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专业设置调研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08-24 19:42: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专业设置调研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专业设置调研报告

篇1

一、基本情况

**镇农民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适应新形势,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稳步提高运行质量,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已成立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辣椒生产专业合作社、黑山羊养殖协会、用水户协会,生猪养殖协会正在筹备中,联系农户5000余户。**镇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上连龙头企业,下带千家万户,内强服务,外拓市场的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广泛宣传。

**镇在全面总结近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做法、成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工具、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宣传力度,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时通过举办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专门培训班,学习有关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基本知识,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

(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1、成立烟农合作组。烤烟是全镇主要经济支柱产业,20xx年**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烤烟生产管理模式,以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为契机,以农户原有耕地所占比例为主要依据,破除田埂限制,以村小组为单位成立烟农合作组,重新分配土地登记造册,留村委会备案。烟农股份合作组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组内烟农以土地入股,每户按土地面积投入相应生产物资、资金和劳务工时,合作组按照“共担风险、共同投入、共同经营、按股分配、财务公开”的原则,以合作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生产和经营。合作组经济利益分配以“土地入股、资金专管、按股分配”的形式进行利益分配。合作组积极探索建立“一卡制”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条形码”信息载体为基础,以金融单位为技术依托,建立“烟农信用卡”,在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物资供应、专业化服务、烟叶收购等环节实行“一卡制”管理,形成集信息查询与管理、电子结算、合作组成员利益分配、职业化烟农建设与管理、专业化服务、质量追踪功能于一体的“一卡制”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成立足法辣椒加工专业合作社。**镇坚持“组建一个生产合作社,壮大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足法辣椒经过传统种植、品种改良、商标注册、推广种植等一个长期的探索发展过程,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 20xx年11月由当地58户农户组建了**镇足法辣椒加工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0万余元,从而把足法辣椒生产经营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在20xx年的“昆交会”上,足法辣椒因纯正的品种、鲜艳的色泽、丰富的营养和绿色生态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广大客商的青睐,产品畅销贵州、昆明、红河、罗平等省市县。

3、成立黑山羊养殖协会。**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业,成立黑山羊养殖协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走“支部+协会”的发展路子,组建黑山羊养殖协会,通过小区示范,规模养殖,大户带动,政策引导,广大农户养殖黑山羊的积极性不断增加,形成了黑山羊养殖、营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

4、成立用水协会。加强水利基本建设,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的迫切要求,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迫切要求。**镇通过成立水利协会,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协会会员全面负责辖区内范围内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对生活用水实行有尝供水,并为用水户提供与水利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

三、主要成效

(一)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的条件下,家庭是经营农业的基本单位。由于规模较小,发展滞后,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产生了社会化分工,外部成本内部化。农户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均可通过合作组织与厂商、批发商直接交易,而销售也可通过合作社统一进行,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二)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随着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从无公害农产 品、绿色农产品到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质量要求也随之上升。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为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有利于实施品牌战略。品牌的效应是巨大的,一个优秀的品牌可以带来无限的商机。只有加快品牌战略的实施,才能提高农产品的综合效益。合作组织的专业性恰好能有效地发挥组织力量,将在该区域上最具显著优势的农产品特性充分利用和保护起来。通过申请注册品牌标志,实现区域品牌效益,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从而促进了优势农产品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有利于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城市转移,甚至使农村出现劳动力空缺。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和不断增多,合作社的扩大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这时合作社就可以吸收本地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有文化的青年人群参加进来,使他们成为市场的主人,共同把合作社发展壮大,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

(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愿组织、靠利益联结而成的。首先,通过相互联合,避免了无序的竞争,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维护了农民利益。其次,通过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联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农民可以从出售农产品中直接获益。最后,由于产业经营链条的延伸和拓展,农民还可以通过合作组织的再分配机制,获得产后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入。

四、存在问题

**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已逐步由松散走向规范。但在具体的运作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对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组织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二是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自身建设不够完善,综合职能没有全面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联系的部门多,服务范围广,具体开展活动时,往往顾此失彼。三是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之间、与农户之间、与技术部门之间等没能完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利益分配和服务水平上下班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和提高;四是普遍存在着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经费不足,难以正常运转,使专业农协的建设和发展受到限制。

五、下步打算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镇党委政府将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进行座谈交流,实施专业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管理水平和实际经营能力。同时,制定考核标准,每年评选若干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宣传表彰,以让广大群众亲自感受到兴办、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的好处,共同支持和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篇2

一、调研活动开展情况

(一)调研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近年来,我国的职业院校培养了大量模具技术应用型人才,许多学生已取得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各种证书,为什么我国的模具技术人才仍然非常短缺?教育部门培养的模具技术人才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2.企业到底急需什么类型的模具技术人才?对其知识和技能结构有什么要求?

