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教学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2-12-07 12:31: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篇1

2、渗透法识字,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3、学会基本的陈述句式,开始培养自检习惯。

4、培养读书习惯,初步领悟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陶冶情操。

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想像力。

二、学习重点:听读识字 培养阅读习惯,感受诗歌

三、教学方法设计:演示法 讲授法 练习法

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课件

五、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礼物来了?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支非常好听的歌曲。喜欢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块来听歌曲。这首歌是写美丽的夜空的,美丽的夜空中有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边听歌一边想。(教师播放音乐)

师:歌曲听完了,美丽的天空中有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你喜欢星星还是喜欢月亮?为什么?(学生回答)(学生:喜欢星星。生:喜欢月亮。教师随机引导入课)

师: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月亮,因为老师觉得那弯弯的月亮简直太美了!(教师出示月亮图画)

师:看,这弯弯的月亮既像一把弯弯的镰刀,又多像一只小小的船呀!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块学习新课文《小小的船》。喜欢吗?

(板书课题):小小的船

(二)、学习课文。

师:同学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小小的船》(出示课文)。

同学们,你们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下?好,同学们坐好了,让我们一起认真听一下这位同学读课文。

1、学生领读课文一遍。

师:同学们,你看这儿,课文中有许多字变成可爱的小动物和好吃的水果,并且一个一个都飞走了?它们飞到哪儿去了?赶快找一找!(引起学生注意)

师:(打开黑板幕布)喔,找到了,原来在这儿!

你们喜欢这些好吃的水果和可爱的小动物吗?下面,我想请几名同学来跟我和这些有趣的水果动物做一个游戏,谁想来?(学生兴致高昂,跃跃欲试)

师:同学们,我们是一支浩大的队伍,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游戏。老师先来!(教师示范)

(教师引导学生识字,并且再组词,说句子,渗透识字)

师:学完这些字后,我们来一个小小的比赛。我们分小组读课文。前后桌四个人为一组,每组先选出一人读课文,其他人听,然后,另一人再读,其他的人再听。请同学们站起来读,读完的同学就坐下。一会儿,每个小组推选一个读的最好的来上面读。读的好的奖给他一个月亮小博士的标志。(出示月亮小博士图案,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2、学生小组读课文。(教师下去巡视,注意学生读书的姿势)

师:哪个小组先上来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3、学生汇报读书情况。(小组各一人,教师反馈信息。)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完以后,也很想很想读课文。喜欢听吗?看老师这次怎么读。

4、教师配乐读课文,感染学生。

师:老师读的好听吗?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吗?因为老师一边读课文,一边随着那美妙的音乐声来到了空中。蓝蓝的天上,挂着一个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两头尖尖的小船。我就在小船上坐着,一伸手就能摸到那一闪一闪的星星。真是太美了。同学们,你想不想走入那美丽的夜空?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一会儿,老师请一名读的最认真的同学来随着音乐读课文。

5、学生自由练读。

师:老师想请一名同学来读一遍课文,他在读的时候,其他的同学在下面闭上眼睛,一边听他读课文,一边想像一下美丽的夜空,好吗?

6、指名学生配乐读课文。

师:同学们还有谁愿意读?想读的同学请起立,我们一块把课文读一遍!(学生起立)

7、学生自由配乐读课文。

师:课文我们学到这儿,老师有件事想和大家商量一下。昨天,老师收到一封奇怪的信,同学们请看!(出示教学课件)

(三)、唱诵诗文,升华课文。

师:同学们,参观完了美丽的动物王国,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来。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课文,老师把课文编成了一首歌谣,想听吗?请同学们坐好,听老师唱一遍。老师看谁听得最认真!学的最快!

1、师范唱课文。

师:老师唱的好听吗?想学吗?下面,请你用手指着课文,跟老师唱一遍。老师唱一句,你就跟着唱一句,好吗?

2、师领唱课文。

师:同学们唱的真认真,学会了吗?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伴奏唱一遍,好吗?(放伴奏带,学生唱课文)

篇2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119-02

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参加学习的各年级本科、专科学生达到10万人以上。随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管理以及如何根据我国社会人才需求来发展教育等,都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在设置专业过程中,其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往往脱离社会实际。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基本还是采用传统课程内容,学校专业单一狭窄与社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需求矛盾日益激化;其次是教学模式方面,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真正的现代设计教育,由于基础薄弱,基本上都是吸收、引进、借鉴国外发展成果。不管是工艺美术教育、应用美术教育,还是装饰教育、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都是走跳跃式发展道路,照搬照抄国外教学模式,没有从本国国情出发,缺乏创新性,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虽然这些问题出现和历史文化因素有关,但也的确是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漏洞缺陷,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反思,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课程设置的新思路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索两方面内容,改革以后的课程体系要体现专业建设新思路,突出专业特色,应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来培养专业人才,这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

首先,注重教学实用性。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要把教学内容和科研、设计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广普及应用专业教学成果,体现其实用价值。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学的辐射效应,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产学结合,不断丰富课程体系。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术和生产的互动交流,把教育成果推向市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法有如下三点:

1.立足于行业发展情况,从本专业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科研、设计实践成果,推动课程内容改革创新。如“写生”专业课可以和“摄影基础”课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获得专业认知。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艺术创意素养,全面有效掌握视觉设计专业知识。

2.让学生多动手,同时还要勤思考,把艺术设计知识应用到艺术创作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手绘设计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设计能力;不仅要突出艺术性,还要注重实用性,设计创作必须要根据专业设计要求进行。

