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02:55: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习周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理论学习
1、4月2日下午,第二支部召开支委会,制定学习计划,结合我支部实际情况,分为病房、行政两个党小组学习,分别由支部委员xx、xx于每周五集中组织学习;全体党员进行一次自学。
2、4月2日上午,第二支部行政、病房党小组分别进行了第一次集中学习,学习由支部组织委员xx、宣传委员xx各自主持领学,25名党员参加了学习,2名党员因工作原因请假。
3、4月6日下午,第二党支部病房小组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第二次集中学习,学习由支部宣传委员xx主持,医院纪委委员xx同志领学,第二党支部第一党小组9名党员参加了学习,1名党员请假。
【关键词】手术室 实习护士 教学计划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促进护理基础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1]。手术室不同于病房,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习护士管理体系,现将我科教学经验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在职护士23人,职称:主管护师5人,护师6人,护士12人;学历:本科6人,专科13人,中专4人;工龄2—25(平均6.2)年。从2007年以来,每年接收实习护士120—150人,每轮到我科有6—8人,时间为2个周。
2 管理制度
2.1设立教学干事、教学小组,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 设立教学干事一名,下设教学小组,成员8人(护师及以上),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度,由教学干事安排实施“一对一”带教。带教工作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实习护士跟老师上班,便于指导,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利于教学干事及时了解实习护士情况,为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提供便捷。
2.2评教、评学制度 以定期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时机选择在实习护士进科室时、实习中期、实习结束出科室时,采取师生面对面交流,以增进沟通,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针对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调整教学内容,出科时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
3 教学计划
3.1学生入科教育
3.1.1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护士长与实习护士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思想情况,教育学生要热爱护理专业,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分析就业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
3.1.2了解科室基本情况 由带教老师详细介绍手术室环境、设施、工作程序、规章制度、管理内容。尤其要详细介绍手术室的各种电器、大型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1.3仪表着装规范 手术室无菌要求严格,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的鞋和服装,要求学生仪表、着装、行为举止规范化。
3.1.4熟悉手术器械 介绍常用器械(以普外为主)的名称、用法、保养、放置位置及普通手术的器械准备、打包方法。
3.1.5熟悉各种无菌技术及操作 认识各种器械、敷料后,由指导教师亲自讲解示范: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手术台、器械摆放、持针穿线、取上刀片、传递物品、各种手术的消毒范围以及铺无菌巾,让她们练习穿针引线、套刀片、器械传递的基本技术,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
3.2开展情景式教学 学生入科第二天,采用情景模拟与实践结合,实习生按角色分为三组:巡回护士组、洗手护士组及手术医生组,模拟手术过程,实习护士演示相关护理操作, 从器械准备、消毒铺巾、术中物品传递进行强化,包括的摆放,对手术仪器的使用等。老师从旁指导。
3.3提高专科技能训练
3.3.1入科第三天,实习护士直接参加手术配合,由带教老师进一步指导。尤其是查对工作,术前准备十查: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诊断、手术名称、部位、药敏试验、用物准备;术中用药输血三查对;器械敷料三查对[2]。
3.3.2组织知识小讲座 主要讲解:《洗手护士的工作职责》、《巡回护士工作职责》、《手术常规tiwei的摆放原则及注意事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手术配合进行讲解。
3.3.3组织专科查房,术前1日由实习护士探视病人,汇报带教老师。术日由教学干事主持实习护士汇报病情以及术前准备情况,术中物品准备、手术配合要点,以及此手术的解剖,由带教老师补充不足之处。
3.3.4要求实习护士对所做工作的感受和想法与带教老师沟通,及时反馈到教学干事处,以便改进教学计划。
4 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
4.1学生出科前一天,理论考核以试卷的形式考核,主要考核内容围绕洗手、巡回护士职责、手术患者摆放原则、手术配合注意要点、手术室基本常识为主。
4.2操作技能的考核,主要由带教老师负责,做到放手不放眼,由实习护士单独配合完成一台简单手术。
4.3分析实习护士考核成绩,针对不足之处,在出科最后一天再加以施教,强化弥补。
5 小结
我科形成的这一套两周教学计划,在实习护士的应用中教学良好,实习护士基本上通过了理论知识考核、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技能,圆满完成在我科实习计划。
1.1教学内容分析(略)
1.2 设计意图
1.2.1 复习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为“巩固知识”而设计教学步骤的做法,应从“能力立意”的教学新理念出发,将“巩固知识”当作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
1.2.2 课堂教学从两条主线同步展开
知识主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编排原则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位、构、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主线: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方法)建立并完善认知结构(思维形式)科学地探索知识规律(思维态度)。
1.2.3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过程中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与“合作探究”建构元素周期表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景,提供向导,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纠错、把舵。
2 教学过程设计及实施
【谈一谈】对元素周期表的感性认识?