3.目前,我们的职业院校的模具教育体系现状如何?是否能保证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模具技术人才?如何深化模具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二)调研的进程

1.对部分职业院校的调研。我们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十几所所学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是模具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现状、知识结构、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模具技术人才技能考核体系、模具教育教材建设等方面。

2.对部分企业的调研。组织开展了对湖南省内国有、民营和外资等企业模具技术人才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抽样调研。

本次被调研的企业共计69家,其中,国企57家;民营企业4家;外资企业5家;其他(合资、股份制)企业3家(见表1)。

被调研的大部分企业是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模具技术人才的工作岗位分类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可把模具技术人才分为三个层次:

1.“蓝领层”模具技术人才。“蓝领层”模具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模具的具体制造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模具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是模具技术人才。

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掌握模具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模具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模具的制造、日常维护知识。

2.“灰领层”模具技术人才。“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模具制造的工艺人员和模具设计员,这类人员在企业模具技术岗位中占25.0%。

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也非常缺乏,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待遇较高。

3.“金领层”模具技术人才。“金领层”是指具备并精通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能自行完成模具的设计、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能独立完成模具机床改造;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模具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上述三个层次的模具技术人才有不同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架构比较完善,对模具人才安排和需求上均按研发、工艺编程、操作、维修等方面进行明确分工。而大量个体、私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比较精干,各技术岗位人员数量不太多,更加需要既精通模具加工工艺、设计,又能熟练操作模具机床,同时对模具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的模具人才。

(二)模具技术人才的学历状况

调研数据表明,59.6%的模具技术人才为中专及以下学历,31.4%为大专学历,仅有8.9%为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1%。可以看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模具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三)模具技术人才的来源渠道

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模具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36.3%,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48.3%,从社会招聘占15.4%。这说明:

1.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培养的模具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对模具人才的要求。

2.模具人才的培养并非高不可攀,企业可以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人“订单”培养人才,也要企业职工提供在岗、转岗模具技术培训。

三、模具技术人才的需求预测

(一)模具技术人才需求旺盛的重点行业

1.军工企业需要大量模具技术人才。20世纪90年代前,由于我国军工企业整体形势不太景气,军工企业的模具人才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失严重。由于模具人才匮乏,军工企业数量有限的模具机床也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国家装备制造业是模具机床应用大户,也需要大量模具技术人才。这些企业近年来效益较好,任务饱满,但企业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无论是模具机床操作人员、模具加工工艺编程人员,还是模具机床的维修人员都很缺乏。

3.模具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由于湖南省模具生产厂家相对不集中,且大部分全能厂的工模具分厂(车间)生产的模具属自产自用,市场化程度低,企业之间的生产技术协作比较差,因而模具生产周期比较长。

4.我省大力推进汽车产业的发展,而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高档模具设计制作水平不足。尽管湖南省拥有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湖南同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大三佳(湖南)模具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知名模具企业,但从整体来看,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高档模具设计制作水平还较低。企业拥有精密数控加工设备的比重还不大,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很高;许多先进模具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够广泛。

(二)模具技术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

1.“蓝领层”需求数量大,但相对比例将会有所下降。在我们所调研的企业中,虽然大部分企业目前只要求操作者能熟练操作机床,程序由专人负责编写,但随着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高效利用,已有企业对“蓝领层”提出了更高的知识结构要求。部分企业(如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已大规模引进了高职毕业生从事模具机床的操作。

2.“灰领层”模具人才需求的相对比例增加。随着国内众多老国企的改制,新的资金注入和制造装备的更新换代,企业中只会单纯操作的“蓝领层”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进口的大量高档模具加工中心需要既能设计又能进行熟练操作的“灰领层”来操作。未来几年,我国企业对“灰领层”模具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3.“金领层”复合型模具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模具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3.52%。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更显紧缺。近年来模具企业大量采购模具设备,需要大量设计及高层次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对复合型模具人才的迫切需求分别占其未来需求量的24.29%和20%。

(三)对模具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

随着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和模具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各层次的模具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对于“蓝领型”模具人才,必须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机制工艺等)为基础,需要熟练掌握“CAD/CAM”软件。

对于“灰领型”模具人才,模具设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机械基础,更加熟悉产品的三维设计,精通产品的加工工艺,掌握模具机床维护与维修的技术和技能。

对于“金领型”模具人才,必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全面地掌握模具设备的相关原理与技术,具备模具设备研制与开发能力,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网络技术。

四、对职业院校模具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模具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确定模具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例如,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已对“订单式”培养模式进行了尝试。学校根据公司提出的培养目标,针对企业实际需要培养毕业生,在毕业生学完规定的课程后,最后一学年双方在师资、教学资源上进行共享,学生全方位接触公司的模具产品,进行实际操作。这部分学生在公司工作后,上手很快,立即可走上工作岗位,很快显示出很强的适应性。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1.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其基础理论知识一般都比较扎实,但缺乏实际经验,为此职业院校应将他们有计划地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和见习,根据对模具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重点放在工艺技术、故障诊断和排除等方面。

2.职业院校要从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国家有关部门应在职称评聘政策上作适当的调整,在其他待遇上应与在校教师一视同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职业院校可直接在企业聘用模具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订,并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

(三)加强模具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

1.要继续重视传统金工实习基地的建设。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具的加工制造,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加工技术。一个模具加工人员,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模具人员。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时,也同时应重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训练基地的建设。

2.建设模具技术实训基地。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模具技术实训基地。在模具实训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模具技术实验实训设备,包括模具加工模拟培训软件,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接受模具加工技能基本训练的机会。

(四)其他几项具体建议

1.建议由教育部组织职业院校模具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时对模具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并对职业院校的模具技术专业的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

2.组织制订适合不同类型模具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指导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考核评估标准等指导性文件,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篇3

一、调查目的

社会服务与高职院校、企业及政府是密不可分的,如何高效地开展和利用社会服务促进经济及社会发展,这是教育界、企业界、政界高度关注的课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掌握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供求平衡情况以及供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服务社会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的深入开展,并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特制作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供给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走访、电话及网络等形式分别对武汉城市圈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反映的问题以及以后改进的方向简单加以说明,形成调查报告,为以后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

二、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本课题组制作了武汉城市圈物流社会服务供给情况调查问卷,向高职院校调查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社会服务的意愿强烈程度、提供社会服供给能力的大小、提供社会服务的内容、提供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等方面的情况。

