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04:06: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地理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10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教师每节课必不可少最直观的教学工具。在初中阶段教师常常忽略对学生地图意识及正确的读图技巧的培养,而是盲目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或者摆脱地图照本宣科,这种过度强调知识传授,却忽略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图及绘图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也是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这足以见得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通过读图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突破难点,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较难理解和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起到发展学生智能的作用。
一、地理教学中地图的重要性
“离开了地图的教学不是地理教学”。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学生要想学好地理必须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技能既是地理教学的目的、重点,也是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对于地理的学习一开始学生都会感到比较好奇,都会乐意去学习,但如不加以引导,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以及受地理作为不中考科目影响,就会让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逐步消失。教师最好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去引导他们,带领学生在地图的世界里遨游,去获取他们想知道的信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就会觉得地理枯燥无味,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普遍不乐意去学习。要改变这种现状,借助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例如。在七年级开学第一课《走进地理――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理求未解之谜带领学生走进地理。例如通过景观图片和视频展示埃及神奇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布辛贝勒神庙等,以及死亡谷、百慕大三角等,以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风格与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如傣家竹楼、蒙古包、因纽特人的冰屋等,让学生觉得地理与生活关系密切,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地理是一门对生活、生产有用的学科,从而愿意去学习,并逐渐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培养思维、想象能力。以亚洲的季风气候为例,在分析季风气候的特点时,可以先出示影响亚洲的冬、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出什么是季风,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两幅图后说出随着季节变换风向正好相反的风叫季风,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两种风各来自哪里,它们的性质怎么样?得出夏季风来自低纬的海洋,带来的水汽比较多,是一种温暖湿润的气流,而冬季风来自于高纬的陆地,是一种寒冷干燥的气流。最后让学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季风对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气候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亚洲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这些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来的结论会在学生脑海中打下深刻烙印,为今后地理学习奠定了基础。地图教学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特别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对初一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技巧才能入门。例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经纬网、等高线、气候资料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不能只是依靠教材上的文字材料,更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知识点,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分析地理图像,观察、思考、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地图或在地球仪上准确读出任何一点的经纬度位置是地理学习最基础的能力也是重点知识,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好,考试时丢分会比较多,一部分学生只写度数(数字后面没有写字母),一部分学生对于东经、西经和南纬、北纬不能正确地运用。我认为对于经纬网内容的教学可以这么处理:
(1)把教室设定为一个经纬网,横代表纬线,列代表经线,先由教师任意说出排数和列数,所在位置的同学站起来,接着教师可以点名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的排和列。通过游戏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把教室的经纬网搬到大屏幕,给每一行和列定上相应的度数,让学生观察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探究、讨论,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引导、提示。最终找到规律:度数向上(北)增加是北纬,度数向下(南)增加是南纬;度数向左(西)增加是西经,度数向右(东)增加是东经。
(3)小试牛刀:运用所得出来的结论进行强化练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再次经过学生各种思维形式的加工处理,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让每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只要正确掌握了读图方法,地理学习起来是非常得心应手的。
4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虽然教材中已经设计了很多活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一般都会与地图或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不要仅仅只对学生提问,而应发动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问题。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每幅图里面都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只要学生仔细读图,积极思考,就能发现问题,并通过探讨交流去解决问题。如在讲七年级地理世界气温分布时,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多数学生能够提出“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世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哪里”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直接从图中得来的,回答这些问题也比较简单,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但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的这些简单的提问,而应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挖掘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读图提出“为什么在亚洲中部有一小块地区的气温较周围的地区低?