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3 21:47: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扶贫攻坚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积极动员,统一安排部署。2015年7月27日,召开__乡人大组织开展工作评议动员会,参会人员有乡村社干部、县乡人大代表以及部分精准扶贫户代表,对评议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
(三)深入各村社开展调查工作。2015年7月27日-8月3日,乡人大主席团组织调查组先后深入__、五星、大屋、南溪四个村。通过召开会议、个别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对近三年以来,我乡扶贫攻坚开发工作情况开展了评议调查。汇总和梳理调查、听取的意见并形成评议材料。
(四)组织召开集中评议和测评工作。2015年8月7日,乡人大主席团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县、乡人大代表、村社干部以及部分贫困户代表对被评议单位近三年来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工作情况进行集中评议和测评。测评结果满意达84%。
(一)新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群众参与不高。
公路沿线和高山社建设标准不一致。规划实施随意性大,特色亮点不够突出,群众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能够积极投工投劳,主动配合。个别村在农村建设中侧重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等“面子”工程,对发展主导产业和引导致富能人返乡创业重视不够,各村主导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效益不高现象,难以形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
(二)扶贫攻坚项目实施难度大,任务艰巨。
我乡共有精准扶贫156户558人,分布较散,各村社均有涉及,贫困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生产生活条件差、素质偏低、思想相对保守、致富门路不多。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群众因灾、因市场等因素影响而致贫和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三)农业结构单一,尚未形成真正骨干支柱产业。
我乡群众经济来源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一)立足村情、突出特色,推进示范村建设打造新农村。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逐村逐社充实完善规划,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用规划引导新村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加强项目整合和资金捆绑,鼓励、支持、引进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新村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长、中、短”适合本地优势的产业,努力建成一批民风民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打好扶贫攻坚战。
紧紧抓住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战略和市纪委帮扶的良好机遇,严格落实择贫而扶、扶贫到富原则,让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国家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提升贫困群众和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全面推行小额贴息贷款。不断完善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办法,确保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创新模式,强化考核,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真贫”。
街道脱贫攻坚小组现有帮扶责任人19人,共帮扶贫困户原有贫困户52户97人,现有贫困户50户94人(去世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为38户,低保贫困户为12户;2020年已全部脱贫。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街道方面
1.加强环境整治。按照年初制定的帮扶计划,将村道两旁种上树苗,共栽种花苗1200余株,村道两旁形成了1100余米的绿化带。调动包保干部每月帮助居民共同打扫室内外环境,提高了水南村的美化程度和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提高群众满意度。群众满意度一直作为扶贫成效重中之重入的考量标准。2020年上半年街道继续把提高包保居民的满意度做为包保干部的重要任务。一是按照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求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在走访中不断了解贫困户动态变化,解读贫困户内心需求,不断巩固提升贫困户的生活质量,提高群重的满意度。二是持续宣传各项扶贫政策,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低、期望高,是限制满意度提高的重要障碍,街道包保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在田间地头、院子屋场,促膝围坐听民意、解民意,用农民群众能接受愿意听的方式持续政策宣传工作。
3.解决贫困户困难。今年以来,累计出动1200余人次定期入户走访、宣传政策,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经济来源、生活开支情况及目前家庭存在的困难后,帮扶责任人主动帮忙解决贫困户急需解决的困难,用倾情投入、用真情帮扶,进一步夯实了贫困户满意度100%。街道单位食堂需要消耗大量的农产品,街道食堂将采购地点定为包保村,预计年采纳大米1200斤;土豆,白菜,萝卜等1000余斤,进一步深化了六小工程项目。2020年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春耕、防火、秸秆犁田等难题12件。
(二)配合科技局方面
1.实施社会保障工程。严格按照我市扶贫各项优惠政策配合科技局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兜底、“一事一议”等大病兜底综合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养老服务等工作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充分发挥民政兜底职能作用。