(二)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法。

本课题组在整个调查中,课题组分别对武汉城市圈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召开座谈会1次,走访学校20人次,教师生50人次。这次座谈会和访谈,既为课题组提供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材料,又为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条件。

(三)其他调查法:课题组还运用了访谈、电话采访、网络调查、以及查阅资料等几种调查法,详细了解了社会服务中的具体情况。

三、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情况分析

(一)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意愿强烈,呈上升趋势。

调查显示,不愿意提供社会服务的高职院校占20%,主要是民办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下属的高职院校;愿意提供社会服务的高职院校占68%;非常愿意提供社会服务的高职院校占12%,主要是示范高职院校和地市州高职院校,其中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意愿最为强烈。具体如下图1所示。这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80%以上都愿意提供社会服务,进一步调查得知,这种意愿也在逐年增强。

图1 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意愿情况图

分析发现,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社会意愿强烈且不断增强的原因主要,一是高职院校办学中更加突出社会服务的功能;二是物流管理专业属于服务朝阳产业的新兴专业,需要通过对外提供社会服务提高专业的影响力;三是物流业态的快速发展拉动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不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社会服务的意愿强烈程度不相同,其原因是各个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服务能力和相关社会服务政策差别较大。示范和骨干院校专业实力较强,学校出台社会服务相关政策,鼓励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院系及专业社会服务意愿较强;民办高职师资力量相对缺乏,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上,学校也没有开展社会服务的氛围,所以开展社会服务的意愿不够强烈,甚至不愿意开展社会服务。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供给能力强,但差别很大。

调查显示,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供给能力非常大,而且还有上升的空间,但不同学校之间的供给能力相差比较大。我们把社会服务供给能量折算成经济价值指标,其中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国家示范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为52万元;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代表的省示范或省骨干院高职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为35万元;其他公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为22万元;民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为10万元,具体如下图2所示。

图2 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图

武汉城市圈内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几乎都是在2000年――2005年之间开设的,至今已经积累了10多年的办学经验,都建立了一支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较强的专兼职教师团队,而且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稳定或下滑,很多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基本稳定并有所减少,越来越多的教师有精力也愿意花精力去从事社会服务,从事社会服务的教师团队的能力也在逐年提高,这种趋势在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最为明显,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每所学校供给能力差别大是因各自的师资力量悬殊而导致的,同时也是与每所学校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和努力不同是分不开的。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内容形式多样,各有侧重点。

调查发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每年都要向社会提供社会服务,提供社会服务的内容包括物流相关培训、物流技术研发、物流流程优化、物流项目策划、物流项目论证、物流行业规划及物流政策法规制定,但不同学校及每个学校每年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也不太相同,各有千秋。处在武汉市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比较单一 ,主要表现为较低服务档次的物流培训,相反处在地市州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形式还比较多元化,既有较低层次的物流培训,也要层次较高的物流流程优化、物流流程优化、物流项目策划、物流项目论证以及物流行业规划等等内容形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武汉市内的高校较多,武汉市的企业不太信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把高层次的社会服务交付给本科院校来完成,处在地市州的高职院校比较少,学校在社会服务上也比较主动,地市州的企业基本上把所有的社会服务都交给地市州仅有的一所或二所高职院校来完成。

四、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内生动力不强,社会服务意愿不够强烈。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尽管都意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但很多学校仅停留在口头或想法上,缺乏主动性,内生动力不强。调查中发现,有20%以上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不愿意提供社会服务,80%的高职院校尽管表示愿意提供社会服务,但他们没有主动与企业对接,主动提供社会服务,等着企业找上门来。

2、社会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

经过近10年的发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但学校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教学和科研上,真正把社会服务放在同等乃至突出地位的还很少。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仅停留在社会培训上,服务内容很单一,也不能满足企业多形式的个性需求,最终出现学校有劲使不上、企业有病求不到医的局面,打消了双方的积极性。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调查中发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企业、政府等都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路径,但基本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解决问题,这些方法和措施最终无法形成合力,激活所有参与的相关利益体,导致方法和措施只能从短期或表面上发挥作用。要想正在使社会服务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社会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社会服务优化建议

1、提供认识,提供社会服务的内生动力。学校除了考核专业的招生、教学、科研以外,还应该把专业社会服务作为专业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专业社会服务创收多少应该与专业团队的收入分配及职称晋升挂钩;政府也应该把学校社会服务创收作为办学实力和对经济贡献大小的重要指标,与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拨款挂钩。这样一来,学校各个层面都重视了社会服务,就会主动与企业对接,想尽办法提高社会服务的创收能力,从而激活了社会服务的活力。

2、整合资源,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尽管已经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的师资,但该专业基本都不是各个学校的主打专业,专业相对比较薄弱,社会服务能力不强,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也比较单一。但这些学校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建立校校社会服务合作联盟,师资进行共享,形成合力,这样解决单个学校实力薄弱的问题,集中优势资源解决企业所需要的所有物流问题。

3、建立社会服务长效体制机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模式都比较传统和落后,缺乏长效的体制机制,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体制机制,把政府、企业、学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体制机制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最终使社会服务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杜佩莲.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不足及对策[J] .中国电力教育,2009,03.

[2] 曹卫中.天津地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供求状况调研报告[J].中国储运,2012,09.

