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4 08:23: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信息化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是我国为加快社主义建设步伐的先决条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各生产领域中,各种生产技术和生产理论以及生产设备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创新,同时还涌现出了大批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理论以及生产设备,而随着这些技术和理论以及设备在各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时代契机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企业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就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制约了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视频,就必须要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今后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就必须要是企业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和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有效地融合,同时还能够转变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业务流程,与此同时,其还能够传播企业传统管理方式以及组织方式,并且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重新整个,进而大幅度提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达到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然而就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缺乏总体规划。盲目随潮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是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ERP/MRPⅡ思想理念的形成时间不长,传人国内的时间较短,原来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其在工业发达国家成功应用实施,因而被当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工具甚至是治疗企业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成为炒作的热点。
2.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促成小利益集团。根据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的分权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在企业的内部形成各种小利益集团,这也是它最大的缺点。企业中各个部门为了维护自己的小利益,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控制,从而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极大程度上引起信息失真,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例如企业内部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谎报军情,对上级隐瞒,从而是经济信息失效。
3.信息化均衡问题。企业中信息化的发展极为不平衡,例如有些高效益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随着市场竞争力加大,再加上总公司的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良好,但这只能针对于业务的销售以及财务管理的方面。更何况其他效益一般的企业,各部门领导根本不重视企业的信息化作用,缺乏信息化的意识,从而促使信息化起步较晚。
二、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消除认识误区,转变观念。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加强领导对信息化的意识,理解信息化的作用并加以重视。信息化能够有效的管理企业,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能只是做足表面功夫,而要加大信息化的建设力度。信息化能够是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重视首期准备工作。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要明确企业目标和理清企业内部商务关系,弄清部门间哪些信息需要共享,哪些部门需要获取外部的知识或信息,哪些信息需要向外部和宣传,哪些信息需要保密等等这些企业真正的需求。
3.选择适合企业的通用管理软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应及时对内部进行调整,而这就必须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方案。但是,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很多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相对浅薄,很多复杂的过程与价格使得中小企业不能越步。通常来说,中小企业的业务比较单一,缺乏优秀的专业技术才再加上资金财力不足,也就不能使其选择系统过于复杂而价格高的产品。
2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2.1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信息整合环节,不能为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目的就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序地将大量企业信息和数据组织起来并进行处理。从而简化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流程,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落实信息化建设时,仍然把信息化管理当作是企业运营与管理的辅助手段。他们认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重点就是实现对文字处理、财务以及劳动人事等管理的自动化办公。这样的信息化管理主要还是针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个特定部门的工作需求而开展的数据处理工作。虽然这样的信息化管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劳动力强度的降低和企业信息数据的共享,但是它并没有对企业信息进行充分的整合,收集起来的数据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不能作为企业领导层制定经营决策时的参考依据。
2.2企业信息化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导致信息化建设目标难以达成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已经逐步开始实行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但是,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落实成效来看仍然差强人意。特别是与国外的一些企业比较,我国的信息化管理更是处于极其劣势的地位。①政府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政府如果不给予一定的政策或者资金支持,仅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独立地完成信息化建设。而且如果企业无法从信息化建设中看到利益和成效,又怎么可能主动、乐意地去自行落实信息化管理。②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与信息化管理不匹配。甚至企业的部分内部管理制度还出现了与信息化建设相矛盾的地方,这只会让企业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难上加难。
2.3人力和技术资源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现今,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并从收集数据中获得对企业决策有利的参考信息,就必须要借助专业的数据分析技术与手段,并依赖于资深技术人员的操作与分析。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都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因为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也没有认清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增值所做的贡献,而仅仅将信息化建设当作是“花钱的部门”而非“赚钱的部门”。所以企业管理者更愿意将投资重点放在一些比较传统的部门,从而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均严重不足的局面。
