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初级学习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7 04:17: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初级学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会计初级学习计划

篇1

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脑在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幅提升了教学效率。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方式皆是以教师为主体,往往在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则成为欣赏教师表演的"观众",课堂气氛沉闷不已。而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则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低效状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了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利曾说过:"学习中最好的良性刺激乃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客观角度而言,积极性是学习中最大的内驱力,有了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成为课堂的主角。而学生的积极性不会凭空产生,必须借助相关的情境。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往往能令抽象乏味的《基础会计》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让教学内容充满感染力,并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去强化学生的感官体验,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广大财会教师一定要根据中职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让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趣味盎然,进而让学生体验置身于某企业会计情境的感受,从实践角度让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譬如在教学《基础会计》第一章"概论"时,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会计"这一概念不加修饰地进行讲述,对于刚从初中毕业且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是很不恰当的,他们一定会认为这种类似于"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过于乏味,会计知识过于抽象、复杂,从而对《基础会计》的学习丧失兴趣。因此对于这一章节的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设置一间虚拟化的网络财务室,并在财务室的办公桌上放置一些用于处理会计事务的票据、单据、报表、凭证、账簿等基本资料,然后通过多媒体屏幕直观地展现,让学生从动态的实物展示中对会计中的基本概念形成感性认识,再按照"会计事项"、"单据"、"记账凭单"、"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理论"的顺序深化学生对会计概念的认识,从学生耳闻目见的生活常识开始,将他们感性的会计经验提升到到理论的高度,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场景中学习知识,能令其充分感受到《基础会计》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其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的合成性,便捷性打造特色化的《基础会计》教学

在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学媒介极为单调,只有教材与黑板。譬如在开展会计实务训练时,事先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小黑板就得事先准备,而且还得准备好几块(板书的内容过多,一块黑板根本无法容纳必要的教学内容)。加之准备好的小黑板最多只能用两到三次,多次以后因为字迹模糊又要再次书写,浪费时间、精力。因此在传统的会计实务训练教学中,填写"会计凭证"的训练就不能过多,否则小黑板根本无法容纳。但如果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通过课件展示大量的会计实务训练内容,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容纳空间不够而舍弃相关教学内容,操作过程也十分便捷,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切换到其它训练场景,节约了大量时间,教学效率大幅提高。

在多媒体这个自由灵活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根据中职生的思维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的需要,结合《基础会计》学科的特点,本人独特的教学风格,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制作具有合成性、便捷性的课件,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灵活切换教学内容,从而发挥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最大效能。例如对于"原始凭证的填制"这一内容的教学,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内容、填制、审核三个方面,教学的重点就是将每种原始凭证的基本格式以及各种凭证的填写讲授清楚,利用教材加黑板的讲授方式往往给学生抽象、乏味之感。对于这一内容,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灵活便捷地演示与讲解,在两课时以内就能完成全部教学过程,且学生面对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屏幕会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将会大为提高。

3.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构筑高效课堂

篇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8日

一、课程分析

基础会计是会计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着重于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论述,目的在于帮助初学者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较扎实地掌握基础会计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处理的初步能力。基础会计是财经类所有课程的基础课,所有后续课程都要依靠基础会计这门前导课程所夯实的理论基础,是财会行业的一个门槛。学生能否对会计和会计专业产生兴趣,能否打下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能否领会会计方法的精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门课程的接受程度。

二、学情分析

课程中的专业概念对于初次接触会计课程的学生来说抽象难懂,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入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畏惧现象,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有的同学彻底放弃了其他专业课的深入学习。归根结底,这门理论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生头脑内不具备这种会计知识结构,新的知识难以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固着点,靠原来的知识去同化迁移新的知识基本不可能。那么如何让这门全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头脑呢?调查表明,人类的感知77%来自于视觉,即我们人类77%的知识来自“看”,著名的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主张“让一切学校布满图像”、“让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并于1658年编写了一本附有150幅插图的教科书《世界图解》,从而被西方国家誉为“直观教学之父”。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该课程,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案,手脑并用的方法教授学生学习。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直观化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直观化教学模式和方法要点

(一)直观化的言语。专业性的课程要用专业性的词汇,但是专业性的词汇也要靠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很多学生学不好会计抱怨老师讲课听不懂,大致就是这个问题,不是这门课程难,而是老师讲课太“专业”啦。专业化的讲解方式对初学者并不适用,就像数学老师对小学生讲课和高中生讲课完全不同一样。

直观化的言语是指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会计起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举例或比喻能很好地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索,学生常常会产生一种恍然有所悟的感觉。会计基础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生动活泼的故事、贴切的比喻都能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幽默风趣、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能给课堂教学增添情趣,增强知识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限学习兴趣。会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会计教学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会计知识贴近生活,感受到会计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会计的魅力,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教师在会计教学中随时可将生活引入教学,将教学引入生活。

在学习会计要素时,关于资产流动性的划分,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比如一个家庭的存款可以视为银行存款,随时都可以取出来现金,变现能力强,所以归为流动资产;而家庭住房一般短时间变成现金存在障碍,变现能力差,所以归为非流动资产。诸如此类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完全可以拿来为课堂所用。当然,会计毕竟也是一门科学,作为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通俗语言时也要注意语言的严谨和准确,能做到“通而不俗,俗而有用”。既能让学生脚踏实地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又能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过于片面、狭隘,用心去发掘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用丰富的语言来活跃每一次教学过程。

(二)直观化的图案演示。直观化的语言引起的感知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所谓的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这种方法能把复杂的知识纲要化,把知识内容提纲挈领地表达出来,展现抽象的思维过程。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老师习惯于用“T”字型账户来讲解各类账户的结构,笔者发现正是这个简化了的教学工具降低了初学者对账户结构的理解程度,那么换成多媒体教学,就会把账户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比如,讲到“资产类账户”可以用多媒体打出“银行存款”这个账户来,要讲的内容就一目了然,学生也很容易识记。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更适宜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如教师在讲授会计凭证的填制时,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掌握其填制方法,比之传统教学方法更省时、省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多媒体图案展示,教师也可以用文字与图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讲授一些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强调通过图示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巧妙形象地联系在一起。此法的实质是运用简明的文字、数字、符号,设计成能表现知识结构的图表,把用文字叙述的会计知识,用图表的形式描述出来.使知识点更简约、系统、合理,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发展思维能力。运用此法的关键是设计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图表。自己画些图案来辅助课堂教学。众所周知,经济业务成果的核算较之材料采购、生产业务、销售业务核算学习难度较高,是会计初学者容易迷惑的地方。笔者设计了一组图来讲解成本费用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本年利润账户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

