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7 22:32: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文化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3)通过重建信息交流平台,搞好公司网站建设和企业内部通讯的编写工作,以此扩大企业宣传和交流渠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1、网站升级工作:
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网站的内部使用率、外部点击率和信息量,加强作为交流平台的作用。
方法:可引进杭州慧泉软件公司协助进行网站升级和建设工作。
具体负责部门:综合部。
具体费用预算,另行确定。
内部刊物是员工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媒介。
计划半年出一期。
组织方法:在公司高管领导下,由行政部牵头,组成编辑部,负责运作。
每期排版印刷费用,预计3500元。
3、企业内部诊断工作:
企业诊断和内部管理改革工作,完全采取公司内部自行组织的方式,不引进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由公司高管牵头指导,按照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培训主讲讲师由公司高管担任,公司内部有关人员辅助或者协助授课。
与员工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引进美国最流行的企业诊断工具,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以培训的形式,借用各种调查问卷和测试表格,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梳理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特征和员工自身存在的问题。
培训和诊断相结合的的过程,既是学习,又是寻找差距;既是提出问题,又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提出企业管理改革措施。
在培训过程中,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深层特征的认识、学习、解析、诊断,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也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路主导,而是由全体参与人员共同进行。
利用这样的工具进行企业诊断的过程,实际上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利用诊断工具,设计多个课题,通过培训的形式,在全体人员参与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每一个研究课题,而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在课题研究中唱主角。
所有诊断结果,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由全体参与者共同探讨出来的。因此,大家对诊断结果会有高度一致的认同。同时,这样的培训和企业诊断会产生难得的企业文化效果:可以达到统一认识,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凝聚力的明显效果。员工通过培训,不但学习了最前沿的管理知识,而且对企业的发展现状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不但参与了企业的诊断全过程,而且为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定新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与培训相结合的企业诊断工作,由两大部分工作组成。一部分,是培训、讨论、交流、学习和解析案例。另一部分,是测评、测验、填表、统计、整理。其中,统计和整理工作有很大的工作量。这一工作需要组织人在培训课后完成。
每一次培训或集体课题研讨结束后,需要专门安排人完成统计和整理工作。整理结果,作为下一次课题素材,用以共同学习、分析、研究、讨论。
4、内部诊断和培训的组织方式:
组织工作:由高管负责组织领导,由行政部负责协调与配合。
培训期间,需要分小组,各个组需要指定负责人。
研讨培训周期:每月2个半天,每半天研究一个课题。一共约10个课题。具体时间表另行确定。
参加人员:公司全体员工。
研讨培训形式:(1)授课、(2)讨论、(3)发言、(4)案例分析、(5)测评、(6)资料整理、(7)总结。
研讨培训预算:1.05万元。
5、培训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效果
本次培训的核心主题是团队建设。要达到的目的是:理解团队角色、团队价值、团队要素,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最终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训要达到的具体效果,体现在三个层次中:
第一,在全体员工的范围内,形成团队意识、配合意识、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角色意识,培养主动学习、自我提高、融入企业的习惯和风气,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第二,在骨干管理人员中,通过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培养改善团队建设的能力、带队伍的能力、发现和培养骨干的能力,从而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第三,在公司决策层,通过培训和诊断工作的开展,了解公司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不足的各种原因,进而形成改进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对策,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6、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计划工作是对未来工作、工期的一种合理安排,最终达到工程质量可控、效益最优的目的。统计工作是对计划工作阶段性检验的一种手段,使工程进度数据化、直观化,为项目管理的数据分析以及计划人员经验积累提供可靠依据。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而且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显示屏”,它直接展示了企业经营的成败与得失。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越来越凸显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 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计划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人认为计划工作就是年初下达一个生产经营计划了事,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填几张报表完事,认为数字可以随时变动,马虎对付,把工作简单化。重经营、重施工、轻视计划统计工作的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对计划统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够,企业计划统计工作处在边缘化状态。
1.2 计划统计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有的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岗位定编少,人员配备不齐,力量薄弱,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常常出现每到月底、季末和年底工作量集中时,临时抓差,应付差事一样报送报表,上报的资料不及时也不准确。不重视计划统计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人员身兼数职,变动频繁,缺乏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不足,从而影响了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质量。
1.3 计划统计工作方法落后、分析能力不强
