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00:35: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变电站施工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08年7月3日,网站正式成立。之后,网站业务开始起步,并逐步得到发展。这期间,本人完成了对接广播电视报”,将其内容上载的工作;组织完成了对本台、广播电台节目内容及两台主持人资源进行网页整合的工作,实现了两台节目的网上重播、直播,完善并实现了网站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资讯“视听”功能。尤其是电台节目的网上直播,使很多远在外地读书的大学生和其他外出人员,听到了来自家乡的声音。一位远在天津读书的学子给主持人留言说:从网上又听到来自熟悉的声音感到无比亲切,以后会经常以这种方式来收听新闻,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确保电视台自办节目在网页上及时准确播发,是本人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两档新闻节目,对及时性、准确性的保障要求很高。为确保不出问题,本人从编辑软件的确定、提供、培训指导,到操作流程、工作规范的制定、考核,不放过任何可能导致出现问题的细节。制度的制定落实、专人的安排保障,使得以往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视频新闻,在网站录制、编发环节实现了零失误。网站挂出的这两档节目,成了网友点击量最大,领导最关注的内容并被政府网制定转载。
首页标题新闻及内容的编辑管理是网站呈献给网友的一个门面。由于网站人手不足,这项具体工作一直由我承担下来。为保持首页更新带给网友的新鲜度,这项工作必须在每天晚上和第二天一早完成。每天从大量新闻中遴选出放置在首页的内容,是一项考验编辑水平和非常耗时的工作。不经意间,自己经手编发处理的各类文稿、信息已达3万余篇(条)。为此,自己牺牲了一些休息时间,但对比所换来网页的及时更新和内容的健康、安全,这点付出是值得的。
1 工程概况
金安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境内的金沙江中游河段上,是金沙江中游河段规划的第五级电站, 总装机容量2500MW。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坝、坝后式引水发电系统、右岸溢洪道、冲砂泄洪底孔等永久建筑物组成。
为满足施工导流要求,在右岸平行布置两条导流隧洞,隧洞过水断面尺寸均为16.0m×19.0m(宽×高)。1#导流隧洞长971.087m。2#导流隧洞长1231.986m。
金安桥水电站导流洞进口渐变段起始桩号为0+000~0+030,1#导流洞进口渐变段底板封面高程为1290.00m,2#导流洞进口渐变段底板封面高程为1295.00m,0+000~0+015桩号中间设圆弧形断面中墩,渐变段由跨度为22.5m、高19m的双矩形断面向16×19m圆拱直墙断面渐变,渐变段底板一次浇筑,边墙及顶拱分两段施工,分缝桩号0+015,中墩分7层施工,渐变段底板及边墙厚度2.0m,渐变段将作为洞内钢模台车安装场地;
2 施工布置
2.1施工交通
渐变段施工材料运输及设备人员进出采用如下交通线路:
R14公路导流洞进口1#施工支洞进口下层施工支洞上游主洞进口渐变段施工场地
为保证进水塔施工,渐变段顶拱承重混凝土施工时,下部设钢结构龙门架支撑,预留进水塔施工通道。
2.2施工风水电布置
施工风、水、电布置沿用导流洞进口开挖时的布置的风水电系统。
3 施工程序
3.1渐变段混凝土按如下施工程序进行施工:
渐变段1#导流洞1290(2#导流洞1295)高程以下底板混凝土渐变段0+015~0+030边墙混凝土 0+000~0+015中墩混凝土渐变段0+000~0+015边墙混凝土 渐变段0+015~0+030顶拱混凝土渐变段0+000~0+015顶拱混凝土
4 施工技术要求
1在进水塔底板混凝土浇筑以前,要用撬、挖、凿或其他有效手段把要浇的仓面松动岩石或混凝土面清理,对混凝土施工缝进行清理,低洼处的积水也应全部清除,清扫基础表面,并在浇混凝土前保持湿润;
2 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及分缝分块图对将浇筑混凝土部位进行测量放样,测量放样需放出浇筑部位的边界,几何尺寸,清基的高程等相关数据;
3 清基:在测量放样完成的浇筑段进行基础清理,清理表面浮碴,对开挖形成的岩石尖角,需用风镐处理,清理浮碴后,清水刷洗岩面,混凝土接缝面,彻底清理表面松散混凝土后,对接缝面进行凿毛处理报测量验收;
4 验收:完成基面清理后,测量人员对基面进行复测,对岩石基础面,如有尖角、欠挖部位,需明确标出欠挖部位的欠挖尺寸;欠挖处理,岩面清理完成后,再请测量人员复测,直至测量验收合格;测量验收合格后,绘制验收图纸,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在验收合格的岩基面上,根据设计图纸及分层分块图纸测量人员进行模板放样,对于混凝土基础面,直接进行验收;
5钢筋安装:应按设计图纸进行钢筋安装,对于进水塔底板钢筋可将底板锚筋作部分架力筋使用;不足部分打插筋补充;
6支模:根据施工图纸及测量点位,进行模板支立,模板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使得砼得以正常的浇筑和捣实,保证形成准确的形状、尺寸、位置,能承受砼浇筑的侧压力和振动力,不位移,不变形,模板表面平整光洁,接缝严密,不漏浆,以保证砼的表面质量。
止水安装:在模板安装同时,进行止水设施安装,止水设施安装必须遵守下列要求:结构缝、施工缝的止水型式、结构尺寸及材料品种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原材料的品种、生产批号、质量等均应记录备查。已安装的周边缝止水片,必须及时用钢保护罩保护
7模板验收:模板施工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自检后,符合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绘制模板验收图纸,报送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可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8砼浇筑:在验收合格的施工仓面上,进行砼浇筑,拌和站搅料6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泵送入仓进行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必须先铺一层同标号的一级配混凝土,一级配混凝土厚度10~15cm,铺设一级配混凝土时必须均匀,保证现浇砼与岩基面结合良好,底板砼采用台阶浇筑方式进行浇筑,渐变段中墩砼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逐层浇筑,边墙及中墩每仓混凝土均分层浇筑,分层厚度50cm,顶拱混凝土分两层浇筑,φ100振捣器平仓及振捣,边角及钢筋密集部位采用φ50振捣器振捣;
振捣时间以每一部位的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汽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避免过振,振捣器距模板的距离不应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并不得触动预埋件,浇筑第一层砼以及在两次卸料后的接缝处应加强平仓及振捣,特殊部位φ50振捣器难以作业时,人工振捣;
9养护:
砼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洒水养护措施,使砼表面经常保持湿润状态;
10 拆模:
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的拆除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并应遵守如下规定:模板、支架、支撑及其它临时结构只有在其支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大于28天龄期最小抗压强度的20%后才能拆除。
5施工方法
5.1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法
渐变段结构模板采用现支钢模板,与岩面接触部位采用现支木模,木模找平后,采用钢模支模,模板背方为12×12cm木方,拉筋为Φ16钢筋,施工缝采用网状模板,模板拉筋焊接在底板钢筋网上,拉筋焊接要保证足够的强度要求。
渐变段底板一仓浇筑,从洞口向洞内方向分层浇筑,混凝土泵送入仓,Φ100震捣棒震捣,面层如钢筋网密集,面层采用一级配浇筑,在靠近边墙及中墩位置,铺设震动梁滑移轨道,震动梁震捣,边墙及中墩钢筋纵横交错区域,Φ70软轴震捣器震捣,终凝前人工刷毛处理施工缝。
面层震捣完成后,混凝土初凝前,人工抹面,为确保抹面质量,采用预埋高程控制点的方式控制抹面平整度,抹面高程控制点按2×2m间排距布置,抹面时,用4m靠尺刮平后人工抹面,底板抹面完成后立即覆盖草帘保护并洒水养生;
5.2中墩混凝土施工方法
中墩采用现支模板分层浇筑,模板采用P3015、P1015标准模板,模板背方采用Φ50脚手架管弯制成型,弯制半径51.18m,3块P3015与1块P1015模板交叉拼装,竖排模板,横拉背方,背方为双根脚手架钢管,采用专用扣件与模板拉筋连接,在P1015模板中间钻拉筋孔,孔径为16mm,采用直径14mm拉筋,钻孔中心距离75cm,距离上下两端37.5cm,拉筋布置为75×100cm间排距,拉筋靠近模板侧安装锥形橡胶圈,拆模后,拆除橡胶圈,割除拉筋,同规格、标号砂浆抹平拉筋孔,每次支模高度3m,分7层浇筑,浇筑高度18.8m;
为确保接缝质量,每仓上层模板不拆除,两段设冲面排水孔,逐层测量校正后与下层预留模板连续支模,混凝土泵送入仓,Φ100震捣器震捣,两侧钢筋密集区域,Φ70软轴震捣器震捣,施工面终凝前人工刷毛处理施工缝。
5.3边墙混凝土施工方法
渐变段两侧边墙分两段浇筑,施工分缝位置为0+015桩号,模板采用定制G-70系列标准模板,模板规格为60×150cm(宽×高=600×1500mm)型及1015(宽×高=100×1500mm)型模板,横排模板,竖向布置模板背方,背方为双根脚手架钢管,采用专用扣件与模板拉筋连接,在1015模板中间钻拉筋孔,孔径为18mm,采用直径16mm拉筋,钻孔中心距离75cm,距离模板两端37.5cm,拉筋布置为75×130cm间排距,每两排60×150cm模板加一排1015模板, 1015模板中间钻拉筋孔,钻孔中心距离75cm,距离上下两端37.5cm,拉筋布置130×75cm间排距,一次支模至拱脚线下30cm,采用直径14mm拉筋,边墙施工采用分层浇筑施工,分层高度0.5m,严格控制浇筑速度,每小班浇筑高度控制在2.5m以内。;0+015施工分缝处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缝处理;拉筋靠近模板侧安装锥形橡胶圈,拆模后,拆除橡胶圈,割除拉筋,采用同规格、标号砂浆抹平拉筋孔;
