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0 03:05: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职实习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肌理能在当代工笔画创作中盛行,对许多艺术家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与当前时代背景分不开的。
一、自由多元格局的形成
改革开放后国门的打开,美术创作在国际交往的背景下,渐渐走出现实主义单一化的瓶颈,向着开放体系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人的思想逐步解放,个性意识、多样意识、创新意识和现代意识渐渐觉醒,自我价值得到恢复,人的个性受到尊重,美术创作空前自由,各种思潮出现并激起争论,不同思想之间建立起“立交桥”等,在一种普遍的宽容的心态之下,自我表现、意识流、心理分析以及形式美等以往被批判和严禁的创作手法都得以畅通无阻。
在国门打开的同时,西方各时期的美术,特别是现当代美术以及当代艺术思潮涌进中国,对传统中国画表现语言的单一形成新的冲击波。如围绕吴冠中提出的“形式美”与“抽象美”这两个概念而引起的关于形式美的争论,这两个概念提出之后,对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最突出的就是对画面的肌理的认识,这些概念的提出使绘画语言的本体问题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西方思潮的传入和新思维的激发,使得各艺术门类之间、各种流派之间、各个艺术家之间既相互借鉴又保持区别,呈现出一种既分化又综合的态势,各种风格渐渐呈现新的面貌。新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上,使用综合手段,强化自我表现和个性,拉开个人风格之间的距离等。总之,通过突破、标新立异实现创新。
在审美观上,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单一的绘画形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为了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要,艺术家们在表现语言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尝试:一方面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寻找突破口,一方面从其它美术门类包括西方绘画中寻找结合点,从而使当代工笔画从观察方法到造型语言、表现技法等方面,都比传统工笔画更为丰富自由。“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家悉心观察生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断增强艺术感受,对于笔墨肌理的研究与应用更为主动大胆。为了追求画面效果的丰富性,艺术家不再仅仅满足于笔绘肌理――笔墨的继承和发展,而扩展到非笔绘肌理领域的开拓和研究。
“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从现代工笔画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为了追求画面效果的丰富性,从材质到表现语言都进行了大胆而多样化的探索尝试,除了已经掌握的传统材料和笔墨语言外,积极主动地从其它画种借鉴技法。油画的厚重,版画的强烈,工艺美术的装饰制作等,都可以在现代工笔画中寻找到影子。材料的使用上也打破了传统的局限,除了使用已有的宣纸、绢,也选用其它如布、工业用纸等材料。对于材质和肌理美感的追求,已形成当代工笔画表现语言中的一种倾向。当代工笔画家们经过努力探索,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前所未有的肌理表现技法,增添了传统笔墨中所没有的美感,补充了传统笔墨所不能达到的某些画面效果的缺憾。
二、寻根溯源的热潮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的急剧消失和融汇,触发了大众的一种逆反心理,产生一种缅怀昔日的情怀,因而出现一种寻根溯源的热潮。工笔画家们广泛地从历史的样式中寻找灵感,把工笔画的源流和传统从唐宋追溯到原始彩陶、岩画、楚汉帛画、壁画、画像砖、画像石、民间漆画、刺绣织锦、陶瓷彩绘等广泛的领域,更深层地了解民族艺术传统的精髓,广采博收,大胆地运用一切可用的工具、材料和手法,为各自的画面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努力。例如通过对敦煌壁画斑驳脱落感样式的研究和借鉴创造出非笔绘肌理制作方法“脱落法”,形成唐勇力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古画因历史久远而在画面上产生的时间痕迹触发了现代人的古典情怀,通过对它的研究和借鉴,运用洗和擦等肌理制作方法,形成了江宏伟独特的画面效果;古代瓷器的自然裂纹和古代绢本绘画因破损成为碎片,经过重新装裱后但依然存在的碎片裂纹也会产生一种古意盎然的美感,现代工笔画家通过“揉纸法”的肌理制作方法来使画面获得这种美感,如郑力和张铨在使用“揉纸法”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其作品几乎每幅必做,而且通幅都做。
三、刘国松及其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肌理制作在当代的绘画艺术史中,是以张大千、赵无极、刘国松和周韶华等艺术家的作品所呈现的冲击力很强的肌理效果而被国画界所加以重视的。中国自80年代之后,在绘画作品中大量引用非笔绘肌理,以至于形成风气,与他们的实践影响不无关系。尤其是刘国松及其作品,给大陆带来了一股肌理制作的“刘国松旋风”。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圈规划”。“九五”期间,河北省提出“两环(环京津,环渤海)开放带动战略”,但是基本上只停留在提出概念层面,在具体建立合作的方式等方面并没有实际进展。2005年6月,在国家人事部主持下,京津冀三地的人事部门签署了《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京津冀三地在人才交流服务、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紧缺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该协议标志着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正式拉开序幕,为今后京津冀的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了保障。
二、研究意义
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正式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及七大要求,着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经济总市场约40%的比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人力资源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核心所在。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最宝贵的财富。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作为紧邻京津的腹地保定却成为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保定市中小企业不得不面临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问题。因此,根据新背景调整保定市中小企业的人才工作机制,提升保定市的经济实力,是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迫切需要。
三、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保定市中小企业人才工作机制现状及原因分析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与京、津呈三足鼎立,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受京津的辐射作用强,然而与京津两市相比,保定市中小企业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中小企业相关制度和人才环境不健全。中小企业的创新缺乏支持,且由于其自身能力的限制,使得其内部良好的人才环境尚未形成。与其它企业相比,保定市中小企业吸引人才制度的力度不够,并且人才的具体制度缺乏协调和配套,制约了各类人才在企业内部的发展。
人力资源平均素质较低,无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差异。保定市中小企业没有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的作用,导致其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力度不够,从而使得保定市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平均素质与京津相比较低。