目前普遍存在计划编制简单,统计分析能力不强,分析面不宽,深度不够,对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的分析工具掌握不多,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程度不够。工作还停在原先的水平上,缺乏对计划执行过程的跟踪检查和分析调整,对工程完成情况心中无数。年初编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年底统计完成百分比就完事,对计划执行过程不跟踪、不检查,不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不根据当年承揽任务额和产值完成情况进行计划调整。习惯于简单的数字说明,而缺少系统的深层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少,对市场及企业运行过程缺乏动态的反馈、评价、分析、监督、预测,使计划统计工作的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1.4 计划统计工作的信息资源共享不够
对工程项目来说,承揽任务统计、编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完成产值统计是不同的管理阶段,但存在承揽任务统计、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完成产值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形成整体,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 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加强企业决策者对计划统计工作观念的转变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统计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统计工作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毕竟做出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有其科学的依据,而这个依据又是通过对事实、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计划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全面计划、从严治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计划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政府统计的基础。要切实提高对计划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计划统计工作管理,将过去那种单纯为上级部门提供数据、报送报表的封闭式服务方式转变为既要为上级部门提供统计信息,更要为企业经营生产管理提供服务的方式,计划统计工作要面向市场,把工作重点和服务重心放在为企业管理服务之上。我们集团公司本级坚持每月编制一期《统计快报简析》,提供给领导层及相关部门,为领导层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2.2 建立完善的计划统计管理体系
计划统计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整个决策层通过对业主合同要求、项目的期望目标、施工环境、劳务队伍施工能力、区域材料供应能力、交通设施以及施工存在的潜在风险等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项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的分解,以及对类似工程资料的收集分析所确定的。为保证计划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项目需建立完善的生产计划统计管理体制,用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理念制定生产计划,通过优化措施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项目安排施工生产的重要依据。
2.3 建立健全统计台账,确保数据质量
建立台账是计划统计工作人员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数据质量的保证,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和完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台账。报表的填写应真实、完整、清晰、工整、符合规范要求。报表各项数据应来源于本单位所建立的台账,台账各项数据应来源于本单位的原始纪录,原始记录应与财务相关科目数据一致,报表、台账、原始记录也应一致。台账格式要规范,更新要及时准确,填写要认真,指标数据相互要衔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部署,从2012年开始,中央建筑业企业的统计报表正式实行“企业一套表”制度。所谓“企业一套表”制度是指以规模以上企业为核心,整合现行报表制度,消除不同统计调查制度对同一企业的重复布置,实现数据采集方式的统一组织管理和统计资源共享的一种新的统计调查制度。直观地讲,就是过去是由企业若干部门分别填报若干套表上报国家和地方统计机构,现在要求报表合并,由企业一个部门组织填报一套表上报国家和地方统计机构。实行“企业一套表”制度是对过去统计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对企业提出了新要求,更重要的是赋予了计划统计部门新任务,对企业各级计划统计部门将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计划统计部门要加强横向纵向的统筹协调力度,加大业务指导深度,克服难度,按照有关要求,做好有关定期报和年报工作。既要保证上级单位的上报要求,又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要切实注重计划统计数据质量,以提高数据准确性为核心,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突出日常管理,重点解决好原始记录不全、统计台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坚决杜绝“以权扰数,以数谋私”,使数出有据,经得起推敲,从而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真正成为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一面明镜。
2.4 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计划统计工作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光荣的工作,它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纪律意识和责任心都有较高的要求。计划统计人员必须看重责任,更新观念,摒弃教条主义和计划经济思维定式的禁锢和束缚,加强对计划统计新方法和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将最新科学发展成果运用于计划统计工作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为计划统计人员学习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创造条件;要支持计划统计人员参加各类业务会议,加强互动交流,拓宽信息渠道;鼓励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努力把计划统计队伍造就成一支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忠诚的服务精神、合理的知识结构、勤勉的工作作风、高超的业务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
2.5 加强计划统计分析工作
计划统计分析是计划统计工作的升华阶段,是最终出成效、出成果的阶段。要发挥信息、咨询、监督作用,以“有为”争“有位”,提高自己的地位,抓好计划统计分析这个环节。要努力提高能力水平,把自己从“数字搬运工”造就为“高级参谋”和“经济专家”,每个季度对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半年针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年度对企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 结束语