三类账户结构功能罗列到一块讲解,本年利润账户核算利润的数据来龙去脉一目了然;而“井水不犯河水”的分散讲解只能事倍功半。另外,会计账户之间有内在联系,笔者设计了一组图。(图2)

账户的上方表示的增减,箭头表示两个账户之间金额的结转环节,这样这些账户之间结转的关系系就一目了然。

(三)直观化的实账训练。这个环节即是心理学上的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所得到的感性认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在实际生活中的定向作用很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也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实物直观真切,当学生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由简化的情景教学进入实际复杂的情景,更多的运用实物直观教学,十分必要。实账教学环节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实账教学环节中,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能提高毕业后迅速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遵循高校教学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实账训练可分为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课堂实训可采取平时分散进行与课程结束时集中进行的方式。比如,讲“平行登记”这一节,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解达不到直观的效果,这时可以就实训上的练习让学生练习一下原材料或应付账款总账和明细账的实账,较之单纯地书本理论讲解有事半功倍效果。在讲“账务处理程序”最后这一章,各种教材都列出来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图表演示,教师讲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学生还是不理解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笔者认为,这个环节很适合做一个综合性的实账训练,六七十道题左右就可以,可以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或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从凭证到账簿,再到简单报表的编制。这样这门课也有个大的圆满,学生在这个综合训练中也会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具体本门课的课堂实训形式如表1所示。(表1)

除了课堂内实训,学校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或特定时间安排学生在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和一些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从看、听、做中把学校所学的内容真正用到工作中。学生感兴趣的正是实际会计工作中的本来面目,借机可以充分调动学习会计的热情和信心,同时又能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断变化的,手脑并用的实账操作方法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四)生动形象的诗歌。实务界有一些成型的理论总结成诗歌,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和辅助手段,可以应用到基础会计教学中,而且效果很好。比如,讲到账户结构,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学到这里,学生尚能清晰记忆,但往后学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等这一块的内容时初学者容易记混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前摄抑制”,即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的内容产生干扰。这时把“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牢记莫弄乱。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这首诗歌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我们看似“低级趣味”的诗歌可能正是这些初学会计的学生所需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各大院校通过校企合作以及自主研发等方式来丰富教育资源,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现阶段,基础会计教学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需从企业的需求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为学生制作和提供更多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操能力,应用各种网络工具获取资源、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基础会计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刚入学对会计整体的认知度不高,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且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学生对网络技术的青睐度较高,对教师的讲解兴趣不大。结合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基础会计是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必修课,也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然而很多学生新生报到后要进行入学教育和军体训练,一般情况下是在国庆假期之后开课,这对基础会计教学的课时有一定影响,教师需在有限时间内去安排课程进度,在讲授基本原理以及核算方法、操作技能等方面,缺少充足的时间,缺少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充分引导;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相关知识时会感到很难理解,知识比较抽象,很难以他们的阅历能够充分的理解,而且该课程对实践要求很高,基础较差的同学往往只会“形”而不懂“实”。在传统的基础教学课堂中,很多实操都是以教师的示范操作为主,学生容易错过或者忘记,回头想认真学的时候却只能问教师,在原理讲解上教师无法拓展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十分不利。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不仅能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提升,总体能更好地实现基础会计教学的价值[1]。

二、基础会计教学信息化手段应用和反思

(一)选择适合基础会计教学的信息化资源

基础会计是财经类学生入门的基础课程,其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虽然对于一些基础理论,教材内容相对比较易懂,所阐述的内容难度也相对不高,在有的网站上也可以在线学习,但是对于专业知识匮乏的学生来讲,其很难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也无法充分的学以致用。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时,所选择的教学资源需要符合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会计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不断丰富基础会计教学的信息化资源:首先,为学生创建适合专业发展的教育资源。针对入学不久的学生,其对专业的发展前景、市场的经济情况以及企业需求等方面的了解不多,对于社会企业职能部门设置、管理经营理念、内部管理结构以及发展情况的认知几乎为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社会经济市场以及企业发展经营过程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通过应用信息化资源来使学生直观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教育优势,与当地发展较好的企业联系,并进行实地考察,将职工工作情况拍摄成视频,并委派教师进行市场调研,记录实践整个过程,之后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制作成为视频或者微课,丰富教学资源,开展认知教育[2]。其次,为学生创建适合课堂实践的教育资源。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将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教学素材,建立教学资源库;创建实训项目信息化资源,打乱传统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引入项目化教学,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分为职业能力共同需求模块和小型工业企业模拟账务处理模块。其中,职业能力共同需求模块主要包含了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这一组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是所有从事会计行业者必须掌握的,然而这一块内容对大一新生来说是陌生和抽象的,这需要教师做出企业资金运动走向、建立与如今大学生创业有关的学习项目,制作每一个知识点的微课小视频课程资源,让学生能从身边的事件去认知会计、分知识点反复观看小视频,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小型工业企业模拟账务处理模块是以一家小型工业企业的完整账目处理为实训项目,贯穿了从建账到编制凭证到登记账簿到对账结账出具会计报表这一整个账务处理流程,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在企业中做账的全部流程,这需要教师拍摄大量的操作视频和讲解视频,供学生课中课后观看学习。再次,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信息资源。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需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应精心设计信息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讲授专业相关知识时,需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学生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查找相关学习资料,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二)为学生构建虚拟企业情境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增进了师生交流,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拓展学生创新性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良好教学情境,结合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讲解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公式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视频课件,让学生能够初步的认识企业生产运行情况,了解企业的厂房设置、外观、办公情况、机器设备情况、生产线以及材料库存情况等,使学生能够对企业有所了解。以此为基础,可以将会计科目、要素和账户内容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为具体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基础会计概念。在讲解经济业务核算时,教师可以播放企业生产和营销环节的过程,当生产材料进入仓库后是怎样进行质量验收的,如何办理生产车间用料手续,在生产加工时有哪些环节,产品销售有哪些环节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仿佛进入到企业中,了解内部框架以及企业的岗位设置和权利划分,掌握业务流程,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掌握财务核算技能[4]。

(三)合理利用信息网络工具,提升信息化教学有效性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已日益普及,各种聊天软件为人们的沟通带来了便利,网络资源成为了学生拓展知识和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引入蓝墨云班课或超星学习通等学习APP,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讲解会计凭证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单据资料上传到学习APP中,让学生提前预习,并要求学生查阅网络资料主动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写好的凭证上传到学习APP中,同学们可以互相查看所写的凭证,并且互相挑错互相评分,在互评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也与学生保持互动,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点和技能点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5]。综上所述,信息化手段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创新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和合作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基础会计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雪凌子,续静.移动信息化教学在《基础会计》的应用研究——以学习通软件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277-278.

