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7 07:56: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学院督导检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校、院、学部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包括专业建设规划、教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条例、学部工作条例、教师及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学籍管理细则、学业预警及处理办法、教学事故处理条例等。
(三)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医学院引进教师均为教授或博士,实验人员均为硕士。通过设立主讲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岗前培训、教学示范公开课、网络课程培训、全国医学教学新方法培训、彩虹学者学习、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习、教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技能。2013年医学院1名教师获学校新进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4位教师获优胜奖;获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4年2名教师获湖北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内选拔赛二等奖。
(四)建立控制影响教学质量关键因素的保证体系
影响教学质量关键因素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风学风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激励机制、政策与制度等。医学院适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强化专业负责人和核心课程负责人职责,规范教师业绩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依靠附属教学医院(全国三甲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9个省重点医学专科优势,临床教学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开展教研教改项目申报、优秀教学质量奖申报等。对获得教学项目、教学比赛及学科竞赛奖的教师及学生予以经费资助、奖励和宣传。
(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及反馈机制
医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学工部门从督教、督学、督管等进行校内教学监管,督导员对所有教师进行听课,检查教师教学计划落实、教案及教学档案等。成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小组,每周上交课堂教学日志表。定期召开师生教学信息反馈会、学生教学期望问卷调查。校外督导包括征求教学基地、医院等对学生知识能力要求及对学院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议等。
(六)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建设
医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将基础课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和实训、临床生产实习、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已建立7个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比例达到35%以上。医学院与教学医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中心医院独立投资1100万建设了多媒体教室以及设施先进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七)医学教育预警体系构建
参考国内比较成熟的医学教育预警体系,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进行基本指标平均水平预警,包括专业预警、学业预警、成绩分析等,对累计学分欠缺15分以上学生,院领导、教学及学工人员集体与学生谈话、学业警示,使预警学生后期学业成绩良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09-02
1 前言
临床医学院肩负着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临床医学院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务界的发展前景。因此,以人为本,提高临床医学院教学质量,创新医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医学发展的医学教学规律,是临床医学院教育改革永恒的追求。所以,临床医学院应充分利用自身临床资源的优势,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临床实践机会,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 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教师总体素质
临床医学院肩负着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针对临床医学院教师教学任务重,临床与教学双肩挑的特点,在教学管理上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实行课堂教学主讲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优胜劣汰,不断优化主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1]。在这方面,临床医学院可以采用竞争上岗的形式,每年组织一次遴选,报名参加竞选的教师每个人都有试讲的机会,通过教研室初筛,优胜者接受学院统一组织的试讲,然后进行一次评估选拔,最终选的教师进入主讲教师行列。这种遴选程序,任职条件明确,管理办法规范,既增强了主讲教师的荣誉感,又保证了主讲教师的质量。同时,通过遴选措施,使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工作积极性获得很大提升[2]。
另外,在教学管理上,为了保持主讲教师的工作质量,使其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医学院还需要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通过评估,淘汰不合格的主讲教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在这方面,医学院可以建立有效的评估管理体系,对任职的主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通过教案讲稿抽查评估、学生总体评估以及医学院专家组随机评估,考察主讲教师在任期内的表现,成绩优秀者可以连任,良好者接受新一年的随机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取消主讲教师资格一年,下一年度需按程序重新参加遴选。这种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模式,既有利于有效落实奖惩措施,体现优教优酬,根据评估成绩、评估结果评职称,还可以不断优化主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先进的、精密的、智能化的实验设备、实验仪器不断在医学领域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技术,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对于临床医学院的教学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引进先进医学设备,不断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已成为许多医学院校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临床医学院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中开始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学生能够适应临床医学的发展[3]。