2.实施农民增收工程。根据贫困户的不同生产需求和就业创业愿望,全力配合科技局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街道包保干部积极宣传,引领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掌握一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技术或就业创业技能,依靠生产技术发展种养产业或依靠职业技能务工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3.实施思想扶贫工程。通过走访入户积极宣传,利用正能量的思想、、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不断加强贫困户的认知和自强意识;积极参与、调动贫困户参加科技局组织开展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利用“乡村美读会”阅读平台,入户带动村民阅读学习,实现全民阅读新发展,从根本上实现思想脱贫。
县位于省西部,幅员面积730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原有2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乡级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有21个乡(镇)、19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数7.07万人,藏族占95%。县有可耕地24万亩,粮食及经济作物常年播面16万亩,为全州之首,粮食产量占全州的七分之一,历史上就是“粮仓”。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特别是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产业发展作为改善和发展民生的核心任务,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抢抓机遇,精准施策,县投入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12310.2万元,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363.5万元,培育发展龙头企业2个,在129个贫困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18个,其中:建设新型经营主体且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村(建制调整后)26个,带动贫困户增收总户数2319户,形成了“大中小、长中短”产业发展格局,勾勒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蓝图,实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一)培育龙头企业,做实农牧产业。依托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全县具有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达610户。一是招商引进州级龙头企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成全州现阶段唯一集生产、加工、交易、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园——生态牦牛产业园。自产业园运营以来,园区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与40余家合作社或集体牧场签订了收购协议,实现了全县集体牧场与牦牛产业园的有效承接。目前,园区收购牦牛34000余头,带动农牧民出栏增收1.9亿元。二是县素有“粮仓”的美誉,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青稞产值低,销售渠道窄,青稞不出仓、不销售的现象存在。为提高青稞产值,县引进了贝玛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在呷拉乡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集科技培育、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创新研发为一体的现代青稞文化园。青稞文化产业园于2019年9月试运营,青稞收购价从市场现行的每公斤3.0元调整为每公斤4.5元,目前,已收购青稞50000公斤,直接增加群众收入22.5万元。青稞文化产业园全面投产运营后,预计当地群众每年总增收将达到3816.1万元,实现户均增收7226.4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376.8元。
(二)提高组织程度,做细小微产业。至2016年以来,依全县建设小微集体经济146个,截止2019年底集体经济收益达450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达10元以上。涌现了一批如“军粮”、“东让然谷”等县耳熟能详的合作社产品,如:“东让然谷”合作社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年利润达30万元,真正将以往“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值得一提的是,县大力推进集体牧场建设,积极探索推广“1+6”(1个核心:党建引领+6个注重:注重龙头企业引领、注重集体牧场建设、注重牧户牲畜出栏、注重政策机制保障、注重金融机构支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畜牧业发展模式,规范化建设84个集体牧场,集体牧场存栏牦牛9000余头,牦牛年出栏达1579头,产生经济效益789.5万元。积极推进“四乡一镇”飞地产业发展,在拖坝乡移民新村投资900万元,建设集牦牛短期育肥、生猪养殖等养殖基地,四乡一镇18个非贫困村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40万元。
(三)抱团取暖发展,做强文旅产业。县有山无矿产、有江无水电,土地贫瘠,旅游资源匮乏,县委、政府创新理念,审慎决策,以129个贫困村抱团取暖的方式,投资6.5亿元,高标准定位、高效率建设,建成以森珠达孜王宫为中心,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史诗观光区的县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独具特色的藏文化体验城。基地采取“政府筹资统建+企业合作经营+村集体入股分红”的模式经营,目前,已有300余家商户成功签约入驻,接待游客11万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10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1500余万元。同时,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引入水淘糌粑、石刻、茶扎泥塑等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实现群众就业增收,带动就业761人,实现每月人均增收近2800元。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承载着全县贫困村产业发展希望,托举着广大贫困群众致富梦想,大产业实现“零”突破。