[2]童春香.中职基础会计《原始凭证》信息化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231+233.

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78-0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落后,高职教学步入信息化时代,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教学手段更具多样性,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日渐深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呼之欲出。本文以高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现金支票的填写”为例,探究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本课例“现金支票的填写”选自高职会计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基础会计。教材选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向兆礼教授和黄若男教授主编的高职高专规划(财务会计系列)教材。

基础会计课程是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根据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业务技能要求,贯穿小型工业企业会计核算“证―账―表”全套会计流程工作,以“工作过程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一条主线、两套系统、三个层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条主线”。本课程根据会计工作过程分为5个步骤,以其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课程共设计5个学习情境20个学习任务。由工作过程构成的“一条主线”如图1所示。

本课例“现金支票的填写”是第一个工作任务“原始凭证的取得与填制”中的任务2,是课程的重点章节,对应出纳岗位工作。

(二)“两套系统”。基础会计课程的两套操作系统,分别是“手工操作系统”和“运用专业财务软件仿真手工会计操作系统”。笔者所在学校的“手工操作系统”采用纸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来进行会计处理;“运用专业财务软件仿真手工会计操作系统”主要是“网中网财务教学软件”和“福斯特财务软件”。

本课例“现金支票的填写”涉及手工操作,同时,我们实训室配备的“网中网财务教学软件”和“福斯特财务软件”均含有“现金支票填写”实训,后续学习将在计算机上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巩固。

(三)“三个层面”。基础会计课程实训包含“分项模拟训”“综合模拟实训”和“岗位实训”三个层面,如图2所示。

本课例“现金支票的填写”既是“分项模拟实训”中的“填制原始凭证”,又是“岗位实训”中“出纳岗位”的工作范畴。

二、学情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授课对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大一新生,他们在基础会计课程中首次接触会计知识。一方面,大一新生好奇心强;另一方面,他们的专业基础为零。因此,课程教学中既要注重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如细心谨慎等。

三、教学设计

本课例的教学设计包含四部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小结。

(一)教学方法。本课例主要用到四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和行为导向教学法。第一,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案例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时用一个案例贯穿始终,整个教学过程完整性强;第二,采用信息化教学法,用职场菜鸟孙晓梅熟悉现金支票的视频讲解“现金支票填写方法”,本课例后续在“网中网财务教学软件”和“福斯特财务软件”进行操作,辅助教学的幕课、微课运用等;第三,模拟情景教学法,本课例教学在会计手工实训室进行,有相关票据、印章和工作环境,模拟情景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第四,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用课堂互动代替从头到尾的理论灌输,贯穿职业素养教育。

(二)教学手段。“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利用PPT、视频等进行信息化教学。

(三)教学过程。本课例的主要教学过程如图3所示:

开始上课前,先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空白现金支票,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先有个感性的认识。设计的案例既要贴合实际,又要能够让初学者易于接受。在设计案例时,既要让初学者能够根据常识看出问题的所在,又要将教学的重难点包含在其中。本课例通过“广西诚信达有限公司开出10000元现金支票,提取备用金”这个案例,贯穿整个内容的讲解,提出“怎么了”“错在哪”,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1.案例引入。具体如下:

(1)采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案例“广西诚信达有限公司开出10000元现金支票,提取备用金”,请学生看投影仪上的现金支票(图4),思考:“怎么了?这张现金支票能取现吗?”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2)抛出问题:“错在哪?这张现金支票为什么不能取现?”让学生讨论,请学生指出明显错误3处(如图5所示):出票日期支票上注明“大写”但图中的支票出票日期是小写的;支票的大小写金额不一致,很明显可以看到,人民币大写“壹万元整”,而小写的金额却是“100000.00”;支票上注明应有“出票人签章”,但图中没有任何签章。所以,“这张支票银行不予受理。”

2.该怎么做?引发学生思考,进行的必要知识讲解。只讲解必要的两个知识点:“什么是支票”和“现金支票的使用范围”。

3.引导学生带着思考,观看视频“现金支票填写方法”。所选视频模拟新入职“职场菜鸟”孙晓梅熟悉“现金支票的填写”过程,学生毕业后也将从职场菜鸟做起,该视频选取得当,对学生有很强的带入感,学生在看视频时,聚精会神学习相关知识。看完视频后,由教师结合视频和学生手里的现金支票,对视频内容进行小结,归纳要点、指出难点。

所选视频已涵盖“现金支票填写”的七个要点和三个难点。“七个要点”包含:填写存根联、出票日期、收款人、付款行名称和出票人账号、金额、用途和签章。现金支票的填写要点在视频讲解中全部涵盖,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必重复,此时归纳选讲“三个难点”加深学生印象。“三个难点”分别是:出票日期的填写、金额的书写和签章。这“三个难点”中任何一个不正确,银行都不予受理。教学时,应重点强调“三个难点”的注意事项。

(1)出票日期的填写:日期应当使用中文大写。为了防止日期被人为篡改,在某些月、日前应加“零”或“壹”:在数字1-9(单数)和10、20、30(整数)的前面加“零”,如案例中的日期“零伍月”、“零贰拾日”等;书写11-19的,前面加“壹”,写作“壹拾壹月”、“壹拾贰月”等。

填写支票时,如果出票日期小写(填阿拉伯数字),银行不予受理。本案例中,现金支票日期小写,所以银行不予受理。如果大写出票日期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担。由于后果自负,在讲解此处时,适当灌输职业素养教育,指出作为出纳人员必须细心、谨慎,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2)金额的书写:支票金额必须正确,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两者必须一致。若两者不一致,银行不予受理。本案例中,现金支票大写金额“壹万元整”与小写金额为“100000.00”不一致,所以银行不予受理。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采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大写金额应紧挨“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支票上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中文大写金额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到“角”为止的,在“角”之后可以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的填写: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面均应填写人民币符号“¥”,要认真填写,不得连写分辨不清。日期、金额书写时若使用繁体字,银行也要受理,但不得自造简化字。