3.学校可以举办毕业生创作展,提高学生艺术创作实践能力。由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提供专业教师队伍,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帮助他们积累经验,促进其素质能力发展。

其次,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把课程内容和科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改进专业教学工作,由教学团队派专人负责管理重点课程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点:

1.从学生就业实际出发,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改进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创新人才以及高素质专业实用型人才。严格按照专业发展要求,开设一些重点课程,像“创意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基于市场实际需要,制订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2.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实验教学建设。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开发重点课程,辅之以基础课程、实验课程、专业理论课和素质培养选修课,构建艺术创意和专业设计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整体规划应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创作设计能力以及实验活动。

3.根据科研要求来设置课程,完善知识模块设计,加强重点课程体系建设,通过科研来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设计有机结合,开设多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课程设计、广告设计、企业视觉形象识别设计、艺术概论、图形创意等,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

三、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对于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实际效果。

首先,改变传统教育思想,加强教学方法创新。教师应当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根据社会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艺术创意和专业设计有机结合。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1.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改变过去注重课本间接知识的教学模式,积极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新思想、新发明、新艺术形式、新生活方式等等,扩大专业教学知识面。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具有开放性特征,所以我们在设置相关课程时,必须要运用多种媒介,像电视、网络、手机等视听媒介;广播、音乐等听觉媒介;还有像报纸、书籍、名片、包装盒、手提袋、宣传册等纸制品媒介;服装、气球、飞机、轮船等活动媒介;路牌、横幅等空间媒介。通过这些媒介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培养其创新能力,不断完善视觉传达设计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上“视觉传达设计”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些有深度的综合性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把学习成果用书面形式展现出来;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分析,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发展。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加强改革创新。做法有五点:

1.采取分段教学方法,加强互动交流,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尽量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新意、内容形式丰富的课题范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析范例。先学生小组内部讨论,然后不同小组间相互讨论,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交流,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互动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断完善学生知识体系,让他们更好掌握专业知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基于专业知识学习要求,给学生布置一些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像产品推广、广告宣传、CI设计等,这也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充分考虑设计语言、创意构思、材料特点、技术手段、画面表达效果等因素,科学灵活使用点、线、面、颜色等图形语言以及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尤其是现代技术与媒介等,设计出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现代感的,既新颖又奇特的作品。

3.增强手绘及快速设计方案的练习,培养学生独立的“采集-调研-分析-思考-设计-解决-反思”的能力。不断地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及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环节联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教师参与过程辅导,并研讨交流,作出总结评价。

5.增加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依托学校实验资源、校外企业及实习基地建立的校企合作,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采取技术升级、专业设备更新、校企共建等方式,完善实验室的功能;专业设计实验基地具有系统性强、仿真度高、环境真实的特点,能满足教学、实验的设计开发需要,为专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高校,尤其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任务更是重中之重。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改革中对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探讨,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将授课内容与时展的需求相结合,充分将课堂教学的专业知识与设计产品的实践相结合,充分将学校的有效资源与市场、企业相结合。如此优化教学的资源配置,调整教师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创意思维,才能够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现有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中的一些落后现状进行给养和调整,才能真正做到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与时代共同发展的新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孝岳.艺术设计纵横谈[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42.

[2]靳玉乐,田继万主编.教学改革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

篇3

一、高校中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校的教学改革不仅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包括教学管理。教学管理者是高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纽带,教学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单位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管理在高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二、艺术专业中教学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的信息传播中,教学秘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现阶段,由于信息传播模式的局限性,大部门教学秘书只是机械地传播信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

艺设系教学信息的传达方式是:首先经教务管理人员传达到教学秘书处,然后经教学秘书传达至学生班长处,最后经班长传达给各位学生。这一层层的传递,很容易导致信息失效。由于信息本身就具有时效性,一旦中间环节传达不当,容易导致学生错过某些重要的信息。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意见为教学管理中的信息能够更广泛和高效地传递提供参考。

虽然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传播模式越来越现代化,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教学管理,但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文科或者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教学管理的信息传播方面应更具有特色。

第一,教学管理的信息传播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呈现现代化特点,例如,信息可以通过微信、QQ、飞信、短信和网站等模式进行传播。但由于学校教学信息传播路径单一,大部门学生都是从班长那里获取信息,而班长是从教学秘书那里获得信息,班长经常会出现漏发信息的情况,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没有接收到有用信息,从而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第二,艺术与设计系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过班长进行传达。无论是教学管理中的信息还是学工部的信息,这种单一性的分工导致班长信息传达效率较低,容易造成混乱。

第三,信息传递意识欠缺。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高校中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是信息传递的中坚力量,但由于教学人员的教学任务繁重,管理人员的行政事务烦琐,因此,他们对于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三、针对艺设系学生,教学管理方法的改进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并针对艺设系学生的特殊情况,在教学信息传播方面:

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教学信息传播系统平台,将学生联系方式输入进去,并及时更新。要传播特别重要的信息时,教学秘书可以通过此平台直接将信息发送到每个学生的手机中,不需要通过层层传达,避免信息的延误,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发挥班主任的监督管理作用。由于艺术系的学生思想活跃,行为有时较散漫,很多时候不会积极地获取教学信息,而班主任和学生联系比较密切,传达信息会比较及时,很多重要信息可以通过班主任传达给班级的每个学生。