(四)完善带贫机制,优化利益链接。因地制宜确定具体的收益分配方案,健全农户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切实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益。集体经济取得可分配收益后,按照约定兑现贫困村和农户的收益,并优先保障贫困户的收益。县建立牦牛养殖、藏鸡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218家,带动贫困户2319户,实现农牧产业组织化经营,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度分红达到10元以上。目前,合作社产生分产生利润500余万元,有效促进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始终注重产业发展机制完善和保障,做好正向激励,重点对发展较好合作社给予5万元—15万元不等的产业扶持基金奖励基金,出台了《县牦牛出栏管理办法》,《县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等,按照“一本书(档案管理一本书)、两本账(实物账、财务账)的要求强化集体经济,规范集体经济账档管理,促进集体经济与合作社发展,进一步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
(五)激发内生动力,巩固发展成果。围绕贫困群众,大力宣传各项技能、创业培训,提高农牧民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采取“走出去、走下去”的方式,实施技术共建工程,组织开展青稞高产基地、蔬菜种植、果树种植、家政服务、摩托车维修等各类培训班达15000人次,提升贫困群众脱贫技能,邀请省、州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讲座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册,不仅激发了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而且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目前,贫困村实现129个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至少3人以上,致富带头人共计达到410人。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活动、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活动、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活贫困群众自主性,提升了人们主动脱贫意识和脱贫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县产业扶贫取得了前所未有发展,目前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10元以上,有力促进贫困村脱贫、贫困户增收,但产业扶贫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主动发展能力差。受传统思想浸,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受到限制,一些消极的习俗惯例深入骨髓,求稳怕变,排斥变革、缺乏进取的小农意识,极大地抑制了其主动脱贫致富的自觉性。此外,长期与外界隔绝而难以理解幸福意义,难以理解现代生活的获得感,群众安于现状,思想观念落后。
(二)科学管理能力弱。全县懂市场、懂宣传、懂产业发展的人才缺乏,没有自我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无法满足群众对种养、加工及市场销售方面的技术需求,从而制约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型主体对产业管理资金使用、账务管理、台账管理上还缺乏相应的经验,集体经济管理较为粗放。
(三)正向激励机制软。在充分挖掘脱贫致富典型上少,榜样的作用发挥的不够,未能通过身边人脱贫致富的典范来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和压力。针对到户的政策方面,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和评判机制少,群众自主培育发展产业愿望不强。
四、下步改进措施
立足县实际,尊重客观规律,综合运用道德、利益、制度等相关机制,同时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和巩固产业发展成果,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开展扶贫政策知识、产业发展、思想教育、扶贫案例等相关内容,加大就业、创业宣传,要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创造条件,搭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和“一人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创业平台;继续落实信贷政策,在产业发展上给予资金方面支持;通过乡村的产业转型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就业。
一、扶贫脱贫工作。我镇辖33个村,共113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25人、涉及5个村,占全镇总人口比例为0.6%,贫困户均为因病致贫。在贫苦户识别工作全程公开透明,做到了公平公正。安排部署两次“回头看”工作,密切关注,动态管理,目前全镇没有新增申请2户。全面落实帮扶责任人制度。并且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脱贫方案。但扶贫脱贫工作仍然存在四个问题:
1、精准施策不到位。目前,我镇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原因明显,帮扶措施中只停留在基本的医疗保障,没能做到一人一策,量身制定医疗帮扶方案。
2、精准帮扶不彻底。部分帮扶责任人仅仅停留在节日走访和慰问上,没能真正地深入贫困户了解贫困户的具体需求和发展意愿,没有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不能做到每月入户常态化,大都停留在单位组织的集中入户,为应付检查而入户,部分选派人员能力不强、作风不实
3、工作进展不平衡。帮扶责任人与帮扶责任人之间、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工作推进的力度和进展不平衡,部分贫苦户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愿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帮扶政策不熟、情况不清,对脱贫形势盲目乐观,缺乏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4、扶贫资金、人员不足。扶贫投入与实际需求矛盾突出,我镇财政比较紧张,扶贫资金投入有限,与我镇脱贫攻坚实际需求有差距;加之由于人员编制原因,帮扶人员均为其中从各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大部分还承担着单位安排的任务,不能有效地集中精力开展工作。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镇同各村签订了《**镇2017年度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责任书》33份,同辖区内重点企业签订了《**镇2017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出动宣传车30次,散发传单800份,悬挂横幅50条。2017年我镇涉及散乱污企业20家,其中19家企业予以取缔拆除,1家整改完成。涉及煤改气独立轧钢企业5家,全部完成改造进行试生产。涉及燃煤锅炉改造任务5台,均经环保局验收合格。我镇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大气污染防治战线是严峻而长久的,在整个工作中我们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乡镇大气污染防治机构建设滞后,今年我区为各乡镇着急解决了车辆、人员编制等问题,但乡镇工作人员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人员没有执法资格,缺乏专业知识,日常巡查只能做表面文章,不能充分明白环保设备的运行原理。对企业是否严格运行环保设施缺少判断依据。与上级职能部门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对企业施压和处罚的力度不够,存在“上面热、下面凉”的现象。