(3)签章:现金支票上的签章与银行预留印鉴必须一致,如果不一致,银行不予受理;使用密码的,密码必须正确。案例中的现金支票上没有任何签章,银行不予受理。

讲解签章问题时,指出“签章个数”的记忆方法:如果出票人为单位,签章为两个(含单位章和人名章),一般是财务章或者公章加盖法人或者法人授权代表人的私章,印章不得模糊,否则不能正常核对,银行不予受理;如果出票人为个人时,签章仅为一(人名章)。

讲解签章问题时,温馨提示:空白支票和预留印鉴不能由同一个人保管。灌输“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理念,列举实际案例“保管支票和预留印鉴的财务科长挪用百万元公款高消费,锒铛入狱”说明会计工作涉及“钱”和“账”,必须相互制约。通常我们所说的“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也体现了这一点。

4.怎么做?这张现金支票该怎么填。利用引导案例“广西诚信达有限公司开出10000元现金支票,提取备用金”,结合模拟情景教学法和行为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填制现金支票,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留时间给学生动手填写,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填完后,展示引导案例所涉及现金支票的正确填写方式,如图6所示。

(四)教学小结。具体如下:

1.现金支票填写贯穿“防止篡改原则”。填写出票日期时,月、日前加“零”或“壹”,主要防止被人为篡改出票日期。填写金额时,大写金额填写时紧挨人民币三个字,不得留空;小写金额前面要加人民币符号“¥”,这些都是为了防止金额被人为篡改。

2.注意事项:空头支票问题。签发现金支票时,必须查验银行账户是否有足够的余额,不得签发空头支票。若签发空头支票,由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就高不就低”原则;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

举例说明,假如某公司为刘晓明开出一张25000元的现金支票,刘晓明拿去银行提现时,发现该公司账户上只有11000元(不足25000元),那么,刘晓明手里拿的就是一张空头支票,此时对于开出空头支票的某公司,银行可以处以1250元的罚款,同时,刘晓明作为持票人有权要求500元的经济补偿。为说明银行对空头支票罚款的“就高不就低”原则,可将前例中的“25000元”改为“15000元”,该公司账户上若只有11000元(不足15000元),此时刘晓明手里拿的仍然是一张空头支票,此时对于开出空头支票的某公司,因按照票面金额的5%计算得出的金额750元低于1000元,根据“就高不就低”原则,银行应按照1000元处以罚款,同时,刘晓明作为持票人有权要求300元的经济补偿。

3.后续学习。本课例利用PPT、视频等进行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与之相关的微课已制作完成,课后提供相应微课上传至班群,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同时,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推荐使用“会计随身学”等手机APP进行课后复习巩固,开放慕课资源,克服课堂互动反馈的设施限制,实现随时随地沟通分享,屏蔽非教学的干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尝试利用慕课平台,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效率,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4.课后作业设计。本课例遵循“实用、够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课后作业,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课后要求学生学会规范书写阿拉伯数字的“中文大写金额”;二是要求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出票日期(大写)”,列举5个日期请学生正确书写,既包含一般情况,又包含需要加“零”或“壹”的特殊情况;三是设计经济业务事项,请学生根据业务填写一张完整的现金支票。

四、信息化教学总结

本课例总体设计如图7所示,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包括PPT、视频、微课、慕课、手机APP、运用“网中网财务教学软件”和“福斯特财务软件”,实现“课证一体化”教学对接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会计手工和电算化实训室都实现了全WIFI覆盖等。

总之,在高职基础会计课程中以“现金支票的填写”为例,实施信息化教学,拓展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万琳琳.“职业能力本位”视野下的《会计学原理》实践性教学设计探究[J].中国商界,2010(5)

[2]刘建胜,谢林海.基于项目驱动的理工院校《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J].宜春学院学报,2013(5)

[3]程华安.工作过程导向在《会计学原理》课程开发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市场,2011(5)

篇5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5-01

设计初步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基础课,课程的设置旨在使一年级学生对建筑进行初步的了解,掌握基本的表现技法,并建立起初步的建筑空间感,在整个建筑学教育中起到启蒙作用。我校的设计初步课程分为《设计初步(上)》和《设计初步(下)》两部分,分别在上下两个学期完成。《设计初步(上)》内容重在指导学生认知建筑及进行基本的建筑表现技法训练,《设计初步(下)》则是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小型建筑设计实践。设计初步课程对于后期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学习起着奠基作用,而网络的兴起使当代的知识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教师或教材已不再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甚至也并非重要的来源,尤其是在建筑学基础教育这一课程特点鲜明的领域;而在当代大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们,综合知识结构和汲取知识的能力与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更重要的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也使建筑设计的思考与实施过程都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状态。建筑基础教育需要承载的任务也必然随之变化。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

1.重视技法训练的传统教学思路

我校的设计初步课程目前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以建筑表现技法的基础训练为核心,配合一些建筑理论介绍的传统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思路深受源自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布扎”建筑教育体系的影响。“布扎”教育体系对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已在中国建筑学教育体系中成功实践了几十年,为我国培养出一了大批优秀的建筑设计师。这种传统教学思路也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建筑素养,通过大量的技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建筑基本功。

然而,随着建筑领域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种教学思路的一些弊端。低年级学生的对建筑的认知较为感性,思维主要受具体形象支配,缺乏抽象化的建筑思维和建筑空间想象,而这正是设计初步课程的培养重点。但传统的教学思路过分侧重于技法训练,对于建筑思维和空间意识的培养着力不足,也缺少系统的建筑理论讲解,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后期的设计课程中不会运用建筑的形态构成规律,甚至所设计的建筑形式是对一些具体形象的模仿,有些学生则片面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对建筑空间及功能上的组织理解不深。另一方面,当今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建筑理论和表现方法与以往相比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日益完善,打破了徒手绘图的垄断地位,在绘制施工图和效果图方面已经成为一个主要手段。

2.注重建筑设计基础的模块化教学思路

2.1模块化教学思路的整合与生成

为了顺应建筑领域新的发展和变化,并弥补传统教学体系的漏洞,我们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在分析研究国内外一些重点院校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模块化教学方法。所谓模块化就是将有一定关联性的教学内容整合成独立的多个模块,针对各个模块的多个教学内容展开训练。传统的设计初步课程安排较为散乱,条理不够明晰,不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而对于培养学生建筑观有着极为重要作用的形态构成和建筑空间认知,在原有教学体系中涉及较少。

