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经济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3 01:40: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交通经济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交通经济论文

篇1

二、摆脱融资困境的对策探讨

(一)改进现有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针对政府投资,之前主要针对的是国家的宏观交通建设这一市场,面对当前中央政府的投入压力,针对乡镇和县域交通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发行少量的专门债券来缓解融资需求。中央政府可以将资金投入到重要性更高、更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中去。与此同时,还可以成立与项目相对应的交通基金来有效补充各层级交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随着交通债券和交通基金的不断推出,投资者在投资方面选择面更为广阔,投资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扩大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是亟待考虑的问题。民间资本的巨大存量能够对于急需资金的交通建设与发展而言,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但是如何增加其对于我国交通经济发展的吸引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顶层设计者和决策者对于应该改进项目的盈利模式,让民资自主选择和设计项目的开发时间和开发周期,不能够仅仅希望使用民间资本,而不允许其因投入资本应获取的参与决策权,更不能否定其参与项目建设的收益权。此外,政府还应该采取措施来降低项目的融资风险,使得项目整体的风险能够事先得到预期,项目的收益前景更为清晰透明,只有这样,民间资本才能够在交通经济的发展中展现出活力,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缓解交通经济发展的融资困境。

(二)审慎投资,加强交通建设项目监管

在当前模式下,通过举债来进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我国非常常见。通过举债来将交通基础设施建立起来,并通过收费的方式来对建设中的相关资金予以偿还,这种融资方式是以高杠杆的作用撬动了项目的设立与完工。但是随着日期的不断推进,这一模式是否有效与可取成为了不得不予以思考的问题。某些省市或者县级政府急于求快而盲目推进交通工程的项目建设,通过从银行取得贷款来开工,项目最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相关经济利益的预期也就无法达到,最终有可能产生还本付息的困难。在债务的偿还出现问题时,有可能需要政府的兜底,这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本身的财政与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使得银行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即使能够取得贷款,资金成本也相对较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工作:首先,工程项目的立项要经过严格审批和反复的考查和论证,如果不能够达到项目开工的要求,绝对不允许项目开工建设,对于违反规定的政府或者各级单位要严肃处理,此外,政府应该对于项目的建设应该设立优先顺序,切忌大规模高密度地展开建设工作,增大融资等相关工作的压力;其次,在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建立明确的富有弹性的预算机制,使得项目建设的本金、贷款的利息和项目日常运营所需的资金都纳入项目的预算支出中,进而对于贷款的偿还时间能够确立一个时间表,并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来完成项目的后续工作,避免相关运营单位和政府部门私自改变收费的价格,延长项目的收费时间等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发生。最后,要加强对多个项目的风险控制,对于那些收益前景并不明朗的项目应该综合多种因素对其是否开工建设予以研究,对于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应该采取措施稳定其收益并控制其风险,使得项目风险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三)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项目的市场化运营要综合考虑

过去我国经济的宏观管制较为严重,因而造成了效率低下和投资浪费等一系列的问题。交通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交通建设属于国家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政府需要考虑到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多种性质,因而项目自身具有非常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国家在项目起到主导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那些项目前景不是特别好的项目能够顺利建设,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虽然交通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起到关键性地作用,但是这也并不表示我国交通经济的发展就不可以有市场主体发挥其强大作用的空间。当前,我国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交通经济毕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资源的配置需要市场发挥其必要的调节作用。所以,在为交通经济项目进行融资时,需要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如融资的可行性、融资规模与偿还方式以及融资资金的具体使用,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项目的市场化运营两种方式的作用,通过相互的有力配合,才能够保证我国融资项目有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项目对于银行资金或者民间资本的吸引力,增强人们对于交通经济的信心。对于公益性的项目,盈利前景并不是非常明确,政府可以制定相对政策,使得公益性项目的收益由政府分期支付,这样使得政府短期的资金压力大大减轻,增强了其他投资主体对于公益性项目的信心和兴趣。