边墙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送入仓,Φ100震捣器震捣,两侧钢筋密集区域,Φ70软轴震捣器震捣,施工面终凝前人工刷毛处理施工缝。
5.4顶拱混凝土施工方法
渐变段顶拱分两段施工,施工分缝为0+015桩号,0+015~0+030先行施工,采用满堂脚手架管支撑作为模板承重支撑,为保证进水塔与进口渐变段交叉施工,在左侧偏离中心线1.6m处设置(宽×高)4×4.5m钢结构龙门架施工通道,因顶拱混凝土厚度较大,顶拱分两层施工,下层施工厚度1m,下层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进行上层施工,确保支撑稳定及施工安全;0+000~0+015段,在左侧偏离中心线4m处设置(宽×高)4×4.5m钢结构龙门架施工通道;
脚手架管立杆连接,采用对接连接,保证支撑强度,底部与混凝土面接触处采用可调节底座,增加承力杆与混凝土面接触面积、支撑完成后,拧紧底座,保证不出现脱空承力杆;
顶部圆弧段,水平横向连接杆难以连接时,加斜杆固定,以减小承力杆长细比,增加支撑杆承载能力;
渐变段圆弧段模板采用木模,木模背方间距0.5m,脚手架管支撑间排距0.8×0.8m,需在支撑顶端设置纵向连续梁,纵向连续梁安装在可调节顶托上,纵梁采用12×12cm木方,
顶拱圆弧段采用木桁架支撑,木桁架下端安装在脚手架管支撑顶部的纵向12×12cm木方上,纵向木方在安装时,调整安装位置,使其尽量靠近木桁架立杆处,确保传力状态,木桁架安装后在纵向用5×10cm木方连接,木方交叉连接,采用100mm铁钉钉牢,使其纵向成为一体,连接密度:每榀超过50cm高度的立杆均需用5×10cm斜撑连接,每80cm高度不少于一道连接;
渐变段顶拱中间部位直段,脚手架管安装至水平端顶部,横向采用12×12cm木方作为模板安装背方,纵向采用12×12木方安装在脚手架管顶部;
圆弧拱架采用木方加工,下弦杆为8×10木方,圆弧段及与圆弧连接桁架直段采用8×14木方加工而成,桁架立杆斜杆均采用8×8木方,每个节点两侧均采用3.5cm木板或其他不易劈裂的木板用7cm铁钉连接,节点的每个结构杆上不少于4个铁钉,确保连接强度及木桁架牢固,木桁架间距50cm,制作安装按渐变段施工图进行施工。
所有桁架制作材料均选用无腐烂、疤结的合格材料,并尽量综合考虑下料,尽量节省材料;
两侧边墙与圆弧段连接处采用桁架外立杆支模施工,在拱脚线设置纵向背方,并用拉筋固定在边墙锚杆上,固定拱脚线成型稳定;接长段下部设置水平支撑,方便安装;
渐变段模板采用3cm厚木模板,模板完成后,在其表面粘贴PVC混凝土模板面层,确保混凝土脱模后表面光洁。
8 施工总结
1#导流隧洞渐变段混凝土施工2004年11月1日开始,2005年1月31日完成,2导流隧洞渐变段混凝土施工2005年3月1日开始,2005年5月31日完成工程按期完成为导流洞整体完工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下一步工程计划奠定了基础。现总结如下:
工程技术管理:严格按措施施工,科学管理,保证了工程方案的实施,确保工程进度。
1、前言
巨大的电力需求催生出电网建设高超的出现,在电网建设中变电站工程成为决定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安全的主要重点,为了加速电力行业实现经济、安全等综合目标,必须加强对变电站工程质量的控制。35KV以上变电站是当前电力工程的主要形式,是高负荷、长距离、大型化电力发展的重要表现类型,做好35KV以上变电站的建设不但可以提高35KV以上变电站的工程质量,而且还可以形成高等级变电站建设的经验与方法,更好地指导各种类型和层级变电站的建设,创建出适于我国国情和电力行业特点的工程质量提升与保障的体系。
2、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的质量通病
在35KV以上变电站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类环节、各种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35KV以上变电站本身存在的设计、施工问题,难免会导致在建设35KV以上变电站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工程问题和各类质量通病,特别在35KV以上变电站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技术运用和管理过程的不全面、不完善,更会导致35KV以上变电站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缺陷、返工等实际问题。在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中出现质量通病是常见的现象,要对质量通病有一个正确地认知,要看到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要看到35KV以上变电站质量通病的危害,这样才能提高施工者的质量和管理意识,从思想、行为上对35KV以上变电站质量通病进行全面控制,这样才是防范35KV以上变电站质量问题和通病的有效手段,也才能避免35KV以上变电站质量通病的形成、积累和爆发。
3、治理35KV以上变电站治理通病的要求
3.1要明确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的相关主体
通过对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相关主体的确定来明确质量目标和责任主体,这样就可以针对35KV以上变电站施工中出现了质量通病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在机制上形成了对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质量问题的控制体系,降低了35KV以上变电站质量通病发展的概率。
3.2做好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质量目标的确定
对于35KV以上变电站的质量要从建设整个环节加以明确,要在35KV以上变电站的投资和立项阶段就展开对可能质量通病的预防,要建立起适于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中使用的质量目标体系,对于35KV以上变电站质量目标加以明确,对于35KV以上变电站质量通病进行过程性和重点性地控制,营造出有利于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质量提升和保证的措施体系,更好地服务于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
4、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中提高质量的措施
对于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质量的提升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是提升35KV以上变电站的建设水平,这一点就不用在本文中进行复述,二是,控制和治理35KV以上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应该对35KV以上变电站的质量通病治理采用主动的方法,这样才能更有力地控制35KV以上变电站质量通病产生,本研究认为提高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质量的措施应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4.1做好设计和资料工作
防范35KV以上变电站质量通病的时间应该提前,要从立项和策划的阶段就展开对35KV以上变电站质量通病的监督、控制和管理方面工作,使治理和控制35KV以上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得到更为有效地保障。设计、施工单位是实施治理质量通病的主体,因此两个单位必须做到:对治理工程质量通病活动进行策划,制定治理目标,细化质量标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形成制度;完善设计交底制度,把设计交底作为重要的培训形式,扩大交底人员范围,提高设计交底效果;工程结束后及时总结开展治理质量通病活动经验和教训,检查目标完成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预防措施。监理单位对控制工程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施工时监理单位要做好对现场的监控职责,同时对施工单位在管理制度和对质量采取的相关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并提高会审工作的质量,按时招开例会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于再施工时加以注意。
4.2做好现场施工管理
在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中要注意如下环节,对于地基的回填土有,下层的回填土透水性要小些,下层的回填土则需要有较好的透水性,同时在对回填土压实过程中,因为是机械作业,所以要保证边缘的回填土要压实,同时对回填土的密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回填土达不到相关的密度要求,则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增加回填土的密度,从而使土方的密实度达到相关的标准。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相关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加强管理力度,保证每个环节都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
5、结语