2.2模块化教学思路的可行性

模块化教学思路课程的安排分为两学期,每学期8周,每周8学时,符合我校现有的教学安排。模块化教学思路并非摒弃了传统的教学内容,而是在涵盖了现有教学体系的重点授课内容的前提下,加入空间限定、小品建造等新内容,并将这些课程安排得更具条理性和类型性,突出强调了对建筑空间的理解和认知。重新整编的课程内容更适合当今建筑学的新发展,旨在培养出基本技法与建筑思维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其后的设计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清晰的脉络也更易于使学生逐步的学习、理解。

2.3模块化教学思路的逻辑性

模块化教学思路中各模块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它们相互间环环相扣,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模块设置按照“认知——技法——空间——实践”的线索进行六大模块的设置,每个模块都要有各自重点强调的内容,它们是经过基础知识要点归纳整合而成,模块内涵盖多个教学要点,一个教学要点有时会在多个模块中被反复强调,因而它们之间由于建筑入门教学的综合性而具有了逻辑性和连续性。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是逐层递进、密不可分的,前一个模块是后一个模块的铺垫和基础,后一个模块是前一个模块的深入和发展。

3.评价方法及效果预期

为了平衡结果和过程的评分比重,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尝试中,我们引入了新的评价体系(表格1)。由单一的任课老师在期末依据作业质量给出成绩,改为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分别由学生之间互评,任课老师评价,督导教师审定的多重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也从单一的模型成果,转变为分析报告、制作过程、答辩等阶段性成果,丰富成果展示内容,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结语

设计初步课程模块化教学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按照类型掌握各个模块的知识要点,在练习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结合形态构成和空间限定的重点训练,奠定坚实全面的建筑设计基础。当然,模块化教学思路也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形态构成内容的设置深度不够,建造实践也因缺乏相关的木工车间、模型车间、数字模型等教学基地而无法快速全面完成。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完善还需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也许一个完美的设计基础训练模式根本就不存在。真正有意义的应该是教学研究改革的过程,教师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魏岩.必要的转变——建筑学基础知识的结构不良性及其教学活动研究[M].建筑设计及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篇6

职业教育就是学者有其能,能就是技能,有技能就能就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学生优势是在岗位上能迅速上手,工作能快速顶起来。会计信息化是财会专业学生就业时必须掌握的技能,学好这门课至关重要。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等理论学习后,即开设会计信息化这一课程。笔者在多年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中,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难,针对性地浅谈几点体会。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1 关注学生发展,最终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应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的水平和素养

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另外还要教会操作技能,培养较高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岗位中能独立完成工作,灵活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未知问题。传统教学将知识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总结后灌输给学生,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放弃了学生的思考的个性,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但是单纯地以接受为主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学生在学校学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教育的目标应当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应以学生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教学应当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活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项目和任务形式呈现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财务、购销存和管理分析。其中财务部分主要由:总账(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付管理、应收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报表等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以账务处理为核心,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全面、详细的解决方案。账务处理包括系统初始化设置、日常处理和辅助核算功能、期末处理三大部分。在教学中将其分成四个项目: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出纳管理、期末业务处理。每个项目都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操作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各项任务。

另外,课堂讲授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和一些商业会计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进行双赢式合作,借助外援力量,不断获得最新版本的会计软件,使学生感受会计软件及管理软件的前沿动态,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避免学生刚毕业就落后的尴尬。我校与用友公司合作,开展技能竞赛,学生成绩优秀的不仅可以获奖而且能获取ERP证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

现在的软件大多都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辅助文件,在财务软件教学中,如果教会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学生也有了后继发展能力。

2 关于学生在学习中操作员角色不清晰的处理

信息化教学中,可以安排若干角色。在账务处理模块学习中,分别让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的角色,如系统管理员、出纳、总账会计、会计主管、账套主管等,老师先行指导学生各个角色在经济活动中的任务,进行角色演练,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验到财会人员实际工作的职责,对技能的把握能迅速而深刻。

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系统地完成一整套账务处理,包括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结账、编制报表等,因此在操作中容易造成会计工作一人身兼数职的困扰。学生操作中不会更换角色,如实训案例中要求审核凭证,原操作员是出纳,点击审核,系统提示无此权限,(操作员没有的权限在软件界面无法显示),学生自己就无从下手了。

在增加用户和设置用户权限时,要强调用户设置的作用是通过系统管理员或账套主管对所有软件操作员进行工作上的分工,并授予一定的权限,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学生在操作中把自己当作机器人,没有去意会操作中蕴含的会计原理,只是去生硬地学习操作步骤,没把自己当做会计人。

系统管理员可以建立财务账套,增加用户及用户权限。账套主管可以登录本单位账套,进行账套基础信息、基础档案编制,以及总账、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初始化。总账会计可以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凭证录入,工资变动、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等信息的录入。出纳可以进行出纳签字、现金、银行存款业务的处理等操作。月末的期末处理,会计主管或进行凭证审核、记账;总账会计进行月末转账处理,出纳进行银行对账。在日常业务和期末业务完成后,账套主管或会计主管进行结账、编制报表。

在实训中对于每个项目的任务,要求学生先分析此权限哪个用户才拥有,要正确地使用用户及功能权限。

3 学生对于期末结转不理解的困扰

账务处理系统中期末业务处理的主要工作是:期末摊、提、结转业务的处理,对账、结账业务的处理。期末摊、提、结转首先要定义转账凭证以便日后自动生成转账分录。自动转账主要包括自定义转账、对应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汇兑损益结转、期间损益结转。

用友ERP-U8期末自动转账工作一般分为两个步骤。①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即自动转账凭证取数公式的定义。包括自定义转账、对应结转、期间损益结转等。自动转账分录的定义完成后可长期使用,只有在所定义的转账内容发生变化时,才需要重新修改。②执行自动转账,即生成自动转账凭证。

在操作中普遍认为最困难的是公式的设置和修改。究其原因,一是对自动转账的作用和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自动转账的设置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其中对于自定义结转公式的设置学生大多觉得难掌握。如:按短期借款期末余额的0.2%计提当月借款利息。此题分录:

借:财务费用——利息

贷:应付利息

此题取数公式:

借:财务费用——利息6603 借 JG()

贷:应付利息 2231 贷 QM(2001,月)*0.2%

学生初学时取数公式的设置觉得很困难,不理解为什么JG后括号里应是空的,这还好说,因为JG是用友账务取数函数,但部分同学连应付利息的取数公式都不懂,其实还是没有把会计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教学中要强调人脑最聪明,要掌控电脑,我们不是简单地学习操作步骤,而是要有自己的思维,要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要能应变。学生在设置好以上自动转账分录,执行自动转账生成自动转账凭证后,常见错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生成的转账凭证有多张相同;第二种:没有计提利息财务费用这条分录。