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整体偏低,使得其人才配置不尽合理。再加上其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物质因素的影响,造成中小企业工作效率低,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利用率不高的普遍现象。
四、保定市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工作的途径
机制是企业发展的杠杆,而人才问题的关键是机制问题。只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因此,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对加强人才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首先要收集EIQ的资料。E(Entry of Order)指订单分析,I(Item)指品项,Q(Quantity)指数量。可根据一日、一周、一个月或一年的数据进行汇总、平均、筛选,数据收集的时间跨度依需求而定。
2.数据资料的准备
取得的数据资料,不能随即应用到分析中,而需要经过筛选,剔除其中的某些干扰因素之后,才能进一步进行加工处理,否则得到的结果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二、基本资料的要素分析、
1.EIQ分析
EIQ的不同组合形式及不同使用点,得到各种不同的EIQ数据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的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2.EIQ―ABC分析法
EIQ-ABC分析法是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经过EIQ分析后进行ABC分类,可得出物流中心内商品的进出货较频繁、出货量较大的品项(A类),出货程度次频繁、出货量次之的品项(B类),出货程度不频繁、出货量不大的品项(C类)。其中的界定,一般使用2/8原则,在分析后的结果中划分。
进行商品ABC类别划分之后,在规划时就可以区分规划的侧重点,从而获得优先满足的商品属性。
3.EIQ-PCB分析法
EIQ―PCB分析法也是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此方法将商品进出货的PCB(P=托盘、C=箱子、B=单品)属性与EIQ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寻找出商品进货、存储、出货的PCB规律,从而在物流中心规划时,根据各存储区域及作业区域的商品PCB特点,规划出切合实际的区域面积及物流容器走向,以及合理的商品进出动线。表2是EIQ分析表的举例。
4.RSTC因素
RSTC是针对低温物流属性,增加进来的需要在规划设计之前进一步考虑的因素。
R指路线及距离。
S指服务。
T指时间。在时间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各工艺加工作业时间、验收时间、存储时间、拣货及分拣时间、出车配送时间等。
C指成本。这里的成本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是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的建造成本,即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是物流中心建成后的营运成本。
三、PCB存储与拣货模式选择
经过EIQ―PCB数据分析后,可得出在相同温层需求的商品的进、出、存的主要模式。
1.进货作业规划。在物流中心规划时,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某种生鲜商品的进货是P(整托盘)、C(整箱)还是B(零散或是散装)进货为主,各种进货形式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多少。不同的进货形式,决定了不同的码头卸货与验收方式,对码头区的设计自然是不相同的。
2.存储方案规划。在规划时同样需要考虑存储模式。如果大部分商品能以整箱、整托盘的形式存储,整箱出货,而且存储量较大时,通常在存储区规划高位货架;如果商品属于少品种大批量,则货架可规划为后推式等形式,如果商品品项较多,数量较少,同时要求快速进出货、拆零出货,可考虑使用积层式货架,或是流力架;对于季节性调节的生鲜商品,则在该区可大量使用高位货架进行规划。
3.拣货方案设计。拣货方案的设计经常是和存储方案一同考虑的。一般情况下,生鲜商品的品项数相对于常温商品来说比较少,可依据出货的PCB属性及出货频率,选择保管位与拣货位合一设计、保管位与拣货位分离设计。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区内的物流设施规划是不同的。
四、要素分析与作业区域选择
在商品进、出、存的模式确定之后,对商品加工作业区及其他作业区域的规划与方案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EIQ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物流中心内部商品的以下情况:
1.从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进、出、存的商品分别是什么;
2.哪些商品需要在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进行加工作业;
3.这些商品应属于加工作业环节的原料、材料还是成品,即对每一个商品进行定位及定义;
4.从加工工艺的角度区分上述原料、材料、成品之间的加工组合与拆分关系。
确定了上述情况后,还要进一步做以下工作,包括:
1.对产成品进行标准化;
2.对产成品加工组合与拆分关系进行标准化;
3.对加工工艺过程进行标准化;
4.对产成品的大包装、小包装进行标准化。
在经历上述标准化过程后,对各工艺环节以及标准化后原料、材料、产品在各流程环节中的流量及存量进行分析,确认各工艺过程需加工的数量、搬运的数量、包装的数量、存放的数量及存放时间。在数量分析的基础上,确认各加工作业区域的面积、卫生程度需求、对应的加工设备设施需求、对应的温层需求,形成工艺设计的基础。
结合上述作业区域选择,依据国家卫生规范或GMP、HACCP卫生标准,确定商品(原料、材料、成品)的搬运动线、人员的作业动线、物流容器的进出动线、废弃物的处理动线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域位置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五、要素分析与规划设计条件
通过要素分析,已经能够确认规划设计的基本需求(产品、工艺、流程、各区域面积需求、设备设施需求等等),用这些需求与规划设计的基础条件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条件是否能满足需求的结论。也可以通过对需求进行调整,或是对规划条件进行调整,使两者达成一致。
六、规划策略选择的SWOT分析、
1.规划设计策略
(1)制冷系统规划策略
在前述各项需求既定的情况下,对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进行规划设计时,通过进行热负荷计算,很快能得出各作业区域对制冷量的需求和总制冷需求,进而形成对制冷系统规划的基础需求。
对制冷系统进行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使用氨制冷系统还是氟制冷系统;
②管路的配置应如何进行;
③地层的保温措施应如何处理;
④冷库结构采用装配式还是土建式;
⑤生鲜食品加工储存除需规划制冷系统外,是否还需要相配合的给排风系统、臭氧系统、压力平衡装置;
⑥除霜如何进行,气密性如何保证,各温层之间的过渡如何实现;
⑦其他相关考虑。
(2)商品标准化规划策略
商品标准化策略与业主的营销策略相关,销售的服务对象不同,商品的标准化策略也会不同。例如,生鲜产品的目标对象是卖场、团体、餐馆等,产品的加工规格与包装规格可能会设计得较大,一般使用整箱出货;如生鲜产品的目标对象还包括普通消费者,则需设计小包装盒,或零散出货。与此同时,加工及包装环节区域规划都会相应发生变化。
(3)物流设备设施规划策略
物流设备设施的规划与商品策略相关。在既定的商品策略和加工工艺与存储方案下,才能选择适
合的设备设施。在设备设施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设备设施可以不必一步到位,可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规划时需预留可供增加的区域或接口点;第二,部分环节在前期可使用人工,但需要预留自动化设备接入的空间,因为在作业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产量的办法可以是增加自动化设备。
(4)标准化作业流程规划策略
作业流程的标准化是产品品质的保证。在规划设计之前,应规范主要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
2.SWOT分析与策略选择
(1)现有规划设计条件的SWOT分析
①在规划设计中属于优势的条件包括:
基础建设投资资本充足;
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为新建,土地长宽合理,面积足够;
土地周边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产品自身的标准化程度较高;
产品自有加工工艺明确;
产品自有渠道或是目标受众明确。
②属于劣势的条件包括:
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项目为改建项目,使区域面积受限,规划设计时调整受限:
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建造,在方案中考虑节约的因素较大,而过多考虑节约,可能会造成“短视”规划;