学生:①变形的"凹"字;②7个横行7个周期,18个纵行16族。③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幻灯展示](无完整边界的周期表)
板书:一张表|- 7个周期
|- 16族
【活动一】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学生操作)……
板书:一张表|-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
|- 16族:七主七副0和Ⅷ
[幻灯展示](分区域的周期表)
教师: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A、B、C、D哪一区域全部是金属元素?
【活动二】在上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并观察分析每周期最后一个金属元素处在何周期、何族?
学生:除氢外,其它周期最后一个金属元素处在第n周期n主族、主族数等于周期数。
教师:在分界线的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左下方为金属元素。
过渡:人类发现元素的种类越来越多,元素周期表也将被不断扩充。
【活动三】分析:1999年是人造元素丰收年,一年间得到第114、116和118号三种新元素,按已知的原子结构规律,118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何周期何族,它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最可能呈现什么状态?(气、液、固选一回答)
第二年传闻俄罗斯合成了166号元素,若已知原子结构规律不变,该元素应是何周期何族元素?
学生:118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零族,常温常压下为气态;166号元素位于第8周期第ⅥA族。(分析:略)
【合作探究】
1.(1)同一周期的X、Y两种元素,X位于ⅡA族、Y为ⅣA族,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是a和b,已知 a和b的关系有:b=a+2,那么a和b还可能有什么关系?
(2)若“同一周期”改为“不同周期,且a< b”。那么a和b又可能有什么关系?
学生:(1)b=a+12 b=a +26
(2)b=a +10、28、46、78b=a +20、38、70b=a +30、62 b=a +44
方法总结:同一周期,序数差(b-a) =主族序数差或主族序数差+相应周期过渡元素种类
不同周期(a< b),序数差(b-a) =同周期序数差+后各周期元素种类
2.同一主族的两种相邻元素A、B,A的原子序数为x,A、B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分别是a和b。
(1)如果A、B同在ⅡA族,当B在A的下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
(2)如果A、B同在ⅥA族,当B在A的下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
学生:(1)x + a (2)x + b
方法总结:ⅠA族、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上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上周期元素种数
ⅢA族以后元素的原子序数=上周期元素原子序数+本周期元素种数
【活动四】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1)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质子数a、b、c、d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子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1)原子半径:Z<Y<W<X离子半径:W3+
(2)质子数:c<d<b<a 最外层电子数X<W<Y<Z
(3)氧化性:W3+>X+还原性:Y2->Z-
(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板书:三规律 - 原子半径金属性 非金属性
(横线代表同一周期,竖线代表同一主族,箭头表示增强或增大的方向)
小结: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既说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充分体现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结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这一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幻灯展示]
【体验高考】(2006全国理综I)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
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填空:
(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_______,理由是_______;
(2)Y是_______,Z是_______,W是______;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 _______。
参考答案:(1)否,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
(2)N,O,S (3)硫酸铵(NH4)2SO4
[考题归类]
1.元素周期表的整体认识。
2.由元素周期表的特殊结构推导元素及性质,并根据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预测未知元素及性质。
3.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的综合
4.元素周期表与无机框图的综合
【课后作业】知识自测、复习巩固(见“附页”)
3 教学后记
作为高三第一轮复习,本节课的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综观整堂课,在分析当前高考命题方向的基础上,以“能力立意”的新理念为出发点,通过老师问题的设计和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使元素周期表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系统化、有序化、综合化。下面笔者就自己的课前预设及课堂教学,谈几点高三复习课教学粗浅的体会。
3.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选试题,有效解决
高三复习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陷进题海,疲于奔命。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1 ]在预设教学过程时,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试题,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了学生最需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如为使学生重新认识周期表的结构,笔者分别选取了2005年上海高考题第23题中的一个片段内容和2006年上海高考题第23题中的一个片段内容,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学生最容易疏忽和出错的问题。再如【活动四】的问题源于2006年高考四川理综卷第9题,经过处理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理解周期表中的三种变化规律。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实际操作,在问题有效解决的同时巩固了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编排原则的理解,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3.2 提供探究平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标准》指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2] 自主活动与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思维水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实际运用知识, 还有利于学生通过交叉反馈强化、完善学习结果、拓展思路。[3] 本节课笔者注重对问题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共同探究的平台,在学生逐步完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活动三】及【合作探究】1、2的问题,进一步探索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重视知识建构过程,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在对元素周期表的复习过程中,笔者始终没有向学生展示现成的“元素周期表”图,并“炒冷饭”式的对知识进行重复性的归纳,而是在学生补全周期表边界,画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的实际操作中,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和重新认识。并在后续的活动与探究中完善元素周期表“一张表、两组数、三规律”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在知识的融合和提升过程中促进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 1 ]吴绪梅.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三化学复习模式的构建[J].化学教育. 2006.(3):39.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二、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三、 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四、 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五、 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六、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帐。