然而,在教学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实验教学越来越多,超负荷使用教学设备,导致教学设备损耗比较严重。教学设备损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临床医学院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学设备,还要积极与教学设备管理人员协调,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医学院校实验课多,教学设备使用比较频繁,因此,设备出问题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学设备管理,争取设备管理人员随喊随到,在设备出了问题时能够及时修理,帮助教师排忧解难。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很难快速修好,要向教师和学生做好解释工作[4]。
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新的实践教学设备,教师对于设备的使用方法也比较模糊,或者是不懂或不太熟悉的设备,设备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要积极帮助教师解除困惑,同时为学生做现场示范,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设备使用流程。为保质保量完成教学计划,许多医学院都超负荷运转实验室设备,这就导致教学设备耗损比较严重。同时,随着高精尖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不断应用,许多科技含量高的实验设备不断更新,设备的更新换代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一种标志。智能化的、精密的实验仪器设备已经逐步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工作不可缺少教学工具,如何管理好实验设备,使这些新设备能够发挥出最高的使用效率,已成为医学院教学管理一个重要的问题。临床医学院不仅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还要着眼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在实验室设备管理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使设备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5]。
4 健全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
健全教学管理,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抓好学生授课的管理。一是要抓好学生听课的时间,二是要定期聘请专家、教授介绍国内外新技术、新操作,为学生讲解最新的理论,让学生在巩固已学医学理论基础上,了解更多的国内外最新医疗信息。
其次,健全教学管理还要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组织做好教学督导工作。在这方面,临床医学院可以设立教学督导组,聘请资深教授、专家督导,不断强化临床教学质量的监控。督导工作形式多样,既可以听课、参加教学活动,也可以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既可以担任学生知识竞赛评委,也可以参加教学检查等。督导组通过深入课堂,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进行分析、评估,将信息再反馈给各教研室,进而督促任课教师提高教学水平[6]。
再次,健全教学管理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强教学课件的开发,不断完善选修课程体系。在这方面,临床医学院可以充分利用新时期信息资源优势,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教学范围和内容。在教学效果评估上,可以建立微机自动化考试系统,通过微机自动化考试系统,考核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知识摄取能力,增加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医院教学管理是临床医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推进临床医学院教学改革,促进其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5 结论
创新医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医学发展的医学教学规律,是临床医学院教育改革永恒的追求。在教学管理上,临床医学院不仅要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教师总体素质,还要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为学生创造更多临床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普遍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洪欣.浅析新模式下临床医学院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教学与临床,2004(4):9-11.
[2]向国春,何梅,刘刚.集中规范化教学答理模式在临床医学院的运行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0):13-15.
[3]向国春,刘刚,郭海涛,等.过程管理对提高临床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0):88-90.
(一)实习基地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学院和实习基地在签署协议时,明确要求医院成立专门管理实习教学的部门,但目前医院一般将教学管理的任务挂靠于医务部等部门,实习基地教学管理体系为医务部(护理部)—科室二级管理,并未采用目前国内较为普遍采用的三级管理体系。在实习基地教学管理体系中,教研室未正常运作,致使医务部的教学管理任务繁重,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工作无法深入细致的完成。实习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好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及推广和对临床教学规律的探索等方面,存在无法深入了解和流于形式的状态。要提高实习基地的实习教学质量,需要有效的实习基地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在此基础上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实习学生的考核标准。
(二)教学档案管理
实习基地教学档案是医院承担教学任务,从事教学活动的历史记录。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真实写照,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真实反映,是医院教学职能的有形体现。教学档案为教学经验的总结及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凭证作用。[1]实习基地教学档案记载了医院教学活动的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从教学评估、教学手段和方法到教学研究等各方面的信息,都可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材料。目前,医学院各实习基地在教学档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教学档案管理的制度和职责;2.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意识相对薄弱;3.缺乏针对性的督导;4.由于没有实习基地教学档案的统一标准和模式,各实习教学基地教学档案分类不清晰、不系统、资料放置随意性强等。