产品需重新进行标准化设计,可能存在预期与实际不一致的风险;
产品的加工工艺需重新设计,同样也存在上述风险;
产品的销售渠道不明确,可能会出现对未来销量的预期不准,进而使规划设计的规模不准确,造成营运时的能力浪费或是不足。
③进入的机会性条件包括:
优先进行集中加工生产与物流配送,可提前建立进入门槛,扩大连锁经营体系,增强竞争力;
拉开与其他没有能力建立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的同行之间的距离,依靠标准化保证产品品质。在政府加大食品卫生监管力度之前完成自身的调整;
“民以食为天”,关系到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的项目。可获得政府的项目支持。
④风险性条件包括:
处于冷链各环节的厂商,在前向一体化或后向一体化进程时,也进行类似的规划设计及建设选择;
Abstract: Interior Design teaching, especially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shape and train in different level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re used in many forms, such as the project Guiding Method "and" studio pedagogy, "and so on, this article onlyhospital decor teaching pedagogy "pilot" studio groping point of harvest and colleagues to explore.Keywords: indoor; design; studio; pedagog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院装潢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专业)在试点中,具体执行时采用以下几个核心改革:上课组织形式变革、教师引入项目教学,辅以学生首席制度变革、阶段性教学变革、教学质量的考核及保障措施。
一、“工作室化教学法”在上课形式的变革。
1、变革教学组织环节,以教师的专业教学指导为主,辅以学生首席参与教学制度,这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教学改革的方式可以更宽泛一些,比如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大幅度增加实训类课程的课时和比重,事实证明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改革的更大胆一点,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竞争性能力。
我们专业在教学中试点中,以将2011级30余名同学以工作室的形式,组织在一起。试点由教师引入的真实室内设计项目到工作室,教师以设计会议形式指导为主,辅以学生首席参与教学制度。学生首席可以来自本班的品学兼优的同学,但更多是高年级的专业标兵。
打破老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局面,增加首席学生参与教学。我们面临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性,在课堂上讲述方案时,经常使用“我认为”“我觉得”“你不该”等等。只要合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信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一学年的试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有几个数据:第一、原来一套初步的设计方案30名同学平均需要7天才能完成,而试点后初步方案设计30名同学平均只用4天。第二、试点前方案被认可率不足3成,试点后方案的可实施率将近5成。第三、学生主动到工作室加班学习的热情高涨,签到率由30%上涨到100%。
2、上课时间的变化,弱化课时概念,强化教学段的概念。
推荐上午学生状态较好的时间为理论教学时间,其他时间为项目设计和制作时间。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教学负责时间由课时转变为教学周次。以大面积学生掌握为严格标准,教师在保证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任课教师可以同时给几个班上课,这这个周次内的理论或者关键部分教师必须在教室中给与学生指导。其他时间,如在项目制作时段由学生首席配合教师进行指导。通过30名学生的试点,学生首席对同学的指导出乎我们所有老师的意料。首先学生首席态度十分认真,尽管是辅助教学,指导重复性和机械性的错误居多,但是学生首席自己也会主动备课。其次,学生对学生首席十分亲切,不会的内容不会隐瞒,不会就问不会就学,学习效果提高特别明显。
3、教师的教学项目引入。
教学不能一刀切,凡是可以通过项目化或者工作导向形式完成的,绝对要以具体的项目体现在教学计划和课程中。不能通过项目化或者很难将项目化引入的,必须采用模拟项目教学。
专业教学研究室在学期伊始,负责审查并确定下学年课程的教学用项目。为保证案例的前沿性,在教学过程中,如出现真实的案例,经教研室核实报教管部门审批,可以替换教学中的案例,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并操作到社会上最新的案例。
二、有改革就必须有考核,我们的考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时间的保证考核。虽然弱化课时,强调授课周次。但教师的累积授课时间必须达到规定的授课时间,由教师填写授课时间登记表,学生监督和教管部门抽查为监督。对于达不到授课时间的教师,责令补课。
2、教学效果的考核。将教学效果量化,如上课所用的方案,经过同学设计获得社会上的采纳次数;获得各种大赛的奖项次数;社会企业人员对学生作品的考核;学生实习和就业率等。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课时费计算的问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确定课时费的计算。因为弱化课时的教学,强化教学周次(教学段)的教学,所以可以把原有课时当做发放课时费的参考。增加激励课时,上课期间所做项目被社会采纳或获得奖项,应给与任课教师课时奖励。
2、大面积执行时,要特别注意成绩好的和成绩较差的两极的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工作室化”教学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中,是以何种形式工作的。通过真实的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明白专业学习对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性。
3、每个班都有成绩不理想的,要通过小组评比、评价、欣赏、惩戒、个别简短谈话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4、对专业教师的要求更高。要认真总结教学组织方面的经验,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在课堂中扮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
以上就是我们在“工作室化教学法”试点中的摸索的经验,希望其他装潢教学的老师给予批评指正,共同为提高室内设计教学工作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职教要为国家产业体系建设培养技能人才[J].中国教育报,2011.3.31(第1版).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班主任主要负责班级的日常事务以及学生的德育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德育思想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习成绩差的,在中学都属于问题学生,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比较差,甚至有1/3的学生属于单亲家庭,这给中职幼师专业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如何让中职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向上、遵守纪律便成为老师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将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关键位置