篇2

一、查漏纠错规避风险,促进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在审计工作中无论是财务收支审计还是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人员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被审单位的相关资料进行细致的审核、归纳,坚决不走过场。对发现的有些比较普遍性的问题深挖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使被审单位对存在问题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从制度上进行控制,促进被审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近年的审计工作我们发现个别单位对会计岗位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马马虎虎,对账时只对银行类资产进行核对,而对非银行类资产长期不进行核对,出现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错误。如:有的单位把从职工处借来的集资款记丢了几年;有的单位对借出的款项不核对,帐帐不符;有的单位记账时材料账户余额与实际库存不符等,这些问题在我们审计后得到了及时纠正。这些年领导干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本着对责任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被审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反映和评价,并通过对被审单位财务状况的鉴定和分析使单位领导能够及时掌握被审单位的财务现状,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二、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保证单位内控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内部审计工作是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的行为,与国家审计和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熟悉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行业特点,了解本单位各部门的职能和内部管理制度,更容易发现各单位各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度上的缺陷。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才能发挥审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保驾护航作用,而做好审计工作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审计地位的相对独立性。2009年12月我局设置了审计股,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审计股独立后,我们对以前未经过内部审计的部门进行了重点审计,在审计中发现局机关有些部门没有严格执行经费包干制度。经费包干制度是我局的内部管理制度:1998年,我局为了保证机关正常办公,减少开支,在机关开展了增收节支活动,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实行经费全额包干制度:机关办公费、电话费实行股室包干责任制;小车费、水费、取暖费、电费实行机关全员包干责任制,对包干项目超支不补节余归己。对包干经费的支出由各股室负责人签字,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报销。对不属于包干范围的支出仍由单位负责人签批后报销。为保证此项制度的顺利实施专门设置了经费包干会计岗位,对股室的包干经费进行登记工作,年底以经费包干会计的汇总结果对各股室经费节余进行分配。此项制度的实施有效的控制了有些部门铺张浪费行为,对促进单位增收节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再好的制度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偏差,也难以发挥效力。经过对局机关近两年的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后,我们发现财务部门在执行经费包干制度过程中存在把关不严,超越权限,扩大开支等问题:一是对属于包干经费范围内的取暖费和办公费不经领导签批也不到经费包干会计处登记,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后直接报销。二是对不属于经费包干范围的差旅费大部分未经单位负责人签批,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签批后直接报销。三是对不属于经费包干范围的加班费没有任何主管领导签批擅自发放。针对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局领导决定停止执行经费包干制度,制定了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权限。通过整章建制,有效的堵塞了漏洞,规范了财务行为。

作者:李洁英单位: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交通运输局

篇3

二、积极建设新丝路上“交通经济带”的主要措施

交通经济带建设的关键,要使经济社会随着走廊功能的发挥而发展,要避免过度依赖交通通道而导致的区域和产业畸形发展,而且积极打造新丝路上的青海交通经济带主要措施,包括区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工商贸为主的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沿线分布的经济中心和大中城市的升级。

(一)积极争取进入国家规划

进一步夯实“交通经济带”基础设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又一轮对外开放的大战略。毋庸置疑,国家对“五通”之一的道路联通投资巨大,相应项目落地是各地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青海省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于一身,2001年以来,经济连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在不断拉大。2013年,青海省GDP占全国的0.36%,财政收入的0.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0年的第24位、25位,下降至第30位。要乘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快车,青海省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争取国家层面对青海交通经济带定位的认可,使更多的基础设施项目落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要加强舆论工作,通过论坛、新闻媒体、理论研究等渠道,强调青海省在新丝路建设中的交通通道地位,明确国家层面认可青海交通经济带定位的必然性;二要积极争取新丝路上青海交通经济带进入国家规划。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开局之时,牢牢把握区位优势,在自己心中有数的同时,争取青海交通经济带进入国家战略规划,进入大规划;三要积极主动制定青海新丝路交通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对接国家规划打好基础,掌握主动权。

(二)切实围绕新丝路交通经济带建设

布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从站在青海看青海、站在西部看东部,积极转变为站在青海看全国、看亚洲、看全球的全方位视角,重新认识青海在生态、资源、稳定、交通等方面的战略地位,重新布局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把无可替代的水资源禀赋和交通地域优势作为着眼点,作为顺应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布局的前提条件;二是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调整空间结构,水往东流、路向西走。即南部、北部以三江源、祁连山为核心,布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保护屏,承担“中华水塔”功能,全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中部以丝绸之路为轴心作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承担交通通道、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全力做好交通经济带建设。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打造交通经济带的“增长极”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交通经济带上的“增长极”。一要以开放合作共赢为着眼点,调研新丝路上各国各地需求。立足青海向东看,我们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但是,如果扭过头来向西、向西南看,就会有新的发现。如中亚各国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有引资需求,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合作需求;二要梳理出自己绝对优势产业,寻找广泛合作基础。如青海光伏产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不仅率先打造了国内国际最大规模的光伏电站,而且光伏发电势头一直“领跑”全国,与此同时,光伏制造产业也初步形成了“以硅为主、多元发展、集中布局”的格局,一批重点项目投产,产业链条日趋完整。光伏产业不仅从国内看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而且从对中亚各国的合作来说,也是我们的优势产业;三要围绕开放合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梳理出自己相对优势,在生产、贸易、旅游、科技、交通运输、能源环保、通讯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经济领域,寻找出合作的基础,并且围绕此,促进投资增长、改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篇4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大多数公路部门的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从单位内部调派的,并且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收到本单位的直接领导,这与部门中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权有着巨大的差别,本单位直接对内部审计机构领导,在人员的配备及使用上,存在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并且,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人员的变动严重,这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结构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并且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财务部门或者是其他部门调派而来,专业性不强,由于不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与审计技巧,对于现代审计技术与相关审计方法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会直接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的问题。