(三)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
医院实习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较薄弱,缺乏教学评价体系,往往以学生出科考试替代教学质量评价,对实习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做到客观有效。另外,存在科室教学无计划的问题,对实习生的小讲课、病案讨论及教学查访的次数不固定、内容也有较高的随机性。学生的实习效果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关系比较密切;态度认真的带教教师讲得较多,态度不认真的带教教师有时会放任自流。
二、规范实习教学基地教学管理工作
(一)强化实习基地自身建设意识是重中之重
学院目前的实习教学基地均属于非直属实习教学基地,这些医院不受学院行政的直接领导,学院对实习基地的建设指导只能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作为医院管理者是很重视医疗工作的,也很清楚医、教、研相长的关系,但医院教学所带来的利益不如医疗工作带来的效益明显。因此,作为教学院校应当强化医院管理层和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医、教、研相长的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医院做好实习学生带教工作是有利于医院医疗水平提高的。为此,学院应组织医学院各实习教学基地的教学管理人员,前往国内知名高校的附属医院参观学习,学习他们实习带教的理念、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的方法和实习教学档案的管理等内容,以此提升实习教学基地自身内部建设的意识,使其在临床实习教学管理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行为的主体。为下一步在各实习基地建立各专业教研室,完善实习教学管理组织架构奠定思想意识基础,为进一步改进实习基地教学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促进实习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促进实习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首先需要赢得医院领导对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使其意识到教学档案是医院教学职能的有形体现,更是医院教学过程的真实写照。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反映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对规范教学管理、探索教学规律和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依据。[2]其次是建议医院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制定教学档案管理办法,细化岗位责任制度。再次是确定医学院实习基地教学档案体系,规范各实习基地的归档的分类方法、范围及保管要求,从而保持医学院各实习基地教学档案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如学院建议实习基地的医务部(或护理部)所存教学档案分为教学基本文件、临床带教教师档案、实习科室考试考核和实习学生档案,其中教学基本文件的归档范围包括教案、各类评价表、出科考试成绩、出科考试试卷、实纲、实习计划、轮转表;临床带教教师档案中归档内容包含教师的个人信息、带教学生人数、带教质量以及以往本科生、研究生带教情况。
(三)建立实习基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实习质量
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3]临床医务工作者日常工作繁忙,为了避免实习教学工作流于形式,采用一种合适的实习教学督导、评估的方法是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的关键。通过探索,我们在医学院各实习基地中形成了一套简单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1.实习过程的督导。由医学院和实习基地派出专家组成实习教学督导小组,定期到各科室检查实习带教情况。检查依照各专业实纲带教情况,实习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根据实习生考评手册的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测试、评判的情况、对科室教学查房进行听课。督导后由督导小组将督导结果反馈给学院、医院的医务部(或护理部)和被督导的科室。
2.学生实习成绩考核。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系统、正确地考核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实行科学而严格的学生实习成绩考核制度,有利于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学生实习成绩考核内容包含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态度、职业道德和素养情况、出勤情况、实习操作质量、出科考核成绩和毕业综合考试成绩。
3.临床带教教师和科室教学评价。除实习教学督导小组的定期督导评价外,由学生填写的《临床带教教师教学情况评分表》、《临床科室带教情况评分表》等,可以从学生角度了解临床教师与科室的带教情况,学生对实习教学的满意程度和意见建议,对分值低于70分的个人和科室反馈意见,提出整改要求。
4.实习后的总结与表彰。每次实习教学工作结束后,医院和学院对本次实习工作进行书面总结,对实践教学活动全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考核评价,以便为下一轮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做好准备。[4]医院和学院建立实习教学工作的激励机制,医院对实习带教工作表现良好的带教科室和带教教师发放奖励工资,学院对实习教学工作完成良好的实习基地、带教教师和学生予以表彰,以促进实习教学工作,提高实习教学质量。除以上几点外,作为学院需要加强和实习基地在实习教学管理上的沟通与交流,如举办各实习基地实习生临床技能大赛、表彰优秀带教教师和实习基地班主任,定期参与实习基地实习教学督导工作,了解学生实习学习的情况和实习带教教师按照实纲进行带教的情况,发现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切实提高实习教学质量。这些活动的开展能提高医院对实习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实习基地带教教师对实习教学的工作热情,加强医院和学院的沟通与交流,使实习教学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三、小结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习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落脚点。良好的实习教学能够使实习学生了解医院的医疗工作流程,丰富医疗实践经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医患沟通能力,为将来的工作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提高实习生实习质量和实习基地教学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花心思、下功夫,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从而科学规范化地管理实习基地,为国家和人民培养更多更好的医务工作人员。
作者:泽仁拉姆 陈瑞华 袁瑞瑛 单位:大学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竹娟,李燕玲,李黔玲,等.医学生实习教学档案管理的初步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3(5):785-786.