“德智体美”作为学生发展重要的四个方面,“德”是被放在首要位置的,这就要求中职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管理工作的关键位置,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水平,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遵守纪律,积极向上。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在对学生声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有效地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相关的职业道德等教育内容进行教学,使得中职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幼师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更加深层的社会意义;其次就是要根据当前幼师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让中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师专业的市场概况和社会对幼师专业的人才要求,使中职学生能更快地转变自身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态度,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三,老师可以联系本校已经毕业的幼师专业优秀学生给学生做相关的经验之谈,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幼师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更好地投入到幼师专业的学习中。
二、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强化学生自主管理
班干部作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学生的“带领者”,因此班干部的选拔和挑选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团结班级,老师可以采取不记名方式的民主投票,然后老师在选票数量靠前的学生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合理地挑选班干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组成精干的班干部之后,老师务必要让他们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对其进行耐心、认真的指导和培养,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重视班干部的威信树立问题,从而通过班干部来更加高效地管理班级的事务。比如,老师在教学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和比赛,比如声乐合唱大赛,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集体荣誉感,更好地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热爱班级,为班级的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大部分中职生都是中考中失利,没有考上理想的中学,甚至有些中职生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使得这些学生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做事情缩手缩脚,没有自信。因此,为了增强中职生的信心,让他们找到自信,老师应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创造一些让中职生获得成就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举个例子,如果学校举行一些文艺项目或者是比赛时,老师应当主动地鼓励学生去参加,并且在学生参加项目之前,对其进行详细的、充分的演练,保证其发挥正常,获得成功。这样的话,自卑感很强的学生便能够找回自己的自信心,对现在和未来更加充满积极的向往。
四、情感教育不可忽视
很多中职老师认为对于中职学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他们的内在想法和情感世界,这就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极大的隔阂,老师很难理解学生的某些行为,而学生把老师的教导当作“耳边风”,这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难度,因此,老师应当以爱感人,以情动人,积极地为学生排忧解难。比如,学生如果请病假,那么老师应当及时慰问和关心学生;如果学生家庭有困难,那么老师就要主动地帮助学生渡过难关等等,通过平时这些细节的关怀和帮助,学生也能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懂得遵守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另外,针对一些后进生,老师切不可放弃他们,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如果学生课上回答问题正确,老师也应当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重视这些后进生的成长,从而使幼师专业班级管理工作能够得到优化,在班级中创造良好、温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懂得感恩和回报,更好地配合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
总的来说,优化幼师专业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途径都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因此,这就需要幼师专业的班主任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采取针对性的解决途径,给学生灌输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未来前景以及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更好地凝聚班级的力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老师应当以爱感人、以情动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关爱和帮助学生,使幼师专业的班级管理工作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猪病防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是融猪生产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致力于解决养猪生产和猪病防治过程中提高养猪技术,预防猪病发生及防控猪病的难题,与养猪业的发展、猪肉食品安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紧密相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是中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利用我校建立示范校的契机,畜牧兽医专业对《猪病防治》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从现代养猪业需要入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为主线,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适应现代养猪业和新农村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积极研讨、设计并实践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一、《猪病防治》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只有对工作过程实施系统化设计,才能在满足社会或职业的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进而实现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理念
《猪病防治》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将突出以下几点:
1、以职业教育为出发点,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以理论知识满足工作需要为前提,少而精,压缩猪病防治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将一部分课堂理论教学放在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成。