施工企业在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建立一个健全高效的信息系统, 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内外信息,这时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是业主和施工单位共同追求的目标,计划统计则为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发挥着预警作用,是管理者决策成败的关键。
土地作为一种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自然资源,也是企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合理发挥出每一寸土地的价值,保护耕地所占的比重,一直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油田企业作为矿产采掘型行业,对于土地的使用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土地的使用过程中,具有用地量大、用地形式多样等特点,通常每年还会申请新增相当一部分建设用地。故而在对于油田企业的土地资源管理上,应该加强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切实改善目前油田企业土地资产管理工作。土地作为油田企业生产运营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构成企业资产的重要部分。我国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特别是耕地资源就显得更加的宝贵,因此有必要坚持长效的土地管理方针。增强对企业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执行相关的土地管理政策,充分发挥出土地资产在油田企业经营中的核心作用,并且科学合理的加以利用,保护和开发工作并重,努力改善当前的土地资源使用情况,从根本上改变油田企业对于土地管理的传统认识,让石油企业工作者切实的认识到爱护和珍惜每寸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1、油田企业土地管理工作常见问题
油田分布比较广,用地来源复杂多样,通常来说主要的形式有行政划拨用地、协议用地、出让用地、历史继承等。同时,由于部分土地管理人员素质差别较大,经营管理思想比较淡薄,土地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管理水平较低,存在重征轻管现象
油田企业每年都要根据需求征用大量的土地来进行地面建设或布井,但事实上,很多油田企业对所征土地的管理意识淡薄,不是很重视后期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存在多头管理状况,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土地管理资料分散,归档不及时,档案变更时由于一些手续不规范问题,导致一些重要的土地历史资料遗失。有时甚至因无法找到相关证明材料,需要重新办理用地手续等,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1.2土地存在闲置、荒芜现象
油田企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企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油田开发需要获得土地使用权比较方便,征用土地补偿标准也非常低。导致一些管理人员没有很强的节约意识,存在较严重的闲置、浪费现象。另外,由于一些油田企业事先未经过认真论证,就盲目上项目、搞工程,造成许多工程项目圈地后,多年未开工,所征用的土地一直闲置。
1.3法制观念淡薄,随意改变土地用途
根据国家相关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的主要分类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企业用地的前提应该是遵守相关法规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的用途。然而,一些油田企业为了眼前利益,无视国家土地管理规定,随意改变土地用途,造成违法用地,给企业的整体利益带来了损失。
2、针对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土地资源作为油田企业生产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健全和完善当前的土地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油田企业土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信息化程度。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可以从下列的几个方面完善油田企业土地管理工作:
2.1提高土地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土地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土地资产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土地是油田企业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土地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和意义,不断更新土地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土和重视土地管理工作,不断总结土地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土地合理利用,有效利用,努力推动油田企业土地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油田企业土地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好的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土地管理工作的前提。新形式下,油田企业应该结合当前土地管理现状和土地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土地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责任心,将具有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员工充实到土地管理岗位上来。加大土地管理人员业务理论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结合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关注本领域法律法规变化情况,深刻领悟已有法律、法规,不断学习新的法律法规知识,将法律法规作为企业制定管理制度的依据。同时,还要认真做好有关新制度和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使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有章可循,得以圆满解决。
2.2加强土地管理基础工作
土地资料的统计、填报、登记等工作是土地管理的日常基础工作。日常工作中,应该有专人对划拨或征用土地的原始地籍资料进行分类保管,土地管理档案资料涉及到的借阅、查询、移交等手续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好登记,防止土地信息丢失,严禁个人私存档案资料的现象发生。同时,土地管理人员应提高对土地确权登记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宣传政策,督促检查,讲明利害关系等手段,依法维护油田的合法权益,为油田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3强化节约用地意识,提高油田土地利用率
在保护耕地方面,新的《土地管理法》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措施,基本用地原则是“占多少,垦多少”。所有建设用地必须节约用地,尤其是非农业建设用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油田企业占用数量巨大的土地,而且每年的土地用量都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做好油田建设节约用地工作对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应该以保障正常生产建设的同时,采取“尽量选用劣质地、未利用地、荒地,少占用耕地和农田”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用地计划,禁止计划外用地现象。在选井,布井,地面建设方面应该利用科技手段,充分论证,尽量扫使用土地,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对油田企业现有存量土地(废旧井场占地、建设工地占地等),进行复耕利用,尽量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其利用率。