再次,班委分工需要明确。艺设系中,辅导员和教学秘书的信息大部分都是由班长传达给各位学生,这样很容易导致信息混乱,尤其是拿材料或交材料时,学生经常搞错方向,材料交错地方。因此,辅导员方面的信息可以专门由团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进行传递,并且在信息最后加以标注,教学秘书方面的信息可以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进行传递,其他班委辅助班长和团支书工作。信息传播分工明确,学生在接受信息时会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高效地完成任务,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最后,信息传递要充分利用QQ、微信、飞信等新技术平台。设置分类群,在群中,教学秘书、辅导员以及相关教师都应当标注清楚自己的姓名,以便学生能够清楚了解信息来源。目前微信成了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逐渐超越了短信和QQ,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迅速地接收到信息,教学管理中,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可以建立艺术与设计系相关公共平台,将学校的重要信息通过此平台进行;艺设系学生可以通过关注此平台,及时获取准确的第一手信息,弥补学生忽略学校网站信息的弊端。

四、结论

为了保证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可以建立专门的高校信息传递机构,组织管理学校信息传播任务,规范信息传递渠道,减少高校信息传播的纵向以及横向层次,为学生提供全面和准确的信息。高校的教学人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提高沟通理念,增强信息传播意识,e极主动地将信息传递到学生手中。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要加强信息传递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使优秀的信息传递方式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利用,进而提高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产品的品牌种类日益丰富,同质化产品日益增多,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加,广告已成为现代企业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产品,树立品牌形象以及品牌推广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今,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媒体的传播力量变得空前强大,尤其是影视媒体和网络媒体、新媒体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其他传统的传播媒介,而这在广告的传播速度与影响力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企业对广告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广告创意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地适应企业,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广西地区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应以市场为导向,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之路,以便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广告人才。

一、“广告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广告设计作为商业环境下广告整体运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备受企业、广告公司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广西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置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广告设计”则是该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广告的诉求与价值,熟练掌握广告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设计语言,并针对不同的广告种类、传播媒体,对广告设计的构思方式、原则、视觉传达要素进行合理的创新性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广告命题的分析、创意、设计、阐述的实践能力。长期以来,受西方现代设计思想和先进的设计教育理念的影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广西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普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近年来的一些专业的设计比赛中屡获佳绩,培养出了一批有实力、有创意的广告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的“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大多都是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做方案这种“理论+实训”的授课模式,教学内容通常偏重于广告的创意表现、执行效果层面,而对媒体、市场、广告策略等相关内容的关注度却明显不足,甚至将它们从广告的有机整体中割裂开来。这样的教学是与社会和企业需求相脱节的,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感到难以适应[1]。另外,传统的“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还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角色。传统的“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完成教师拟定的题目或者以参赛主题来进行创作,虽然可以保证学生的创意方案在课程内得以完成,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却并不能真正了解广告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做广告?给什么目标对象做广告等问题,只是为了方案能够顺利通过检查,顺利完成作业。这种只是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跟不上现代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需要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地域文化在“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现性不足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独特的艺术形式等多方面的总体反映。这些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该地区千百年来历史积淀的产物,它不仅可以为包括广告设计在内的诸多艺术形式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而且也可以为我们的广告设计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2]。然而,在广西大多数高校中,视觉传达专业“广告设计”课程在教学理念方面还一直沿袭着西方的设计思想,重视广告设计的国际化和现代化风格,却忽略了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的魅力,而这种观念也直接反映在“广告设计”课程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在近几届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其他平面类设计比赛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广告作品虽具有一定的创意,但却缺乏地方特色和民族性。单从作品来说,很难看出地区之间,如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间的差异。广西作为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是这些优秀的民族元素在广告设计作品中却很少涉及。这值得我们专业教师深刻反省。

(三)学生市场把握能力不足,导致广告设计作品缺乏

市场竞争力在“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和方案的创意实训过程,常常忽视了对学生市场意识的强化。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企业创意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的参与。这一情况也在近几年的“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获奖作品中有所体现。这些获奖作品虽体现出获奖者具有一定的创意能力和执行能力,但与往届获奖作品相比,依赖现有素材、抄袭现象却时有发生,甚至在一些获奖作品中还发现学生对选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该品牌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和消费群众心理的研究不足,从而导致创意表现肤浅,以及创意易于雷同等问题。因此,在“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企业,聘请企业相关人员进入课堂,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加强学生对商业价值的理解。

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除了注重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外,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现在不乏有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完成学分绩,为上课而上课,呈现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针对这种现状,在“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突破以往“满堂灌”的形式,努力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管理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传统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获得广告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能,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方案,但是却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和培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数字媒体技术,灵活运用课堂讨论、翻转课堂、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可以在课前根据上课内容提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介绍一些相关书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自己去寻找答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在课堂中则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技术支持,这使得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形式得以实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声、图、文并茂的方式制成课件、音频、视频并上传于互联网,学生可以在课堂外利用网络先自行获取与学习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而不再单纯地依靠课堂讲授。教师则可以利用课内时间答疑解惑,有更多的时间着重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广告前期的市场调查,并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广告方案的设计、讨论与制作。这样的课堂将会成为一个更为宽松的学习场所,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效果。而且,这种相对自由的学习气氛更易于学生接受,学生也能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重视地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的地域文化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广西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区域之一,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诸如铜鼓、绣球、壮锦、刺绣、花山岩画、瑶族服饰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记录了淳朴的民众生活,无不体现出广西少数民族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正是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广西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因此,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地域文化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重要作用,形成特色教学,并积极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引入地域文化,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重视艺术设计教学的本土特色、民族特色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在“广告设计”课程中整合一批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典型的民族文化资源,从而丰富授课内容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民族文化通常是生动的、原生态的。因此,可以通过聘请当地一些知名的民族艺人进入课堂,为学生介绍该文化的历史、特色、图式样貌以及用途等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度和关注度,拓宽学生的设计视野。其次,可以与当地民族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设计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本土色彩,又可以提高当地本土文化的知名度,同时还可以为民族企业和产品服务,成为宣传民族企业与产品的有力武器。

