以加快我国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则专业英语所讲知识应以计算机传统知识与常规知识为主,以当今计算机领域科技发展的最新技术和知识为辅,扩充学生的最新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与科技创新的兴趣,这样既保证了专业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性又体现了学科前沿性。

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将教学模式以“教师主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课堂以讲解理论知识为基础,重视并加强把实际IT项目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在不同的情境下倡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英语对话的能力。

③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后作业除了小型的题目外,还要求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不止是学好课本的知识,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组织学生用英语介绍或研讨各人所做过的IT项目,或将若干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由老师引导学生用英语讨论如何完成这一项目,并要求学生提出完成该项目的设计方案,论述其问题,阐述各自观点,并共同讨论。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推力,课后学生可以自觉搜集相关的资料,积极锻炼自己的专业口语和用英语进行项目技术交流和演讲的能力。

④创建有效的学生成绩与能力的考评方法。目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都是采用以笔试为主、作业和考勤为辅的评定方式。这一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考评学生的综合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及在IT项目开发实践的英语交流能力。如对基础英语较好的学生,尤其是在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较强的学生,在英语笔试考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鉴于这一以“笔试为主、作业和考勤为辅”的评定方法,对于一些英语笔试水平较弱但编程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难以体现出其本身在英语环境下的项目开发过程的交流能力的优势,这将不利于对学生的综合水平的评估和发展。因而,我们建立综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考评方法。考核方法由“考勤+课上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笔试+英语演讲”等环节组成。考核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实际的IT英语综合运用水平不一致,通过课堂上采用英语会话形式让学生来熟悉并表述IT项目开发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后让学生搜寻英文资料和会话讨论小IT项目,使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综合水平有所提高。

2.强化学生的独立自主工作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开展IT英语在国际IT企业的模拟训练。目前,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多门课程都实施了双语教学,课后由于学生缺乏实际语言环境锻炼,使得双语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本项目采用了《IT职业英语》课本。该课本以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为线索,模拟了软件开发团队的一系列工作场景。同时我们在课堂上开展了IT英语在国际IT企业的模拟训练,通过IT英语模拟在国际IT公司环境下完成软件项目开发项目的训练,既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又熟悉国际IT项目开发流程,从而使学生熟悉IT公司项目开发的过程,得到技术英语沟通能力、商务英语口语、技术报告写作能力等技术的综合训练与实践过程,使得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3.注重全面培养,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英语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战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国际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文化,除了考虑学生专业知识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是这些企业考虑是否是一个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是公司人力资源考虑的一个项目,培养学生积极乐观、锲而不舍、不言气馁的精神也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战略步骤。为了加强我校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本项目提出需全面培养,注重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TED等国外优秀的英语演讲节目,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国外优秀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的思想、生活、情操、精神,而且对学生的英语听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

篇4

1.11VOLARE实践意大利学者MarcoRonchetti从教育改革的角度进对翻转课堂的内在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研究的重点是现代技术可以发挥其特点给教学带来更多的便利,并对其效果进行了阐释。基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他提出了视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更加快捷、方便的建立起学习框架,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根据翻转课堂取得的成功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经验。

1.2翻转课堂对学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任务导向的影响美国教育类的专家JeremyF.Strayer对翻转课堂的实际作用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并根据收集的数据做了比对试验。通过比较最终得出了翻转课堂比传统教学在协作、创新、研究等众多方面都有优势,而这种优势可以在学生的后期发展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有利于同学之间合作和团队之间的协作,但是,翻转课堂对学生的任务导向作用不突出。首先,我国的学生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前就具备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可以熟练的对计算机的基本指令进行自主的操作,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学习资源。其次,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都有一定的研究,可以自行设计学习视频、学习软件等,甚至部分教师是信息技术行业的高端技术员,在社会经济生产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2.教学流程与过程组织

2.1教学流程及控制翻转课堂的开展是有严格的流程和教学指导要求的,并不是按照教师的个人愿望开展的。每一个教学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以美国成功的案例为例:第一步: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讲完上一节的内容后,教师在没有开始新的部分讲解的时候,先将下一章的学习内容分布下去,分布的内容既包括学习内容教材对应的部分,还包括学习的任务。这样的要求,需要同学们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学习,对其中的学习要点进行自我总结,学生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探索性的去研究任务的解决方式,从中自己学习知识,并研究知识的实际运用。第二步: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方式进行了问题的初步探究,教师就要根据研究的情况进行指导,可以采用网络中的视频,或是教师自己组织编写的课件等供学生们研究。对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在一起共同讨论,不同认知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的解读学生的问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尽快找到最好的答案。第三步:课堂上对于课堂外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形成系统化和知识化。教师将学生的研究进行分类汇报,并把其中的技术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抽出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