[3] 赵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调查分析报告――基于广州地区受访者的调查 [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

课题项目:

篇4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科型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职业能力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整合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调研目的、对象、方法

(一)调研目的

一是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及岗位要求基本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和掌握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会计岗位分工情况、企业对会计人才技能的需求、毕业生会计技能不足之处、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的要求、相应的会计职业资格要求等。二是通过对学校会计专业现状调研,了解中职学校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情况、专业教学情况、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和专业对口程度、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等。在取得大量原始数据和二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汇总与分析,最终形成本调研报告。

(二)调研对象

按照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要求,组建了专门的调研组, 对我校2010-2012届会计专业毕业生、2011级实习生、2012级和2013级在校生;相关专业教师;大商集团、大连友谊集团、大连信合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大连新华会计师事务所等2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共发放学生个人调查问卷120份,收回调查问卷98份。对相关专业教师共发出调查表30份,回收30份。向各类用人单位发出调查表60份,回收47份。

(三)调研方法

为了保证调研的效果,此次调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了不同的调查方法。对有关中小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走访,采用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在校学生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于相关专业教师及毕业生主要采用询问和调查问卷相结合方法。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关于专业课程的设置

调查数据显示: 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出纳实务5门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广泛。其次是企业财务会计、经济法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成本会计、统计基础知识等。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毕业生认为用途不大,在各个岗位上作用不明显,在课程体系改革时可以作为删改或选修的参考。

(二)关于专业技能的培养

调查数据反映:点钞与验钞、票据填制、小键盘录入、数码字书写、财务软件运用、常用文稿的处理等是工作中必备的技能。而出纳岗位的日常业务和会计岗位中的薪金业务是会计人员处理的最多最频繁的业务,也是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珠算、书法等有些技能的实用性不强,选择的人数较少。

(三)关于课程体系的实施

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的设置没有考虑行业的特点、有些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现有的实践环节教学不够突出,实践课时安排不足,会计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同时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拓展也提出了要求。

(四)关于就业岗位的分布

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经营规模小、经济业务不复杂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服务行业等。工作岗位的性质,并不完全集中在财务部门,直接对口就业率相对较低;毕业生就业领域不断扩大,所从事的行业趋于多样化。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占比较大的依次是:出纳岗、收银岗、文员岗、统计岗、营销员岗、库管员岗等。

(五)关于从业资格的取得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凡会计类岗位招聘,用人单位都以其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前提条件。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等级证书也比较注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中职学校毕业生从事会计和与会计相关的工作,还可以取得统计员、办税员、营业员、收银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六)关于职业素质的要求

从收回的调查表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最注重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分别是会计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同时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人际关系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七)关于财务软件的使用

在调研中发现,近几年,小企业应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数量增加,并且有了专门用于小企业的用友T3、金蝶KIS、管家婆等财务软件。与此相适应,财务软件公司每年要增加相当数量的财务软件使用、维护人员以服务于这些客户,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的新岗位。

三、调研对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一)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适合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要求不高、技能操作要求比较熟练的岗位。毕业生主要从事工作岗位除了会计记账员、出纳员等传统岗位外,还有收银员、统计员、成本核算员、仓储管理员、订单员、办公文员、营销员等新拓展岗位。因此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在中小企事业单位从事收银、统计、营销、出纳、成本核算等技能型、应用型初级会计人才。

(二)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与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定位还存在一定偏差,应该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与专业培养目标和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相适应的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

1、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的分析为依据

结合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明确会计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确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将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

2、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强调在会计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会计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夯实基础理论,突出实践教学,把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

3、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应以实践技能的强化为目标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把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合理地安排各种实践性技能教学活动,进行系统配套的实践技能训练,引导学生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从校内模拟到校外实习,实践技能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4、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应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

落实“双证书”制度,把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入会计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突出课程目标的职业化方向。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层次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学科,因而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至关重要。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层次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课堂化

把会计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基本素质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各模块实践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它们相辅相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融合在日常课堂教学之中。

2、树立全程实践观念,将实践教学系统化

改革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方法与手段,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线索,实现“认知课程实践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综合应用实践基地顶岗实践”的阶梯式实践训练体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实施,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多样化

拓展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内容,逐步实现手工实践与信息化实践的对接。建立开放的会计实训室,聘请企业兼职老师提供实训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开展兴趣小组、会计技能比赛、会计创新、会计研究等课外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4、建立实战型实践基地,将实践教学常态化

运用校内师资的优势,组建财务工作室,承担社会记账、会计咨询等业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直接从事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等工作。验证和巩固课堂实践教学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新形势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课题,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市场人才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构建出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篇5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切入点是中高职协调发展,而“十个衔接”是“突破口”。当前在十个衔接中最重要的是做好专业课程的衔接。我们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了济南市教育局关于“济南市中高职专业衔接行动计划”的调研工作,目前4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已完成。建议有:

篇6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调查了解企业用人标准,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时的要求,并及时反馈给学校,以缩短高等教育对社会的滞后,并希望此次调查结果能作为大学生在校间学习的参考,同时对毕业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活动实践方法

2017年7月11日至2017年7月17日,我们实践小分队一行5人通过走访郑州市知名企业,各大人才市场,和网络问卷三种方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份,部分企业名单如下:

三全食品厂,河南普尔泰药业有限公司,河南博奥基因芯片有限公司,河南百草元兽药有限公司,郑州上好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邦得化工有限公司,旺旺集团郑州分公司,乐百氏(郑州)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在调查到最看重毕业生的什么品质的问题时,调查结果如下图:

综上图表所示:在品质方面,企业最看重的品质排在前三位的是:敬业,责任心,吃苦耐劳,然后依次是团队合作精神,诚实,稳重扎实。很多企业都表示,相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企业更看个人的品质修养,有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就是因为应届毕业生对企业不负责任,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不肯吃苦,频繁跳槽,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认真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向学生多灌输这方面的思想,营造这样的氛围,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有责任心、脚踏实地的人。

