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5 17:18: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桃花源记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所谓备课,指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学校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教师的备课情况,主要是针对教案进行评分。此项活动促使我再一次对备课工作进行深入思考与认真学习。
一、几种常见的错误认识
备课总是和写教案连在一起。有不少教师认为,写教案很刻板、很麻烦,没什么用。甚至有人称“90%的教师写教案(或匆忙补抄教案)是为应景(应付检查)”。备课的必要性,在理论上未必人人皆知,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自以为从中、高等师范院校毕业,专业知识丰富,而中小学教科书内容并不难,“这点知识还不好讲吗”“小孩子还不好糊弄吗”不重视备课;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是动态的、不可预设的,教学质量主要靠课堂临场表现,备课没有太大意义,应该简化甚至不要备课。有的老教师从教多年,经验相对丰富,思想上逐渐放松要求,又不止一次遇到他人反问“你还要备课?都教了这么多年啦”,认为无需再认真备课……凡此种种,都影响到教师备课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备课的必要性及原因
从教多年的教师必对上课深有感触,有时感到一堂课上得顺畅愉快。为什么?因为课备得翔实,心中有数。不备课教学效果会怎样?课堂上语言干瘪苍白,思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举例胡拉乱扯毫不贴切,内容冗长乏味,师生都觉得累。因此,每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必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准备的仗”。有的教师知识丰富,也学过教学法,但备课马虎、草率、敷衍了事,教学效果欠佳;有的教师知识掌握得一般,教学经验也欠缺,但下了工夫备课,结果教学效果很好。可见,备课是弥补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不足的手段,也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备好课,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每一位教师工作责任感和教学态度的具体反映。
三、备课的类型
根据一些学者和教师的提法,备课有不同的情形(形式)和名称,备课的深度、广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1.学习型备课
就是教师在课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和教具,最后形成教案的过程。通常是教师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既定的教材并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对已存在事物的理解、消化和感受,是一种学习和吸取、重现和模仿,被认为是最基本、最初浅的备课。譬如,讲《桃花源记》前,教师先反复阅读课文到烂熟,再仔细翻阅多种教学参考书,从中摘录有关文本、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资料,最后依据它们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写成备课笔记和教案。这种吸取现成结论,重现他人见解的备课,属于学习型备课。
2.研究型备课
研究型备课也以教材、学生、教法和教具等为钻研对象,却不局限于熟悉,追求教出独到的见解。还以教授《桃花源记》为例,熟读课文,阅读教学参考书;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归去来兮》《五柳先生传》等,把握作者的创作风格与思想;再翻阅《晋史》,从第一手材料中了解时代背景;翻阅《陶潜传》,把握原始材料中记叙的事实和评价观点;根据有关材料中提到的“乌托邦”思想,进一步检索“社会学词典”中的相关内容;进一步阅读欣赏《桃花源诗》;最后,根据学生实际,形成心得体会,写成教案。这是更高层次的研究型备课。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经常涉猎如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美学、艺术学、法学、社会学、宗教学、行政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自然科学、计算机基础等相关知识。
3.个人备课
广义的个人备课是指教师应广泛地提高教学理论修养,积累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每天、每时、每处,运用毕生精力为教学做准备,有人称之为“长备课”或“软备课”。狭义的个人备课,也叫“短备课”或“硬备课”,根据教学计划、教材和学生情况,设计出学期教学计划(开学前的备课)和每一节课的课时教学计划(上课前的备课)。
以上三种备课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实际运用中并无明显界限,往往相互渗透,需要我们仔细琢磨并综合利用,以提升备课质量。
四、备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1.教学指导思想
要求正确、全面地理解课程的教学任务、目的要求,懂得课程的特点和规律,如此备课才有灵魂,方向正确。
2.教学内容
要求深入钻研和准确掌握教材。
3.教学方法
要求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熟悉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准备好教具,组织好教学,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
写教案是备课活动的收尾和总结,是将备课中所研究的全部问题加以整理,形成文字,成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不论时代怎么变,教案都必须写,这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为什么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教师对教材认真分析理解,精心加工处理,最后体现在教案中。
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感悟,这样,既让学生感到“身份”的合理性,又体现了新课程“在问题情境中实施教学”的要求。同时,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案例:有一位教师执教《我的母亲》教学片段。
思考问题1:母亲是如何对待大哥这个败家子的?