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的平直”等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海陆分布图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地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是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使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思维的前提是观察,在同类地理事物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举一反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八年级地理(下)第二章中,学习了“滚滚长江”后,要求学生利用分析长江河流概况的方法来分析黄河的概况。可通过读“黄河水系”图,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1) 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2)黄河流经的省(自治区)。(3)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4)黄河的重要支流及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按照新课标教学理论要求,在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教师教会学生什么,也不是学生学到什么的问题,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要懂得怎样学习的问题,因此传授学习技能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前者能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后者只会让学生暂时掌握某一知识,“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培养学生“会学”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地图的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认为学习地理只是简单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图只是为了帮助了解这些地理事物分布的一个辅助手段,而随着地理恢复高考,特别是新课改的进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图为中心,以图带文,加强学生对读图、析图、解图、绘图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发挥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读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地图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最重要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不能只满足于是什么,在哪里,而是让学生习惯于把这些知识落实到地图上,不管是日常学习中的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还是考试前的知识整理,都要习惯于运用地图去帮忙理解、掌握和运用归纳,才能从根本上学好地理。
例如,读等高线地形图,要注意等高线上数值的变化规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及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等;读地形图,习惯于找主要的地形类型,主要的地形单元,通过色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了解地势特点及海拔高低;学习区域地理能够结合地图,说出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点、地形分布、地势特点、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河流及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并能举一反三。如在学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地位”时,教师用课件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出香港的位置及范围,学生通过读图能大致说出香港的位置:香港南临南海,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毗临。范围包括新界、九龙和香港岛,行政中心在香港岛。由于这些内容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完全是学生自己读图得到的结果,是一种理解性记忆,不是机械性记忆,因此,这种依托图像来帮助记忆的方法,能够让记忆更持久地保留下来,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加强记忆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析图
地图类型多样,内容繁多,当面对不同的地图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找出图上与所提高问题相关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例如在讲到热带气候的四种类型时,先让学生观察四种热带气候的景观图,通过读图分析造成这些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四幅图的植被对比,分析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不同,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气候降水比较多,而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接着让学生结合气候的逐月降水量及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这四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差异。气候资料图的分析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世界气候复杂多样,不同的气候类型特点不同,哪怕是相同的气候类型也会存在着差异,如果学生只是去背诵记忆这些知识,是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读图分析方法,才能熟练的分析各种不同的气候资料。
3解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所教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读图积极思考,从解疑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例如在讲到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时,可以出示中南半岛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主要的河流,从简单到复杂设计问题:中南半岛的河流多发源于哪个国家?他们的流向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这些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北部主要是什么地形?当河流流经这里的时候水流有什么特点,什么资源丰富?这些河流的下游主要流经什么地形,是怎么形成的。中南半岛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学生结合图像思考并积极发言,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随着教师的提问活跃起来,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绘图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绘一些简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提高记忆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图像与文字的转换,理解地图的语言。例如:在 学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老师同步画简图来完成教学内容,边讲边在黑板上用红色的五角星表示首都北京,接着用黄色的粉笔自东向西画出五条南北干线,讲一条,画一条,并用文字写出起止的城市名称。然后再用绿色粉笔画出三条东西铁路干线。用圆圈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并且让学生熟悉这些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最后根据所画出来铁路干线简图,让学生选择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昆明、乌鲁木齐等地最近便线路该怎么走。整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的参与,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可见在地理教学中适当、适时的绘图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各种教学地图,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利用地图进行正确、合理的教学,也是地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地理教师要以时俱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使我们的地理教学更上一层楼。
[ 参 考 文 献 ]
[1]王锟.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教研版.2012(9).