(2)、在调查到目前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有:的问题时,结果如图:

说明:在其他一栏中,很多企业都反映大学生心态浮躁,不务实。

综上图表所示:在硬件方面,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排在前三位是:实践能力薄弱占39%,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需要脱节占23%,技术知识不扎实和面窄分别占12%和11%,很多企业反映有的同学来单位实习,不认真、玩手机、发短信,有的甚至为了应付学校要求盖个章就算完事了,所以在校学生要把握每次参加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学校提供的专业实习,毕竟这样的实习太难得了,在校生同时要关注社会,拓展眼界,学校的课本知识和实际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实践的同时,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3)、在调查到对所持各种证书数量的看法如何:的问题时,大部分企业表示,只要有几个核心证书就可以,能力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证书的数量多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有的企业甚至表示证书多并不是好事,这说明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

(4)、在调查到对专业的看法:问题时,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明显的看出,能力是等于高于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在校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的生产操作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有实际动手操作才能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而这一过程有长有短,质量有高有低,这就需要能力,一种适应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的能力,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创新再发现的能力,专业知识在这里也很重要,不能被忽视,尤其对专业技术人员,但对于营销人员,这方面的要求可以弱一点。

四、企业对大学生的综合评价

通过通过交流和问卷的形式,我们将企业对大学生提出的普遍存在缺点和不足筛选汇总如下(优点这里不给出了):

1、 实践能力薄弱,工作能力差

2、 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心浮气躁

3、 不务实,不愿意接受基层锻炼,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4、 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就业质量,出现频繁跳槽,从而责任心流失。

五、思考与建议

在调查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很真诚的给学校和在校学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把共性的建议总结如下:

1、 明确自身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调查的企业表示,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就没有为目标而积极的准备活动,因此企业希望大学生要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踏踏实实努力,一定有好结果。我们在这里给出职业规划的四步走,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是职业探索即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看自己喜欢和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第二步是外部世界,即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学历,自己的专业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发展前景如何等等。第三步是决策,即综合考察各方面对信息,确立适合自己的目。,第四步是行动,一切的选择都是为了行动,要做行动的巨人,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

企业建议,学校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从而引导学生,使其适合企业要求,使应社会发展。

2、 端正心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

很多大学生自身以为怀才不遇,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工作表现的浮躁,不务实,投机取巧,任何成功都是点滴积累的结果,我们要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只要坚持,肯定会有成就的。

3、 提高实践能力,不断积累经验。

企业总反应学生的实践能力差,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希望学校多组织些与专业知识的实践活动,并经常与企业联系,及时了解该行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果和内容,保持让我们的教育体系不落伍。而学生要抓住实践机会,所跟师傅和老师学习经验,同时自己也要课外多扩充相关专业知识,扩大眼界。

4、提高综合能力,挖掘自己潜力。

企业提到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有不断完善自己的欲望,只有这样人才能不断进步。

5、注意心态的培养。

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态问题是浮躁,不稳定;对待就业心态不正确;实际工作中,爱面子,放不下身段做事等。

六 、总结:

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基本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以上的这些信息,是我们一点一点的积极探索出来的。由于我们能力有限,表格的制作及分析方法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只能作为一种参考。队员每天都做的很认真,也很辛苦,这是我们这几天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非常感谢那些积极支持我们的公司,给了我们这么多建议,也同时感谢让我们吃闭门羹的企业,他让我们懂得,人生是有坎坷的,我们要以正确乐观的心态面对,希望这次的调查结果会给队员或在校学生一定的启示及指导,尽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愿大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有所追求,有所发展。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二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这一专业也日趋热门。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每一所高校均开设了这一专业;这种快速增长导致了行内就业时竞争激烈,一次就业难度增加。同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能否胜任日常有关营销工作,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呢?学校的培养方案,是不是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呢?带着以上的问题,我们工商管理系对用人单位进行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为接下来要进行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1、企业背景信息

2、企业人才资源现状

3、请企业对调查项目选项作选择

第三部分调查说明

1、调查总体

调查总体界定为我校09级学生能调查到的所有的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鉴于市场营销学生的毕业去向未必和专业完全对口的问题,我们也调查了部分没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2、调查实施

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送发。问卷由封闭式和开放式题目构成。对于其中两个需要排序的题目,我们采取了赋分统计的方法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排序。调查从2017年2月1日开始,至2017年3月8日结束。

3、问卷回收

本次调查统计共回收有效问卷427份,个别问卷存在某个别题空答的情况,我们统计时对空答的题目不算入统计。

第四部分调查结果

1、企业背景信息

1、1企业业务领域集中在商业和IT业,服务行业所占比例大

所调查的企业中,181(44%)家企业属于商业领域,108(25%)家企业属于IT业,其他领域占了25%。金融、证券、保险业、外贸业、农业、旅游业6项一共占了16%。

在收回的问卷中,171家企业属于服务业(43%),其次是制造业68家(17%),贸易62家(16%),其他60(15%)家,流通业25家(6%),物流业5家(1%)。调查现显示,服务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

1、2企业性质方面民企和个体占绝大部分,绝大多数企业人数在500人以下。

所调查的问卷中,有171(47%)家企业属于民企,135(37%)家企业属于个体。国企12%,三资4%。从大环境来看,在这个多种企业性质共存的社会里,民企和个体的数量正在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考虑到我们学生是高职毕业生,很多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单凭我们学生不一定能联系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学生目前实习所在的企业,也以民企和个体为主。