2.2翻转课堂对学生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教学实践的成功很有利的证明了翻转课堂可以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力和研究能力。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很多的结论,但是,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对创新的需要。因此,翻转课堂教学的最大作用就是有利的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在翻转课堂的成绩考核中可以看出,学生成绩中操作性的项目和技能性的项目能力提高的比较快。

篇5

2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

首先,为保证学习者课外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必须预先构建完整的学习支持体系。其次,为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需在每个模块开始前,设置导读环节,通过导读内容和实践性任务测试,向学习者提出问题。第三,学习者利用学习支持体系提供的资源在课外开展自主学习,解决导读部分提出的问题和实践性任务。第四,组织课堂汇报、讨论环节,鼓励学习者之间相互质疑,实现知识内化。第五,通过一定量的作业,固化学习效果。最后,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测试,评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习策略以及他们对教学的意见或建议。

(1)设置课前导读

在新的学习内容开始前,设置学习内容导读环节,以提问的形式向学习者呈现本模块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布置对新一讲课程的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2)设计实践性任务,作为学习引导。对于每个知识点,都先布置一个实践性任务

该任务应紧密联系知识点,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密切相关,遵循全面、实用的原则。

(3)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风格学生

对于需要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内容,应提供教学视频、PowerPoint演示文稿、网页等方式的学习资源,以便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选用。学生则应针对导读和实践性任务中的疑问,在课外自主探究,找到完成实践性任务的有效方法。教学视频可以由教师自己录制或使用网络上开放教育资源。

(4)学生完成课前练习,记录疑问与收获

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并记录该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交流与支持,学生在课外可通过留言板等工具与同学进行沟通,了解彼此的收获与疑问,同学间互动解答。

(5)课堂学习活动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最大化地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根据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及课前练习中的疑问,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理解程度指导其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将学生划分到不同小组,规模控制在3-5人。若问题规模较大,可以采用“拼图”学习法进行学习;若规模较小,可让成员先独立研究。教师要适时选择合适的小组交互策略,常用的有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拼图学习、工作表等。学生经过独立探索之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具体形式如报告会、小型比赛等。在成果汇报后,教师要布置一定量的课堂作业,要求当堂完成并提交。然后不定期地进行一些测试,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并布置下一轮的导读。

篇6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

教师作为进行教学最直接的工作者,如果没有较为强大的专业技能素养作为相关教学的基础,那么就很难帮助学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这也就会使得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堂很难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从而耽误了相关学生的学习与提高。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既要求相关老师要具备极高的计算力理论知识素养,又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知识,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能够达到要求的老师才能够帮助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加强相关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加强对于相关专业老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定时定期组织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老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让老师能够明白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最新的理论发展潮流,从而能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二是要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师组织考试,让老师不断的有教学上的压力,从而能够不断的进行自身教学技能的培养。

3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的能力

现行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学生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少会重视对于相关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模式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够学习到的大多数都是技能而不是思维,这样一来当学生离开老师以后就很难再有专业技能上的提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如果不能够建立起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被时代抛弃是注定的,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首先,是要在课堂之外注重引导学生对相关计算机网络的书籍进行阅读,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的习惯。其次,则是要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不断的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形成一种习惯。通过这两种方法,学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思维上的惯性,不断的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与思考能力,从而养成属于自身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能力。

篇7

2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方法

2.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信息教育

医学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从事医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仍然定位于基本会用计算机,能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等,这明显无法解决快速发展的现代医学的需要。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当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转变教育观念,以应用为目标,增加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结合专业特点,重视实践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专业特点,考虑就业的需求及实用性等,比如,在学习Word时,可以让药学系的学生制作药品说明书,让护理系的学生制作健康护理手册等,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相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计算机教学,理论知识是基础,操作实践是关键。学生要掌握计算机这个工具,有赖于反复高效的操作练习。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跟随教师的操作讲解进行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在正常教学的同时,开展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小竞赛,比如PPT制作及电子小报的制作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3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强化多媒体网络教学功能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视频化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成为现今教学发展的趋势。作为一名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针对专业不同的特点,设计制作相关课件及教学视频,开展有内涵的微课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另外,要加强网络教学,建设自己的教学网站,吸收网络上各种好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这个媒介,让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2.4采用多维度评价,重视实用性和连续性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往往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采取以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为主,日常考核为辅的考核方式,通过多种方式考核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间协作学习,自主探索。计算机教学必须保持与专业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新鲜实用的内容,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应保证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除在新生入学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外,还可以在后续的学年中,开设一些计算机选修课程,举办一些计算机最新知识宣讲活动、计算机知识小竞赛等,增加学生后续接触应用计算机知识的机会,跟上计算机发展的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2.5强化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提高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水平,首先要拥有一批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操作过硬的好老师。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知识更新很快,要适应现代计算机教学的要求,教师自身也必须不断学习,追踪学科的新动态、新成果,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保证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8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学习其它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先导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现今教学过程中有以下特点:

1、新生入学水平差异较大

我校是山东省一所高职院校,在这几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发现新生的入学水平差别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文化教育地区不平衡。大致可分三个层次:少数学生已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这类学生一般为中专生,在职高期间学过此门课,有时会感觉所教内容太浅,但他们的实际水平尚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第二类学生家里有电脑,在入学前能初步应用计算机网络,浏览网页,QQ聊天,经常玩游戏。经常很容易满足现状,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引导的对象。还有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极少,连打字都是一指婵,可以说是计算机知识一片空白。对上课所讲内容不能完全理解、消化,这类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特别辅导并注意方法,以免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2、课堂理论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部分学生眼高手低,看到教师熟练的操作演示,认为非常简单,注意力不够集中。部分学生课堂上能够认真的听课,练习也按要求完成,但不能活学活用,尚不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没有做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上课时听懂了,但经常是自己上机实践时就忘记得差不多了。

3、学生上机实验时面临的诱惑比较多

机房实验室的电脑上安装了一些小游戏,而学生自己又没有自制力。例如学生有可能玩游戏,偷着看小电影,看MTV等做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这时,老师要正确的引导。

4、学生对本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生认为和在初,高中阶段一样,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副科,用途不大,和自己专业没有太大关系。造成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主动性很差。需要教师及时的进行引导,教育,使学生改变这种观念,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探讨

1、改进理论课堂教学方法

(1)转换教师的角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特别是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教师讲课要“精讲。”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当前和将来的使用精心选择,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而精地将知识点讲授清楚,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提前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基础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内容是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的,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操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保证上机实践课与理论课有合适的比例,计算机基础课程1:1的比例较为合适。另一方面在课程表安排上,尽量不要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时间排的间隔过长,否则学生等到上机课时容易忘记理论课所讲的内容,要趁热打铁。

教师应高效利用每一节上机课,在课前对上机实验做出明确安排,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课后要求学生写出上机实验报告,主要让学生掌握上机操作的步骤。例如在讲解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一些大家较熟悉的常用功能以上机练习为主,同时对一些既实用又不熟悉的高级功能及使用技巧,也要有计划的进行讲解,练习。如邮件合并功能,一般不会引人注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如制作录取通知书或者邀请函等,这些信件的主文档相同,只是具体数据有所变化,教师在进行示范演示之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并让学生利用这一功能给多个学生制作贺卡,加上一些艺术效果,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

3、任务驱动式教学

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这种实际应用要求较高的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WORD中表格的操作及属性设置问题上,我们可以选取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课程表或者学费收据这样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讲解。学生动手操作时会碰到具体困难,例如课程表中的斜线表头是怎么绘制的?文字内容是怎么设置垂直居中的?学费收据中的横向文字是怎么输入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集中实训

篇9

一、因材施教。恰当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前提保证。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但相对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还是浅层次的,大部分同学还不具有选题、立项的能力,即使能选定题目,也往往难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在选题时,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题目的难度适应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鼓励一部分优秀学生有所创造。应该承认,在学习方面,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难度要有差异性,这并不是一种歧视行为。教师的选题应与自己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选题也要注意连贯性,可以利用前届学生的研究成果,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作深入的研究。当然,学生不仅仅是以上两类,但只要掌握了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确定选题。先导培训

课题确定以后.指导教师应给每个同学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以明确整体工作内容、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和量化的工作成果要求,包括论文的开题报告及设计的总体方案,论文及说明书的字数,图样、实物的数量,按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拟定工作进度,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列出部分推荐参考文献目录等。由多个学生共同参加的课题,必须分别明确各个学生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1)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要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突出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更新观念,从思想深处改变对毕业设计作用的传统认识.对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加以改革。明确地提出:毕业设计不再是单纯地针对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不仅是综合检测学生近四年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教学环节的扩展和深化,更是检验和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金石,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2)以学生为过程主体的培养原则与模式:毕业设计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活动的开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原则。要想学生发挥能动性创造性,首先要使其具有自主性,成为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主角,而不是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的配角。只有当学生切实地感到自己是创造活动的主体,才能激发创造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创造的过程并关心创造的结果i才能进发出想象力、意志力和创造力。