引入形成性考核,将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总体设计原则是:形成性考核应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态度,教学参与情况,知识理解、分析、应用及实践能力的考核,形成性考核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则侧重于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通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达到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和谐统一。
1.2形成性考核成绩所占比重的确定
形成性考核成绩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的比重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经过文献调查及与专家访谈后确定的基本原则为: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实践教学内容为辅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20%~40%;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41%~60%;以实践教学内容为主、理论教学内容为辅的专业课程,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60%以上,具体见表1。
1.3形成性考核形式选择
形成性考核形式主要有实验考核、操作考核、专题讨论、平时作业、平时考勤、阶段性测验等。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考核形式,要尽量让考核形式多样化,一般来说,一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形式不应少于两种,考核次数不应少于4次。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考核,达到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3个方面的评价。形成性考核形式及操作细则、适应课程见表2。
1.4成绩评定和管理
1.4.1成绩评定学生课程考核的总成绩、单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各种形式的单项形成性考核总成绩在形成性考核中的比重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具体形成性考核成绩记录见表3。学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计算方法为:X=Σ(xi×λi)。X———学生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成绩,xi———第i项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λi———第i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占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百分比。
1.4.2成绩管理形成性考核能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详细的原始记录,并由量化统计分析得出最后的成绩,其考核结果能避免考评者凭主观随意给分。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进行形成性考核,并将学生通过形成性考核取得的合格及以上成绩作为其能否参加课程终结性考核的前提条件。终结性考核成绩不合格而形成性考核成绩合格者,形成性考核成绩有效,可以申请保留形成性考核成绩,然后参加课程的终结性考核补考或重修。形成性考核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后交教研室主任审查,教研室主任审查后统一存档备查,成绩一经评定不得随意更改。
1.5形成性考核实施流程
每门课程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编制“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院(系)主管教学副院长审批后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审核并于开学初向学生公布实施方案,由任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具体实施。“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的内容应包括:
(1)课程性质,说明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是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还是任选课程;
(2)考核形式,说明本课程采取哪些形成性考核形式,各形式在形成性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3)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对每类形成性考核的具体考核项目、内容、方法及评分标准进行详细规定。
2高等医学教育中形成性考核实施保障机制
形成性考核优势明显,但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保证形成性考核的顺利实施,应建立相应的实施保障机制。
2.1加强考务组织机构建设
为保证形成性考核在高等医学院校中顺利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在高等医学院校,应形成由教务处考试科(中心)及各学院教学办公室、教研室组成的两级形成性考核考务组织机构,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制订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意见,定期组织常规的形成性考核检查和评估。
2.2设施设备等物质和技术保障
医学院校实施形成性考核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过程,整个考核体系的建立需要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相应软件的添置及相应人员素质的提高。例如,徐州医学院医学检验形态学课程在2012年秋期技能考核中就建立了“医学检验形态学学习与考核系统”,这个考核系统在硬件方面直接借助于学校现有的机房设备,主要增加的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费用,同时需要对相关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形成性考核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学校也应该为这些教师多创造培训和研讨机会。
2.3相应制度保障
实施形成性考核后,学校的教师工作量制度及成绩管理制度等相应制度也应进行调整,以此来协调形成性考核的实施。形成性考核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存在考核形式多样化、学生答题个性化的特点,对教师要求高,出题、批阅工作量很大,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从政策层面上予以倾斜,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引入形成性考核,将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总体设计原则是:形成性考核应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态度,教学参与情况,知识理解、分析、应用及实践能力的考核,形成性考核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则侧重于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通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达到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和谐统一。
1.2形成性考核成绩所占比重的确定
形成性考核成绩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的比重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经过文献调查及与专家访谈后确定的基本原则为: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实践教学内容为辅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20%~40%;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41%~60%;以实践教学内容为主、理论教学内容为辅的专业课程,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60%以上。
1.3形成性考核形式选择
形成性考核形式主要有实验考核、操作考核、专题讨论、平时作业、平时考勤、阶段性测验等。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考核形式,要尽量让考核形式多样化,一般来说,一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形式不应少于两种,考核次数不应少于4次。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考核,达到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3个方面的评价。
1.4成绩评定和管理
1.4.1成绩评定学生课程考核的总成绩、单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各种形式的单项形成性考核总成绩在形成性考核中的比重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具体形成性考核成绩记录见表3。学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计算方法为:X=Σ(xi×λi)。X———学生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成绩,xi———第i项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λi———第i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占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百分比。
1.4.2成绩管理形成性考核能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详细的原始记录,并由量化统计分析得出最后的成绩,其考核结果能避免考评者凭主观随意给分。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进行形成性考核,并将学生通过形成性考核取得的合格及以上成绩作为其能否参加课程终结性考核的前提条件。终结性考核成绩不合格而形成性考核成绩合格者,形成性考核成绩有效,可以申请保留形成性考核成绩,然后参加课程的终结性考核补考或重修。形成性考核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后交教研室主任审查,教研室主任审查后统一存档备查,成绩一经评定不得随意更改。