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努力实现企业级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对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利用要想实现企业级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就必须要打破企业原有的管理框架,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将新型的流程式的管理模式引进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其次要端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不再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简单地当作是企业运营与管理的辅助手段,也不仅仅满足于对文字处理、财务及劳动人事管理等流程的自动化办公阶段的实现。而是真正把信息化管理当作企业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来引进。并且要找准突破点,努力实现信息化管理层次由“部门级”向“企业级”的飞跃。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级的信息化管理,还必须要做好企业管理的流程再造化过程。要针对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去反思企业的管理模式,并据此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再设计,从而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改善企业员工的服务态度,以及缩短企业生产周期等,从各个方面获得意想不到的改善效果。此外,还要加强对收集来的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利用,提升企业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和完整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也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参考。
3.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既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与奋斗。政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助推器,而企业自身则是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只有将这两个因素有效地整合起来,才能促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更快、更好地推进。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①就要加强政府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政策引导与支持。要加大力度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好规划与指导,做好立法与规范工作,并通过改善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来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以及法律保护作用。从而推动企业内部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好进行。②企业内部也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制度规章进行,并且不断对信息化运作机制进行完善和改进,在为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落实打好基础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达成。
3.3加大信息化建设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投入,合理建设数据分析的组织机构3.3.1根据企业实情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为了加快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内部的落实速度,企业必须要加大对人力与技术资源的投入。作为企业管理者,则需要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好发展方向,对于哪些网络基础设施可以由企业自身完成建设,哪些需要委托第三方完成建设,哪些又需要直接购买都要事先明确好。而对于企业信息数据的产品和模型方向等,领导者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储备进行衡量,从而确定好恰当的企业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并不是所有的数据处理工作都必须要企业内部的员工来完成,对于需要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进行开发的,就要及时交给第三方完成而不是企业自己闭门造车。此外,在收集企业的数据时,企业也必须要结合自身实情来确定资源投入。具体的收集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组织内部团队进行数据收集,委托第三方公司帮助企业收集数据,或者直接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数据。3.3.2合理建设数据分析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人才规划,合理建设数据分析组织机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环节。①设立中央数据处理部门,用于对企业的信息数据集中进行管理与存储。②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建设一支专门的数据处理团队,用于全方面地收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数据。③在总办设立首席数据处理官职位,集中对数据进行管理,增加数据对于企业运营的参考价值,让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数据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商业价值,促进企业更有效地开展业务。通过这样的组织机构划分,能够让企业的中央数据处理部门、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团队实现分工合作,提高部门间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更好地促进信息化管理进程在企业中的落实。如此一来,通过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人才与技术投入,让信息化观念充分渗入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去,最终尽可能地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业务绩效的改善。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56-02
在现代企业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企业中的产品信息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势头,并产生了新的问题。由于不同系统软件产生的信息互通性差,想从漫无边际的数据海洋中查找所需要的正确数据,变得越来越难。如果对它们处理不当,会对工作效率产生负面效应。所以产品信息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问题。
一、信息化技术引导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法、产品营销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内容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在单一的区域内进行,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出现了企业战略的全球化和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2.企业的创新与管理。关于创新的定义和解释,对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技术都有不同的方法,每个企业领导者都会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创新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创新是可以有意识去达成的。而管理,则是一个相对模糊的东西,每个人都知道管理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管理方法,但是管理效果却是千差万别。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实施必涉及企业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组织行为的改变等,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与管理变革过程。通过全员参与,使员工了解和明白变革的意义,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的想法以推动变革的进程。通过变革导向、领导方式、激励支持、全员参与四方面的变革管理使员工逐步深入参与到信息管理变革中以尽快实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
信息化管理的出现和升级,改变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企业谋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可以说,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将对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并与其他变革思想和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大量实践经验表明,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管理思想与管理环境的变革;同时,从另一方面看,信息技术的普及又不断推动着管理,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技术手段给予支撑,而新的技术手段的问世,必然促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企业信息化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使企业成为未来经济时代的佼佼者。
二、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控制
企业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主要包含对信息化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沟通。具体如下:
1.计划主要指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管理首先要明确不同时期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重点和发展目标。中小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条件出发,确定企业近期、中期以及长期的企业信息化的任务和要求,做到企业信息化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实施进程有保障。
2.组织主要指成立必要的企业信息化协调管理机构,统一指挥和部署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实施难度大是其重要的特征,如果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推动,没有专门协调与管理机构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所以,在制定企业信息化实施规划时,应考虑成立专门的、有较高管理权限和协调职能的企业信息化领导和指挥机构,并由企业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如成立“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领导组织企业信息技术支持部门以及企业各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工作小组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深入的推行。
3.控制主要是指预测和分析企业业务发展的走向,以对信息化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进行分析与规划。企业信息化必须按照企业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推进,所以围绕企业业务发展的当前和今后的需要,确定企业信息化系统实施项目的选择、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制定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的风险进行分析管理等。
4.协调主要是指调节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包括信息化项目实施时各部门之间资源分配的协调,对不同岗位职责间矛盾进行的协调等。确定企业信息化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预算。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的投入,这一点应在制定信息化实施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在安排企业信息化预算时,既要避免不切实际的盲目投入,造成信息化投入的无谓浪费,另外,也要避免借口企业资金紧张等原因而削减必要的资金预算,导致企业信息化“半途而废”。
5.沟通主要是指通过下达命令、指示等形式,对组织内部个人施加影响,将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或者领导者的决策变成全员的统一活动。制定必要的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章与制度。企业信息化牵涉面广,实施难度大,制定必要的规章与制度,使企业信息化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标准可执行,对加快信息化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应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规划中明确信息化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信息化方案优化等措施,以便在信息化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保证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效果。
三、信息化实施的原则
1.效益原则。尽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效益很难得到确切衡量,但是中小企业必须避免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盲目推行各种信息化软件或起步就同时启动二个以上项目,为赶时髦而搞没有实际效益的信息化只能劳民伤财,于企业的发展有害无益。
2.实用原则。中小企业的业务相对比较简单,业务的牵涉面也没有大型企业复杂,所以,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时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特点,选择实用的信息化实施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效果”作为追求目标,使企业信息化落到实处。比如可先上ERP项目,待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行完善其他项目。
3.适用原则。中小企业在选用信息化解决方案、构建信息化系统时应坚持“适用”的原则,不必过分追求技术先进、功能全面,以“适用、够用、好用”为衡量标准,使企业信息化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员工所接受,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4.系统性原则。不同规模和发展基础的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施过程中都应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发展需要,以更好地实现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应用集成,包括各类信息化软件的互通性,尽量避免在信息化过程中产生新的“信息孤岛”,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效果。
5.可扩展性原则。企业信息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考虑到扩展性问题,在硬件的配置、软件的开发、系统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应注意到企业今后发展的需要,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能有序推进。
企业需要能解决自己问题的工具,用信息化手段弥补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缺失,企业所需要的是蕴含管理思想的武器,它帮助企业贯彻企业战略,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销售能力,加强团队执行力,(下转第259页)(上接第256页)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且不是昂贵的奢侈品,它需要足够便宜。
四、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具,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载体。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是中小企业的首选。一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信息化;二是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三是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工作。通过PLM项目管理的实施,对新产品从设计到批量生产全过程数据进行管理及监控。使公司高端产品的机密性技术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等得到有效规范,为企业的新兴产业保驾护航。
五、结论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任何一家渴望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的中小企业来说,信息化是其成长的“车轮”,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并没有发展的尽头。中小企业信息化总体的发展历程应该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多项,从局部到整体的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小企业从一些重点项目取得突破后,就有必要进入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全面实施企业信息化的阶段。所以,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拓宽应用范围,加深应用层次,使信息化全面融入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和成长的“催化剂”,既是广大中小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颇为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中小企业付出锲而不舍的努力,以实现持续不断的改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已变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企业不要错过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时机,应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打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应用基础,一步一步地探索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实实在在地获得企业信息化产生的综合效益。“走一步,用一步,见效一步,持续发展”是不少中小企业通过自身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信息化发展经验,值得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学山.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M].北京出版社,北京.2005