(三)公路内部审计的内容与审计范围比较单一目前的公路内部审计工作还主要停留于财务收支及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会计信息的合法性与真实性的监督与查证上,对于其所审计的工程项目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往往没有开展深入的分析,如其在物资采购的审计过程中,往往将关注点放在采购程序的规范、采购支付金额、发票金额是否一致、采购合同的完整性等问题上,对于实际的采购数量与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没有予以重视,对于使用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问题更是很好关注,关于经济管理、专项经费管理、领导任期经济责任、预决算的执行、效益等方面的审计几乎没有涉及,这种单一的审计内容与审计范围,难以起到良好的内部监督、管理作用。

(四)审计理念的落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公路部门内部审计理念相对来讲是比较落后的,其往往只重视审计机构的监督职能,而忽视了监督机构的服务职能,在实际工作中,也只将审计的重点放在财务报告数据的合法性与真实性的查证上,对内部审计职能的理解只停留在经济监督层面上,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服务咨询职能往往予以忽略,这会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对于工程建设领域与决策服务领域则很少涉及。另一方面,在其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只注重事后审计工作,对于过程参与予以忽略,目前很多公路内部审计部门都将关注点放在事后审计工作中,很少真正参与到经济管理与工程建设过程中,并且在事后审计中还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问题,对于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很难发现,即使是发现问题,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已经难以挽回,这就很难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再加上其独立性不强的问题,使得这种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很难在实际的公路工程建设中发挥良好作用。

(五)审计方法的不科学目前的公路内部审计工作中,还应用内审人员查凭证、报表、账簿等传统的审计方法,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应用内查外调等方法,审计工作不能触及要害。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单纯地应用以账查账的做法是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不法事实,导致建设单位蒙受经济损失,积极改善不科学的审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公路内部审计的相关措施

(一)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各级公路部门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设置专门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要为该机构配置专门的审计人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内部审计机构不能隶属于纪检部门或者是财务部门,要让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地行使内部审计职权。

(二)积极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的内部审计机构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大多是从财务部门抽调出来的,不仅缺乏独立性,还缺乏与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知识,这会导致其自身知识储备及综合素质难以很好地满足实际的审计工作所需,这就需要积极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工作人员的考试、考核、培训等予以结合,并要积极引进专业的审计人员,有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

(三)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公路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监督工作中,还应该充分地结合行业特点,不断地拓宽设计范围,以便于有效实现内部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向服务、管理及评价等综合监督职能的转变,这就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及相关规定,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范围予以明确的规定,拓宽其审计范围,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良好作用。

(四)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公路部门要能够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在交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要认识到传统审计工作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体现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权威性与独立性,以便于促进公路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开展。

(五)积极应用有效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公路建设也取得了一系列进步与发展,对于其内部审计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已经难以很好地满足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积极改进传统内部审计方法,开展手工操作向电算化处理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公路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对于交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篇5