(三)重视企业力量,积极参加学科竞赛

广告设计应为市场服务、为商业服务。在教学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社会产业为依托,积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这对于“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聘请企业相关的创意人员或营销人员进入课堂,为学生讲授一个品牌是如何在市场中从无到有的,通过企业人员的讲解,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个品牌该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如何创意、如何执行、如何营销等实际问题,以及深刻地感受到广告对某个产品的商业价值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授课形式不仅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加深对“广告设计”课程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另外,在课程中还可以采用“以赛促学”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3]。具体来说,就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通过竞赛,学生可以看到自身与他人在创意角度、效果执行等方面的差距,而教师也可以在指导过程中以及透过获奖作品发现教学弱点,从而使师生双方的能力都可以在今后的“教”与“学”过程中得以提高。

三、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广告已经成为品牌竞争的有力武器,它不断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我们在“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固步自封,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改革之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市场意识,并结合本地区优秀的地域文化,拓宽学生的创意思路、提高学生的执行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合格的广告人才。

参考文献:

[1]程亚鹏.高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3(1):73.

篇5

沈老师在执教本课时,把握了以下几个重点:一是扎实的字词学习;二是有效的初读课文;三是深入的阅读理解。

在字词版块的学习中,沈老师的引导扎实而且有效。在对字词展开学习之前,沈老师以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起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纷纷被这神奇的月儿迷恋住了,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字词的出现,沈老师在本环节的引领中又把握住了几个难点,从读音中进行区分,比较“翘舌音、三拼音、后鼻音”,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对生字词的朗读也是层层深入,由扶到放,由易到难,并且重点指导好轻声的朗读技巧。在这里,沈老师以“小小的、弯弯的、闪闪的、蓝蓝的”几个特殊形式的短语进行训练。孩子们在老师的指点下读得非常好。

因为这首儿童诗简短且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而且由于字词版块的有效铺垫,初读课文时显得十分顺利。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沈老师首先抓住了孩子们对于一句话的理解。在沈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句号,什么是一句话。沈老师也很大胆,能够给予孩子尝试标出课文有几句话的机会。事实也告诉我们沈老师的尝试是正确的,孩子们理解了“什么是句号,什么是一句话”,因此标得非常好。在引领孩子认识一句话的过程中,沈老师以“指名分句连读课文的形式”进行了朗读课文,使孩子们对于一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篇6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借助计算机,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接受与反馈,以达到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享、共识、认同、践行的活动和过程。本文从信息传播的视角,运用传播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借鉴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思路和路径。

一、基于编码与译码的信息传播模式

从信息传播的视角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我们开展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把它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结构和过程来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信息传播作为一个过程存在,实际上是由众多回路、多层网络组成的复杂传播模式。简化起来,则基本由信息源、教师、信息内容、编码、媒介、译码、学生、反馈和效果等要素构成。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是一个编码与译码的过程。编码是基于传递方式的要求,把信息内容转换成符号形式,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成为一定的序列。编码过程就是信息内容符号化、符号排列的过程。用信息传播理论的方法对教学过程作一番考察,旨在启发我们从多侧面揭示教学过程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性,以深化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认识。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过程发起者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目的,从信息源(包括教材)中挑选相关的内容进行传递。在确定了传播内容之后,教师还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信息内容转化为适宜于传播媒介和能够使学生接纳和理解的各种符号(文本、图像、视频等),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认知—表述过程,即信息内容符号化的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编码”。学生要把接受到的符号重新还原为信息内容,以便得出它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表述—理解过程,即符号还原(解读)的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译码”。如果符号没有办法还原,信息内容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信息传播就会中断。如果传递的信息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发其认知、情感等需求,学生一般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进行译码接受。学生在接收教师发出的信息内容后所作出的反应过程,我们称为“反馈”。从理论上讲,没有反馈的传播是不完整的传播。

二、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与接受模式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把握他们的信息接受模式非常重要。从传播学角度看,学生在教师传递信息的刺激下,产生了选择性心理。其中,选择性注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传向学生的通道上的第一关。当今大学生在接受信息方面,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他们大多在“读图时代”成长起来,对视觉的敏感多于文字,因此,视觉上具有差异性的东西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嘴巴和黑板(声音和板书)、表情和形体等教学媒介向学生传递信息,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对当今大学生来说,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信息刺激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新鲜度等相对有限。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选择性注意的关联度和强度。

学生在信息的刺激下接收了该信息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接受了该信息的内容,学生还要面临选择性理解这一关。传播不是教师传递意义,而是学生“引出”意义,引出意义越接近传递意义,传播的效果越好。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因此,了解当今大学生的需要、情绪、经验、挫折以及价值观念等因素,了解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性理解这一特点,将有助于提高师生关于信息沟通和传播的自觉性。接收体现在选择性注意,接受则反映在选择性理解与选择性记忆。影响学生对信息接受的选择性记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在传播通道上设下的最后一关。选择性记忆在记忆信息的倾向性上不仅受学生的需要,学生对信息的态度、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信息传播的环境、形式、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前提条件,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使教学内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短时间内以直观、生动的形象,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和感染学生。