七、 对帐(编试算平衡表)。
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试算平衡表就是将系统中设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 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来说计算机记帐后,只要记帐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帐后各种帐薄应该是正确的、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帐帐不符,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帐前进行。
八、 根据给出的相关 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将十二
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根据具体要求操作计算机得出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共同点为:
1、无论是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其最终目标仍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2、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是遵守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3、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及会计准则。
4、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基本功能相同,基本功能为:信息的采集与记录、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输出。
5、保存会计档案。
6、编制会计报表。
二、不同点为:
1、运算工具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运算工具是算盘或电子计算器等,计算过程每运算一次要重复一次,由于不能存储运算结果,人要边算边记录,工作量大,速度慢。电算化会计的运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能自动及时的存储运算结果,人只要输入原始数据便能得到所希望的信息。
2、信息载体不同;传统手工会计所有信息都以纸张为载体,占用空间大,不易保管,查找困难。电算化会计除了必要的会计凭证之外,均可用磁盘、磁带做信息载体,它占用空间小,保管容易,查找方便。
3、帐薄规则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规定日记帐、总帐要用订本式帐册,明细帐要用活页式帐册;帐薄记录的错误要用化线法和红字法更正;帐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消。电算化会计不采用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一套改错方案,凡是登记过帐的数据,不得更改(当然还是要辅以技术控制),即使有错,只能采用输入“更改凭证”加以改正,以留下改动痕
迹。对需要打印的帐页的空行、空页可以用手工处理。
4、帐务的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处理帐务的程序有4种,但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与计算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人员与环节的增多和差错的增多。成熟的电算化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用同一模式来处理不同企业的会计业务,成本核算程序以软件固化形式在计算机里,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的过程都由计算机处理完成后,而任何要求的输出都能得到满足。
5、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的会计组织工作以会计事物的不同性质作为制定的主要依据;电算化会计组织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做为制定的主要依据。
6、人员结果不同;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其中的权威应是会计师;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其中权威应为掌握电算化会计中级的会计师。
7、内部控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对会计凭证的正确性,一般从摘要内容、数量、单价、金额、会计科目等项目来审核;对帐户的正确性一般从三套帐的相互核对来验证;还通过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堵塞漏洞。电算化会计由于帐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组体制的变化,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由原会计人员进行外,其余的处理都由计算机部门负责。内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计算机技术替代,由手工控制转为人机控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20-01
如果把整个学习过程比作一首乐曲,那么预习可以说就是乐曲的前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前奏引人入胜,能使人自然的熏陶于音乐的情境中。预习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可以使学生主动的听课,提高听课水平;可以弥补知识缺漏等。
一、化学课堂预习的教学设计
1、讲学稿的设计
在设计讲学稿时,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活动设计、反馈练习、知识拓展、课外阅读、作业等纳入其中。既可以作为学生使用的学案,又可以作为教师使用的教案。讲学稿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要不断地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逐步实行讲学稿的优化。因此,讲学稿的内容也应包括学生意见、教师意见一栏。
2、对学生讲学稿预习情况的检查
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将讲学稿收上来,并逐一进行准确及时的评阅,通过批语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和评价。而后,进行归纳总结,为课堂上的二次预习指导进行针对性的准备。
3、针对学生情况,进行指导下的二次预习
首先,让学生根据讲学稿批语,进行小组讨论,由每小组进行组内问题解决,不能解决的以提问的方式提交给教师,教师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预习指导,学生进行二次预习。
4、课后评价及反思
本次课结束之后,根据学生的预习、课堂表现、作业等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讲学稿的进一步优化,预习指导的针对性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预习的组织
1、认真备课,制定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重视对预习的指导,通过教师相互间的讨论,对那些需回顾的相关知识或学生通过预习完全能掌握的课时目标,均应列入预习目标,在预习中解决,从而使学生自学能力提高。
2、认定目标,激发动机
预习目标也是课时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师生在认定目标时,应明确哪些是预习目标,教师作适当的情感激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预习的指导
1、出示提纲,引导思路
教师通过书面或口头向学生出示预习提纲,并指出预习时应作哪些知识和技能准备,以及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预习提纲的编制,应与教学内容有相关性和层次性,以便于学生在预习时开拓思路,层层深入,逐步提高。