2、网格化管理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负责人和村干部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工作认识不到位,自我约束的意识不够强。开展环保隐患排查不够彻底,仍有个别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致使我镇出现散乱污企业反弹及新增现象。特别是今年环保部督查组在我镇某村发现疑似散乱污企业,充分表明个别村干部存在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不能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
3、大气污染防治形式单一。目前我镇对大气污防治工作还主要停留在企业检查和秸秆禁烧两个方面。缺少其他工作重点,特别是在煤改电、煤改气的工作推广中存在畏难情绪,停留在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的情况,。
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我镇把优化营商环境动员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同确保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制约机关服务效能充分发挥的各种障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既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但在工作过程中但我镇还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制约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
1、营商环境要素缺乏竞争力。创业意识淡薄、与先进地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较大,“走出去”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维,阻碍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支持企业力度还缺乏实打实举措,一些文件规定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一)组织领导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数据资源管理局强化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形成党组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的强有力组织保障;二是按照人社、组织部门的意见,及时选出扶贫一线的合适人员替换退休老同志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确保驻村帮扶工作不耽搁、驻村职责很明确、攻坚一线有战士,为单位包村帮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组建扶贫专班攻坚克难,继续由扶贫分管领导担任班长组建扶贫专班,在国家验收“县摘帽”的关键节点扎根基层,攻坚在一线,排查最疑难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并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大排查期间逐户摸排,为本年度持续干旱缺水危险提供了线索,为后期安全饮水工程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帮扶计划,结合实地调研和下乡座谈,及时掌握信息实施精准帮扶。
(二)领导调研
本年度,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率班子成员到求知村开展实地调研6次。从农特产业发展、惠农政策落实、党员活动建设、公共基础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通过实地查看、入户调查、与群众促膝交谈以及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座谈等方式,多渠道了解情况。根据需要投入帮扶资金,结合实际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力所能及地帮助村与项目牵头部门沟通加快资金拨付,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为结对帮扶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三)推进落实
1.根据年初计划完成情况:
(1)选派原扶贫专班同志担任驻村扶贫队长、继续由分管扶贫领导担任班长组建扶贫专班,落实驻村工作基本保障;(2)通过今年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2019年拟脱贫户18户44人,尚有5户14人计划2020年脱贫;(3)取消了产业全覆盖,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逐户摸排调研,帮助120户申报产业扶贫,减少成本投入,提高家庭收入;(4)按照要求,对结对帮扶户做好小额信贷到期户的告知和催还工作,目前我局结对帮扶户小额信贷到期4户均全部还款,贷款利息均由政府帮助承担;(5)按照每季度调研、每两月走访的方式,对照年初的帮扶计划对结对帮扶29户实行精准帮扶,为其中一户特别困难的家庭介绍护林员岗位增加务工收入;(6)同农业农村局沟通争取国家助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50万,用于村发展种植175亩白茶项目,预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2.在资金投入方面:我局投入资金共4.16万元,其中3万元用于村建设痘元路,1万元用于“暖冬行动”,对2018年后23户未脱贫送温暖体现节日问候,1600元用于对结对帮扶的两个有重病人员的家庭送救济金。在实施项目方面:我局帮助申报修建、且均已完成施工,路正在实施,175亩白茶项目开始土地平整阶段,各项双基建设有序完成。
3.结对帮扶政策落实方面:按照年初制定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数据资源管理局各帮扶人严格对照计划表,按照项目实施的政策要求,逐一落实。全村实施产业扶贫120户,危房改造4户,教育扶贫58人,光伏扶贫45户,项目落实更精准,帮扶成效再凸显。
