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6-24 07:28: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营销管理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营销管理工作计划

篇1

1引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城市照明对于当前城市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照明设施是照明工作的基础,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城市照明工作的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很难推动城市照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项目绩效管理的引入和优化,将会更好地推动照明设施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接下来就探讨在优化项目绩效管理方面如何做好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工作。

2城市照明设施管理的重要意义

城市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城市照明不仅仅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景观的延伸。因而在城市建设中,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城市照明设施管理的经济价值

我国每年用于城市照明设施的建设管理投入资金是非常可观的。但是,由于当前城市照明设施管理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而轻管理的现状,很多设施因为灰尘堆积、老旧破损、人为破坏等问题出现故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设施维护方面的各项投入。如果照明设施管理工作能达到相对比较理想的效果,设施出现故障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将极大地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避免设施重复更换所导致的资金浪费。因而,城市照明设施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2城市照明设施管理的社会价值

城市照明设施对于居民的生活以及很多企业的日常生产存在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如果城市照明设施出现故障,城市居民的夜间出行、企业的生产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做好城市照明设施管理可以提升城市的和谐度,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是当前城市照明设施管理的社会价值的体现。

3优化城市照明设施项目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照明设施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要真正提升城市照明设施管理工作的质量,必须更好地对城市照明设施管理工作进行项目优化,而绩效管理工作与照明设施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城市照明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

3.1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城市照明设施管理工作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如果从事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员工作积极性相对较差,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将难以保证。长此以往,相关的设施会因为管理不当而出现各种故障,后续维修和更换投入加大,设施维护资金预算也会过快增长。通过优化绩效管理,将一些绩效考核指标,如维护计划完成率、验收合格率、照明设施完好率等与相关人员的薪资报酬挂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热情的态度去面对日常工作,从而使照明设施管理的工作质量得到保障。

3.2提升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城市照明设施的设置面广线长,管理维护的工作量相对较大。为了更好地保障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我国公共服务资金分配中对于照明设施管理工作的资金分配比例相对较大。如果项目绩效管理难以发挥作用,照明设施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将很难保证,最终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维护和更换。通过优化项目资金绩效考核,会使管理人员更加重视工作分配的合理性和工作效率的提升。这样就可以在预算资金控制额度内完成相应的工作,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将会大大提升,有效实现成本控制。

3.3保障城市照明设施的良性运转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用于市政道路、城市游园绿地、景观绿化等的照明设施使用量也在逐年增长,由此产生的问题如下:一方面照明设施的规模和范围在快速扩展,另一方面从事设施管理工作的人员数量却不会随之快速增长,单位设施的维护成本在相应增加。优化项目绩效管理可以最大程度上化解这个矛盾,使照明设施可以保持较长久稳定的运行,为人民生活带来便利,创造良好的夜间出行环境。

4在优化项目绩效管理方面如何做好城市照明设施的管理工作

4.1加强宣传培训,树立绩效管理意识

通过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在管理部门和人员中牢固树立起绩效管理意识,并将这一管理理念贯穿于照明设施日常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不断优化照明设施管理。这样不仅相应的管理工作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4.2健全评价体系,优化绩效考核指标

在照明设施项目管理的投入、产出、结果和影响力等各个方面进一步细化绩效考核指标,健全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在日常管理数据分析研判的重点控制环节上增设考核指标,相应地增加重点指标项考核权重以达到关键节点绩效管控目标,实现项目管理的优化。

4.3引入智能化管理,提升精准管控水平

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化管理方式,把各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进行有效关联,将城市照明设施日常管理的数据采集分析、整合使用、落实反馈等在部门间形成联动机制,在统筹综合考虑项目投入、产出、效果、影响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采集、重点部位分析研判,找准管理的疏漏点,进一步完善管控措施,着重提升城市亮化照明着灯率、维护设备完好率、设施维护时效性等关键指标,真正做到项目绩效管理目标细化到位,精准管控。

4.4完善绩效考核与监督制度建设

城市照明设施管理工作中要重视绩效考核与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分部门分岗位有针对性地制定绩效考核与监督制度,通过有效的监管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对于工作中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在工作中存在失职的要严肃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在实施效果上大打折扣,使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发挥最大效能,确保绩效管理工作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28-02

电力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提升组织绩效管理效率,激发员工潜力,实施严格的绩效管控,优化绩效管控模式。下面就从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概念、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期顺利实现电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满足电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概念

电力企业科学化管理的关键就是绩效管理。首先,就要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工作的作用,提高电力员工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水平,激发员工潜能,加快电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思路:打破传统绩效考核局限,完善电力企业内部专业职能和事后评价中的不足,从系统全局视角,建立电力企业核心资源和业务链条,并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几个环节进行绩效管理的全面监控,促进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业务的协调有序开展,提升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实现电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 电力企业绩效工作现状