在35KV以上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工程质量和建设管理,要积极对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中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找到治理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在避免35KV以上变电站建设质量通病出现和危害的基础上,切实控制好35KV以上变电站的工程质量,从基础的管理与技术上确保大型变电站的建设效果,真正从细节和要点上起到对大型电网建设的推动与加速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泰,王向阳.浅谈变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9)
[2]唐黎.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项目(2×50MW)工程热工自动化设计及优化方案介绍[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4)
引言
电器的安装使得当前电力工程不断的发展,为当前电力工程的预算和成本管理打下了基础前提和控制手段。电气安装工程的项目成本的控制,决定了电气安装企业参与市场核心竞争力,是提高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和当前各种经济体制变动过程中的主要关键因素,是变电站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和关键部分。在变电站的施工过程中,其管理措施和提高其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前提关键。本文主要从土建以及电气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对变电站施工和管理中的各种手段和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在理论上对变电站施工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对变电站施工单位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进行研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手段和相应的技术进行分析与总结,对施工中的控制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化的阐述。
1、 变电站安装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
1.1 设计思路
变电站施工设计思路和其他各种建筑工程施工手段有着共同的处理措施,都是围绕着安全、质量和进度以及效益为其前提基础的施工手段和施工管理方式。这就是变电站设计时的“四位一体”,四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结合当前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理论依据进行分析与总结,要真正地从根本上实现变电站的标准化建设,就应该从源头上、从细节着手,加强变电站电气安装的全过程控制。变电分公司施工管理系统一般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即电气安装管理、变电站土建管理、变电站的调试及运行三个部分的内容。变电站施工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变电站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的水平,加强生产效率及效益的不断提高。此外,在变电站实际设计过程之中,应该对如下几个部分进行设计,即施工项目的计划、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信息管理控制等方面进行周密的安排及策划等。变电站的施工管理贯穿于变电站的整个过程中,主要包括施工的前期准备、施工过程以及变电站的施工投产运营三个流程,每一个环节均非常重要,均需要进行高度地重视。变电站安装施工管理系统的主要设计思路就是如上所述。
1.2 变电站施工管理系统的构建
具体而言,变电站施工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1.2.1 前期准备及开工
对于变电站电气安装施工而言,首先应该具备相关的前期准备,然后才能够按照事先的准备流程来进行实际的施工。
首先,应该了解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报审的主要标准及参考资料,这些参考资料主要包括:《施工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施工组织设计》等书,此外还有一些关键技术的参考资料,如《特殊施工方案》、《质量验评范围划分表》等书。施工前期,应该对项目进行周密地策划,对相关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对工作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加强管理。应该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制定总的设计计划、单位工程计划、分部以及分项工程计划等,制定上述几种计划,能够很好地对变电站的施工进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及安排。
其次,应该加强前期所涉及的资料进行管理。我们知道,在前期准备阶段,档案工作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为了能够更好地规范电网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加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确保建设项目档案的保持完整性、系统性以及准确性,不仅要做好硬件设施的建设,而且还应该做好资料整理、收集以及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加强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管理,是变电站前期准备资料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与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
再次,加强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按照安全施工规范的相关要求,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一整套关于安全文明施工的实施细则,这个细则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即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案、安全文明施工检查与考核办法三个部分。
1.2.2 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主要是从未进入施工现场开始,直至整个变电站施工工程竣工为止。主要包括变电站施工过程的计划制定、各个施工工序的交接、调试过程控制、安全环境、自检与专检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包括工程投入运营之后的资料归档、达标投产以及创优的整个环节。主要包括如下四个部分,即(1)施工过程的资料管理。这里的资料主要是包括施工过程的管理文件、技术资料、设计变更文件等方面的资料。(2)机械设备材料的控制。主要包括建立机械设备材料采购的过程管理、完善登记制度以及材料设备的交接验收等。(3)施工过程控制。主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联系单以及变更设计的落实以及工程施工管理、所有实验记录等。(4)工程竣工验收启动。
2、 基于LCC的变电站成本控制分析
LCC(Life Cycle Costs)足指设备在预期的寿命周期内,为其论证、研制、生产、使用与保障以及退役处置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之和。下面主要是基于LCC对变电站施工的成本控制进行着重地阐述。
2.1 LCC的组成
变电站LCC指的是变电站经济寿命周期内,所支付的总费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次投资成本(Investment Costs),简称IC;运行成本(Operation Coats),简称OC;故障引起的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ailure costs),简称FC;另外,还应加上设备的报废成本(Discard Costs),简称DC。因此变电站寿命周期成本可写成:LCC=IC+OC+FC+DC 。
2.2 变电站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一、综自改造概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近年来,我国正逐步对110kV及以上变电站实施综合自动化改造,目前已在部分早期的变电站建立了综合自动化系统。因此,综合自动化改造对于目前的很多早期建设的变电站来说,都是一项无法避免的工作。
二、早期变电站综自改造特点
对早期建设的变电站进行综自改造,往往会面临非常多的困难。为了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开展,在工程实施前,应动员全站人员对改造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改造工作存在的安全风险。一般来说,早期变电站在综自改造过程中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由于变电站运行时间长,站内设备往往会经历多次的检修、改造等,原来的图纸与现场实际可能存在一些偏差;
2、变电站关联设备多(如交直流回路等),施工中的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多;
3、站内原有设备陈旧,改造期间涉及大量停送电操作,操作中的危险点多。
4、改造期间运行方式变化频繁,常出现特殊运行方式,需要加强设备巡视,做好事故预想。