目前,我国企业正在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运作方式正在面临现代信息技术、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冲击,而管理信息化,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目前最为紧迫和现实的选择,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中国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覆盖了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处理,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决策科学化/数据化。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在提倡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我们不能片面地把信息化等同于信息技术,有了设备和网络,开发一个系统不等于企业实现了信息化,更不等于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经常会出现信息系统技术建好了,但数据不准确,不及时,没有与业务流程集成在一起,没有实现管理与信息的结合,没有多少人使用,对企业效益贡献不显著等。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其实也是一场革命,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统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生存环境的根本变化,使企业不得不对信息资源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石油企业主辅业分以后,企业必须在成本管理、过程控制、技术改造等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条可行且必须经过的途径。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是解决企业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1、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财务帐目不实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下级对上级透明化的系统,企业无论在任何地方,哪怕是在国外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和开支,不进入信息系统就无法实现,而一进入系统就被上一级的财务部门所跟踪。分支机构根据程序形成的报表,在总部同步生成。这样,在做帐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不可能做手脚。数据一旦被录入就不得更改,更改便会留下记录。通过电子商务系统采购人员甚至不能接触采购票据和资金,而由财务监控和执行。这样使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的变化,都通过财务如实、准确、适实地体现出来,从而提高资金的透明度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2、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采购部门的“暗箱操作”问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难控制,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尤其是在采购环节,由于信息不对称,最终的价格确定掌握在商户和采购员的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制度。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一是采购信息在局域网上公开,一目了然;二是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将采购与定价分离,合同草签与审签分离,进货与验收仓储分离。三是设立独立的核价环节。这一切都是依托计算机软件,在不同的部门,防止了“暗箱操作”。
3、企业信息化管理还可以有效解决生产经营过程的“跑冒滴漏”问题,尤其是在我们国有大型企业,跑冒滴漏问题不少,防不胜防。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全过程的监控系统,对企业所有环节,所有部门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监控,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每一项科目的开支和预算进行比较,及时提出警示和禁止的信息。有效防止了生产经营过程的“跑冒滴漏”。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传统的人事管理信息数据保存的比较零散,帐目繁多,每提供一个数据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而数据的统计更是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通过建立网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可以方面而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每一种数据,而且便于大量的统计工作和人力资源规划。
2、以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带动其他部门的信息化管理。过去的人力资源信息处在“离线”状态,各基层单位之间存在信息孤立现象,通过建立功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条件有限制地公开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人事信息,方便他们提取数据,这样既简化了工作程序,又加强了人事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联系。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使人事管理工作进一步透明化、公开化、科学化。通过信息权限的设置和分级管理,上级单位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下级单位的人员状况、员工待遇、薪酬、奖金及考核等方面的人事信息,促进人事信息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方便上级部门的宏观调控,并以此来核实财务、生产等部门的财务属实情况,便于上级部门更好的贯彻落实各项政策。
4、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
企业领导可以用收取资料、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节省下来的时间考虑企业管理更深层次的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人员现状、构成及人员动态,了解员工的收入水平,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出准确而快速的决策反映,从而真正的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理解不够、认识不足,有的理解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是计算机代替人;有的只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的缺乏系统化和全面性思考而导致了对企业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出现了信息技术滥用、信息资源浪费等现象。
(二)员工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对信息系统的响应不够积极。比如我们企业最新推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很多相关人员只把它当作网上发工资的一种工具,而不注重对信息资源的维护和完善,更不注重对这个系统中主要功能的探讨和思考,在工作中不主动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这种信息资源的闲置或未被充分利用在企业其他部门同样普遍存在。
(三)由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刚刚起步,对于网上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何有效的防止信息资源的丢失,防止信息资源被任意改动,如何通过层层授权,使信息资源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公开性和保密性以及加强网络安全、防止恶意病毒的攻击等方面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支持。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滞后,甚至空白,信息化的环境建设还不能适应需要。比如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关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评估体系等,还是一片空白。这些因素都客观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四、关于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和倡导工作。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流程,投资大,非常复杂,如果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作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工作重点,很难得到企业上下的支持与参与,很难取得成功。因此必须从企业的宗旨、发展目标和竞争态势出发,决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对每个部门的信息化系统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员工深刻了解和熟练掌握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要以全局和系统的眼光审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把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甚至核心能力之一,从而营造企业信息化管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计划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信息系统整体规划协助系统管理层明晰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价值所在,同时为企业有效计划和实施信息系统提供整体纲领和指导。要从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理解和分析企业业务需求出发,建立企业信息理论构架。