近年来,电力企业员工始终坚持吃苦奉献和善打硬仗的奋斗理念,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实现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决策部署到位,创造辉煌经营业绩。但电力企业绩效目标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同一些先进企业相比,电力企业各部门考核体系尚未完善,主要侧重于对重点工作评价和核心业务考核,各级领导对部门工作不重视,对业务流程关注不够等方面问题,日积月累这些问题必将影响电力企业正常经营,阻碍电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甚至有部分单位过分追求生产经营达标,制造业绩“面子”工程,放弃企业“里子”,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2.1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不精确

由于电力企业管理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部门和员工之间存在传递问题,绩效考核、考勤、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之间关联性较差。绩效管理体系管控力度不强,且大部分是针对专业领域的考核,其中绩效指标的极大缺失反映出了电力企业管理缺乏一定的全局性和系统性,整体发展脉络不清晰,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失,若是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造成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

2.2 绩效沟通、改进机制不科学

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是名义上的客户关系,实际上是各自为政、缺乏应有的协同合作和全局观念,工作监督、工作决策、工作考核相关机制呈现弱化态势,工作中常见“拖、躲、推”的不良现象,敷衍了事的现象极为明显。

3 绩效闭环管控,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水平

绩效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员工业绩和能力上的考核和评价,是完善绩效目标事前评价方案的重要手段。因此,电力企业可以通过构建效协同管控平台、上下线一体化绩效沟通评价机制等来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更好地完成绩效管理目标。

3.1 围绕业绩和能力绩效考核为中心,加强绩效评价标准建设

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总结往年绩效管理经验,适当调整绩效评价系数,推行最优化动态绩效评价标准,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方案导向作用,积极发挥电力企业内部资源优势,对艰苦地区和艰苦专业实行策略上的倾斜,促进内部各项业务的协调发展。

加强指标协同。电力企业绩效考核设计“关键绩效”和“同业对标”及相关业务指标一定要遵循业务价值链接进行相应的信息归集整理,加强绩效管理指标的层层关联和向下分解,进行定位影响因素的判定,预估电力企业未来发展形势,做好绩效执行进度或偏差风险防范工作,尽可能地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充分发挥事中纠偏、事前引导和事后评价作用。

3.2 利用“第三方”平台,实现电力企业经营指标的协同管控能力

“第三方”平台有利于提升经营指标专业管控能力,对电力企业同行业管控指标和管理工作重点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首先,可以通过专业职能部门和绩效指标管控部门间的专业协同机制建设,避免重点管控移动指标和短板情况的发生。

绩效指标管控部门应从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从“第三方”视角进行分析,采用关联分析、分解下钻和趋势预测等综合应用指标法,追本溯源对异动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提升内部专业部门和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满足电力企业长期发展需要。针对指标异动分析成果,加强各部门相应的管控体系建设,准确地进行管控机制分类和等级划分,协调各层级沟通,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加快异动闭环处理,保证管理成效。量化考核管理目标,加强绩效指标管控,全面提升各部门核心指标,进行电力企业内部工作量化考核。

3.3 促进电力企业业务良性发展,建立完善的内部绩效沟通机制

首先,建立完善绩效沟通渠道和平台。利用每月绩效考核,加强绩效管控部门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快速找到症结所在,并加以解决。建立员工绩效申诉机制,当员工提出申诉意见时,绩效指标管控人员应及时了解员工想法,积极化解员工思想矛盾,让员工以一个积极、热情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实行单位内部员工人文关怀,对于那些存在困难的员工,合理安排工作,使其能够拿到合理的绩效分值。

其次,建立电力企业内部强化发展战略,采用绩效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围绕业绩考核指标的主要内容,进行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努力将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各部门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信息系统等有效链接起来。将单位绩效管理信息贯通起来,实现对员工绩效评价的客观和公正性,做好电力企业闭环管理基础性工作,推动闭环管理全程监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绩效管理精细化作业,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作用。

最后,建立绩效考核应用机制,不断提升绩效目标考核效果和效益。贯彻落实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细化每名员工的考核内容,将绩效考核管理落到实处,建立班组打分机制,全面考核各部门员工实际业务综合能力,公正、客观地进行员工行为表现评价,进行绩效考核工作结果和设定标准的准确衡量,并经全体员工认可通过。拟定各业务部门绩效考评标准,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案,将各项绩效考核问题贯彻落实到每个岗位、技术、得分上,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实现绩效考评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

4 结语

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关键就是要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各项绩效管理的闭环管理。笔者提出围绕员工业绩和能力为核心的绩效沟通管控平台建设,全面监控电力企业内部绩效考核情况,明确绩效管理技能发展方向,推动电力企业管理者、员工、企业的共同发展,进一步实现电力企业与员工共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余金焱.如何构建全面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J].人力资源,2014(12):50-53.