[2]刘建英.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浅议[J].青海教育. 2010(3).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搞好地理教学.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地理教学要注意细节的精确
1.概念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导致地理教学需要用较多的概念去阐释事物的各个方面,哪怕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地理教学语言的严重错误。地理教学要用特定的地理术语去表达,不能用一般生活用语代替地理术语。
混淆了“降水量少”和“干燥”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可能把副热带少雨带说成是“全球降水量最少的地带”。
“三江平原降水量并不是很大,但由于冬季气温低,所以属于湿润区。”实际上,低温不一定导致湿润,高温也不一定导致干旱,应在“气温低”之后补充“蒸发弱”,这样才是科学的表述。
不能用“温度”代替“气温”;不能用“气压大(小)”代替“气压高(低)”。在讲地图上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时,要用“东、南、西、北”,而不要用“上、下、左、右”;讲山的坡向时,不要用“南边”、“北边”,而要用“南坡”、“北坡”。
2.程度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需要描述,描述过程中,程度的把握需要精确。不夸大、不缩小,这才是客观求实的态度。
“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很高。”这句话中“很高”一词有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是5000~7000℃,的确比秦淮线以北地区的积温高,但是与我国许多更低纬度的地区相比,只是处在中间水平。这里,用“较高”一词才更精确。
3.条件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的,条件不同,地理事物和现象也就随之不同。这就要求在阐述地理事物的同时要阐明其条件,以保证正确的认识。
若想让学生通过读图判断出“欧洲好像是亚欧大陆的一个大半岛”,则需要设问:“观察欧洲在亚欧大陆中的位置,说出欧洲陆地轮廓的特点。”这里,“欧洲在亚欧大陆中的位置”是回答问题的必要条件,若简单地让学生说出“欧洲位置的特点”,学生会感到茫然。
若想让学生通过读图,懂得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则应把问题设计成:“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若简单地问:“我国属于什么国家?”学生就有可能随意地回答成“属于中纬度的国家”、“属于面积很大的国家”等,教学意图无法实现。
在讲“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时,必须加上“在对流层中,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这些必不可少的条件。
4.原理精确
对“气流上升会造成气温下降”的解释是:“高空空气温度低,当上升空气与高空空气一接触,气温就降低了。”这是对大气原理的错误认识。空气上升降温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团在上升过程中,因体积增大,向外做功,从而消耗了自身的内能而使温度降低。
二、地理教学要注重形象教学
地理事物是通过形象来表现的,真实的地理事物可能是课堂教学无法切身感受的,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语言要表达得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丰富
教师应尽力用丰富的词汇向学生展示多彩的地理景观和各具特色的区域面貌,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表象。
当说明我国西南三省地区地形崎岖险峻,修路筑桥艰难时,可以这样描述:成昆线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就占了400多千米,沿途跨越了金沙江、大渡河等“天险”,穿过了横断山区大大小小几百座山脉,有时候,火车经常在桥与隧道中驶过。由于河川水流湍急,落差大,无法架设桥墩,沿线就出现了好几座我国跨度最大的铁路桥,成为筑路史上的奇迹。
在讲多瑙河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同时描述:我们正漫步在蓝色的多瑙河畔,碧波粼粼的多瑙河上点点白帆在游弋,耳边不时传来人们优美的歌声和欢笑声,如果我们把欧洲西部比喻成一位窈窕淑女的话,那么美丽的多瑙河就是缠绕在她腰际的一条蓝色锦带。
当讲述天山自然景观时,可以这样描述:3600米以上的峰岭终年积雪,有许多巨大的冰川。登高远眺,群峰连绵,银光闪耀,高耸的博格达峰时而隐没在茫茫云海里,时而露出洁白的山巅。在山巅的西北半山腰中,有一个神奇的高山湖泊――天池。每到夏季,清澈的湖水伴着微风荡漾,湖滨地带花草芳香,周围群山环抱,林木参天,湖中雪峰倒映,山顶云雾缭绕。
2.引用
地理教学内容广泛性的特点给了地理教师充分引用各种文学诗句的机会。
在讲解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时,可以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诗句;在讲解山的不同坡向气温差异时,可以引用“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的诗句;在描述关外无春的景色时,可以引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在讲生物和土壤时,可以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
3.类比
类比是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讲述有关长江上游的内容时,可以这样描述:长江从起源到入海好比万里接力赛跑。长江的源头在唐古拉山,这里冰川高悬,冰塔林立,冰雪融水汇成涓涓细流,哺育了长江最上源,接力赛跑的第一棒――沱沱河;江水继续下流,第二棒――通天河,这里的水流比降增大,两岸山势增高;第三棒――金沙江,这里山高谷深,河流两侧峭壁耸立,有的山岭高出江面3000多米,世界罕见。
[关键词]中学地理 创新 地图 趣味教学
一、运用地图培养学生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象、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与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
1.重视地理位置的阅读
读出图中地理事象的地理位置,是最基本的读图内容和读图要求。但读图时往往容易被忽视,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从地图中读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经度位置,这可以通过图中的经纬线来阅读。从地图中还可以读出海陆位置和地理事象之间的相对位置。读相对位置的时候,要会利用经纬线判断方向。读经纬度位置时,一定要读出是东经还是西经,南纬还是北纬。同样,要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我国南极考察长城站位于城市N的东南方向,而不是西北方向。
2.将不同内容的地图对照起来阅读
学地理不光是记忆,还要认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地理事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各种地图放在一起读,“叠加”起来读,能了解和掌握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理解其成因。例如,读“中国政区”图,可以知道我国有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分布;读“中国地形”图可以知道我国有哪些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及其分布。要是把“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叠加起来阅读,就可以把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分布落实到更具体的层次。如秦岭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的南部;山西省在太行山的西面,地形属于黄土高原;江苏省大部分为平原地形;浙江省大部分为丘陵地形,等等。这样,当分析我国某个地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就有了基础。把“中国政区”图和“中国降水量”图叠加起来阅读,你会发现,总体来说,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但是局部地区有例外,福建省西部降水量要比东南部沿海地区多,新疆南部是我国降水量特别少的地区。什么原因呢?你再叠加一幅“中国地形”图,可以知道福建省西部多雨地区正好是武夷山脉,而新疆南部少雨区为高山环绕的塔里木盆地,地形状况是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原因之一。