2、独立自学,重点点拨
这是预习程序的关键一步,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自学或小组学习,认真读书,勤于思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做到自学为主,点拨为辅,两者有机结合。
四、培养初三学生预习能力的具体做法
1、合理、科学的“预习文本”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保障
近年来,我校化学学科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经过了一番尝试,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发现,设计一份合理、科学的“预习文本”,可使学生的预习有本可依,有章可循。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从不愿预习、不会预习,变得爱预习、会预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把精心设计的“预习文本”称为“讲学稿”,根据陶行知先生“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这一教学思想来设计。
“讲学稿”以预习为切入点,设计时将学习目标、预习提示、预习自评、课堂研讨、实践应用、知识归纳、课堂评价、课后拓展等板块纳入其中。一份讲学稿既可以作为学生使用的学案,又可以作为教师使用的教案。“讲学稿”不仅使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融会贯通,还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巧妙地结合。
2、布置适量、适度的预习作业,为学生进行有效预习铺设阶梯
有了预习文本,就不加引导放手让学生自由预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效果不理想。有的学生把课本和“讲学稿”同时打开,看了讲学稿上的要求后直接到课本上去找答案,找一句抄一句,内容写得很多很满,可实际上这部分内容没经过思考,没有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而且长此以往,学生只会依据老师给的文本进行预习,当“无本可依”时,就不会预习了。
(1)针对不同的学习模块,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预习
很多老师认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还没做,学生怎么会预习呢?经过摸索,我们发现,针对不同模块的内容,布置不同预习作业,同样可以让预习进行的很有效。
(2)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采集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街社区内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确诊高血压患者120例,将按照有无伴有颈AS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即伴有颈AS者为观察组,未伴有颈AS者为对照组,各为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4.2岁,收缩压为≥140mmHg且<150mmHg患者23例,≥150mmHg且<160mmHg患者23例,≥160mmHg且≤170mmHg患者8例,>170mmHg患者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2.3岁,收缩压为≥140mmHg且<150mmHg患者25例,≥150mmHg且<160mmHg患者23例,≥160mmHg且≤170mmHg患者8例,>170mmHg患者4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将60例高血压伴有颈AS患者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斑块分级:0级:无斑块;Ⅰ级:单侧斑块≤2.0mm;Ⅱ级:单侧斑块>2.0mm;Ⅲ级:双侧斑块>2.0mm。有斑块组患者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1.2岁,Ⅰ级斑块10例,Ⅱ级斑块15例,Ⅲ级斑块5例。无斑块组患者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6.1岁。
1.2辅助检查
1.2.1颈动脉检测
收集广州市内各三甲医院常规超声仪检查报告,超声仪进行颈动脉检查,检查报告显示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和有无斑块形成[3]。检测IMT≥1mm即诊断为颈动脉硬化[4]。
1.2.2血压检测
早晚各量1次血压,取其平均值,>140mmHg即为高血压。
2结果
2.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
2.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对比情况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总发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观察组患者不同斑块分级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无斑块组心血管发病数8例,有斑块组心血管发病数9例;有斑块组脑卒中的发生数多于无有斑块组。
1、职责体系:
总体原则:按照综治工作属地管理原则
二级政府职责:学校所在地乡镇政府
县市区人民政府
职能部门职责: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学校自身职责:对学校内部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职责
2、责任体系:
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与各级各类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第——责任人责任
与分管综治安全校领导、综治安全办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分管责任人责任
与各班主任、门卫、寝室管理员、保卫科签订安全责任状
3、工作机制:
(一)综治安全工作定期上会制度。行政会议定期对本辖区、校内学校综治工作进行研究、分析、部署,确保综治安全工作领导重视。要求:有相关制度、有详细的会议纪录
(二)安全知识教育制度。学校要有文本资料,安全知识教育计划、教育形式、内容以及课时,各班要有安全知识教育课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人纪录,安全知识教育需纳入学校总体课时。乡镇以上学校每学期需进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质灾害的突发事件紧急应急演练,此项活动作为安全知识教育重要内容。原则上初中以上学校要没立学生心理咨询室,省市重点以上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综治安全组织机构。学校需有专门的综治安全组织机构,行安全综治领导小组、综治安全办公室、专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按生均150:1配置)、宿管员、门卫。
二、工作运作机制
1、行政领导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安排24小时值班。
2、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学校每周需对学校用水、用电、消防设施、食堂卫生、寝室状况、防盗、校舍等进行一次检查,填写安全检查纪录表,并填写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报告单,能整改的立即整改,无力整改的需急报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两小时记录一次巡查状况,学生就寝后一小时巡查一次并作纪录。
4、食堂管理制度,分卫生、采购、留样、规范化操作间、工作人员规范上岗等几大块。
5、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分卫生、设施管理、安全教育几大块。
6、晨检制度。
7、用水用电管理制度
8、督查督办制度
9、危险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要张贴示意图)
11、安全预警制度,对暴雨、雷雨、高温低寒等自然地质灾害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胁进行预警通报。
12、告知义务。学生无故旷学、旷课或生病、发热学校应及时告知家长并采取措施及时援助。
三、安全设施
1、严格按标准配备消防设施(灭火器、应急灯、紧急通道标识、消防栓、水压增压器)
2、紧急疏散通道需通畅
3、重点部位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学校大门、寝室通道、危险品保管室)
4、乡镇以上学校有住校生需在寝室安装无线烟雾探测器
四、标准化台账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名单;
2、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
4、学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学校安全检查记录表(每周一次,装订成册)
6、学校安全隐患报告单(报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