3、结束语
土地管理人员是决定油田土地是否能够合理利用的关键因素。由于油田土地利用方面涉及的影响因素多,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相信在上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土地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油田建设。油田企业应该加快土地信息化管理开发的步伐,开发和实施土地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土地相关业务的办公自动化,土地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刻领悟相关法律法规常识,针对实际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为油田开发做好土地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一、企业文化
这是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可能是因为和新闻传播专业好歹有点关系,也可能是因为带有研究性质,需要研读大量书籍。
半年工作总结
1、上半年,企业文化工作真正启动是从月份开始的,当月主要撰写本年度工作计划。
2、5月,举办企业文化内训师培训班,邀请咨询公司老师,主要从培训技巧层面提高内训师的能力。
3、5月,在企业内部进行服务品牌logo征集及评选活动,目前已经联系了专业设计机构,在这方面,大家都没有明确的想法,希望能够通过专业设计机构的大量作品刺激大家,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
4、5月,撰写加快服务品牌建设的分析报告。
5、6月,举办企业文化小型研讨会,探讨不同文化的对接工作。
工作思路总结:
上半年工作不多,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其中的工作思路——以服务品牌为主要抓手,辅以内训师素质提升。
个人总结:
工作方法:写计划,全年工作计划、每周工作计划,尽量每天有工作回顾。
在这些工作中,作为组织者,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在如何寻找中间人搭线、如何与对方沟通、怎样在价格上讨价还价、如何招待对方等方面,找到了一些方法。作为参与者,培训技巧、培训风格较上一次培训有质的飞跃,写作文风、写作思路慢慢将自己所长和企业所需结合起来。
下半年工作计划:
1、企业文化内训师比赛或者巡讲活动;
2、规范行业视觉识别系统的使用;
3、服务品牌体系建设及评估、注册工作;
4、企业文化对接论坛;
5、企业文化案例集定稿;
6、企业楷模报告会;
1、从烘托氛围到主体参与阶段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共举办了30届,经历了50年的发展历程。全面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最初举办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举办的各类演出前提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功利目的开始在哈尔滨的音乐舞台逐渐占上风,开始忽视举办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目的,打着高雅艺术的旗号上演一些给领导和专家欣赏的剧目,所谓的高雅艺术充斥整个哈夏舞台,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大幅减少。群众文化活动从最初的主角一度沦为旁观者,只是为烘托氛围而存在,自身发展被冷落。改革开放以来,外来多种文化形式的涌入,开阔了人们视野,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剧场艺术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但是文化行政部门只是注意到剧场艺术被冲击而没有有意识去发掘特色,还是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一心想通过专业艺术带动群众文化的发展、一心想通过专业院团的演出以使群众文化工作的水平得到普及和提高,这种违背群众文化发展规律的做法极大地制约了哈尔滨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2004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市”战略方针,群众文化的重要性得以重视,群众文化工作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才成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而存在。
2、工作思路发生改变,从普及与提高阶段进入发展与引导阶段
2004年哈尔滨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市”战略,对群众文化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从从属地位、烘托氛围、普及与提高的工作思路转为引导群众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向上的活动,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征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加强和促进群众文化工作自身的发展,有意识地举办各种比赛,展示群众文化工作的成果。开展广泛的辅导活动,文化深入到社区,把群众文化工作纳入到公共文化体系当中。合唱艺术歌会已举办8届,哈尔滨市青少年声乐、器乐、舞蹈、朗诵、美术(书法)比赛已举办11届。“好歌大家唱”已举办5届。这种以发展和引导为主的具有连续性、可持续发展的成规模的多层次群众文化活动培育了大批文艺人才,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提供了大批高质量的群文专场节目。从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发展来看,群众从主体、陪衬又回归到主体的过程,群众文化活动从主角、配角到主体参与唱大戏的发展道路。
3、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从活跃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精神文化需求的阶段
一、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到主体参与阶段
哈尔滨群众文化工作始终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目的就是为了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近年来,市财政局给予重点支持,修缮了馆舍,大量更新完善群文活动设施设备,仅2008年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就在市财政局的支持下,争取群文资金达200万。其中40万用于采购乐器、影像器材、演出服装等,资助辅导基地经费50万,110万购进先进的流动舞台车,为我市群文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群众文化工作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哈尔滨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而存在。
二、工作思路发生改变,从普及与提高阶段进入贴近与引导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家越来越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群众文化工作从从属地位、烘托氛围、普及与提高的工作思路转为引导群众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向上的活动,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征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加强和促进群众文化工作自身的发展,有意识地举办各种比赛展示群众文化工作的成果,开展广泛的辅导活动,文化深入到社区,把群众文化工作纳入到公共文化体系当中。从哈尔滨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来看,群众从主体、陪衬又回归到主体的过程,群众文化活动从主角、配角到主体参与唱大戏的发展道路,体现了改革开放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极大促进。