3.在读图中注意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注意通过读图发现问题
各种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幅图中也有体现,读图时要注意发现和探究。如图中画出了经纬线并标出了度数,画出了海岸线,这些内容提供了该地区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如果图中再有农作物的内容,读图时读出这些内容,能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如学《黄土高原》这课时,应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太行山、秦岭、长城和兰州市的位置,并在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对照政区图,明确黄土高原包括的省区。再让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包括的省区。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归纳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包括的省区,还掌握了教材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的指图回答,培养了学生阅图和用图的能力。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4.养成用图的习惯
地理课本中有地图,另外,还有地理图册。在学习地理时要经常用图,养成用图的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自己在读图用图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读图方法,那是最为宝贵的。
二、趣味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它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的酵母,有了它,学生再不会昏昏欲睡,再不会被迫去学!
1.趣味导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使课堂开始便形成一种活跃而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区域地理讲授之前,通过“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先提问: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为多少米?在讲述南极洲时,可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而冰层最厚来导入南极洲;可用“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作为日本地理的开端;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入中东地区的讲述。另外,还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观图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先观察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地中海的迷人风光等,然后开始欧洲西部的学习;用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图片,引入俄罗斯的学习。
2.趣味授课
使用生动的教学语言。用诗词歌赋来描述地理事物。诗词歌赋交融于地理教学过程,能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例如,可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述三峡峡谷之幽深、水流之湍急;用“望庐山瀑布”反映庐山风景之秀丽。
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人口、环境、资源教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故加强中学地理教学相当重要。
一、趣味导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使课堂一开始便形成活跃而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讲授区域地理前,通过“地理之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先提问: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为多少米?讲述南极洲时,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而冰层最厚导入;用“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作为日本地理方面内容教学的开端;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入中东地区的讲述。另外,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观图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先观察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地中海的迷人风光等,然后开始欧洲西部的学习;用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图片,引入俄罗斯的学习。
二、运用地图培养学生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含众多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如果地图运用得好,那么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培养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与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
三、在读图中注意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通过读图发现问题
各种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幅图中有所体现,读图时要注意发现和探究。如图中画出了经纬线并标出了度数,画出了海岸线,这些内容提供了该地区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如果图中还有农作物的内容,那么读图时读出这些内容,能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如学习《黄土高原》这课时,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太行山、秦岭、长城和兰州市的位置,并在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对照政区图,明确黄土高原包括的省区。再让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包括的省区。