三、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编码决策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传播中,教师作为传播过程的控制者,发挥着传播效果定向作用的重要机制。教师编码知识、能力、水平的多少、强弱、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符号解读、意义接收和接受,其发挥的作用会对传播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现实的传播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信息内容实际上有三种表现形态:第一种是教材文本语言所承载的实际信息内容;第二种是多媒体课件客观上所表达的信息内容;第三种是学生对符号进行译码所认知的信息内容。我们以教师编码是否正确与学生译码是否正确为划分依据,分析信息内容的三种表现形态,可以得出下列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教师编码正确,学生译码正确;第二种情况是,教师编码错误,学生译码错误;第三种情况是,教师编码正确,学生译码错误。学生译码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教师编码后能否与学生实现语法层次上的知识共识、语义层次上的经验共享和语用层次上的价值同义。下面分别对不种情况加以说明:

(一)第一种情况:“一传即通”—编码正确而且译码也正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文本信息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思想、理论和观念,与所选用媒体符号客观上所表示的信息内容,正好是教师想要传递的思想、理论和观念,即编码正确。教师想要传递的思想、理论和观念,被学生完全正确地认知和接受,即译码正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编码、译码都是正确的,从而保证了教材文本语言所承载的实际信息内容与多媒体课件客观上所表达的信息内容相一致,并且多媒体课件客观上所表达的信息内容与学生对符号进行译码所认知的信息内容相一致。根据信息一致且具有传递性的特点,所以,教材文本语言所承载的实际信息内容与学生对符号进行译码所认知的信息内容相一致。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传播过程及其效果中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在现实的传播活动中,这种理想的状态不是以常态出现的。

(二)第二种情况:“传而不通”—编码不正确并且译码也不正确

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过程及其效果中,属于无效的状态。对教师来说,出现“传而不通”的情况可能与下述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是错编和误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传播活动中,学生现有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状况,是教师实施传播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传递符号时,脑海里应该有一幅学生的“图像”。一般来说,教师是根据这幅“图像”来选择其传播的内容、媒介、手段与方法的。教师要想达到有效传播效果,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研究,内容涉及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属性,即价值观和统计学上的属性,’人格、性格特点及其自信心等。只有这样,教师得到的“图像”才有可能真实、完整和清晰,否则,“图像”失真就导致传播效果的失效。

二是教师可信性要素。可信性要素主要涉及两个要素,第一是教师的信誉,包括是否真诚、客观、公正等品格条件;第二是专业权威性,指教师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这二者构成了可信性的基础。一般来说,教师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因此,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师来说,其自身素质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效果。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正确有效的传播。

(三)第三种情况:“传而半通”—编码正确但译码不完全正确

这种情况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及其效果中属于最常见的情景。这种情况通常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学生只接收了符号(多媒体课件)的表面意思而没有接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这里,符号(多媒体课件)的表面意思属于信息内容的语法和部分的语义层次,它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属于语义层次的深层结构和语用层次。如传播者在阐述“坚持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把握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时,受传者可能只是理解到“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等信息内容的语法和部分的语义层次;至于“坚持用发展着的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追求,在坚持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囚等在语义层次的深层结构和语用层次上,由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则没有接受和领会。

篇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vailable Value of Traditional Art Resources

in College Art and Design Teaching

FENG Fan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Long-term planning rooted in China's economic model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is still in heavy "learning" light "technique" heavy "art" light "technology" state, a serious lack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aims to further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eaching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in the hidden resource value, and ultimately achieve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art of teaching and the large resources to explor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art resources; art design teaching; value

1 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依据1972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的内容,传统工艺美术被定义为“有着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采用纯天然原材料制造并拥有完整流畅的工艺制造过程,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并且享誉国内外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蕴藏着大量丰富的非物质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再次将目光聚焦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从中发掘适合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可用价值,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最终实现艺术教学的大突破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大发掘。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特征才使其具备了被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开发的条件。在此,本文重点描述其三个突出特征。

(1)实用特征。生存是人类的第一本能需求。因此人类在制造事物的过程中,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传统工艺美术品起初实际上是为了方便不同民族,种族或地域人们的生活而出现的。《考工记》中曾对于“手工艺”的记载为“是手巧之人带有着一定明确目的而进行的造物活动并从中获得了技术”。所以作为手工艺的传统工艺美术在起初出现之时并不只是单纯作为一种艺术现象而存在的。它首先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最终审美功能取代了实用功能。因此它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劳动。可以说功能上的实用性是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第一大特征。

(2)文化特征。每一个民族或种族都有自身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套独立生成的文化体系,在这其中所蕴藏的独特创造性及价值是不可替代和重复的。所以这就是传统工艺美术资源非物质性特征所体现的多样性文化价值所在。因此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主要是指传统工艺美术在以造物为主体活动的行为过程中,以文化创造和文化积累为视角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价值观体系在内的、综合性的人类创造物总和特征。这种文化特征不仅在创造和使用传统手工艺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而且在他们的图案造型,色彩和表意中都有所体现。