两组护生入科后均由教学组长统一带领介绍儿科病房的的环境、规章制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种及护理流程。然后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入科后跟带教老师上班参与临床学习,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主动传授,护生被动接受的方法完成实纲规定内容。试验组: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已有的儿科知识,以儿科病房中的常见病及常见急症为基础,以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实习的内容为目标,设置有代表性的问题案例。具体内容如下:(1)案例一般资料。如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及在这些病例中涉及到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核心制度、健康教育、常见的技术操作流程,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吸氧、婴幼儿灌肠、肌肉注射、头皮静脉注射、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等。(2)根据各病例特征设立“问题”情境。如:晨间护理发现热水瓶放置在床边桌上,桌面上有牙签、水果刀,患儿床边熟睡却未拉上床档;肺炎合并心衰的处理、坠床、高热惊厥、婴幼儿窒息的急救等。护生入科用1d的时间,由带教老师集中进行儿科相关知识宣教,提出相关要求,告知护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运用模具进行模拟教学,边讲解、边指导儿科常见的技术操作项目如肌肉注射、头皮静脉注射、留置针单手送管法、高热惊厥的急救、新生儿、婴幼儿心肺复苏等。第2~3天由带教老师将所设立的问题情境介绍给护生,对模拟演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估计,并组织护生学习。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让护生小组讨论,并通过看书、看录像、网络等形式查阅相关资料,对情景模拟活动做充分的准备。然后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模拟演练,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观察护生是否能察觉到患儿的病情已发生变化,是否能关注到患儿所处的环境不够舒适和安全,如何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护生观察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模拟演练后,将学生分给临床实习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出科时进行操作和理论考核以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护生的带教效果。

1.2评价指标

出科前对两组实习护生的操作和理论考试成绩、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方法:护生出科时由其一对一的带教老师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内容,共发放70份,回收70份,回收率100%;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方法:护生出科时随机选择10名患儿家属对护生做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操作熟练度等内容,12组学生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操作与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试验组操作与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儿家属及带教老师对护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问题情景教学法激发了护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临床带教一般都是护生被动的接受带教老师的传授,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自觉性、独立性、个性均被淹没,缺乏独立性思维,学习积极性不高[3]。儿科患儿是相对特殊的群体,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儿、小皇帝、小公主,家属对实习护生基本都有抗拒心理,不喜欢护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做治疗性操作,护生动手的机会受到限制,心理受打击,使其学习主动性更加不高。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各种情境,引入入胜,提出问题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查阅资料,策划情景。角色扮演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护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和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4],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情境教学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表1显示,试验组护生出科考试时,操作与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3.2加强了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技巧

沟通能力是护士的核心能力之一,医院对本科护生沟通能力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高[5],而她们在学校多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沟通技巧的培养,进入临床实习前接触的社会关系较为简单,不善于与人们交流,尤其儿科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来组织沟通内容,而儿科患儿家长经常对实习护生不予理睬,使护生产生恐惧心理,更不愿意与其交流。问题情境教学法演练过程中,护生经常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提高了语言沟通的能力和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同时通过模拟情境中不同角色的扮演,能够揣摩患儿家属的心理,体验家属的感受,能够大胆地跟患儿及家属去交流;熟悉疾病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护理要点,能够更好地为患儿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在与患儿及家属交流时有了自信心,减轻了恐惧心理,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3.3问题情境教学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问题情景教学以带教老师作为主导、护生为主体,带教老师利用护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结构,以教学大纲所要求完成实习的内容及儿科临床常见病为框架,设置不同的场景,护生在形象、直观的教学环境中对老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推断,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练习临床技术操作技巧。由于提前模拟了临床的工作环境,熟悉了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懂得了沟通技巧,熟练了技术操作,对临床实习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及陌生感有所减少。同时通过开展创设问题的情境教学实践使护生的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得到锻炼,在跟随带教老师前已进入角色,增强了自信心,进入临床后不再缩手缩脚[6],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症案例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篇6

1.2交通工具不能准时到达预定地点交通设施迟到现象在公共汽车上表现比较明显。公共汽车是我们最常接触的一种公共交通设施,公交晚点情况相信大家都深有感受。公路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是公路拥堵的主要原因,公交运行期间赶上交通阻塞必然致使到站晚点。交通阻塞只是公交晚点的一个原因,还有就是资金不足,公交车辆不够,如果有车辆出现突发状况,没有其他车辆补充,会致使公交短期瘫痪。资金不足还有另一个重要问题,公交车不能及时报废更新,老旧的车辆在运行速度及尾气排放方面都存在问题。

1.3信息系统有漏洞由于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迅猛,在很多城市完备的信息系统还没有确立,这就导致公共交通管制不完善,在交通运输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入21世纪后,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第一手信息就占据的先锋地位。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信息同等重要。不能及时更新信息会导致管理方针的制定有偏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在指定地区投放公共运输设备,信息系统不完备直接造成资源浪费。