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归纳出了黄土高原的范围、包括的省区,还掌握了教材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的指图回答,培养了学生阅图和用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中学地理教学在生产建设中有重要作用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在很多方面能直接或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中学地理教学中讲授的土壤资源、水热资源、森林资源、天然草场等各种自然资源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了解各地自然资源情况,有利于制定切合实际的农业发展措施;讲授各种工业地理分布、工业原料来源、工业燃料和动力的供给、工业的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产品的分配、各种工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各种工业与自然条件的联系等知识,对学生以后的生产实践是有益的;此外,讲授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和交通枢纽等知识,对学生将来参加交通运输业的生产实践也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地图、地名知识等,对学生将来从事通讯、邮电、贸易等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五、地理知识能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2163
国内刊号:61-1035/G4
邮发代号:52-2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在中学阶段,地理教学主要基于对于地球表层人文、自然要素及二者关联的探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及开放性等特点。地理学科属于传统学科的一种,其教学围绕培养基本地理素养而展开,因此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我国应试教育大环境存在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本学科特色和应有效能的发挥。笔者基于此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对改善当前教学现状提供思路。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课时安排较少
初中阶段学生所学课程门类较多,升学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便忽视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将语、数、外等课程课时延长,占据地理应有课时。部分初中一周地理排课很少,学生甚至在整个学期都很难系统完善地进行地理学习;同时地理教师往往身兼数班,精力与能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缺乏了应有的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甚至不能在学期过后正确叫出授课教师名字。通常,学生学习兴趣和其与教师熟悉程度密切相关,这种教学状况致使学生普遍缺乏对于地理课程的喜爱,妨碍了其学习主动性的形成。
2.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枷锁,学校、家长及学生对于分数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他们往往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与中考、高考关系密切的课程上,认为只要纳入到升学考试计分的课程才是重点。然而,学校、家长在片面认识地理学习重要性的同时,忽视了初中阶段为地理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多数学生往往在这一阶段迫于升学压力而放弃地理学习。长此以往,“不学地理”“不愿学地理”的氛围便广泛蔓延。
3.专业地理教师缺乏
当前,鉴于很多初中学校对于地理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其在任课教师的安排上便显示出一定的随意性。大多数地理教师年纪轻,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很多地理教师甚至兼任其他课程教学工作、行政工作,不符合地理教学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按照书本详述而进行课堂教学,不能形成必要的教学特色,学生便陷于无趣、枯燥的地理学习环境中。另外,很多地理教师不能有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多层次教学,部分学生学习悟性和能力较强,而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有些学生能力相对较弱,而教学内容难度却较大,学生便丧失了学习积极性。
4.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在初中学校未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形成科学认知的情况下,校方便相对应地缩减地理教学实践环节占有时间,并在师资素质提升、教学设备器材的添置方面进行控制。因此,地理教学活动在课时紧缩的状况下,缺乏足够的教学质量保障措施,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完全是纸上谈兵。缺乏学校资金支持、家长观念支持及学生学习行动的支持,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本无从开展。
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与建议
1.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出于好奇心重、求知欲望强的特殊时期,浓厚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其今后学习具有关键性意义。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按照以趣引思、知趣相容的教学思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由过去的“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80页”转变为“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宇宙是怎样的吗”,以此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或通过进行减短、生动的故事讲解引人入胜,摆脱旧式、枯燥的授课方式。借助于生动的教学方式,教师亲和力大大提升,学生也能够跟随求知心走进地理世界。
2.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倡导师生互动
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早已不是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被动模式,更多地以广泛的知识获取渠道、多向知识交流、师生互相学习为主。如今,地理教学应逐步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讨、教师点拨的基本模式。地理课堂可以以喜闻乐见的地理环境新闻、小组讨论等模式生动开展。
3.科学利用教学工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综合性、实践性,其中对于地图的使用便是很好的例证。作为广泛地理信息的最好载体,地图在学生地理思维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抛弃以往死记硬背课本内容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科学阅读地图,凭借对地图庞杂内容的详读、分析、演绎与归纳等,将课本众多的知识信息有机联系在一起。如今,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三维电子地图更加生动地为学生展示地理信息,实属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