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一种问题是由于进行了多次结转,生成了多张自动结转凭证。在账务处理过程中,由系统根据预先设置好的自动转账凭证生成记账凭证,并完成相应的结转工作,但这种机制凭证每月只进行一次结转,多次结转就会产生多张相同凭证,造成账簿记录错误。第二种问题是期末结转时,没有根据业务特点分批按步骤来进行结转。由于多数期末结转业务都从账簿中提取当前数据,所以在确认结转前要将所有的记账凭证都登记入账。尤其是对后继有影响的期末业务凭证生成后,一定要立即审核入账,登账完成后才能处理后续转账业务。具体到以上业务,没有计提利息财务费用这条分录,这可能是由于“短期借款”的数据没有登记入账,导致生成期间损益凭证时“财务费用——利息”取不了数。

而有些期末转账凭证的数据必须依据另一些期末转账业务产生的数据,也就是说,对于一组相关转账凭证,它们之间同本月其他经济业务有一定联系,必须在全部相关业务入账后使用,并且要按照合理的先后次序逐一生成凭证,在某些转账凭证已经记账的前提下,另一些转账凭证才能生成,否则就会发生取数错误。即如果涉及到多项转账业务,转账生成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转账凭证的生成有严格的顺序,比如计提福利费一定要先于结转制造费用,而结转制造费用则必须在结转生产成本之前。同理,结转汇总损益、摊销无形资产等所有摊、提事项都必须在结转期末损益前完成。

期末业务处理的自动转账,可以提高会计系统的工作效率,但不注意期间的数据关系和转账生成的时间顺序,会造成生成的凭证数据错误,影响后续工作的正确性,在学生进行学习及实验时,要使其了解透彻,掌握其要点。

参考文献:

篇7

一、信息化技术与高职会计专业整合的必要性

1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发展趋势

伴随“互联网+”大环境的推动,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对教育改革提出了要求,即适应满足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我国信息社会的现阶段可喜发展,也对教育改革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特别是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将有效地促使教育现代化,更有效地完成高职教育的特有职能任务。而在高职会计专业中的教学信息化方法的应用,也将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信息化的运用,必将涉及到许多新技术和机器在教育中的应用,但会计专业的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教学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化的观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的认识的过程,以信息化手段为教学所用。

2 信息化技术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积极意义

信息化教学是指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互动化。在会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尽快上手,还对信息运用的综合素质有所要求,目前市场最需要培养的会计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但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还并存着应试教育模式,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理论重而实践轻,职业教育应有的特征未能在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

信息化会计教学模式与传统会计教学对比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一)从会计专业学生角度;

A扩展了学生获得会计知识的途径和范围

B打开了学生获得最新会计案例的渠道

C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得到培养

(二)从会计专业教师角度:

A减少教师传统教学重复工作量

B提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C提升教师对各种学习资源,并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资源库的整合能力

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教学也将成为未来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实施的意义在于可以为会计专业的创新教育提供环境和保障,为会计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和途径,也为促进会计专业教育产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极大机遇。

二、信息化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用现状

会计专业教师在信息化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因为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不但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有非常扎实理论知识,同时在应用能力上也需要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掌握传统的教育方式,较为重视专业技能的进修,目前具备较高信息化教学综合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非常紧缺,这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教学形式受到限制,信息化课堂的建议也受到限制。会计专业与信息化教学融合确实存在困难。但是信息的速发展和进步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潮流和趋势,打破这个瓶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信息化教学与会计课堂教学融合模式探索

1 信息化教学与会计教学设计

设计整合信息化技术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信息化教W设计主要是考虑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信息化教学活动一定是需要合适的教学情境的。特别是会计专业,在收集、甄别、整合与学科相关的会计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方面,要能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呈现情境,把学生带入教师设定好的问题情境、应用情境、直观情境、虚拟情境、思维情境、合作情境、创作情境等,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潜能。会计专业教师要具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甄别、选择资源来支持教与学的能力。

2 信息化教学与会计教学评价

对于会计教学中,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一般是指会计专业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准备、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和信息化教学实施结束后等各种不同教学环节,将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各个过程融合的能力,这样才可有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会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评价,需要教师具备根据实际评价的需要,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工具和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支持评价活动的能力,包括掌握常见数据处理软件等能力。

结语

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可以将学生与教师的自主性将最大化的发挥作用。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要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在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有效地促使教育现代化,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信息化也将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篇8

本文系河南商专2012-2013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会计数据处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XJKT-018)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15日

信息技术促进了管理和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现代会计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而且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转变为对计算机产生的会计数据进一步加工、分析、处理。与会计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相适应,《会计数据处理》课程成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为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竞争力,必须注重《会计数据处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会计数据处理技能。

一、《会计数据处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可行性分析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借鉴企业培训员工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将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引入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工学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社会服务的,要将社会的需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培养与时俱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项目教学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将学校中所学知识和技能很好地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会计数据处理》课程教学的特点。本课程培养学生会计数据处理的技能,使学生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财务工作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会计理论、会计数据处理软件不断更新换代,教学内容和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都需要不断更新。学生通过操作会计数据处理软件,需要结合自己已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动脑去想,动手去做,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会计数据处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应用的可行性。项目教学是贯彻工学结合教育思想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典型项目为依托,以职业素质为目标,以职业技能鉴定为评价标准。实施项目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建构专业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意识。《会计数据处理》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但是深奥难懂的理论较少,这为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另外,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同学,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得到提高,体会成就感。这样可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项目任务结束时,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养成与人合作的学习风格,提高毕业生工作后的适应能力。

二、构建《会计数据处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会计数据处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应先进行学情分析,然后再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正确把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一)学情分析

1、学生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水平上相对较弱,入学成绩相对较差,教师要把握讲授内容的深度,否则学生上课听不懂,对课程的兴趣逐渐减少,课堂上学习精力就会不集中,从而出现玩手机、看小说、听音乐、睡觉等现象。学生不认真的学习态度又引起教师的反感,教师认为自己辛苦备课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从而觉得生源质量太差,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形成恶性互动,彼此互不信任,教学中的这些现象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中都存在。

2、学生学习情绪化较强。学生通常对专业课以及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社会实际,采用多媒体形式,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存在误区。学生习惯于教师先演示操作,然后上机实训去模仿;学生没有学会如何去理解知识点、分析任务、掌握操作技巧,还停留在你说、我听,你做、我学的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师生间围绕学习的讨论、交流太少。