(三)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该机构由专门的信息网络技术人员组成,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并定期收集企业信息资源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针对生产和管理实践加以改进,使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加合理有效,从而不断优化和提高信息系统,使信息化管理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企业信息化管理(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简称EIM):是指对企业信息实施过程进行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管理过程、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等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属于企
业战略管理范畴,其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发展模式。
二、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缺乏总体规划
在企业信息化的管理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最容易忽略的一点问题就应用缺乏总体规划。在管理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划设计就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相关信息化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盲目随潮流。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就会形成一个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的不良氛围,这种情况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企业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应用缺乏总体规划是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应用型问题。
(二)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
经过笔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总结,发现在目前信息化的企业中总是存在着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的现象。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会使企业的权利分散,起不到集中的效果,这样企业内部在自身掌权的相关利益的有导致下很容易就形成小利益集团。当企业中形成了各种小利益集团之后,问题便会出现,企业中各个部门为了维护自己掌握权力下的小利益,从而对于自身部门所掌握的各类和企业相关的信息进行控制,这样就阻碍了企业相关信息的快速有效传递,从而就会直接导致企业信息滞后和失真,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信息化均衡问题
信息化企业在发展和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另一大问题是信息化均衡问题。企业中信息化发展的严重不平衡问题常有出现――例如,对于某些本身具有高效益的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来说,随着目前社会上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和扩展,以及名下具有着多个子公司的分公司的影响,企业在业务的销售以及财务管理的方面的企业信息化发展一般都比较好。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部分的企业也就仅仅局限于在业务的销售以及财务管理的方面的信息化发展了。这样,低于一般性效益的企业部门发展来说,相关企业部门的领导对于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和发展不到位,并且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管理过程中缺乏信息化的意识,从而促使信息化在企业中的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比较缓慢,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相关竞争力水平。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创新途径[1]
(一)合理战略的制定
综合分析同竞争者之间的差距,找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否能够通过信息化发展解决企业的发展难题。
1、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同时又要从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着手。
2、对企业现有工作流程中没有实现同市场相适应的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的不符合点。
较为理想的信息系统是以企业制定出商业战略后定义的,只有这样才了解企业真正需要什么。
(二)分析与评估项目成本
应当首先评估出企业在管理上的信息化所需费用。其成本大致分为三类:
1、人工成本
这类费用主要有培训费,人员小组费,项目费用等。
2、数据成本费用
主要包括存货记录、物料清单以及生产相关数据和工作中心数据。
3、系统成本
该项成本主要包括了同系统相关的一系列开支。主要有支撑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硬件成本费用,维护信息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酬,另外还有软件的维护成本费用和相关办公用品费用。
另外,实施规模的大小也影响到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的成本。通过项目成本分析,根据自身情况,评估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规模、实施进度及实施方法。
(三)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建立内部管理平台系统,为各种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将原有的分级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把信息资源合理、科学、规范配置,直接在IE浏览器下实现企业的动态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需要。
1、沟通信息系统
沟通信息系统包括文字沟通与图像沟通等方式。一是利用系统处理发送信息、日常办公、公文处理、催办程序等功能,可以减少信息的传递层次以及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借助一站式办公制、限时办结制度等手段,达到及时快速传输信息的目的;二是通过系统实现远距离的面对面交流,使用人机对话的模式,通过联机在线,召开视频网络会议。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水平,实现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办公“提速”。
2、数据信息系统
借助统计、财务和资产数据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格式化等方面进行整顿和完善,将下属企业数据信息纳入企业内网平台,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实现数据动态管理,统一数据口径,及时输入、更新数据,并加以分析与处理,使数据处于不断更新、积累和利于时时查阅的状态,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企业的调控能力和反应速度。
3、员工信息系统
建立企业及下属企业全体员工信息库,重视员工的本位价值观,借助基础信息(岗位职责)、薪酬体系、社保、培训和人才库等子系统,实行员工激励机制,使员工能通过系统清晰自身职责以及提升空间,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
4、内部管理系统
此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综合、动态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文档管理子系统、资产管理子系统、营运管理子系统、工程管理子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投资管理子系统、党建管理子系统、工会管理子系统、企业文化子系统等。
(四)做好业务流成再造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推进,会给企业带来相关流程的重组与组织架构的优化。流程重组并不意味着微调整,而要求企业彻底改进和炸掉旧的、滞后的企业经营价值流,并以新建的价值流取而代之。因此,对于任何企业而言,若想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提高企业效益,就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2]
信息技术是流程重组中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企业信息化先天就和业务流程重组有了关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
1、首先需要打破传统经济学中有关生产要素的认识
不仅仅要将劳动力、原料、资本和土地这些变量进行最优组合,还要将第五要素“信息”与其相融合,才能使企业得到最大满意度和经济效益。
2、对原有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