4.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作为地理教学的主要引导者,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地理教学能力和地理素养。可以说,教师若想教授学生“一杯水”,必须自身拥有“一桶水”的能力和储备,才能进行良好知识形象的树立和教学引导、启迪。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反馈信息中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向的调整和相关知识的补充。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课程,开阔眼界,并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互通交流。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融合性较强的学科,要想学点皮毛很简单,但真要学精、学通又绝非易事,对普通人如此,对学业负担最重的中学生、中专生而言就更是如此了。但中学生和中专生由于对知识的需求层面和深度又有所不同,同时现在也没有太好的甚至没有专门为中专生编制的地理课本,因此作为地理老师的我们就得因材施教、因生施法,不仅要让他们学会还得让他们学对,要学以致用。
一、教学大纲的不同以及调整
教学大纲是一门学科的指挥棒、最根本的核心,必须指挥精确、分类明确、条例清晰,真正起到指挥得了教学、指挥得动课堂的作用。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主要取决于知识的丰富度和考试的要求,因此可以以教材原版大纲为依据,再根据当地考试要求稍作改动即可。中专生则不同,由于他们不再有升学压力和动力,学习过多的深层知识则实为不必要,且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课本上的不少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机会甚少,所以对于中专生的教学大纲我们应该对教材原版大纲做一个大手术。首先太难的、太深的、应用幅度不大的知识点,可以大胆从教学大纲中删除;继而对难度不大但日常需求性也不大的知识点,可以降低大纲要求,比如从掌握降为理解,从理解降为了解,知识点的授课时数和讲解时间也做同比例下降;最后对于日常需求、应用性较强和对学生普通知识面扩充以及对他们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的知识点,则应该加强要求,相应授课时数和讲解时间也应该做同比例增加。这样对于中学生和中专生的地理教学从大纲上就有了一个更加合理的、规范的实际指导意义。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不同以及调整
首先来看中学生,由于他们首先要参加中考和高考,所以对于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和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老师必须讲解到位,让学生能听得懂;然后还应该当堂给学生辅助一定的练习题,从而达到第一层巩固和掌握的目的,最后课堂之下我们还需再给学生一定量的最好带有一点实践意义的课后作业,从而达到第二层巩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我们还需要经常性的、阶段性的对所学知识进行考核与了解,从而达到巩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最终目的。再来看中专生,他们和中学生的最大不同就是没有升学压力,可以依据特别为他们制定的教学大纲,灵活呈现出地理的课堂,要做到既保证学生能学到、学会他们该学的知识点,又要尽最大可能性的活跃课堂的气氛,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其中除了讲解法,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课外兴趣爱好,讲解过程尽量向这些东西靠近,讲解知识点尽量与实践相结合,多介绍一些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案例,从而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于学生所学专业能用到的知识点,我们甚至可以带着学生与专业课老师一块来到专业课堂或实习场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通过这样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并辅助以适合中学生和中专生的教学方法,相信班级大面或大部分学生既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又能够掌握适合自己需求的知识点,无论是中专生还是中学生都能为自己的以后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
三、课时量与教学时间的不同及调整
普通中学所学文化学科较多,但由于实践课程相对中专生少很多,所以综合来看分给地理教学的课时数一般在每周3到4节。针对我们的中高考要求,这个时间有些少,所以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利用一些(比如多媒体)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用相对较少的时间把新课程保证在2节正课的时间里讲解完毕,剩余1到2节课作为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阶段考核以及试题讲解的时间,另外我们必须保证每学期有一次期中考试的时间,每学期至少有两次学生复习、巩固、反馈的时间。再来看中专生,由于中专生除了学习文化课还需要有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专业课,所以他们真正分到地理教学上的时间比较少,可能一周也就2节课。结合中专生的特点,我们特别为其修订了教学大纲,首先我们要用2周也就是4节课的时间完成每学期平均6周的教学任务,对那些实践意义不大、日常应用较少、对学生专业指导意义很小的知识点一定要痛下杀手,以保证真给正学生能够需要的知识点以足够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另外给中专生课后作业的安排也要与中学生有所区别,一是量要求少一些,二是一定要与实践结合多一些。另外每三周我们必须保证学生有1到2节课的时间用来实践教学,最好是带着学生到外界,到大自然中,设身处地的感受地理知识带给他们的作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四、学生特点的不同及对待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4
乡土地理是我们初中地理教学的延伸。初中地理教学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教学过程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所以乡土地理教学是所有教学中最详细的地理部分。但是,由于乡土地理是我们学生从小生长的地方。所以是学生们最熟悉,最亲切的地方。学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一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家乡的实际情况。我们乡土地理教学也要由易到难。下面就乡土地理的教学谈谈我的想法。
在乡土教学中我们要讲解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特色工农业、人文和家乡的变化发展。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现身边的资源,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讲解地理知识。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讲学中,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让他们通过身边的实例说明讲解课本的内容,也可以适当的扩展我们的地理教学的思维。展开学生的联想,想象家乡的实际情况,怎么样能更好的发展变化家乡。
在乡土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要突出我们家乡的地方性,也就是特色性。我们的家乡在全国就这么一个,它不可以复制。我们怎么样发展我们的家乡,利用它的特有的资源,人文、地质、河流、环境等等不同与其它地方的特色谋求家乡的发展。在家乡教学中,我们还有突出实践性。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知我们的家乡,了解我们的家乡。通过家乡的变化更深的认识我们的家乡。在家乡教学中,我们还要让学生思索怎么样能使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更好,怎么样利用我们家乡特有的资源发展我们的家乡。在发展家乡的时候也能使我们的学生的人生也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学生能以发展家乡为荣。让学生更热爱自己的家乡,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让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加鲜活。