2、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基础。注重课程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使课程内容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3、突出优势,有所侧重针对性强。分析畜牧兽医高职学生的优势,典型专业技术岗位的特点,对准市场压力拓展就业,对准市场需求办专业,对准猪病防治岗位设课程,对准职业能力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把侧重点放在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4、校企合作,按市场需求设计。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依据企业需要什么知识,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去设计课程。与企业联手,做到与企业零距离的接触、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谋发展,企业给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学校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5、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采用引导式教学,通过大量的课程讨论、分组协作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认同感,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开展社会调查、行业调查、市场分析、就业分析、职业资格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猪病防治》课程设计的针对性
第一,教学内容针对养猪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猪生产岗位猪病防治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第二,针对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脱离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避免平辅直叙的冗长讲授,增强教学趣味性,将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教学。第三,针对畜牧兽医中职的特点,加强防治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做到实践技能操作娴熟。第四,针对猪生产过程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点,课程教学围绕猪这一活体动物进行,首先让它存活下来,不要发病死亡,在此基础上再探讨猪的生长与效益问题。第五,针对养猪行业脏、累、臭的特点,注重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能吃苦的爱岗敬业精神。
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编排
1、设计方案模式。在《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编排时,根据前期行业、企业调研,基于对养猪职业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在课程开发设计过程中,广开思路形成课程开发设计方案。可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生产环节设置学习情境根据猪场生产与管理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典型工作任务与项目搭建课程结构,以场、种、养、管、防、治工作项目和实际生产工作环节发生顺序设计学习情境,按中等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培养的要求和特点,结合现代养猪生产与猪病防治的临床实践,吸收先进成熟养猪技术与成果,优化重组设计课程内容。
2、理论与实践课时安排比例合理。例如,总学时126学时,理论教学52学时。多媒体教室上课,有实物和标本,边讲边展示;实验室上理论课,先讲后做;养殖示范场上理论课,边做边讲,实训场(种猪场)上理论课,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汇总共性的问题,集中在课堂上再讲。实训教学安排40学时,兽医站实习教学30学时,通过兽医站门诊病例治疗的实习,弥补一些见不到的病例。肉联厂实习教学30学时,在肉联厂屠宰加工过程中,学习对猪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检疫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顶岗实习教学34学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实际生产中每一个岗位中,常见和多发的动物疫病,如何处理这些疫病。
3、校内和校外实训结合
学校与玉林春茂集团等公司校企合作,他们公司的猪场是按照现代化养猪生产工艺建起来的高要求、高标准的种猪场,猪场设施齐全,场技术力量强,拥有大中专毕业生员工,科研仪器设备先进,为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开展养猪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场所。另外,在养猪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直接参与养猪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综合应用在学校所学知识指导实习,验证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想法。通过理论、实验、实训、实习等课程学习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综合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提炼精华,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1、校企合作带动实践学习。2013年我校分别到广西养殖龙头企业广西巨东公司、广西春茂公司、广西扬翔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签约、揭牌仪式。这些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实战演练,不但使自己得到锻练和提高,而且给企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顶岗实习的学生,熟练后能独当一面,成为企业的一名临时放心的员工,学生也还能得到一份报酬。
2、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中职学生文化水平相对高职来说不高,所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易掌握。针对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内容中,尽量关注养猪业最新动向和最新实例,如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新疫情,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考评考核制度
考核检查是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和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方法之一,改进考评考核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课程设计时依照突出能力、注重操作、讲究实用、培养创新的原则,坚持知识与能力、人格并重,大力推行多元化考核办法,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校内理论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以此全面考核学生的生产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促进工学结合的实现,促进教、学、做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技能与职业能力培养。
2011年11月,我校就业安置办仅对当年推荐安排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回访统计,情况如下:
顶岗学生安置、离职换岗情况表
实习学生规模 实习人数 离换岗人数 首次留岗人数 稳定率
20人以内 107 64 52 43%
20~30人 45 24 30 56%
31~40人 90 44 54 57%
41~60人 146 62 92 60%
60人以上 127 51 85 63%
合计(人) 510 248 320 56%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首次安置顶岗实习稳定率仅达56%,学生出现离职换岗现象较严重,小型企业、养殖企业更为突出(个别企业中首次学生离职换岗率高达100%)。
二 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1.学校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准确,没有突出实训的优势和地位
作为中职学校教育,它的定位应该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地掌握应用企业一般业务操作和管理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较强的操作能力,在竞争中取得相对的优势。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中职学校教学,没有突出这个特点,仍照搬传统的办学思路和模式,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不合理、不完整,过分地依赖课本向学生灌输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忽视了实践性教学和实训等教学环节,没有突出实训实习课的优势和地位。