根据企业现行的作业程序,绘制细致、明了的作业流程图。一般来讲,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都规定了一套整个企业范围内的统一的、规范化的流程,要求打破原有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通过共享数据库,将许多原有的串行流程转变为并行流程;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既定目标对业务流程进行改善或者重组,使其与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相匹配。
3、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针对流程制造的复杂性、多变性,BPR 成功的解决方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PPP:第一个 P 是产品(Product),企业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软件,符合本企业的业务流程;第二个 P 是人(People),就是以人为本,使人员素质到位;第三个 P 是流程(Process),企业在改造之前要确定管理流程、控制流程是否具备条件。[3]
4、对业务流程进行评价
进行合理的业务流程优化之后,能够起到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作用,就需要对新流程的实施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好的业务流程优化,能够使企业的业务管理模式出现较大的转变,企业的业务管理不再是单纯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而是从整体上来进行组织的,企业内部的团体协作,员工也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中,这说明本次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近年来的基建项目大量增加,建筑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当中的支柱产业。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信息化建设管理则是提升建筑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则具体针对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展开具体探讨。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将企业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实施企业资金流、人员流、物资流等集成管理,以提升建筑企业的协调沟通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能够借组信息化工具,准确提供各种生产数据,保证各个部门的信息一致性,可以将公司总部同生产项目部紧密结合,完善指挥与监控。其次,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辅助企业决策,建筑企业在运作过程当中积累大量的信息,利用信息化工具可以建立起信息管理与交流的平台,信息平台能够提供必要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信息,对材料购销情况、业主信息等及时跟踪与收集,信息化的管理也避免了人工管理统计的误差与片面性,企业的决策者可以根据数据库信息及时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有效减少了决策过程当中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使得决策更为合理。此外,信息化管理也能够降低建筑企业成本,提升工作的效率,信息化管理减少了重复劳动,节约了沟通的成本,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对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合理分析、供应、采购以及核算等,节省劳动力成本的同时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足
建筑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企业的领导者没有坚定的信心,并做到身体力行,则很难推动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发展。一些建筑企业对信息化存在偏见,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就是进行网络等相关的建设,而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进行管理,实际工作当中,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作业层等相关的人员对于信息化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意识不强的现象。
2.信息化管理不规范
就现状而言,我国建筑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虽然目前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项目工程管理上运用了部分信息软件,但这些业务单元当中的信息处于孤立的状态,无法将系统数据共享,并且系统的扩展性差,无法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国许多建筑企业没有明确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导致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不明确,造成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全面有效地开展。并且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虽然重视对信息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的优化,但是却忽视了将具体的优化流程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互相结合,导致企业信息管理化管理工作脱离了企业具体运行状况,只是停留在了理论上,阻碍信息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性不足
一些建筑企业无法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自身的需求,因为基础跟不上,无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完善的管理,系统资源得不到共享,大量的数据与信息重复储存,导致信息化的综合难以实现。并且,软件开发能力不足也影响了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如今项目综合管理软件、数据只能分析软件以及信息系统集成软件等在建筑行业当中仍然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目前所适用的软件在兼容性、易用性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缺陷。
三、完善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统一认识,加强管理意识
首先,作为建筑企业,应当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坚决性,只有坚定信心,才能够有效实施管理,对组织构架进行重组、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对权利与利益进行重新分配。信息化为建筑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企业管理者也应当意识到,信息化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必须要将规程与流程固化管理,加强垂直管理,增加管理的幅度。
2.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信息化中的标准化能够促进系统的兼容性以及信息的共享,建筑企业应当对企业的信息化的每一个阶段实施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一切形式的企业信息都应当被看做为一种战略资源,进行妥善的管理。企业的总部、分部以及项目部等的财务管理、合同管理、文档管理等,都应当确保规范化,只有确保基础工作的规范与标准化,才能够促进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各个要素的标准化。同时需实施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利用先进的核算方式,准确计算出项目实际成本,做到消耗有定额,质量有依据,从而更好地进行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
3.提升信息化管理效率
建筑企业需要以科学的态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地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不能一味地对先进的管理思想进行生搬硬套。企业应当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出适合自身的管理理念,划分出企业信息化流程的特征与类型,确保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在制定信息化管理建设方案时,需要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以经济效益为原则,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良性发展。此外,也要开展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软件认证工作,提升软件的兼容性、易用性与稳定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影响着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建筑企业必须要在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之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加强信息化监督与管理,推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合理化,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修船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推进修船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世界航运业的飞速发展,船舶修理业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同时也对船舶修理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看到,我国船舶修理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修船企业度身定制专业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便显得很有必要。