在乡土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让学生思索怎么样能够协调人地之间的关系,谋求更大的发展。现在家乡的发展变化是大家都可以亲身感受到的。让学生找出优势来,学生可以说的头头是道。如家乡的楼多了,道变宽了,有汽车的多了,企事业单位多了,家乡变得繁荣了。当教师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时,学生是否能感知也出现发展中的问题。怎么样摆正协调好人地之间的关系摆在我们学生的面前。发展是硬道理,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是我们家乡人民所需要的。要让学生从地理的观点看待家乡的发展。要让家乡变得更美更好。
在乡土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还要重点讲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关系,家乡的习俗,民族文化,节日演变等等。通过学生亲身的经历了解家乡的人文变化。民族文化的变化过程和祖国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家乡在经济方面变化了,在建设方面变化了。但我们要保留我们的民族文化。让我们的祖国56个民族幸福的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
让乡土教育走近学生的中学生活,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让家乡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12期《乡土地理教学初探》作者:岑贤坤
2、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改革论文:《乡土地理教学改革小议》
一、教学设计的发展形式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与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教学设计这一学科被引进我国。近年来,该领域不少人士指出应进行基于本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这无疑是有识之见。但是任何创新都不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创新的本质特点是原创性及其相对于创新活动目标的价值;创新需要批判性的继承,需要对所需突破的领域的全面了解、把握与反思。而地理教学设计却与理论的发展有着鸿沟,所以有必要联系教学设计的发展,对教学设计在地理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作出分析。
二、教学设计对地理教学的意义
地理教学设计是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转换为地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与以经验为主要依据的传统地理教案相比,地理教学设计更能体现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策略制定的开放性;教学媒体选择的科学性。研究和推广地理教学设计,对于克服地理教学活动中的随意性,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的方法分析
1.地理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采用视觉、听觉和动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①充分发挥地图的直观作用。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在充分运用好“三板”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利用投影、幻灯、录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求教学内容图象化。在深入研究教材文字与图像系列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尽量使文字内容图像化,图像内容概括化。具体作法有:①变死图为活图。如利用“地球公转演示仪”或自制活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地球公转运动。利用电教手段制作地球上季风的季节移动的动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②化繁图为简图。如将世界轮廓图简化为几何图形。③变文字为图像。五种地形的异同点可用图象展示(地形图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学习则采取边画地图边讲授的方法。其结果事半功倍。④创设寓意图。利用“苦难的母亲”、“地球出汗了”、“小鸟的哀鸣”、“鱼儿变瘦了”等寓意深刻的漫画、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观念的理解。
②继续发挥地理“三板”教学艺术。地理课堂教学离不开板书、板图、板画,有图有画,图文并茂的教学,能使地理课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地理板书要布局合理、形式多样、规范端正、精炼醒目、美观完善。板图板画要做到简易而又科学,准确而又鲜明,立体而富动感。充分运用地理“三板”教学艺术,能把抽象的规律变为形象的图画,把高深的理论变为浅显易懂的现实,使鲜明的色彩、优美的造型、生动的语言浑然一体,传递信息。这样一来就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真可谓一举多得。因此“三板”教学艺术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的质量。
③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完美结合。新课程强调设置情境,但设置情境并不一定都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拓展视野和教学思路上,通过信息技术主要是呈现教科书以外的内容,而可以观察的、动手做的、该写的、该画的不能取消。例如,关于大气运动中三圈环流的教学,设计成教师在黑板上边画边讲解,学生在本上边听边画,这样在教学实际中收到的效果要比教师直接把整幅图通过投影展现给学生再讲解好得多。不仅仅锻炼了读图作图能力,还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再如,备火山爆发问题时,设计放一段火山喷发的电视录像,让学生欣赏一次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壮丽景观,身临其境般感受火山喷发的巨大能量和造成的危害。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只用语言描述好得多。所以我们说要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完美结合,因教学内容而宜,体现地理教学设计的艺术性。
2.地理教学设计应关注多学科知识的联系
①地理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政治等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与地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理教材内容在多处已经明显的体现出与其它知识的关联性。如喀斯特地貌与石灰岩化学性质的联系;天体的相互绕转与物理学中万有引力的联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与数学三角函数的联系等等。