学生明确1:“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思考问题2: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学生明确2:“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思考问题3:面对五叔的侮辱,母亲是怎样做的?
学生明确3:“请了几位本家来……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表现了母亲的“刚气”,说明母亲的性格中有“柔中带刚”的一面。
思考问题4: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母亲?
学生明确4:由母亲的身份决定的。母亲的身世——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文化。
教学这篇文章,教师一般从“恩师、慈母、严父、严师”这些品质去解读,事实上,作者是把母亲摆到中国封建礼教背景下去写的。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了母亲“身份”这一特点,用文体特征的“刀”去解读了文章所写的不一样的母亲。
二.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构建人文课堂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和谐的教育过程。而和谐的课堂,就要教师能够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儿得来的各种信息,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做有效的生成催发者,做生成信息裁剪者,使学生思绪飞扬,使课堂和谐非凡,使我们的教育精彩无限,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道亮丽的景观。
案例:有位教师执教《桃花源记》,教师按照预设讲解到第四自然段时,学生忽然站起来提问:“老师,渔人真不讲信用,桃花源中的人好酒好菜招待他,并再三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为什么还要向外人说呢?”
教师顺势引导大家思考这个问题。某位同学的回答“因为桃花源实在是一个理想的好地方,他是忍不住告诉了外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不料,又有学生提出“渔人既然抑制不住好奇心,那他为什么不告诉‘邑人’,让大家有福共享,而要告诉太守呢?”这一正击中要害的问题。该教师当机立断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疑问的解决融入了同学们对文本的进一步认识,学生也获得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满足学生眼中的渴望,课堂才会闪耀创造的光辉,涌动生命的活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增强人文体验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10-02
一、引言
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校的办学质量、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活动的协调顺利,都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国内高校“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绩效职能考核”的大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务工作的工作重心普遍下移,很多具体的教务工作都由院系一级的专职教学秘书执行。其中,教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院系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成效,对于顺利实现学校院系分级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现有院系教务档案管理的现状
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作为学校的基础性院系,承担着全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同时也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统计学等多个本科专业,教学任务繁重。在日常教学活动安排的过程中,存在年度教学计划制订、年度教学任务安排、年度教学教材征订、学期教学质量监控、学期课程考核、学期课程成绩统计上报、学生入学、毕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大量基础性教学文字、统计图表、教学课程资源、教师课程工作记录、相关教学活动照片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汇编材料,真实地记录了理学院的日常教学内容、授课方法、教学途径、教学监控效果等全方位的教学信息。这些都是高校二级学院最原始、最重要的教务管理档案,也是院系进行教学管理活动时,不可或缺的参照依据和借鉴样本。
院系级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都会对上述教务管理档案进行整理汇编,并妥善保管,以此作为后续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完成各项教学评估、促进同行学术交流的信息资源基础。但在实际二级学院教务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三个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1-2]:
1.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的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院系级教务档案存在记载内容繁杂、事务性、过程性强、总体量大、形式多样等特点,部分院系管理人员缺乏对教务档案基础性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往往会出现不按时保质整理归档,随意处置基础性纸质材料等严重问题。
2.院系级教务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院系级教务档案涉及整个学院教学进程的所有环节,但在现有的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制度中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健全或完整执行,在档案材料的利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乱翻乱抽院系级教务档案,不登记就擅自借阅或转阅档案,不及时归还甚至丢失等现象,缺乏对使用人和使用时间的有效约束。
3.院系级教务档案的管理方式缺乏专业性。院系级教务档案大都由学院教学秘书负责收集、整理、存档,但现有绝大多数的院系教学秘书并无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背景,也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务档案应如何管理的工作指导,往往会无意造成院系级教务档案搜集不全,未能及时存档等质量缺陷。
三、院系教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认识,在院系教务档案管理中,可以进一步采用的主要规范化策略有[3-4]:
1.全面性策略。院系级教务档案范围非常广泛,覆盖了教学计划、教师课程、教学活动等基本教学的全过程。从院系级教学过程而言,凡是涉及教学各环节,符合教学活动规律,具有过程性、总结性、价值性、操作性的文字、图表、声像等载体材料原则上都应纳入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的范畴。