1.系统实现目标
修船信息管理平台是以船舶修理业务为中心,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培养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企业级综合信息系统。
其总体目标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支持企业船舶修理业务的经营、生产、服务、办公和管理决策,达到高效、经济、科学的生产管理,以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提高经济效益,适应市场迅速发展的要求。
2.系统总体需求
2.1应用需求
修船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是应用系统的建设。它以企业的管理体系为基础,覆盖公司在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生产工程管理、办公后勤、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监管等主要核心业务流程,并使这些流程形成一个整体。
修船信息管理平台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修船企业在经营生产上的两个特殊地方:
1)修船企业中经营和生产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经营工作中,如果接受的工程中各部门的工程量不合理的话,会大大增加各方面生产成本,从另一方面看,如果生产调度上出现问题,设备和人力无法周转的话,经营工作也难以为继;
2)生产工程量难以预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生产过程中船方可能会经常调整工程量,其二是在生产实施前无法预测某些具体工程的难度。
因此,修船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灵活性和扩展性,为系统未来的扩展打下基础。
2.2 技术需求
为了保证系统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技术平台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体系。需要建立全面的、覆盖整个基地的局域网,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的连接,完成整个网络体系的搭建。
2)主机设备和系统软件。应当根据应用系统的需要,配备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终端设备以及相应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以先进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为原则进行设备选型,满足应用需求。
3)机房工程。建立高标准计算机机房,提供良好的系统设备运行环境。
系统在技术平台方面的需求非常复杂,应当综合利用多种成熟的技术手段,建设完善、全面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平台。
3.系统总体设计
3.1 总体业务模式
修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所要处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分为两大类,即核心业务流程和业务辅助流程。
核心业务流程用来规范和管理公司的日常生产和经营,主要包括四大流程:
1)经营流程。收集市场信息,进行市场分析,完成合同谈判和经营报价。
2)工程项目管理流程。支持船舶修理工程的计划和执行,完成生产各种资源的配置和调度,管理和监督生产执行。包括工程计划和预算、各项工程作业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以及工程完工后的工程结算及成本预算。
3)客户服务流程。为公司的客户提供各种服务。
4)生产辅助流程。对公司设备、物料、动力及工艺技术等资源进行管理,为生产提供物资资源和技术保证;
业务辅助流程主要为核心业务流程提供辅助支持,主要包括四大流程:
1)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完成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招聘、培训、考核等,为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财务管理流程。完成帐务处理和财务核算,同时要及时完成单船成本的即时核算、车间成本的核算、根据设备和物料需求安排资金等。
3)行政后勤管理流程。完成各种行政、后勤事务的处理,为生产提供服务。
4)战略管理流程。完成公司战略的制订、各项职能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同时,上述流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信息交流,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3.2 系统总体结构
修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可从下至上分为四个层次:
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支撑整个系统运行的网络、硬件及系统软件。它主要包括网络体系(用于构建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接入的网络设备)、各种硬件(服务器、存储设备、客户机、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以及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就无法开发和运用各种应用系统。
2)信息资源层
信息资源层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各应用系统运行之后将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利用,实现公司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信息资源层的主要目标,信息资源层主要包括各个业务库和档案库。
3)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若干个应用系统,它们是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结果,按照公司业务流程进行划分,完成各项业务处理,支持公司的业务运作、管理和决策。
4)表现层
是整个系统对外展现的平台,包括面向内部员工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面向外部用户的公司外部网站。
4.选型原则
平台选型首先要考虑实际应用环境及应用需求,其次要考虑作为平台的软硬件产品的功能与性能,第三要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的主流趋势,第四要考虑总体设计人员可能采取的技术策略与实现手段,最后还要考虑公司投资能力及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水平。总的来说,系统平台选型应遵循下列准则:
1)主流性,系统平台的选择符合技术发展的方向;
2)成熟性,选择成熟可靠的系统平台;
3)先进性,选择的系统平台是先进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被淘汰;
4)实用性,要确实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5)可扩性,在系统规模扩大的情况下能扩展系统的性能;
6)经济性,考虑是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选择系统平台。
5.结束语
由于修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多部门多专业的复杂活动,导致修船管理流程相对复杂并且不规范,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借助系统的信息化手段规范管理流程。修船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分析和设计时应基于低本高效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修船行业的特殊性来实施,同时,系统的业务模式在总体架构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节设计。一个优秀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及有效利用,达到合理安排生产及降本增效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修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浅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系统建设提供些许借鉴及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先进,焦杰. 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N].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6.
[2] 崔惠钦.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型和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 施工技术,2005.2.
[3] 曹吉鸣,张雷. 从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谈项目进度管理[J]. 建筑经济,2006.12.
[4] 喻颂华.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N].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 王清波,张洪艳. 稳健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J]. 施工技术,2008.9.
[6] 李夏. 以任务为核心实现工程项目管理[J]. 施工技术,2008.10.