5、施工周期长,一、二次工作同步开展,如果没有良好的协调和配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等。
一般来说,早期变电站综自改造历时较长,工作量繁重,加之新老设备的交替也将带来很多的问题,因此保证综自改造过程安全顺利地完成,掌控综自改造项目完成的质量,是我们在综自改造过程中工作的中心。
为了更好地完成综自改造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变电站应当结合工作实际以及综自改造的总方案,将具体每一项目的改造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总结阶段三个环节,然后组织站内人员进行探讨,提出每个阶段工作方案。
三、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做好宣传发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之前,要明确整个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总体目标,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和危险性。动员全体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自身出发,依照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工作过程中容易导致人员思想麻痹、松懈的不安全因素。
2、细致审核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在每个改造项目开始前,组织全站人员尤其是技术骨干对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进行审核。
3、深入学习综自改造方案,全面开展安全风险分析及事故预想。在每个子项目开展前,组织全站人员与施工负责人开展工作协调会,共同探讨综自改造方案,透析工作内容,同时结合我站相关设备目前运行状况以及电网负荷潮流等问题,综合分析每个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针对改造期间特殊运行方式做好事故预想。
4、做好各层面的沟通。综一方面,需与施工人员做好沟通,掌握其施工内容,需要安全措施等。另一方面,还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协调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工程实施阶段
主要针对综自改造过程的需求,对目前的工作进行改善,在每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从而实现由点带面的全面管理。
1、加强施工的全过程管理。为了严格控制变电站综自改造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在施工中督促施工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通过对施工过程、施工步骤、施工质量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来控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2、严把工作票许可关,强化现场交底。
3、严格审核二次措施单,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不影响运行中设备的保护装置。每次施工前,继保专业人员及站内人员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二次措施单,做好每一个公共二次回路的解线和隔离措施。二次措施单的执行期间,必须做好现场监督,确保二次安全措施正确无误。
4、严格操作票的管理与控制,规范操作行为。综自改造过程中停送电的操作频繁,调试验收过程中误操作风险也大幅增加。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规定才能有效避免误操作。
5、强化交接班管理。在交接班过程中,为应加强对现场安全措施,尤其是二次安全措施的交接。
6、加强与施工方沟通。在改造过程中,一方面要调动站内人员的积极性、工作情绪,同时还要利用好施工人员的丰富改造经验,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变电站的工作中来。
7、加强现场培训,提高全站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随着新设备及新保护投入运行,对运行人员在业务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现场培训。
五、工作后期的验收把关
1、严把设备验收质量关。施工过程中,检修、继保、自动化、通讯专业人员参与施工的全过程,边施工,边验收,及时要求施工人员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整改,避免将问题集中到竣工验收中,保证工程按期投运。设备验收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根据工作内容及性质,明确验收项目和验收重点,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处理。
2、加强设备送电前的检查。检查开关、刀闸的实际位置已恢复检修前状态,送电范围内(站内控制)的接地线全部拆除,并存放归位,接地刀闸全部拉开并经闭锁;检查模拟屏元件位置应与实际设备位置相符。
3、加强设备送电后的巡视。设备送电后,应组织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巡查。
4、做好每次送电后的操作评价总结。结合当天操作情况,针对倒闸操作中暴露的问题和不安全倾向,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评价好的经验,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控制措施,为下一次的顺利停送电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总结及后续工作
每个项目完成后,都要就该项目进行全面的总结,提出工作中的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及控制措施。同时,整理项目过程中的各种工作表单及资料,作为设备档案存放起来。另外,还应做好相关资料的移交。
总的来说,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预见各类危险因素,切实制订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严格风险分析制度,加强准备过程完备化、倒闸操作过程规范化、工作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变电站安全设施程序化;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确保在改造期间变电站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殷成浩, 变电站综自改造的安全技术控制, 青海电力, 第27卷第4期,2008年l2月;
[2] 罗贵 郑增成 王杰, 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几点心得体会, 科技博览, 2009年36期;
[3] 李明海, 浅析综合自动化变电所运行可靠性,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23期;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施工是形成项目实体最后过程,是决定变电站质量关键。变电站工程施工涉及广,是复杂的过程,不仅有土建施工,还有设备安装。影像质量因素很多,设计、地形、施工人员与机械及材料、工艺、技术措施与管理制度等,均影响工程施工质量,项目建成后,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像工业产品拆卸与更换配件,不能包换或者退款,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与管理,显得很重要。提高工程质量,必须狠抓质量控制与管理。
1.土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土建施工质量管理要贯彻技术政策,按国家规范与电网公司要求,拟定符合单位情况的管理制度,积极交流与使用新的技术、工艺和材料,解决施工中显要问题,重点管理。
工程实施前总体策划,从建设规模与现场实际,分析施工不确定因素为危险点,提前做预控,制定施工组织、技术与质量细则、应急预案等控制资料,明确重心,确保目标与方案实施,才能遇到问题时不乱,避免一些风险发生。
2.基础测量准确
建筑基础测量是变电站施工的控制难点,土建施工中,建筑物或者构架轴线偏差会对工程产生严重后果,为避免这类事故发生,首先做好这两方面工作:(1)建立控制坐标点。根据选中场区形状与地势等,分布坐标点位置,再根据将建其建筑对整修场区影响确定坐标点数,根据确定的控制坐标点在场区建立控制网。
在某变电站工程中,有三个要求精度高的测量,一个是户外架构用法兰连接,这种结构需要预埋8到24螺栓,轴线和标高误差不能超出2毫米,精度要求高。二是主变上需预埋20毫米厚钢板60块,总体平整度2毫米内。三是配电柜底槽钢平整度在2毫米内。为了架构吊装顺利、钢板安装和配电柜底槽钢安装顺利交付,施工中把偏差控制2毫米内,达到要求,基础施工中在站区测8坐标点形成测量控制网,使站区任意点可与坐标点联系,依据这些点,施工中根据需要引出轴线。在施工后检查中,上千螺栓没有超差情况,主变钢板和配电柜底槽钢顺利交付,圆满实现质量控制。
(2)健全控制与复核体系。根据测量要求与工作量,选择仪器型号与数量。进场后,检测所用仪器,合格后才能使用。连续用3到6个月重新检测校正所用仪器与设备,如施工中碰损要及时检测校正,保证测量准确。每次测量后,项目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测量复核。做好测量复核记录,保证整体与个体在误差允许内。
3.原材料保证