(3)生态特征。关于“生态”的学术概念是在1866年由德国有名的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提出的。他认为生态学可以理解为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一般科学。这样我们就将生物与其周围的外部环境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生存关系。人类在造物的过程中不仅模仿自己周围生存环境中的动植物的造型,甚至直接的制造材料也就地取材。比如景德镇的陶瓷就结合了此地的气候与土壤,广西桂北的“白裤瑶”染色就取材于屋前屋后的植物等。所以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千百年来的制造加工的发展历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人、物、自然合一的相互依存的平等生态关系。所以这种和谐的生态理念应该一直贯穿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让其成为所有创造活动最根本的衡量标准。

2 发掘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可利用价值

2.1 发掘传统工艺美术资源非物质性特征的文化价值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首先应该有着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无论经济如何发展,无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模式如何变化,但教学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始终应该要有如下几点:一要顺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时俱进地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二是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观念,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三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文化性必须结合本民族的文化性。假如我们把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中的非物质性特征的文化价值当作主体属性的话,那么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发展目标就应该是客体属性。那么在当今现状下只有将主客体相结合,相互扶持,共同发展,这样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最终将会变得更富有价值。

2.2 发掘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物质性特征的实践价值

人类参与自然社会最直接的实践活动是一切艺术创造活动的源头和发展动力。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真实的实践活动获取能量。所以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实用特征中所包含的实践教学价值应该被当前处在发展困境中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所借鉴和利用,这是顺利实现艺术设计教学长远发展战略的目标的重要思路。作为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学习到亲自动手制作的艺术实践教育可以使得学生直接进入了生产实践中来锻炼自己,这在以课堂优势主导的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是非常缺乏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不仅要以培养设计创造能力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艺术素质相结合的人才,即面临着培养复合型创新实践人才的要求。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实用特征中所包含的实践教学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脱离实践的重“学”轻“术”教学现状的改革进程。

2.3 发掘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生态理念的创造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千百的制造加工的发展历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人、物、自然合一的相互依存的平等生态关系。所以毫无例外地,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也要重视生态教学。例如,面对那些以“设计创新”的名义而进行的过分包装设计,在商业动机驱使下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而不顾资源的浪费与污染的现象,以蔓延之势展开的时候,生态理念下创造性设计观念的培养,无疑就成为了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成为创造性设计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教育的生态价值呼之欲出。在旅游经历中我们会发现面对工艺品,对于那些蕴含着原生态且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总是投入了极大好奇心。因此赋予在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生态价值的影响会主导者艺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创作理念,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遵从了生态教学的要求。所有的造物和创物活动,包括艺术设计教学,均遵循着这一理念。

3 结论

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对于新型艺术类人才的需求,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的束缚,寻求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着大量的可用价值。因此我们应当考虑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相结合,从传统工艺美术中搜寻可利用价值进而探索出一条彰显区域民族特色的教学新路子,进而推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创新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江.关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2] 李涵.试论传统工艺美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及作用[J].教学论坛,2007.

[3] 胡志栋.试论现代艺术教学中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强化[J].艺术与设计,2008.

篇8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晴天的夜空中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认识一个新偏旁:小字头。学会5个生字。

3.能正确书写生字。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句义、词义。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二)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晴天的夜空中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和小船的关系;小孩和小船的关系。对句子中叠词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导入新课。

1.课题中说小小的什么?(船)小船和小小的船,有什么不同?(表示这个船很小很小的意思)

2.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是怎样讲这个很小很小的船的。

(二)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了解小诗共有几句话。

1.出示卡片、读准字音。

t$u

ji1n

l!

zu^

ji4n

看见

小小的星星月儿

2.认识多音节。

zh9zh!

一只小鸟只看见

3.这首小诗一共有几句话,分为几行?(一共有三句话,分为4行)

(三)读课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出示蓝天月儿图。

(1)这一句说的是谁?(月儿)月儿什么形状?(弯弯的)

①“小小的船”是指谁说的?(指月儿)

②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呢?它们有什么地方相似呢?(启发学生把月儿和小船的形状联系起来理解,月儿是弯弯的,像一只弯弯的小船,写出月儿很可爱)

(2)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3)理解词语。

①指名读第1句。问:你们比一比,“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和“弯的月儿小的船”有什么不同?(“弯弯”比“弯”还弯,“小小”比“小”还小)

②这里“小小的船”是指月儿说的,为什么要说“小小的”呢?(让学生知道月亮离我们太远了)

(4)朗读第1句,读出对月儿的爱。

2.读第2句,理解词义、句义。

(1)指名读第2句,思考问题,这句里“小小的船”和第1句里“小小的船”意思有没有不同?(这句里指的是月儿,第1句指的是真的小船)

(2)月儿的形状除了是弯的,还有什么特点?(两头尖)教师让学生看图,问:月儿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3.读第1、2句,让同学思考,这两句话讲的是什么?