[2] 李吉祥.人因视角的电力企业安全工程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篇3

The influence about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work ethic of administration in the digital campus

Chen Mimi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China

Abstract: Digital campus has changed the mode of the college administration. College administration must establish a new work ethic with suitable and master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 words: digital campus;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work ethic

1 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及要求

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数字化校园的关键特征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校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以信息装置的互联运行为技术支持,以学校应用软件和教育资源为核心,以建构现代教育模式为目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对学校的未来重新设计,为学校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教学、管理、科研、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等。

为适应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新需求,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学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质及工作伦理都必须随之优化调整。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推广力度、应用水平,决定着一所学校在信息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否接受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事关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效管理的成败。

2 信息素质的定义

信息素质概念首次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IA)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1]。“信息素质”使用最为广泛的说法是:“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在需要时能够识别、查找、评价和有效地使用信息。”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而言,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清楚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

2.2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又称信息技能,包括确定信息需求的时机,选择信息源高效获取信息、处理评估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信息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操作与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数据处理能力,也就是能够对管理活动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及必要的加工;三是信息开发能力,包括对管理活动中的信息处理流程进行设计,结合管理业务对现有信息系统功能的拓展和完善,对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和相关处理,根据信息处理结果融入个人的思想和见解并通过恰当的渠道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人。

2.3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对信息基本常识的了解,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而言是指其对工作信息源以及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方法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知识包括一定的信息文化知识、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知识。

3 数字化校园要求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伦理随之转变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校为了实现学校工作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积极发挥管理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数字化校园将高校原有管理和服务网络化,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重新理解和定位高校的社会职能,设计和重组内部组织结构,再造运作流程,从而实现高校管理模式和发展机制的系统变革,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校管理制度和机制构架。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与之相应的新型工作伦理。

3.1 建立促进高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工作伦理

数字化校园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互联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行政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等级森严的格局,使得高校行政组织结构由传统的垂直模式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变[3]。

建立扁平化的工作伦理可以使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掌握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不再受到层级限制,促使权力的进一步下放,简化了中间管理环节,从而提高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因此,我们应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特点重新梳理工作流程,然后以高校各项事务的工作流程为中心,而不是以部门职能来构建组织结构;削减某些烦琐的管理层次,取消一些中层管理者的岗位,使高校事务指挥链条最短;根据高校各项事务的目标,确定各级行政人员的职责与权利,增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自主决策权。

3.2 建立保证数据准确性、有效性的工作伦理

数字化校园实现了高校各院系专业和行政机构的网络化,建立健全了各个职能部门的数据库,进而建立了全校性的数据库。高校必须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收集、共享工作。

只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信息的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才能方便校内数据和行业数据之间的流通,才能实现全校范围内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因此,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数据标准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

3.3 建立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规范性、灵活性与协作性的工作伦理

数字化校园实现了高校办公的异地化,解决了多校区办学、领导出差等情况下,信息互通、学校管理不便的问题,使得部门管理者不受上班时间和工作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管理工作,使工作更具灵活性。由于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等活动都被信息技术平台固定下来,极大地抑制了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从而促进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化伦理的建立。

数字化校园使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使得信息资源的传输打破了行政、学科设置、地理位置等障碍,实现了院系与院系、各机构之间、学校与数据库以及学校与国内外网络之间的互联,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新的伦理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减少人员和计算机功能的闲置与浪费。通过工作伦理的转变,带动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形成数字化校园信息综合集成的合力。

4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质的措施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环境里,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少专业背景的情况下,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4.1 加强信息素质的教育和培训

为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信息能力,高校要依托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教育资源、图书情报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的教育和培训[4]。培训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分辨信息优劣、剔除冗余和不良信息的能力;三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整合有效信息,创造性地使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四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动学习各种新科技、新知识的积极性;五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4.2 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一方面,营造信息化环境和氛围,激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动性是一种提高信息素质的方法。另一方面,信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软硬件基本建设,高校应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提供必需的物资、器材和场所,着力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

4.3 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把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纳入其上岗资格考核和薪酬考核体系,并建立工作绩效与个人待遇相联系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制定一套合乎数字化校园要求的科学、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能者上、庸者让的良好氛围,以充分激励行政管理人员的潜能。

参考文献

[1] 卜忠飞,韦凯.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38-41.

篇4

加强社有资产管理、防止社有资产流失,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促进供销事业发展,发展和壮大合作经济,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基石。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社财务科精心组织,对系统社有资产状况和运营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清查核实,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思考改进的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一、现有资产的状况

我市供销社系统社有企业现有12户,其中供销社全资企业11户,参股企业1户,至2013年7月10日,账面资产总额8000余万元,位于市区的企业有4家,资产总额6000余万元,其余分布在我市的8个乡镇,土地面积170亩(其中出让性质的出地106亩),经营范围涵盖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的批发和零售,企业的资产运营方式为职工承包和租赁经营。

二、系统社有资产现行管理办法

我社专门成立了黄骅市润丰资产运营管理中心(独立核算的集体企业,以下简称中心)对社有资产进行管理,制定了《黄骅市供销合作联合社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经营管理责任制暂行办法》,既要保证资产的运行效益又要保证资产的运行安全。办法中对社有资产所属单位分为目标责任制单位和报账制单位和长期承包单位三类,目标责任制单位(包括城关供销社和供销大厦)配备企业负责人、会计和其他管理人员(共计不超过5人),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即法定代表人和会计人员分别向中心交纳风险保证金,工资每月按本人档案工资的80%预发,年终由市社审计科审计后,根据综合考核业绩兑现剩余的工资及资金(或罚款);报账制单位(包括杨庄、毕孟、滕庄子、吕桥、歧口、新村六个基层供销社)只保留企业负责人和会计2人,负责房屋租金和企业保险的收交、离退休及遗属人员管理、社有资产的管理及市社交办的其他工作,实行费用定额,超支自付,节约归已的办法;长期承包单位(包括贾象和旧城两个基层社)只保留一人,工资定额,费用由中心审核后实报。