3.1混凝土质量.土建工程,混凝土好坏,对结构物使用寿命和造价影响很大,工程建设中,相关人员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与配比指标等。混凝土控制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按图纸要求,控制混凝土质量;二是在质量满足要求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实际上是降低混凝土标准差。混凝土强度有离散性,这是客观因素,但是只要科学管理,就可控制达到最小,如此,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管理水平,标准差越小,说明管理越高。混凝土控制是标准差控制。
3.2钢筋质量控制。钢筋隐蔽时,相关人员确保其合格情况下,复试合格。再对照图纸与图集检查钢筋品种、数量、位置、锚固长度和弯钩形状等,确保钢筋符合设计与规范标准要求。制作安装后,制定防止其位移措施,焊接试件送经鉴定部门,合格后经过总监同意方可使用。
3.3模板安装的质量控制。模板作为变电站原材料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一般选镜面竹胶板,此板材强度高与平整度好,容易脱出表面,周转次数多等应用广泛。
支设模板前,现在基础上弹边线,复核无误根据其支立模板。主龙骨用钢管为支撑系统,在纵横主龙骨用扣件连接后,保证支撑钢管不会走位和错位。上紧钢筋再次检查轴线与表面平整度。浇筑平桥不能和加固钢管连接,浇注工人不能在木板上振捣。浇筑中,安排专人对模板位置与平整度观测,发现走位,立刻展开调整。
4变电站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有三个环节的控制过程:一个是控制投入物资质量。二是施工与安装过程质量控制。三是对完成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工程质量控制为达到工程质量要求采取的技术与活动。按施工阶段性质量控制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前文已经说过,事中控制是积极对待每道工序,对无法预测的质量问题,不能事前控制,一定要事中控制,避免质量问题扩大化,造成不能返工或者返工引起很大经济损失。事后控制指完成施工后质量控制。施工单位按国家有关评定标准与办法,对完成分部工程与单位工程自检,只有内部验收后方可给有关单位进行验收,保证一次通过,使整体工程质量让单位满意。
变电站施工中,首先做好计划,管理与技术人员以总计划作为指导,细分整体计划,清楚月、周日必须完成作业量与各部位质量标准。用班前会、例会和总结会班组交底,把工程进度按照量化分配,保证整个施工进度运作。其次是现场督导,按细化计划组织技术与管理人员深入施工一线。质量标准未涉及的新情况,或依据施工情况提出和进度、质量有促进作用的新做法,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答疑,登记在案,及时汇报给项目经理,方便批准后调整与实施。
5.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
变电站施工中关键是设置质量控制点,根据工程重要性,就是质量特性值确定对工程质量影响。为此,设置控制点时,首先对施工对象全面分析和比较,明确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设置控制点施工中可能有质量问题或者造成隐患原因,针对该原因,相应提出对策来预防。由此,设置控制点是预控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控制点涉及面广,根据工程视其重要性、精确性与质量标准,可能是复杂某一项目,也可能是施工难度大某构件或者分项工程,还可能是某环节中某工序影响质量。变电站施工中,断路器、电压互感器、避雷针与各种补偿装置等都能设置为控制点。
6.总结
变电站是特殊建筑,建设与施工中有特殊性。在建设初期提高变电站质量控制,对以后运行与维护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施工企业,质量意识薄弱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质量管理和控制中,首先树立质量就是生命意识,将其贯穿工程管理各方面,这是确保工程质量前提。其次,建立与完善管理体系与制度,这是质量管理基石。工程质量要有严格的控制方法,因此,必须在质量控制方法上下功夫,改进控制和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变电站建筑工程裂缝形成的原因
1.1变电站建筑工程施工造成的裂缝
混凝土原材料造成裂缝,砂、石作骨料;与水(包括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这些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例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水泥、砂石料和外加剂进场质量验收、材料的储藏方式和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水灰比的控制等不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都会导致建筑物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的运输不规范造成裂缝,在实际变电站工程施工中除现场自拌混凝土外,一般都是商砼生产公司提供,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规范操作,导致混凝土容易出现离析现象,不仅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性能,还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强度以及导致混凝土匀质性较差,混凝土各部位收缩不均匀,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温度控制不符要求造成裂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过高达不到施工要求,振捣不规范不到位,以及入料和浇筑是气温过高和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其次混凝土的养护不当造成裂缝,混凝土在浇筑后表面未及时或未采取覆盖、浇水等养护措施,或养护不当,浇水不均匀等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游离水蒸发经风吹日晒等外因,导致混凝土急速收缩,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过低无法抵抗此类变形应力而造成裂缝。
1.2 其他因素造成变电站建筑工程施工造成裂缝
地基均匀沉降造成裂缝,由于变电站地基不均匀沉降,使墙体不断承受较大的剪切应力,使一些结构施工质量较差,刚度较小的变电站建筑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此类裂缝一般从下往上开裂,一般砖墙砌体出现的较多。
2 变电站建筑工程裂缝防治对策
2.1 加变电站工程施工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裂缝的成因分析,多数都是因为在施工中设计、采购和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变电站极易产生裂缝。因此首先要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地加强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在设计中利用变电站电力设备的预埋等,如利用电缆沟减小基础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长度,将大体积混凝土变为小型基础施工,来降低混凝土表面的约束应力,减小基础水化热产生的热量等形式防治裂缝。在施工中加强施工人员的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定期进行相关质量规范的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意识。避免因施工不当、不规范产生结构裂缝。同时对于新型材料的引用,如自愈性混凝土、砂浆中加建筑纤维等材料,增加混凝土的刚度,来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2.2 针对不同裂缝形式进行防治对策
对于混凝土的塑形裂缝防治,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水灰比不当和养护不规范造成,因此在混凝土拌制时严格根据规范要求控制水灰比用量和砂石率,减少混凝土孔隙率、浇筑时将待浇区域和模板浇水湿润,振捣充分密实、浇筑后及时对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薄膜、麻袋或草袋等进行覆盖,避免暴晒和风吹加快表明水分蒸发。根据天气情况,控制浇筑养护次数,充分浇水,确保混凝土表明湿润,混凝土初凝时进行按压抹平,提高混凝土的张拉强度。
混凝土干缩裂缝的防治,由于变电站工程有较多的大体积混凝土,以及在冬季施工中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加强混凝土温度控制,首先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加冰和掺拌粉煤灰等进行拌制混凝土,在气温过高时还应对砂石料进行覆盖或采取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同时根据实际要求和规范,在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或减水剂等,减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混凝土温度控制。同时在浇筑过程中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控制浇筑厚度在30CM以内,加快温度散发,以及在高温天气时尽量选择晚上浇筑,降低浇筑速度,使混凝土水化热散发充分。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还用进行实时测温,内部温度过高,采用循环冷却水等措施进行降温。夏季施工时延长养护时间,增加浇水养护次数,冬季施工时对混凝土表面还有采取保温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混凝土不均匀沉降裂缝的防治,在设计勘测中根据变电站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沉降缝,使变电站基础分为若干份各自沉降,在变电站基础施工中,根据地基验槽数据,针对充分对松软土质和填土等软弱部位进行夯实,必要时采取设置混凝土围套等加固措施,基础支模牢固,确保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使地基受力均匀。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的刚度,特别是砌体砖墙应合理设置圈梁和压顶,提高砂浆的饱和度,提高砂浆的标号等措施,来增加墙体的抗剪强度。对于后期裂缝出来,根据观察裂缝发展,对于一些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的,采用砂浆封堵。对一些影响结构安全使用较为严重的裂缝,应进行技术会审,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确保变电站建筑的正常运行。