2.制度化策略。专门制定教务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院系级教务人员在收集、保管、利用档案的实践工作中严格执行。常规制度内容应该包括:严格遵守档案工作规程;规范院系级教务档案收集的范畴;院系级教务档案建立后,应有专门的区域存放档案材料,加强其保密性,档案管理人员应将档案的出借、更换等利用情况记录在案;档案管理人员不得随意涂改、销毁教务档案等,杜绝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中的随意性。
3.专业化策略。学校档案馆要加强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经常性指导,档案馆专职档案员可每年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的人员(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学习必要的教务档案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务档案管理要坚持从高、从严、从细的要求,对于院系级教务档案的数据收集、统计汇总、信息填充要真实准确,编辑设计的教务档案项目、图表、展示要科学合理,展现院系级教学工作的真实性面貌。
四、院系教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方法
为了做好院系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采用的主要规范化方法有[5-6]:
1.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全面化。院系级教务档案来源丰富、内容繁杂,形式多样,这给基层教务档案的高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难度。因此,必须要建立操作性强、全面科学化的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方法,实现教学文档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围绕教学过程的各种环节,科学化建立院系级教学案卷的归档类别,可按照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教师课程等内容分门别类存放;要大力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试图构建专门的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对各类教务档案条目、摘要和全文内容,进行电子化归档整理;建成各类目检索数据库,统一管理、查阅、检索原有分散、庞杂、多样的院系级教务档案,从而实现教务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有效提高院二级学院教务档案的管理效率。
2.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制度化。完善的院系级教务资料是做好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的关键是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专业性、可执行性。必须围绕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具体工作目标,制定和完善院教务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章、有法、有序”,明确教务档案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与范围。依据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和质量标准,健全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岗位责任制,明晰管理层次,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务档案管理目标、日常实施、工作指导等环节,不仅要求院系级教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要符合一定的顺序和线索,也要求教务档案文件的文体格式、行文规则和语言规则,符合教务档案制度化标准,构成一个有序、封闭的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机制,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的制度化水平。
3.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专业化。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一定的档案知识和处理技能,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务档案工作质量的好坏。学校档案馆、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可通过定期组织专门培训、讨论等活动,让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学习掌握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的专业理论与知识,深入探索教务档案管理的新方式;并需要多提供一些好的学习条件,让各院系教学秘书有机会走出校门,参观交流各地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务档案管理先进经验,使院系级教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更专业,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档案馆和相关部门领导定期检查,具体针对各个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改进意见,切实全面推动各学院教务秘书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业务水平高、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晋升,这样才能激发各学院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从事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素质,在该项工作中形成强大的工作动力。
五、结论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院系作为承担基层教学任务的单位,对于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院系级教务档案、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规范化管理是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教育大变革、专业精细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高校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档案管理,就必须重视和加强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蓉莉.浅议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秘书的档案意识[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37-39.
[2]杜永莲,谢旭东.高校教务管理规范化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112-113.
[3]邵丽丽,付万兴.高校教务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52.
[4]申涛.浅析医科类院校教务管理档案的完善及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4):100-101.