②设计学科间知识联系。设计多学科知识联系要针对学生在其他学科知识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这一特点,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地应用多学科知识来辅助教学。这将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横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如设计讲解洋流对航行的影响时,就可以联系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历史知识。在高中世界历史课本中,关于哥伦布的远航只是简略一提。作为历史课,当然不必讲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是逆北大西洋暖流航行,而第二次则先顺着加那利寒流南航,再顺着北赤道暖流西航,所以第二次比第一次快得多。但是,在地理课讲洋流时就可以专讲这一点。这样设计的讲解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新鲜,能使之兴趣盎然,茅塞顿开,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这种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扫除对地理知识理解上的障碍,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其他学科中某些疑难问题“恍然大悟”,体验到地理学习确有所得。但设计时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切不可华而不实,无说服力,还要注意掌握分寸,恰到好处;既不可设计其他学科知识比重太大,冲淡地理教学,又不可轻描淡写,不解决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系统设计(ISD)研究的历史回顾——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一、二、三)[J].中国电化教育
[2]黄远志.建构主义理论与地理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从整体角度分析,初中地理是一门不受学生重视的课程,远不及语文、数学、英语等主门课程,但是从基本属性分析,初中地理是一门具备实用性的科目,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积极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成为了每一位教育者所面临的难题,下文笔者针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在教育体系的不断变革下,地理教学始终发生变化,尤其在新课改深入推动的这几年时间内,初中地理教学并无法按照三维教学的目标开展工作,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为主,所讲解的内容均以地理知识与技能为主,这种情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教学内容。还有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形成本末倒置的不良局势,重点知识一笔带过,而对学生感兴趣甚至与教材内容无关的知识则花费大量的时间。有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学形式,虽然所采取的教学形式具有创意性,但是却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滑。
(二)过分重视教学轻视学习
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真正保证教学内容规划与设计的规律性与匹配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一般情况下,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阶段,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适当的给予鼓励,则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严格按照的教学意愿进行学习,且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自己比较喜欢,认为具有效果的,这种情况下则会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不知所云的现象,难以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加以理解[1]。另外,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课堂上会为了教而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消化能力,一节课下来,虽然赶上了教学进度,却无法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推出之后,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灵魂,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传统的角色,要在课堂中扮演学生引导者的身份,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另外,还需要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地理教学的实质出发,比如在学习气候与天气的时候,要让学生清楚了解气候与天气之间的差别,并且还要认识、掌握天气符号以及天气图,采取随堂测试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
(二)合理选择辅助教学方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初中地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通常而言,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减少板书的时间,并且能够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能够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不可形成依赖性,并且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比如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讲述地球自转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动态模拟图将地球自转的画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转的规律,从而对知识点加以掌握[2]。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适当借助辅助工具,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设置情景
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地理知识具有枯燥性,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中呈现出烦躁等不良情绪,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学习,如此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情景,并且在引入问题的时候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关联,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不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3]。比如在课堂中当地理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且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则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会产生兴趣,甚至有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开拓思维,回答问题。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引入问题情景,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云静.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3,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