1.5形成性考核实施流程每门课程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编制“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院(系)主管教学副院长审批后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审核并于开学初向学生公布实施方案,由任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具体实施。“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的内容应包括:
(1)课程性质,说明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是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还是任选课程;
(2)考核形式,说明本课程采取哪些形成性考核形式,各形式在形成性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3)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对每类形成性考核的具体考核项目、内容、方法及评分标准进行详细规定。
2高等医学教育中形成性考核实施保障机制
形成性考核优势明显,但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保证形成性考核的顺利实施,应建立相应的实施保障机制。
2.1加强考务组织机构建设
为保证形成性考核在高等医学院校中顺利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在高等医学院校,应形成由教务处考试科(中心)及各学院教学办公室、教研室组成的两级形成性考核考务组织机构,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制订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意见,定期组织常规的形成性考核检查和评估。2.2设施设备等物质和技术保障医学院校实施形成性考核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过程,整个考核体系的建立需要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相应软件的添置及相应人员素质的提高。例如,徐州医学院医学检验形态学课程在2012年秋期技能考核中就建立了“医学检验形态学学习与考核系统”,这个考核系统在硬件方面直接借助于学校现有的机房设备,主要增加的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费用,同时需要对相关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形成性考核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学校也应该为这些教师多创造培训和研讨机会。
2.3相应制度保障实施形成性考核后,学校的教师工作量制度及成绩管理制度等相应制度也应进行调整,以此来协调形成性考核的实施。形成性考核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存在考核形式多样
化、学生答题个性化的特点,对教师要求高,出题、批阅工作量很大,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从政策层面上予以倾斜,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保障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高等医学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 医学人才,保证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越来越引人关注。建立健全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目 前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所共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院高度重视临床教学质量,注重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医生。为保 障临床教学质量,2008年我院颁布实施了临床医学院《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 实施方案》(简称“质量工程”),临床学院以“质量工程”为契机,完善各项医学教育质 量管理措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在强化教学管理改革的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严 于执教、严格治教,推进临床学院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
1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稳定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保证。我院一直将教学工作作为医院中心工 作之一。医院教学工作在医院党委、行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学院长主管,教学管理部组织 实施,已形成一整套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并成立有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指导学科、 专业、课程等教学工作。
教学管理成效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非常 关键的问题。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理论学习。加强教学 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梯队。并对其进行经常 性的业务培训,定期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全国各地的教学管理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实时掌握 国内外教学改革新趋势,使其不断更新观念,不失时机的开展教学改革。定期举办临床教学 管理人员培训班、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2]。
2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1 教学质量 监控严格按照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督导体系实施。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医院领 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主任组成,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采取课前、课中和课后监 控并定期反馈[3]。教学督导体系由我院专门聘请的临床医学教育专家为专家督导 组、教学管理人员督导组和学生督导组共同组成。我院特聘了7 名老专家、老教授担任教学 质量督导组成员,不定期地随堂听课,课后讲评并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授课水平和艺术。 此外,还通过理论课、见习课、毕业实习调查反馈与学生和教师沟通。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了解学生近期学习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向各教研室和带教老师反映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2.2 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评价,以评促教。主要是督导专家听 课制度。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教学情况的管理、检查和评价工作。制定科学 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档案,作为教师奖惩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建立医院内部教学质量保证的监控体系。督导专家均从退休教师中选,热爱教育事 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水平。这些督导专家对本院临床教师进行轮流听课,并做好 听课书面记录,为院、系的教育管理提供反馈信息,从反馈信息中获取有关经验与教训。对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经验加以推广,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做出微观和宏观的调控 。教学督导组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交流、切磋不但有利于 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工作比较客观和公正的参考材料。实践证明,督导专 家听课制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
2.3 定期部署总结起到督管的作用。主管院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定期召开每学期的开学 前教学准备会、期中与期末教学总结专题会议,逐项部署、检查、落实教学准备情况,及时 总结检查教学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听取教研室主任和带教老师的意见,做到开学前有准备,学期末有总结。
3 建立并执行严格规范教学规章制度
严格而规范的教学管理 制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制订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各级教学人员职责以及教学管理 细则,从教研室教学主任职责到教师备课、听课制度以及教辅人员辅助教学制度等一应齐全 。所有制度与职责都与教师职称晋升与奖励挂钩并严格参照制度执行。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制定完善激励机制,体现教学与医疗并重,出台更多的激励 措施能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5]。如对于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发表的 教学论文都要给予重奖等,在院内形成一个教学优先的良好氛围。其次,在制约制度改革方 面,也要多种形式考核与评估,对于那些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不力、人才培养滞后、教学质量 差的集体或个人在评优、奖金分配方面采取“一票否决”的方法,使临床教师从“要我教” 向“我要教”的思想转变。
4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临床师资队伍