总结: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对于变电站建筑工程中不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实施,导致混凝土裂缝成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变电站建筑工程裂缝导致混凝土强度大幅度降低,还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冻性等性能降低,不仅影响了变电站的整体施工质量,还导致变电站在施工和运营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于变电站建筑工程裂缝成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对于建筑工程裂缝的防治措施,积极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变电站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地运营。
参考文献:
[1] 马国辉.《建筑混凝土工程混凝土裂缝的防止》[J]. 工程建设技术,2012(12).
中图分类号:TM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99-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和供电企业的注意。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以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变电站接地网必须进行严格的设计和标准的施工。笔者针对220 kV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与施工,进行简要的剖析,以盼能为我国220 kV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1 220 kV变电站
一般情况为了保证电能的低损耗,以及针对距离较远地区的供应。电能经发电厂生产,之后通过输电电路进入变电站。通过变电站将电压升高,之后再次通过输电线路进行电能的传输。电力传输至用电户区域范围内,再通过变电站将电压降低。之后进入配电站再进入用电户内,进行电力的使用。220 kV变电站指其内部进行电力输出或输入的电压为220 kV,220 kV变电站为我国电网运行中的中间变电环节,其对于整体电网的稳定运行影响重大。
2 变电站接地网
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电压较大。因此为了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以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变电站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会进行接地网的施工。其中由多条接地线路进行连接,并形成的网络称之为接地网。
接地网一般情况下为直接与地面进行接触的金属类导体。接地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与单条接地线路相比,其具有电阻小、接地性能稳定等特性。
在当前的实践发展中,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电气设备以及相关电力场所的接地设计,例如变电站、地铁站等场所中,一般都采用接地网形式的接地。
3 当前220 kV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 问题
当前220 kV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与施工的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稳定,其施工与设计大多数都能起到良好的接地效果。但在部分变电站的接地设计施工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也引起了较为严重的后果。针对此类现状笔者分析案例,将问题总结如下例如:接地网施工工艺引起的问题、施工地土壤电阻较大、接地网设计中的腐蚀因素。针对此类问题,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3.1 接地网施工工艺引起的问题
220 kV变电站接地网的主要作用为释放雷击造成的电流冲击,以及设备故障或短路现象出现的电流。因此接地网对于变电站以及电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重大,当前在接地网设计施工中,主要出现的问题为:接地网施工工艺引起的问题。具体的表现方式为:施工工艺标准不符合变电站要求,接地体埋深过浅,接地体连接部位搭界面不符合要求,回填材料过于随意,导致地网断开,并在此后雷电气候出现时,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事故,接地网不能完全释放雷击现象造成的巨大电流,随后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爆炸火灾事件,并伴随着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事件。
3.2 施工地土壤电阻较大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R=ρL/S。
其中电阻为:R;
横截面积:S;
长度:L;
电阻率为:ρ。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接地网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其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都会对施工地点的电阻进行测量。一般情况下施工地电阻较低,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较少,施工过程也较为简单。当前220 kV变电站接地网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为:变电站一般位于山地或者利用价值不高的土地,此类施工地电阻率较高,增加了接地网的施工难度,同时增加了接地网的施工要求。当前关于变电站接地网的施工标准中,要求接地网电阻不得大于0.5 Ω。
3.3 接地网设计中的腐蚀因素
220 kV变电站接地网工程,一般情况下使用时间较长。因此关于土壤自然变化中的腐蚀情况,也为影响变电站接地网的重要因素之一。
腐蚀因素对于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主要产生影响的为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术。当前在多数出现问题的案例中,220 kV变电站接地网施工作业中,使用的接地网材料随着时间的过渡产生了腐蚀现象。
随着腐蚀现象的出现接地网电阻增加,接地体材料有效截面变小,更有甚者,出现接地材料断开,因此在出现雷击事件或设备故障短路时,无法有效的保障设备的安全性。接地网的可靠性也随之下降,对于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产生了威胁。
4 220 kV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与施工中存在问题的改 善对策
当前220 kV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与施工整体的发展较为稳定,但在部分变电站接地网的施工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应引起设计、施工、运行人员的重视。针对此类问题笔者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例如:针对施工地进行降阻作业、采用成熟度较好施工工艺、施工中针对施工材料进行防腐处理。针对此类改善对策,笔者进行简要的剖析介绍。
4.1 针对施工地进行降阻作业
某220 kV变电站在进行接地网设计施工中,由于施工地点电阻较大。设计人员经过研究讨论后,为了保证后期工程施工的成功性,以及考虑变电站当地的施工环境。最终确定施工方案为:深井接地方式。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入化学降阻剂,同时对施工地电阻进行降低。
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整体接地网进行平均分布,对其区域范围内利用钻探机进行打眼,共计打眼10孔。打孔的过程中要求孔洞直径应为14 ~20 cm。孔洞之间的距离应根据接地网实际大小平均分配,打孔结束之后利用镀铜扁钢材料打入孔洞内,以此作为深井接地材料。并在回填的过程中,利用电阻较低土壤进行回填。
施工结束之后,经比对施工地点施工前期电阻为5 Ω,进行深井接地,并加入化学降阻剂后。最终测试施工地点电阻R
4.2 根据工地情况选择接地网施工工艺
我国地域面积较大,因此各220 kV变电站所在地地质情况也有所不同。变电站接地网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地电阻情况要求较高。因此针对各地的情况的不同,设计施工人员应进行考察之后,选择符合当地情况的施工工艺。
当前关于220 kV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要求和施工原则为:电阻R