2针对现今不足提供以下管理方案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正问题才能优化体制改革,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也不例外。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2.1制备合理管理方针公共运输包含于城市规划,但又有其独立发展的趋势。由于公共运输在近几年才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致使管理方针制定不是很完备,有些运输途径还会与城市规划相冲突,为避免国家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投入的资金浪费,制备合理管理方针变得尤为重要。公共交通运输要考虑人口密集程度,在商业繁华区、校园所在地、旅游景点等地加大公共交通设备投入,保证人们出行便捷。除了考虑人口问题,公共交通运输还应注意一些客观因素。例如地铁的建设应避开地下运输管道。为保障煤气、天然气等运输安全,地下运输管道会定期检查,如果地铁与运输管道相近,管道检查期间会影响地铁的正常营运,为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而且一旦管道出现问题,发生煤气、天然气泄漏,地铁里人们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合理的管理方针不仅能提高人们出行率,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还能从根本上节约成本。

2.2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公共交通运输日益壮大,现有资金不足以使公共交通进一步发展,很多现有问题归根究底都是因为资金不足。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公共交通舒适度,吸引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此便可减少私家车上道率,不仅有利于道路通畅,更能实现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在车辆更新上也投入大量资金。以前的车辆在速度方面不及现在的车辆,而且排放量大,对环境有一定污染。投入资金购买排放量小、对环境污染小的公共交通设备,从而达到绿色公交的目的。增加新型公交车能在提高乘车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

2.3落实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的完备性是公共交通运输事业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这个信息就是金钱的时代,公共交通运输也需完备的信息系统。信息是公共交通运输的一种资源,它不同于汽油柴油等可见的能源,但在公共交通事业中的地位不容质疑。车辆信息能保证车辆正常运行,降低在运行途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道路信息能保证车辆畅通,在经过交通拥堵的地段提前做好准备,制定应对措施。人口信息能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得当,交通设备分布合理。政策信息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也很重要。政策信息是政策主体制定正确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计划、控制政策执行过程的基础,直接决定公共交通事业能否开展。由此可见,信息的完备和畅通是公共交通运输过程中正确决策和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开发公共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的综合运用。

篇7

二、观念的调整-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设施体系

交通设施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要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社会环境,如促进交通文化的理念创新;改善经济效益,如通过交通设施拉动关联经济的增长;改善居民的居住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如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对道路实行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评价,如对外交通枢纽、公共交通枢纽、各类停车场、各类货物流通中心、道路节点改造、交叉口渠化、交通控制等的建设规模和项目开发性质达到要求,进行严密的交通影响分析。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引导作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空间形态发展的引导;支持作用,提供区域空间的基本支撑框架;保障作用,对于地震等灾害的救援来说,交通网络是最基本的生命线。对于交通系统的后台支撑作用我们必须有这样一种认识: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制约下,传统的交通系统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必须通过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加以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促成交通系统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变化,除了传统的道路本体设施以外,应该增加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信息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环境保护系统、自动收费系统、交通安全及事故处理系统等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进行技术改造,形成一个综合的交通信息系统,从而为人们提供道路网上的交通阻滞、交通事故、运行时间等情报,并提供公共交通的情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恰当的出行时间、合理的交通路线,促使交通出行分布在综合交通网络上进行合理分布,以减轻整个交通网络的负担。而现代化的交通监控系统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以平滑交通流为直接目标,并由此产生减少废气排放、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三、科学研究的深入-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

由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支撑道路交通建设的科学研究内容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传统技术的比重正在下降,新技术学科的研究内容正在迅速得到关注,并正在得到逐步应用。对于交通领域来说,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将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规划相结合、确立减少交通需求的发展模式、发展公共交通、改善交通管理、鼓励非机动运输方式等手段,建立并促进人类居住区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这是我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下交通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交通网络的可靠性研究是在这一大体研究方向上一个值得展开的领域,特别是在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中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目前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城市化过程,在城市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预防和救援问题,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道路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的救援与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已被国内外多次地震灾害血的事实所证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使得受灾地区的交通一度陷入瘫痪,在经历了这场特大的教训之后,研究地震灾害情况下保障道路交通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由于灾害情况下道路交通系统功能对于城市系统总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大影响,因而需要提供具有一定可靠性、能够在抗御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发挥作用的交通网络。在灾害情况下,特别是在救援工作初期,人们(特别是其交通行为)往往失去有效的组织性,这种分散无组织的行动有可能造成交通网络总体机能的丧失,因而对于城市救灾保障交通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这种特殊情况下的供需关系,以及对应的交通保障方法。类似的研究需求在抵御火灾、水灾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四、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交通制度是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交通的一种调节手段,其作用是将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布局与使用进行最优化控制与引导。为支撑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合理引导交通模式的转变,需要对各个交通子系统进行合理的引导,公共交通、静态交通、道路系统以及交通制度。