7、年度学校安全隐患自查登记表
8、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记录(专门记录本)
9、安全月查情况
10、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
11、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综治的文件资料:
为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将结合我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大力推行
“三三体系”,体系标准和内容如下:
三个平台:
1、安全综治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校县、市县联网互通,进—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管理。
2、综治安全干部动态管理平台。加强对各级学校综治安全干部的动态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待遇,增强工作合力。
3、应急反应平台。进一步推进双线巡查回访、三级预警等工作,提高学校综治安全工作应急反应速度和工作运行效率。
三个体系:
1、工作职责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责任体系。进一步理清各级责任人责任,确保将责任落实贯穿到综治安全工作全过程。
3、台账体系。加强学校综治安全标准化台账建设,确保综治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种机制
1、督查机制。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7.015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7-0038-05
Change of Capillary Pericapillary Cells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Effect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 HUANG Kun, YANG Dan-dan, GUO Shu-wen, SUN Qing, ZHANG Lu, QI Xin, WAN Ting, ZHENG Cheng-lo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capillary pericapillary cells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 and explore its mechanism of improv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Methods The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ligaturing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On the base of ECG evaluation, successfully modele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model group, group treated with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Chinese medicine (activating blood and supplementing qi group), group treated with Perindopril (Perindopril group), group treated with Tongxinluo Capsules (Tongxinluo group).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was taken as the control. There were totally 5 groups.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 The changes of myocardial capillary density (MCD) and number of pericapillary cells on the 7th, 28th day after medicinal administra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On the 7th and 28th day, the MC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number of capillary pericapillary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mode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P
Key words: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myocardial capillary density;number of pericapillary cells;myocardial infarction;rats
研究显示,心肌梗死患者虽然经过搭桥或支架置入术后使梗死相关冠脉再通,或经冠脉造影证实已达TMI3级血流的梗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142)
通讯作者:郭书文,E-mail:
死相关血管,有超过25%的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的血流灌注并未恢复[1]。因此,减少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持心肌微血管的完整性、改善缺血心肌血供状态、恢复心肌细胞功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前期的系列研究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能明显促进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生成而改善心肌缺血,并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相关蛋白及细胞因子有显著调节作用[2-4]。本研究采用结扎冠状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模型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变化,以及益气活血中药对其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益气活血中药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0)g,清洁级,8周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许可证号:SCXK(京)2012-0001。
1.2 药物
益气活血药由黄芪、人参、当归、川芎、三七粉等组成。根据前期研究结果[5-6]选择益气活血药(2∶1)的剂量组合[5-6]。依口服剂工艺制备,按处方比例称取中药材,加9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5 h,共5 h,水煎液过滤,浓缩,加乙醇调含醇量至50%,过滤,回收乙醇,过滤,调整浓度为相当原药材2 g/mL,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厂提供。
对照药物选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723-120116;培哚普利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P2009971052951。
1.3 试剂与仪器
BA3414 兔抗鼠CD34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BM0002小鼠抗α-SMA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提供。RSP1002型小动物呼吸机(Kent Scientific Corporation)。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方法[7]。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40 mg/kg)麻醉后,背位固定,行气管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在左侧第3、4肋间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层,打开胸腔,用开胸器推开胸腺扩大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心脏,用带线缝合针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之间于左心耳下约2 mm处,无张力的状态下将左前降支连同少量的心肌组织一起结扎,然后迅速将心脏复位,关闭胸腔。全部手术过程在30 min内完成,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连续3 d肌肉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以结扎部位以下心肌变灰白、搏动减弱、心电图肢体导联出现ST段弓背向上明显抬高为造模成功的标志。假手术组手术过程相同,仅绕过左冠状动脉,打松结。