体现以人为本,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医院实际 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政策。如校级(含校级) 以上获奖教学成果,医院 均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教学中标课题医院给予配套经费资助;在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教学 论文医院给予报销全部费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的主 编、副主编和编委医院给予一定的奖励;继续完善已实行的教师带薪休假制度等等。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医院每年轮派中青年教师脱产学习或赴国外学习、进修、考察 ,并定期举办各种教师培训班,如新教师岗前培训班、青年教师培训班等。邀请一批学术造 诣深、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教授进行医学教育及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并应用一些新的教学 技能培训手段,如“微格教学”模式等,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各教研室主任亲自 负责本教研室人才培养工作,注重素质培养的同时还有考虑到梯队的合理性。此外,积极开 展教学相关的竞赛活动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兴趣的一种手段,医院先后组织开展了多场 次的教师授课比赛、教案、课件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促 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虽然我校临床学院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 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医学高等教育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的 需求,还任重而道远。作为临床医院只有营造“领导重视教学,教师倾心教学,科研促进教 学,管理服务教学,投入优先教学,后勤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深 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所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用“质量工程” 引导带动本科教改[N].中国教育报,2007-03-01(1).
[2] 李亚平,梁莉,郑声莉,等. 临床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61-62.
[3] 王学春,高哲 学,郭子林,等. 构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 7,(8):58-60.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在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教学质量监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培养高质量毕业生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赣南医学院为例,总结和提炼了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构建与保障。
1.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组成
1.1全面监控系统
全面监控系统是对全校教学质量各个方面进行监控,包括招生、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秩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就业等。本系统的实施能从整体上确保培养质量。
1.2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
目前学校监控体系是由校、院(部)、室构成三级监控体系,根据三级不同的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各行其职,行使质量监控的任务。
学校层面的监督机构主要有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及教学督导组,教务处作为学校代表,是监控执行的中心,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分管教学的学校党政领导、各学院、系、相关部门分管教学的负责同志组成,其主要任务是:(1)是全校教学的中心,从宏观上总体把握全校教学工作,负责全校教学工作、重大教学改革的审议,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布置、方案等;(2)研究审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等教学管理文件;(3)研究审议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4)指导全校开展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教务处作为学校的教学中心,承担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院(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主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院(部)是学校的二级教学管理机构,是在学校教学框架内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目前学校共有12个教学院系。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1]。
1.3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系统
1.3.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院(系)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
1.3.2教学督导监控: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教学督导系统主要包含校教学督导组与各学院教学督导组。
1.3.3专项评估监控:通过校内新建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验室评估、试卷评估等,促进提高工作质量。
1.4临床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1.4.1配备教学基地管理人员。除学校设有专门的临床实习管理机构外,各临床教学基地设有医教科(科教科),同时各教研室设有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岗,聘有教学督导员。
1.4.2建立交流平台,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为加强临床教学信息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学校建立了临床教学QQ群,临床教学工作会议,附属医院中期教学检查,教学医院实习检查与指导等制度。
1.4.3强化实习环节考核。构建出科考核、中期理论及技能考核、毕业综合考试(其中技能考核拟采用OSCE),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临床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2.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构建
2.1听课制度。学校制定赣南医学院听课制度,明确学校党政领导、处级干部、教学学院领导、教研室负责人及教师听课次数、听课要求等。学校各级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掌握教学动态,了解教学情况,倾听师生意见,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学生评教和信息员制度。在学生中聘任信息员,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及制度建设,有利于及时发现教学过程的一些问题,促进教师教风的改革与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效果。
2.3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包括两个方面,即督教与督学。学校成立校级督导组,对校长直接负责,对学校教学过程实施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审议、指导。督导组通过深入课堂,召开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干部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真实掌握一线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与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谋划策。
2.4新教师上岗评估制度。为确保新进教师能够适应教学需要,除对他们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外,还设立新教师上岗的评估制度,以决定教师的岗位及承担教学的内容。教研室成立“传帮带制度”,资历深的教师带刚入职的,使新教师较快成长。
3.教学质量监控的保障措施
3.1领导高度重视。历任学校领导对教学非常重视,始终以“教学为中心”开展工作。校长亲自抓教学、分管教学工作,建立了良好的每月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建立了每月第一周现场听课制度,建立了校领导师生接待日制度,有效保证了教学中心地位,使教学工作得以畅通[2]。
3.2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学校经常组织教职工就高等教育教学观、发展观、育人观、质量观等进行深入学习和研讨,促使每个教职工能够切实理解和领会学校“特色办学”思路的内涵,达成共识,并朝着这一目标共同努力。学校每年举行处级干部培训班,组织学习政治理论与教育理论,形成以教学为中心的聚力,同时为提高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忧患意识、质量意识,改变知识结构,学校在教职员工中成立各种各样的“沙龙”,如“人文社会沙龙”等,为广大教师构建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3.3加强管理,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服务。学校通过有计划的、经常性的学习培训工作的开展,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业务学习与培训,强化“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形成一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意识,严格管理、热情服务,讲求“规范、科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为确保临床教学基地管理人员素质,学校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教改研讨会,不定期举办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加强学习交流。