1、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最大化平衡票价体系

2、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机制

3、道路拥堵收费机制

五、管理的细化-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交通需求管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给予关注的问题,人类应该较为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消费观念,其中交通消费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交通需求管理通过停车管理、税收管理等多种手段实现对交通方式的调节,鼓励减少交通出行的模式及较少资源消耗的模式。交通管理应进一步细化,达到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1、公共交通服务管理

通过服务管理促进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高,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型、衔接顺畅、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公众服务的管理在道路交通综合系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包括信息服务、救援服务、管理服务等。

2、城市道路网络管理

加强管理促进快速通道网络构架的形成,完善干道网络,提升中小街道系统衔接能力,系统加强节点转换能力;形成功能明确、衔接合理、等级匹配、高效通畅的道路网体系;强化对外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铁路枢纽、公路枢纽、航空枢纽衔接顺畅,立体换乘无缝衔接,各个枢纽合理分工、方便衔接,发挥综合运输效益。

3、停车设施建设管理

篇8

二、实施多模态教学方法

多模态是指除文本外,包括语音、图像、图表、空间,以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学生通过各个感官综合能力的训练进行学习。这种多媒体形式的应用使得对知识点的掌握比单纯用语言讲授更清晰、更形象、更吸引注意力。因此,多模态教学方式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动性,立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根据本院学生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同时搭建互联网学习平台,采用制作网页、论坛、人人网、微博、QQ、飞信等学生流行使用的现代沟通方式进行多模态的学习。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实时课程信息、实时交流沟通、在线答疑等功能,学生的疑难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同时,应该注意肢体语言的配合效果,采用用眼神、手势、语音、语调的变化等其他模态来补充、辅助、强化口头话语,以此达到各模态相互协同的效果,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辅助教学成为了教学改革的新发展趋势。多媒体软件的使用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兴趣。因此,在网上设立应用经济统计学课程平台,设立课程主页,主页内容包括课程介绍、统计相关领域基本情况、课堂教学信息等,作为课程的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课程多媒体课件,课后习题讲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辅助教学内容,包括典型的例题和习题以及案例。为各层次的学生准备丰富的数学知识资源,进一步拓宽、加深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更深入地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维。在主页上设置与有关应用统计方面的网页的链接,建议学生课外阅读。电子教案也放在网上,供学生课后复习。同时平台上设立留言板,学生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给老师留言,老师也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解决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了解统计学在实际中广泛的应用。

三、实践“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

篇9

国内学者在国外理论基础之上,研究了产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影响,分别从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城镇化发展、区域发展竞争力的视角来阐释产业聚集的基本内涵、形成机制及对区域发展的促进.黎金钊、张文方(2003)认为通过提高产业聚集的关联性,促进对中心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1];谢作渺、赵西亮(2004)认为产业聚集是基于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学技术以及社会资本的综合作用,形成经济增长的源泉[2];刘军、李廉水(2010)通过对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认为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区域创新[3];包锦阔(2011)认为产业集聚就是上下游企业或相关服务业集聚在一起形成强劲发展持续竞争力,是一些关联性企业由离散走向聚合的过程[4].以上相关文献主要从理论框架上分析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城镇化影响,基于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来测度产业集聚效益,较少有文献选取重庆制造业中的交通运输设备的产业集聚来分析经济发展.

2产业聚集现状分析

2.1产业集聚现状分析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西结合部.其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汽车摩托车业、化工医药、建筑建材、食品、旅游是重庆五大支柱产业.而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则居于支柱产业中的首位.抗战时期,大批军工、装备制造业迁至重庆落户,成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雏形.重庆直辖之后,交通运输设备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政府产业政策的倾斜与扶持,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得对轨道列车需求增加,极大促进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年鉴的数据得出,从1999年到2011年期间,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逐年快速增长,2011年与1999年相比,产值增加了大约16倍.在这12年里,产值以平均27.86%的速度增长,而同比全国平均年增长率为24.47%,高于全国水平约3个百分点.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期间,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业年平均数逐年递增,2011年与1999年从业人员年平均数翻了一番.重庆地区从业人员以年均10.6%增长,全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水平为7.2%.该产业对于带动就业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加入WTO之后,面对出口产品严峻考验,而产业集聚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与产品竞争力;二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出台“四万亿”刺激计划,重庆公交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供不应求,唯有产业聚集才能使得要素禀赋得到最优配置,产生规模经济.