2.2 分组与给药
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培哚普利组、通心络组。
各组于造模的第1日开始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通心络组每日给予通心络胶囊30 mg/kg体质量,培哚普利组每日给予培哚普利片0.72 mg/kg体质量,益气活血组每日给予益气活血中药21 g/kg体质量[5-6]。各干预药物均溶于无菌蒸馏水中,在保证药物剂量的前提下,调整浓度使每只动物给药容积均为10 mL/(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以相同容积无菌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28 d。
2.3 标本采集
称取大鼠体质量,用1%戊巴比妥钠麻醉,剪开腹腔,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出血清待测。然后剪断肋骨和胸肌,暴露胸腔取出心脏,用生理盐水洗去血污,剔除血管、脂肪等非心肌组织,从左心室最大横径处切开,将切好的下半部分心脏放入预先准备的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备用,进行常规组织学方法处理,制作石蜡切片。据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的成活数量分别观察第7、28日2个时间点指标的变化情况。
2.4 心肌病理形态学观察
将心肌组织用不同浓度酒精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脱腊,二甲苯透明,HE常规染色,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固,光学显微镜观察。
2.5 心肌毛细血管密度
石蜡切片脱蜡至水;3%过氧化氢室温孵育8 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蒸馏水冲洗3次(每次2 min),电炉加热沸腾后断电,间隔7 min,反复2次,冷却后PBS(pH 7.2~7.6)洗涤2次,滴加5%牛血清白蛋白封闭液,室温20 min,甩去多余液体,滴加CD34一抗(浓度为1∶100),4 ℃过夜,第2日早晨滴加生物素山羊抗小鼠IgG,室温20 min,PBS洗3次(每次2 min),滴加SABC,室温20 min,PBS洗4次(每次5 min),DAB显色,取1 mL蒸馏水,A、B、C试剂各加1滴,混匀后加至切片,室温显色,镜下控制时间,蒸馏水冲洗,苏木素轻度复染,1~2 s即可,梯度酒精脱水干燥,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2.6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周细胞
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 ?m,每只鼠各取3张切片),脱蜡,高温高压抗原修复,喷气后计时2 min,自然冷却,水洗。4 ℃下于1∶300 α-SMA单克隆抗体孵育24 h,每张切片滴加50 ?L EnVisionTM试剂,室温下孵育30 min。滴加新鲜配制的显色剂(DAB),苏木素复染。显微镜下观察,胞浆显棕黄色者为阳性细胞。按下法计数:先在100×视野下随机选择血管密度高的5个区和血管密度低的5个区作为计数部位,后在400×视野下计数微血管旁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的周细胞数,每只大鼠计数20个视野,最后以平均每个视野(400×)的周细胞数表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亦为α-SMA阳性表达,根据血管壁厚度及结构可与周细胞相区别,此类阳性细胞不在计数范围内。
2.7 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ET-1、NO的变化,具体方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根据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的成活数量分别观察第7、28日2个时间点指标的变化情况。
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数描述;多个样本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异,多组间差异性统计采用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齐,则用Games-Howell分析,双侧检验。P
4 结果
4.1 模型建立情况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致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肢导Ⅱ导联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缺血心肌很快变苍白色。共手术100只,造模成功81只,死亡19只,其中手术中死亡8只,急性心肌梗死造模成功后24 h内死亡3只,给予药物治疗后死亡3只,注射麻药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后死亡5只,死亡原因为呼吸停止、室颤和大出血,造模成功率81.0%。第7日观察大鼠42只,第28日观察大鼠39只。
4.2 各组大鼠心肌形态学观察
第7日:假手术组大鼠心外膜未见纤维素渗出及未见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心肌梗死区炎症反应明显,有泡沫状组织细胞聚集,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坏死的心肌组织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取代;梗死区边缘有充血、出血及炎细胞带,心外膜有炎性及纤维素性渗出物。培哚普利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小。通心络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小,较培哚普利组病变范围小。益气活血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小,较培哚普利组及通心络组病变范围较小。见图1。
第28日:假手术组大鼠心外膜未见纤维素渗出及未见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区由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及致密的胶原纤维束组成,呈束状或平行排列,胶原纤维束之间有极少残存的心肌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地图状瘢痕组织形成;心室腔扩大,室壁变薄。培哚普利组大鼠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小,且梗死区有岛状或细带状的心肌组织。通心络组大鼠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小,且梗死区有岛状或细带状的心肌组织,但较培哚普利组病变范围大。益气活血组大鼠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小,且梗死区有岛状或细带状的心肌组织,但较培哚普利组病变范围大。见图2。
假手术组 模型组
益气活血组 培哚普利组 通心络组
图1 第7日HE染色大鼠心肌病理形态(×50)
假手术组 模型组
益气活血组 培哚普利组 通心络组
图2 第28日HE染色大鼠心肌病理形态(×100)
4.3 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T-1含量明显升高,NO水平下降(P
表1 各组大鼠血清ET-1、NO水平比较(―x±s,pg/mL)
组别 术后第7日 术后第28日
只数 ET1 NO 只数 ET1 NO
假手术组 10 5.37±1.06 31.12±2.57 9 6.38±1.73 30.38±4.00
模型组 7 13.67±1.68## 19.41±3.24## 7 14.60±2.38## 16.23±3.05##
益气活血组 9 8.06±1.21** 41.71±4.43** 8 8.97±1.07** 40.11±5.51**
培哚普利组 8 10.65±1.12** 33.02±2.68** 8 7.30±1.37** 45.26±6.60**
通心络组 8 9.87±0.73** 37.76±3.34** 7 9.57±1.57** 35.06±5.20**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
4.4 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大鼠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
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下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平均毛细血管密度(MCD)。第7日: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心肌梗死边缘区MCD明显降低(P
表2 各组大鼠心肌MCD比较(―x±s)
组别 n 第7日 第28日
假手术组 20 612.79±33.35 611.11±25.67
模型组 20 533.67±20.27## 493.27±19.38##
益气活血组 20 1178.50±33.27** 1051.30±30.12**
培哚普利组 20 1010.10±33.27** 1099.30±33.98**
通心络组 20 1094.30±33.12** 974.75±35.41**
4.5 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大鼠毛细血管周细胞计数影响