2.顶岗实习脱节,顶岗实习性质改变
长期以来,一些中职学校把顶岗实习当做“顶岗就业”,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途径,将学生推给企业后就终止培养;而部分企业也把顶岗实习当做“顶岗生产”,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劳动用工成本的手段,顶岗实习学生经过简单的技术适应训练,就直接安排到生产岗位,对他们生产劳动要求与正式工人一视同仁,唯一不同的就是报酬、福利等待遇比不上正式工人。
3.环境不适应,借口离开
新环境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难没有及时疏导,无助感增强;缺乏工作经验,技能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畏惧眼前的工作;与企业职工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疾病症状。
4.顶岗实习管理难度大,缺乏规范统一
第一,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与学校时空的阻隔,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岗位也不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困难;学生自律性较差,个人空间自由度大;顶岗实习教学起步较晚,存在很多评价标准上的空白和考核办法上的不完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了顶岗实习的教学稳定。
第二,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学生自由离岗换岗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责任难以界定。学校缺少与家庭联系和沟通,目前也没有设立家庭监管职责的相关法规,得不到家庭的配合,学生往往因出现小困难向家里诉苦,家长非但没做学生思想工作反而心疼孩子鼓动其离岗换岗。
三 改革措施
1.正确认识,合理定位
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把它当做中职学校形成特色、提高质量、树品牌的重要手段来抓,要把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作为中职学校实践性教学教育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2.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健全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制定实践教学规范、实习工作细则、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外教学实习工作流程、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职责、学生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
3.注重实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课堂主渠道,围绕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为主题,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强化“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提升实习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信度。其次,做好实习前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实习的宣传,将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法纪作为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和提醒,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法律和法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服务到位,重视热点、难点问题
首先,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畅通电话或通过建立QQ群组,及时回应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握实习生思想和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其次,实习点的指导老师定期召开协调会,邀请企业方管理人员出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实习结束后,及时总结表彰,促进顶岗实习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5.建设一支“双师型”团队,全程监管
选拔和培养一支品德高尚、工作能力强的“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了解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在实习期间要依据实习方案和实纲内容,制定实习工作计划,按实习工作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参观和现场教学,并做好教师实习日志记载。及时总结经验,丰富教材、教法,适时调整完善实训内容,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6.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要建立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应用发展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情况,建构以岗位任务、实习过程、实习成果、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等细化版块组成的指标体系,科学规划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量化体现考核评价结果,全面如实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情况。
四 结论
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和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增加家庭监管职责,依法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减少直至杜绝离职离岗现象,保证学生在实习中的安全和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促进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是在学校及教师在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载体等材料。它能够完整、准确、真实、系统地反映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直接为教学活动服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档案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1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1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中职学校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应包括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综合类。主要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设置方面的规定和办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及名种会议记录等。
(2)规章制度类。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等。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建设、教案、试题库、教学实习、实习实训基地、毕业实习、教学质量检查、教师考核和教学质量测评等材料。
(4)学科、专业与实验室建设类。包括专业设置、学科设置及实验室建设的材料,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的申报论证,评估及建设方面的材料以及申报国家重点学校的实验室论证、申报和审批材料、总结等建设性材料。
(5)学生学籍类材料。包括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籍变更、学习成绩、教育实习、实验实训实习材料及成绩、学生奖惩材料,学生入团、入党情况,学生参加各种大赛的情况,毕业生材料等。