2.2区位商测算现在和将来较长时期内,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重庆经济的影响将较为显著.此处采用区位商LQ(LocationQuotient)指数来分析重庆市制造业中产业集聚程度.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区位商可以分析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或相对集中程度.LQij=xijΣiXijΣjXijΣiΣjXij(1)式(1)中,i为第i个产业,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j为第j个地区,为重庆地区;Xij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指重庆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该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同时表示该地区该行业的规模在大区域的比重.其经济含义是:一个给定区域中产业占有的份额与整个经济中该产业占有的份额相比的值.当LQ>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或显示该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LQ≤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不具备优势或处于比较劣势.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的分类标准,在第三级分类中,基于对统计口径的一致性,选取制造业中的27类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统计口径稍微调整,如将汽车制造业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合并成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数据选取了1999年到2011年重庆市和全国27个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各年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按照区位商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1:数据来源:根据《重庆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数据整理.由于2006年全国27个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数据缺失,采取2005年和2007年的平均值.静态角度分析.观察表1,可以看出2011年重庆市27个制造产业中区位商大于1的有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这5个行业.说明这5个行业可能有集聚效应存在,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区位商为3.905,排在第一位,说明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这27个行业中集聚程度较高.动态角度观察.从1999年到2011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区位商一直保持在3.5至5.5之间,且这13年间纺织业区位商均值为4.86,在这13年的计算中,每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区位商为最高,并且是远远大于其他行业.在1999到2000年有一个快速增长,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区位商一直保持在5以上,直到2007年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4左右,远远高于其他产业.

3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3.1模型假设在经典经济增长分析模型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反映的是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其一般形式为Y=AKαLβ(2)式(2)中,Y是工业总产值,A是综合技术水平,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为了直观地表现产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将产业集聚水平作为变量引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新模型表示为Y=AKαLβLQγ(3)α,β,γ分别代表资本、劳动和产业集聚程度对产出Y的影响.对式(3)两端同时取对数,可以得到计量经济模型如式(4)LnY=μ+αLnK+βLnK+γLnLQ(4)其中γ=0,说明产业集聚未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任何影响;γ>0,则表示在资本与劳动投入一定情况下,产业集聚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正的促进作用,且集聚越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强;γ<0,则表示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面效应.

3.2数据说明与数据来源采用的Y是重庆工业总产值,K、L、LQ则采用重庆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的固定资产净值、从业总人数及区位商.此处是以重庆为研究对象,基于数据的可获得与延续性,样本时间设定为1999年至2011年.数据来源于历年《重庆统计年鉴》和计算整理所得.

3.3实证分析

3.3.1平稳性检验时间序列进行计量经济分析之前,若不进行平稳性检验,可能出现伪回归(spuriousregression),即没有任何经济关系的两列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一致变化趋势(非平稳)和较高的可决系数.大多数实证研究发现,时间序列通常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即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只有通过平稳性检验的时间序列数据方可进行回归分析.此处所采用的平稳性检验方法为ADF检验.根据表2单位根检验结果,在1%,5%和10%的置信水平下,lnY,lnK,lnL,lnLQ的零假设(即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不能被拒绝,说明原始数据为非平稳序列.在显著水平为1%的时,lnY,lnK,lnL,lnLQ在一阶差分之后,拒绝零假设,所以均为平稳序列,已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因此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3.3.2协整检验经典模型是基于平稳数据之上的假设前提,当数据为非平稳序列,模型很可能出现伪(虚假)回归.协整检验是用以检验非平稳时间序列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当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之后,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看他们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此处采用“E-G两步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先估计方程LnY=μ+αLnK+βLnK+γLnLQ(5)再对估计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ADF统计量的值为-4.365628,小于5%显著水平下临界值-3.933364,这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进而说明lnY,lnK,lnL,lnLQ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3.3误差修正模型在lnY,lnK,lnL,lnLQ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误差,为了增强模型的精度,将协整回归中的误差项μ看做均衡误差,通过建立短期动态模型来弥补长期静态模型的不足.获取了方程(3)的残差,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将其作为误差修正项,通过eviews得出结果ΔlnYt=0.62ΔlnKt+0.3602ΔlnLt+0.4136ΔlnLQt-0.7681ECM(-1)+0.1106(6)误差修正项系数是衡量变量与长期均衡状态时的偏离程度,是短期变量调整到长期均衡状态的速度,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方程(6)的结果可以得出,短期波动一旦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将以0.7618的力度作方向调整,直至调整到均衡状态.