(二)课程内容分析。《会计数据处理》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Excel数据处理软件财务应用、Xcelsuis水晶易表数据展示软件财务应用。Excel已成为现代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够实现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根据企业决策层对财务数据的不同要求制作各种财务报表。Xcelsuis水晶易表是根据构建的财务数据分析模型,进行财务数据展示的先进工具。《会计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打破教材上原有的知识界限,具体根据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结合电算化会计工作岗位需求,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七个项目:会计数据收集、会计数据格式设置、会计数据管理、会计数据分析、会计数据展示、会计数据输出、会计数据安全。具体内容见表1。(表1)

项目一:会计数据收集。会计数据来源方式多样:可以从财务软件中导出;也可以从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包括Access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等)中直接导入;甚至可以从上市公司网站或其他相关网站获取数据来源;也可以复制粘贴或直接通过键盘输入。面对计算机环境下输入是垃圾、输出也是垃圾的事实,学生需要掌握会计数据输入技巧,提高输入效率。

项目二:会计数据格式。掌握格式设计的一般技巧;利用条件格式突出数据分析和关注焦点;利用自定义格式定制所需会计数据格式。

项目三:会计数据管理。掌握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等操作技巧。

项目四:会计数据分析。运用函数建立会计数据分析模型,掌握单变量求解、模拟运算表、方案管理、规划求解等分析工具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取有用信息,帮助管理者进行判断和决策。

项目五:会计数据展示。将会计数据信息化、可视化。利用Excel制作图表、修饰图表、调整图表结构;创建财务数据分析模型,灵活运用Xcelsuis各类部件制作动态仪表盘,让会计数据灵动起来。

项目六:会计数据输出。处理好的会计数据经常需要打印输出,为了打印的会计数据更加完美,需要进行页面设置、标题行设置、页眉页脚设置、打印区域设置等操作。

项目七:会计数据安全。重要数据的窃取是当今商务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公司数据还可能被制作成光盘带出公司,系统操作人员操作水平不高或职业操守不够、责任心不强,就可能损害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会计数据安全性是指会计数据的存储、处理、传输过程中应当保证其秘密性、可传播性、可用性和可控性。面临网络化和无纸化的会计数据,都离不开数据的安全保密。

(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保证教学工作取得预期的成功,就必须提出明确而切实的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项目一:会计数据收集。任务描述:收集会计数据,为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提供素材和依据。知识目标:会计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财务软件应用的基本操作;网络信息搜索;数据导入方法。能力目标:认识会计数据来源的多样性;能够将文本文件导入Excel;能从数据库中获取会计数据;能从网站中获取会计数据;使用Microsoft Query,连接到外部数据源;掌握会计数据输入技巧,提高输入效率。素质目标:培养认真细心的专业素质;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

项目二:会计数据格式。任务描述:制作各种会计专用表格,利用自定义格式和条件格式突出数据管理和分析焦点。知识目标:会计凭证、报表、固定资产原始卡片、员工信息卡等基本格式设置;自定义格式基础;条件格式应用范围。能力目标:能够设置会计所需各种表格;利用自定义格式实现利润表千元、万元转换;利用条件格式进行账簿格式化操作、应收账款催款管理等。素质目标:熟悉各种会计专用表格;具有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

项目三:会计数据管理。任务描述:掌握数据筛选、汇总、数据透视等管理技巧。知识目标:掌握高级筛选的条件区设置规则;分类汇总的前提条件;数据透视的意义及基本操作。能力目标:能够利用高级筛选查找符合多条件需求的会计数据;利用分类汇总按某标志统计求和、求平均、最大最小等;利用数据透视表进行多角度分析。素质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与自信心;熟悉各种会计数据管理技巧。

项目四:会计数据分析。任务描述:运用函数建立各种分析模型;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知识目标:掌握投资函数、折旧函数、求和函数、计数函数、数据库函数等基本应用;掌握常用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技巧。能力目标:利用各类函数创建财务数据分析模型;灵活运用单变量求解、模拟运算表、方案管理器、规划求解等分析工具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素质目标:训练学生对会计数据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取有用信息,帮助管理者在生产、投资、利润规划等方面进行判断和决策。

项目五:会计数据展示。任务描述:实现会计数据表格转化成图表。知识目标:掌握Excel图表的创建、美化及调整;安装Xcelsuis水晶易表软件;掌握创建财务数据分析模型,灵活运用Xcelsuis各类部件制作动态仪表盘,让会计数据灵动起来。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图表的分析、理解能力;能举一反三,对会计数据配备合适的图表效果;训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完成数据展示任务,让学生感受数据的艺术魅力;启发学生了解生活中数据信息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层追求。

项目六:会计数据输出。任务描述:对处理好的会计数据进行打印输出。知识目标:页面设置、标题行设置、页眉页脚设置、打印区域设置等操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标题行列的使用能力;能自定义页眉页脚;灵活运用分页符设置调整打印区域;实现将表格打印成卡片。素质目标:熟练掌握打印技巧,实现会计数据图文表并茂,培养学生对专业及未来职业的感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项目七:会计数据安全。任务描述:保护Excel会计数据及文件的安全可靠。知识目标:工作簿密码口令设置;工作表保护操作;单元格保护。能力目标:通过设置密码、数据隐藏等方法保护会计数据文件;设置visible属性实现工作表的彻底隐藏;保护单元公式;限制用户可编辑区域。素质目标:增强自我认知和责任感;自觉维护单位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了解会计责任。

(四)教师学生角色定位。实施项目化教学的首要问题就是角色的转换。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既不能过多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教师角色的转换给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认识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不唯一性,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总之,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计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在会计专业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会计数据处理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增强信息化意识,掌握必要的现代化会计数据处理工具(Excel数据处理软件、Xcelsuis水晶易表数据展示软件)的操作技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模块式;电化教学系统;校园网络

Key words: module type;electronic teaching system;campus network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205-02

1 校园有线电视播出系统

有线电视播出网络不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在教育系统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其清晰的声像质量、丰富的节目来源和成熟的技术设备已经为教育电子化开辟了一个更新更广阔的领域。校园有线电视播出系统基于当前已经成熟的有线电视技术,根据学校各自实际教学需求和使用特点,设计一套配置灵活,可进行选择搭配的小型开放式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框架方案。