4.促进基层党建方面:本年度,数据资源管理局结合主题教育在村上党课2次,充分利用党课理论宣讲,提高党员群众的带贫减贫、发展家乡集体经济以及争当志愿者的服务意识;驻村工作队召开扶贫夜校超12次,利用扶贫夜校,将扶贫政策深入人心,通过宣传扶贫领域重要讲话精神和身边典型,调动群众想脱贫、要脱贫、能脱贫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知晓度、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二、存在问题
上半年来,本人始终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政治上自觉做到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敢于争先创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一年工作思路
积极支持和执行国家到县级制定脱贫工作计划;了解贫困户贫困现状和原因;摸清该村基本情况,按区扶贫工作队的要求,想办法采取具体措施扩宽增收门路。
二、帮扶户的基本情况
我帮扶的两户对象均在王炸干村:
林辆革(户主),其家庭人口6人,平时在十月田镇打零工,其妻子长期患有甲亢后遗症,体弱多病,大女儿林桂英外出打工。耕地面积16.61亩,其中水田7.87亩,2017年已完成危房改造并入住,于2017年12月31日脱贫,现是脱贫户;
林朝进(户主),其家庭人口1人,父母去年遇交通事故双亡,平时在十月田镇打零工,耕地面积5.82亩,其中水田 1.59 亩。现已居住于30平方的房子,于2016年12月31日脱贫,现是脱贫户。
三、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通过多次走访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还有每周一的电视夜校,深入了解两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后,开始着手帮扶工作。
林辆革危房改造的建成,接着帮申请厕所的建造,目前有三个孩子还在上学,帮扶申请教育补贴,以及一家人的农村合作、大病医疗保险、商业家庭人身保险、新农保和入股海南福瑞喜公司进行托管养殖,年固定收益12%,每年分红9120元。
林朝进目前一口人,鼓励其外出工作,帮助申请农村合作社、大病医疗保险、商业家庭人身保险、新农保还有与保亭亨通红毛丹有限公司昌江分公司签订五年合作发展,托管种植红毛丹,年固定收益12%。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明确分工
院领导对健康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召开院委会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党支书记、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院委会成员和科主任为成员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院长覃艳同志主管健康扶贫工作及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
二、认真动员,提高认识,全员参与
召开健康扶贫工作动员会,全院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是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干部作风、服务基层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实践。全体干部职工决心以实际行动完成扶贫工作任务。
三、完善工作制度、严明工作纪律
制定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全体工作人员工作作风严谨,无违纪违章行为,为完成健康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工作完成情况
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一)签约服务:
2018年已进行了全名签约,贫困人口签约率100%,附:《2018年元堡乡签约服务统计表》
(二) 贫困人口健康体检:
1.进村全面体检:我院从8月20日启动健康扶贫体检,截止11月6日共到了26个村,为1127人做了体检,体检项目成人包括常规体格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B超,儿童包括常规体格检查、血常规和B超。
2.进校学生体检:我院从12月5日开始进入元堡乡各小学及中学为贫困学生进行健康扶贫体检,截止12月16日共为554名贫困学生做了体检,体检项目包括常规体格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B超。
3.因各种原因部分贫困人口没能参加我们卫生院提的全面体检,在2018年度里由各村医还为794名贫困人口提供了一般体格检查。
2018年度,我乡贫困人口外出1408人,我院及各村卫生室共为2475名贫困人口做了健康体检,体检率64%。为在家及2018年里曾经在家的全部贫困户均建了健康档案,贫困人口建档率100%。
附:《2018年元堡乡健康扶贫体检登记表》
(三)健康教育
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新增了群发微信短信健康教育内容, 1~12月共更新宣传栏175次;发放健康教育折页21568份,发放健康教育处方26358张;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共20种340天;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人数共17459人;开展咨询活动10次,参加人次数2906人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活动152次,参加人次数4465人次。健康小屋工作继续有序开展。继续巩固完善了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宣传展板、宣传单和影像播放等多种形式,对广大群众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四) 慢性病管理:
我乡贫困人口高血压患者管理567人,规范管理555人,糖尿病患者78人,规范管理73人,结核病患者8人,规范管理8人,精神病患者90人,规范管理87人,未规范管理的均为外出人员。
(五) 贫困人口医疗救治:
1.2018年本院贫困人口住院总人次约2620余人次,住院总金额约608.2万余元,统筹支出金额约525.8万余元,大病保险报销4394元,健康扶贫支出金额约68万余元,医院救助金额约4002元(政策内救助金额4002元,民政救助约13.9万余元。
第二次补偿已到位,所有救治信息平台均录入完整。
2.门诊特殊慢病申报:2018年底由尖刀班及村卫生室摸底并搜集资料,卫生院初筛并整理资料,已为本辖区121名贫困户特殊慢性病患者申报门诊费用报销待遇,2019年3月医保局将公示申报成功者名单。附《元堡乡卫生院初审登记表》
(六)村卫生室建设
2018年我乡拟建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截止年底6个已完成,1个正在进行。参加州级骨干培训3期,共3人。全体村医参加市级培训一次。
五、存在的问题
1、居民健康意识不强,对扶贫体检认识不够,不配合,不愿接受服务,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2、管理不够,积极性不高,村医工作强度大,资料完善难按时,上级考核排名不够理想。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及整改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加强规范管理。在巩固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模与数量的基础上,加大质量控制力度,注重服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学习培训指导