3.3.4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lnLQ对lnY的影响程度,基于协整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二者的关系.图1表示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冲击的响应.产业集聚在前7期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冲击响应为负,且在第2期达到最低值之后,负冲击效应逐年减弱,从第8期开始影响程度逐步上升,且区域经济增长的冲击响应为正.这说明产业集聚对重庆经济发展的进程以及市场化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区域经济发展对重庆产业集聚需要大约7年相应调整时间,且促进作用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篇10

1.城市规划缺乏系统系统性科学性

部分容易堵车的城市大多是总体规划缺乏必要的功能分区,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工、商、农、学及居民出行等因素,造成城市人流跨区出行,行程较远,形成交通量增加。同时在一些中小城市,住宅小区和临路的商业街的细部规划中,部分商业门面直接面向主要干道,经营者占道经营,人行道上违规停车,造成行人走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走快车道的现象。再有就是主城区停车场规划过少,私家车大多靠路边停车,出现了道路越修越宽,行车也越行越堵的局面。堵车的现象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增加,交通运输效率低下。交通拥堵,停车场地缺乏等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交通运输的快捷性,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客观要求。

2.交通管理职责不统一

目前城区车辆管理单位涉及到交通、交警和城管。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营运车辆的资质和营运行为管理;交警负责所有车辆的驾驶人驾驶资格、车辆户口及行车行为管理;城管负责城区停车场管理。城区车辆管理职责分散,造成城区交通几个单位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打游击”、“躲猫猫”,车辆违章行驶和停车的行为屡禁不绝。

二、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对策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环境,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二是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减少公共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三是要引导人们积极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要想真正实现低碳运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城市科学规划,减少城区通行拥堵

要重视城市综合规划,通过合理科学规划,实现城市交通运行快速通畅,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首先城市的总体规划中要对城市合理分区,区域内合理规划商业区、住宅区以及医疗、教育、农贸等功能,减少城市内人流跨区域流动。其次是科学规划城市道路,城市主干道与支线道路交叉,采取辅道引入的方式,尽量减少红绿灯交叉口;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应该加强与交警、电力、通讯等主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预留各种管线铺设功能,建设上要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交通拥堵;城市主干道两边,不得建设临街门面。合理规划城区停车场,要增加老旧商业区、住宅小区停车场数量。在城市四郊要规划建设一定数量停车场,郊区和外地车辆进城时停靠郊区停车场,城区内出行使用地铁、公交或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科学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站和公交首末站,实现公交与铁路、公交与出租、公交与班车等便利换乘。在主城区,要提高停车收费标准,限制城区使用私家车出行。

2.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同,吸引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规划公共交通资源,综合协调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首先是帮助出租车公司加强电子商务建设,引导出租车公司利用网络组建电召平台,市民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上网,通过网络预定车辆,或即时打车,方便群众出行。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公交的投入,将老旧公路、出租车逐步更新为油电混合、油气混合及纯电动车等节能环保车型。同时,增加车辆的密度和班次,合理规划路线和换乘中心,扩大公交覆盖面,方便乘客转车,使市民坐公交车出行更加便捷舒适。第三,提高车辆的舒适度和客运服务水平,购置舒适性更高的公交、出租车,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同时,加强对公交、出租车驾驶员的培训,提高司乘人员的服务水平,使市民出行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合并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责,提高交通管理效能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应该重视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从城市实际情况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和考核办法,加强部门履职情况考核,提高交通管理效能。将分散在交通、交警和城管等部门的公共交通管理职能,统一合并到交警机构,这样可以更加明晰部门职责,有利于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因为交通警察既可以管理车辆又可以管理驾驶员,既可以管理营运车辆,又可以管理非营运车辆,既可以管理驾驶员,又可以管理非驾驶员,其管理的力度和方式更加有力。合并职能后,将营运汽车的营运证功能合并到行驶证内,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功能合并到驾驶证内,也大大减少了车主和驾驶员的负担。

4.大力推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要想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城区公共交通基本情况、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等信息是政策主体制定正确的政策、执行政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保证信息的完备性和通畅性,直接影响着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交通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发展ITS智能运输系统,提高对交通信息的全面掌握和综合利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成为新世纪交通管理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公共交通运输与管理应实现智能化、社会化和信息化。最近几年,我国一些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都陆续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和道路监控系统,也展开了对于相关系统的自主研发力度,取得良好效果,应该在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中加以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