社有企业资产租赁合同全部由中心审核签章并存档一份,资产运营收入由企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经中心专人实地考察后确定,以保证资产的运营效益。系统社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证及相关契约等一律交中心管理。报账制企业和长期承包企业的公章及财务专用章和其他印章一并上交,实行统一管理,企业发生的种类单据平时由自行保管,年度终了后到中心报账,中心将企业年度的现金收入和支出核对后,结余差额交中心,出现的缺口由中心拨付,报账后的单据交中心保管,其账目也由中心核算。所有的社有资产,每年都要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进行补烫堵漏,对出现安全隐患的及时排除。

三、目前社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5

关键词: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教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依托MIS系统开展教学教务管理工作

MIS(管理信息系统)是应用于管理的众多信息化技术中最重要的。依托MIS系统,可以将纷繁复杂的教学教务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还可以将管理业务流程固化在计算机程序之上,高性能的MIS系统甚至还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和多用户在线管理。然而,目前只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少数知名高校拥有自己的教学教务管理MIS系统。由于各学校的教学教务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不尽相同,操作和维护系统的人员素质更是千差万别,因而想要在别人的MIS系统上完全“坐享其成”,是行不通的。

(1) 学校要重点投入,扶持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曾投入上百万元用于引进清华大学的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硬件设备,同时选派多名计算分院、教务部、网络信息中心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投入到系统的二次开发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除此之外,由计算分院自主开发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和分院教学规范管理平台也已进入实际开发阶段,有针对性地用于改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多个环节,实际应用意义非常重大。

(2) 抓好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牢固树立教学教务MIS的核心地位

在高等学校中,从事教学教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并非都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这就为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困难。推动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系统开发同样重要,要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系统运行的失常,就必须抓好操作人员的系统化教育和应用技能培训工作,要把应用系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纳入到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的考核中去,从政策上加强教育、监督和引导,进而保证教务系统的全面、正常运转。

(3) 要合理利用MIS系统资源,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21世纪,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竞争,因此应用教学教务管理系统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维持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运转,还有待于提高系统的应用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要合理规划业务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减少管理人员的使用量,进而节约人员经费开支。

利用系统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例如组织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教务管理数据的网络化等等,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引入无纸化办公的思想,减少各种管理过程数据的书面管理,降低办公经费支出。

2加强其他形式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辅助教学教务管理工作

信息化技术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除MIS系统以外,还有多种信息化技术可以应用于辅助教学教务管理工作,这些技术都是不容忽视的宝贵资源,有待广大教学教务管理工作者深入研究。

(1) 平面技术

在教学教务管理的业务工作中,面对的工作对象群体除了教职工之外,还包括大量的学生。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如果对工作对象所提出的问题或办理的业务进行汇总,有些问题或业务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例如新生进校后会修读哪些课程,应该如何进入教务系统进行选课、如何安排四年的学习计划等等。而依靠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的解释显然不是最好的方法。根据有效沟通的原理,人所获取的信息中有70%来源于视觉,因此寻求平面技术的帮助,可有效地解决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一些繁杂的业务问题。

图1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分院运用平面技术来描述06级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方向课程计划的图解的一部分(该项研究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学管理类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它说明的是所涉及到的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必须知道的课程计划及各课程的性质和要求。可见,一份并不复杂的设计合理、解释科学的平面图解可以帮助教学教务管理工作解决一些用语言很难短时间解决的问题。

图1 计算机专业06课程计划图解

(2) 网站技术

信息时代,网站开发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net技术的出现使得网站开发变得更为容易,通过网站的数据资源共享和展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由于流程复杂,因而多通过C/S方式的管理软件来实现。通过配合网站技术,可以使大量的有用数据从业务人员的信息孤岛中得以释放,能够为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信息流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而节约办公时间和成本。

(3) 校园移动通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并不普遍,但却是一个很好的趋势。目前,移动通信运营商为校园移动通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校讯通”技术,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向指定的用户群发消息。这无疑为改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也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其操作是将教师和学生的手机号码编入“校讯通”的用户群,并组织合理的层次定义方式,然后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向指定的群组发送最及时的信息。

(4)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近年来在高校广泛应用于教学平台的建设,也是推动高校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向高水平发展的有力工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功引入并组织实施的BB(Blackboard)系统就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应用的典型例子。在此系统之上,集成了众多课程的教学课件、视/音频资料和练习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在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要将像BB一样的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予以关注,从观念上创新,避免重复低质量的基础管理工作,通过管理创新带动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整合资源,依托信息化技术拓展教学教务管理的合作领域