2、企业人才资源状况

2、1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才为主

所调查企业人员的学历中,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员占80%。其中本科346人,专科357人,总数相差不大,高中相对较少,有255人,专科学历的人是最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总共占20%,其中硕士116人,博士66人,博士后50人。由此可见,企业所需人才中,绝大多数都是本科或者专科人才。

2、2企业对市场营销毕业生看法不一,但大多数企业反映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

在肯定毕业生的企业中,有14%的企业认为市场营销毕业生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表现出专业的水平;12%的企业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

企业认为市场营销毕业生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3约六成企业认可市场营销毕业生各种资格认证。

调查显示,59%的企业认可各种资格证书的。其中39%的企业认为各种资格认证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和选择相关层次的人才。也有14%的企业认为各种认证名不副实,没有反映出相应的专业能力。

通过上述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总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从企业背景信息分析市场风向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最具潜力的就业领域,如服务行业中的中低端,商业、IT业这些领域涉及范围广,人才需求量大,是就业机会最大的领域,这是市场自身发展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客观反映。根据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企业急需一线的既掌握相关市场营销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广大高职毕业生应及时分析,把握这种趋势,更好地调整就业取向,实现顺利就业。

2、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量企业急需一线市场营销人才,而正真能胜任相关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数量不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在校期间实践量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调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要继续加强外语,国际业务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其次,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相结合,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

对于基础性和专业基础性课程,在遵照教育部规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对专业的2+1培养方案,大部分课程应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传授。而英语的教学需要在各个环节不断加强,保证每个学期均有英语教学,其中重点在贸易英语会话及英语谈判的教学,一些专业课。

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必须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为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应积极增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和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设立与之相契合的特定场景或案例的方式,创造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环境,做到对症下药,增加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操作能力,同时还可印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3、进行专业的职业证书培训

很多企业表示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太看重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格证书。但近六成企业还是认可学生的资格认证证书的。我们要做的关键是要提高资格认证的含金量,使职业资格证书能够代表学生真正的能力和实际水平。

目前社会上各种资格认知机构名目繁多,鱼龙混杂,证书和实际能力不成正比,这些现象使一些企业对资格认证的含金量持怀疑态度。学校应该推荐学生参加权威机构或部门的认证考试,同时做好相关的培训辅导工作,使学生真的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2017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会计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3.2017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4.工业基地对高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5.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

6.关于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7.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调研报告

篇7

一、前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农业学校所在地是玉林,其旅游产业形象日趋明显,旅游经济进一步凸显,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城市田园风光景色秀丽,很多村庄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发展乡村旅游颇有潜力。近年来,该市旅游部门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推动现代农业与山水、生态、民俗、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玉林对具备旅游和观光农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对于人才的素质、技能要求也逐步提高。人才需求由原来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向复合型、全面型、国际型转变。但由于原来的人才培养手段单一,原有的专业设置存在缺陷致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全面发展存在障碍,学生所掌握技能单一。所形成的职业能力具有局限性,技能缺乏延展度和缺少专业技能核心能力,缺乏继续学习、创新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以课程体系改革作为载体推进中我校旅游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以素质为基础,以技能为本位,为旅游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

二、明确课程体系改革主要目标

学校针对社会行业及企业的需求变化,以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为目标,进行课程开发,拓展专业领域,坚持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原则,以素质为基础,以技能为本位,重点培养能适应高标准酒店、旅行社、景点服务等旅游部门需要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在经过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然后在与企业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得出典型工作任务,并描述本专业学习领域;再经过试点班级试行,专家的论证后,再形成相对成熟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第一年的课程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为目标;第二年课程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实操能力为目标;第三年课程模块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

三、课程体系改革实施过程

(一)邀请企业专家加入,成立课程改革小组

实施课改,需要团队的力量,因此首先成立了课改小组。课改小组成员的结构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按1:1比例构成。企业专家为11位,来自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景区和酒店。目的是有利于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广泛开展市场调研,及时为课程改革工作提供可靠信息。

2.本校教师有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师按2:1构成。专业课教师8位,公共课教师5位。目的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在专业教师和公共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教育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型人才。

(二)明确责任,各司其职

成立课改小组后,明确课改小组成员责任,各司其责,发挥所长。责任具体分配如下:

1.企业行业专家职责

(1)积极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努力完成团队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2)定期参与教学专题研讨会、交流经验等活动。

2.专业课教师职责

(1)协助带头人工作,积极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主持或参与编写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建设、课件库、教学录像、习题集、教学案例、实验室配套建设;主持或参与该课程的课程标准;

(3)立足课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4)定期参与听课、评议、教学专题研讨会、交流经验等活动,并做好记录;

(5)定期召集学生座谈,及时掌握教学质量信息,搞好课程评估、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质量评估监控工作。

3.公共课教师职责

(1)服务与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提高,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教学有效性和征对性。

(2)主持或参与编写相关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

(3)定期参与听课、评议、教学专题研讨会、交流经验等活动,并做好记录。

(4)定期召集学生座谈,及时掌握教学质量信息,搞好课程评估、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质量评估监控工作。

(三)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课程改革小组制定调研计划,到本地相关旅游事业单位以及各星级酒店、旅行社、景点等进行行业、企业调研,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分析、研究我校旅游专业教育教学与行业人员素质的关系。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在深入调研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调研报告,为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四)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邀请当地旅游事业单位以及各星级酒店、旅行社、景点等11家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与旅游专业全体教师一起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参会的实践专家是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挑选,平均有10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与丰富中、基层实践经验。