(6)教材类。包括各专业征订教材的情况;自编、参编、主编教材的情况;优秀教材的比例、自编教材的比例、各科习题集、实验报告及实习实训指导书等。
(7)招生就业类。包括招生宣传材料和招生申报计划、上级主管部门的材料、新生录取材料、报到生的比例、年度招生的总结材料;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情况反馈等材料。
1.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
(1)来源渠道多、涉及面广泛。
教学档案来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也包括上级各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令、规定及条例等。教学档案既涉及到上级有关部门,也涉及本单位的教研室、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等;人员涉及到各级领导干部、教师、教辅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等。
(2)形式多样。
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记录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只有档案原始资料的多样性,才能如实反映多样性教学活动的面貌,才更具有档案的作用和价值。数学档案原始资料应包括纸质的、图片、音像、电子稿、光盘等。
(3)专业性强。
除普发的一般性文件外,教学内容是由名个不同学科、专业组成的。不同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不同的方案,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教学工作不同,显示出不同专业各学科的差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档案材料的重视不够,没有普及教学档案管理意识
大部分基层管理人员、教师到学校领导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但对教学档案的管理投入欠缺,如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投入不够。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授课计划、教案等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证书文件等不能主动上交存档。造成档案材料采集困难。
2.2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没有系统的管理。导致档案管理混乱
中职学校都存在档案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对各部门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管理人员和教师大多忙干日常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散存于他们个人手中,导致教学材料不齐全、不完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来学校进行教学评估时,为了补充档案材料的缺口,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补全档案,这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使得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失去了档案的真正意义。因为没有系统的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为了自身利用的方便将一些重要的文件的和材料自行保管,不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导致材料损坏或丢失而无法查找。
3加强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3.1系统管理,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要把教学档案工作提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工作议事日程中去,把档案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及时研究和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突出教学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调整档案工作的机构设置,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综合档案室,由一名校长负责统一管理全校档案工作。各管理部门就建立档案分室。教学档案分为校、教务科、教研室三级管理,校办为一级管理,教务科为二级管理,教研室与实验室为三级管理各部门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教务科档案管理由教务千事兼管,教研室与实验室档案管理由主任兼管。档案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本部门、本系统的教学文件,并按期向学校综合档案室移交档案。
3.2明确责任,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不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措施。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指导和落实,加大管理力度。
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是在学校及教师在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载体等材料。它能够完整、准确、真实、系统地反映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直接为教学活动服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档案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1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1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中职学校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应包括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综合类。主要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设置方面的规定和办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及名种会议记录等。
(2)规章制度类。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等。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建设、教案、试题库、教学实习、实习实训基地、毕业实习、教学质量检查、教师考核和教学质量测评等材料。
(4)学科、专业与实验室建设类。包括专业设置、学科设置及实验室建设的材料,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的申报论证,评估及建设方面的材料以及申报国家重点学校的实验室论证、申报和审批材料、总结等建设性材料。
(5)学生学籍类材料。包括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籍变更、学习成绩、教育实习、实验实训实习材料及成绩、学生奖惩材料,学生入团、入党情况,学生参加各种大赛的情况,毕业生材料等。
(6)教材类。包括各专业征订教材的情况;自编、参编、主编教材的情况;优秀教材的比例、自编教材的比例、各科习题集、实验报告及实习实训指导书等。
(7)招生就业类。包括招生宣传材料和招生申报计划、上级主管部门的材料、新生录取材料、报到生的比例、年度招生的总结材料;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情况反馈等材料。
1.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
(1)来源渠道多、涉及面广泛。
教学档案来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也包括上级各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令、规定及条例等。教学档案既涉及到上级有关部门,也涉及本单位的教研室、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等;人员涉及到各级领导干部、教师、教辅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等。
(2)形式多样。
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记录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只有档案原始资料的多样性,才能如实反映多样性教学活动的面貌,才更具有档案的作用和价值。数学档案原始资料应包括纸质的、图片、音像、电子稿、光盘等。