在整个校园信息化领域中,教学教务管理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图2所示的校园信息化系统模型图(资料源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人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研究)可以看出,教务系统与其他诸如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等共同组成了校园信息的数据网络,因此要真正做好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管理业务就要“一盘棋”,拓展跨领域的业务合作和数据共享。

(1) 与人事管理的合作

高校人事部门掌管着全校的教师资源,而这些资源正是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动力资源。从管理的度讲,人事部门对教师的管理更专业,因而要做好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应当拓展与人事管理机构的合作,加强人事管理系统和教学教务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实现跨系统的统一身份标识,合理利用教师数据资源,优化教师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

图2 校园信息化系统模型图

(2) 与财务管理的合作

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很多数据最终服务于学校的财务管理,例如教师工作量的数据决定着财务管理中每位教师所得到的课酬数额,学生选课学分数又决定着学生应该按学分向学校财务缴纳的学费数额。因此,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必然的合作关系,而这种合作的推动也有赖于教学教务管理数据与财务管理数据的对接,看似孤立的两个管理过程也因为信息化技术的推动实现了优化组合,其管理效益也显而易见。

(3) 与各类技术管理和支持部门的合作

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和帮助,而种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又离不开高校内外各类技术管理和支持部门的鼎力配合。这其中包括学校内的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项目管理职能部门,还包括校外的软件开发企业、移动通信技术运营商等等。总而言之,要推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就必须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单纯依靠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绝无法实现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篇6

国内目前高职院校对于教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大多停留在依靠工作流程性文件、教务新晋工作人员在试用期的轮岗制、通过组织讲座、甚至于传统的师徒式的工作交接,缺乏必要的互动,容易让学员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降低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教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激励,实质上就是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打破原先对于该问题的一些错误的认识,进而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对相关人员进行选拔、培训和激励的过程,最终达到对于教务工作的团队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具体措施如下:

一、对新晋教务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提高准入门槛。教务工作人员是高校中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行政制度和日常教学活动的纽带。一个优秀的教务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基本的常识性知识外,还需要组织协调能力、优秀的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制作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甚至是危机处理能力。在选聘之初,除了使用传统的对智力、资质、能力以及兴趣等内容的笔试之外,引入绩效模拟测试(即工作抽样法和评估中心法),基于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复杂性和繁琐程度,在面试阶段应引入压力面试的部分,对一些突发状况的应激性反应和处理,如考务工作中的可能出现的突发性状况等。从而对新晋人员进行综合评估,从其中选拔出与实际工作更为相符的人员。

二、对教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在进行所有培训之前,必须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团队拓展素质训练。打破某一岗位的单一刻板印象。可采用信任背摔、齐眉棍、驿站传书、团越高墙等训练游戏方式,对教务团队的概念模式进行深化。

现代企业培训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两种。将这两种培训模式引入对于教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来操作:

2.1脱产培训

2.1.1课堂讲演。通过课堂演讲的方式,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的流程进行介绍,并传授各岗位的专业技术,人际关系或解决问题技能等知识。

2.1.2视频讲解。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清晰的演示国内外现行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并演示其他培训方法不容易展示的特殊技能。

2.1.3模拟实习。通过实际完成实际或者模拟的工作环节进行实习。方法有:对特定案例(如之前出现过的教学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教务具体工作实习、角色扮演和团队互动等。

2.1.4 入门培训。通过对于特定的一个模拟工作环境下使用与实际工作相同的设备或软件(如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来进行工作学习培训。

2.2在职培训

2.2.1 工作轮换。通过内部横向轮换,允许单一岗位教务人员调换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为教务员提供不同工作任务的机会。如一段时间对调教学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等岗位从而进行轮换。

2.2.2实习分派。通过外派学习的方式,利用与其他院校、部门的交流机会,进行业务学习和再学习。

2.2.3继续教育。要求所有在职教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学习,从而形成组织内部的良好学习氛围,带动教务人员内部形成良性互动,终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建立起学习型组织。

三、对教务的日常工作进行标准化操作。对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进行分权化管理,充分利用好高职院校的组织架构,合理搭配教务处和二级院系的教学任务分配。真正确立教务处监管、二级院系协同的管理模式,将教学管理工作从平日的复杂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繁琐程度,提高其工作效率。

四、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尽可能争取针对教务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待遇等福利举措。在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务队伍的情况下,对教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应的激励。如严格奖惩制度,对违反教学相关制度的行为要严格处理。严肃教学规定的权威性。对教务人员的评价考核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多利用赞赏、升值、成就等激励性因素,合理使用薪金、工作环境等保健性因素,促使教务人员在压力下,自我提升,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

五、引入价值导向理念,以教务团队的共同信念和期望模式,尤其是老一批教务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以模板建设起属于“教务人”的组织文化,进一步加强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完善教务这一团队的理念建设。

高职院校教务工作人员的团队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目前社会上对于教务工作的误解和忽视,只有经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真正的做出实效来,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高校对此工作忽视的传统观念。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155-01

目前,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电力营销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电力营销稽查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力营销工作各个责任事故、差错及异常状况进行查处,约束企业的电力营销环节。本文结合我国相关企业在电力稽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说明,探讨如何在电力营销管理中更好地应用营销稽查,推动我国企业的长效发展。