培训工作常态化,每月10日定期培训与下乡及对资料的不定期培训相结合。公共卫生科人员学习常态化,请进送出等学习相结合,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推动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百姓健康意识,把工作做得更细致和完善,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基础,力争让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五)切实落实问题的整改。
一、基本村情
站道村位于杏城镇西北部,下辖3个自然庄,46户,161人,全村国土面积3800亩,有耕地面积248亩,林地面积904.65亩,为2016年脱贫村。本村石厚土薄,坡大,全村土地零散,主要农作物为土豆和玉米,主要产业为党参、柴胡和黄芩等中药材种植。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58人,2017年建成25千瓦光伏发电,已并网。2019年集体养鸡场已承保并投入正常运营,年新增集体收入5000元。
二、脱贫指标完成情况
(一)村脱贫指标方面:
1、贫困发生率。贫困发生率低于2%。
2、集体经济收入。安装光伏发电25kw,2018年收入9000元;2019年,光伏发电和村集体承包养鸡场村收入合计1.2万元;2020年截止4月,光伏发电收入6000元,鸡场收入6000元,共计1.2万元。
3、产业发展。有带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中药材种植和畜禽养殖。
4、基础设施。通村公路实现硬化,新建公交车站台一个,扩建停车场一个,亮化工程安装23盏路灯,美化工程栽植各类苗木,新建小游园一个、文化广场一座。
5、饮用水符合地方安全饮水标准,投资10万元,修建100立方蓄水池一个,铺设自来水管道700余米,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得到县水利局认证。
6、我村已接通动力电,可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7、贫困户住房安全率100%。2018年投资25万,村委牵头,利用村闲置地集中安置贫困户5户7人。
8、通互联网。
9、基本公共服务。符合农村低保标准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10、60岁以上人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81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已有39人领取养老保险。
11、我村人口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100%;
12、村级卫生室达标,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候雅静,基本药品达180余种,能够正常开展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满足村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13、适龄儿童学前入园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
14、村容村貌。户户通水泥路硬化745米和院落1000余平米,垒岸400余立方。达到村容村貌标准。
(二)户脱贫指标方面:
1、人均可支配收入。有相对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有低保、五保、养老等政策保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国家扶贫标准。
2、安全饮水。符合《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和地方安全饮水标准。
3、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
4、基本医疗。全村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重大疾病有救助。
5、安全住房。集中安置5户7人,贫困户住房全部达标。
6、户容户貌、民容民貌。已彻底改善,达到验收标准。
三、主要完成工作
1、面对疫情,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疫情期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是严格管控人员流动,集中疏导生活用品渠道,保障了全村安全稳定;二是加强疫情宣传引导,营造良好信息氛围,保证村民思想平稳;三是引导村民参加线上学习培训,通过参加微信群、网络教学、电商等线上培训,提升村民劳动技能;四是多方创造就业机会,在村镇周边就近联系安排小型产业劳动,通过光伏扶贫等资金帮助增收。
2、围绕村情,全面规划,不断提档升级。投资20余万元,对村内游园进行提档升级,目前垒岸100多米,填土方300多方,栽植风景树40株,绿化面积100平米,20米步道。小游园增加设施2个。利用油松林建设康养步道200米,新建凉亭1个,极大改善了站道村村容村貌,为群众提供了休憩、休闲、健身的场所。
3、紧盯产业,广开思路,保障群众效益。为增加村级产业收入,利用省林草局帮扶资金20万元,建设养殖200余头猪的厂房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猪舍500平方米,管理用房20平方米,30立方米蓄水池1座,铺设管道260米。目前主体设施已经完成。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场关键战役,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我院积极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卫健委、省卫建委《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落实《XX市2020年精准扶贫政策》及市健康扶贫各项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公立医院医改精神,制定了《XX市中医医院2020年健康扶贫工作方案》,医院成立了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院长XXX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医务科、医保科、护理部、财务科、经管科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医务科质控办负责人XXX同志担任担任大病救治联络人,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明确了大病专项救治工作重点,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医疗费用等主要控制指标的监测,严格实施考核问责,确保进一步做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切实减轻农村贫困大病患者费用负担。
(二)加强了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培训。
医院多次在院中层干部例会及党员意识形态学习例会上传达学习健康扶贫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并督促各科室组织学习,做到人人知晓,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坚决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票式”结算、 “985” 报销政策以及“四位一体”的结算模式。