二、兴趣要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堂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才会收到最佳效果。让课堂教学兴趣常在,可从以下几点努力:1.精心设计导语。好导语不但能迅速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想象思维的能力。2.充分挖掘教材特点,激发兴趣。课文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等,可讲一点与之有关的趣闻轶事,名胜古迹,或者分角色读、复述等,这些都会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兴趣。它能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情并茂。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在《桃花源记》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三、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是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是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文具书,翻译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去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备受质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离开了《教学参考》书,至少有80%的教师写不好教案,上不好课;离开了《课堂同步练习》,至少有85%的教师出不好练习题;离开了《标准化试题》,至少有90%的教师命不好试题。调查数据很刺眼,但绝非危言耸听,不仅如此,教师死抱教参上课也导致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因为很多学生都有教材全解,这就好比你让观众知道了剧情,演员表演有没有创意,谁会有兴趣去把电影看完。这就造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悲剧――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语文阅读。
2.阅读教学模式化,学生感受不到文本的原味
很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他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实践操作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模式,宛若程咬金的“三板斧”,课堂上先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再分段概括段意,而后总结文本思想内容,最后是艺术特色。三招过后,教学过程结束。阅读方法被贴上公式化的标签,忽略文本,生搬硬套解读过程,更不要说对文本进行细读,这样的教学模式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初的阅读兴趣也丢失了,阅读文本的原味更无从谈起。
3.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交往流于表面和形式
近几年各地纷纷进行课改,语文教学焕发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许多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比如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等学校。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许多教师在追求看似热闹的课堂,掩盖不了课堂的内容的空洞,如华师大郑桂华教授所说“虚假的繁荣,认真的胡闹”,许多教师脱离文本,随意拓展,无效教学现象比比皆是。曾经听到某语文教师上九年级课文《桃花源记》,设计一道问题,“如何在桃花园内发展旅游业?”学生非常活跃,积极回答问题,把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一一展现,然而教师不懂得引导,不懂得扣紧文本,把原本还算不错的问题,上成了无效教学,对学生解读文本没有任何意义。
4.阅读功利化使得文学经典离我们越来越远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有对经典名著进行考查要求,作为指挥棒的考试,初衷是为了让名著阅读能得到师生的重视,然而这美好的初衷在应试、评比面前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许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读名著不是从学生兴趣入手,而是一再强调分数,所以学生们对名著阅读显得提不起兴趣,他们读名著的目的不是为了品味、欣赏文学经典,提高自身文学修养,而是为了分数,他们不再喜欢阅读名著,这样使得文学名著离我们越来越远,原本被广为传诵的经典,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处境何等悲哀。
以上种种的事实值得我们深思,的确我们要真正学会文本细读,回归语文的真实。那些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文学家已给我们许多的启示,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方法:
1.“裸眼”看文本,自我体验阅读
备课时不要一下打开教参,教参极易让我们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那样无论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走出前人的光环,“裸眼”看,先获得阅读初体验,让教参成为我们最好的佐证。大胆的怀疑,小心的求证,以科学的心态,获得真理,不要盲从专家和权威的高见,而是通过仔细地研读文本,独立思考,读出自己的疑问和心得体会。只有读中有疑,才会更进一步走进文本,对文本进行多元深入的解读。
2.细微处品味文本,领会作品精髓
细微处往往是作品的精华,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内心的细腻;也能看看到林妹妹初入贾府时的处处小心,时时在意;也能看到父亲爬过月台时,对朱自清先生的浓浓父爱。读懂了他们,我也就懂得了作品,读懂了作者,这就读到了作品的原味。
3.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挖掘文本新意
来到目的地—县镇中学。短短的一个月却让我经历了不寻常的人生,怀揣着为四年大学生活画上最浓重一笔的愿望和儿时最初的梦想。体验到所谓的酸甜苦辣。确实习生活是快乐并痛苦的有晴天,有阴天,甚至偶尔暴风骤雨。一个月的感触很多很多,浓缩一下是一下几种心情:
紧张无错
第二天即月二号就给我安排了各自的教学任务。让我欲哭无泪的领导让我教八年级三班和四班的语文。初为人师的站在三尺讲台上,月一号下午来到镇中学。表面的平静掩饰不了内心的紧张和忐忑不安,面对随手拎起来海拨比我高且年龄小不了几岁的学生心里更是没底。再加上他一些同学的不配合,戏谑探究的目光更让我不知所措,语无伦次。站在六十多人的最前面没有成为主角的兴奋的感,唯有感到孤独!因为这边九月底有个省里的联查,所以新学期各个教研组都要有听课、评课的活动。没几天活动就从我这些大学生和新入编的教师开始,很郁闷的语文教研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且那天才上午告诉我叫我下午放学后留一个班听我课!顿觉眼前一片黑暗,赶紧急急忙忙开始准备了最终我选择了八三班,上课前告诉自己不要紧张结果还是很不安,因为来了七八个语文老师还有张校长。一上来就把标题《桃花源记》里的源”写成“渊”啦,前排的学生小声提醒我当时感觉很尴尬!后来慢慢进入了状态,变得得心应手起来,达到无视”听课的老师的功底。再后来每天都上课一切变得特别的平常,紧张消失啦!