1 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概述

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电力营销工作。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经济建设部门及单位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的电力管理部门在开展对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将内部控制和约束机制更好地与市场经营结合在一起。因此,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电力部门开展电力营销工作。

通过电力营销稽查管理,能够有效地规避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市场风险;有利于我国电力管理部门开展信息管理工;有利于我国电力管理部门对电力事业的有效控制。因此,营销稽查在电力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为我国的电力企业及部门提供更可观的经济收益,并且能够进一步规范我国的电力营销市场,规避管理漏洞,提高我国电力营销管理的力度,减少电力营销事故。

2 营销稽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用电量逐年上升。在用电设备激增的形势下,很多单位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我国电力市场的开拓以及我国电网、电力设备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从而忽视了对电力营销以及营销稽查的管理工作。以下笔者详细地分析了在我国电力营销稽查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2.1 营销稽查工作的定位不准确

营销稽查工作的定位不准确,因而导致了对稽查功能的认识不到位,很多企业和部门都将稽查与检查混淆,对于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规范用电、堵漏增收等方面,导致了稽查工作不到位。

2.2 营销稽查考核工作欠缺

在我国很多单位对稽查考核工作不重视,认为稽查考核的作用只是反窃防漏,因此忽略了规范营销业务及以内促外等考核。所以,很多供电企业内部的核查受到制约,很多问题查处不力,也影响了电力营销稽查等职能的有效发挥。

2.3 我国电力稽查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从我国电力稽查营销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由于很多稽查工作需要现代化的稽查方法,而我国目前的稽查人员由于业务水平较低,还是沿用以往的工作方法,很难适应营销稽查工作,使得营销稽查工作不合理,稽查线索不清晰,工作效率低下。

2.4 营销稽查的工作方法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工作方法主要有抽查与彻查两种。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都是对工作单、台账报表等进行检查,主要凭借营销稽查管理人员的主观经验来判断是否存在着稽查问题,所以很多细节隐患不易被发现,从而造成重大差错。而彻查这种方式就需要更多的人员集中检查,比较浪费时间,稽查管理的效率较低。另外,我国的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水平比较低,在对某个企业稽查的过程中,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查时间不确定,企业的整改力度不够。很多普遍性的问题,没有进行专项稽查,营销稽查的效率比较低。对营销稽查工作没有详细的核查制度,对稽查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错误惩处不力,都影响着我国营销稽查工作水平的提高。

3 营销稽查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对营销稽查工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营销稽查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明确营销稽查工作目标,建立科学的营销稽查管理

模式

在电力营销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初步建立稽查、电费计算、电价监管等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电力营销功能的发挥,更好的为我国的电力部门提高专业化的营销业务监督。通过对营销等部门的监督,整理、汇总在稽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营销稽查工作的顺利展开。

3.2 丰富营销稽查的工作内容

我们可以针对在我国电力营销稽查管理中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不断扩大营销稽查管理的范围,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营销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促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对有关投诉的处理工作,弥补营销稽查管理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效率。

3.3 创新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手段

通过基础稽查与专项稽查工作相结合,详细地核对稽查对象的各项信息,避免信息不符。坚持“以内查为主、外查为辅”的原则,利用网络化的营销业务支持平台,按照营销稽查工作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通过有计划地完成稽查任务,实现工作流的方式,提高营销稽查管理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水平。

3.4 提高营销稽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通过培训班、讲座等方式,提高电力营销管理人员、营销稽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营销的内部管理。让营销稽查人员明确稽查的目标,提高工作方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的规定贯彻执行相关的稽查管理工作。

4 结 语

综上,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电力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强,因此我国企业普遍都面临着营销管理等压力。而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电力营销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进行需要对电力营销工作各个责任事故、差错及异常状况进行查处,约束企业的电力营销环节。在我国目前的电力营销稽查过程中,存在着营销稽查工作的定位不准确、营销稽查考核工作欠缺、我国电力稽查人员的素质低等问题。

因而,在电力营销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初步建立稽查、电费计算、电价监管等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电力营销功能的发挥,更好地为我国的电力部门提高专业化得营销业务监督。不断扩大营销稽查管理的范围,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营销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促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坚持“以内查为主、外查为辅”的原则,利用网络化的营销业务支持平台,严格按照营销稽查工作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通过以上措施,在电力营销管理中更好地应用营销稽查,提高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水平,推动我国企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英,李霞.分析电力营销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4).

[2] 韩琛,吴畏.电力营销稽查中的问题及措施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1).

[3] 张超,余向前,周丹妮.高效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2,(29).