(3)专业性强。
除普发的一般性文件外,教学内容是由名个不同学科、专业组成的。不同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不同的方案,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教学工作不同,显示出不同专业各学科的差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档案材料的重视不够,没有普及教学档案管理意识
大部分基层管理人员、教师到学校领导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但对教学档案的管理投入欠缺,如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投入不够。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授课计划、教案等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证书文件等不能主动上交存档。造成档案材料采集困难。
2.2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没有系统的管理。导致档案管理混乱
中职学校都存在档案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对各部门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管理人员和教师大多忙干日常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散存于他们个人手中,导致教学材料不齐全、不完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来学校进行教学评估时,为了补充档案材料的缺口,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补全档案,这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使得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失去了档案的真正意义。因为没有系统的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为了自身利用的方便将一些重要的文件的和材料自行保管,不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导致材料损坏或丢失而无法查找。
3加强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3.1系统管理,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要把教学档案工作提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工作议事日程中去,把档案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及时研究和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突出教学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调整档案工作的机构设置,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综合档案室,由一名校长负责统一管理全校档案工作。各管理部门就建立档案分室。教学档案分为校、教务科、教研室三级管理,校办为一级管理,教务科为二级管理,教研室与实验室为三级管理各部门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教务科档案管理由教务千事兼管,教研室与实验室档案管理由主任兼管。档案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本部门、本系统的教学文件,并按期向学校综合档案室移交档案。
3.2明确责任,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不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措施。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指导和落实,加大管理力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56-01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中职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内容广、技能要求较高、学生入门难的特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大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所以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不仅要提高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岗位所需的实践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企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线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抓好学生的实习课。对于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基本操作技能课和典型电路课题。下面就结合电子电工实习课程的特点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一、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课题模块采用“四阶段教学法”
(一)准备阶段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包括基础准备工作和学生的介入,讲解的具体步骤可分为三步:教师首先要划分实践教学的单元,也就是分组,并且为每组准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工件等。其次,通过实际中应用本知识点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在学生有求知欲望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
(二)教师示范
教师在示范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加深理解,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操作的程序,也就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做”,继而他们也要这样做。
(三)学生模仿
按照接受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挑选多个学生按示范步骤重复教师的操作,给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肯定学生在首次尝试中取得的成绩。对最重要的工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提问,特别是学生所表现出的难点,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模仿过程,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方式,必要时解释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模仿过程,获得反馈信息,用以确定下一步教学的难度。
(四)练结
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在旁边监督、观察整个练习过程,检查练习结果,纠正出现的错误,然后再将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复重点和难点。
二、综合应用的典型电路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方法之一,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一般分为四个教学阶段。
(一)确定任务目标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二)制定计划
由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三)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步骤和程序工作。
(四)检查评估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适合学生、能提高技能操作训练的方法就是好的教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和完善,切实抓好实习教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懂理论、会操作、能创新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