第7日: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心肌梗死边缘区周细胞计数明显增加,益气活血中药组、培哚普利组、通心络组与模型组比较,梗死边缘区的周细胞计数减少(P
表3 各组大鼠心肌周细胞计数比较(―x±s,个)
组别 n 第7日 第28日
假手术组 20 0.8±0.84 1.2±0.84
模型组 20 8.2±1.30## 14.0±1.58##
益气活血组 20 4.2±0.84* 4.4±1.14**
培哚普利组 20 5.8±0.84** 3.6±1.14**
通心络组 20 4.4±0.55** 5.8±1.30**
注:与益气活血组比较,P
P
5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存在“气虚血瘀”的中医病理[8]。实验的中药组方中,生晒参、黄芪大补元气、广益五脏,针对气虚的主要病机;三七、川芎、当归为臣,活血通络、止血消瘀。诸药相合,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实,诸药合用,标本兼治,相得益彰,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
冠脉微血管结构完整性与功能正常,是确保心肌收缩力储备和局部功能恢复的先决条件,是心肌存活的必备条件,当发生微小动脉和阻力血管的功能及结构变化时,冠脉血流速率和血流储备的变化可引起心肌缺血。低灌注梗死区和正常心肌之间的慢复流区域毛细血管内皮肿胀、突出甚至脱落,受周边的坏死组织压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完整性受损,心肌毛细血管周细胞功能失调。血管壁在结构上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围细胞组成,它们分别构成血管的内外壁。周细胞又叫壁细胞,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具有收缩能力,从而调节微循环的灌流量和通透性[9-10]。
有研究显示,早期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中周细胞数量在4 h后明显增多,12 h后开始下降,48 h后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推测周细胞作为心肌中的间质细胞可能是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主要效应细胞[11]。本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益气活血中药后,毛细血管周细胞的计数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实验结果显示,益气活血组较模型组心肌梗死边缘区域MCD明显增加,可见周细胞对毛细血管生长起到调控的作用。研究发现新生血管的生长和维持主要由周细胞的募集和分化所推动[12-13]。周细胞募集并伴随发生基底膜重塑[14-15]。可见,周细胞的募集对血管新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益气活血中药可提升内皮分泌NO水平,并相应降低ET-1水平。NO和ET-1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对作用相反的血管活性分子,NO的含量与生物活性的变化能够反映内皮功能的状态。与益气活血组模型组比较,ET-1下降,NO升高,说明益气活血中药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总之,益气活血中药可以通过降低心肌梗死大鼠毛细血管周细胞计数,维持血管的相对完整性,改善局部微循环的血流,减少梗死面积,并促进血管新生,调节NO/ET-1的平衡,从而达到改善局部心肌血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Skyschally A, Leineweber K, Gres P, et al. Cornary micro enbolization[J]. Basic Res Cardiol,2006,101(5):373-382.
[2] 黄培培,郭书文,杨蟠储,等.心肌缺血大鼠血清TNF-α、IL-6变化及益气活血药对其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9):614-617.
[3] 张九峰.益气活血药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分子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4] 周剑宇.益气活血药防治大鼠心力衰竭心脏重塑的调节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5] 郭书文,崔巍,王硕仁,等.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时相特征及益气活血药对其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1):1004-1007.
[6] 郭书文,王国华.益气活血药配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9):12-13.
[7] 刘开宇,田海,孙露,等.标准化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41(6):531-534.
[8] 易慧智,吴伟康,侯灿.中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展[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8):509-511.
[9] Kurz H, Fehr J, Nitschke R, Burkhardt H. Pericytes in the mature chorioallantoicmembrane capillary plexus contain desmin and 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relevance for non-sprouting angiogenesis[J]. Hist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2008,130(5):1027-1040.
[10] Oishi K, Kamiyashiki T, Ito Y. Isometric contraction of microvascular pericytes from mouse brain parenchyma[J]. Microvascular research,2007,73(1):20-28.
[11] 李永梅,任立群,王心蕊.早期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中周细胞数量的变化[J].心脏杂志,2009,21(2),211-214.
[12] Paquet-Fifield S, Schluter H, Li A, et al. A role for pericytes as micro environmental regulators of human skin tissue regeneration[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09, 119(9):2795-2806.
[13] Lin SL, Kisseleva T, Brenner DA, et al. Pericytes and perivascular fibroblasts are the primary source of collagen producing cells in obstructive fibrosis of the kidney[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2008,173(6):1617-1627.
(1)反应原理
NaOH少量CO2Na2CO3过量CO2NaHCO3
①2NaOH+CO2Na2CO3+H2O
②NaOH+CO2NaHCO3
(2)数轴表示
例1 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后,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HCl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略CO2的溶解和HCl的挥发):
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①根据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推测反应产物的可能情况;②结合Na2CO3、
NaHCO3及NaOH与稀盐酸反应确定产生CO2的量.
解析 选B.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①只有Na2CO3,②只有NaHCO3,③Na2CO3与NaHCO3,④Na2CO3与NaOH.而NaOH、Na2CO3、NaHCO3分别与 HCl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和NaHCO3+HClNaCl+CO2+H2O;
二、Fe与稀硝酸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
(1)反应原理
HNO3少量FeFe(NO3)3过量FeFe(NO3)2
Fe与稀硝酸反应时,产物取决于二者的相对量,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Fe不足量时:
Fe+4HNO3(稀)Fe(NO3)3+NO+2H2O
②Fe过量时: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2)数轴表示:
①当n(Fe)n(HNO3)≤14时,按反应①进行
产物仅有Fe(NO3)3,HNO3可能有剩余.