篇8

一、严抓控管、全面预算,全面完成年度经营指标。

20xx年狠抓成本控制,全面贯彻预算管理工作,做到费用早计划,利润早测算。该支出的费用尽量在可控范围内最小支出,不该支出的严格控制支出。截止20xx年12月31日,我司保费收入规模同比增长28%;综合费用率为34%,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45个百分点。经营费用率为31%,环比增长了2个百分点,利润同比较大幅度增长。综合成本率为84.3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司经营指标良好,费用虽说与同期相比为增长趋势,但与保费规模曾良性配比状态,并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

二、做好会计基础核算工作

做好会计基础核算工作,为公司总经理室及公司相关部门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完成年度会计决算工作,核对理顺往来帐务关系,规范核算手续;配合税务部门的各项报表上报工作。

20xx年会计基础核算工作的重点是费控系统的上线前期调试准备、后续培训及日常费用新系统报销工作。由于今年费控系统上线时间紧促,我财务条线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自身的系统安装,并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调试,完成系统使用培训工作,其中单证管理员被抽调分公司财务做收付费系统的培训讲师,得到分公司部门领导的绝对肯定。公司在9月成功完成了由手工费用报帐制转为系统上报制的成功转型,公司费用报销工作没有因为新系统的上线还受到任何周转障碍。

三、强化资金管理工作

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做好公司各月资金计划、资金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和检查工作,上报分公司资金预算报表。保证每月费用及赔款资金的准确,及时,足额到位。

行政办公室条线:

一、加强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到帐实相符,帐表相符。制定和上报了完善的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计划,保证了各部门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行政办文公作做到公文的及时扭转,及督办工作,保证了文件精神的及时传达、落实到位。

三、20xx年在公司毫无经验的招投标工作中,行政办公室严肃认真对待,极积阅读相关招标文件,并与兄弟机构讨取经验,博采众长,在短时间内校好的组织策划编制了我司建司以来首本较完善的投标书,并成功中标株洲市直行政事业单位20xx-20xx度公务车辆的定点保险机构。

四、查勘车管理本属客服部管理范畴,办公室主动承接了公司查勘车油费管理工作,做到规范油卡使用程序,台帐清晰,相比之前有效的扼制了理赔间接费用的不合理开支。

营管条线:

一、围绕公司全年经营目标,做好了全年任务的的分解与考核工作,做到任务早分解,早落实,督促业务考核,促使公司成功提前28天完成了保费、利润双超指标计划。

二、准确及时的完成了每月业务人员及相关中介单位的销售费用核算及与分公司拨付销售费用的核对工作。得到分公司条线部门的肯定。

三、在费控系统上线后,营管专员主动承担了业务员销售费用系统填制报销的大量繁琐工作。为业务员自身节省了大量的后勤工作,争取了更多,更充足的展业时间。

20x年的计划打算

一、注重工作计划性,树立服务至上的精神

我部门所属工作几乎含盖了公司后线部门的所有工作,所用工作必须计划周详,定期检查,做到开始有计划,中间有检查,最后有结果,把工作落实到人,并明确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2014年元月开始,每周一召开一次部门工作例会,检查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认真、细致。查找存在的问题,对未完工作督促完成。树立工作无小事意识,作好公司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树立服务至上精神,为总经理室出谋划策,为前台一线人员分忧解难。

二、严抓管理、狠抓落实,加强合作精神

团结协作、认真负责是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保证。综合部工作重,事情杂,在过去20xx年里,我部门各个条线的相关岗位人员克尽职守,较好的完成了本岗位的工作,但为了在新的一年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到部门工作思路不乱、阵脚不乱。我部应把握工作中的轻、重、缓、急,着眼大局,抓住关键,抓出实效;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以及总经理室交办的特办事项,应该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加快办理,各岗位人员不能存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而应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做到有事必应,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篇9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营销作为供电企业发展的核心,如何通过最恰当的营销管理模式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创新理念,探究出创新管理模式,以促进供电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1.电力营销管理体制的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体制的改革,供电企业走向市场的步伐逐渐加快,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这种根深蒂固管理思想和管理机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的判断供电市场的发展形式,则很容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失去竞争的优势,并且由于供电企业具业务种类多、专业差别大以及环节多等特点,从而严重制约者企业的发展,所以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合理采用信息技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并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减人增效的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反馈,从而不断提高电力营销管理以及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的管理水平和电力营销服务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营销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建立高素质电力营销队伍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供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供电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电力营销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强的电力营销人员,减少传统的供电企业给员工自身带来的优越感,让每一个员工树立“以客户为理念”的营销观念,这样才能提高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管理水平。并且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也应该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企业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培训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从而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真正能够做到驾驭市场,真正提高电力营销工作能力,实现电力营销经营管理目标,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

3.加强电力线损管理的力度

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想要提高电力营销的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首先应该落实电力营销工作的管理制度,在电力营销中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将供电企业的各个单位以及各个部门的线损管理工作也应该纳入工作计划中,强化对线损管理的工作的考核,还应该不断优化电力企业自动化计量系统,加强过程管理,对于电量的统计采取分区、分线以及分压的统计形式,从而保证变电站的母线电量的平衡,在电力企业企业中,为了保证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该加大对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色设备的投入,更新变压器,对监督和管理岗位的人人员实施相互管理,相互牵制的机制,从而加强对线损管理的重视。最后还应该在供电企业实施问责制度,制定线损标准管理,严格落实线损管理的手段和考核指标,通过不断加强电力线损的管理,而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和电力营销服务的质量,从而获得广大用电客户的满意,以不断提高营销量,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4.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1)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部门建立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将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渐覆盖整个营业区,面向所有客户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处理功能,实行网络以及电网等电力服务,还应该逐渐开发或者引进全新的数字信息支持系统,提供紧急服务、报装接电、日常营业以及投诉举报等功能,从而实现对电力市场营销全方位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欲管理。