3.4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开展网络学生评教工作。利用网络技术,引进网上评教系统,为管理部门掌握教师授课情况,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实时准确的学生建议与意见,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授课方法、授课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过程。目前医学院校预防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等多个专业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研究素养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毕业论文也是本科生毕业、申请学士学位的前提和依据。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法规也对毕业论出了原则性规定,指出完成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本科学生取得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必备条件。但是,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的背景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整体质量下滑现象,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因此,加强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和提高地方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1.学生对毕业论文缺乏足够的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
2.论文的选题不科学,存在选题过大过小、论文题目与研究内容不符、理论价值或实际价值偏低等问题。学生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能力比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薄弱,观点、见解缺乏创新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写作能力整体偏低。论文基本格式、图表不规范,分析方法欠科学,抄袭现象存在。
3.指导教师带教学生多,投入精力有限,不能对毕业论文进行详细和深入的指导,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扩张的招生要求,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难以保证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质量。
4.教学资源经费投入不足,现有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环境不能满足学生收集、查找资料和获取实验研究数据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5.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和监控欠规范,毕业论文答辩要求不严格,对毕业论文工作过程管理和监控力度不够[2]。
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探析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五年制学生大四上学期即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搜集查阅文献、开题等工作,并定期开设论文写作专题辅导讲座。
2.建立研究生、本科生互助机制,提倡团队合作完成有意义和有难度的论题,强化大学生科学研究创新基金制度,加大扶持力度和数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全面实施导师制,实行校内外联合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尽早明确学习、研究方向,及时发现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选择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强化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力度,强调指导教师应加强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实验调研、撰写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4.加大对教学资源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量满足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必备的物质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
5.树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观,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督导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监控长效评价机制[3]。①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完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质量评价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表,严格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将质量标准作为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和评定的依据,注重论文的创新性、专业性、规范性和学术性。②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前期、中期、后期“三期”检查指导,实施学校、教学院系、教研室“三级”监控督导,抓好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强化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三期”检查指导:(1)毕业论文(设计)前期。优化选题设计,做到选题新颖、难易适中,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重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从宏观上判断选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及时调整难度和工作量。(2)毕业论文(设计)中期。加强中期检查与指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抽查指导教师工作记录、定期研讨情况及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一步拓展学生研究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毕业论文(设计)后期。做好预答辩及正式答辩。预答辩是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正式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状况的全面检查和检验。实行答辩资格审查制和全员答辩制度,统一答辩要求,严格评分标准、规范论文答辩程序。建立健全评优制度,做好成绩评定工作,对不合格者督促帮助其整改,促进毕业论文质量整体提高。“三级”监控督导:教研室通过把好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报告、实验(调研)、写作和答辩等环节,注重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监控督导,扎实做好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教学院系通过精心组织和安排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及成绩评定工作,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过程监控督导,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学校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专家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专项检查工作,主要是针对毕业论文质量和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质量: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及完成情况、学术水平,毕业论文格式的规范状况,以及各院(系)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情况及管理措施。学校组织专家组以随机抽取、集中检查评价的形式,对各院(系)、各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督查评估,并以现场督导调研的形式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发放指导教师、学生调查问卷,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专项调研。重点是检查毕业论文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及答辩环节,依照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并及时提出和反馈整改建议。学校通过建立抽审机制、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反馈制度,形成“检查—反馈—改进—检查”的闭合循环监控系统和长效督导评价运行机制,实施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全程监控督导,从而强化管理与监控力度,推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毕业论文质量[4,5]。对于本科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及学生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应该着力加强毕业论文各环节的科学管理,提高全员意识,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增加指导教师的责任感,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不断优化、逐步完善毕业论文全过程监控评价保障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庄波.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14):536.