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在电教中心控制室将若干套节目分频道直接送到各个教室,节目源可以是卫星电视节目、VCD或LD影碟、教育节目录像带或者计算机屏幕信息等,各个班级即可在各自的教室内根据自己的需要收看到各种教学节目,以配合教师讲课,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如果配合课堂教学监察评估系统,即可对某一班级的示范教学或联欢会、演讲会、讨论会等班级活动进行实况转播,以使全校教学工作可以安排的更加合理高效,还可以加强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甚至可以举行全年级乃至全校范围的大型讨论会,增强学校凝聚力;借助该系统还可以进行全校电视讲话会议,这一功能尤其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大,难以将全体学生集合起来开会的学校。

该系统可以接入卫星电视节目、城市有线电视或图文电视节目、若干路VCD或教学录像节目、计算机屏幕信息节目、现场制作及课堂示范教学实况转播等不同节目源,各个节目源将被分别调制为不同的电视频道,通过射频信号传输网络输送到各个教室,不同班级即可根据需要选择收看相同或不同节目。本系统从结构上可大致分为节目源、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终端接收等四个部分。其中节目源部分又可分为外来节目源和本地节目源,外来节目源如卫星电视节目和城市有线电视节目,需要专用的接收设备如卫星电视接收机等接入学校有线电视网络;本地节目源包括教学录像节目、VCD节目、计算机屏幕信息节目、实况转播节目等,这些节目是常规电教节目源。

信号处理部分负责将各个节目源调制处理为不同节目频道,再经混合放大处理成为多频道复合射频信号,送入传输网络。信号传输部分负责将由电教中心控制室送出的多频道复合射频信号经分支、分配处理后送至各个教室终端节点。终端接收部分即为各个教室内大屏幕彩色电视机。

2 课堂教学监察评估系统

多媒体电化网络教学系统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教学评估系统与校园网络系统有机地熔为一体,在大大降低系统造价的同时充分满足了教学需要。课堂教学监察评估系统是现代化教学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是基于多媒体矩阵控制系统而建立的,是在常规矩阵控制系统的技术结构基础上采用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及数据通信技术实现系统管理和操控,因而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完善的功能,操作更加直观简便。本系统是基于CCTV闭路视音频控制技术的声像采集、传输、处理及存储系统,分为安置在各教室内的前端声像采集部分、信号传输线路部分和安置在校长室、教务处教学质量监督部门和电教中心控制室的控制处理部分,把教室前端的实况声像传送到校长室及电教中心控制室。

通过该系统可以将整个教学区域制作成平面示意图输入到计算机中,而各个摄像机及拾音器也可以用图标方式直接布置在平面图上,操作人员只需用鼠标点触一下布置在平面图上各教室内的摄像机图标,就可以在屏幕上的视频窗口内看到该教室的图像,并可用鼠标对云台镜头进行控制。监测部门只需在办公室内操作键盘,就可以看到任意教室的现场画面并听到现场声音,通过对任意教室内摄像机电动变焦镜头和云台的全方位控制,可以完成对该教室的全景、近景和特写景的监控,如教师仪表、板书内容、学生提问、课堂纪律、出勤情况等,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将会因此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因而本系统对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在原来基础上再提高一个档次,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图2)

3 校园广播会议对讲系统

校园广播会议对讲系统基于广播控制技术,采用先进的音频矩阵控制系统和点对点音频信号传输线路设计的一套多功能音频系统框架方案。

如图3所示,本系统的技术核心是安置在电教中心控制室的广播/呼叫控制器,该设备采用了音频矩阵控制技术和呼叫对讲控制技术,设备功能强大,可靠性高,各教室内设置有源音箱和对讲呼叫按钮。常规的园区广播系统已经在各级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常规园区广播系统多数是采用分组定压功放的播出控制模式,所以通常功能偏于简单,控制不够灵活,无法实现任意分区、分组或定点广播,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校园广播会议对讲系统正是针对常规园区广播系统的不足之处,在广播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向呼叫系统,从而可以借助广播系统实现音频对讲,大大丰富和完善了校园广播系统的功能,充分满足了学校对新一代广播会议系统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专家齐莫曼(B.J. Zimmerman) 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自主学习要顺利开展,元认知、动机、行为三者缺一不可,同时还需要具备积极的态度。如何才能使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呢?美国心理学家德西(E.Deci)和瑞恩(R. Ry an)提出人类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它们分别是胜任力(competence)需要,自主(autonomy)需要和关联(relatedness)需要。每一位学生从自我学习过程中达成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那么学生将获得最大的学习动机,即积极性。和传统课堂相比,学生将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最大化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模块化教学理论

模块化教学的课程外在形式结构表现为课程的“块”化处理,但是其内在实质是满足课程的可选择性、学习的个别化需求,这是一种以课程外在形态变革下的个别化教学形式。它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学生是主体;适应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强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体现了掌握学习思想和继续进步原则。模块化教学理论提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学习方式,非常符合自主学习理论的需要,同时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高的模块化达成度,因而自主学习可以以模块化为手段。

三、模块化自主学习

(一)信息技术模块化实现方式

为了打破以软件操作技能为教学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就需要打破对软件的依赖,而是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可使用的软件。信息技术模块化的具体方式:撇开具体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Flash等,而是将其共同之处提取出来,如这几款软件都涉及文字内容,又有所不同,那么将共同之处打个包,不同之处作为附属包。在具体应用时,将包进行组装,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完整知识体系,就能熟练应用软件,并且便于拓展。就比如打铁,制作的产品多种多样,单一学习某一产品的制作,不如将打铁技术打包,同时将各种产品的塑形技术打包,根据需要自由组合,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同时也将应用核心和具体的产品分离开来。就好比将能力的学习和软件分割开来,不但能够学习好软件的使用,还能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以后使用新的软件也能很快上手。

(二)模块化自主学习的组织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但并没有无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有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的职责。” “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为幕后导演”。教师如何组织模块化自主学习呢?

1.模块设计。教师进行模块的主体设定,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对模块进行二次设计,相互交流补充,形成完整的具有个性化的知识模块。在模块的内容设定上,采取“边界线”原则:对学生的个性化模块进行统计,找出知识的最广度和平均度,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指导,在平均度上达成教学目标,在最广度上拓展学生的思路。

2.辅助方式。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指导,但又需要有灵活性,因此可以采取网络教学平台和微课、微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位学生能够灵活选取不同模块进行自主学习。

3.评测方式。提供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前和学习中的学业评估,以便教师更好地组织学习辅导工作。

(三)模块化自主学习的过程

1.学前测试。在选择学习模块前,学生进行自我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选择自己有能力达成的模块进行学习,使其能够满足胜任力(competence)需要的心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