三、从活跃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面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种文化形式的大量出现,自娱自乐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群众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来表现自我价值与存在,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作为全市群众文化工作的龙头开始有意识地扶持和引导进行昂然向上的、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开办了歌曲创作、舞蹈培训、器乐培训等多种培训班,提高广大群众的素质。2004年第二十七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举办了“放歌哈尔滨”原创歌曲演唱会,推出了新创作出的20余首歌唱哈尔滨、赞美黑龙江的优秀歌曲,突出哈尔滨人自己写歌,自己演唱,以及名人写哈尔滨,名家唱哈尔滨的特色。一首首歌唱哈尔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发展成就的优秀原创歌曲,不但激发了广大市民爱我家乡、建我家乡的积极热情,更让哈尔滨这座城市名扬四方。
众所周知,对于农村文化建设,是难以用“产出”来衡量“投入”的效益的,我们不能用投入实业那样的眼光来要求投人农村文化的效益。因此,抓好农村文化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将农村文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才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文化工作的思路、策略和措施,各级党政领导都应将农村文化工作讲在口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农村文化工作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建议把农村文化工作同抓经济工作一样,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严明职责,严格奖惩,才能有效推进农村文化工作。
二、加大必要的投入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经济落后地区文化工作就显得冷冷清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设备技术严重落后。经济落后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就需要财政大力投入。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真正解决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办公问题、住宿问题、活动场所问题及相关配套问题等,才能稳定人心和情绪,才能开创局面,抓好文化工作。
只有随着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具备高素质的队伍
没有一支业务水平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是搞不好文化工作的。目前,一些地方“三权”下放以后,乡镇基层文化站处于“两不管”境地。文化站是设在乡镇,有的只是个摆设,这样使一些文化站处于一方不愿意管,一方管不着的局面。另外文化设施匮乏,工作人员不专业,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强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如继续教育、执法学习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素质。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文化工作也是这样。
实践证明:农村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村干部联系起来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发挥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懂法律的特长,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对农村赌博等非法活动的打击力度,一手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一手通过打击赌博等非法活动,把农民“赶”到先进、合法的文化设施之中。同时把乡镇农技人员、文化干部和村级大学生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智慧,加强联系和协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用“文化扶贫”冲击“贫困文化”,把“送文化”变成“种文化”,让农民“学知识不出村、学文化不出镇”,懂得“有了文化,才能致富”的道理。
四、与时俱进,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文化工作既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经济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在新形势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和广大文化工作者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1.坚持“两为”方向,“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和措施力度。深知只有弘扬先进的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武装人们的头脑,占领思想阵地,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继续加大扶持农村文化健康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山区。这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也需要文化工作者自身的不懈努力。开展工作应积极主动,不能有“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有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下联动,才能做好发展农村文化的大文章。
近年来乡镇文化站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增加了投入,加强了基础文体设施建设,稳定了文化人员队伍,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一)基础设施建设逐趋完善。以我们南浔区为例,绝大部分乡镇建有功能比较完善的综合性文体活动场所,设有图书室、舞蹈排练室、文体活动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室、特色文化展示室等。为群众业余时间文化休闲、文化培训、文艺排练提供了设施保障。
(二)人员队伍相对稳定。大部分乡镇人员、编制到位,有专职的文化工作人员,人员基本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拨款,使群众文化队伍得以相对稳定。
(三)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各镇在文化站的组织指导下,每逢传统佳节、各类节日都有活动开展,舞龙、舞狮子、秧歌、送春联、猜灯谜、文化下乡等活动精彩纷呈、迭起。各乡镇及部分村还组建了业余腰鼓队、扇子舞、民间艺术表演队、管乐队、健身舞队等多种群众业余演出队伍。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社区)文化活动不断发展,群众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的观念不断加强,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滋生和侵袭,展现出了乡镇群众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乡镇文化站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文化站设施较为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这种现象部分乡镇目前仍然存在,有的乡镇还停留在一块牌子、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条汉子的“四子站”状况;有的文化活动楼、影剧院等都是在八十年代初建造的,已破漏不堪;有的乡镇干脆把影剧院等场所办企业、开商店,移做它用。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先进的综合性文化站较少。