4.3 施工中针对施工材料进行防腐处理
220 kV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接地网的长效使用,以此整体接地网的有效性。变电站接地网必须针对接地网材料,进行防腐处理。当前关于220 kV变电站接地网的施工中,主要应用的施工材料为镀铜扁钢。此类材料本身具备较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在施工中焊接结束之后,应针对材料涂刷防腐油漆,特别是焊接部位。根据腐蚀现状以及进行计算腐蚀速率,以此计算接地材料的最小厚度和宽度,并留有一定的裕度。并在此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定期对地网进行开挖检查,加强对整体接地网的维护作业。针对接地网材料出现的腐蚀状况,应及时进行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迟缓腐蚀的速度。以此延长接地网的使用年限,并保证接地网的使用效应。
5 结 语
当前关于220 kV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与施工,整体的发展较为稳定。但在部分变电站的施工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例如:接地网施工工艺问题、施工地土壤电阻较大、接地网设计中的腐蚀因素。针对此类问题,笔者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例如:针对施工地进行降阻作业、采用成熟度较好施工工艺、选择使用新材料、施工中针对施工材料进行防腐处理,同时考虑绿色因素。以此改善220 kV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220 kV变电站接地网的实际效应,提升接地网的可靠性,增强220 kV变电站在运行中的安全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周咪.试述220 kV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与施工[J].赤子,2013,(8):192-
192.
[2] 谢若锋,郑再添.220 kV景湖变电站接地网设计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 企业(中旬刊),2015,(3):142-143.
[3] 郭治锋,丁莉,强芸等.220 kV全户内变电站接地网优化研究[A].中国电 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
Abstact: There are a lot of risk for the security issues in the expansion of the substation.This article substation expansion project to explore a range of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methods, sum up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system, an effective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the problem occurred in the expansion of the substation , so that substation expansion work will be carried out more stable and safe.
Keywords: substation, expansion, risk,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电网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站的扩建方面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因为变电站扩建工作的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给变电站的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制定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才能有效的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一、变电站扩建工程的风险
根据变电站工程的特点,我们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变电站扩建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可以辨别各种类型的风险。第一,由人员的交叉引起的风险。在一个区域内,存在不同作业单位人员或者从事不同作业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交叉作业的情况以及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素质的限制施而产生无法规避免的风险。第二,因设备的交叉而产生的风险。施工过程中往往使用大型设备,不同是施工进度,所使用的设备会有差异,这样周边的运行设备就会受到影响。第三,区域交叉风险。区域混乱经常会出现人员、设备、材料共同混杂的情况,增加现场安全管理的难度,从而导致管理的混乱,引起事故。第四,管理的交叉风险。由于运行单位和建设单位双方不熟悉相互之间的管理规程以及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不到位造成不可避免的风险。
二、变电站扩建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风险和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从而更好的保证变电站扩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安全管理是变电站扩建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不仅可以消除安全隐患,更能有效保证工程扩建的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一)严格审查施工队伍,务必签订安全协议
每次在工程进行前,供电局安全监察部都应该严格的审查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这是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审查的施工单位及其施工人员将其证明材料传至变电站,然后变电站才能与施工单位现场签订安全协议。为了更加方便变电站对施工的队伍实行安全考核,施工单位应该交纳一定的风险抵押金给供电局财务部。与此同时,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要参加并通过安全规程考试,合格者才能参与到工作中去,相关考试由施工单位负责并将成绩报给变电站,变电站应该将所有成绩备案。
(二)施工前实施安全措施,派遣专业人员做现场安全监护
安全措施是施工队伍开始工作前必须要进行的,在施工工作前做好安全措施,可以明确标示工作地点,提示工作内容,有效的避免现场工作过程中误入带电间隔、误触碰带电设备等风险的产生。安全隔离首先必须将施工区与非施工区进行隔离,施工现场应该做到安全设施齐全、标准。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警示标志,防护到位,使施工现场满足人机工程学要求且满足施工要求【1】。
现场的安全监护可以进一步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随时监督、掌握现场的安全施工情况,使变电站扩建工作更加安全、稳定的进行。安全监护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很强的安全意识,并经安规考试合格。每天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必须是由监护人员带领,监护人员对其进行安全交底,使其明确当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及其预控措施,并在记录本上签名确认。施工过程中,监护人员应该认真的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发现施工人员的违章行为要及时的纠正、制止。最后,监护人员应该在每天收工前点评一天的安全工作,注重指出在工作中的危险点,应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使今后的工作更好的进行。
(三)现场的安全交底要慎重,加强施工现场文明建设
在扩建工程开工前,供电局的安监部、生技部等相关部门给施工人员做现场的安全教育,并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做好记录,所有的参会人员都应该在安全记录本上签名。施工负责人应该向施工人员介绍清楚现场的情况,交代好各种安全注意事项,通过教育让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文明生产意识得以提高【2】。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建设,施工现场应该按照总平面图和区域平面图来摆放物品,要求做到排列整齐有序。施工中用到的材料、工具等要严格定期按标准进行检查,做好保养,延长器材寿命。及时淘汰不合格的,补充合格物品。使用过程中损坏的立即更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因物的不安全状态而造成的隐患。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应该环保,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施工现场文明。
(四)召开安全会议,消除安全隐患