(这两句话讲了月儿的形状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一只小船)

指导朗读,“/”要停顿,加粗字读重音。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两点尖。

4.学习第3句话,理解词义、句义。

(1)读第3句(三、四行)话。读通顺。

(2)理解句义、词义。

①“我”指的谁?(坐在月儿上的小朋友)

②“我”真的坐在月儿上了吗?(这是“我”的想象)

③“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看见什么了?(星星和天)什么样的星星?(闪闪的星星)“闪闪”什么意思?(星光不停地一闪一闪的)你看见过“闪闪的星星吗”?它是什么样子的?“蓝蓝”是什么意思?(很蓝很蓝的意思)在什么时间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在晴天的夜里)“只看见”的“只”是什么意思?(因为在晴天的夜晚,观看天空除了看得见蓝蓝的天和星星外,别的什么也看不见,所以说“只看见”,“只”是唯独的意思)

5.练习朗读。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四)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想象着自己也跟图上的小女孩一样,坐在弯弯的月儿上,看到蓝蓝的天空中一闪一闪的群星,有什么感觉?(星空美,月儿可爱)

2.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5个生字:头、尖、里、坐、见。认识一个新偏旁:小字头。

(二)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生字卡片:头尖里坐见

2.朗读课文。

(二)学会5个生字。

1.头,t$u,拼读音节,读词语:两头。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后,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指名说)

头,t$u,用数笔画方法记,一笔点(丶),二笔点(),三笔横(),四笔竖撇(),五笔长点(头)。一共5笔。

(2)学生书空练习,口述识记方法。

(3)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口头组词。

两头东头西头人头一头牛

(4)指导书写。

找准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①整置:下紧下松。

②笔画位置。第一笔点,写在坚中线上半格二分之一的地方。第二笔点,点在左上格的右下角。第三笔横,从左半格中间横中线下一点儿起笔,写斜横,到右半格中间横中线上收笔。第四笔竖撇,从离边线三分之一,竖中线右边起笔,写斜竖到中心点撇向左下格中心点。第五笔长点,从中心点右下方起笔,点向右下格中心点,收笔要圆,点要上尖下圆。

③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2.尖,ji1n,拼读音节,读词语:两头尖。

(1)识记字形,自学,指名说识记方法。(尖ji1n,上下结构,上面小字头,下面“大”字,两头尖的尖,一共6笔)“尖”字上面的小字头,和“小”字有什么不同?(尖字上面的小字头,第一笔是竖,“小”字第一笔是竖钩)

(2)练习书空,记字形。

(3)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两头尖铅笔尖刀尖心眼尖尖锐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置(上小下大);笔画位置(一笔竖压竖中线。二、三笔左点、侧点,两边对称,四笔横,斜压横中线,五笔斜撇,从中心点上对齐一笔竖起笔,撇向左下格中心点,第六笔捺从横与撇交叉点起笔捺向右下格中心点顿笔写捺脚)。

②教师示范,学生仿写字头。

3.里,l!,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按数笔画方法记字形,一笔竖“丨”,二笔横折“”,三笔横“”,四笔横“曰”五笔横“”,六笔竖“”,七笔大横“里”。共7笔)

(2)练习书空,口述识记方法。

(3)口头组词语。

里头里面手里门里地里水里

(4)指导书写。

①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上半部斜压横中线,最后大横在下半格一少半的地方。五个横与横中间距离相等。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小横不靠两边。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4.坐,z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

①用顺口溜记字形:左、右两个小人,坐在土台上。

②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两个“人”字,下面“土”字。(人字做部件,捺改为点)

(2)练习记字形。

(3)口头组词语。

坐下坐在坐车坐船

(4)指导书写。

①找准部件位置,左边的“人”写在左上格的右下角,右边的“人”略比左边“人”高一点儿。下面上第一横起在横中线下,收在横中线上。竖压竖中线,第七笔大横占下半格一少半的地方。

②教师示范带写,学生写字头。

5.见,ji4n,拼读音节,读词语:看见。

(1)识记字形。

用数笔画方法记字形,一笔竖(丨),二笔横折(),三笔竖撇(),四笔竖弯钩(见)。一共4笔。

(2)书空记字形。

(3)口头组词语:

看见见到再见会见见面

(4)指导书写。

①找准笔画位置,第一笔在离边线三分之二靠近竖中线写竖,到横中线收笔。第二笔横折,斜横折到与第一笔对称的位置。(有的学生把上面“”写得太宽)第三笔压竖中线起笔,过横中线向左撇到左下格中心点靠右一点儿的地方。第四笔竖弯钩,从中心点起笔,压竖中线,在下半格一半的地方写弯,横向右下格,过中心点写钩。

②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三)指导背诵。

1.用问答方式练习背诵。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月儿还有什么地方像小船?

(3)“我”到了什么地方?

(4)“我”看见些什么?

2.用填空方式练习背诵。弯弯的月儿____________。小小的船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写生字。

3.写出下面各字的笔顺。两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坐____________。

4.填空。

弯弯的()()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交互式电子白板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于一身,一方面继承了黑板的书写功能,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投影仪只能展示的缺点,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优势,就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密度,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可是,许多教师应用电子白板欠灵活,有的教师不联系学生实际频繁使用书写、拖拽、遮屏等少数几个功能,有的教师则把所讲内容的提纲简单地展现在大屏幕上,这样的应用都未充分发挥出白板的独特优势。因此,加强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教师当前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巧用白板的常用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交互的平台,利用电子白板的常用功能,如聚焦、拖动、放大、回放、批注、等,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方式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电子白板的聚焦功能灵活多变,简单容易上手,是教学的好助手。电子白板神奇的聚光灯可以刺激学生的眼球,突出教学的重点,分散教学的难点。例如,《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寓意就必须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因。教师可以先在白板上出示一张天空的背景图片,随后在白板上迅速调出聚光灯功能。瞬间,周围大片天空被一层黑色覆盖,只有在聚光灯聚焦的区域才会出现一个圆圆的、小小的井口。透过这个井口,看到的天空真的如青蛙所说的那样只有井口那么大,瞬间使学生明白了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因。