气急败坏
但我没有放在心上,来之前就有学姐说这里的小孩不好管。心想一定可以震住他没有想到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尤其是刚来的那段时间。从第一次见面学生们作自我介绍开始场面就很火,后来上课的时候有些学生也是一点规矩都不懂: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有在下面笑的有起哄的还有说话唠嗑的站的时候没有站相,坐的时候怎么做的都有,五花八门(趴着的斜着的靠墙的杵着的......大多数学生上课不积极举手,很多时候我动员半天,好说歹说人家就是无动于衷,上课就干等着老师喂,很多时候我开玩笑问他都活着吗?能出气呗?课堂纪律我得节节强调,节节给他上思想教育课!可我不想耽误正常的教学活动,终于把我气得气急败坏—哭啦!事后全班同学给我道歉,不过让我欣慰的八四班真的变化很大,进步了很多很多。感慨,没有白哭!
由衷的感动
让我释怀,这份感动来自我两个班的学生们所有的喜怒哀乐根源于他气我哭得是让我笑。让我感动的也是虽然时常抱怨他不懂事,有时候却很庆幸自己是教语文的老师,通过他周记、作文跟他一起分享他快乐伤心和迷茫。周记里的每句对我祝福的话都让我感动,每句真心的悔过和检讨书都让我微笑不已。走在校园里不经意间听到每句“老师好”都让我感到满足。下课后学生们围着我问作业问问题的感觉很充实。这样情感的满足和被认可感,被信任感是从来没有的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时常给学生们说,尽管我很稚嫩但我会用一颗热忱的心去做好我该做的事情!
满腔的感谢
感谢给予我帮助关爱的每一个老师,来这里一个月我成长了这源于每一个相遇的人的帮助。每一个同学。幸福的因为遇到一个非常好的指导老师,教学中有不懂的地方问她都会很大方认真的指导我经验丰富却很谦虚!幸福的两个班的班主任老师都很呵护我幸福的因为还有七个人与我同甘共苦,这里相识相知。幸福的本校领导和老师都在背后支持着我。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在《桃花源记》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如在《大道之行也》的教案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图片、录音、影像等结合到教案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孔子的图象、和谐社会的一些图片或影像、朗读录音播放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再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三、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是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早读、午读、晚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是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文具书,翻译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去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5、加强当堂训练和课外训练。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在《桃花源记》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如在《大道之行也》的教案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图片、录音、影像等结合到教案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孔子的图象、和谐社会的一些图片或影像、朗读录音播放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再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三、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是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早读、午读、晚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公具书,翻译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去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5、加强当堂训练和课外训练。
旧的教学方法,阻碍和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阻碍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扬弃旧的教学方法,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科学有效,学生就可以更多、更快、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就可以较快地提高阅读文章、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都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多年来初中文言文教学工作一些经验,浅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个人体会:
一、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在《桃花源记》(初中人教版第三册)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如在《大道之行也》(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的教案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图片、录音、影像等结合到教案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孔子的图象、和谐社会的一些图片或影像、朗读录音播放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再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三、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是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早读、午读、晚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是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文具书,翻译课文。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去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