按期召开安全会议,施工、运行及监理单位一同参加会议,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进度,指出上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和薄弱之处并提出下阶段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各种出现的或潜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和预控措施,制作应急预案并组织运行人员演练。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每天的班前、班后安全会议制度,使施工人员明确当天工作内容、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预控措施,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
(五)建立健全常态长效安全检查机制
充分发挥各级安全监督机构的作用,发动全体成员,积极的参与,一同搞好安全管理,形成“人人学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安全管理氛围。为了更好的贯彻各项安全措施的的执行,可以在设立了专职安全员的同时在各个工作任务中设置兼职值班安全员。兼职值班安全员一方面要做好检查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已经落实和完善,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每天的工作票和倒闸操作票的内容来分析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做出应急预案,同时可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做到全程的安全监护管理。除此以外,变电站运行人员应该经常检查施工现场,检查安全监护人员是否认真的履行了职责,施工人员施工时是否在安全栏以内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工作票操作内容工作等,对于特种作业、高压试验等高风险作业,变电站值班人员还要做好现场安全监护。
(六)实行工作票制度,严禁无票和搭票工作
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按照变电站的安全作业流程,对于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员工绝不可姑息。不断完善工作票制度,为使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不出错误,持有工作票的许可人、签发人等相关人员应该严格审查工作票工作内容以及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负责人要将工作票存放在施工现场。
(七)加大设备验收力度
设备的好坏会影响到运行后的可靠性,造成本扩建工程的停电以及相关原有线路、设备的停电事故,对扩建工程的影响很大,所以一定要加大设备的验收力度。在验收新设备时,要通过了解到的资料,对现场设备进行一次试验验收,并认真核对现场的接线情况,对设备进行功能、特性等方面的试验,查找各种缺陷和安全隐患,有安装缺陷或安全隐患的要进行整改。
三、小结
变电站扩建工程存在很多的风险,在扩建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系统、科学的全过程管理,才能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工程的进度及质量。本文依据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扩建工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以上七个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为变电站的扩建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点的建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M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0-0026-02
一、背景
本工程为110kV杨柳变电所,位于丽水市云和县杨柳河开发区内,交通便利工程。其占地为4.78亩,总建筑面积3183 m2。远景规划50MVA主变压器3台、110kV出线3回、10kV出线36回、4200kvar并联电容器6组;本期安装50MVA主变压器1台,110kV出线2回,10kV出线16回,4200kvar并联电容器2组;110kV配电装置采用内桥接线、10kV配电装置采用中置式成套开关柜双列布置。本工程土建部分施工周期短,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模式,为浙江省首次采用,施工过程将面临不可预测的问题,施工难度非常大。
此次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建设重点在土建施工中,我们以变电所综合楼、围墙、设备基础及电缆沟等为说明。
二、预制装配式变电所
在以往110kV变电站施工中土建施工流程一般都是经过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饰等阶段。如建筑物施工要先从地基处理开始,到基础施工,到主体施工,到最后的建筑物装修。而采用现行的预制装配模式后,首先在系统策划阶段,设计阶段就已经依据标准,改变了传统的电气布置型式,废除了传统建筑结构形式,开始推广土建专业通用设计,因地制宜,美化优化结构,使之与社会及周边环境相协调,并且融入自然环境中;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始终贯彻建筑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方针,设计及实际安全裕度精准,建筑耐久性与变电站运行寿命相协调,建筑结构轻型化,如在变电站设计中,创新采用沙石地坪,主控楼采用工业化设计,采用清水墙工艺和节能环保材料;同时,传统模式中采用现场浇筑、砌筑物,在新模式下采用工业标准化生产检验合格后的产品,直接送现场按标准工艺快速拼装;使得整个施工流程由传统的串联顺序模式,转变成并联同时进行的流程,相应的简化净化了现场施工,减少施工期间粉尘、噪音、污水等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节约了资源消耗。这样的建筑模式,使得建筑主体及围墙等采用预制装配结构,现场只要按设计一次就位,在施工周期上缩短了近一半时间。
本次在丽水云和110kV杨柳变电所,贯彻了全寿命周期变电站设计、建设理念。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协调;功能定位工业性设施核心,剥离冗余功能,注重系统优化、全局优化、费用优化;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集成应用,注重先进管理方法。通过本工程的实践,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优化设计,优化总平,取消了110kV区域一侧道路,优化110kV区域平面及主变区域平面,110kV区域长宽方向尺寸均有较大压缩,在各台主变间设置防火墙,大大缩减了主变区域的宽度。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2750平方米,比ZA-3(3363平方米)减少613平方米,相当于ZA-3的81.8%,大大减少了对资源(土地资源和建材等)的有效占用,降低了工程投资,施工范围紧凑。
2.在追求变电站的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工业性设施功能,剥离与变电站运行无直接影响的功能,将原来二层建筑改一层,取消了电容器室与开关室之间的隔墙,取消了辅助用房及电缆层,取消蓄电池室,蓄电池屏与直流充馈电屏并排安装,将电容器及接地变设备改为户外布置,建筑面积只有380平方米,相当于ZA-3(1015平方米)的37.5%。
3.改变电缆沟及围墙做法,改为预制装配式;改变电缆沟盖板做法,为工厂成品预制盖板,取消电缆支沟,采用直埋管结合电缆井做法;取消操作地坪及绿化,产地铺设碎石垫层;严格控制装修标准,取消吊顶。
4.建筑风格上体现了工业设施特点,改变了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结构上采用了预制装配式结构,门式钢结构形式,屋面采用预制大型屋面板,上做防水卷材。在建筑材料上,采用了技术上已经论证、工程已成功运用、市场已经成熟的环保、节能新型材料,如综合楼维护结构采用的木纤维复合墙板。
5.施工过程中,在工艺上推行工厂化生产,机械化环保施工,在零标高以上施工均采用装配式施工,各个前期环节可以并行施工,降低了粉尘、噪音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本次施工实践整个施工周期为76日,比典型110kV变电所建设工期缩短近50%。
6.由于建筑面积降低,工期的缩短,对施工过程中的能耗降低近40%。
7.通过合理的施工安排和管理,项目的通过质量、安全和进度控制,降低工程消耗近5%。
三、结论
“装配式变电站”源于“两型一化”思路,它的特点就是“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集成应用,注重先进管理方法应用”,“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协调,剥离冗余功能,注重系统优化、全局优化、费用优化”。同时,“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并行施工,大大缩短施工工期”。通过110kV杨柳变装配式变电的实践探索,有效验证了其特点和优越性,明显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施工实践,证明此种方法行之有效,为以后该类型变电站建设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柳国良,等.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8,32(14).
[2]2008年11月4日国网公司2009年基建工作思路及要点(征求意见稿).
[3]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试点变电站建设设计技术导则,2007.
[4]国家电网公司.220kV和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推荐方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