(二)文化活动经费不足,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常年正常开展。经费是群众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没有资金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得到保障。乡镇搞群众文化活动采取了自己想办法、企业拉赞助、或尽量少开展等方法来解决,根本没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来保证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制约了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发展和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乡镇群众文化队伍中,专业人才少、素质欠缺。各乡镇虽然都有一支比较稳定的、文化专干队伍。但文化专干中,专干文化工作和专职文体专干较少,常常是身兼多职。还有人才的进入机制不健全,乡镇文化站进人往往是有乡镇领导决定,根本没有从专业素质方面考虑,把其他岗位一窍不通的人往文化站塞。平时接受专业训练的机会少,在岗人员素质提升困难。使群文专干业务基础差,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应着眼未来、立足长远、夯实基础
(一)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措施得力,工作到位。作为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报告中,应该要和经济建设一样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和增长比率。对基层各主要领导的考核中文化工作应列入主要方面之一,提高考核分比率。各乡镇对文化建设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列入每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把文化重视起来。
(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员、工作正常经费。近几年经济在迅猛的发展增长,可区、乡(镇)政府对文化的投入却增长较少。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极不相符。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乡镇建设文化综合楼、影剧院,创建市、省级“东海明珠”工程等轰轰烈烈,投入了相当的财力物力。可近几年特别是2002年底机构改革以后,各乡镇的文化工作人员连和以前一样的工资福利待遇都难以保障。这些不应该发生在乡镇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不要让在文化战线上辛勤耕耘几十年的老同志心寒。文化是我们各级政府必须应该重视关心的大事,乡镇政府应该把文化站建设、人员的工资福利、办公活动等基本的必须的经费列入年初预算,确实保障文化站的正常运转。
(三)把好人才进入关,不断加强人员素质的提高。其实文化工作不象其他工作一样单一,它包罗万象、内涵丰富,需要具有很好专业素质才能胜任该工作。在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一定要有市、区、镇三级业务部门为主,确实把好这第一关,把热爱文化多才多艺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文化队伍中来。平时市区业务主管部门要经常对乡镇文化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指导乡镇开展文化工作,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素质。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群众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宗旨和任务。新时期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应把握如下几点:
一、树立“服务”的理念
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为社会、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这一特性,我们一定要十分明确。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正确处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认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尽心尽职地推进群众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
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事业的特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地树立“服务”的理念。做群众文化工作,就是做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应当把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第~位的任务。只有这样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才能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二、立足长远,抓好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新时期群文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十分繁重。又因为群众文化工作对象面向全社会这一特殊性对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群文队伍的建设。要抓好组织建设,选好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群文工作者建设先进群众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别要认真研究小康社会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文艺工作者。要通过进修、培养等方式,尽快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制定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政策,为群文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要深化群文事业单位的改革,充分调动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应多样化
群众文化活动基于群众基础的广泛性,群众文化活动不受地域、民族、性别、年龄的限制,因其系业余、自愿、小型、节约的自我行为,不具强制性,而显得异常活跃。
现行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农家书屋等在党的光辉政策沐浴下,在56个民族中应运而生,并空前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活动公益性基础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夯实了群众文化活动“硬件”基础。人们健身活动意识的不断增强,全民参与度不断提高,广场、校园、企业、社区等群众文化载体的功效能够得到十足的发挥。
我国各民族历史悠久,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的千年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蕴味深沉。青山绿水可入画,小桥人家能入诗,心中情愫可为歌,劳作场景能为舞。群众文化素材的多样性造就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化。现在,除传统的歌、舞之外, 棋、琴、书、画,赏石、根雕、盆景、泥塑等不同的群众文化表现形式纷纷呈现。
群众文化活动的自主性使得一些趣味相投、爱好相近的人凑到一块活动,其热闹、欢快、愉悦自不必说,其积极性、主动性犹为突出。为丰富活动内容,编排节目,敲定细节,有的不分白天、黑夜,有的不论田间、地头,特别是一些老年文化活动更是劲头十足。