在实践专家研讨会上,运用头脑风暴法,实践专家介绍自己的实践工作经历并总结自己职业发展历程中各阶段所担任的典型工作任务,之后进行分组讨论、集体汇总,最终得出了旅游服务与管理(农业观光经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之后,专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进行论证,对于职业岗位职责、职业素质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并做出相关修改,形成典型工作任务表。

(五)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情境,进而得出专业课程

在实践专家会上,实践专家已经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科学的描述,专业教师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情境,进而得出专业课程。

(六)成立试点班级,将“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成果投入试验性实施

成立试点班级,将“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成果投入试验性实施。创新“体制改革试点班”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合理开展才艺类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最后对于试点班级课程合理安排听课次数,召开教学研讨会,对试点班级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

(七)实施校企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双监控、双评估的质量监控

篇8

一、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为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缩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我们积极深入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调研,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1.调研内容。(1)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学历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2)调研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规格内涵的介定情况。

2.调研方法:调研组以座谈、数据统计、下发问卷等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及比例、专业人才比例、企业用工需求、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企业用人需求现状分析

1.学历结构和比例分析。根据对某大型国有企业17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其学历结构。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0%,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的主体。职业学校学生除了能从事该企业基本组装等工种外,在专业技术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技能等级及对应的比例分析。根据对1700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知人员根据从事的岗位不同,其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两种。

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三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占21%,中级占46%,初级占22%,无技术资格占11%。WWW.133229.COm企业技术工人持有五个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如下,初级以下占72%、中级占14%、高级占10%、技师占3%、高级技师占1%,从初级到高级技师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布。目前企业的技术工人中,技术等级比例不够合理,初级及以下比例过大。

3.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与专业工种分析。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要不断更新、不断升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一切促使企业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但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差距,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还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急需专业工种有机械加工、农药化工、仪器仪表、锅炉、铸造、焊接、食品加工、话务员和营业员等,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挑战

1.企业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调查显示我市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初、中、高排列为74:16:10,按照国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结构,企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无证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2%。企业员工缺乏现代企业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职业学校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办学空间,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2.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错位。因为职业学校专业制约和市场用工需求有偏差,导致学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造成招生与就业两大难。而企业却因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自身发展,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差距。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改革上进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调查企业中管理岗位的领导往往说不出我市各职业学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对于曾合作过的学校也只能说出与之合作的几个专业。根据国务院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四、对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篇9

1.调查对象与时间

通过学习和实习阶段才能全面了解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为九江职业大学文化旅游学院2010级酒店、2010级旅管班学生。2010级酒店班的学生在第四学期按每周四节共计72课时完成了茶艺课程的学习,对茶艺课程的理论和实操有深刻的体验;2010级旅管班的学生在第五学期按每周两节共计36课时进行了茶艺实操课程的学习,对茶艺实操课程有所体验。调查时间选在2013年6月份学生返校进行毕业答辩时展开。

2.调查方法

本次茶艺课程实施效果调查采用资料收集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除个别调查项采用主观题形式外,其他均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调查,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和所学专业;第二部分为课程设置满意情况调查,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情况及其他三个方面,基本涵盖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共设有17道题,最后一道为主观题,补充了解被调查者关于茶艺课程设置的其他看法与建议。问卷调查采取预先确定目标范围,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发出调查问卷56份,收回问卷55份,其中有效问卷数55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二 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1.样本的基本情况

被测样本中酒店管理专业学生24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31名。其中男生11名,女生44名。

2.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

在调查问卷中,对在九江职业大学旅游专业开设的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了解,认为效果很好的学生有12名,占被测样本22%,认为效果比较好的学生有33名,占被测样本的60%;认为效果一般的学生有10名,占被测样本的18%;被测样本中没有学生认为此次课程实施不理想。

3.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一,是否有必要在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经过茶艺课程的学习和实习,对于在旅游专业设置茶艺课程,52.7%的被测样本认为很有必要,41.8%的被测样本认为一般必要,5.5%的被测样本认为没有必要。

第二,学生所持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方面,被测样本认为,学习茶艺课程对于拓宽就业渠道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同时提高就业待遇。其他目标中,培养个人素养、拓展知识结构也是茶艺课程开设的目标所在,对于课程是否完善了旅游专业课程设置,部分被测样本持保留态度,见表1。这说明学生对于茶艺课程目标的认识是出于自身需要,这与《在高职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需求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相一致。

第三,课程学习是否有利于实现学生所持课程目标。茶艺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课程目标来说,认为“非常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占9%,认为“有利于”的占65%,认为“一般”的占21%,认为“不利于”的占5%,如图2。该图表明,超过60%的被测样本认为茶艺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此持保留态度。

第四,课程内容与就业需求、工作的关系。在茶艺课程与

就业需求、工作的关系调查中,5.4%的被测样本认为两者联系非常紧密,能扩大将来的就业面和提高工作能力;51.8%的被测样本认为两者有一定的联系,有一部分可以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39.3%的被测样本认为对将来就业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只有3.6%的被测样本认为该课程和工作没有联系。调查表明,课程的内容对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工作有相当程度的呼应。

第五,课程目标的实际达成度。(1)培养具有茶艺特长的旅游专业人才。2012年6月,本次试点班级2010级酒店班21名学生顺利通过全国中级茶艺师资格考试,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颁发的国家中级茶艺师资格证。(2)扩大学生就业面,提高就业待遇。通过收集被测样本的就业协议书和访谈中得知,旅游行业就业人数17人,占被测样本31%;酒店行业就业人数22人,占被测样本40%;茶庄就业人数1人,占被测样本2%;其他行业就业人数15人,占被测样本的27%。在此之前,九江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未有学生从事茶庄行业工作;其中茶庄对被测样本的茶艺理论和实操要求较高,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要求被测样本掌握茶艺实操;其他行业被测样本表示在工作中不用茶艺知识。从工作待遇看,被测样本底薪为1300~2500元不等,旅游和酒店行业中的员工在底薪上会适当上浮。