(三)加强了健康扶贫工作的宣传。
我院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印刷宣传资料、电视、网络媒体对健康扶贫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今年以来,发表在各级新闻媒体、电视台关于健康扶贫的稿件10余篇(次)。积极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
(四)、积极组织义诊活动,送医、送药下乡,服务百姓。
2020年,共组织各种形式的义诊下乡活动5 起,先后派遣内、外、妇、儿科专家共39人次到XX镇小木桥村、窑台村、西庙村及新华村进行义诊,免费给村民送医、送药,发放宣传传单2000多份,送药3000多元。
(五)、进一步深化医疗人才“组团式”健康扶贫对口帮扶。
从2017年9月开始,在市健计委党组的支持下,我院与XX卫生院、XX卫生院等1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联体协作关系,组建天门市中医医疗联合体。2020年我院通过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基层医疗人才。2020年我院共接收基层卫生院医生、护理、彩超等专业进修人员8人,并下派医生、护士、彩超等中青年技术骨干10人乡镇卫生院工作,与这些卫生院建立了便捷转诊通道,方便转诊患者。
从2017年开始,我院托管XX医院,通过三年多的建设,XX卫生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该院门诊人次、出院人次比托管前同期分别增长30%、28%以上,XX群众就医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卫生院员工待遇得到了提升,人心稳定,蒋场的托管建设得到了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六)、加强医疗质量控制
1、建立救治台帐。
我院作为我市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定点医院,为符合救治条件住院患者建立了台帐,实行了销号管理。
2、按照保证质量、方便患者、管理规范的原则,确定大病救治科室为五官科、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内四科、外一科、外二科、、妇产科、血液透析科。
3、配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确保对大病患者实施医疗救治。
4、制订了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按照“保基本、 兜底线”的原则,制订了具体细化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品、耗材,严格控制医疗费用。
5、强化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按照相关病种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要求,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6、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医院成立重大疾病临床诊疗专家组及大病集中救治质控体系,并制订完善医疗质量与控制相关指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业务培训和考核评价等工作。
7、积极开展出院患者回访工作。各临床科室积极做好出院患者回访,询问患者居家情况,指导患者居家按时服药或及时复诊,巩固治疗,做好了回访登记。
(七)、加大保障力度,推进贫困户“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远程诊疗服务”等重点工作。
我院合理设置了医疗服务流程,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对贫困患者实行单病种收费,控制费用总额,同时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保障作用,降低患者实际自付费用;继续推进“四位一体”保障机制,严格实行“一站式、一票制”结算等及时结算措施,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收到患者一致好评。
1、作为XX市大病救治定点医院之一,截止2020年11月,我院我院大病救治农村贫困人口404人次,其中:白内障28人次,肺癌9人次,肝癌10人次,结肠癌15人次,乳腺癌27人次,食管癌2人次,胃癌10人次,直肠癌3人次,膀胱癌5人次,终末期肾病249人次,急性心肌梗死1人次,风湿性心脏病2人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人次,脑卒中15人次,医疗总费用3069573元;截止2020年10月,全年共收治贫困人口住院救治1651人次,医疗总费用 12116458元。
全省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实行管理“科学性”、资源“整合式”、内容“综合性”、方式“一体化”模式和机制。一是改革整村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完善了“省负总责、地区统揽、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保障体制。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审批权提升到州、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执行,改变了过去工程项目的筛选、论证、审批、实施均由县级执行的做法,达到了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权责一致、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目的。二是加强整村推进项目工程的论证指导工作。省扶贫开发局要派专家深入各州、地、市为整村推进工作论证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使各地整村推进工程既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又符合贫困村的实际,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高效性。三是提前培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村干部。为了拓宽发展思路,选好扶贫项目,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省扶贫开发局于今年初举办了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村干部培训班5期,共培训492人,培训面为100%,达到了预期目的。四是全方位监督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实施。省扶贫开发局于今年5月28日在《日报》上对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公示,进一步筑牢了群众监督、上级监督、部门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五道”防线。
二、创建扶贫开发项目整合和经营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