群众文化发展到现行阶段,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不断丰富和提高,群众文化不仅仅是量的追求,更多的是寻求质的飞跃。为了提升本体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多出花样,提高活动内涵,增加参与成员,部分群众文化体除自身成员间交流外,还与其它相关群体进行交流。交流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互得益彰。
四、创新思路,创造特色,创造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景观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使文化创新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再次突显出来,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已成为时代的意识和潮流。群众文化工作根在百姓,旨在服务,重在建设,生命力在创新。任何按部就班,墨守陈规,按老框画图,照老皇历办事的观念和做法都是没有出息的,也一定不会有出路,只有创新求异,锐意进取,才能取得新突破,开辟新天地,创造新的文化景观,使群众文化工作更有影响力、生命力。
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内容非常广泛,首先是思想和观念的创新,还包括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等等。这里我想讲的是创新绝不是做花架子,不是搞形式主义,特别是群众文化工作,它的群众性、服务性很强,一定要把创新的意识和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以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影响力、感染力、生命力,为宗旨积极实践,大胆探索。着重要把握以下几点:
1.要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总方向和原则是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着重在机制创新上动脑筋。这一方面,潜力很大,有很多的工作好做,我认为重点要在实现公共财政由“养人”向“养事”转变上动脑筋,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活力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是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企业管理新潮,引发了一场深刻的企业管理革命。不断追求企业文化,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市场经济竞争愈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成为企业决策者和企业文化人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大庆炼化的发展实践,加强、创新企业文化以下三点值得研究。
一、围绕大局创新思路
“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培养人,凝心聚力,化解矛盾,构建和谐,提振士气,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企业文化方向的问题。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思想政治、组织领导。
大庆炼化的企业发展之路,是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以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以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经营管理实践的积极探索。因此,企业文化工作要自觉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推进实施文化建设作为事关企业科学、和谐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要服从服务这个大局,紧紧围绕大局谋发展。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相”文化为统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思路。二是总结企业文化经验得失,坚持“两分法”,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找出差距和不足。不回避矛盾,不护短。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谋划发展方略。三是集思广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中员工智慧,创新、搞活企业文化。四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巩固发展以企业文化干部为骨干,党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党政齐抓共管的企业“大文化”格局,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工作新局面。
二、结合实际创新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是企业物质实力不可替代的软实力。在社会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企业文化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以人为本,努力创新,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提升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力,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新时期企业文化创新机制,主要是抓好“三结合”。
1、与弘扬大庆精神、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企业之魂、文化之根。正如余秋里精辟阐述的:“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能够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一个城市在未诞生之前就有了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哪一个企业和城市走过短暂的历程,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铭刻一个光辉的亮点。”弘扬大庆精神,是大庆企业文化的主旋律,也是大庆炼化公司企业文化的主旋律。新时期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不守旧,创新不丢根、不失真。要围绕落实科学和谐发展,大力弘扬大庆新时期强烈的发展意识、积极的创新精神、旺盛的创业激情、现代的科学理性、自觉的人本理念,赋予大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开展“身在大庆学大庆,铁人身边做铁人”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大庆精神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品位。更好地引导干部、员工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大庆精神落实到“四大基地”建设的实际行动上。
2、与建设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员工紧密结合。继承和发扬大庆“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的优良传统,发挥企业文化的优势。一是坚持用科学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员工头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一支高度自觉、堪当重任的“铁人式”的员工队伍。二是扎扎实实抓好职工培训文化、创新文化。努力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着力建设同国际接轨的具有国际一流的技术专家、高级管理、高级技能操作核心人才队伍。将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