[7] 王祝. 项目管理软件应用浅析[N]. 科技创新导报,2008 NO.33.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发展现状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目前各种情况来看,在平台构建的前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阻碍着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能够发现当前的软件市场管理混乱,很多软件的价格偏高,并且对操作的企业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在无形之中给企业带来的很大的经济负担,影响企业的效益。另一方面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全程服务做得很不好,一些软件商没有基本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指导培训和服务,也没用后期使用上的维护与更新,因为企业没有受到相应的培训和服务,使得系统在推广的过程中十分困难。以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针对大中型企业,很少有针对小型企业,尤其是在开发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成本费用过于高昂让中小企业难以支付,导致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比较陈旧,而对使用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认识不到位,不能意识到用其来改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没有明确的文件和相关政策来倡导与支持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导致管理部门十分分散,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政策,让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协调完善。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
1.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架构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最重要的是其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各种问题,能够让所有企业可以迅速的完成应用管理系统的构建,它的架构一般含有许多中小企业必备的各个应用软件,比如应用最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销售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生产管理软件,营销管理软件,客户资料管理软件等等。这些软件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运行成本,并且其操作灵活,实用性强,一般都是由数据库,平台,应用,系统层来当成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架体系。
2.构架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要能够调整企业各项业务流程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要能够不断调整和重塑企业进行的各个重要业务流程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够让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顺利的执行,让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和企业各项业务的运作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在经由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平台过渡的过程中,就要求企业将传统管理模式所依赖的一些企业运作和管理环节实施改革和梳理,使之可以逐渐符合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作,不断规划配套环节的部署,加大其中的协调力度。
3.根据企业业务运作模式来考虑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
企业的运作模式受到当前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而不断的变更,这就要求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时要充分关注企业业务的运作模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平台构建设计中的高效延展性与可扩充性,最终能够构建出适应变化能力较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伴随社会的快速进步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开始变得越来越短,企业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生产以及业务运作模式,因此在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在未来的变化模式,不仅要能够解决当前企业业务运作的问题,更能够对因为市场变化而导致企业业务模式变化进行科学预知,进而可以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对这种变化的应变能力以及容忍度。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概念及现状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 to 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困境;解决策略
当今社会,在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下,内部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个企业集团在网络化的今天完善信息管理工作,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得以正常的运行,必须要精细的对信息配置进行检查和分析,由此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准备。在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仍不完善,因为这些漏洞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亟待解决。
1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瓶颈
1.1对信息化缺乏认识理解
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信息技术已经密不可分,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很多中小企业也在积极引进人才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中小企业有其发展的弊端,就是大部分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缺乏深刻的认识理解,只是简单地用几台电脑办理一些相关业务,并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地添置各类设备,没有细致地分析自身的管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乃至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造成在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上问题频出。
1.2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
要想实现信息化建设,就要对信息技术充分了解掌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深入了解,但在实际运作中,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资金、人力等方面不够健全,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投入有点,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所配置的设备存在严重落伍的现象。无法满足信息迅速而高效的要求。
1.3缺乏实施信息化建设人才
改革开放初期,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都是家族内成员,不像现在的大型企业,人员聘用方面要经过层层筛选,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无法掌控市场动态。因此导致目前急需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不容易进入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薪酬低,待遇差,无法提供信息化人才所需要的发展平台,无法留住适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
2加快地方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对策
2.1借助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效率
当今社会,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中小企业通常会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手段进而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以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为媒介,做到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从中获取利益,为保证信息化建设得到提升,还需要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提供以下帮助:财务记录、资金支持和风险预警。想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在各个环节上资金都要覆盖到位,并且加强内部对其的监控,为推进信息模板的完善,中小可以在ERP系统、商业银行和网络系统上获得技术支持,如果这个平台顺利完成,将会具有多种功能,如实现线上审批、网上结算、对资金进行预算和权限管理等,可以说是全方位、一体化的。这样的一个信息化平台,不仅让总部可以实现高效、全面的监管,还使它们可以用低成本实现高收益,实现业务和资金的统一,这样就算一个成功的信息化平台了。
2.2促进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统一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去世的带动下,企业在管理方面更多的倾向于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当然,运用网络技术管理企业,对企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所以,在企业网络管理工作中,必须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统一发展。如此,在大数据的引领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数据进行的采集和归类,这样,企业领导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规划的时候,就可以轻易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制定出与本企业实际相符合的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与外部的密切合作和交流,真正做到了信息资源共享。
2.3关于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
首先,我们知道信息管理是针对整个企业而言的,而信息管理人员就是管理的主体,所以,这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检验,使其在信息化管理中更加专业,比如对待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提出方案更加专业化,能够清晰、明确的解决所出现的故障,这样能够减小故障所造成的波及程度,从而保证信息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并且安全、可靠的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4重视信息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但是企业档案大多过于庞大繁杂,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结合以上情况,为符合时代潮流,满足中小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信息化管理必不可少,因为网络信息管理直接关系到内部管理水平,保证内部信息管理的安全与稳定,正因如此,需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采用正确方式解决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刘荣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