[2]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0,(11):69-71.
[3]乔瑜.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高校教学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4):7-9.
[4]王蜀磊.试论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1):20-23.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1]。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作为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为贯彻落实国家实施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诊疗工作流程及痰涂片检查质量控制[2],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活动。结合结核病控制工作实际,对综合医院结核病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是做好医院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前提
控制结核病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医院与疾控部门的密切配合。多年来,始终将结核病管理列入医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了医院结核病管理领导小组,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充分利用医院完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在传染病报告系统设施的基础上,配备了结核病专用微机、传真机和专职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健全了院内各职能部门、各专业科室工作协调机制和创新机制。大胆尝试由影像中心承担医院结核病疫情报告工作,并随时与医院大疫情报告系统进行联系和沟通,这一管理新措施在结核病疫情报告管理中取得良好效应。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规范医院结核病管理的重要保证
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订《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疫情报告制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规范》、《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管理奖惩制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人转诊制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疫情报告自查制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防治培训制度》等,并制订年度结核病管理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医院结核病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医院结核病管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求真务实,拓宽思路,是提高医院结核病管理质量的新举措
推行“影像中心肺结核病日查制度”,但仍存在病人基本信息收集不全,追踪管理病人存在一定困难。对此院领导小组进行专项调研,探讨新的管理措施,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结合实际,推出了影像中心执业医师承担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及转诊任务新的管理模式,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要求影像中心在进行病例登记时留下联系电话,发现结核病或疑似结核病时,在原始登记册上加盖“传报”印章。实践证明,此管理模式切实可行、运行良好,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结核病转诊率达100%,收到预期效果。
强化医务人员责任和技能培训,是规范医院结核病管理的重要手段
责任和技能是做好结核病诊断、转诊和规范治疗的基本要素。作为综合医院从事结核病诊治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准确掌握结核病诊断标准、全面了解结核病管理政策和要求、要有人际交流技巧,还要有很强的事业心、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始终将责任培训和技能培训作为确保医院结核病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对全院医务人员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呼吸科、影像中心医务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结核病防治知识、结核病管理办法和程序、人际交流技巧等;结合实际,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对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利用各种形式会议研究解决,特殊问题采取个别交谈、电话交流协商、达成共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加强督导检查,是促进医院结核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措施
为确保督导工作质量,采用顺着查和倒着查同时进行,在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放射科登记册检查的基础上,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确保卡片质量,并做好日查记录;同时利用传染病报告卡回查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册,放射科登记册,力求做到传染病报告卡和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册、放射科登记册等相一致,凡是在门诊日志和原始登记册上发现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必须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加盖“传报”的印章,凡是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的病例应在原始记录上查到与卡相同的信息和“传报”印章,否则就判本次报告为不合格;收缴传染病报告卡实行签字制度,每月对迟报、漏报、报告信息不相吻合、报告不合格病例进行统计,每季向各科反馈1次,并在医院每季考核中扣除相应分值。
广泛深入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是早期发现结核病人,提高报告和转诊率的有效措施
医院结核病管理需要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科室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始终将健康教育作为医院结核病防治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医院门诊候诊和住院治疗及家属陪护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以结核病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配合结核病防治。利用医院新进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和在职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及重点传染病防治培训方式,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配合。让结核病人了解肺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对结核病人的有关政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病人到本辖区定点单位进行结核免费规范治疗和管理。通过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进行结核病报告和转诊的责任感和工作质量,使结核病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接受转诊进行规范治疗,从而使结核病报告率和转诊率得到不断提高。
当前,结核病“死灰复燃”,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重点控制的三种传染病之一[3]。综合医院作为结核病防治的重要环节,其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采取上述综合性管理措施,收到预期效果,实践证明其管理措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