②n(Fe)n(HNO3)≥38,按反应②进行,产物仅有Fe(NO3)2,Fe可能有剩余.
③当14
例2 把7.2 g铁粉投入某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剩余固体1.6 g,产生NO2和NO的混合气体0.08 mol.若不考虑N2O4的存在,则原HNO3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34 mol B.0.38 mol C.0.28 mol D.0.2 mol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①根据剩余固体(Fe粉)确定产物为Fe(NO3)2;②根据N原子守恒关系确定n(HNO3).
解析 选C.因为有铁粉剩余则生成的盐为Fe(NO3)2,且HNO3已反应完.参与反应的n(Fe)=7.2 g-1.6 g56 g/mol=0.1 mol,n[Fe(NO3)2]=n(Fe)=0.1 mol,则原溶液中n(HNO3)=2n[Fe(NO3)2]+[n(NO2)+n(NO)]=2×0.1 mol+0.08 mol=0.28 mol.守恒法是解决有关铁的计算的重要手段,利用守恒法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守恒点,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Fe、N等)、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在此基础上列式求解,可迅速得出合理答案.
三、铝盐与强碱、偏铝酸盐与强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铝盐与强碱的反应(以AlCl3与NaOH的反应为例)
(1)反应原理
AlCl3少量NaOHAl(OH)3过量NaOHNaAlO2
①Al3++3OH-Al(OH)3
②Al(OH)3+OH-AlO-2+2H2O
(2)数轴表示
说明:偏铝酸盐与强酸反应类推
例3 将AlCl3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中含铝元素与溶液中所含铝元素相等,则原AlCl3与NaOH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
A.1∶3 B.2∶3
C.1∶4 D.2∶7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NaOH的量确定沉淀;
解析 溶液中的Al元素可能有两种存在形式:
(1)若AlCl3过量,溶液中以Al3+形式存在:
c(AlCl3)∶c(NaOH)=(1+1)∶3=2∶3
文章编号:1006-3617(2007)01-0074-03
中图分类号:R114
文献标识码:A
人体的造血系统对电离辐射比较敏感,机体受到小剂量的照射,造血系统可出现一定损害,表现为WBC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也是辐射损伤敏感指标。分别探讨X射线对机体造血系统影响及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研究较多,有关染色体畸变和血象改变之间的关系报道却较少。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X射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和血象改变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对唐山市全体从事放射工作人员(1 457人)进行健康体检的基础上,筛选从事X线工作、工龄>1年并且出现染色体畸变的人员为病例,按1:1配对的原则,以与病例在同一工作单位相同岗位工作的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工龄相同或比病例稍长(≤1年)且染色体正常的人员为对照。两组人员均无能引起染色体畸变的其他理化因素(各种氧化剂、烷化剂、抗癌药、农药等)接触史。
1.2 内容与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疾病史、吸烟情况。接触射线的种类、暴露剂量及时间等资料来自放射人员健康档案。
1.2.2 血象检查 采集静脉血,加稀释液后分为2份,1份直接测RBC和血小板(Pt),另一份加溶血素后测WBC总数及单核细胞(W-SCR)总数和血红蛋白(Hb)。血象检查采用F-820血球分析仪完成。正常标准参照以正常人群血象的正常值。
1.2.3 染色体畸变分析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取外周抗凝血0.5 ml加入含20%小牛血清和植物血凝素的RPMI 1640培养液中,于(37±0.5)℃培养54 h,收获前3~4 h加入秋水仙素,使之最终浓度为0.15 μg/ml,常规制片,姬姆萨染色,每例油镜下选择200个完整、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中期分裂相细胞,观察染色体畸变情况,统计有染色体畸变的细胞数。染色体的识别、命名和畸变均按WHO国际统一标准进行。出现染色体异常者(双着丝粒和/或环状染色体≥1%,微小体和/或无着丝粒断片≥2%)作为病例组。
1.3 统计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比较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用配对χ2检验,计算OR及其95%CI表示关联强度;以染色体畸变率为因变量,以血象检测值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符合研究对象的105对,其中男90对、女15对,主要暴露医用X射线,年平均接触剂量(2.52±1.95)mSv。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22~57岁,工龄为1~34年。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工龄、吸烟率和累计受照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检查结果
骨髓是辐射损伤的敏感器官,造血功能障碍是暴露射线后常见的表现。分析发现,虽然两组血象各项指标均值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但病例组外周血象WBC、Pt均值低于对照组,W-SCR均值高于对照组,两组WBC和W-SCR差异有显著性(P
2.3 染色体畸变与外周血象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病例组的W-SCR值均虽高于对照组,但在正常值范围之内,故未做分析。由表3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WBC异常率的差异有显著性,而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染色体损伤程度与外周血象的相关性分析
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畸变率与W-SCR呈正相关(r=0.2077,P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接触射线的性质和累积暴露剂量、吸烟率等因素均衡情况下,研究了辐射引起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造血系统损害的关系。研究发现,虽然两组放射人员的外周血象的5项指标均值都在正常值范围内,但病例组WBC总数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