篇10

中图分类号:TM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25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用户的迅猛增加,众多供电企业都将电力营销的主要精力放在客户开发以及服务拓展等方面,而忽略了对电力营销工作的管理,导致电力营销工作漏洞频出,工作难以取得成效。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是针对各项营销政策执行情况以及业扩报装、电价电费、供用电合同、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等关键业务的全过程,在电力营销管理中“量、价、费”管理这三个核心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针对电力营销稽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电力营销稽查的管理措施。

1.营销稽查存在问题分析

1.1 定位不准确

当前,虽然大部分用电企业都十分重视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能够正确地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进行定位,在电力营销稽查的认识方面还有一定偏差,经常把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和用电检查工作混淆,把稽查的工作重心放在堵漏增收、规范用电市场上,不能充分发挥电力营销稽查的重要作用。

1.2 考核和评价体制不健全

为了便于考核和评价,目前很多供电单位仍以外查成效作为衡量稽查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造成过分强调反窃防漏的作用,从而导致稽查效果不全面,无法真实反映供电公司电力营销工作状况。而且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电力营销稽查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考核方面无法定量,且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因此稽查在规范营销业务、实施营销管理全过程跟踪考核方面尚未充分发挥以内促外的作用。

1.3 执行和处罚力度不够

稽查人员往往会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限期整改,但却没有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就是要求定期整改了,也没有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对整改的过程进行跟踪,从而导致企业的整改工作缺乏监督,而一些企业出于侥幸心理,往往表面上进行了整改但是实质上却没有改变,从而使得营销稽查工作难有成效。其次,当前稽查工作缺乏相应的处罚惩戒手段,对于营销工作问题只能督促企业限期整改,从而难以对企业或者个人进行有效惩戒。

1.4 稽查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从事电力营销稽查的工作人员还采用了传统上比较落后的稽查手段,即通过对大量的稽查资料逐条逐项分析研究来寻找突破口,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稽查线索不清晰,难以找到准确的切入点。而且在稽查工作中,不管是抽查还是彻查,都要认真核对报表、管理台账、工作单等档案,大多情况下是凭借稽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来判断是否存在问题的。因此,判断的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2.营销稽查管理措施

2.1 建立电力营销稽查新的管理模式

供电企业要注重完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模式,在重点稽查电费收缴计算、监督管理定价的基础上要加强营销稽查的力度。将三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作为现有电力营销部管理职能的延伸,同时做好营销管理、营销机构等营销业务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并且要贯穿业务的全过程,并建立电力营销稽查四大原则:分层级负责、专业化管理、常态化方式开展、查改结合及闭环管理。

2.2 完善稽查管理体制

针对各项营销政策执行情况以及业扩报装、电价电费、供用电合同、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等关键业务的专项稽查工作,依据稽查关键主题名称、主题编号、稽查周期、时限要求等形成稽查工作计划。各级营销稽查网络人员按照规定流程完成稽查任务制定、分派、稽查、反馈、汇总、跟踪、分析、复查、考核等工作,形成闭环管理,有效地推进营销稽查工作的开展。另外,供电企业还要将营销稽查管理制度化,制定相关的工作规章制度,明确稽查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使稽查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效力。

2.3 规范稽查管理内容

供电企业要清楚营销稽查工作的具体任务以及工作内容,分清主次,在完成主要工作的基础上,规范其他稽查工作内容。一是营销稽查涵盖了用电营销管理的全过程,紧紧围绕营销重点、难点工作展开,且根据营销工作重心的转移调整稽查工作思路和方向,促进营销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善于发现营销各部门、各专业的管理漏洞及部门与部门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管理空挡,并进行整理、分类与汇总,提出规范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根据营销业务需对以下稽查管理内容进行进一步规范:跨业务类的业务流程、业扩报装、电价电费、用电检查、电能计量、供用电合同、用户档案资料、线损管理等。另外,供电企业还要将营销稽查管理制度化,制定相关的工作规章制度,明确稽查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使稽查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效力。

2.4 创新稽查管理的手段

稽查要以内查为主、外查为辅,坚持内查和外查相结合,运用营销业务技术支持平台开展周期性专业稽查和非定期专业稽查,通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稽查功能模块完成稽查工作流程,如稽查人员要求企业必须对营销业务相关资料进行电子存档,从而便于进行查阅以减少稽查人员查看资料的工作量。营销稽查W络人员按照稽查计划有序地组织开展日常稽查工作,采用工作流的方式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用电营销稽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加强电力营销稽查可以促进供电单位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销管理工作中能否有效的为广大电力客户服务取决于用电营销稽查工作的好坏。因此供电企业要认清稽查工作内容,找准稽查工作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稽查管理工作能力,进而提高自身营销业务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