4.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第一,课程学习效果。(1)课程学习效果满意情况。为了了解被测样本对茶艺课程学习效果是否满意,问卷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调查,21.8%的被测样本表示很满意课程学习效果;58.2%的被测样本认为比较满意课程学习效果,18.2%的被测样本认为学习效果一般,只有1.8%的被测样本不满意课程学习效果。(2)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此次调查对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也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课时偏少,讲课内容少;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理论课内容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另外,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兴趣淡薄。

第二,课程结构设置的合理性。(1)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对于在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20%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58.2%的学生表示感兴趣,21.8%的学生表示一般,没有被测样本表示不感兴趣。(2)授课时数是否合理。关于茶艺课程的授课时数,4%的被测样本认为非常合理,61.8%的被测样本认为比较合理,30.9%的被测样本认为较不合理,认为应当增加授课时数。(3)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是否合理。问卷主要考察了茶艺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是否恰当,调查结果见表2,部分被测样本认为应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程的比例,并考虑增设到茶馆实地考察的课时。

第三,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问卷主要考察课程周期结束后,课程内容的合理性、涵盖面、前沿性、实践性及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学习的需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1)课程内容是否有特色。此次在试点班级开设的茶艺课程是以国家职业工种茶艺师为标准,结合了旅游专业和茶文化两者的特点,75.4%的被测样本表示比较赞同,22.8%的被测样本表示非常赞同,1.8%的被测样本表示不太赞同。学生收获最大的课程依次是茶艺基本冲泡技巧与茶点选配、茶艺表演、中外饮茶风俗、茶艺礼仪与规范、茶叶种类、茶具知识、中国茶文化知识、中国名茶及产茶区、茶艺职业道德与守则、茶叶品质鉴别和保管、品茗用水与科学饮茶常识、茶席设计,与《在高职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需求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实操课程的收获对于学生来说更为直观。(2)课程内容的合理性。针对茶艺课程内容合理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被测样本中认为课程内容非常合理的占14.5%,比较合理的占74.5%,但也有10.9%的被测样本对课程内容持有保留态度。总体来说,被测样本认为课程内容较为合理,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还有改进的空间。(3)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实践性。在课程内容具体方面的调查中,试点班级是否认同课程内容及实践操作满足一定前沿性与实践性要求,结果见表2、表3。超过66.7%的被测样本认为课程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动手能力强,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这表明,现有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前沿性”和“实践性”的需求。

5.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在试点中,采用学生本位主义教学方式,实操课程教学以个人练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理论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89%的被测样本认为课程教学方法合理,11%的被测样本认为课程教学方法不合理。

篇10

一、背景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发展到今天,本科、高职、高专、电大等院校中都没置有该专业,20多年的时间里,学生人数激增。然而,这种过快的增长趋势背后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教育体制改革跟不上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大批学生设计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大不如前。在扩招的大背景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应在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课程设置上突显自己的特色,并就自身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向地域性和区域性发展和服务的专业培养计划。根据教育部(2003)8号文件规定,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我院也正是按照文件中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要求,突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特色,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采用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教学环节,使我院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自身特色并具有较强的地方和区域就业实力。WWw.133229.COM

二、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建构

对于国内大部分院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而言,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了设计入门做引导;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是把学生带进专业设计领域;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则是加强和拓展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四年级的课程主要训练综合设计、表达和应用能力,为职业设计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二年级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进入专业学习领域,但是他们对于各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相对零散,不能够有机地将各门课程进行联系和交融。我们通过三年级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使学生尽快了解到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各门课程的知识形成自身的理论和应用体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并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中融会贯通各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让学生懂得怎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于实际工作。

1.课程体系的建构

针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要求,以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我院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三年级课程进行了体系的建构,见表1。这个体系把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并将各门课程进行有序的交叉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主要以景观设计ⅱ、景观设计ⅲ以及园林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为重点教学内容,同时把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建筑装饰构造、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程概预算及施工管理等课程融入到专业主干课程里面去,加强学生在专业主干设计课程中的的工程技术分析和应用能力。此外,还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制图基础课程中的auto cad、3d max、photoshop和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构成设计、表现技法、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继续作为三年级专业主干课程的支撑,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加强专业知识的掌握,并逐步了解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实践与应用

以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年级上学期的课程来说明体系建构的过程和内容。三年级上学期的专业主干课核心课程是景观设计ⅱ,以这门课程为重点教学内容,贯穿整个学期。景观设计ⅱ的主要设计内容是针对我院的一块空地做规划和景观设计,学习成果以图纸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建构的体系中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内容和以往该课程设计内容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第一,以往的设计课程总是模拟课题,教师给出原图纸,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而课程体系中经过几番教学改革,我们选用的是真实场地进行景观设计,并且场地基地图需要学生运用低年级学过的建筑测量学来进行场地测量,然后绘制出场地基地图,再在图纸上进行设计。第二,在景观设计ⅱ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我们设置了建筑装饰构造和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两门课程进行交叉教学。对于学生在景观设计ⅱ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地面铺装材料和构造,景观设施和小品材料和构造等实际问题时,都要求他们运用建筑装饰构造和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两门课程中所学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市场调查和实地实例分析,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内容将成为解决景观设计中涉及到的材料和构造等方面的问题的支撑材料,并促使学生正确认识材料和构造,确定设计图纸中各种景观要素的材料和构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