电子白板拖动文字、图片更加简单,教师只需要直接选中图片或文字就可以随意拖动到屏幕的任何位置。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在演示的过程中内容很难更改。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例如,在教学《比尾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先依次拖出六个有尾巴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尾巴的特点,然后教师出示没尾巴的六个小动物图片和它们的尾巴,请学生用拖动的方式给学生添加尾巴,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到了课堂,了解了猴子的尾巴长,公鸡的尾巴弯,兔子的尾巴短,鸭子的尾巴扁,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放大功能,可以针对教学重难点呈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将田字格及生字放大,让学生观察字形。通过观察,仔细思考,学生头脑中就会重现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大致轮廓,写起字来也就得心应手,不会随意涂写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2.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丰富的库功能,其中有软件自带的公用库和教师自建的资源库。如注释库、图片库、活动库、链接库等,每一类库中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都可由教师根据自己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随时调用、添加、改编、重组。

交互式电子白板库中的所有资源,教师只需“点击”或“拖动”就可以用,课堂上表现出快捷、高效。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把“詹天佑人物介B”“时代背景资料”“铁路建设视频”“詹天佑青铜像”等资源保存到电子白板资源库中。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调用资源:在导入新课时,拖动显示“詹天佑人物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詹天佑,激起学生了解詹天佑一生伟大业绩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引向了全文的重点部分,即介绍詹天佑如何成功主持京张铁路的内容;在学习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时,调用“铁路建设视频”资源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感受“人”字形铁路设计的独创性,让学生感受开凿八达岭隧道和居庸关隧道的方法,体会詹天佑勇于创新的精神;课文总结时调用“詹天佑青铜像”,让学生续写:假如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铜像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深化学生对詹天佑的认识。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电子白板以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呈现出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重认知、轻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在于“重情境”,以白板呈现出的大量情境贯穿教学,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统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阅读教学,白板课件让孩子仿佛亲临现场,可以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画面、良好的视听效果下阅读。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绘图”的功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在白板上画出弯弯的月亮,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弯弯的事物。然后,讨论交流: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学生的答案可能很多,教师最后要引到书上的“小小的船”,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看出“两头尖”。接着,教师可利用白板的“演示”功能,将“船”与弯弯的月亮相比较,使学生很快明白月亮与小船的联系,理解儿歌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样的白板应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巧妙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总之,只有恰当地利用电子白板,才能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要我学”向 “我要学”的学习型人才转变,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高效。

参考文献:

[1]沈雯.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使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

篇10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H.Gardner)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八种人类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虽然每个个体都同时拥有多种智能,但是这些智能在个体身上却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在一起,因而个体之间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也是特殊教育的起点。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尝试着在智障音乐课堂中开展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智障音乐教学。

一、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

(一)营造语言意境

智障学生认知能力低下,识字量少。把歌词的内容编成童话,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有声有色地进行演讲,能使学生感知理解歌词内容,为唱好歌曲做好准备。

如,在教学歌曲《小小的船》时,我编了这样一个童话:“在一个夏夜,一个女孩坐在庭院的椅子上,看着夜空中那一轮弯弯的月亮。女孩想象着自己来到了月亮上,弯弯的月亮成了一只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尖的,女孩就在这小小的船里坐着,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时,我趁热打铁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坐着月亮小船,在星星之间穿行的感受?”学生马上回答:“想。”于是我说道:“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歌曲的音乐演唱起来好吗?”学生齐答:“好。”这样一来,既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理解了歌词内容。

(二)创设环境情境

优美的视觉环境和美好的艺术氛围能将学生引进音乐殿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室里布置灵活变化的音乐角,墙上挂着乐器和音乐家的图片等,让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里,就能感受到艺术的美。在舒适的环境中,倾听着悦耳的音乐,充分感受到环境与音乐所带给他们的愉悦,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也由此而生。同时,也要根据歌曲的需要布置与歌曲相匹配的视觉环境。如教学《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节课时,我在墙壁上贴上洋娃娃和小熊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引导下进入情境。

二、多元情景表演

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唱《过新年》这一课时,我与班上具有肢体动觉智能强项的智障学生一起在音乐伴奏下模仿耍狮子、舞龙、扭秧歌等民俗活动,并先教会他做动作。然后在课堂中让他模仿这些活动为其他学生做示范。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发展了这一智障学生的智能强项,同时促进了其他智障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对这首曲子旋律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哼唱歌曲并重点教唱难重点句(如“过新年呀咚咚咚咚咚呛”“喜洋洋呀,咚咚咚咚咚呛”“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等),使智障学生在表演中学会歌曲。这样一来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同时发展了智障学生的音乐智能。

三、多元合作互动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把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讨论学习内容,经过共同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如小组合作听辨高音与低音,学小闹钟和小松树进行比赛,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在合作的游戏活动中,智障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同时也发展了智障学生的语言智能、人际交流智能、空间智能等,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

四、多元融合应用

多元智能融合理念让音乐课堂更加具有丰富多元性,关注学生多种智能在音乐课堂中的融合。例如,在教学《动物说话》这一单元主题时,教师让智障学生通过唱一唱、画一画、找一找、演一演等多种形式,根据自己的优势智能参与音乐活动,让智障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说话,通过边说边做动作等展现歌曲内容,让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在其中有所发展与提高。

多元智能理论在智障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形成了新的教学观与评价观;使智障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增强了自信,增强了自我认同感。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智障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又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托马斯・阿姆斯特朗.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智障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戴维・拉齐尔.智慧的课程――利用多元智力发掘智障学生的全部潜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