(3)把握适度的指导方法与强度:把握适度的指导方法与强度在学生选择了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有了创新的欲望后,导师给予的正确、适度、及时的教学指导,会成为学生创新设计活动的催化剂、助动力和方向盘。

(4)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欲望的产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实现。以鼓励为主的指导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会大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锻炼。

三、过程监控。全面育人

学生进入课题后,对每个人应根据任务书,列出时间表,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最后一学期学生课程少,加上找工作、研究生复试等问题,学生心态比较浮躁,检查督促跟不上,很容易造成毕业设计论文拖后,有的甚至完不成任务。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应与每个学生保持接触交流,听取学生的汇报,检查进度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整个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奋钻研的优良学风: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严禁抄袭。

指导过程中,应该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于一体,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坚持教书育人,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期间,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严格考勤。学生因故请假应督促其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做事先做人,尊敬别人,科学作风,团队精神等是做事的基本素质要求,要让学生学习和体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各方面事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四、指导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篇10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强调“传道、授业、解惑”,是一种记忆式的,带有很强机械性的教学,由于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教学评价标准化。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不高,只重视专业考核的通过率,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当前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①学生在家长、应试教育压力下被迫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愿玩(喜欢玩游戏和上网)而不愿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特别是如何从学生的生活和己有知识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是问题之一。②学生只学会了使用计算机这门技术,不会运用它帮助生活与就业,信息素养没有得到提高,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立业创业能力是问题之二。③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异大,水平不一,实践练习课存在纪律差、效率低的问题,如何使教学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提高练习效率是问题之四。④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传统课程有很大差别。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框架,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是问题之五。

当前,对有效教学含义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二方面综合来描述的,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对改变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的状况,更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1.研究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是完成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2.研究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是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需要。3.研究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发展终身教育的需要。

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

一、结合职业特色,寻求计算机教学的生活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

1. 借助身边资源,让教学从学生来自于生活的己有知识开始。2. 结合职业特色和就业需求,适当更新教学内容。3. 在教学中讲清知识的应用。4. 设计贴近生活的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让电脑游戏成为教学手段的策略。在职业学校,电脑游戏和学生更是密不可分,以我校为例,据调查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几乎百分之百的接触过电脑游戏,现在正在玩各类电脑游戏的学生至少占到80%以上,电脑游戏作为游戏的拓展,如何挖掘电脑游戏中蕴含的学习因素、把游戏的巨大魔力迁移到教学活动中来,让电脑游戏成为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让电脑游戏成为教学手段的策略。1、在思想上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索游戏,为有效教学做好课外的准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游戏与自己,正确地选择有益的游戏娱乐,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减少了盲目性,主动的体验游戏的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和虚拟现实性。2、有选择的将游戏应用到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游戏化教学。我们可以根据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游戏,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个人经验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以娱乐的形式适当安排到教学过程中去,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内在的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提高课堂实践练习效率的策略

1. 合理安排座位,有效分组合作策略。

要提高课堂实践练习效率,座位的安排非常重要,座位安排不当,学生容易随便讲话或串位,也不利于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所以,要提高实践练习课的效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真排座。

2. 练习任务的制定与运用策略。

职校生不但学习基础差别很大,在学习能力、个性特征、认知动机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如果教师漠视这种差异,企图定出符合所有学生实际练习需求的实践练习任务是不可能的,只会让好的学生觉得没挑战性,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做与课堂练习无关的事甚至影响他人学习,让差的学生完不成任务失去信心。设定一些最基本的、所有人都能完成的任务后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学生的不同兴趣,让他们选择做数量不同,难易不同的题目。

3. 训练学生反思总结的策略。

有效教学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注重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实践练习课上,让学生自己将所学知识更新拓展。

四、重视教学评价,全面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策略

进行科学、高效、多方位的教学评价能促进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全面实现。具体的讲,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儿点:

1. 改变传统评价观念,建立开放性教学评价体系。

我们有必要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建立开放性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有效教学的全面实现。评价行为不能仅在教学活动之后,而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评价,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家庭学校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社会企业评价对职业教育来说更为重要,可促使教学遵循实用性原则,培养满足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也正是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